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汉大学45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课后习题-第1~2篇【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课后习题-第1~2篇【圣才出品】

第一编先秦哲学第1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1.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有什么意义?答:(1)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的变化①思想来源上:殷商时代已有道德意识的启蒙。

在《盘庚》中已包含了尊重民意、民利和当政者的笃诚敬业精神等人文主义的萌芽。

但殷代仍以敬事鬼神为主。

小邦周取代大殷商以后,周初人进一步有了人文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他们以小邦而承受大命,又面临内外部的叛乱。

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的天命观和商人是有区别的;②天德关系上: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转变,重神到所谓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诸事占卜的天命论。

“以德配天”即用德替代祖先,以道德作为祭天的配享,也即将德放到了与天相等同的地位。

在殷周之际的革命中,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把血缘性的祖宗崇拜,发展为政治与道德性的祖宗崇拜(“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把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渐内在化、道德化。

“敬德保民”周公认为,夏、殷王朝败亡,说明“天命”是可以转移、变更的。

“天命靡常”,“天惟时求民主”,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

所以命是可以更改的,关键是主政者要“明德”“敬德”。

③天与天命中神的观念淡了,认为惟德是辅;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对天的怨恨等。

(2)“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意义①周人改造夏、殷两代的王权神授论,不仅创造天子说,假天神权威为王权的合理性作论证,而且创造天命转移论,假天神权威对君主的权力作出一定的限制和道德的约束,又赋予君主不仅治理人民,而且教化人民的双重责任。

②周人的“敬”“敬德”“明德”的观念,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从把责任、信心交给神转而为自我担当。

这是周人在自觉、主动、反省地凸显主体的积极性与理性作用,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早的表现,是以“敬”为动力的、具有德性的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

③周公提出的“敬德保民”“敬德安民”等一系列人道主义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社会实践中起过一些作用。

武汉大学哲学基础真题

武汉大学哲学基础真题

07年武汉大学哲学基础共享天下IP: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1 主观唯心主义2 上层建筑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严复)5 火本原说6 奥卡姆剃刀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试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试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1.马克思主义中“人的价值”观对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比较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并论述二者的区别与不同意义。

3.康德哲学认识论评述07年人大中国哲学试题哲学综合一,(每个15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每个30分)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 三表法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3 天行有常4 不真空5 民胞物与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 谈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一元论2.人的本质3.三表法4.和而不同5.四假象6.普遍怀疑二.简答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辨证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三.论述题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结合群众史观分析我过以人为本的政策2.王夫之的变化发展观3.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对其的批判一.文献题1.子曰:君子之于天地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2.有先天地生者?物物者,非物也,无已(此句不太清晰,手边没有庄子的书,此句应该在06年有原题,知北游中的话)3.民胞物与(张载西铭一段,手边没有书,见谅)4.于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的一句,手边没有书,见谅)二名词解释1.反者道之动2.化性起伪3.得意忘象4.质测即藏通几5.<四存编>6.<心体与性体>三论述题1.论述王夫之的"能""所"问题的见解,并论述起意义作用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立论特点及其意义哲学基础2008年试题一.名词解释1.一元论2.人的本质3.三表法4.和而不同5.四假象6.普遍怀疑二.简答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辨证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三.论述题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结合群众史观分析我过以人为本的政策2.王夫之的变化发展观3.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对其的批判中国哲学一.文献题1.子曰:君子之于天地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2.有先天地生者?物物者,非物也,无已(此句不太清晰,手边没有庄子的书,此句应该在06年有原题,知北游中的话)3.民胞物与(张载西铭一段,手边没有书,见谅)4.于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的一句,手边没有书,见谅)二名词解释1.反者道之动2.化性起伪3.得意忘象4.质测即藏通几5.<四存编>6.<心体与性体>三论述题1.论述王夫之的"能""所"问题的见解,并论述起意义作用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立论特点及其意义2005年试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导论部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第一编第一章 1.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 2.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3.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4.把宗教看作是毒害人们灵魂的意识形态,你认为有道理吗?第二章1.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4章 王 充[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4章 王 充[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第4章王充[视频讲解]4.1 复习笔记王充,字仲任,生于公元27年,卒年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王充一共写过四本书,分别是《讥俗节义》《政务》《养性》和《论衡》。

一、“疾虚妄”1.“疾虚妄”而“归实诚”(1)“疾虚妄”的含义①“疾虚妄”就是指跳出世俗的成见,对古往今来的重要学说重新考其真伪、铨其轻重。

即要洗汰掉其中的不真不诚之处。

②“疾”字可以作“病”字解;“虚”指虚假、夸张;“妄”是荒谬的意思,引申为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

“疾虚妄”就是“以虚妄为病”,引申为反对、批评虚妄之说。

③“疾虚妄”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各方面虚妄盛行的现象表示担忧,并针锋相对地加以批评、反对。

(2)“九虚”王充将当世的虚妄现象归纳为所谓“九虚”,即书虚、变虚、异虚、感虚、福虚、祸虚、龙虚、雷虚和道虚,并一一加以分析辩驳。

(3)“三增”“三增”,分别指的是“语增”“儒增”和“艺增”。

“增”在这里是“增加”的意思,也就是夸张、附会。

“三增”所针对的是当时一些言论和书籍所普遍存在的吹嘘、浮夸的弊端。

(4)“实诚”“实诚”是王充用来批判“九虚三增”等虚妄之说的武器,“实诚”观念本身包含了一种可贵的批判精神。

①“实”与“虚”相对,是真实、客观的意思,也就是能够经受得起经验检验、能够被证实。

②“诚”与“妄”相对,是诚实、忠诚的意思,也就是诚于己、诚于人、诚于灭。

只有做到了“实诚”,人们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消除虚妄之说。

2.批评“圣人生而知之”之说(1)驳斥“圣人生而知之”之说王充对这种将圣人神异化的现象颇为不屑。

为了正视听、明真相,他写了《实知》、《知实》两篇文章驳斥“圣人生而知之”的妄论,并对人类的认识活动给予了客观的说明。

王充指出,天地之间凡是含血气而生的,根本没有一出生就知道一切的所谓“生而知之”者。

圣人虽然聪明睿智远胜于常人,但圣人也是含血气而生的,所以圣人也不可能“生而知之”。

原因:①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生而知之”。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1)经世致用思想兴起的原因明末,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明亡的教训。

在思想领域,人们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宋明理学及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空谈性命而不务实事。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

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

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法律、人情、风俗、科学等,“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颜元、李塨、方以智、戴震等。

(2)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①气论哲学的兴起反思思潮的总体走向是对宋明理学超越追求的一种拨正,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一致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经世致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转向是以从理到气、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为标志的。

无论是王夫之、方以智,还是对王学一直情有独钟的黄宗羲,都转向了气,都强化了对气的论证。

清代哲学大体上都是以气论为基础的,这不仅包含着一种本体论的转向,更重要的则表现了一种立足于现实关怀以重新确立超越追求的指向。

如王夫之“以气释理”并坚持“据器以出道”时,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确立,同时也表明其力图通过器识、历史以重新探索道之超越指向的趋势。

②提倡个性解放的新道德a.在关于理欲、情理、义利、个体与类的关系的讨论中,这一时期的学者集中表达了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新情理观、新义利观以及关于个性解放的论说。

从泰州学派到李贽及李贽的众多崇拜者,都要求冲破禁欲主义,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天理”说对人性发展的宰制,批判道学末流的虚伪,主张“自然之性乃自然真道学”,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

武汉大学考研哲学基础05-13年真题

武汉大学考研哲学基础05-13年真题

05年哲学基础综合一,名词解释5*61,价值2,英雄史观3,白马非马4,董仲舒的"性三品"5,四因说6,白板说二,简述题(10*6)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3,简述刘禹锡的天人观4,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5,简要说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6,简要说明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三、论述题(20×3)1、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该原理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2、简论王夫之"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社会史观及其当代的启迪意义.3、简要论述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006年哲学基础一、简释题(10×6=60分)1. 唯物主义2.社会基本矛盾3.三表法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5.理念论6.知识就是力量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论述题(20×3=60分)1. 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并说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论析孙中山的知行观及其历史影响。

3. 简要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武汉大学07年考研哲学基础试题一、简释题(10×6=60分)1.主观唯心主义2.上层建筑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大宇之内,质力相推”5.“火本原说”6.奥卡姆剃刀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20×3=60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2.试述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基本思想,并在两者的比较中说明各自的特点与意义。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十年试题(打印版)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十年试题(打印版)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专业试题(1998-2008)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9年)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0年)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1年)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2年)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3年)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4年) (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8)马克思主义哲学史(1998) (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00) (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01) (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02)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03) (10)西方哲学史 (11)西方哲学史(1998) (12)西方近代哲学史(1998) (12)西方哲学史(1999) (12)西方近代哲学史(1999) (12)西方哲学史(2000) (13)西方近代哲学(2000) (13)西方哲学史(2001) (13)欧洲哲学史(2001) (13)西方哲学史(2002) (14)西方哲学史(2003)科目代码:311A (14)西方哲学史(2003)科目代码:311(B) (14)西方哲学史(2004年) (15)现代西方哲学 (16)现代西方哲学(2000) (17)现代西方哲学(2001年) (17)现代西方哲学(2002年) (17)现代西方哲学(2003年) (17)现代西方哲学(2004年)科目代码:403 (18)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2005年) (18)中西哲学史 (19)中西哲学史(98年) (20)中西哲学史(99年) (20)中西哲学史(2000年) (20)中西哲学史(2001年) (21)哲学概论(2002年) (21)哲学基础(2005-2008) (22)中国哲学史Ⅰ(1998-2004) (25)中国哲学史Ⅱ(2005-2008) (29)附录:重现题统计(抒情时代) (3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1998-20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一、名词解释(3×6)⑴发展⑵主奴辩证法⑶客观真理⑷价值⑸生产方式⑹人民群众二、简答题(10×5)⑴、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⑵、怎样理解认识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⑶、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先秦哲学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先秦哲学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先秦哲学一、填空题1.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______,一曰______,一曰______。

《易经》的八卦(经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乾卦的四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山》;《归藏》;《周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元;亨;利;贞2.六府三事,谓之九功(《左传·文公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之六府。

______、______、______谓之三事。

【答案】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3.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______,二曰______,三曰______,四曰______,五曰______。

【答案】水;火;木;金;土4.六艺是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经是指先秦的六种典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乐》;《易》;《春秋》5.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据《论语·先进》篇记载,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语:______、______;政事:______、______;文学______、______。

这十人被称为孔门“四科十哲”。

【答案】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6.关于老子其人,历史上有不同说法。

《史记》中记载了三个老子: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一书,又称______。

200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分×5题=30分)
1.隐含读者
2.深层结构
3.叙述者声音
4.抒情话语
5.客体化
二、简答题(10分×6题=60分)
1.简述审美批评的主要特点。

2.谈谈你对文学的“话语蕴藉”的理解。

3.文学文本是由哪些层次构成的?
4.简述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5.什么是艺术形式?形式创造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谈谈你对叙事构成的理解。

三、论述题(第一题必答,2、3题选一题答,30分×2题=60分)
1.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谈谈你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观点的认识。

2.结合当下的文学现象,运用你所掌握的文学理论知识,谈谈消费文化对文学创作的
影响。

3.结合当下文学创作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2006年武汉大学318出版发行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6年武汉大学318出版发行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6年武汉大学318出版发行学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318
科目名称:出版发行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非法出版物
2.按需印刷
3.对口征订
4.重印征订时报调
5.特许连锁书店
6.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问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我国的出版业起源于何时?起源于此时的原因是什么?2.图书学包含哪些研究内容?
3.你认为什么是图书?
4.举例说明出版物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性。

5.现代版本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目前我国出版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采用政府手段?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论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2.论图书形式是从属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体。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理论(共1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50分)1.性别角色2.集体行为3.泰罗制4.迟发展效果5.功能主义6.标签理论7.实证(孔德)8.社会解组(杜尔克姆)9.价值合理性行动(韦伯)10.文化堕距(奥格本)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科层制的正负功能。

2.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3.简述社会学关于“权力”性质及作用的主要观点。

4.简述社会学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差别及各自代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结合中国的社会转型,用社会学理论观点说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2.试从理论上阐述并结合实际分析现代风险社会与创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3.试述在“结构”与“行动”间关系问题上,结构功能论与符号互动论解释模式的区别,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理论(共1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50分)1.性别角色答:是指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女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2.集体行为答: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证:①自发性:参加集合行为的人都是自愿的,整个集合行为在人群聚集场合情绪相互感染,一哄而起。

②狂热性:集合行为中的成员情绪缺乏理智,往往采取奔跑、呼叫等感情冲动的非常规方式。

③无组织性:集合行为是无组织、无领导的行为,混乱而没有秩序,没有明确的目的。

④行为者相互依赖。

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大学》)[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三纲八目是《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简称。

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2.三才之道[浙江大学2018年研]答:三才,又作“三材”,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①指天、地、人,兼指天道、地道、人道。

《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

”东汉王符《潜夫论》称:“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

三才异务,相待而成。

”②指人的形、气、神。

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

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3.五德终始[浙江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

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

在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两者交争,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

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五德终始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丹鼎派[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它并非是实有的教派,而是相对于符箓派而言的,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章节题库(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圣才出品】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章节题库(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编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一、名词解释1.黄老之学答:黄老之学是战国时(约公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无为而治”。

它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采纳了阴阳、儒、墨等诸家的观点。

在内容上,继承并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虽然黄老之学依托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但它是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采用“德治”,通过审名察刑,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

2.《论六家要旨》答:《论六家要旨》是司马谈编写的一部概括三代秦汉之际的思想学派的重要论文,其要旨是“尚简恶繁,贵卑忌深”。

司马谈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把几个世纪以前的哲学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一一加以论述,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

3.天人感应答:“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

它主张天与人相类相通,天存在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可以感应上天。

西汉董仲舒将此系统化、哲理化后,创立了谶纬神学。

他认为天是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天人感应的原则是同类相感,即善事会感应出好现象,恶事能感应出坏现象。

人的阴气会与天的阴气发生感应;同样地,人的阳气能感应天的阳气。

4.《春秋繁露》答:《春秋繁露》是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是对《春秋》大义的引申与发展,现仅存82篇。

该书推崇公羊学,对“春秋大一统”的主旨进行了发挥,阐释了以阴阳、五行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一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和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奠定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及详解)-(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圣才出品】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及详解)-(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一、填空题1.宋初三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胡瑗;孙复;石介2.在宋明理学中,理的意义可以分为五种:宇宙的普遍法则,可以称为______;人性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伦理与道德规范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作为理性的理,如在理气相胜问题中的理,可以被称为______。

【答案】天理;性理;伦理;物理;理性3.宋明时期,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唐代注疏______改变为讲求______,由尊崇______变为尊崇______。

【答案】五经;四书;周孔;孔孟4.周敦颐提出了______的思想,即如何了解颜回在贫困中保持心灵快乐的问题,对二程有重要的影响。

周敦颐还提出了______的命题,认为一个人应该把成就圣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答案】“寻孔颜乐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5.邵雍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

【答案】《皇极经世书》;《击壤集》6.邵雍思想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有一个象数学的特征,故有人称其学为______。

邵雍的宇宙推演程序被程颢称为______,宇宙终始过程被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答案】数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元;会;运;世7.用王安石的话说,他的宇宙生成脉络是“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两是指______,三是指______,五是指______。

【答案】阴阳;冲气;五行8.张载因久居陕西凤翔府郧县横渠镇讲学,所以后人称他为______。

张载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______,其哲学以______为根本。

张载学问的宗旨可以用______来概括。

【答案】横渠先生;关学;气;“知礼成性,变化气质”9.二程创立的道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对立面的。

【答案】辞章;训诂;佛老10.朱熹字______,号______,师从杨时再传弟子______。

(完整word版)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先秦部分早期☆☆☆☆绝地天通99和实生物——史伯01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02“物生有两”——史墨03孔子☆☆☆☆☆☆★★★★忠恕之道9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颜渊问仁02为仁由己02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儒家“中和观”简析06和而不同0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0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09孟子☆☆☆☆☆☆★★★9四端00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02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03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03浩然之气0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04良知0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07简论孟子的“尽心知天”说。

0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09老子★★★★★★★★8老子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地位98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贡献与局限0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0道法自然02玄览0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04反者道之动06 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09庄子★★★★★★6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消遥游》03物无非物无非是。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先秦哲学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先秦哲学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先秦哲学第1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1.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有什么意义?答:(1)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的变化①思想来源上:殷商时代已有道德意识的启蒙。

在《盘庚》中已包含了尊重民意、民利和当政者的笃诚敬业精神等人文主义的萌芽。

但殷代仍以敬事鬼神为主。

小邦周取代大殷商以后,周初人进一步有了人文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他们以小邦而承受大命,又面临内外部的叛乱。

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的天命观和商人是有区别的;②天德关系上: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转变,重神到所谓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诸事占卜的天命论。

“以德配天”即用德替代祖先,以道德作为祭天的配享,也即将德放到了与天相等同的地位。

在殷周之际的革命中,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把血缘性的祖宗崇拜,发展为政治与道德性的祖宗崇拜(“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把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渐内在化、道德化。

“敬德保民”周公认为,夏、殷王朝败亡,说明“天命”是可以转移、变更的。

“天命靡常”,“天惟时求民主”,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

所以命是可以更改的,关键是主政者要“明德”“敬德”。

③天与天命中神的观念淡了,认为惟德是辅;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对天的怨恨等。

(2)“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意义①周人改造夏、殷两代的王权神授论,不仅创造天子说,假天神权威为王权的合理性作论证,而且创造天命转移论,假天神权威对君主的权力作出一定的限制和道德的约束,又赋予君主不仅治理人民,而且教化人民的双重责任。

②周人的“敬”“敬德”“明德”的观念,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从把责任、信心交给神转而为自我担当。

这是周人在自觉、主动、反省地凸显主体的积极性与理性作用,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早的表现,是以“敬”为动力的、具有德性的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章节题库-第四编 现代哲学【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章节题库-第四编 现代哲学【圣才出品】

第四编现代哲学一、名词解释1.元气说答:“元气”是康有为哲学思想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基本范畴。

他认为自然界与人都以“元”为本,“元”即“元气”,为构成天地的始基,并赋予“元气”说以近代自然科学新内容。

同时他认为“元气”具有精神性,混淆了精神与物质的界限,便导致了物质有知论。

他还从以“元气”为本而落脚到以“仁”为本,认为人人皆有的“仁”可以生长、发展出万千世界,为一切之根源。

其“元气”说所吸纳的近代自然科学内容也被湮没在传统的思辨哲学中。

2.全变观答:全变观是康有为通过改造《周易》的“变易”思想,吸收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得出的“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有关清王朝社会改革的观点。

在他看来,中国的社会唯有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全面变法才有出路。

“全变”包括“变器”“变事”“变政”及“变法”,“全变”的旨归在于变法,即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在当时远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理想,同时也突破了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局限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非常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新民论答:新民论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借用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概念“新民”,并且渗入西方近代价值观,提出的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梁氏新民论是梁启超对于各种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思考的复合体,所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重点强调人的重塑、完善,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质与力答:质与力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提出的哲学范畴。

“质”是指物质,“力”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严复认为,宇宙之间充满了物质性的最小微粒质点。

质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即表现为力。

质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严复由此进一步论证宇宙演化的形式,即质点通过物质间的吸引力相互凝聚形成物体,为“翕以聚质”;物质在凝聚过程中,耗散热、声、光、动等能量,称“辟以散力”。

宇宙万物的演化,均受“质力相推”法则支配。

严复吸收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并用物质与运动的统一解释宇宙自身之演化,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