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案)

(1)词语理解: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成语、俗语的理解。
举例:如“拼死一搏”、“不屈不挠”等成语,需要解释其含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2)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嘎达梅林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引导学生讨论嘎达梅林的英雄行为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
五、教学反思
在《嘎达梅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个英雄形象的理解程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将英雄行为等同于简单的勇敢和武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精神的多元内涵,包括正义、智慧、坚韧等方面。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等。
4.文化背景了解:介绍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处的文化背景。
5.课后思考与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英雄形象以及现实意义。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精神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雄精神。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活动确实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活动组织和时间安排上,我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思考英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
(3)表达交流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交流。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总结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4)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能从嘎达梅林的事迹中汲取正义、勇敢、坚韧等品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2. 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3.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
2. 指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1.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3.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方法:1. 音乐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歌词解析法,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聆听《嘎达梅林》,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分析歌词的表达。
3. 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歌曲表演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高学生对《嘎达梅林》歌曲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方法:1. 团队协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2.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跟随老师学习。
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嘎达梅林教案篇1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学习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嘎达梅林的核心思想。
2. 掌握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嘎达梅林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 嘎达梅林的视频教程。
3. 嘎达梅林道具:嘎达梅林刀。
教学过程:第一课: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课堂讨论:学生们回答一些问题,如:嘎达梅林是哪个国家的传统武术?嘎达梅林的起源时间是多久之前?等等。
第二课: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 引入:通过视频教程演示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请学生们观看并跟随练习。
2. 分组训练: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队长,带领其他学生练习指定的动作和技巧。
第三课: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如:尊重师长、友爱互助等。
2.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教学延伸:1. 组织比赛:组织嘎达梅林技能比赛,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学到的技能。
2. 制作展板: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关于嘎达梅林的展板,并在学校内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掌握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通过分组训练和讨论,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比赛和制作展板等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嘎达梅林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一首三年级下册的湘艺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嘎达梅林这个蒙古族英雄人物为主题,描绘了他勇敢、智慧、正义的形象。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堂充满兴趣。
但他们对于蒙古族音乐特色和歌曲背景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嘎达梅林》。
2.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色,感受歌曲的氛围。
3.理解歌曲歌词的意义,体会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准,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2.节奏:歌曲中有一些特殊的节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歌词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歌曲歌词的意义,感受嘎达梅林的英雄气概。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营造蒙古族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图片、文字等。
2.教学乐器:吉他、笛子等,用于展示蒙古族音乐特色。
3.作业本: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嘎达梅林》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
同时,展示嘎达梅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演唱和伴奏的角色。
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2-七年级下册音乐【辽海版】

课题《嘎达梅林》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记住《嘎达梅林》的音乐主题,了解蒙古族民歌长、短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草原音乐独特的风貌,感受“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嘎达梅林》乐曲
难点:对音乐主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Biblioteka 播放一组草原图片,背景音乐歌曲《草原的月亮》云飞
二、导入:通过课件导入本课:草原有草原的音乐,草原的风俗习惯,更有草原的英雄,让我们认识草原上的英雄——嘎达梅林
三、新课:1、学生介绍“嘎达梅林”参见P45乐曲简介
2、聆听主题音乐:(1)旋律、节奏特点?为什么这样写?
(2)主题共演奏了几遍?每遍的主奏乐器?
3、结合主题旋律分析解答问题(师生)
4、出示课件介绍马头琴长调短调歌曲中的“长江”(学生读)
四、拓展延伸:1、观看歌手赵鹏演唱的《嘎达梅林》男低音四段歌词
2、观看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五、巩固教学复听乐曲加深记忆
六、教学回顾:本课从幻灯片的制作,课件的演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等都达到了一定水准整体效果来看还算满意,达到了教育目的。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 乐谱。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课歌曲《嘎达梅林》。
2. 教学歌曲:教唱歌曲《嘎达梅林》,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的把握。
3. 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4.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演唱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嘎达梅林》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民族音乐表演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九、课程资源:1. 蒙古族音乐相关书籍、乐谱。
2. 网络资源,如蒙古族音乐视频、音频资料。
3. 相关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辅助教学。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安排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唱《嘎达梅林》,一个
小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准备影片: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
二、正文
1.介绍《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由古典音乐家米尔科斯·弗雷德里希·托雷斯写的一
首古典乐曲。
它有节奏感强、特有的欢快感,深受观众喜爱。
2.游戏活动:
介绍完《嘎达梅林》后,可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随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音乐欣赏:
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的乐句的美妙和
节奏的紧凑,体会古典乐曲中强烈的欢快感。
4.反思:
学完《嘎达梅林》后,可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内容,体会和歌曲中的
欢快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自己从乐谱中练习演奏《嘎达梅林》,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能。
2.让学生收集其它时期的古典乐曲,比如《索菲尔特》《美国》等,以便下次课时分享欣赏。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优秀4篇《嘎达梅林》音乐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运用骑马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的速度,音区,音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1、随着乐曲走进教室。
2、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欣赏,老师的这段蒙族舞好看吗?不知道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音乐,有没有人能哼唱一下?一点点也行。
教师边哼唱边舞蹈。
出示简谱,一起唱一唱。
简单介绍蒙族,蒙族人居住在大草原上,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平时喜欢骑马,射箭,摔跤,有着一个传统的节日叫那达慕大会。
蒙族人非常喜欢马,人人都会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甚至乐器都跟马有关,蒙族有一样非常著名的乐器叫马头琴,介绍马头琴和马头琴的传说。
3、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蒙族,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嘎达梅林》,找一找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刚才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三次。
教师在每次出现主题音乐的时候就用不同动作来表现4、分段聆听,说一说每一段的速度,音区,音色。
次数音区音色速度形象 1 低深沉浑厚中速稍慢沉稳 2 高明亮中速高大英勇 3 中饱满中速稍快大无畏第一遍:用脚步表现,第二遍:用手部动作表现,第三遍:肩部动作表现仔细聆听第三次主题音乐,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鼓,古时候用鼓来鼓舞士兵出征打仗,这一乐段表现嘎达梅林与他的起义兵们在沙场征战。
5、听完乐曲,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嘎达梅林到底是什么意思?介绍人物和生平事迹。
6.乐曲表现了嘎达梅林怎样的英雄形象?沉稳,高大英勇,大无畏7.在嘎达梅林起义的誓词中这样说道:祖先给我们留下这片草原,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
而如今北方的沙尘天气越来越严重,起因就是草原森林的退化,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嘎达梅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最后请大家随着音乐,伴着动作表演。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一、引言1.1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1.1.1嘎达梅林起义的时间与地点1.1.2嘎达梅林起义的主要参与者1.1.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1.1.4嘎达梅林起义对后世的影响1.2嘎达梅林的人物介绍1.2.1嘎达梅林的生平简介1.2.2嘎达梅林的主要事迹1.2.3嘎达梅林的性格特点1.2.4嘎达梅林在起义中的作用1.3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意义1.3.1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价值1.3.2嘎达梅林起义的现实意义1.3.3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现状1.3.4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前景二、知识点讲解2.1嘎达梅林起义的背景知识2.1.1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2.1.2蒙古族的民族矛盾2.1.3嘎达梅林起义的导火索2.1.4嘎达梅林起义的爆发原因2.2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2.2.1起义的组织与策划2.2.2起义的主要战斗2.2.3起义的结果与影响2.2.4起义的历史评价2.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2.3.1嘎达梅林起义的民族觉醒2.3.2嘎达梅林起义的民主思想传播2.3.3嘎达梅林起义对蒙古族地区的影响2.3.4嘎达梅林起义对全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三、教学内容3.1嘎达梅林起义的背景与起因3.1.1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3.1.2蒙古族的民族矛盾3.1.3嘎达梅林起义的导火索3.1.4嘎达梅林起义的爆发原因3.2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与结果3.2.1起义的组织与策划3.2.2起义的主要战斗3.2.3起义的结果与影响3.2.4起义的历史评价3.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3.3.1嘎达梅林起义的民族觉醒3.3.2嘎达梅林起义的民主思想传播3.3.3嘎达梅林起义对蒙古族地区的影响3.3.4嘎达梅林起义对全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了解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背景与起因4.1.1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4.1.2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矛盾4.1.3掌握嘎达梅林起义的导火索4.1.4理解嘎达梅林起义的爆发原因4.2掌握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与结果4.2.1了解起义的组织与策划4.2.2掌握起义的主要战斗4.2.3理解起义的结果与影响4.2.4掌握起义的历史评价4.3理解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4.3.1理解嘎达梅林起义的民族觉醒4.3.2掌握嘎达梅林起义的民主思想传播4.3.3了解嘎达梅林起义对蒙古族地区的影响4.3.4理解嘎达梅林起义对全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背景与起因5.1.2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与结果5.1.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5.2教学重点5.2.1嘎达梅林起义的民族觉醒5.2.2嘎达梅林起义的民主思想传播5.2.3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图片6.1.2嘎达梅林起义的地图6.1.3嘎达梅林起义的实物模型6.1.4嘎达梅林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6.2学具准备6.2.1学生用的历史教材6.2.2学生用的笔记本和文具6.2.3学生用的嘎达梅林起义的相关资料6.2.4学生用的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报告6.3教学辅助材料6.3.1嘎达梅林起义的背景知识介绍6.3.2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概述6.3.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分析6.3.4嘎达梅林起义的现实影响探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嘎达梅林起义的话题7.1.2激发学生对嘎达梅林起义的兴趣7.1.3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起义的意义7.1.4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7.2课堂讲解7.2.1讲解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背景7.2.2讲解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与结果7.2.3讲解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7.2.4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起义的启示7.3课堂互动7.3.1组织学生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讨论7.3.2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7.3.3组织学生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角色扮演八、板书设计8.1板书8.1.1嘎达梅林教案8.1.2嘎达梅林起义8.1.3嘎达梅林的历史意义8.2板书内容8.2.1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背景8.2.2嘎达梅林起义的过程与结果8.2.3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8.3板书辅助材料8.3.1嘎达梅林起义的图片和地图8.3.2嘎达梅林起义的实物模型8.3.3嘎达梅林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九、作业设计9.1课后阅读9.1.1阅读嘎达梅林起义的相关资料9.1.2阅读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报告9.1.3阅读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评价9.1.4阅读嘎达梅林起义的现实影响9.2课后写作9.2.1写一篇关于嘎达梅林起义的感想9.2.2写一篇关于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意义分析9.2.3写一篇关于嘎达梅林起义的现实影响探讨9.2.4写一篇关于嘎达梅林起义的启示9.3课后实践9.3.1参观嘎达梅林起义的纪念馆9.3.2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实地考察9.3.3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访谈调查9.3.4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研究报告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反思学生对嘎达梅林起义的理解程度10.1.3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10.1.4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嘎达梅林起义的相关问题10.2.2引导学生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比较研究10.2.3引导学生探讨嘎达梅林起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0.2.4引导学生进行嘎达梅林起义的实践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背景与起因、过程与结果、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
6.嘎达梅林(学历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背景、主题、韵律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情感和英雄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通过讨论,学生们对诗歌中英雄精神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诗歌理解和表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歌背景、主题、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案例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的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的地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练习。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互动,各抒己见。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创作练习还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类似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6.嘎达梅林(学历案)》。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坚持来面对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嘎达梅林英雄精神的奥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一首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教版。
这首歌曲以嘎达梅林为主题,描绘了嘎达梅林的英勇形象和感人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嘎达梅林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渗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理解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
2.学会演唱《嘎达梅林》,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和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和歌曲创作意图。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精神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展示嘎达梅林的故事和歌曲歌词。
2.准备音乐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准备嘎达梅林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嘎达梅林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嘎达梅林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嘎达梅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嘎达梅林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观摩和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精神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嘎达梅林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将嘎达梅林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教案)

5.探讨课文所传达的民族团结、勇敢担当等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学习嘎达梅林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嘎达梅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帮助朋友、面对困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嘎达梅林英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字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嘎达梅林的勇敢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嘎达梅林的英勇精神。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发现在教授旋律和节奏时,学生们对一些难点部分仍然存在困难。未来,我考虑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图谱、动作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欣赏和创作音乐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嘎达梅林》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3.乐器伴奏:运用课堂乐器(如口琴、手鼓等)为歌曲伴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舞蹈动作:学习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增强身体协调性。
5.创作展示:分组进行歌曲、舞蹈及乐器伴奏的创意编排,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有时还是忍不住会直接给出答案。我认识到,我应该更加耐心地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举例:针对歌曲演唱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梯度练习,如先从简单的旋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和颤音的技巧。对于节奏把握,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练习复杂的节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为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的内容,人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了解其背景与文化意义;
2.学唱《嘎达梅林》,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
3.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如长调、短调、颤音等;
4.分析《嘎达梅林》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表达;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蒙古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如何将蒙古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蒙古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并启发他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如何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
5.通过合唱、舞蹈等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与学唱《嘎达梅林》,使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与评价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自信地展示个人音乐才华;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特点。《嘎达梅林》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特有的节奏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蒙古族音乐如何传达情感和故事。
初中 嘎达梅林 教案

初中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感受蒙古族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并正确理解歌曲内容。
3. 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嘎达梅林》的乐谱和歌词。
2. 学生准备口风琴、铅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资料。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和歌词,引导学生先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长音的保持。
3. 学生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 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标注旋律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结构。
5.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三、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如歌曲表达了对嘎达梅林的敬仰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演唱歌曲时的感受,讨论如何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创编舞蹈或戏剧表演,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学会了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如在演唱歌曲时如何保持长音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表现。
2. 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嘎达梅林》,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或戏剧表演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嘎达梅林》(教案)

5.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雄品质的可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思考。
《嘎达梅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英雄的赞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嘎达梅林》的阅读与理解,体会课文描绘的嘎达梅林英雄形象,感受草原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2.学习生字词:嘎达、梅林、蒙古、草原、英雄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叙述的起承转合。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梳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生字词,如“嘎达”、“梅林”、“蒙古”、“草原”等,让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含义。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巩固所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和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嘎达梅林》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进来。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动了起来,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是由于时间紧张,也可能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这一点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加以改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嘎达梅林教案及反思

嘎达梅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嘎达梅林的故事,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分析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探讨其英雄主义精神。
欣赏嘎达梅林故事中的文学艺术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探讨英雄主义精神。
采用阅读欣赏法,让学生感受嘎达梅林故事的文学艺术特点。
二、教学准备准备嘎达梅林的故事文本,可以选择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准备与嘎达梅林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准备问题讨论的引导,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蒙古族的民歌《嘎达梅林》引起学生对嘎达梅林的兴趣。
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3.2 讲解讲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包括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讲解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包括其英雄主义精神和象征意义。
3.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探讨其英雄主义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与欣赏安排学生阅读嘎达梅林的故事文本,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嘎达梅林故事中的文学艺术特点,如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五、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嘎达梅林故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激发对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6.2 评价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阅读日志或作文,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嘎达梅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行动规则、基本动作、技巧和战术等;2.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准备:1.嘎达梅林教学课件;2.嘎达梅林器具,如嘎达梅林球、嘎达梅林网、击球板等;3.战术讲解的图片或视频;4.嘎达梅林规则的说明和细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包括其起源和发展历程,梅林的特点和规则等。
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
2.球拍动作练习向学生演示正确的球拍握持方式和基本击球动作。
要求学生跟随动作进行练习,并纠正其不正确的动作姿势。
可以分小组进行互相观察和指导。
3.基本技巧练习教师向学生展示嘎达梅林的基本技巧,如接发球、挡网、扣杀等。
让学生跟随动作进行练习,并进行相互对练,加强技巧的熟练程度。
4.战术练习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的战术要点和策略。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成功的战术实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练,演练不同的战术,并让学生通过比赛形式进行实践。
5.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嘎达梅林的双打比赛。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比赛,并进行比赛数据的统计。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制定战术和策略。
最后评选出胜出的小组,并为他们颁发奖品或奖状。
6.总结与反思向学生总结嘎达梅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鼓励学生将嘎达梅林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2.评价学生在技能实践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3.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参加嘎达梅林俱乐部或赛事,进一步提高技能;2.学生可以参与梅林教练的培训,成为合格的梅林教练员;3.学校可以组织嘎达梅林比赛,活跃校园氛围。
以上是一个关于嘎达梅林教学设计的简要提纲,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嘎达梅林
课例名称:人音版八年级交响诗“嘎达梅林”
授课教师:陈煜(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
二、分析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
三、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及意境。
四、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嘎达梅林传奇的故事情节,并逐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现民族英雄不屈不挠,保卫家园的精神。
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感受作品主题情绪情感,分析音乐要素(即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旋律特点等)在表现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分析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
二、参与体验音乐要素使用的变化,在表现音乐形象及内容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嘎达梅林》(马头琴演奏民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美,点出“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值得我们去赞美,更值得我们去保护。
”的主题,为之后的拓展意义做铺垫。
2.了解《嘎达梅林》故事概要。
二、出示课题:
《嘎达梅林》交响诗
•认识作曲家。
学生活动: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片段。
想象作曲家年龄、性别、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心理及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二)欣赏感受并分析作品。
1.欣赏第一主题:“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
”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唱每小节主音的形式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借助达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继续建立音高概念,并通过演唱主音、聆听主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和声感受。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使用音乐波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
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即音乐要素当中力度、速度以及配器的变化。
3.第二主题:“号召起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找到音乐当中最具号召力的部分并探寻原因。
设计意图:点出附点节奏具有推动效果。
4.第三主题:“驰骋草原”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骑马律动的动作、打响舌等形式的参与感受作品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参与在音乐的表现当中。
5.“嘎达牺牲”: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该场景是使用之前哪个主题的旋律,结尾处加入了什么乐器?预示怎样的结局?
设计意图:点出使用定音鼓表现英雄牺牲恰到好处。
6.《嘎达梅林》民歌主题:
学生活动:民歌主题出现四次,第一次静静聆听。
第二次加入教师朗诵,第三次加入学生朗诵,第四次引导学生小声歌唱。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学生熟悉的旋律。
静听四次显得单一。
加入教师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容易使学生走进故事情节,融入音乐情绪。
第四次的小声跟唱,让学生由被动感受转为主动感受哀伤、怀念的音乐情绪,并为之后演唱《嘎达梅林》歌曲环节做铺垫。
7.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的演唱知识和技能,表现歌曲《嘎达梅林》。
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情感,加深主题印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使情感、态度产生变化。
再让学生通过演唱记住音乐主题,通过自己的表演唱加深理解作品内容、情感的深度。
8.尾声: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乐曲尾声段落出现了之前哪几个音乐主题或主题动机,具有怎样的不同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主题意义的升华,情感、精神的延续。
9.交响诗的定义及特征:
(1)定义: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特征:把标题交响乐和诗歌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在欣赏、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再来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就会变得容易,也更深入。
(2)播放民间叙事长诗《嘎达梅林》朗诵片段: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交响诗特征。
揭示嘎达梅林起义的意义,以及传奇故事嘎达梅林对今天人们的启示。
三、课堂小节:
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当我们看到祖国家园的美丽景色,想要去歌颂、想要去赞美的同时,想到更多的应该是要保护家园。
教学反思
一、设计初衷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设计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教参中对交响诗《嘎达敏林》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
2.聆听《嘎
达梅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能够背唱《嘎达梅林》民歌主题。
我参考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
2.体验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
3.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使学生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指教学目标。
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
用给主题加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主题。
针对各主题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寻音乐要素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
学生通过演唱、朗诵、肢体律动等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自己的表现,达到情感、态度的升华。
二、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交响诗《嘎达梅林》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并在再次的参与活动中,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整节课的教学层次鲜明、重点突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亮点
1.认识作曲家这一环节设计新颖。
我关注学生对新中国第一批女作曲家——辛沪光的认识。
用播放描绘战争场景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猜想作曲家会是怎样一个人?(从年龄、性别、生活地域进行猜想)。
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心理及作曲家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
通过音乐波形图的使用,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即音乐要素的变化。
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3.为“辽阔的草原、幸福的生活”、“号召起义”、“驰骋草原”几个主题设计肢体动作,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住主题、体验音乐情绪情感。
4.在《嘎达梅林》民歌主题响起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的等方式逐步升华情感,达到情感态度的深度体验。
5.对于“交响诗”定义及特点的学习,放在欣赏作品之后进行、更加易于理解。
在讲解交响诗的特点时,加入民间叙事长诗《嘎达梅林》的精彩对白,既帮助学生理解交响诗是标题交响乐和诗歌紧密联系这一特点,也是为嘎达起义的意义拓展做铺垫。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意义拓展,出示草原沙漠化图片。
揭示传奇故事嘎达梅林对今天人们的启示:歌颂家园、赞美家园、更要保护家园。
与导入环节“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赞美、值得我们去歌颂,更值得我们去保护。
”的主题首尾呼应。
四、教学再设计
1.提问“有人为了保护草原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你们知道这位英雄人物是谁吗?”学生没有回答。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课前的预习,如果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音乐旋律有了大致的了解,会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
2.嘎达牺牲主题过后,民歌主题不断响起,学生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升华情感,如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佩、哀悼之情跟随钢琴伴奏表现作品。
甚至加入各自的创造进行表演。
教学效果会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