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作业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增加。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端,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有滤过作用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尿量增加。
(3)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加→心肺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4)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房壁容量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强→容量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处理后,使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性活动减弱,肾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肾小动脉舒张。
由于分布在入球小动脉管壁上的交感神经末梢更紧密,所以入球小动脉的舒张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试述HCO3-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的过程。
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小管液中的HCO3-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H2CO3,再解离出CO2和H2O。
CO2以其脂溶性直接通过管腔膜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内,与细胞内的水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生成H2CO3,H2CO3再解离出H+和HCO3-。
H+被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腔中,而HCO3-则与Na+一起重吸收回血液。
因此HCO3-的重吸收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3.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尿糖和多尿现象?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使肾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形成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
由于水的重吸收减少,所以尿量增加。
由于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而随尿排出,所以尿中含有葡萄糖。
生理学:第八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
⽣理学:第⼋章_尿的⽣成和排出第⼋章尿的⽣成和排出⼈体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摄⼊代谢和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氧和能源物质被不断地消耗,为各种⽣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同时产⽣对⼈体⽆⽤甚⾄有害的终产物。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体内的异物及过剩不需要的物质经⾎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所以,排泄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最后⼀个环节,是多系统功能互相协调才得以完成的⼀种重要⽣命活动。
⼈体主要的排泄途径:⽪肤:⽔、盐类、少量尿素、乳酸等。
肺:CO2、H2O、挥发性药物等。
消化道:排泄物混合在粪便中。
Ca、Mg、Fe、P 等电解质、胆⾊素、毒物等。
胆⾊素-肝脏排泄在肠中起变化的胆⾊素(尿胆素、粪胆素)。
⽆机盐-经⼤肠粘膜排出的,如钙、镁、铁等。
唾液腺:碘、铅等。
肾脏:最重要,以尿的形式由肾排出。
所含排泄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并随机体的不同状态⽽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含量。
有:⽔、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等。
肾的功能:1) 排泄功能:排出机体的⼤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体内的异物。
2) 调节功能:调节⽔、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稳态。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液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Na+、K+、Cl-等。
排出过剩 H+维持酸碱平衡。
3) 内分泌功能:产⽣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等。
尿的⽣成包括肾⼩球的滤过、肾⼩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本章主要讨论尿的⽣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肾脏排泄功能的⽣理意义及输尿管和膀胱的排尿活动。
第⼀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和集合管:1.肾单位(nephron)是肾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两侧肾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2.集合管(collecting duct)在胚胎发⽣中起源于尿道嵴,故不属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远端⼩管密切相关;在尿浓缩过程中起作⽤;每条集合管可收集多条远曲⼩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汇⼊乳头管,最后形成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进⼊膀胱。
生理学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一、填空题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①、②、③和④。
其中重要的排泄途径是⑤。
2.肾脏的主要功能是①,此外还具有②功能。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①,由②和③两部分组成。
4.肾小球滤过膜由①、②和③ 3层结构组成。
5.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①肾单位,由②细胞、③细胞和④组成。
6.肾血流量适应泌尿机能主要靠①调节,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②调节和③调节。
7.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① 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②调节的结果。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①______,生成原尿,②和③,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①、②和③的代数和。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①、②和③。
11.当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①,肾血浆流量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③,以致肾小球滤过率④。
12.原尿中大部分溶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① ,水的调节性重吸收部位在②和③。
13.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①和②的调节。
14.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①、②和③的作用。
15.肾小管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一个①和一个②。
16.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①______,H+-Na+交换②______ ,K+-Na+交换③,因而血钾④____。
碱中毒时则发生⑤的变化过程。
17.若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渗透压,这种尿称为①尿;若低于血浆的渗透压,则这种尿称为②尿。
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发生严重障碍时,无论饮水多少,将排出③尿。
18.肾外髓高渗主要是由①形成的,内髓高渗是由②和③共同形成的;髓襻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④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19.肾小管髓襻通过①作用形成髓质高渗;直小血管通过②作用维持髓质高渗;内髓集合管在③的介导下利用髓质高渗,对尿液进行浓缩或稀释。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① _,它的分泌受②和③的调节。
2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①和②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胞浆运送到③储存并释放入血。
试题《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泄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泄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肾小管重吸收5.排泄6.肾糖阈7.球管平衡8.水利尿二、填空题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 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放练习题
《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放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排泄 2.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肾糖阈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二、填空题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是_________。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其中促进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阻止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6.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到_____________储存并释放入血。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对_____的通透性,使尿量_________。
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肾 E.肛门2.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多3.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 E.反馈调节4.神经对肾血管的调节主要依靠:A.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 B.副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C.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 D.副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E.脊髓的背根舒血管纤维5.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C.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全长均有滤过作用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E.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6.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 B.有效滤过压 C.出球小动脉血压D.肾动脉血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7.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的相同D.低于终尿 E.与血浆不同8.肾脏疾病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A.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 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滤过膜上唾液蛋白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滤过膜通透性增加9.下列情况中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滤过膜有效面积减小C.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 D.肾小囊内压升高E.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不变10.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大量失血 B.剧烈运动 c.大量出汗D.肾血流量增加 E.大量呕吐11.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B. 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全身动脉压E.肾动脉血压12.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的主要原因是:A.H+-Na+交换增强 B.细胞破坏,释放K+增加 C.K+-Na+交换增强 D.重吸收K+增加 E.H+-K+交换增强13.正常终尿量占原尿的:A. 1% B.2% C.5% D.10% E.20%14.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加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容量增加 E.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15.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D.心房钠尿肽 E.肾素16.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最敏感的刺激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循环血量减少 E.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17.破坏动物的视上核,将会出现:A.尿量增加,尿浓缩 B.尿量不变,尿高度稀释 C.尿量减少,尿浓缩 D.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E.尿崩症18.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ADH分泌减少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9.肾脏维持机体水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下列哪项活动实现的A.肾小球滤过率 B.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水量C.肾小管的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E.球—管平衡20.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胸腰段 B.下丘脑 C.脊髓骶段D.延髓 E.脊髓腰段21.通过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A.髓袢降支细段B.髓袢长支细段C.近端小管D.远球小管E.集合管2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B.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C.两侧肾生成的血浆流量D.两肾生成的终量E.每侧肾生成的终尿量23. 下列各项中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A.饮大量茶水B.饮大量清水C.静脉注入生理盐水D.静脉注入20%甘露醇250mlE.静脉注入速尿24.急性肾炎出现血尿的原因是:A.血将蛋白浓度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囊内压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滤过膜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25.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A.醛固酮B.血管紧张素C.抗利尿激素D.肾素E.肾上腺素26.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肾小管是A.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集合管E.以上全有27.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A. 集合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 髓袢降支E. 近端小管28.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 肾素B.血管紧张素C. 醛固酮D. 抗利尿激素E. 前列腺素29.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障碍表现为:A. 尿失禁B.无尿C. 尿潴留D. 尿崩症E. 以上全不是30.肾脏通过下列哪项完成泌尿功能:A. 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B.肾单位和集合管的活动C. 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E.以上全不是31.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物质是:A.分泌H+和K+ B.分泌NH3和K+ C.分泌H+和NH3D.分泌H+、K+和NH3 E.分泌Na+3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B.滤过面积的改变C. 囊内压的改变D.滤过膜的通透性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33.各段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34.各段肾小管中,具有调节终尿量作用的是:A. 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C. 髓袢降支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以上都是35.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抗利尿激素D. 醛固酮E.前列腺素36.临床上给患者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 减少醛固酮的释放E.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37.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潴留C.尿频D. 多尿E.少尿3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 血容量减少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39.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将增多:A.血Na+升高和血K+降低 B.血Na+降低、血K+升高C.血Ca2+升高 D.血Cl-升高E. 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40.临床上低血压性休克的患者少尿的原因之一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水利尿C. 渗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内压升高A2型题41.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症,但血压正常。
生理八尿的生成与排泄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一、单选题1.机体的排泄途径不包括:A.肾脏排出尿液 B.大肠排出食物残渣 C.大肠排出胆色素D.皮肤排出汗液 E.呼吸器官排出二氧化碳2.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A. 肺B. 消化道C. 肾D. 皮肤E. 汗腺3.正常尿中不应出现的成分是:A. 水B. 氯化钠C. 尿胆素D. 葡萄糖E. 尿素4.每天人体约产生35克固体代谢产物,最少需要多少升的尿量才能将其溶解并排出:A.0.1 B.0.5 C.1 D. 1.5 E. 25.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肾小囊内压D. 有效滤过压E. 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6.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A. 全身动脉血压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 入球小动脉血压D. 出球小动脉血压E. 肾动脉血压7.能使有效滤过压增加的因素是:A. 囊内压增加B. 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8.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A.葡萄糖B.氨基酸 C.血浆白蛋白 D.甘露醇 E.Na+、K+ 9.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A.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C.每侧肾脏的终尿量D.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E.每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10.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A. 25毫升/分B. 50毫升/分C. 1升/分D. 125毫升/分E. 1.5升/分1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不包括:A.肾血浆流量 B.血糖浓度 C.有效滤过压D.滤过膜通透性 E. 有效滤过面积12.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不会减少:A.肾小囊内压升高 B.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D.动脉血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 E.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13.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A. 任何程度的动脉血压升高B. 交感神经兴奋C. 肾血流量增加D. 肾小囊内压增加E.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14.交感神经兴奋时,对肾脏影响A. 肾小球过率增加,尿量增加B. 肾小球过率减少,尿量减少C. 肾小球过率减少,尿量增加D. 肾小球过率增加,尿量减少E. 以上都不对15.肾血管收缩时,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量的变化:A. 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B. 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C. 滤过率减少,尿量增加D. 滤过率增加,尿量减少E. 滤过率和尿量无明显变化16.有关肾血流量调节,正确的是:A.肾血流量的神经调节是保持泌尿功能稳定的基础B.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就不存在C.儿茶酚胺会使动脉血压下降,从而使肾血流量减少D.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是入球小动脉舒缩的结果E.动脉血压为80至180毫米汞柱,肾血流量就能恒定17.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主要靠: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调节D.肾血管自身调节 E.神经一体液调节18.肾盂或输尿管有结石压迫可能出现: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有效滤过压明显升高D.囊内压升高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19.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醛固酮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小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20.肾小管各段中,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A. 远曲小管B. 近端小管C. 集合管D. 髓袢E. 远端小管21.近端肾小管水的重吸收比例是超滤液的:A.65~70﹪ B.45~50﹪ C.55~60﹪ D.75~80﹪ E.80﹪以上22.肾小管液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E.髓袢升支粗段23.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A.集合管 B.髓袢细段 C.远端小管 D.近端小管 E.髓袢升支粗段24.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A.钠离子的重吸收 B.钾离子的重吸收 C.氯离子的重吸D.钙离子的重吸收 E.HCO一重吸收25.正常人的肾糖阈一般为:A.7~8mmol/L B.8~9mmol/L C.9~10mmol/LD.10~11mmol/L E.12mmol/L26.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A.45~50% B.55~65% C.65~70% D.75~80% E.98~99%27.在酸中毒的情况下,肾小管的:A.H+一Na+交换减少 B.K+一Na+交换增多 C.H+一Na+交换增多D.K+一Na+交换不变 E.H+一Na+交换不变28.关于肾小管分泌钾,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K+的分泌主要通过Na+-K+交换 B.超滤液中的K+ 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C.Na+—K+ 与Na+—H+交换两者存在竞争性抑制 D.酸中毒时往往出现低血钾E.尿液中的K+大部分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29.钾离子的吸收和分泌作用,错误的是:A.原尿中钾离子大部分在近球小管重吸收B. 泌钾离子和泌氢离子之间存在着竟争C. 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钾离子的重吸收D. 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促进钾离子的分泌E. 终尿中钾离子主要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30.关于肾小管分泌NH3,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 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C.NH3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D.NH3的分泌能促进H+的分泌E.NH4+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 NaCl)中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 Cl),起到排酸作用31.关于尿生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肾小球滤过的都是代谢产物B. 肾小管分泌的都是无机盐C. 肾小管重吸收的都是营养物质D. 99﹪的原尿量被重吸收E. 各段肾小管都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32.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A.肾小球滤过量 B.近曲小管重吸收水量 C.肾小管的分泌功能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 E.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水量33.抗利尿激素对肾功能的调节:A.使尿量增加 B.增加近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C.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D.抑制髓袢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E.增强内髓集合管对NaCl的通透性34.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因素不包括:A.剧烈疼痛 B.机体失水过多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循环血量减少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35.下列因素,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B. 循环血量减少C. 血压降低D. 血浆晶体渗透降低E. 机体脱水36.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的调节:A.血管紧张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血管升压素 E.心房钠尿肽3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A.肾小囊内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3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寒冷刺激D.疼痛刺激 E.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39.醛固酮的分泌不受其影响的因素是:A.血管紧张素Ⅰ B.血管紧张素Ⅱ C.血管紧张素ⅢD.血钾浓度升高 E.血钠浓度降低40.静脉注射以下哪种物质可使尿量增加:A.肾上腺素 B.醛固酮 C.血管升压素 D.高渗葡萄糖 E.去甲肾上腺素41.在实验中给动物快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加,其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42.葡萄糖重吸收的原动力为:A.管壁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 B.管壁内外的葡萄糖电位差C.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 D.膜上钠泵的活动E.管壁内外Na+浓度差43.毁损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哪种变化:A.尿量增加,尿浓缩 B.尿量减少,尿稀释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醛固酮分泌的减少 E.尿量增加,尿稀释44.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伴有循环血量严重不足时,将出现:A.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ADH分泌增多,尿量增多D.ADH分泌不变,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使尿量减少E.ADH分泌减少,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使尿量减少45.关于H+分泌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肾小管各段均可分泌H+ B.H+的分泌与Na+的重吸收有关C.H+的分泌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 D.H+的分泌与NH3的分泌有竞争性抑制关系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H+与K+的分泌有竞争关系46.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醛固酮分泌减少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47.对尿量影响最大的激素是:A. 醛固酮B. 抗利尿激素C. 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 甲状旁腺激素48.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重要激素是:A. 醛固酮 B.血管升压素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E. 血管紧张素49.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有关因素不包括:A. 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B. 醛固酮分泌增多 C.血浆渗透压降低D.循环血量增多 E. 肾素分泌减少50.当肾血流量不足或血钠降低时,可刺激肾脏球旁细胞释放:A.肾上腺素 B.肾素 C.抗利尿激素 D.醛固酮 E.血管紧张素51.下列结构中,哪种细胞可以感受小管液中Na+量的变化:A.间质细胞 B.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C.致密斑D.近球细胞 E.入球小动脉的内皮细胞5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受下列哪种物质调节:A. 肾素B. 醛固酮C. 血管紧张素D. 心房钠尿肽E. 抗利尿激素5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A.醛固酮分泌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C.肾脏排钠量减少D.循环平均充盈压减低 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减少54.关于醛固酮的分泌,错误的是:A.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B. 血钠离子减少时,分泌增多C. 循环血量增加时,分泌增多D. 受血钾离子,血钠离子浓度的调节E. 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55.醛固酮作用的主要部位是:A. 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远曲小管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 髓袢升支细段56.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错误的是:A.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B. 使血钠离子增加,血钾降低C. 保钠离子,排钾离子D. 醛固酮分泌增多时,可使血容量增多E. 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带动了水的重吸收57.所谓高渗尿,低渗尿和等渗尿,是尿液渗透压与下列哪项的渗透压比较而言:A.血浆 B.远曲小管内液体 C.集合管内液体D.肾髓质组织间液 E.髓袢升支粗段内液体58.尿浓缩与稀释的主要部位:A. 近球小管B. 各段肾小管C. 髓袢升支和降支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 近球小管和髓袢降支59.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骶段 B.脊髓腰段 C.脊髓胸段 D.延髓 E.中脑尿的生成与排出1.B2.C3.D4.B5.D6.B7.D8.C9.A 10.D11.B 12.E 13.C 14.B 15.B 16.D 17.D 18.D 19.C 20.B21.A 22.A 23.D 24.A 25.C 26.C 27.C 28.D 29.C 30.A31.D 32.D 33.C 34.E 35.D 36.D 37.C 38.B 39.A 40.D41.A 42.D 43.E 44.B 45.D 46.B 47.B 48.B 49.B50.B51.C 52.B 53.C 54.C 55.D 56.A 57.A 58.D 59.A。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三、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
⑴通透性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素, ∴构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GFR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Cap.血压
血浆胶体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GFR → 尿量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肾病综合症
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A→叶间A→弓形 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 →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小叶间V→弓形 V→叶间V →肾V
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高(40-60%ABP),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 位置近出球A端→GFR↑;反之则GFR↓。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率↑(血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滤过率↓(肾炎)
毛细血管血压↓
滤过率↓(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滤过
重吸收 分泌
集合管:尿液浓缩和稀释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主要分布于外
皮质层和中皮质层,约占总 数的85%-90%。其肾小球体 积较小;入球小动脉的口径 比出球小动脉的粗,两者口 径之比约为2:1。出球小动 脉分布于皮质部分的肾小管 周围。髓袢甚短,只达外髓 质层。 近髓肾单位 :分布于靠近髓 质的内皮质层,约占10%15%。肾小球体积较大;其髓 袢甚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 有的甚至到达乳头部。出球 小动脉形成近曲小管、远曲 小管的网状毛细血管,或U形 直小血管。
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的中膜内 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含分泌颗粒, 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动脉和出 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 吞噬功能。
致密斑: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分, 此处的上皮细胞变为主柱状细胞, 局部呈现斑纹隆起。与入球小动 脉和出球小动脉相接触。可感受 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 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 的释放。
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髓质肾单位
分布
外、中皮质层
内皮质层
肾小体
小
大
数量
85-90%
10-15%
髓袢长度 短,只达外髓皮层 长,深到内髓质层
血管口径 Ф入球 : Ф出球为2 :1 无明显差异
出球小动脉 管周毛细血管
管周~; 直小血管
血供
94%
1% 内髓质,5% 外髓质
(二)球旁器(近球小体)
滤过膜的通透性特征
① 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1.8nm能自由通过
半径 1.8~3.6nm能部分通过
>3.6nm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
考研课件生理学8.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题试题
D. 髓袢升支粗段
E.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C. 髓袢升支细段
30. 下列哪种生理活动改变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循环血量增加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 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 E. 下丘脑调节肽释放增多
31. 下列哪种情况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A. 大量出汗
B. 大量失血
*50. 碱中毒时远端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C.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减少 E. K+-H+交换增多,Na+-H+交换减少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减少 D.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增多
51. 切除肾上腺皮质的狗,其
A. 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多,血钾升高
B. 血容量减少,尿钠增多,血钾升高
A. 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异 B. 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C. 随肾小球滤过
率增加而增加 D. 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减少 E. 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7.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 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B.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 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D.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C. 血容量减少,尿钠减少,血钾降低
D. 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多,血钾降低
E. 血容量、尿钠和血钾均不变
52. 动脉血压在 80~180 mmHg 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下列哪
一种调节的结果?
A. 球-管平衡
B. 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
C.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调节
生理学IV——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习题+答案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一、单选题1.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A.肾B.肝C.肺D.消化道E.皮肤【答案】A2. 葡萄糖的重吸收与下列哪项有密切联系A.Na+的被动重吸收B.Na+的主动重吸收C.K+的主动重吸收D.Cl-的被动重吸收E.Ca2+的主动重吸收【答案】B3.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B.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动脉压D.全身平均动脉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答案】E4.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每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D.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终尿的总量【答案】B5.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利尿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降低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B6.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中,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集合管【答案】A7. 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素是A.醛固酮B.肾素C.皮质醇D.血管升压素E.血管紧张素【答案】D8. 保持肾小球滤过率不变的因素A.肾小球血浆流量的变化B.滤过膜面积的改变C.全身平均动脉压在10.7~24.0kPa之间波动D.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E.肾小囊囊内压改变【答案】C9. 肾脏疾病时,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A.滤过膜通透性增加B.滤过膜面积增多C.滤过膜面积减少D.肾小管重吸收量减少E.肾小管排泄功能增强【答案】A10.大失血时,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下降C.滤过膜面积减少D.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上升E.滤过膜通透性下降【答案】B11.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A.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答案】E12.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近球细胞B.致密斑C.间质细胞D.肾小球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答案】A13.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曲小管C.髓袢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肾小囊【答案】D一、问答题1.大量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时,尿量会有什么改变?原因何在?答:若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及腹泻时,因水份丢失多,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使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若大量失血,可使血容量下降,容量感受器抑制。
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A1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 致密斑B 系膜细胞C 间质细胞D 颗粒细胞E 感受器细胞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 肾血管血压变化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C 肾小管内压变化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肾小球B 肾小体C 肾小管D 集合管E 肾单位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A 血流量小B 血流分布均匀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 带负电的小分子B 带正电的小分子C 电中性的小分子D 带正电的大分子E 带负电的大分子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囊内压E 全身动脉压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A 自身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 注射抗利尿激素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 肾内压下降C 血浆胶渗压增高D 肾血浆流量增多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A 平均动脉压降低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 囊内压升高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 肾血浆流量降低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 肾血浆流量增大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 基侧膜上的Na+ 泵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 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1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A 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 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C 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 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E 蛋白质进入细胞16 抑制近球小管的Na+ -H +交换不引起A Na+ 排出增多B Cl-排出增多C 水排出增多D HCO3-排出增多E 葡萄糖排出增多17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球小管B 髓袢C 远球小管D 集合管E 各段肾小管18 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 低渗重吸收B 等渗重吸收C 高渗重吸收D 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 受醛固酮的调节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20 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 以HCO3-的形式吸收B 以CO2的形式吸收C 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D 滞后于Cl-的吸收E 不依赖于H+的分泌21 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A Na+ 吸收增加B HCO3-重吸收增加C NH3分泌增加D K+分泌增加E H2PO4-排出增加22 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A 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 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23 肾脏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 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 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E 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24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NaClB 尿素C NaCl和尿素D KClE NaCl和KCl25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Na+交换增强C H+-Na+交换减弱D K+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 醛固酮分泌增多C 肾血流量减少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27 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K+交换增强C K+-Na+交换减弱D HCO3-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8 球管平衡是指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 以上都不是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 保Na+、排K+、保水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A 心钠素B 血管紧张素Ⅱ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 血压降低E 大量出汗31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动脉血压升高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32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 心钠素增多3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 醛固酮分泌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 肾脏NaCl排出减少E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34 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 肾小球滤过率B 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 循环血量D 动脉血压E 血K+35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 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 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 血Na+降低D 血K+升高E 致密斑活动降低36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Cl-重吸收减少E K+排出增加37 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 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 血Na+增多C 血K+降低D 血量增多E 血压升高38 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A 1%B 5%C 10%D 15%E 20%【A2型题】 39 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
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A1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 致密斑B 系膜细胞C 间质细胞D 颗粒细胞E 感受器细胞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 肾血管血压变化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C 肾小管内压变化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肾小球B 肾小体C 肾小管D 集合管E 肾单位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A 血流量小B 血流分布均匀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 带负电的小分子B 带正电的小分子C 电中性的小分子D 带正电的大分子E 带负电的大分子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囊内压E 全身动脉压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A 自身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 注射抗利尿激素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 肾内压下降C 血浆胶渗压增高D 肾血浆流量增多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A 平均动脉压降低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 囊内压升高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 肾血浆流量降低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 肾血浆流量增大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 基侧膜上的Na+ 泵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 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1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A 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 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C 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 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E 蛋白质进入细胞16 抑制近球小管的Na+ -H +交换不引起A Na+ 排出增多B Cl-排出增多C 水排出增多D HCO3-排出增多E 葡萄糖排出增多17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球小管B 髓袢C 远球小管D 集合管E 各段肾小管18 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 低渗重吸收B 等渗重吸收C 高渗重吸收D 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 受醛固酮的调节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20 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 以HCO3-的形式吸收B 以CO2的形式吸收C 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D 滞后于Cl-的吸收E 不依赖于H+的分泌21 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A Na+ 吸收增加B HCO3-重吸收增加C NH3分泌增加D K+分泌增加E H2PO4-排出增加22 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A 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 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23 肾脏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 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 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E 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24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NaClB 尿素C NaCl和尿素D KClE NaCl和KCl25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Na+交换增强C H+-Na+交换减弱D K+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 醛固酮分泌增多C 肾血流量减少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27 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K+交换增强C K+-Na+交换减弱D HCO3-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8 球管平衡是指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 以上都不是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 保Na+、排K+、保水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A 心钠素B 血管紧张素Ⅱ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 血压降低E 大量出汗31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动脉血压升高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32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 心钠素增多3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 醛固酮分泌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 肾脏NaCl排出减少E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34 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 肾小球滤过率B 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 循环血量D 动脉血压E 血K+35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 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 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 血Na+降低D 血K+升高E 致密斑活动降低36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Cl-重吸收减少E K+排出增加37 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 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 血Na+增多C 血K+降低D 血量增多E 血压升高38 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A 1%B 5%C 10%D 15%E 20%【A2型题】 39 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
● 速尿、利尿酸等可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得功能,管腔正电位消 失,NaCl得重吸收受抑制从而干扰尿 得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得通透性很低, 水重吸收量很少,造成小管液低渗, 组织间液高渗,有利于尿液得浓缩和 稀释(后述)。
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得物 质转运
● 可根据机体需要重吸收约12%得NaCl、 不同量得水;分泌不同量得K+ 、H+。
● 正常人尿液得渗透压可变动在501200mOsm之间,椐此可了解肾得浓缩和稀释 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 要得生理意义。
一、尿液得稀释
●原因:小管液中得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 被重吸收
●部位:主要在髓袢升支粗段,此外,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由于ADH 而对水通透性得下降 也有助于稀释。
二、尿液得浓缩
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调节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得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肾得各种感受器 肾神经 脊
髓
中枢 调节血压和水盐平衡。
●肾至今未发现副交感神经支配。
(五)肾得血液供应
腹主动脉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肾周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 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肾静脉
● 严重缺氧等 交感神经 肾血浆流量
GFR
尿量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得转运功能
● 肾小球滤过生成得滤过液进入肾小 管后称为小管液
● 小管液中99%得水、100%得G及不同 量得钠、尿素等被重吸收;肌酐、尿酸、 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
● 重吸收: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 血液中。
● 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得物质 或血液中得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尿的生成(urine formation) 和排出(excretion) ,肾实现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功能。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ultra —filtrate);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selective reabsorp —tion);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肾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可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索等,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的 1 仅一羟化酶可使25 一羟维生素D,转化为1, 25 一二羟胆骨化醇(1,25 一dihydroxycholecalcifer01) ,从而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PGEz,PGI。
),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和机体多种活动的调节。
此外,在长期饥饿时肾还是糖异生的场所之一。
可见,肾具有多种功能。
本章重点讨论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为实质性器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位于髓质表层,富有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髓质位于皮质深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体(renal pyra —mid)构成。
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髓质交界,而顶部伸向肾窦,终止于肾乳头(renal papil 一1a)。
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处开口进入肾小盏(minor ca-lyx) ,再进入肾大盏(mador calyx) 和肾孟(pelvis) ,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运动可将尿液驱向膀胱。
在排尿时,膀胱内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的构成人类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nephron)。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试题及答案
尿量超过________称为多尿;24h 尿量少于________称为少尿;24h 尿量少于________称为无尿。 30. 球-管平衡的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________的变化有关。 31. 血管升压素可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使尿液________,尿量________。 32. 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3. 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将引起垂体后叶________的分泌增多。 34. 由球旁细胞分泌的________,能催化________使之生成________。 35. 肾素分泌可受肾内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感受器的调节。 36.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________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激素,可增加________的排泄和增加________的重吸
6
B.Na+的重吸收常伴有Cl−和水的分泌 C.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的量均受醛固酮调节 D.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量与肾小球滤出Na+的量成定比关系 E.Na+的重吸收常伴有HCO3−的分泌 75.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76.下列哪种酶与肾小管重吸收HCO3-和分泌H+有关? A.脱羧酶 B.碳酸酐酶 C.羧化酶 D.转氨酶 E.过氧化酶 77.当肾小管液流过近端小管时,其中: A.K +浓度升高 B.Na+浓度降低 1/3 C.渗透压基本不变 D.渗透压降低 E.渗透压升高 78.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79.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 A.Cl− B.K+ C.Na+ D.HCO3− E.Ca2+ 80.通过继发主动重吸收Cl-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 远曲小管 E.集合管 81.关于K+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管腔膜上的Na+∶2Cl−∶K+协同转运 B.K+顺浓度梯度经管腔膜返回管腔内 C.需要Na+-K+ATP酶的作用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输尿管
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的管道。
膀胱
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 平滑肌具有伸缩性。
尿道
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管道 。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01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
小囊腔,形成超滤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02
超滤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大部分水和溶质被重吸收回血
02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结构与功能
滤过膜组成
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 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及其裂孔 膜构成。
滤过膜功能
具有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血浆蛋白滤出,仅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肾小球滤过率及其影响因素
01
02
03
肾小球滤过率定义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 静水压和肾小囊内压之间 的差值。
滤过系数
取决于滤过膜的面积和滤 过膜的通透性,与肾脏血 液灌流量密切相关。
肾小球滤过作用在尿生成中的意义
维持水平衡
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 和毒物随尿排出体外。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 录
• 尿的生成与排出概述 •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影响因素 • 尿液浓缩与稀释机制及影响因素 • 排尿反射及影响因素 • 尿的生成和排出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尿的生成与排出概述
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VIP专享】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 肾内压下降 C 血浆胶渗压增高 D 肾血浆流量增多 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E 肾单位
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 血流量小 B 血流分布均匀 C 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 带负电的小分子 B 带正电的小分子 C 电中性的小分子 D 带正电的大分子 E 带负电的大分子
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A1 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 致密斑 B 系膜细胞 C 间质细胞 D 颗粒细胞 E 感受器细胞 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肾血管血压变化 B 肾血流 NaCl 含量变化 C 肾小管内压变化 D 肾小管液 NaCl 含量变化 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囊内压 E 全身动脉压 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理学: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
如:结石、肿瘤
三、肾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管全 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 透压渐↑→有效滤过压渐↓(=0时称滤 过平衡)→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 细血管滤过的长度。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肾小球 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 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
二、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素,∴构成因素 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GFR。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有效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滤过压→ GFR → 尿量
※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二)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概念:GFR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 125÷660 × 100% = 19%
二、原尿 = 血浆的 超滤液。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
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 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 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 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 近似。
②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 分的质和量可见:
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 尿中无(=重吸收);
ClK+ 尿酸 尿素 肌酐 氨
3.7 0.2 0.02 0.3 0.01 0.001
3.7 6.0 1.6 0.2 1.5 7.5 0.02 0.5 25.0 0.3 20.0 67.0 0.01 1.5 150.0 0.001 0.4 400.0
初二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练习题
初二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尿液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B. 从肾小球到小管中,尿的浓度逐渐增大;C. 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是尿的主要成分;D. 内环境的稳定与尿液形成无关。
答案:A2. 下列关于肾小球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渗透压的控制;B. 过滤废物;C. 保留营养物质;D. 调节酸碱平衡。
答案:B3. 以下哪种操作可以减少尿液的产生?A. 大量饮水;B. 积极运动;C. 进食高盐食物;D. 使用利尿药。
答案:C二、填空题1. 尿液的初尿形成在____。
答案:肾小球2. 尿液的排出通过____进行。
答案:尿道3. 肾小球通过____对血液进行过滤。
答案:毛细血管壁4. 下列关于尿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尿液的颜色由于血液中的____造成的。
答案:血红蛋白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答案: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过程,即滤过、重吸收和排泄。
首先,在肾小球内,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被过滤,形成初尿。
初尿含有水、尿素等废物,以及营养物质、糖类等有用物质。
然后,在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透过作用发生,水分和有用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而废物则留在尿液中。
最后,通过输尿管和尿道,尿液从体内排出。
2. 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答案: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两部分组成。
毛细血管团由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组成,起到过滤血液的作用。
肾小球囊则由肾小球囊壁和肾小球囊腔两部分组成,囊壁由内层毛细血管壁和外层脏层上皮细胞组成。
肾小球的功能是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有用物质通过过滤分离,形成尿液。
3. 尿液的颜色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答案:尿液的颜色会受到饮食、水分摄入和身体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血液中的色素和废物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进而影响尿液的颜色。
例如,饮食中的颜色较深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或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可能导致尿液呈现深黄色或橙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A1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 致密斑B 系膜细胞C 间质细胞D 颗粒细胞E 感受器细胞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 肾血管血压变化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C 肾小管内压变化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肾小球B 肾小体C 肾小管D 集合管E 肾单位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A 血流量小B 血流分布均匀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 带负电的小分子B 带正电的小分子C 电中性的小分子D 带正电的大分子E 带负电的大分子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囊内压E 全身动脉压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A 自身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 注射抗利尿激素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 肾内压下降C 血浆胶渗压增高D 肾血浆流量增多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A 平均动脉压降低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 囊内压升高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 肾血浆流量降低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 肾血浆流量增大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 基侧膜上的Na+ 泵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 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1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A 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 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C 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 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E 蛋白质进入细胞16 抑制近球小管的Na+ -H +交换不引起A Na+ 排出增多B Cl-排出增多C 水排出增多D HCO3-排出增多E 葡萄糖排出增多17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球小管B 髓袢C 远球小管D 集合管E 各段肾小管18 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 低渗重吸收B 等渗重吸收C 高渗重吸收D 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 受醛固酮的调节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20 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 以HCO3-的形式吸收B 以CO2的形式吸收C 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D 滞后于Cl-的吸收E 不依赖于H+的分泌21 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A Na+ 吸收增加B HCO3-重吸收增加C NH3分泌增加D K+分泌增加E H2PO4-排出增加22 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A 近球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 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E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23 肾脏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C 远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D 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E 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24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 NaClB 尿素C NaCl和尿素D KClE NaCl和KCl25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Na+交换增强C H+-Na+交换减弱D K+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 醛固酮分泌增多C 肾血流量减少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27 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A H+-Na+交换增强B H+-K+交换增强C K+-Na+交换减弱D HCO3-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28 球管平衡是指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E 以上都不是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 保Na+、排K+、保水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A 心钠素B 血管紧张素Ⅱ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 血压降低E 大量出汗31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动脉血压升高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32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 心钠素增多3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 醛固酮分泌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 肾脏NaCl排出减少E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34 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A 肾小球滤过率B 流经致密斑的钠量C 循环血量D 动脉血压E 血K+35 可致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A 入球小动脉压降低B 交感神经活动降低C 血Na+降低D 血K+升高E 致密斑活动降低36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Cl-重吸收减少E K+排出增加37 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 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 血Na+增多C 血K+降低D 血量增多E 血压升高38 正常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A 1%B 5%C 10%D 15%E 20%【A2型题】 39 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但血压正常。
分析该患者血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A 肾小管K+-Na+交换减弱B 肾小管K+-H+交换增加C 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 近球小管K+重吸收增多40 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A 肾小管H+-Na+交换减弱B 肾小管K+-H+交换增加C 近球小管K+的吸收增加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 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4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 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
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D 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E 血容量增大42 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集合管A 对Na+主动重吸收减少B 对Cl-主动吸收减少C 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 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E 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43 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
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 对水通透性增高B 对Na+重吸收增多C 对尿素重吸收增多D 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E 管腔外渗透压升高44 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肾小囊内压升高C 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 血浆胶体渗透夜升高E 肾血流量减少45 已知菊粉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给某人静脉注射菊粉后,肾脏每分钟可将125ml血浆中的菊粉完全清除,该值等于A 肾小球滤过率B 肾血流量C 肾血浆流量D 肾小管分泌率E 肾小管重吸收率46 已知碘锐特在流经肾循环后可被完全清除,肾静脉中该物质浓度为零。
给某人静脉滴注碘锐特后肾脏每分钟可将660ml血浆中的碘锐特完全清除,该数值等于A 肾小球滤过率B 肾血流量C 肾血浆流量D 肾小管分泌率E 肾小管重吸收率47 经测定某患者的尿素清除率为70ml/min,菊粉清除率为125ml/min,两者有差异表明该患者A 肾功能减退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 肾小管可以吸收尿素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E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48 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A 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B 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 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D 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E 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49 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B 肾小囊内压升高C 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 滤过膜面积减小E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B1型题】题50~53 A 菊粉 B 葡萄糖 C 尿素 D 碘锐特 E NaCl50 用于测量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 51 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52 血浆清除率为零的物质是 53 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题54~56 A 水利尿 B 渗透性利尿 C 尿崩症 D 尿失禁 E 尿潴留54 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为 55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56 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题57~59 A 抗利尿激素 B 醛固酮 C 肾上腺素 D 血管紧张素Ⅱ E 肾素57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58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59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是试题答案 17.A 55. A 56.B 57. A 58. B 59.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