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货币:是被公众普遍接受的、作为支付商品和劳务的手段。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代表,直接体现社会劳动力,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购买其他一切商品)。

2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信贷机构最适合开展此类业务。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4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持资金清算或同业资金往来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5汇率: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6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之和。

7金融工程:为适应特殊借款人、贷款人或投资者的需要,将一种金融产品改变为另一种金融产品的活动。

8费雪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可能会使人们预期未来的物价水平上升,导致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债券的均衡利率也会上升,结果引起市场利率上升。

9回购协议:是在货币市场上出售证券以取得资金的同时,出售证券的一方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原价格或约定价格重新买回该笔证券。

12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13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期货市场交易者将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

14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设计并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交货合约。

15期权:指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交易品种的权利。

16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是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18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余额与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乘积。

19.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持资金清算或同业资金往来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简答与论述

1、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目的:(1)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之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发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2)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主要内容:(1)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2)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3)关于彼岸准比率的目标:到1992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0%,其核心资本至少为4%。

2、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2)可测性: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央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为:(1)必须是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2)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3)可测性; (4)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低;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必须考虑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以及考虑微观主体的预期。微观主体的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主体会立即根据所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

策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起消极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但实际上,社会公众的预期即使非常准确、采取对策即使非常迅速,但对策发挥效果也要有个过程,这样,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3、试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可贷资金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需求与利率则是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ΔMd=S+ΔMs。这样,利率便决定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可贷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

(2)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它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表示为:Md=M(Y、

I) Ms=KY+L(I) Md=Ms

4、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央行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外,其余部分主要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金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及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

5、试述<新巴赛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这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

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市场约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各市场参与者才可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清偿能力。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致

6、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影响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它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运用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当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一方面,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信用创造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使货币乘数变小,银行扩张存款的效果降低。因此,货币供给量减少,经济增长减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