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含义意义(内涵)
生态红线划定与保护工作汇报
生态红线划定与保护工作汇报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与保护工作。
本文将就生态红线划定的背景与意义、划定原则与方法、以及目前的保护工作进行详细汇报。
一、生态红线划定的背景与意义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其中生态红线的划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生态红线是指为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重要生态资源而划定的限制性区域,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可以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红线的划定原则与方法生态红线的划定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
以下是生态红线划定的一些主要原则和方法:1. 全面性原则:生态红线划定要全面覆盖各类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河流、湖泊等,保护全面、无遗漏。
2. 重点优先原则:在划定生态红线时,要根据生态价值、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优先保护的区域给予重点关注。
3. 生态连续性原则:生态红线的划定要追求空间连续性,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4. 安全保护原则:生态红线划定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灾害的发生。
5. 可行性原则:生态红线的划定要符合实际,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主要包括生态功能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环境容量评估等。
三、生态红线划定与保护工作的进展自2015年我国启动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各地积极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划定方案和实施方案。
在划定工作中,各地采用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采样、生态功能评价等多种方法,确保划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自然资源部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复函
自然资源部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复函摘要:一、概念解释: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和意义二、问题背景: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和必要性三、政策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和成果四、实践应用: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复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五、结论: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正文:自然资源部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复函,是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又一次重要推进。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源于对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和应对。
尽管我国已设立各类生态保护区域10000多处,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但生态空间仍不断遭受挤占,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为此,我国在十八大以后,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出现在党和国家文件中,写入《环境保护法》和《国家安全法》。
在政策推进过程中,我国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大支撑,体现了通过空间约束从源头治理的理念,是促进多规合一的必然选择。
生态保护红线的调整复函,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实质性推进。
它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任务来执行,代表了国家对加强生态保护的意志及决心。
这标志着红线划定工作正式启动,我国将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在实践应用中,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复函的具体内容,将对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它不仅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标准和流程,还为各地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指南。
这对我国生态保护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对国家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的调整复函,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是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生态保护红线名词解释
生态保护红线名词解释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据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生态保护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优美,不存在或较少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状况良好的区域。
保护区域: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贵动物和植物生态区等地域性保护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重要河流湖泊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脆弱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优先保护区域: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但尚未达到自然保护区要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一定面积范围内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生态地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跨行政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组成部分。
国家公园: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强制保护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等特定区域。
生态保护补偿:因生态环境损害导致生态保护地区与受损害地区之间形成的利益补偿关系。
绿色GDP:各级政府将GDP的增长建立在生态资本增加基础上的新的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所耗用的自然资本减去生态资本的耗用所得之差,这一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率。
绿色财政: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进行的绿色支出,即财政预算收入中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排放的支出,包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支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绿色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
绿色采购:政府在采购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一种市场机制。
绿色标志:具有明显环境优势、与环境相关的商品、服务、工程和农业投入品所使用的标志。
绿色招商: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投资项目的一种招商方式。
绿色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降低生态风险的创新活动。
绿色创新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有利于环境的资源禀赋,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资源配置结构。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红线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红线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红线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实施生态红线划定。
生态红线是指根据生态系统自然保育和生态安全需要,在特定区域划定的不可破坏的生态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生态红线的意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生态红线的意义1、保障生态系统的自然保育。
生态红线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防止人类开发和利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干扰和破坏,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这是生态红线在自然生态保育方面的显著表征。
2、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红线的划定,还要充分考虑地理区位和临近地形的特点。
这样,可以保障地区的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环境破坏等情况的发生。
3、保护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
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保护水源地、风源地、耕地、房屋等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重要和基本条件。
保护上游生态,维系下游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避免空气、水土、景观资源等环境的持续恶化。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切实可行的举措呢?1、强化生态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观念。
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用生命来践行的生态意识,每个公民都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加强环保法律管制和监督力度,维护环境权益。
要坚决惩处那些侵犯环境权益的不法企业和个人,落实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制度。
成立绿色检察机关,更好地对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和司法监管。
3、探索绿色制造产业。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生态红线”这个概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红线?它又是如何划定的?我们又该如何严守生态红线呢?生态红线,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划定的不可逾越的界限。
为什么要划定生态红线呢?这是因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如果没有明确的界限和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森林被过度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河流被过度污染会影响饮用水安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那么,生态红线是如何划定的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进行生态评估。
通过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这就像是给生态系统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找出它的“健康状况”和“薄弱环节”。
其次,要考虑生态服务功能。
比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的重要区域,都需要纳入生态红线的范围。
这些区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者,要关注环境质量安全。
对于一些容易受到污染或者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如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也需要划定为生态红线,以确保环境质量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
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稀有矿产资源的分布区域,以及可再生资源但开采量已经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区域,都应该划定为生态红线,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划定生态红线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专家学者、当地居民、政府部门等。
因为生态红线的划定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也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划定生态红线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严守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等相关政策措施。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通过区域分区、动态调整等方式,划定不可破坏的生态核心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确保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公众参与、透明公开等原则,在划定过程中考虑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历史、生态健康等因素。
环境质量底线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环境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是限制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和申请,以保持环境的基本健康状况。
环境保护部推出的“空气十条”、“水十条”等措施,旨在通过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严格控制排放标准,促进环保治理。
资源利用上限是指将资源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的使用明确限制在一个可持续的范围内,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枯竭。
这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资源利用管理制度,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鼓励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指针对特定产业和项目,对其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准入管理和监管。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推进绿色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是指以区域分区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统一规范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管控和治理。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态环境分区体系,力争清晰界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功能和价值,为生态保护划定范围、确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道阻且长,我们也要不断努力,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红线名词解释
生态红线名词解释
生态红线是指在避免出现破坏生态系统的风险的同时,以帮助保
护环境的限定措施。
生态红线是一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它可以使
基本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组件免受破坏。
是指为了达到对
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而确定的最低限度的范围。
通常,这种范围是由
环境保护者通过合理的可行的计划来确定的,以减少威胁生活环境的
许多因素的危害。
生态红线可以被认为是“保护生态系统的边界”,即在建立边界时,不会对待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任何危害。
它也可以作为
发展中国家对国家财产负责任的一种方式,包括保护珍贵的森林、水源、湿地和倾斜土地。
此外,生态红线也可以被用于保护物种濒临灭绝的重要栖息地,
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如大型动物的保护区。
生态红线也可以用于提
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比如重新种植森林、开发绿色空间以及加
强工业废气的净化能力等。
在决策过程中,尊重生态红线可以使各方都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
影响某一特定地方的环境因素。
这对资源和政策规划非常重要,因为
它们可以引导政策制定者,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指导决策,并有助于达
到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另外,生态红线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信息,探索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并可以帮助确定有效的策略来响
应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的威胁。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
工具来保护特定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红线——李干杰
“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2014.01.16 08:00来源:《求是》期号:2014/02 作者:李干杰字号:【大中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其中,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部署和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3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由于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受挤占、破坏的情况日趋严重,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湿地仍在萎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下降。
比如,过去20年间,甘南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能力下降了30%左右;黑河下游防风固沙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能力下降了近40%。
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期待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影响了近6亿人口。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内涵与划定技术
谢谢
29
4
2015年4月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科学划定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 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
2015年9月
12
2.1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生态功能区含有限制区和部分禁止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域 优先开发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 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 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
三、划定技术
• 划定范围更加明确、细化:
2015:{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 = { 生态功能重要区域 ∪禁止开 发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
2017: {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 ={禁止开发区∪其它各类保护地∪ 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 ∪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征求意见稿)
其他各类保护地:极小种群物种分布的栖息地、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自然岸 线、雪山冰川、高原冻土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 (十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
2017年2月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7〕 2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
生态保护红线 准入规则 -回复
生态保护红线准入规则-回复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为什么需要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定过程以及准入规则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逐步回答。
一、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确定的禁止开发和严格限制开发的区域范围。
准入规则则是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制定的具体规定和标准,用于限制和引导相关主体的准入和行为。
二、为什么需要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的设立,可以限制过度开发和污染,并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限制不合规的开发行为及不合格企业的准入,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维护民众利益:生态保护红线和准入规则的制定,旨在保护大众的生态权益,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定过程1. 数据收集与评估:收集相关生态数据,如土地利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并对数据进行评估。
2. 划定边界:根据数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范围,包括限制开发的区域。
3. 确定管控措施:针对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不同区域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例如严格禁止开发、限制用地等。
4. 法律法规制定:将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纳入法律法规,确保红线不会被侵犯。
四、准入规则的实施效果实施准入规则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促进产业升级:准入规则的设立,可以引导产业向环保、低碳、高效率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国家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 优质资源配置:通过准入规则,可以筛选出优质企业参与行业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3. 保护消费者权益:准入规则可以从源头上规范相关行业的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侵害。
4. 控制环境污染:通过准入规则,可以限制污染企业的进入和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3.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2018年底前按生态功能重 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将生态保 护红线落实到地块,完成全区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重 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定 期发布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信息。建立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对生态保 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
二、形成发展
生态红线—(生态系统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2011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十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 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 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
2015年4月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科学划定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 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
2015年9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 (十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本案立案后,原来建 的人工沙滩又改成了 草地。沙滩和草地, 都不具备湿地功能。 而对草地进行养护时 ,又污染了水质。以 上图片由自然之友法 律团队提供
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
1. 生态保护红线就像是我们地球的安全带呀!想想看,如果没有它,那我们的大自然不就像没系安全带的汽车,随时可能出大问题嘛!就好比亚马逊雨林,要是没有红线保护,可能早就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2. 生态保护红线可是大自然的生命线啊!你能想象没有这条生命线,那些珍稀动物该怎么办?比如大熊猫,要是没了红线保障它们的生存环境,那后果多可怕呀!
3. 生态保护红线简直是我们未来的保障线好不好!要是不重视它,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能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呢?就像马尔代夫的碧海蓝天,不保护怎么能一直存在呢?
4. 生态保护红线是地球的守护天使呀!难道你不觉得吗?要是没有它守护着森林、河流,那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想想那些被污染的河流吧!
5. 生态保护红线不就是大自然的坚固堡垒嘛!它能抵御各种破坏呀!比如说阻止乱砍滥伐对山林的伤害,这多重要啊!
6. 生态保护红线可是大自然的救星呢!没有它,那些濒危物种不就更快灭绝了吗?像朱鹮,要是没红线保护,还能重新繁衍起来吗?
7.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呀!你说要是根基都没了,我们还能好好生活吗?看看那些因为生态破坏而遭受灾难的地区吧!
8. 生态保护红线如同生态系统的定海神针呐!要是没了它,整个生态不就乱套了吗?就像草原没有了红线的约束,过度放牧会成什么样啊!
9. 生态保护红线就是大自然的最后一道防线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全力守护吗?想想那些因为破坏而消失的美景,多可惜呀!
10. 生态保护红线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呀!它关系到我们和所有生物的未来呀!要是不认真对待,我们怎么对得起这美丽的地球呢?
我的观点结论:生态保护红线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去保护它,让我们的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2023-11-11CATALOGUE目录•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概述•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政策与法规•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实践与案例•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挑战与对策•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未来发展与展望•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01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概述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生态保护制度,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
它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意义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定义与意义概念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是指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最低限值,包括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容量底线、生态功能底线等。
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
它能够确保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改善,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
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历史与发展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2000年左右,中国提出了“生态红线”的概念,旨在划定生态空间的保护范围,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此后,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逐渐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跨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02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政策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责任主体•规定了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制度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梳理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大气环境制定了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强化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严格了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处罚规定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梳理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分析《北京市环境保护条例》•重点加强空气质量保障和污染防治工作•强化了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和垃圾分类处理要求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分析•鼓励社会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保护优先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分析•加强了水、土壤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了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力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目标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防止气候变化•规定了减排目标和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鼓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生物多样性公约》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规定了保护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外来物种控制等措施•促进各国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当今社会,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其中,“生态保护红线”这个概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又该如何划定它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保护红线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它就像是给生态环境划定的一个“保护区”,在这个区域内,各种开发活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管控,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为我们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在这个区域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森林、湿地、河流、湖泊等等。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还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的生态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生态保护红线所保护的区域就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这些“器官”受到严重损害,整个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第一步是进行生态评估。
这就需要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生态特征、生态功能、生态敏感性以及生态压力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等等,来评估这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重要性。
在生态评估的基础上,要确定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比如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等;以及生态敏感脆弱区域,比如水土流失严重区、沙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区等。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和落实生态红线管控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和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其中,“生态红线”这一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红线?它又是如何划定的?怎样才能落实好生态红线的管控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红线的定义。
生态红线,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
它就像是一道“生态保护的安全线”,一旦划定,就具有不可逾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生态红线的划定并非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其划定过程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重要性。
比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区域,如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土壤保持区等,往往会被优先纳入生态红线的范围。
这些区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是生态脆弱性。
那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且一旦受损难以恢复的生态区域,如沙漠边缘、高寒地区等,也会被划定为生态红线区域,以加强保护,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
三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地区,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划定生态红线时,会充分考虑这些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将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划定进来。
在划定生态红线的具体操作中,通常会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比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的地理信息,利用生态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论证等方式,确保划定的生态红线科学合理、准确有效。
然而,划定生态红线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落实好生态红线的管控。
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在政策法规层面,国家和地方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红线的地位和保护要求,对违反生态红线规定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红线区域的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报告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报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这一政策,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章: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背景与意义1.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提出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但也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应运而生。
1.2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意义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它通过划定红线范围,限制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主要内容2.1 红线划定的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基准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2.2 红线划定的核心指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核心指标包括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方面。
2.3 红线划定的程序与方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经过科学评估、辩论与决策等环节,以确保红线范围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第三章: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应用与挑战3.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应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开发审批、环境监管等领域。
它通过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2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面临的挑战生态保护红线政策面临着监管不力、红线划定不准确等一系列挑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等。
第四章: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优化与完善4.1 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制度性保障,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4.2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与管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第五章: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国际视野与启示5.1 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可以加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完善。
5.2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及管控研究
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及管控研究摘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大众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都非常关注与重视,而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地方更是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建立出生态保护区域,并展开较多的生态保护以及建设工程。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以及管控进行认真分析,以作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划分;管控;通过对重点生态区域的开发建设进行研究,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并且加大保护的力度,确保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最终实现协调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是将保护理论、相关方法以及措施更好融合在一起,对重点生态区域进行精细化,并且是以长期的方式展开保护。
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以及管控展开深入探讨。
1、生态保护红线的含义分析众多学者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含义展开深入分析,但现如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含义包括:主要针对于区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或者是特别重要的生态功能加大保护的力度,并且实时全面保护。
有相关学者认为:生态保护红线不仅包括区域红线,还需要包括自然生态保护红线以及人文生态保护红线的分别。
在生态管理方面,相关决策者将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之后的管理方面。
而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更多学者以及管理者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特点和内涵展开深入分析,但是却没有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含义。
2、生态保护红线的特点分析首先,生态保护红线较为重要的就是生态保护区域边界、通过对《环境保护法》当中内容仔细分析,并且以此作为基础,生态保护红线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等范围之内展开划定,是保护区域生态更加安全、稳定、较为重要的和谐生态区域,大幅度提高生态保护的水平与效率,最终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生态保护红线是任何内容不可替代的。
生态保护红线可以说是生态系统当中非常重要内容,扮演主要角色,但是也是非常脆弱的区域。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加强绿色发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技 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资源利用红线是指控制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生态红线的重要性
生态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律底线,是保障 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划定生态红线有助于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生态保 护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目标责任制。
通过实施生态红线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红线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的基本制度,是保障和 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
生态红线的分类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 生态红线可划分为生态 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 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生态功能红线是指维护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 定性和自然恢复能力, 保障生态空间最小化。
环境质量红线是指保障 区域环境质量不恶化, 维持环境容量和资源永 续利用的最小空间范围 。
保护遗传资源
遗传资源是农业、医药等 领域的重要资源,通过生 态红线保护,避免遗传资 源的流失和破坏。
防止生境丧失
生态红线的划定防止了生 境的丧失,为物种提供了 生存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
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01
通过生态红线的划定,平衡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汇报人:
日期:
目
CONTENCT
录
• 生态红线概述 • 环境保护法中生态红线的规定 • 生态红线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环境保护法中生态红线的实践案例 • 环境保护法中生态红线的未来发展
生态红线管理制度
生态红线管理制度一、前言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种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为了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探讨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的内涵、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生态红线的内涵和意义生态红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而设定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生态红线是生态系统的底线、人类生存发展的底线、经济社会发展投入和环境负担的底线。
在生态红线管理制度中,要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划分,划定不同的生态红线,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红线、水资源保护红线、土地资源保护红线等。
这些生态红线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承诺和责任担当。
生态红线的设定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红线的设定可以有效地划定生态系统的边界,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减少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2. 保障生态安全。
生态红线的设定可以有效地保护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
比如,通过生态红线的设定和管理,可以避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3.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红线的设定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过度开发和破坏而导致的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通过生态红线的管理,可以确保一些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保护自然资源。
生态红线的设定可以保护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避免因过度开发和破坏而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借‘红线’一词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的严肃性和不可破坏性。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则认为,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顶层,去设计和划定生态红线,用法律落实生态红线。
”究竟什么是生态红线?红线落地面临哪些困难?又该怎样守住这一红线?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什么是生态红线?明确生态安全的底线,资源利用效率的上线红线的原始含义是指不可逾越的边界或者禁止进入的范围。
红线往往具有约束性的含义,表示各种约束的“边界”、“控制线”或具有底限意义的“数字”。
因此,一提到生态红线,普遍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越雷池半步”,以为划定为生态红线的区域,人类就不能进入了。
“这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
其实,红线之内,并不代表不能有任何人类活动,只要保障红线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和性质不受影响即可。
”高吉喜解释道。
在王金南看来,生态红线首先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顶层上考虑。
目前,我国在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耕地、水资源和能源)两大基本国策中已相继设立红线,而且红线的约束性极强。
同样,应该实施生态红线或环境红线管理,并且要使环境红线像人口红线、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一样,作为“硬道理”和“硬任务”来抓。
“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策的红线管理体系,而生态红线只是其中一束。
”王金南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惠远同样指出:“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其提供的生态功能。
人类活动肯定会受到限制,但不是一动不动,可以在不破坏其生态服务功能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
”他还认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同,应实行差异性管控措施,针对性确定哪些活动允许进入、哪些活动不能进入以及活动强度的控制等。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红线呢?高吉喜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生态红线不是只划一条空间红线,它的内涵更为广泛。
生态红线是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空间,是确保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
我们现在划的是生态服务保障线、人居环境安全屏障线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线3条红线。
”王金南则给出了一个生态红线的顶层框架,认为“生态红线是一个红线框架,是对影响环境民生的环境质量、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和生态系统做出的底线控制和法律安排。
在实际管理中,可以按照不同划分方法,形成环境红线两种分类体系:一是按照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红线;二是环境质量、排放总量、环境风险和生态系统红线。
从操作角度讲,生态红线也可以划分成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资源利用效率上限三束红线。
”“其实,生态红线早就在很多领域正在实践。
比如,自然保护区实际上已经划了红线,是禁止建设项目进入的,核心区连科学实验都不允许。
而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也是一条动态的、逐步加严的红线,只不过是不叫“红线”而已。
又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要求5年内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下降2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这都属于生态红线范畴。
”王金南补充说。
而在张惠远眼中,生态红线宽泛的来讲就是一条控制环境质量、污染含量的线,是为了把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脆弱区域保护起来,因此只要划进来的区域,就要严格地进行保护,这是底线。
下一步,应该把水、大气、土壤等丰富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大的体系。
生态红线不应该只是一条线,要形成一个圈,然后还要划出多条杠,控制好PM2.5浓度、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等。
虽然在具体内涵上,各有各的解读。
但是统一认为,生态红线是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最低保障。
划定生态红线,能够更好地把需要保护的重要区域保护起来。
红线落地有何障碍?地方政绩观修正是关键后续补偿政策值得期待生态红线这一提法虽然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但各地早已开展了诸多实践。
“其实,有很多地方早就有生态红线,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高吉喜说。
最早的实践是2003年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牵头完成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王金南当时就任技术组长。
他说,珠三角区域的“红线调控、绿线提升、蓝线建设”总体战略,要求对12.13%的陆域(5058平方公里)实行红线管控,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生态红线。
而且这一红线经广东省人大批复,红线指标分解到9个城市强制执行,对严重污染项目和敏感区项目准入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随后的《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对全省以及21个地级市都划出了红线调控区。
2005年,深圳市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一举将占全市陆地面积约50%的土地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同时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严守生态环境“铁线”。
据高吉喜介绍,2012年3月我国已开始启动试点工作,内蒙古、江西、广西、湖北成为了4个拔头筹的试点省份。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已完成《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的制定,初步明确了红线的划定范围、技术流程、落地原则及成果要求等。
很快,将会在全国推广开来。
“但这个《技术指南》主要涉及的是生态功能保障基线”。
王金南补充说。
2013年6月,并不在试点省份里的江苏省率先公布了生态红线区域规划,成为了第一个发布省级层面生态红线的地区。
江苏省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修编工作,如今更名为“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虽然一些先行者不留余力的推进生态红线,但具体落地上的疑惑却并未清晰。
生态红线的“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专家一致认为,推行生态红线最大的阻力还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
高吉喜表示,“不是想划就划完了,如果要真正落地,一定要地方认可,难就难在协调和可操作性上。
生态保护很重要,地方开发也重要。
如何协调,的确很难。
”“生态红线的设定会牵涉到多方利益,生态红线划定后落地很难,不同地方政府对生态红线的认识会不同,有些地方认识到重要性,实施起来就会很快,如果有些地方只顾当前利益,实施会较慢。
同时,生态红线的划定肯定会影响到地方当前的经济发展,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很多地方政府难以给予理解和支持,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高度,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发展的矛盾,这是非常困难的一点。
”王金南强调。
张惠远也表示,红线面积太大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而面积太小则达不到保护效果。
现实中,一旦发现了煤矿或者想修路,就想方设法缩小红线区的例子太多了。
他说:“都想少纳入红线区,怕房地产、矿产资源等开发受到限制,影响将来后续产业发展。
”此外,谁来划、怎么划,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划定生态红线才最科学?如果与现有规划重复,还有必要再划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王金南说。
“目前,环境规划院正在组织力量,在已经开展的全国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核定、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等基础上,开展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的红线划定工作。
”王金南补充道。
对于如何科学划定生态红线,高吉喜并不担心。
“目前,将要出台的《技术指南》从全国大尺度来讲就是最科学的。
从各地小尺度来看,全国模型不一定适合各地,但是后期将会对各地进行培训。
地市各级政府可以在《技术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让其更加细化,制订出适合本省的技术指南。
”其实,生态红线“落地”难还体现在给政策和给补偿上。
后期会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颁布,以促进生态红线的‘落地’。
”张惠远指出,生态红线划定后,也将会面对怎么执行的难题。
目前,对于如何执行生态红线的要求不太统一。
生态红线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当然是想越严控越好,但是地方和行业,却想越宽松越好,以免影响到自身利益。
此外,红线区执法也将会遇到困难。
生态红线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理应自上而下执行。
假如,国家把生态功能区的60%纳入了红线区,下面各级就会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但是现在不知道该划定多少,并没有相关理论依据和空间依据做参考。
红线的强制性体现在哪?法律保障是基础体现公平是原则据悉,全国各地将根据《技术指南》力争于2014年6月之前划出生态红线。
但是落实需要更长时间。
而如何守住这条红线,更成为重中之重。
“生态红线如果不上升到法律层面,就很可能成为一条悬着的线了。
”王金南建议,要从顶层设计上认真考虑。
环境红线一旦划定,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失去“红线”的意义,甚至可能添乱。
张惠远也强调,要让生态红线成为基本国策,同18亿亩耕地红线、3条水资源红线一样,要有强制性。
高吉喜也赞同生态红线要强制执行,绝不能再更改,它是生态安全的底线,不能再缩小了。
同时,为了更好守住生态红线,高吉喜提出:首先,要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建立台账制度;其次,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选择几个点去监测和评估;第三,实行动态化评估,几年就应该进行一次新的评估。
王金南表示,外部环境由于受经济社会、自然地理变化的影响而时刻在发生变化,环境红线的边界和阈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动态性评估很有必要。
同时,他还建议,应建立生态红线退出机制。
假如,原本已经划过生态红线的区域,已有一套法则。
若已经在新划定的红线区域内或红线目标下,就应该让它们退出来。
而让它们怎么退出来,也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划定生态红线,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要关注民生问题,保证百姓生活不落后。
比如,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划定水稻田红线时,就拿出3个亿作补偿资金。
种植一亩水稻会得到一定经济补偿,这样既改善了环境,又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计。
在划定生态补偿时,有些经济发达区域比如长三角地区开发程度高,可纳入红线区域就很少,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比如西部大部分都可以纳入红线区,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如何体现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的公平呢?张惠远给出了答案。
打个比方,假如东部地区只有10%的区域可纳入生态红线区,而西部地区却有50%的重点区域可纳入红线区,那么,东西部就会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就要负担起西部地区40%的责任。
如何来体现公平呢?“可以通过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让东部地区出钱,给予西部地区一定补偿。
划定生态补偿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这比划几个圈更重要。
必须要体现出公平公正原则。
”张惠远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