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3.1分子和原子课件PPT-附教案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移动原子画出来
13 比例尺为 l∶10
可见: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
3×10
-26
kg
一滴水中大约有 21 1.67×10 个 水分子
这些数字说 明了什么?
请猜想:1.67×1021个水分 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 多少年?
品红在热水 里扩散更快
脑筋急转弯
1+1在什么时 候不等于2?
哲理故事
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
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傅我办一件事。”
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给了他一个桶,说:“你
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 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 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 “桶装满了吗?”徒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 回来,师傅又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 惭愧地低下了头。
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10mL

20mL
10mL
酒 精
混合后的溶液
实验探究:水和空气的压缩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 端பைடு நூலகம்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A
学习反思,自我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采用高中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
创新点
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
能够较好的理解本节课微观抽象的知识;
疑惑点 从哪个角度来讲解氧化汞是由分子构成的?
感谢各位 专家评委的倾听!
利用分组教学(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亲 自动手拼出常见分 子的模型,并利用水 分子的球棍模型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分 子原子的定义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20分21.11.913:20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时20分17秒13:20:179 November 2021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六、说板书设计
分 子
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子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 说教学反思
对于分子概念的教学是难点,所以我采用
成功点 分组教学和动画演示水电解的过程,让学
生充分讨论得出分子的概念;
水蒸发
水蒸发时,只是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 子本身不变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课件
分子分概子念概的念建的立建立 抽象抽思象维思能维力能的力培的养培。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课时 (2本课节时课(为本第节1课课为时第)1课时)
自学指导: 我要学
请阅读课本P48—P50,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的性质有哪些? 2、你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吗? 3、分子的概念是什么? 4、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把糖块放到一杯水中, 一会儿糖块不见了,而糖水 却是甜的。为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告诉我们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IBM公司在铁的表 面移动铁原子“写” 出的汉字
放大2000万倍的 钨原子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
石墨中的碳原子图像
苯分子的图像
物质
扩散 凝聚
粒子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 21 个 水分子
选做题:我来试一试
(1)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水, 投入一粒水果糖,此时对液面做下标记, 过一会儿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示意图,其中 “ ” 表示氧分子,“ ” 表示氢分子 ,下列: _______ (甲或乙)图表示纯净物。


假如你是一杯水中的一个水分子, 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 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 子间隔模拟图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气 体
液体
固体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 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学完本课你要知道: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
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理论的起点,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学生将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涵盖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特性、区别与联系,以及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微观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随后,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构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模型。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
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C),理由是 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盐酸, 其运动速度快 。
B A C
甲:浓氨水
中点
乙:浓盐酸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 100 mL。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 间隔 的; ②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 液体分子间的
间隔 大于 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在通常情况下: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 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
水就不存在了。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 是( B )
(2)原子总是 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 间隔 。
着;
三、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一:分子运动现象P49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一现象:溶液为无色 ;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 溶液为红色 ; (2)实验二现象: 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烧杯 A (3 ) 溶液逐渐变红。 现象
解释
溶液不变色。
烧杯 B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与水结合成氨水,溶液显碱性,从而使 溶液变红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 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这说明了什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 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介绍和小组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学会自己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宏观世界的变化之后,迈向微观世界的变化的开端,开始初步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节课是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节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于物质变化的内在实质比较陌生,本课题的内容也比较抽象。

但是学生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中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等,加上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只需通过实验、Flash动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等将抽象的东西多加具象化,学生也不难理解。

(二)、思维特点本次课的授课学生为九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热情和好奇,并且他们乐于追求自我表现,求知欲强,但是看待问题有大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缺乏深思,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得出结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分子和原子课件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4、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
阅读:
用肉眼和普通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 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 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 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为310-26 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 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 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H
H
O
H
O H
H
• 物质的物理性质必须由大量的分子 相聚在一起才可以体现出来,如物质 的状态,水呈现出液态必须是大量 的水分子相聚在一起才可以看出来, 所以一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 性质,但就是一个分子它的化学性 质也可以体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注意:1、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中的一种。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2: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 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 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实验:1+1≠2
• 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和100 毫升的酒精,放在一起混合,所 得的体积是否是200毫升?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共30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共30张PPT)-PPT文档资料
现象:酚酞液滴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变红 分析:氨气向试管底扩散
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录像
小结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氧气由什么构成?空气由什么构成? 铁由什么构成?
二.粒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增大,遇冷减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书P49)






液体
固体
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 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物质中微粒的状态怎样呢?静止还是运动?
书P49 探究
介绍两种试剂
• 浓氨水[氨气(NH3)溶于水(H2O)形成的混合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出NH3气体的液体 • 酚酞溶液 无色液体(一种酸碱指示剂)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想一想:烧杯的作用?现象的区别? 录像
思考1:烧杯D的作用? 对比作用(与A作对比)
思考2:烧杯C的作用? 阻挡氨分子运动到大烧 杯外,减少污染
练习
步骤:
(1)滤纸条上每隔1.5~2厘米滴一小滴酚酞溶液 (2)将滤纸条放到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 (3)用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试管平放,观察
前。分子和原
子是真实存在 原
的!

• 你对分子、原子的性质有哪些认识?
一、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的组成
如果你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放大镜,你看到的 水分子将会是怎样的?你能用图示表达出来 吗?
水分子
氧气是由 许多的氧分子 构成 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中,探索物质微观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掌握它们基本性质,以及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基本概念,解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化学现象,如水沸腾、酒精挥发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思考。

2. 知识讲解:(1)分子概念与性质:讲解分子定义,举例说明分子性质,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2)原子概念与性质:介绍原子定义,以氢原子、碳原子为例,讲解原子性质。

(3)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区别,以及它们之间联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分子和原子相关实验,如分子扩散实验、原子光谱实验等,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概念2. 分子和原子性质3. 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4. 例题解析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水蒸发、铁生锈。

(2)简述分子和原子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水蒸发:水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从液态变为气态。

铁生锈:铁原子与氧气、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铁。

(2)分子和原子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基本单位。

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分子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H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分子种类 没有变化
水蒸发: 物理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 子间的间隔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分解: 化学变化
水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变成氢分子、氧分子)
破裂成
重新组合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分子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 分子,即: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 即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kg
如果10亿人都来数一滴水中的水 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24
小时不停的数,需要数多少年? 三万多年
注意:1.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的。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 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不变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从不同角度描述水的组成
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物质
构成
构成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 构成
原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分子、原子的共同性质
•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 在不断地运动;
• 之间有间隔。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 O
水分子 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
H H (H2O)
氢原子构成
OO
HH
氧分子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O2)
• 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
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相互关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系子
初中化学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微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相同点
• •
彼此间有间隔 处于不断运动中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1月24日

点此下载
下课啦,谢谢您的观看!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间有间隙
这个实验说 明了分子具 有什么性质?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的性质
固体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品红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情况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导学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检测试卷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化学 九年级 课件
3.1 分子和原子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1月24日
CONTENTS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探究
3
课堂小结
4
随堂训练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如果我们把看的见的水想象成是由很多很多小到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当水受热时,就会分 散开来成为一个一个的微粒,我们称这种微粒为水分 子,分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 了。当遇冷的时候,一个一个水分子又聚集在一起,
聚集的多了我们又看到了液体状态的水。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水分子模型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氧气
模 型
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的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几百万倍获得 的苯分子的图像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