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沉积褶皱与断层的特点
简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简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褶皱构造在中生代地层中非常发育。
这时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形成大面积连续的沉积盖层,沉积建造非常有利于储油。
中生代早期,地球进入晚期。
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不同地质作用形成各种复杂的构造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褶皱构造,其规模很大,是形成储油构造带的基础。
二、褶皱构造一、基本类型褶皱构造分为背斜和向斜两大类型。
背斜构造是储油构造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它主要是由具有层状结构的巨厚岩层组成。
褶皱的枢纽称为背斜顶或褶皱轴。
由于这种构造所在地层比较坚硬,且富含成矿物质,常为金属、煤、盐等矿产集中分布的场所,因此是良好的找矿场所。
通过对褶皱轴部地层的构造解剖可知,其平面上具有上粗下细的橄榄状构造,或呈透镜状构造,岩层常被挤压而显得比较弯曲。
二、褶皱构造的构造特征其特征是:( 1)岩层顺倾斜的岩层以流动性岩浆、塑性变形为主;而垂直方向上的岩层则以塑性变形为主。
( 2)褶皱构造的构造节理多呈“一”字形。
( 3)褶皱构造有一个核心,围绕着它有一圈枢纽。
三、褶皱构造的褶皱形式褶皱构造的核心称为褶皱轴。
由于不同的褶皱轴其形态和空间位置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褶皱轴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划分为四种形式,即:穹隆型、单斜型、不完整型和不对称型褶皱。
四、褶皱构造的伴生构造1、褶皱构造伴生的断层其特征是:( 1)岩层顺倾斜的岩层以流动性岩浆、塑性变形为主;而垂直方向上的岩层则以塑性变形为主。
( 2)褶皱构造的构造节理多呈“一”字形。
( 3)褶皱构造有一个核心,围绕着它有一圈枢纽。
三、褶皱构造的褶皱形式褶皱构造的核心称为褶皱轴。
由于不同的褶皱轴其形态和空间位置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褶皱轴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划分为四种形式,即:穹隆型、单斜型、不完整型和不对称型褶皱。
四、褶皱构造的伴生构造1、褶皱构造伴生的断层构造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各有不同。
如果褶皱轴相当倾斜时,其分布的形态也不同。
其中,以枢纽与核心垂直的褶皱构造中,断层多为雁行状。
褶皱和断层——精选推荐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它使地壳变形成岭、谷和盆地。
1.褶皱沉积岩层原始状态呈水平层状。
经地壳运动,原始岩层受挤压,产生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式分为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指褶皱中心岩层向上隆起,两侧岩层向外倾斜;向斜是指褶皱中心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中心倾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但也可能出现背斜是谷,向斜成山的地形。
这是因背斜中心部分岩层向上变曲产生张力,导止岩层破裂,易受风化和剥蚀,被蚀成谷,称次成谷;向斜部分受挤,凹地接受风化崩落物堆积,基岩受保护,最后反而残留成山,称次成山。
有的背斜一侧可能岩层软硬相间,软岩易受蚀成谷地,硬岩抗蚀力强,突起成岭。
所以背斜和向斜应根据岩层倾向和向新老接触关系来判别。
2.断层岩层受力产生破裂称为节理,破裂所在的面称为节理面。
地壳运动沿节理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是正断层和逆断层。
断层可能组合出现,两侧断裂上升,中间陷落成为陷落谷地。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研究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对建设有重要意义。
例如,地下水常在断层带出露;电站、桥梁、水坝不宜设在有断层的部位,因断层带岩石破碎,地基不稳。
陆地(Land)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由大陆、岛屿、半岛和地峡几部分组成。
它的平均海拔高度为875米。
人们在陆地上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人类文明,建设美好的家园。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包括大陆和岛屿。
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等六块,总面积为1.391亿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总面积为9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陆地大部分分布于北半球,岛屿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陆地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右列: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处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
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当我们在沉积岩发育地区作地质旅行时,并把地层的层序关系、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其名称等大体上搞清楚以后,紧接着就应该研究穿越剖面时所遇到的地质构造的特点了。
所谓地质构造,实际上就是观察褶皱、节理、断层这三项主要的项目。
不言而喻,这些构造现象在层状岩石中是表现得最为清楚的了。
(1)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
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
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
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
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
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地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大陆板块的漂移与分裂、碰撞对接、强烈的地震,甚至长年累月的雨水和风暴冲刷、剥蚀,这些都会在大地表面和深处留下明显的痕迹断层与褶皱。
自然界里岩层的断层是地壳构造断裂变动产生的结果,会造成岩层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的位移,即同一岩层沿破裂面拉开发生上下或左右移动,造成同一岩层面被拉开而移动一段距离。
在地质图上,断层线表示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表明断层延伸方向。
断层面两侧的两个岩层块体叫做断层的两个盘,相对于倾斜着的断层面而言,断层面上边的叫上盘,下边的叫下盘。
人们依据断层两盘的位移情况,习惯上把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反之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断距是指示断层大小的重要数据,它一般表示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可分为垂直断距和水平断距等。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
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
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最常见的断层类型。
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
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
当推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
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
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对石油和天然气藏来讲,断层具有两重性,既有助于油、气向油、气藏内的运移聚集,又可把已形成的油、气藏破坏掉。
断层是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1 (2)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面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3、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双变质带:其中一个带是高压低温变质带,分布于靠大洋一侧;另一带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称之为双变质带。
6、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称为风化壳。
7、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8、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0、成岩作用:促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成岩作用。
11、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12、成分成熟度:是指砂岩中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3、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发生这种过程的环境。
14、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15、重力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狭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16、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他们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和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17、地层:通常人们把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称为地层。
断层的基本类型
断层的基本类型地质学家通常定义断层为两个构造单元(例如地块或岩石板)之间的大规模地质断裂。
断层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简单断层、复杂断层、褶皱断层和褶皱断层复合体。
一、简单断层简单断层也可称为平行断层。
这是最常见的断层形态,其特征为:断裂面总是平行或近似平行,一般形成断层构造单元(比如地块或岩石板)之间的纵向裂缝;破裂面有或没有不对称性和扭曲,一般形成平行平面或椭球面上的斜线;断层端头两端可能显示出变形,但是不会表现出扭曲和褶皱,一般形成断层的构造单元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形类型,如构造抬升或拉伸、压缩或弯曲等。
二、复杂断层复杂断层是指断层中发育出了独立的构造元素的断层,这些构造元素包括:断口、断裂面、褶皱、褶皱断层复合体等。
断口是指断层边界处的变形构造元素,可形成上抬升或下俯冲;断裂面是指断层分裂线,其特征是不对称性和扭曲;褶皱是指断层中出现的缩变形;褶皱断层复合体是指断层中出现的褶皱和断层的一种复合体。
三、褶皱断层褶皱断层是指断层上明显发育褶皱的断层,具有断口、断裂面、褶皱变形三个主要构造元素。
褶皱断层变形一般为缩变形,即前倾斜褶皱,其表现形态为断层变形构造单元中出现了一条斜线,前端被弯曲成一个斜角,斜角两侧出现了反射褶皱;断口发育在前端,断口两侧可以看到褶皱线和反射褶皱:断裂面表现出不对称性和扭曲,断裂面上出现了褶皱的拉伸和结节型的变形,以及前倾斜的和反射的褶皱变形。
四、褶皱断层复合体褶皱断层复合体是指断层上发育出褶皱构造元素和断层构造元素的复合体,其特点是有褶皱及结节型断层出现。
褶皱断层复合体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一侧出现断口、另一侧出现断口和断裂面,或断口和断裂面都可能出现。
其中,断口的形态可以是上抬升、下俯冲或平行,断裂面的形态可以是不对称性和扭曲;褶皱和断裂面之间有反射褶皱出现,或者褶皱线和断裂面之间有反射褶皱出现;褶皱构造元素和断层构造元素之间存在相互结合,它们之间有清晰的界限,但具有联系性。
同沉积褶皱与断层的特点
同沉积褶皱(syndepositional fold)又称同生褶皱,是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褶皱。
由于沉积时背斜顶部同沉积褶皱相对上升,因此岩层厚度和岩相有变化:背斜顶部厚度变小,颗粒较粗,甚至有沉积间断。
组成褶皱的各个层的弯曲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形成顶薄褶皱。
同沉积背斜(syndepositional anticline)指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褶皱作用,使局部地层隆起而形成的背斜构造。
它具有上缓下陡的构造形态,上部与下部构造形态常不吻合,岩层厚度由构造轴部向两翼增厚,岩性由轴部向两翼变细等特点。
指与沉积作用同时伴随缓慢地壳运动而隆起的背斜构造。
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又称同沉积断层(synsedimentary fault)或同生断层(contemporaneous fault)。
断层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时并持续进行的断层;往往是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边界断层,一般为正断层。
生长断层的标志有:断层两盘的沉积厚度极不一致,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层序全;边界断层的上升盘遭侵蚀破坏,成为沉积物补给区,因而在盆地边缘堆积物粗大,甚至有沿断层堆积的角砾岩和磨拉石建造分布。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
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在同沉积正断层控制下,沿断裂走向上在其下降盘常发育一系列逆牵引背斜(又叫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的成因主要与尚未完全固结的下降盘地层在断裂发育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回顾”,或和铲形断层在深部顺层滑动有关。
该类油气聚集带一般均能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如我国东部的渤海湾等盆地、墨西哥湾、尼日尔三角洲其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主要有:①其下倾方向即为油源区,能提供丰富的油气源;②下降盘砂层数增多、厚度增大;③圈闭形成时间早,滚动背斜在沉积期间即开始发育;④断层可作为油气通道使深部的油向上运移,也可起封闭作用。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答:同沉积断层又称为同生断层、生长断层等。
同沉积断层是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逐渐“生长”起来的断层。
一、同生断层的基本特征1、断层性质目前发现的生长断层主要为张性和张扭性断层。
在我国西部也分布着生长逆断层。
2、平面特征按照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可分为走向生长断层和非走向生长断层。
前者受区域运动的影响,和区域构造线的走向一致,而且往往和基底断裂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非走向生长断层主要受构造因素的控制。
3、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识别生长断层的最基本的标志。
两盘厚度差越大说明断层活动越强烈。
4、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生长断层由于长期发育,上部的年轻地层沉积时发生的断裂活动产生的落差必定累积叠加到下部较老的落差上。
所以层位愈老愈深,落差应愈大。
对于中、小形沉积盆地以及盆地内发育的次级生长断裂来说,其落差向深部增大不是无限的。
5、断层面上陡下缓呈铲形这是生长断层普遍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征。
一系列重要的构造现象都和这一特征有关。
引起断层铲形弯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深部断层倾角变缓与出现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有关。
压实作用使地层厚度变小,断层的倾角也必然变小,随深度的加大压实作用增强,故断层面表现为铲形。
随深度加大,岩层所受围压增大,岩石内摩擦变小,从而导致断层面倾角变缓。
6、沉积滑动构造生长断裂活动期间,由于岩层尚未固结成岩,受到扰动或其他应力而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沉积滑动构造,其主要形态为塑性—半塑性的滑塌构造、流动褶皱、砂岩脉、微形沉积间断和搅混构造等等。
常作为生长断裂附近岩层结构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7、生长断层下降盘砂层的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增大这是生长断层控制沉积的相当普遍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征。
这一特征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8、掀斜断块和逆牵引构造生长断层发育过程中由于发生掀斜式旋转和拉张,常常在上升盘形成掀斜断块,在下降盘形成逆牵引构造。
二、同生断层的基本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同生断层的基本方法有:生长指数分析、正断层拉张量的计算、铲形断层滑脱深度的计算、铲形断层面形状的恢复等。
【精品】褶皱与断层
【精品】褶皱与断层本文将介绍地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指地质构造中因应力作用导致的地层的波状变形。
地球的地质构造由于不断的内部作用力和外部作用力,导致地层变形,其中最常见的是波状变形,这就是褶皱的基本形态。
褶皱不仅在地壳中普遍存在,而且构成许多山脉和高原。
广义上,褶皱包括所有影响地层形态的变形现象,如地层倾斜、弯曲、折叠等。
褶皱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通常是由多次地震或其他构造运动引起的变形。
褶皱有三个基本参数:起伏、波长和幅度。
起伏指褶皱顶部和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指褶皱的周期;幅度指褶皱顶部与谷底的高度差。
褶皱的不同形态受地层的性质、应力方向、应力大小以及时间尺度等因素的影响。
与褶皱相比,断层是更为普遍和重要的地质构造形态。
断层是指地质构造中破裂带两侧地层之间相对位移的地形变形。
断层断裂面上的滑动和移位是其关键特征。
断层广泛存在于地球各处,是地球表面形态和构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断层的分类一般按照断裂面倾角和滑动方向进行。
按照前者,断层可以分为水平断层、倾斜断层和共轭断层等;按照后者,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断层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常常与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天然灾害有关。
例如,断层活跃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震,断层的运动也可以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导致地面的干旱或涝灾等自然灾害。
此外,断层的存在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断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自然灾害的成因,还有助于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机理。
总之,褶皱和断层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以及对地球灾害和资源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题 2
填空题1 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整合,不整合2 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____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____构造。
原生,次生3 不整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4 影响地质图上岩层露头宽度的因素有厚度、_____和______。
地形,岩层产状(或倾角)5 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一般是以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为其_________;以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为其______。
下限,上限6 水平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和____。
岩层厚度,地形7 蠕变是指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变形随着________而增大的现象。
应力不增加,时间增长8 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塑性变形,断裂变形9 当围压增大时岩石强度____,当温度升高时则岩石的____增强。
增大,韧性10 在单轴应力状态下,任意载面上,主应力σ1, 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σ=((σ1)/ 2)(1+cos2α) τ=((σ1)/2)sin2α11 变形物体内只有一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即________,而σ2=σ3=0,这样的变形物体就是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
σ1 ≠0,单轴应力状态12 脆性岩石的内摩擦角比塑性岩石的__。
在同一形变环境里,砂岩的剪裂角比页岩的要__。
大,小13 莫尔强度理论指出,岩石发生剪裂时,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轴的夹角是________。
剪裂角14 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____褶皱,是由于____褶皱作用形成。
平行,纵弯15 ______、______变形, 属于非均匀变形。
弯曲,扭转16 斜卧褶皱轴面倾斜线与枢纽线呈____关系,而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线与枢纽线呈____关系。
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3、线状构造的产状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答:线状构造用倾伏向和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
4、倾伏角、倾伏方向、侧伏角,侧伏方向各指什么?答: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其在水平面投影线的夹角;倾伏方向就是线状构造的水平投影线指向该线向下一端的方位。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或其它几何参考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该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方向就是构成上述锐夹角的走向线的一端的方位。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3、剪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粒的粒状物; (4)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当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一般为5°—15°; (6)剪节理尾端常成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4、 张节理的特征。
张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砂粒; (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状; (6)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地球表面形态 安(褶皱和断层)
第二节地表形态(褶皱和断层)2012.11(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由运动留下的“痕迹”。
1.褶皱: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一般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比较,抗能力较强,反而形成山地。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2.断层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
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分叫,常形成陡峻的。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构造,常形成或。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⑥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
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基础过关:1.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2.褶皱的基本形态是A.地垒和地堑 B.背斜和向斜 C.地堑和背斜 D.断层和节理3.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A.地堑成山 B.向斜成山 C.地垒成山 D.背斜成山4.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新疆的风蚀城堡B .塔里木盆地的沙丘C .泰山的块状山地D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5.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是A .褶皱成山B .地垒成山C .断层成山D .地堑成山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
精品高中地理 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类型
成因
特点
地表形态
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判读
褶
皱
背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①一般形态:常形成山岭(作用)
②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态:形成谷地。
工程
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
②根据中心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
向斜
①一般形态:常形成谷地(作用)
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类型
成因
特点
地表形态
找矿、 找水、工程建设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
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上下位移
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庐山、泰山、华山等
断层线附近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湖泊、泉水,交通线路、水库选址应回避断层(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②特殊形态:形成山地。
注意:
(1)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2)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3)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4)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答:同沉积断层又称为同生断层、生长断层等。
同沉积断层是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逐渐“生长”起来的断层。
一、同生断层的基本特征1、断层性质目前发现的生长断层主要为张性和张扭性断层。
在我国西部也分布着生长逆断层。
2、平面特征按照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可分为走向生长断层和非走向生长断层。
前者受区域运动的影响,和区域构造线的走向一致,而且往往和基底断裂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非走向生长断层主要受构造因素的控制。
3、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识别生长断层的最基本的标志。
两盘厚度差越大说明断层活动越强烈。
4、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生长断层由于长期发育,上部的年轻地层沉积时发生的断裂活动产生的落差必定累积叠加到下部较老的落差上。
所以层位愈老愈深,落差应愈大。
对于中、小形沉积盆地以及盆地内发育的次级生长断裂来说,其落差向深部增大不是无限的。
5、断层面上陡下缓呈铲形这是生长断层普遍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征。
一系列重要的构造现象都和这一特征有关。
引起断层铲形弯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深部断层倾角变缓与出现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有关。
压实作用使地层厚度变小,断层的倾角也必然变小,随深度的加大压实作用增强,故断层面表现为铲形。
随深度加大,岩层所受围压增大,岩石内摩擦变小,从而导致断层面倾角变缓。
6、沉积滑动构造生长断裂活动期间,由于岩层尚未固结成岩,受到扰动或其他应力而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沉积滑动构造,其主要形态为塑性—半塑性的滑塌构造、流动褶皱、砂岩脉、微形沉积间断和搅混构造等等。
常作为生长断裂附近岩层结构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7、生长断层下降盘砂层的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增大这是生长断层控制沉积的相当普遍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征。
这一特征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8、掀斜断块和逆牵引构造生长断层发育过程中由于发生掀斜式旋转和拉张,常常在上升盘形成掀斜断块,在下降盘形成逆牵引构造。
二、同生断层的基本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同生断层的基本方法有:生长指数分析、正断层拉张量的计算、铲形断层滑脱深度的计算、铲形断层面形状的恢复等。
第六章7同沉积断层8韧性断层
第八节 韧性断层
四、剪切带运动学方向的确定
1. 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 先期(存)的标志层被位移、错开,
或拖拉呈 “S”形弯曲
第八节 韧性断层
2. 不对称褶皱: 平行层面的剪切作用,导致岩层弯曲旋转,
形成 不对称褶皱,小轴面与岩层面的锐夹角指 向对盘运动方向
糜棱岩中的不对称小褶皱
部。 2.各类侵入岩体
第八节 韧性断层
冰岛辛格韦德利地堑(裂谷 大西洋中脊出露部分)
断 面 明 显
第八节 韧性断层
脆性断层 滑动集中
位移明显
第八节 韧性断层
断面为带
第八节 韧性断层
韧性断层 滑面多而微细 断面未破错而似连
第八节 韧性断层
一、韧性断层的基本类型
走滑型(平移)
1.据几何产状和运动方式
(二)组构特征 (具有新生的面理与线理)
韧性剪切带具有独特的S- C组构特征和 矿物拉伸线理,是其主要鉴定标志之一。
1.S面理:矿物平行于剪切带中的应变椭球 体的XY面形成,从边缘到中心,面理与剪 切方向的夹角从大到小。(交角指示对盘运 动方向 45 ° ~ 0 ° )
2.C面理(糜棱面理):平行于剪切方向 的面理。
基质中普遍发生重结晶作用
糜棱岩系列
初糜棱岩
准
塑
性
糜 棱
眼球状糜 棱岩
岩
糜棱岩
超糜棱岩
超塑性糜棱岩
变余糜 棱岩
(基质 中重结 晶颗粒 普遍增
大)
未变质
很低
低
中
高
0——— 5 ——— 10 ——— 15 ——— 20 —— 25 P、T增加方向
基质比 例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压性断层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张性断层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
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
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著定向排列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
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
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扭性断层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
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
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
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节理的分类及特征张节理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
请分别回答五种同生沉积变形构造及其特征。
请分别回答五种同生沉积变形构造及其特征。
同生沉积变形构造是指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主要是由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和构造运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同生沉积变形构造及其特征。
1. 斜坡滑塌斜坡滑塌是指沉积物在坡面上滑动和破碎的现象。
其特征是在较陡的坡面上形成滑动面,并且伴随着大量的碎屑物质的堆积。
斜坡滑塌通常发生在河谷、湖泊和海岸等地形陡峭的地区,主要是由于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的影响导致的。
2. 斜坡崩塌斜坡崩塌是指沉积物在坡面上向下滑动和流动的现象。
其特征是在较陡的坡面上形成流动面,并且伴随着大量的沉积物质的流动。
斜坡崩塌通常发生在陡坡、山脉和河谷等地区,主要是由于沉积物的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的影响导致的。
3. 沉积体变形沉积体变形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发生形状和结构改变的现象。
其特征是沉积物层的形态发生变化,例如由水平层状变为斜层状或弯曲层状。
沉积体变形通常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如地震带和构造断裂带等。
4. 沉积物折皱沉积物折皱是指沉积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褶皱变形的现象。
其特征是沉积物层呈波浪状或褶皱状,形成了折皱构造。
沉积物折皱通常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如山脉和地震带等。
5. 沉积物断裂沉积物断裂是指沉积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断裂和错动的现象。
其特征是沉积物层断裂并产生错动,形成了断裂构造。
沉积物断裂通常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如断裂带和地震带等。
总结起来,五种同生沉积变形构造包括斜坡滑塌、斜坡崩塌、沉积体变形、沉积物折皱和沉积物断裂。
这些构造特征都是沉积物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对于研究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这些构造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并为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 原因和依据:
• 背斜: • 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 • 修建隧道:岩层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不易积水。 • 采石场:岩层有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 向斜: • 地下水:岩层底部低凹易于储水。 • 断层: • 水库、工程建筑:岩层不稳定。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三)火山、地震活动 和地表形态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思考:1 、什么是断层? 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
么不同?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1、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 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 度,岩体发生断裂位移。
2、沿断裂面一侧相对上升,另 一侧相对下降.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 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 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 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
因是
(B )。
• A 断层平直而陡峭 • B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 C 岩块相对位移 • D 岩石受力过大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3、块状山地,其地质构造一般为 ( C )。
• A 向斜 • B 背斜 • C 断层中上升的一侧 • D 断层中下降的一侧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背斜 谷地
A
向斜
山岭
B
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 名称和 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 什么是地震? • 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
震动。 • 地震对地形有什么影响? • 地震对地形的影响:地壳断向斜成山。”的 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作用( )。
• B 侵蚀作用 • C 搬运作用 • D 沉积作用
褶皱以及断层讲义
2、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
•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隆起,向 斜岩层向下弯曲变形。
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
基底
J2 3
J1-2 T
的底辟构造
S
J1 3
(据Karla E. Kane et al.,2010)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滨里海 盆地构造剖面
深度(km)
NW
0
2
4
D2-3
6
8
10
奥伦堡地块
P1k
C C2-3 1 Pt3-Pz1
O-S
0 2 4km
12
北部边界断阶带
J K J
T
P1a+ar
P2
膏岩
D2-3
Mz
Pz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岩浆底辟构造
向下逐渐变陡,褶皱总的形态为开阔褶皱;②生部厚度逐渐增
大,这是在剖
面上识别同沉
积褶皱的重要
标志之一;③
背斜顶部通常
会沉积浅水的
粗粒碎屑,翼
部则会沉积细
粒碎屑。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东部始新统中-上部平湖组沉积中的生长 背斜地震剖面(据吴嘉鹏等,2017)
二、底辟构造
地下高韧性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由于岩
石间密度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
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构造就是底辟构造。
根据底辟构造的成因可分为盐丘和岩浆底辟。
断裂
断裂
盐
盐
灰岩
灰岩
砂岩
泥岩
盐
盐
盐
盐
(a)似瓶状或瓶塞状盐底辟核 (b)不规则状或叠层状盐底劈核
盐底辟构造模式图
二、底辟构造
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地震解释剖面(据吴珍云等,2015)
K K
T3 T2 T1
P2
C1 P1a+ar
克孜扎尔隆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沉积褶皱(syndepositional fold)又称同生褶皱,是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褶皱。
由于沉积时背斜顶部同沉积褶皱相对上升,因此岩层厚度和岩相有变化:背斜顶部厚度变小,颗粒较粗,甚至有沉积间断。
组成褶皱的各个层的弯曲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形成顶薄褶皱。
同沉积背斜(syndepositional anticline)指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褶皱作用,使局部地层隆起而形成的背斜构造。
它具有上缓下陡的构造形态,上部与下部构造形态常不吻合,岩层厚度由构造轴部向两翼增厚,岩性由轴部向两翼变细等特点。
指与沉积作用同时伴随缓慢地壳运动而隆起的背斜构造。
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
又称同沉积断层(synsedimentary fault)或同生断层(contemporaneous fault)。
断层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时并持续进行的断层;往往是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边界断层,一般为正断层。
生长断层的标志有:断层两盘的沉积厚度极不一致,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层序全;边界断层的上升盘遭侵蚀破坏,成为沉积物补给区,因而在盆地边缘堆积物粗大,甚至有沿断层堆积的角砾岩和磨拉石建造分布。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
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在同沉积正断层控制下,沿断裂走向上在其下降盘常发育一系列逆牵引背斜(又叫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的成因主要与尚未完全固结的下降盘地层在断裂发育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回顾”,或和铲形断层在深部顺层滑动有关。
该类油气聚集带一般均能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如我国东部的渤海湾等盆地、墨西哥湾、尼日尔三角洲
其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主要有:①其下倾方向即为油源区,能提供丰富的油气源;
②下降盘砂层数增多、厚度增大;③圈闭形成时间早,滚动背斜在沉积期间即开始发育;④断层可作为油气通道使深部的油向上运移,也可起封闭作用。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尤其是大中型断陷盆地的边缘。
在大盆地内部也常有次级同沉积断层。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在控制盆地边缘的断层的不断活动中发生的。
同沉积断层(2):主要特点
1、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常成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铲状。
2、上盘即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
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比称为生长指数,生长指数反映了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强度。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
因为断距是累积的,所以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了该层沉积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5、逆牵引构造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在沉积过程中发育的断层,称为生长断层。
生长断层的发育过程较长,沉积作用明显地受断裂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沉积岩的岩性、厚度和岩相等均受断层控制。
理想的生长断层演化模式图
生长断层是沉积岩中的一种断层,它与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
随着沉积时间的持续,沉积层的增厚,断层的断距也就增大。
断层两盘的沉积厚度不一致,下降盘比相对上升盘的沉积厚度要大。
这种断层见于墨西哥湾海岸地区。
基本特征
1、断层性质:生长断层主要为张性和张扭性断层。
2、平面上呈弧形:单条生长正断层在平面上常呈弧形,凹面指向下降盘,具有中
段倾角小而位移量大,两端倾角大而位移量小的特点。
3、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
4、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5、断层面上呈铲形。
6、下降盘砂层的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增大。
7、发育掀斜断块和逆牵引构造。
研究方法
生长指数分析
断层生长指数是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即:生长指数(Q)=下降盘厚度/上升盘厚度
莘县凹陷二级断层平均生长指数图
对同一条断层应分别计算各个时期的生长指数。
生长指数大,说明断层活动较强烈;生长指数小,说明断层活动较微弱;生长指数为1,说明断层不活动。
生长指数小于1,说明断层性质反转,即正断层在某一时期表现为逆断层。
对于小于1的生长指数要慎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