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课件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7张PPT)
中共十二大(1982年)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 的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时间:1982年 内容: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 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 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基本实现(21世纪中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
代表先进生
容
产力的发展
要求
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意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义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该如何发展?
湖泊污染
河流污染
(2013年-至今)
中共十六大(2002年)
新目标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邓小平文选》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共11张PPT)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年 月 地点: , 2.内容 确立 、 的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 和实行 的重大战略决策。 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 代领导集体。 3.意义:标志着我国走上 、 . 的正确道路。
二、改革开放
1(农村)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982年(全国) 改革 内容: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 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2.对外 经济特区: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开放 1988年 海南省 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邯郸钢铁总厂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养老、医 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开放: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思想: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 成为指 导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2000年27届悉尼 2004年雅典 2008北京奥运会(第一)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 袁隆平: 年 科技 “八六三计划”6年3月
和网络技术:20世纪80年代
意义: 带动 战略
二、 战略 普及 年 教育和发展 教育 教育 两大举措1980年《 》 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 》《 . 文艺 》《 》《 》 1981年“ ” 1991年“ 工程” 四、体育:1984年 届 奥运会( )零的突破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 袁隆平: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科技 “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PT课件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确立指导思想: 做出战略决策: 形成领导集体: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意义: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第 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二 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移到城市。 次
第 在粉碎“四人帮”后, 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次 上。
附2: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巨变
结果
产生的历史巨人
第 辛亥革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一命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次
共和国。
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 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附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内容
第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 一 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地,以农村包围城 次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市。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时间、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伟大历史意义:
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
2.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3.重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
讨论 思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是否利于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 生产力; 主义生产力;
三个有
解决姓“ 解决姓“资”姓“社”的办法: 的办法
利于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 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生活水平。 民的生活水平 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影响: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影响: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影响
事件: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事件: 年 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走进新时代》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 、 走进新时代》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 ):我们唱着东方红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富起来; 站起 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 领路人, 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开创未来。 的领路人,带领我们 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段 歌词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 歌词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 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 ⑴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毛泽东、邓小平、 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大会上? ⑵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大会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中国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⑶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报告是什么? ⑷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报告是什么?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世纪》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世纪》 ⑸现在,我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现在,我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 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 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 发,首次提出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 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 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 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 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
国家的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 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
政治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01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02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0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时数:4学时导入新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
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
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 步骤
一,“小康”,“大同”:中国人的世代梦 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诗经》
孔子的梦想
可见,在他看来,小康社会是: 1,私有制,劳动不再是自觉的而成为谋生
手段; 2,改公天下为家天下; 3,人们生活不太安宁和平,礼成为协调人际 关系的重要工具。
所谓小康就是 人类刚刚迈入私有 制时代,一个靠礼 仪等儒家法制和道 德规范来维持秩序 的社会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的新内涵及“三 步走”战略
1,小康的新内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
康之家”
--1979
2,三步走战略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与科技的时候,是否能抓 住机遇,直接关互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中国再没有资格与信息化浪潮失之交臂!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今年召 开的机械工业发展论坛上说:我国钢铁总产 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 2001年以来,全球 钢产量增加20590万吨,我国占七成,尤其 在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内,全球钢产量增 加12064万吨,我国增加9384万吨,占78% 左右。并且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增 加的2680万吨钢中,有2651万吨是我国逐 年增加的净进口吸纳的。
--<<新华网>>
尽管2004年中国钢材(含半成品、下同) 进口量比上年减少了约1000万吨,而美国钢 材进口量增加了1000多万吨,但中国仍以 3316万吨的钢材进口量维持世界第一,美国 钢材进口量预计为3235万吨排在次席。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pt课件
35/26
案例7:中国大地上的“明星村”
华西村 塘约村
战旗村
36/26
华西村-吴仁宝
37/26
战旗村
38/26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图景
富强
23/26
• 屈原、岳飞、戚继光、 袁崇焕、郑成功、林则徐、 关天培、邓世昌、孙中山、
24/26
中国力量
•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5/2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警惕“四个陷阱”
中等收入 塔西佗陷
陷阱
阱
金德尔伯 修昔底德 格陷阱 陷阱
26/26
二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实现中国梦必须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 凝聚中国力量
21/2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 五位一体道路
• 推进四个全面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26
中国精神是什么精神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 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内 涵深刻,意义深远。
29/26
非凡的发展成绩
1987年4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 邓小平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会谈 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摆脱贫穷。
• 从198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80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技实现重大突破。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25
世界银行专家组曾评论说:“中国只用了一 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 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 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一成就是我们这 个时代最令人注目的发展。”
由于中国在 80 年代、90 年代大规模减少贫 困人口,因此世界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在 90年 代逐渐下降。90 年代中国对世界的减贫贡献 大体是190%。
29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大国。1980 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低于美国、前 苏联、日本,居世界第四位,略比印度高一 点。1990年中国上升为第三位,排在美国、 日本之后,高于俄罗斯、印度。2000年中国 提高到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胡鞍钢 2004)
30
31
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全面崛起的非西方国家 中国是唯一实现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到世界强
1415共产主义16特色与马恩设相比与苏联比与1978年之前的中国比实现效果17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中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中国怎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9指导东方落后大国的社会主义20三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3发展的需要现在和未来21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2
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就意味着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 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 会制度,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响应。
国家安全体系的完善与保障
01
完善国家安全战 略
制定全面的国家安全战略 ,明确国家安全的目标、 任务和重点领域。
02
加强国家安全法 治建设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强化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03
建立健全风险评 估与应对机制
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 全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 措施。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
精神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推进科技创 新、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工作。
02
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
适应新阶段
质量与效益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适应了经济发 展阶段性特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从 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 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经济结构 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 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从传统增 长点向新增长点转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加注重质量和 效益,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而 是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 对党纪的执行和监督,推进党 规党纪与时俱进。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林业 工业 第二产业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
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 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十六大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苏联模式的特点:
第一、经济上高度 • 指令性计划,统的过死,管的过严,缺乏
集中:高度 • 缺少民主,没有法制,家长制,一言堂,
集权:
个人崇拜;
第三、思想上高度
僵化:
• 舆论一律,没有活力。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三个转换:
第三、从知 到行,从理
论到实践
13
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
15
巨的任务
第一、以人为本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
当代中国要 特别强调科 学发展观的
原因:
第五、当前改革 发展的基本思路
和理念
9
三、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中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
发展是 第一要
义
统筹兼 顾是根 本方法
科学发展 观它的基
本内容
以人为 本是核
心
全面协 调可持 续是基 本要求
8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二、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始终秉 持人民利益至上
的价值追求
第三、发展的科 学性与包容性, 改革的共识性与
普惠性的统一
第四、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一项长期的艰
6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二、正确理解小康社会
(一)所处的阶段 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发展阶段。 温饱——小康(总体小康)—(全面 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 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 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3、要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 内涵 2、中国未来达到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 不容置疑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 重大关系
小康社会住房18字标准内涵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 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 “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 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西部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西藏、广西、内蒙西部等十二个省、自 治区和直辖市。其土地面积540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 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8%。 几乎囊括了56个民族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比较 你认为我国西部开发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目标和步骤
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 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现代化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坚持了经济发展与主体价值实现的统一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完美版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邓小平视察上海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 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指出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 平谈话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 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发达水平
小康水平 第三步
温饱水平 第二步
第一步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党史开讲
如果你作为电视台《党史开讲》栏目的嘉 宾,请你谈一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如何提出的?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想一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有何重要 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经 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是巩固和提高 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 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社会四大发展目标
增长——经济总量翻两番,GDP相当于1978年的16倍,
成为世界经济实体最大国家,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
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
• 目标确立根据:
•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 变化的实际情况。
• 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20’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1975年,周恩来向四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重申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
(6)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用23年 (1978-2000)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2010年目标
GDP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 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 经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 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
三步走战略 小康目标 两步走战略
1979.12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 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是强国 目标;
• 提高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富民目标。 • 发展目标体系: • 强国是富民的基础,富民是强国的目的,提高国
际竞争力则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三、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1、 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强调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 1998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73%; • 排在63位(109国),10个评价指标,医疗服务、成人
识字率、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4项达到第一次现代 化标准。 • 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发展状况在109个国家中排55位, 有可能在2050年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 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人均800美元)
(人均3200美元)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20
2050年
2、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 --三步走战略的完善化和具体化
(1)第二步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准确化。 (2)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明确化。
强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由三倍缩小到
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 的世界强国。
富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中等或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 人类发展指数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建成人人享有教育、人人享有卫生服务、共同富裕的 小康社会。
2、坚持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发展 速度的适当性。
3、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展示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另一个特点是,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比较 标准。
中国现代化报告
• 世界现代化进程两个阶段:
第一次: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 第二次: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现代化。
二次现代化指数前10名:瑞典、美国、芬兰、澳大 利亚、瑞士、挪威、日本、丹麦、德国和荷兰。
(1)1949年,毛泽东:主要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
(2)50年代末,提出了“15年赶英超美”的战 略和“大跃进”的口号。
(3)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
现代化”的任务
(4)1964年周恩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步设想: 第一步,15年,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
•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 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 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 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 生活。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 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目标和战略步骤
1、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 • 对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居于纲领性地位; • 是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 是建设、制定 、运用经济政策、立法的基本依据。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 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 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