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精品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比较研究2011-02-25 10:07:57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础。
因此,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保障筹资的基本方式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具体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建立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制度。
政府要求雇主和雇员以缴费的形式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然后责成专门机构负责对此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管理与运营。
由于它不直接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财政部门不能参与管理,但有对其实行监督的责任,并且在其入不敷出时提供必要的专款补助。
德国实行的就是这种社会保障统筹缴费方式。
第二,建立预算基金账户。
这是在政府指导下实行的一种强制性储蓄活动,借此将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化。
具体做法是,要求雇员的缴费和雇主为雇员缴纳的费用一并存入雇员个人账户,这笔款项及其利息的所有权归雇员个人所有,政府对这些款项仅有部分使用权和调剂权。
因此,它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商业保险。
这种办法支持的社会保障制度缴费较高,一般只适用于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新加坡是成功实行这一做法的国家之一。
第三,开征社会保障税。
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保障筹资方式。
目前,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中,已有140多个开征了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主要是对薪金和工资所得课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得课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一税种征收的税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成为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筹资方式的比较分析第一,社会保障水平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缴税制国家通常强调政府只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缴费制国家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更高,强制储蓄制国家以个人自我保障为主,保障水平与个人账户积累程度直接相关,具有很强的激励机制。
美国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之初就提出“我们不可能100%对公民进行保护”(罗斯福声明),采取最基本保障由政府负担、鼓励私人机构为公民提供多种形式补充保障的方式,而且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给予一定照顾,大大降低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风险和财政负担。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探讨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单位缴费、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及投资收益。
首先,单位缴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劳动法,企业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这一费用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单位缴费的数额通常根据员工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以保证基金能够稳定增长。
其次,个人缴费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个人所得水平和城乡居民分类,个人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基金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参保积极性。
此外,政府补贴也是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政府会根据需要向社会保险基金注入资金,以补充不足。
最后,社会保险基金还能通过投资取得一定的收益。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以提高基金的综合收益。
这些投资主要包括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主要用于覆盖社会保障的各项费用,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失业救济、工伤赔偿等。
首先,养老金是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职员工的养老金需求日益增加。
社会保险基金需要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
其次,医疗费用也是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重要方面。
社会保险基金需要支付给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成本的上涨,医疗费用支出也日益增加。
此外,失业救济和工伤赔偿也是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一部分。
当员工失业或者在工作中遭受到意外伤害时,社会保险基金需要支付一定的救济金或赔偿金。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基金的稳定性。
社保基金的来源是什么?
社保基金的来源是什么?社会保障基金一般按不同的项目分别建立,如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
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保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对于人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在用人单位上班的劳动者基本上都有购买社保,但是对于社保的一些基本概念还不是很清楚,那么的小编将在下文为您详细的介绍社保基金的来源是什么。
一、社保基金的来源是什么(一)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无法确定工资收入的按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二)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三)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四)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二、一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社保缴费基数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
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三、社保缴费基数确定的上限和下限是多少?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缴费基数上限是指,职工工资收入超过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300%以上的部份不计入缴费基数;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由市统计局公布。
缴费基数下限是指,职工工资收入低于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60%的(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雇工和非本市城镇户口职工不得低于50%,私营企业法人、股东、个体工商户业主不得低于100%),以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的60%为缴费基数。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筹资方式_社会保障概论_[共2页]
社会保障概论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筹资方式(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1.财政拨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无疑是政府,而政府财政拨款变成了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一个固定的、主要的来源渠道。
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大部分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项目上都扮演者直接责任人的角色;也有不少国家将社会保障基金直接纳入到财政预算管理的范畴。
另外,除了一些国家开征专门的社会保障(险)税之外,西方国家面向个人征收较普遍的个人所得税或工薪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利息税等税种,无论其是否专用于社会保障,都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均可视为支撑财政性社会保障项目的税收基础,从而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
2.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已成为现代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企业公司已成为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2009年,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
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公司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必须积极地去承担社会责任,而社会保障责任已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方面。
企业履行社会保障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税)。
一般采用的方式是缴纳社会保险费或社会保险税的形式筹集。
在我国企业担负的社会保险费是其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其所委托的税务部门强制征收,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基金重要的稳定资金来源。
雇员个人担负的社会保险费则是按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一般会规定缴费基数、上下限,也是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来强制征收。
雇员既是社会保障权益的享有者和社会保障待遇的受益者,也是社会保障资金的负担主体和义务人。
我国现阶段,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已经成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及住房公积金的绝对来源。
社会保障资金基金决算分析说明
社会保障资金基金决算分析说明1500字社会保障资金基金是指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筹集的用于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一种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
基金的决算是对基金运作情况的总结和评估,对基金各项活动进行审查和分析,为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决算分析进行说明。
一、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是决算分析的重要内容。
根据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以及政府的补贴和投资收益等。
而支出主要是各项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支出、保险管理费用支出以及基金投资支出等。
从收入方面来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扩大的就业规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不断增加。
但基金财务结余增长缓慢,主要得益于基金的净收益率上升,这说明了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支出方面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福利支出逐年增长。
但管理费用支出有所降低,这说明基金管理效率提高。
二、基金运作质量分析基金运作质量是决算分析的重要内容。
包括基金的经济效益、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等方面。
从经济效益来看,随着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基金的净收益率逐年提高,基金的财务结余得到了保障。
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基金的风险,规避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
从管理工作方面来看,基金管理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服务质量,提升社会信誉度,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三、基金管理决策分析基金管理决策是决算分析的重要内容。
需要通过对基金管理情况的分析,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基金预算和运作计划。
针对基金管理情况,应该加强基金投资管理,推动基金的财务收支平衡。
同时,要对现有福利待遇提供更好的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体的保障。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决算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总结过去年度的基金运作情况,以及发现问题和不足,然后制定出下一年度的预算,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比较研究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安全项目的总和。
它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依据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讲,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因此,社会保障必须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即社会保障资金。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改革,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也日渐完善。
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
突出表现在资金收缴难,征收力度小,来源不稳定,远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比较国际上较成功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吸收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提供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筹资模式虽然主要是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问题的,但也并非仅仅是筹资问题,因为什么样的筹资模式,往往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社会保障资金治理、支付方式,甚至决定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过程。
因此,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是构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要害问题。
一、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社会保障筹资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比较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分类。
单纯按照资金筹措方式考察,可以把世界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筹资归结为三大类:缴税制、缴费制和储蓄制。
缴税制是以开征社会保障税(或类似税种)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一种模式。
从目前实行缴税制的各国情况看,征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专门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有把社会保障税称作别的税名的(加薪给税),还有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收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如法国就将烟酒税、医药广告税的收入专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
社会保障税与别的税种的最大不同是,纳税与受益直接挂钩。
缴费制是由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的保险费率缴纳社会保障基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中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
中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差异、优劣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制度差异的具体影响。
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比较分析结果,提出启示和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差异,为未来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差异、优劣、案例分析、发展趋势、总结、启示、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是两国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体系,旨在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服务。
中日两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着诸多差异,比如在制度设计、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既受到各国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反映了各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取向和重点关注领域。
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政策选择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借鉴和学习对方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自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劣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是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探讨其优劣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为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两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推动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进步,提升国民福祉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保障局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社会保障局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分析社保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效能的实现。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局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改进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基金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一、社保基金收入情况分析社保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工和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这是社保基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了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职工和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职工个人缴费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这部分收入稳定可靠,与经济发展关系较小。
2. 国家财政拨款和补助资金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财政每年都向社保基金拨款,用于填补收支缺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对于经济相对困难的地区和特定群体,国家还会发放补助资金,以减轻其社保负担。
3.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社保基金有一部分资金被投资于各类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这些投资的回报成为社保基金的另一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提高基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社保基金支出情况分析社保基金的支出主要用于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保服务,其中包括:1. 养老金支付养老金支付是社保基金支出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金支付支出笔数逐年增加。
社保基金通过提高缴费比例、延长缴费年限等方式来增加基金收入,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2. 医疗保险报销医疗保险是保障公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基金用于支付医疗保险的各类费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上涨,社保基金的医疗保险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3.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社保基金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工伤待遇等。
这部分支出的增长与就业形势和工伤频发程度密切相关。
农村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与管理
农村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与管理农村社会保险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体系,它的资金来源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资金来源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资金来源农村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财政拨款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方,通过财政拨款为农村社会保险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预算拨款,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用于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
2. 参保人员缴费参保人员是农村社会保险的主要缴费对象,他们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用来为保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缴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
3. 用工单位缴费除了个人缴费外,农村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还包括用工单位缴费。
农村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用工单位都需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用,以支持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
4. 投资收益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进行一定的投资运营,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这些投资收益也是农村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二、资金管理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也是确保保险运作正常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资金收支安排、监管机构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论述。
1. 资金收支安排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安排需要科学合理,确保基金的健康运营。
要合理确定各项保险费率,确保参保人员和用工单位的缴费金额适度,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监管机构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需要由相关行政机关负责监管。
监管机构要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3. 风险防范农村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投资风险、资金流失风险等。
为了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总结:农村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与管理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关键环节。
政府财政拨款、参保人员缴费、用工单位缴费以及投资收益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资金的收支安排、监管机构和风险防范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流动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流动社会保障部作为负责管理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部门,其职责之一是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流动。
社会保险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基金的收入来源、资金运营模式以及流动管理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情况。
一、基金的收入来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二是国家财政拨款,用于补充基金的不足部分。
这些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保证了基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资金运营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运营模式包括传统的“收支平衡”模式和现代化的“资产管理”模式。
传统的“收支平衡”模式是指基金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当前的社会保险待遇,基本上做到了收支平衡,但在长期视角下,无法实现基金的增值。
为了提高基金的运营效益和保持其可持续性,社会保障部逐渐引入了“资产管理”模式,即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一部分资金以投资的形式进行运作,通过购买股票、债券、不动产等投资项目来获取更高的回报。
三、资金流动管理社会保障部对基金的流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合理、安全地运作。
资金流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基金的托管、支付和投资管理的规范运行。
1. 托管管理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保险基金委托给专业的托管机构进行管理。
托管机构负责基金的账务核算、资金划拨、收益结转等日常操作,同时也负责编制和公布基金的年度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社会保障部通过对托管机构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各项运作的合规性。
2. 支付管理社会保障部负责监督和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工作。
基金的支付主要包括各类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如养老金的发放、医疗费用的结算等。
社会保障部通过建立健全的支付机制和制度,确保基金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参保人员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投资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是基金流动的重要环节。
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方式的利弊比较
径,劳动部门、财税部门各有各的口径。
应把社会保险费的收入和支出统一纳入政府收支体系中,从政府收支的角度求得统一。
二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税务部门有比较完整的征管体系、征收队伍,经过十几年的锤炼,税务部门的征收水平、征收效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要充分利用税务系统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是从征收力度看,这些年来税收收入的强劲增长就是税务机关征收力度最突出的证据,税制没有发生变化,税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其中的差额,分析起来有不少因素,但主要靠税务部门征收力度的加强。
四是社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问题。
政府收支系统管理、监督比较规范,预算报告有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审计部门的监管,相对而言,这套体系本身是一套能保证资金安全的体系,纳入这个体系本身就可以避免出现很多不安全的事情。
以往的社保资金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恐怕还是因为把它另眼看待了,觉得它不是正常的政府收入。
我们知道,被违规挪用、滥用的资金,基本都是预算外的资金、未纳入政府预算的资金。
如果纳入政府的收支系列,列入预算当中去,我想安全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方式的利弊比较刘剑文(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的所需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第四,社会保障税可以将若干社会保险项目合并,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可以保证社保基金及时入库。
第五,“征、管、用、查”四分离的管理体制, 必将有利于防止社会保障基金使用中的浪费和舞弊行为。
但开征社会保障税必须解决制度衔接的困境:一方面,社会保障费改税,可以把非国有经济纳入保费收缴的范围,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
但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这可能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另一方面,费改税不是简单的筹资手段的改变,而是必然涉及采取何种筹资模式、政府责任的变化及地区之间利益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2.社会保障费征收的利弊分析。
“费”具有不规范的特点,收取的强制力度不够,而且在管理上亦会产生诸多弊端。
但征缴主体越是贴近于制度设计者与运行者, 改革就越有效率。
了解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
了解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Social Security)是我国监督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的专门机构。
社会保障部负责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及相关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是用于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财政资源。
本文旨在介绍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并探讨其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定义和分类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是由政府出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汇集而成的特定基金。
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等。
这些专项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费等。
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设立和管理,旨在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体公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管理机构主要是社会保障部及其下设的省级和地市级机构。
社会保障部负责制定有关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各地区的资金使用情况。
地方社会保障部门则负责具体的资金划拨、使用和监督工作。
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划拨:社会保障部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政策规定,将专项资金划拨给各地区。
划拨的资金根据不同的专项用途进行分类,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 资金使用:各地区根据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将专项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资金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3. 资金监督:社会保障部及其下设机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同时,社会保障部还组织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三、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保障公民权益: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是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状况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近年来,社会保障部一直致力于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收支状况。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国家通过征收社会保险费并根据法定的比例进行统筹管理的一种资金,用于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和相关费用。
本文将分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险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投资收益等。
首先,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这些费用由企业和职工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用于形成社会保障基金。
其次,政府也会根据需要给予社会保障基金财政补贴,以保障基金的健康发展。
此外,社会保障基金还通过投资运营获得一定的收益,如国债、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情况社会保障基金支出主要用于支付各类社保待遇和相关管理费用。
首先,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支付养老金,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社会保险基金也用于支付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和药费等。
此外,社保基金还用于支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相关费用,如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和工伤人员的医疗费用等。
最后,社会保障基金还需要支付相关管理费用,包括基金的运营管理费用和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等。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情况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持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首先,社保部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欠费和逃费现象的发生。
同时,社会保障部加大对拖欠社保费的追缴力度,确保企业和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
其次,社会保障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保待遇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基金支出压力。
此外,社保部还积极发展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增加基金的收入来源。
总结起来,社会保障部在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和维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严格征收社会保险费、加大追缴力度以及完善制度和积极投资运营,社会保障部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稳定,并为公民提供了可靠的社会保障。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筹集模式
社会保障资金从本质上说,只能来源于 剩余产品价值。在现象形态上它由国家、 企业、个人三方面按不同组合构成。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①现障与财政的关系 社会保障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1、财政与社会保障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2、社会保障税既是社会保障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 财政一项收入形式;
3、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中一项重要支出; 4、社会保障预算是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 5、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运用研究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运用研究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是指一种社会资金支持机制,主要为城镇居民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服务。
这种保障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权益,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正是该话题的重点所在。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大部分。
首先,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个人缴费、企业缴费以及政府补贴。
在这几部分中,政府补贴的份额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标准由国务院每年规定,补助标准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来源和支出。
因此,政府的补贴标准,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
其次,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缴费、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企业和个人缴费的比例是1:1,政府财政预算占空头部分。
另外,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失业后可以领取一定比例的失业补助金,可见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企业和职工缴费、政府财政补贴。
在资金来源中,企业和职工缴费的比例大于政府财政补贴的份额。
而且,养老保险资金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管理,保证各类养老保险资金的使用有序且稳定。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用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用主要包括四大方面:支出管理、基金投资、制度建设和资金监管。
首先,支出管理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运用的一大重点。
在支出管理方面,应严格遵守政府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管理制度。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职工权益的保护,加强保障机构的设立以及基金运作的透明度。
此外,应严格控制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提高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监督能力。
其次,基金投资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运用的另一大重点。
在资金投资方面,应尽可能保证资金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社保资金管理情况汇报
社保资金管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社保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保资金,确保其安全运营和有效使用,我们对社保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社保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社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国家的财政拨款以及其他资金收入。
而社保资金的去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通过对社保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保资金的运营情况,确保其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营。
其次,我们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和评估。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是保障社保资金安全和增值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收益情况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确保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符合相关政策法规,风险可控,收益稳健。
同时,我们还对社保资金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完善。
社保资金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是社保资金管理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在社保资金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营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重挑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其次,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
最后,社保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制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总之,社保资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入产出分析
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入产出分析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机构为实现社会保障目标而设立的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和社会经济效果。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形成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综合评价。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单位及个人的缴费。
政府财政补贴主要用于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基金运行的稳定性。
社会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用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旨在为参保人提供经济保障,确保其在退休、生病、失业等情况下能够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产出社会保险基金的产出是指基金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的各项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的产出主要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
养老金是社会保险基金最重要的产出之一,它使得退休人员能够在退休后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
医疗保障则用于支付参保人的医疗费用,确保他们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救治。
失业救济是针对失业人员的一种临时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失业期间的困难。
社会福利包括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援助,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社会保险基金投入产出的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对基金的收支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衡量基金的运作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盈亏状况:通过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计算基金的盈亏情况。
盈亏状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基金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经济效益:社会保险基金的产出对于参保人和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通过计算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障产出的经济效益,可以评估社会保险制度的效果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平性。
3. 社会效益: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产出还应考虑其对社会的整体效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欧盟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的比较研究
欧盟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的比较研究-作者:钟晓敏主题类号:C41/社会保障制度【文献号】1-445【原文出处】《财经论丛》【原刊地名】杭州【原刊期号】200101【原刊页号】26~34【分类号】C41【分类名】社会保障制度【复印期号】200106【标题】欧盟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的比较研究【作者】钟晓敏【作者简介】钟晓敏浙江财经学院【内容提要】社会保障体系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与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但是,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欧盟各国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但各国在其资金来源上也存在着差别,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欧盟各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欧盟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一个总体判断。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税/税收/福利经济【正文】从铁血宰相俾斯麦最早在德国发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起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各国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欧盟地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地区,有些成员国更是有福利国家的美称。
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失业、退休、入学、住房等均有相应的社会保障。
但是,为了支撑这一沉重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依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让每个社会成员根据收入来交纳税收和社会保障税(社会分摊金)。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理论分析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问题首先得从社会保障体系的性质谈起。
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反映了两种观念的对立:即保险的观念和互助的观念。
如果把社会保障体系看成是一种保险体系,那么,其资金筹措应该类似于收缴的保险费,用于发生偶然风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的经济补偿。
根据保险的原则,只有那些交纳了保险费的人,即投保人,才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
最早由俾斯麦在德国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的就是这种保险的原则,也叫俾斯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历史、设计、情况、设想、环节、条件、前提、空间、文件、效益、增长、运行、认识、问题、矛盾、体制、机制、深入、继续、充分、整体、均衡、平衡、合理、健康、持续、加大、保持、统一、发展、建立、制度保障、关键、安全、稳定、意识、信心、力量、地位、根本、举措、需要、利益、权利、环境、政策、工程、项目、途径、倾向、体系、负担、能力、需求、制度、方式、特色、作用、标准、规模、比重、结构、方针、主体、秩序、任务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资金。
根据权益与义务配比的原则,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由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分项负担。
从居民个人来看,预防性储蓄假说已经表明了个人在积极地进行自我保障,这为政府分担了很大一部分难题。
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即它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济状况的恶化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政府应该负起社会保障的大部分责任。
政府如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可以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和变卖公有资产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政策目标。
一。
无偿性收入筹资利用税收为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偿性,政府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随着“费改税”的逐步推行,开征社会保障税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中的非效率问题。
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环节过多,操作复杂,人财物耗费巨大,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开征社会保障税达到“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解决统筹缴费中的拖欠问题”,“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固定化、规范化、社会化、集中化”的目标,在当前难以企及。
(一)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效率,实质上是解决资金拖欠,使之能及时、足额取得的问题。
社会保障税开征的初步设想是将待业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等五大收费项目“费改税”。
然而这一设想无助于改变目前资金筹集的困难处境。
因为:(1)中国社会保障的范围主要是国有性质的企业和机关的职工,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收费理所当然地以国有企业为主。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拖欠社会保障费是不得已而为之。
开征新税后,名称的改变不会对税源的扩大产生多少积极的影响。
(2)公共财政的性质决定了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特征的林达尔均衡在现实中极难实现,搭便车现象不可避免。
在以法制健全、税收征管严密著称的西方诸国中尚且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法制极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则更是平常不过。
(3)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后,“欠费”现象是消失了,但不过是以“欠税”代替而已。
因为中国社会的特色决定了政府文件的效力并不逊色于人大的法令,在某种程度上还略胜一筹。
政策性收费已经具有了税收的强制和固定的特征,它和税都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名称的互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统一的税率可以解决政出多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但若要达到此目的,从行政上进行改革做到政令统一,亦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4)欠费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提高,并且应有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执法来保证——社会保障税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效力。
(二)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社会保障税一般是以工资收入为课税对象,普遍实行累进税率。
“职工个人以工薪收入、国有企业以职工工资总额、个体与私营企业主以缴纳所得税为纳税对象,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应纳税由政府预算直接安排”的税制设计,隐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即:预开征的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与已开征的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同源。
对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的课税客体与个人所得税相同;对企业的课税只不过是企业所得税的翻版。
因为企业的计税额是纳入成本的,最终只不过是在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增加了社会保障税而已;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一手从政府手中拿到薪水,一手又缴纳社会保障税或直接由政府安排,这对增加社会保障收入意义不大。
另外,如果说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动因是要解决收费中的高成本问题的话,那么过高的税收成本也可能使得新税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课税成本的加大是世界性的,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将其所得税提高1%导致每筹集1美元的税收收入所增加的效率成本达到增加收入额的17%—56%。
而中国,税收平均成本收入率接近50%。
如果维持这样的税收收入——成本比率,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用成本只会水涨船高,这恰恰与预期相反。
抛开社会保障税开征障碍的其它原因不谈,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目前,政府以无偿的即期收入(税收)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它在未来税收秩序理顺后自然应该是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
有偿性收入筹资发行长期国债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许多制度设计者的底线,长期的国债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须的资金,可以变现收现付制为基金制,且为国企改革、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提供制度保障和充裕的时间。
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1)宏观债务负担不高,国债负担率和财政赤字率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
(2)居民应债能力偏低。
整个20世纪如年代居民的应债能力基本上在1%上下徘徊,波动很小。
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年均32.7%,增长既快且稳,低下的居民应债能力给政府以充分的发债空间。
(3)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扩大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1993年以后财政不再向中央银行透支斩断了财政赤字直接形成银行增发货币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下面对以上理由进行剖析。
1.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中国的财政债务与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因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公共部门债务或国有部门债务远大于现在所计算的财政债务。
其中造成差别最大的两个项目,一是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一是隐性养老金债务。
国有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至少达12000亿,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将要接收的总额。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部分只能作粗略的估计。
一是没有回收希望的坏帐,即按新的贷款分类法划分的第五类贷款。
按目前的政策,这些贷款不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由银行自己冲销,这种不良贷款至少有3200亿(张春霖2000);二是1996年1月1日以后形成的不良贷款,它不包括在12000亿元之内,按估计应在8800亿元左右;三是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当在3000亿左右(朱民1999)。
如此算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规模当在27000亿元以上。
除去可以回收的,这其中不良贷款的净损失将在19860亿元左右,占1999年GDP的24%。
相比之下,国家对国有职工的隐性养老金债务的总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它取决于未来几十年的一系列经济参数变化,包括经济增长率、实际利率、工资率等。
按照世界银行1996年的测算,这部分债务相当于1994年GDP的比例在6%—40%之间。
仅仅把银行不良资产损失和隐性养老金债务加在一起,占1999年GDP的比例最高可达64%。
如此,无法得出中国宏观债务率在安全线以下的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债悖论(刘溶沧1999)不存在。
做出这样结论的一个根本依据是中国国有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由财政、银行、企业组成的“三位一体”,多年改革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这一性质。
财政、银行、企业基本上仍然是国家的三个钱袋,相互间的独立性十分有限。
中国仍然面临末完成的改革。
2.居民应债能力的提高受到下列因素的严重制约:(一)财政因素(1)财政债务重负。
中国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不宜再大量发行国债。
因为从中国经济“软着陆”之后,财政正在寻求一种平衡的运行机制,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规模地消减财政赤字,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进程放慢了步伐。
政府反危机时采用国债这一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政府的债务偿付到了不得不借助于国际社会的援手时,财政风险就转化了货币风险,进而引起金融动荡。
中国政府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曾被认为是防范亚洲金融风险的成功举措。
在财政自身难保的形势下,巨额债务缠身的危险决定了提高国债的规模进而提高居民应债能力无异于饮鸠止渴。
它只能是权宜之计而决不能长久。
(2)超金边债券的风险。
超金边债券是政府吸引公众投资的有力武器,也是使政府陷入泥潭的罪魁祸首。
超金边债券是起了加速债务规模膨胀的作用的。
它不仅使效率的权衡机制受到损害,而且会使国债的规模以几何级数增长。
长此以往,国债规模势必失控,由此导致的财政危机和需求膨胀以及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风险在所难免(张馨1997)。
“超金边债券”如同催化剂一般使这一过程加速。
(3)国债幻觉的消失。
随着税收信息不对称的逐步减少和居民纳税意识的提高,公众的国债幻觉也在不断的消失。
人们不再认为持有国债是增加一笔财富,而认识到可能会增加未来的税收负担。
经济学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在高公债——收入比率的国家,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达拉马格斯1988)。
出于福利最大化的考虑,减少国债的购买量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二)金融因素(1)强迫储蓄和异常储蓄。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决策权力的分散化和风险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化的转变,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进行强迫储蓄成为必然。
强迫储蓄可以认为是由于自愿事先储蓄、持币待购和谨慎性动机而进行的储蓄,它主要包括:(a)在制度变迁预期下为了预防不测之需的谨慎性储蓄,如养老、防病、失业的储蓄;(b)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决定的储蓄,如居民为住宅这一最大的耐用消费品而进行的储蓄;(c)为即期消费易腐性而又是生活必需的商品进行储蓄;(d)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父母必须为子女的教育进行储蓄。
异常储蓄是指由于税款的流失,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以及国家金融资产转移到个人手中而形成的储蓄,(刘保军1998)。
随着国家金融存款实名制工程的逐步完成,居民储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便得以明示。
这样一来,居民用来应债的资金来源便不如现在这般充足。
居民的实际应债能力便会大大提高,进一步提高它的余地便不会太大。
(2)过度储蓄的风险。
由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一致性,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是软约束,加上中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政府和企业职工之间存在着隐含的“社会契约”,使得国有银行在政府干预下难以对不能归还贷款的国有企业行使“退出”的惩罚权力,(张军1994)。
银行贷款回收不利,使得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而与此同时,居民对国有银行的债权却是硬约束,这一软一硬内含着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国有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倒闭,在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利润的同时,它将不良贷款的风险外化给政府,即政府最终要对居民存款负全部责任,这必然会加大财政风险。
众所周知,当前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财政无偿性收入比重下降的形势下,发债还钱成了唯一的途径。
在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同时,居民将银行储蓄变现,转而投资国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国有银行的性质决定了他实质上是在利用国家的信用吸储,在银行信用崩溃之时,同样依靠国家信用发行的国债还能有几人去买?居民此时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应债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