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象征主义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英国的艾略特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比利时的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等。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德国的戏剧家布莱希特等。

3.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法>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4.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20-30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40-50年代拓展为世界现象,1969年结束。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它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各种束缚,重直觉,认为潜意识、梦幻才是最真实的;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作品怪诞,夸张、晦涩、神秘。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影响。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

5.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借用自心理学,后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总称。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揭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强调人的意识的矛盾性及复杂性。在作品中,情节淡化,作者不介入,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不按情节而是按人物意识流程结构作品,组织情节,不受时间限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相互重叠,网状式的主体结构。代表作与作品有爱尔兰的乔伊斯的《尤里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英国的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

6.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原为一个哲学概念,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文学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世界的荒唐丑恶;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和毁灭的命运与孤独、绝望、恐惧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思想上开掘哲理深度。代表作家与作品有萨特的《恶心》,加缪(1913-1960)的《局外人》、波伏娃等。

7. 荒诞派戏剧:50年代兴起于法国。思想上师承存在主义“荒诞”观念,艺术上吸收超现实主义手法。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人生的无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的隔膜、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等。作品一反传统戏剧手法,没有情节的跌宕、人物的冲突和激化的矛盾,整个剧作也没有转折和高潮,而是运用大量夸张、寓意和象征的非理性手法,抽象化、普遍化的人物,非逻辑的片段场面,语言空洞,毫无意义。制造出强烈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俄国的阿达莫夫的《弹子球机器》,英国的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法国的让·热奈的《阳台》等。

8.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由于宣扬拒绝一切过去的小说传统,因而又被叫做“拒绝派”或“反传统小说派”。他们极力拒绝巴尔扎克等小说大师的传统小说成果,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规范和结构形式上都离经叛道。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表现“潜在真实”。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的三个基本论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的《无名氏肖像》、阿兰·罗伯-格里叶的《橡皮》,米歇尔·布托尔的《米兰巷》,克洛德·西蒙的《佛兰德公路》等。

9.黑色幽默: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这是一种用幽默、讽刺手法来宣泄痛苦不快的一种变形手法,其中既蕴藏着愤懑和不平,也透露着虚无主义和悲观色彩。不仅嘲弄他人,更是自我嘲弄,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专门塑造“反英雄”人物,没有高大形象,没有英雄气概,有的只是小人物的卑微和无耻。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的《第五号屠场》,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

10.魔幻现实主义: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发端于40年代,到60-70•年代形成高潮。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现化主义的表现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在现实生活的叙述与描写中,引入大量超自然的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情节中,时序关系被打乱,场面常带有象征色彩,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墨西哥的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总统先生》,古巴的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