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坚持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发展 速度的适当性。
3、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展示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另一个特点是,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比较 标准。
中国现代化报告
• 世界现代化进程两个阶段:
第一次: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 第二次: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现代化。
二次现代化指数前10名:瑞典、美国、芬兰、澳大 利亚、瑞士、挪威、日本、丹麦、德国和荷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 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人均800美元)
(人均3200美元)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20
2050年
2、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 --三步走战略的完善化和具体化
(1)第二步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准确化。 (2)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明确化。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
三步走战略 小康目标 两步走战略
1979.12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 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是强国 目标;
• 提高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富民目标。 • 发展目标体系: • 强国是富民的基础,富民是强国的目的,提高国
际竞争力则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三、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1、 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强调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 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 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目标和战略步骤
1、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 • 对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居于纲领性地位; • 是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 是建设、制定 、运用经济政策、立法的基本依据。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2010年目标
GDP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 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
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
• 目标确立根据:
•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 变化的实际情况。
• 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百度文库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 经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 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是巩固和提高 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 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社会四大发展目标
增长——经济总量翻两番,GDP相当于1978年的16倍,
成为世界经济实体最大国家,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强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由三倍缩小到
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 的世界强国。
富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中等或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 人类发展指数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建成人人享有教育、人人享有卫生服务、共同富裕的 小康社会。
• 1998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73%; • 排在63位(109国),10个评价指标,医疗服务、成人
识字率、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4项达到第一次现代 化标准。 • 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发展状况在109个国家中排55位, 有可能在2050年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20’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1975年,周恩来向四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重申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
(6)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用23年 (1978-2000)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 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 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 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 生活。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 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
(1)1949年,毛泽东:主要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
(2)50年代末,提出了“15年赶英超美”的战 略和“大跃进”的口号。
(3)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
现代化”的任务
(4)1964年周恩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步设想: 第一步,15年,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
3、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展示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另一个特点是,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比较 标准。
中国现代化报告
• 世界现代化进程两个阶段:
第一次: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 第二次: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现代化。
二次现代化指数前10名:瑞典、美国、芬兰、澳大 利亚、瑞士、挪威、日本、丹麦、德国和荷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 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人均800美元)
(人均3200美元)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20
2050年
2、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 --三步走战略的完善化和具体化
(1)第二步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准确化。 (2)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明确化。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
三步走战略 小康目标 两步走战略
1979.12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 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是强国 目标;
• 提高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富民目标。 • 发展目标体系: • 强国是富民的基础,富民是强国的目的,提高国
际竞争力则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三、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1、 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强调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 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 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目标和战略步骤
1、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 • 对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居于纲领性地位; • 是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 是建设、制定 、运用经济政策、立法的基本依据。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2010年目标
GDP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 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
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
• 目标确立根据:
•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 变化的实际情况。
• 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百度文库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 经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 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是巩固和提高 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 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社会四大发展目标
增长——经济总量翻两番,GDP相当于1978年的16倍,
成为世界经济实体最大国家,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强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由三倍缩小到
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 的世界强国。
富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中等或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 人类发展指数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建成人人享有教育、人人享有卫生服务、共同富裕的 小康社会。
• 1998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73%; • 排在63位(109国),10个评价指标,医疗服务、成人
识字率、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4项达到第一次现代 化标准。 • 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发展状况在109个国家中排55位, 有可能在2050年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20’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1975年,周恩来向四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重申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
(6)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用23年 (1978-2000)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 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 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 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 生活。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 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
(1)1949年,毛泽东:主要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
(2)50年代末,提出了“15年赶英超美”的战 略和“大跃进”的口号。
(3)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
现代化”的任务
(4)1964年周恩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步设想: 第一步,15年,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