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江苏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背景、作品主题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本中的重要词汇、成语、俗语,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3.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主题,引发思考。
2.课文阅读与感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给我的孩子们》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局限,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感悟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于文本分析、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0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0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三、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展示“我的童趣”二、联系生活,体会失去童真之悲哀(分析课文第二部分)三、学会在质疑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诵读课文、体会丰子恺语言风格课后学习:站在童年向成人的转折点上,你一定会有对童年的回望,也有对成人的憧憬,请仔细思考一下,你希望能留住童年中的哪些东西,又渴望成人后的哪些东西?你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同时拥有吗?为什么?《给我的孩子们》教案2【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学习重点】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要珍惜美好童年。
【学习难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憧()憬():自动龌()龊():考()妣()刬()袜:鞠躬尽瘁:2、作者简介:【合作探究】一、活动一,根据课文,了解孩子的特点1、注意概括的方法:可以抓住具体的事件,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也可以抓住作者自己对事件的分析。
瞻瞻:阿宝:软软2、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①.自动:②.为什么大人“出丑得很”?③.“身心全部公开”:④.“你是何等鞠躬尽瘁┅┅”中“鞠躬尽瘁”出自《》,后半句是文中的意思是3、重点语段理解“我每次┅┅被判了死罪的亲友一样”表现了孩子什么心理?二、活动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1、划出表示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
2、你认为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受?悲哀3、作者为什么为孩子们感到“悲哀”呢?长大了4、体会作者“给我的孩子们”什么呢?三、活动三,我们如何处理好现实与童真之间的关系1、资料上的观点:2、如果是你爸爸,他会是哪一种观点?3、作者的观点:4、我的想法:造句:童心,不是,而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0课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案 苏教版
第十课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画,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孩子们的率真。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淡在其色、浓在其味”的散文“真”风格。
3.领会所追求的“真”天性、“真”人生。
二、【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2. 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儿童时代,看着大人们见多识广、样样都能干,特别是看着大人们一言九鼎的能耐时,都羡慕得不得了。
可你们知道吗?我们大人们也有羡慕你们小孩的时候,我就有过这种感觉,每当我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十分羡慕儿童的无忧无虑;每当看着大人世故圆滑、溜须拍马的嘴脸的时候,我十分向往小孩间的纯洁真诚。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无限憧憬和羡慕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2.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二>整体感知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1)贯穿全文的两种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憧憬:对孩童率真、自然、热情、充满创造力的憧憬和向往。
悲哀: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
(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段,读出感情。
(让学生起来读,学生点评)2.文章的内容结构(1)第一小节用伤感的感情基调来读,读出哀伤,读出无奈和感慨。
(2)第2——3小节,要娓娓道来,读时要流露出你对孩子们生活的憧憬。
(3)第4——7小节,读出像对孩子做错事的忏悔。
(4)第8——11小节,就如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对现实很不满,对童年很怀念,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童真、童趣。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九下)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子恺画集》中漫画若干,引出关于孩子童真童趣的话题,导入课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
观看图片,思考。
解读生字词。
《瞻瞻的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浏览任务:1.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理清文章思路,看一下这则序言主要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又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作者情感:对孩子率真、自然的天性的赞美,对这种天性将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的悲哀。
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
三、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讲述:有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逛商场,让他在地上走,可孩子拼命地大哭,父亲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在孩子眼前只看见到处都是人们的腿在来来来往往地晃动,看不见一张笑脸,于是他决定无论多累,都要把孩子骑在肩上。
看来我们只有用心理换位法,才能理解儿童的率真世界。
请研读课文第一部分,领略作者笔下孩童自然率真的天性,并与作者笔下的成人世界作比较,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
听教师讲述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对比中揣摩作者情感对孩子:“尤其可佩服”、“对你们更要愧死”、“不安心得很”对成人:“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在你们(孩子)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你(孩子)一定轻视我”布置课后学习:1.你有自己的童趣小故事吗?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童趣的?把它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初三下)6doc初中语文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初三下)6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明白得作者热爱小孩的真情,体会他期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应要紧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包蕴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要珍爱美好童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突破教学中以学生自读研究为主,教师仅作点拨而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小黑板〔出示词语用〕——学生预备课前朗读课文几遍。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讨一篇新的文章«给我的小孩们〔节录〕»。
学生预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寄予了对儿童的爱和对儿童率确实天性给予高度的确信,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伤。
学生听老师介绍,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出示生字词,并讲解其涵义:憧憬鞠躬尽瘁龌龊连史纸学生解读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看书摸索:这篇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各讲了什么?学生看书后回答: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写小孩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发自己失去了童确实悲伤。
2、启发:第一小节要紧讲了什么?学生看书,摸索并交流:第一段的文学基调是伤感的,作者想把自己内心话告诉小孩们,但是小孩们可不能明白得,而等到小孩们能够明白得的时候,差不多到了不再被向往的年龄了。
3、过渡:是的,在作者的眼中,小孩们最可贵的是他们的率真和无邪。
在成人眼中,瞻瞻的〝专门可佩服〞。
在成人眼中,瞻瞻的行为表现也许是〝任性〞,比如多次写到他的大哭、争辩等,而在作者看来,这恰恰是他自然、真实情感的显露。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之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之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内容简析《给我的孩子们》是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
通过从心灵上对孩子们健康的翔真情地赞扬了孩子们的率真自然的天性,同时抒发了自己想回到童年的感情。
创意说明通过的学习,学生利用反复诵读的途径,理解了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深入地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激情导入1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么你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懂事”的成人吗?各抒己见2说一段你童年的快乐事。
自由发言3当你不知不觉步入青年的大门后,可否常常留恋自己的童年?想到永远也不能与它再见,是不是生出淡淡的哀愁?那时候,懵懵懂懂,难免让大人烦心,但谁也不会与你计较,因为你的心最真、最纯。
你活得自由自在,开开心心。
现在长大了呢?多了许多烦恼,是吗?等你真正变成大人的时候,说不定有更多的烦恼呢,你害怕吗?不用怕,人总是要长大的,大人的世界里,也有很多精彩。
聆听、感受调动积累资讯共享1请同学们齐读书下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热爱孩子的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村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案 苏教版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孩子们的趣味生活,探寻孩子们的真率天性。
2.品味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憧憬和悲哀之情,以及作者希望保持童真的愿望。
3.链接作者的写作、漫画,探知作者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的原因,理解作者的真情大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味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憧憬和悲哀之情,以及作者希望保持童真的愿望。
难点:探知作者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的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是谁?“我”又是谁?“我”给了“孩子们”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丰子恺先生写在《子恺画集》前的序言,走近丰子恺先生和他的孩子们的世界,更走近丰子恺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探真自读课文2-7小节,思考: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孩子们的哪些趣事?简要概括2.你身上或身边也有这样的趣事吗?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3.展开这些趣事,你看到了儿童怎样的性格特点?4.丰子恺先生对孩子们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过渡)可是再强烈的情感也没有办法挽留时间,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长大成人。
三、读文揭伪1.丰子恺笔下的成人具有怎样的特点?(齐读课文第10小节)2.他们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这些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浏览课文4-7小节)3.对于成人的这种虚伪以及他们对待儿童的种种表现,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四、读文对比此时这个世界在丰子恺的心中早已被一分为二,一个是纯真的儿童世界,一个是虚伪的成人世界,两者泾渭分明,作者对于这两个世界的主要情感又分别是怎么?(师读第1、11小节)学生说说对这两种情感的理解。
其实无论是这份憧憬还是悲哀,这份真情都源之于对儿童深深的热爱,因爱而憧憬,也因爱而悲哀。
五、读文识人这位喜爱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崇拜者的丰子恺先生,又为儿童做了些什么呢?【材料】为儿童创作的丰子恺:1.丰子恺是中国第一位热情、主动地为孩子们画漫画的画家。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初三下)7doc初中语文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初三下)7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显现的〝向往、龌龊、考妣、 戋刂 袜〞等生字词。
2、明白得文中作者对小孩们的感情。
3、连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摸索,发觉咨询题,提出咨询题的适应。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作者对小孩们的感情咨询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儿童时代,看着大人们见多识广、样样都能干,专门是看着大人们有讲了算的能耐时,都仰慕得不得了。
可你们明白吗?我们大人们也有仰慕你们小孩的时候,我就有过这种感受,每当我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十分仰慕儿童的无忧无虑;每当看着大人世故圆滑、溜须拍马的嘴脸的时候,我十分向往小孩间的纯洁真诚。
今天,我们来学习闻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小孩童真、童趣的无限向往和仰慕的散文«十四 给我的小孩们(节选)»。
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1、第一请同学们齐读147页的注释①,谁能讲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以下任务:①圈划文中显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摸索其意思;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本文的意思;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觉了什么咨询题,并向全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三、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形:1、学习以下生字后,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①憧chōng 憬jǐng:向往。
②龌wò龊chuò:不洁净,脏。
③考kǎo 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④戋刂〔 chan 〕袜wà:只穿着袜子着地,戋刂,只,光着。
⑤鞠躬尽瘁:小心慎重,奉献出全精力。
2、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咨询,发觉了什么咨询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挑生分段朗读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咨询题。
(把同学提出的咨询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查找依据,解决咨询题)五、提出以下咨询题,引导学生明白得课文内容:①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要紧感情?什么缘故讲〝向往、悲伤〞这两个词能够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要紧情感?(向往、悲伤。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苏教版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疑为学之始”。
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
《给我的孩子们》是篇书序,本文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文章真情直白,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能选取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分析体会孩童世界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
3、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
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清新的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
漫画作家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
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表示对儿童生活憧憬的文章《给我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真”找出最能概括表达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的词。
三、浏览课文,感受“真”找找文中写了哪些孩子的哪些天真可爱的趣事。
四、说说大人,对比“真”通过对比,作者希望孩子们过上怎样的生活?五、各抒己见,论失“真”大人是由孩子长大的,他们也曾经“真”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真”?六、品味佳句,欣赏“真”针对下列句子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新版)苏教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课题给我的孩子们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并说出孩子世界的率真、自然与热情。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归纳出成人世界的特点,与孩子的世界进行对比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文中的事例来解读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和热情。
在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记录下童趣,从而呵护好自己的童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自读研究为主,教师仅作点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生字词。
3、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二、自学提纲(15分钟)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默读课文:(1)圈划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2)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抒发了怎样的心情?3、这则序言主要分几个部分?分别写什么内容?4、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并说明理由?段中两个“憧憬”如何理解?三、写作背景《给我的孩子们》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和对儿童率真天性给予高度的肯定,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
四、掌握下列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思考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对阅读解逐步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五、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作者要抒发的是怎样的心情?六、划分文章段落,理清作者思路七、1、课文写了哪些事来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3、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1、憧憬2、龌龊3、考妣4、刬袜5、端相: 6、放怀:7、真率:主要写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几件事,表现了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抒发了自己失去童真的悲哀。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学习文中出现的"憧憬、龌龊、考妣、刬袜"等生字词。
2、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教学重点1.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2、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鲁迅我们来学习丰子恺是怎么样来写他的孩子们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2、补充注音、释义3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文章通过对孩子们的一系列新奇有趣的事的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世界的向往。
文章共写了几个孩子?哪个孩子的事详写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四、精析课文,自主合作、展示。
1、领略作者笔下孩童自然率真的天性,并与作者笔下的成人世界作比较,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
2、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并说明为什么这两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憧憬、悲哀。
因为作者在本文写孩子们童真、童趣,表达的就是对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五、布置作业1、你有自己的童趣小故事吗?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童趣的?把它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则,学一学丰子恺,用简单的漫画描画出来吗?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苏教版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疑为学之始”。
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
《给我的孩子们》是篇书序,本文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文章真情直白,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能选取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分析体会孩童世界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
3、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
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清新的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
漫画作家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
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表示对儿童生活憧憬的文章《给我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真”找出最能概括表达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的词。
三、浏览课文,感受“真”找找文中写了哪些孩子的哪些天真可爱的趣事。
四、说说大人,对比“真”通过对比,作者希望孩子们过上怎样的生活?五、各抒己见,论失“真”大人是由孩子长大的,他们也曾经“真”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真”?六、品味佳句,欣赏“真”针对下列句子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苏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之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苏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之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内容简析《给我的小孩们》是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
通过从心灵上对小孩们健康的翔真情地颂扬了小孩们的率真自然的天性,同时抒发了自己想回到童年的感情。
创意说明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利用反复诵读的途径,明白得了作者热爱小孩的真情,体会他期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深入地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明白得作者热爱小孩的真情,体会他期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应要紧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包蕴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要珍爱美好童年。
活动时刻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激情导入1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依旧一个不明白事的小孩,那么你期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明白事”的成人吗?各抒己见2说一段你童年的欢乐事。
自由发言3当你不知不觉步入青年的大门后,可否常常流连自己的童年?想到永久也不能与它再见,是不是生出淡淡的哀愁?那时候,懵懵明白明白,难免让大人烦心,但谁也可不能与你计较,因为你的心最真、最纯。
你活得自由悠闲,开快乐心。
现在长大了呢?多了许多苦恼,是吗?等你真正变成大人的时候,说不定有更多的苦恼呢,你可怕吗?不用怕,人总是要长大的,大人的世界里,也有专门多杰出。
倾听、感受调动积存资讯共享1请同学们齐读书下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热爱小孩的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阻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专门喜爱取村儿童题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案 苏教版(1)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突破教学中以学生自读研究为主,教师仅作点拨而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一幅儿童画,画的是一个鱼缸,边上是三只小猫在钓鱼。
师:面对这幅画,同学们你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呈现孩子的题字:一起玩吧!师:确实,同样一件事在成人的眼里和孩子的眼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认识,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无限憧憬和羡慕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一、读文章,感受情。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1)贯穿全文的两种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憧憬:对孩童率真、自然、热情、充满创造力的憧憬和向往。
悲哀: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
(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段,读出感情。
(让学生起来读,学生点评)明确:(1)第一小节用伤感的感情基调来读,读出哀伤,读出无奈和感慨。
(2)第2——3小节,要娓娓道来,读时要流露出你对孩子们生活的憧憬。
(3)第4——7小节,读出像对孩子做错事的忏悔。
(4)第8——11小节,就如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对现实很不满,对童年很怀念,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童真、童趣。
你们的读,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到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
二、品佳句,欣赏“真”。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方是长进。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善于思考,思考语句的含义从而去理解文意;要善于发现,能够找出内容、语言方面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善于发问,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这样,你就走进了较高的阅读境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苏教版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过程和方法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从细微处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童真。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二次备课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课件图片《丰子恺的漫画》。
】提问:同学们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儿童,你心里有什么感触呢?(学生回答)教师:其实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看待、回忆这些童年趣事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位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怀着对儿童深深地热爱将这些儿童的趣事画了下来并为此写了一篇序,那么作为一个成人,他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用心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选用多媒体播放《丰子恺的漫画》,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引发遐想和求知欲望,调动内在学习诱因及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为走进文本作了知识上、情感上的准备。
】(二)点评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也可放在课前进行)2.老师集中点评预习。
【板书】孩子们——率真、自然、热情、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出肝肺相示的、真实而纯洁(三)自主阅读【诵读·整体感知】学生放声诵读课文,思考:1.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
2.划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句。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文中写了孩子们这些天真可爱的趣事:瞻瞻: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抱泥人,喂泥人。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 苏教版
精品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
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鲁迅我们来学习丰子恺是怎么样来写他的孩子们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3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一层(1)想到孩子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话而悲哀
第二层(2——7)对照成人世界的各种毛病,写孩子们的率真、真情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了童真的悲哀
三、自主合作、展示
1、总结文中描述的孩子们具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将它们与成人世界对照的?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2、作者将儿童与成人这样一一对比的用意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1、为什么说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
2、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九段中提及的“真生活”的含义。
3、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画集所做的序,在这画集里他描绘了孩子们的童真,但在第十一段他却说“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为何说是“痴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江苏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2、通过多角度质疑,能理解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自主质疑,并作好记载。
2、多渠道搜集丰子恺的有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绘画、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疑为学之始,记得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方是长进。
”意思是说,读书没有疑问,必须教他产生疑问;有疑问的人,必须教他解决疑问,做到这一步才会有长进。
今天,我们就用质疑的眼光来研读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相信大家会有不小的收获。
丰子恺何许人也?请看屏幕, 老师搜集到了以下几点重要信息:国际友人对他的评价,他的特长与作品,以及本文的背景。
看看你搜集的重点信息与老师的是否吻合。
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本文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
画中画的都是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请看标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导入语: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速读课文,边读思考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追问:为什么“憧憬”、“悲哀”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明确:“憧憬”反映作者对儿童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悲哀”是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
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段,指名一位学生任选其中的一段以父亲的角色朗读,读出情感。
(第1段读出哀伤,读出无奈和感慨。
8—11段读出对现实很不满,怀念童年,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童真、童趣的感情。
)组织评价。
导入语:让我们也带着“憧憬”来欣赏这篇文章。
三、组内质疑、解疑。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解决阅读中产生的疑问,不能解决的请写在纸条上。
请2名同学收纸条,其余大声朗读质疑的段落。
(选择1个整体感知的问题和3个语言方面的疑问,全班解答。
若学生没提出整体感知方面的问题,教师可提出:如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
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1)、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
明确:孩子们:如(1)瞻瞻的大哭、做脚踏车、堆火车、堆汽车、争辩、怀疑我成了和尚、见腋毛当黄鼠狼、掉香蕉。
在父亲眼中他是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尤其可佩服”。
(详写——点)(2)孩子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等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
(略写——面)孩子们的生活无拘无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表现得率真无邪,自然,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大人们: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受到更多的约束;“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与孩子们的反差很大,感到失去“童真”的悲哀,所以作者渴望着人有真情实感。
(2)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从5-7段爸爸妈妈扼杀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大人门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妈妈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瞻瞻聪明地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不过,文中的“我”对扼杀童真的行为已感到“不安心得很”,认为是“摧残”“野蛮”,其实,这是一种内心的自责和忏悔。
导入语:刚才,我们从情感、立意和组材等角度解读了“憧憬”,其实,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品味。
如:1、怎样理解全篇的伤感基调?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2、作者写瞻瞻的事笔墨最多,为什么?后文写瞻瞻的事为何不与前文连在一起?明确:(1)作者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孩子们,可他们不会理解,而等到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再被憧憬的年龄,从第1到11段可以看出,这种悲哀是贯穿始终的。
作者真正的悲哀应该是孩子们渐渐失去率真,失去自由。
指名朗读首尾两段,再次体会作者悲哀、无奈的情感。
(2)这一问题问得相当好。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写瞻瞻的两段(第二段和第六段),然后再思考其不同点。
明确:瞻瞻最具有个性,他的事最能反映孩子率真、自然,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也最能反映中心,所以详写。
中间隔了三段,哪一段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第四段起过渡作用,前文除了写瞻瞻,还写了孩子们的投入全身心、出自真性情的创造创作;后文除写瞻瞻外,还写了阿宝和软软的事。
前后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文反映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后者则受到了大人的干涉,或者说管束。
前文直接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生活琐事,后文则加入了作者揣摩孩子的心理,加入了对大人行为的反思。
3、第1段中为什么要“委曲”地说?4、第2段中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5、第3段中为什么说“艺术家”“创作家”对孩子们愧得要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6、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动物?7、第8段中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8、第9段中将大人的“上课”比作“把戏”,难道人生就是一种“把戏”吗?“事”和“上课”为何加引号?作者为什么惭愧又欢喜?9、第10 段中,“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这条路指什么路?10、文章最后写道:“我的画在世界已无可印证了!”世界仍有许多小孩同样可印证他的画,为什么说“无印证了”?评价质疑情况:1、2两个问题立足于全文,其余则是对词句的质疑。
导入语:以上问题有一个立足于材料的组织,其余侧重于对语言内涵的质疑,其实,质疑的角度还有很多。
就全文而言,我们可以立足于对标题、立意、结构、线索等质疑。
就语言而言,同样可以有很多角度。
四、多角度质疑,深入理解文意1、质疑角度提示:。
如对句中的词质疑:语境义,表达作用,替换其他词并作比较,感情色彩……对句子质疑:含义,修辞手法的作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如: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因为大人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现。
这两句话中,是否用了修辞?若用了修辞,有何作用?——小孩与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孩真率、自然、热情天性的赞叹与渴望。
,(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如: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孩子抱怨,说明孩子们还率真,所以“我”喜欢;孩子们感谢时,说明孩子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所以“我”悲哀。
前后感叹号有什么作用?——前者表示呼告,定下抒情基调;后者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哀之情。
(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如:为什么说孩子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世俗的力量太强大,终究要被世俗改变;作者这样说是激愤之词,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不被世俗改变。
是否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各抒己见)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语言上,对刚才质疑的段落(取2例实物投影)另选角度质疑,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组织交流。
导入语:再度质疑,更加深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难怪丰子恺那么渴望“童真”,呼唤“童真”。
让我们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一下他的真心。
回到文本,揭示谜底:到此,我们的答案应该找到了,丰子恺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画册,他更想为孩子们挽留童真,同时,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馈赠。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能找到童真呢?四、拓展延伸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文,并联系现实说说你对童真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一: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想种出葡萄来。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
原来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
(选自刘柳的《萌芽》有删改)材料二:一个小学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
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
”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
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
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大成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摘自张丽鈞《孩子施舍的天堂》)组织学生从多角度质疑、思考,发现问题。
(提示:所写对象、三个材料只是例子,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明确:童真是一种美德,一种勇气,一种纯洁的爱心,一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人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呵护它,善待它,不能扼杀孩子的童真、童趣。
导入语:课已接近尾声,我有两点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五、教师寄语:“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保留它,你会成为“真”人!质疑是走向成功的一把钥匙,带上它,你会一路顺风!导入语:学了还要会用。
六、学以致用1、请用多角度质疑法阅读丰子恺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作好批注。
2、阿宝给凳子穿鞋的杰作被妈妈破坏,瞻瞻聪明地学爸爸裁纸被呵斥,软软弄毛笔被禁止,也许你的童趣也被扼杀过,请你针对这些事并以“我眼中的大人们”为话题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