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基础知识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0a74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9.png)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历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
•古希腊:希腊城邦、希腊哲学、希腊剧院等。
2. 罗马帝国•共和制与帝制: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律:突出实用主义,对后世法律有重要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与扩散。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十字军东征:西欧王国对回教徒控制的圣地的远征。
•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的复兴运动。
4. 近代欧洲•文化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考,推动了科学与哲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催生了现代工业社会。
•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起因与影响。
二、中国历史知识点1. 华夏文明•三皇五帝: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朝代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思想兴起。
2. 秦汉帝国•统一中国: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
•高度集权: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争斗。
•隋唐帝国: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五代十国:五代与十国之间的动荡局势。
4. 宋元明清朝时期•宋朝的科技发展: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
•元朝的统治:蒙古人对中国的统治。
•明清的辉煌:明朝的文化与明清之交的社会变革。
三、历史人物•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
•亚历山大大帝:斯基泰山,征服波斯和印度。
四、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内一系列的革命与政治运动。
以上是初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涵盖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拓宽视野、了解历史脉络的必备知识。
希望本总结对你有所帮助!注:此文档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还需进一步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0c771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6.png)
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汲取智慧,了解过去,把握当下,更好地面对未来。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大全,带你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历史风采。
一、古代史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以尼罗河为母亲河,拥有庞大的金字塔、法老王墓地,以及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埃及人民崇拜太阳神拉,实行集权统治。
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希腊文明对西方政治、哲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3.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拥有强大的军队与行政体系。
罗马法与基督教影响深远,为后世的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史1.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盛。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大诗人居多。
2.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东部遗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宗教影响。
拜占庭对希腊东正教、东方艺术等领域影响深远。
3.日本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中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文化达到巅峰,诞生了许多传世经典。
三、近代史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至16世纪欧洲的一次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欧洲文化的结束与现代文化的兴起。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与自由而进行的战争,标志着美国独立的开始。
这场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3.二战与冷战: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战争,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角力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四、现代史1.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巨大转变。
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互联网革命:互联网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与商业模式。
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崛起,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
3.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ec8b6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3.png)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1、历史的发展是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这种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经济:从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产业革命,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政治:建立在大机器工业基础上的英国工业革命,逐渐确立起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地位。
科技:从文艺复兴运动到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2、世界近代史主要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两个时期。
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途径: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
特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世界现代史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初结束的一个世界历史时期。
世界近代史的转折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政治: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4、世界现代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巩固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现:美、日、德三个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占据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大;英、法等西欧国家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成为其侵略的重点地区。
5、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英国:英国政府被迫于1642年颁布了《航海条例》,限制航海自由,英国商船只好远离航线去非洲和美洲进行贸易,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黑色的秋天”。
(2)法国:拿破仑掌握政权以后,于1799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这部法典极大地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19世纪全球法律体系的基石。
(3)美国:美国通过废除《巴黎和约》,获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于1783年召开了第一届美国国会。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46d7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f.png)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2. 新石器时代: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修建村落,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3.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出现。
4. 三皇五帝:三皇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黄河中上游一带的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把位子“禅让”给舜。
禹因治水有功,舜禅让给禹。
5. 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 商朝:商王是最高统治者。
7. 西周: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的基本土地制度。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8.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
以上是中外历史纲要必背知识点,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等。
同时,还需要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外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外历史文化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d8dfddba0d4a7302763a64.png)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外历史文化常识大全(一、上古神话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一)文学代表作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在“五经”后增加《乐》,“六艺”,诗、书、礼、乐、御、射。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河。
《诗经》名句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
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代表人物1.老子,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道德经》是他的著作,此书共五千言,系统阐述了老子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历史散文集,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精华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9dfdcb2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1.png)
第一课基础知识精华点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距今约一万年,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稳定。
早期典型:(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水稻、养蚕缫丝)。
姜寨聚落(西安临潼)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
晚期典型:(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下游、黑陶又叫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玉器、祭坛、神庙)2.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3.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民主的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4.商朝,公元前1600年,实行内外服制,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可能是陶器上的符号),占卜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的结合。
商周称为青铜时代。
5.西周(公元前1046年)根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分封的对象:王族(晋、鲁)、功臣(齐)和先代贵族(宋)。
权利:诸侯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
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评价:(1)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
(2)周文化覆盖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3)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消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实力的变化,埋下了地方割据混战隐患,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分封制的弊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的封建等级。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6.井田制是商和西周实行的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根本的土地制度,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课知识梳理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课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318a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4.png)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课知识梳理1. 古代文明的起源1.1 两河流域的辉煌咱们先聊聊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那个被称为“两河流域”的地方。
你知道吗?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地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
这儿的文明可真是了不起啊,成千上万年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法律和城市。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城市,泥砖房子和壮丽的寺庙交错在一起,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简直就像是古代版的购物天堂。
1.2 埃及的神秘再来看看埃及。
那儿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有古埃及的法老。
埃及的文明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神秘的宗教著称。
古埃及人的智慧可以说是了不得,像他们的象形文字,至今让人惊叹不已。
而且,你知道吗?他们还发明了纸莎草纸,这可是写字的好帮手呢!2. 中古时期的变迁2.1 古希腊和古罗马到了古希腊,那真是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希腊人不仅在哲学、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还在体育方面搞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罗马则是另一个历史的巨头,他们的法律和建筑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想想罗马斗兽场,真是雄伟壮观,让人不禁为古罗马人的工艺和智慧拍手叫好。
2.2 中国的古代辉煌说到中国,那更是一部精彩的历史长卷。
从秦朝的万里长征到汉朝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古代文明真是丰富多彩。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这可为后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而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还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呢。
3. 近代历史的演变3.1 工业革命的浪潮到了近代,工业革命来了,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
英国首先开启了这场变革,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厂、铁路、蒸汽机,这些新事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3.2 近代中国的巨变中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的入侵让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后的清末民初,国家陷入了动荡和变革。
在这些岁月里,中国人民经过无数艰辛,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历史中外初中知识点汇总
![历史中外初中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f53a5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4.png)
历史中外初中知识点汇总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过去事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对中外历史中初中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有实物和文献的第一个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纷争、诸侯割据的时期,也是名家争鸣、思想百花齐放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修建万里长城、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4. 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了汉朝,并设立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加,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篇章。
5.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南北朝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权更迭。
6.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经济、文化、科技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7. 宋朝与元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分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南宋时期面临金朝的威胁,北宋时期则发展了很多名人才俊;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一个朝代。
8. 明朝的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孕育了很多杰出文化人物的朝代,如文学家杨慎、戏曲家汤显祖等。
9. 清朝的灭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灭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世界历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独特的宗教、建筑和神话故事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希腊与罗马是西方文明的两个重要源头,两者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3.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是欧洲社会封建制度盛行的时期,城堡、骑士、宗教等元素构成了这个时期的独特景象。
4.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重新追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275d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d.png)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知识点历史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外历史纲要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纲要知识点1.1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周朝则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这三个朝代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1.2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始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
同时,秦始皇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修订文字等重大事业。
1.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汉武帝的战国时代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2. 世界古代历史纲要知识点2.1 埃及古文明:埃及古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建立了庞大而繁荣的封建国家,拥有众多的宏伟建筑和艺术作品,如金字塔和壁画。
2.2 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古典时期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以雅典为中心,对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希腊的民主政治和众神信仰等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
2.3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帝国,其历史分为共和和帝国两个阶段。
罗马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法成为现代法律的基础。
3. 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3.1 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尝试。
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3.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这场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3.3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巨大损失和变革。
这场战争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包括联合国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提纲7】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提纲7】](https://img.taocdn.com/s3/m/da103a3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A 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1.旧石器时代:(1)含义: 打制石器(2)代表性遗址: 元谋人(约170万年)、北京人(约70至20万年)分布特点: 主要位于黄河、长江流域(3)生产生活: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群居2.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1)含义: 磨制石器(2)代表性遗址:约7000至5000年: 仰韶文化(黄河)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水稻、养蚕缫丝(3)生产生活: 修建村落、定居生活(4)特点: 遗存数量多、分布广泛、逐渐朝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B按生产关系(社会组织)阶段发展特征分期:(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私有制出现,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出现较大部落甚至部落联盟权贵阶层。
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时代: 神话色彩五帝时代: 黄帝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 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尧舜实行“禅让”,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国家:龙山文化时代、良渚古国、陶寺遗址, 史称万邦时代。
3.夏朝的建立(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夏的统治:禹死后, 其子启继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夏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三、商和西周(一)商朝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 建立商朝。
2.概况:A文化①甲骨文: 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②青铜器B政治★①国家机构更完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内外服制: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0f3e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1.png)
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归纳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 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070年)-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如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等。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典型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和半坡文化(黄河流域,种植粟)是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此时开始出现了定居生活,形成了氏族公社,先是母系氏族(如河姆渡、半坡),后发展为父系氏族(如龙山文化时期)。
2.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 - 公元前771年)- 夏朝(公元前2070 - 公元前1600年)-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是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 商朝(公元前1600 - 公元前1046年)- 汤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
-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目的是拱卫王室。
-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楚庄王(问鼎中原)等霸主。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考基础知识汇总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考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4734d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e.png)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考基础知识汇总世界史--政治1、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光荣革命”2、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权利法案》3、什么制度确立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责任内阁制4、1832年(工业革命后期)英国议会改革使什么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工业资产阶级5、美德两国分别通过什么宪法确立联邦制?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6、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英国德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7、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分别确立什么原则?议会至上、三权分立8、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很不彻底的原因是什么?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9、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特征是什么?选举和议会立法10、资产阶级代议制使欧洲什么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启蒙思想11、美国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什么相结合?地方分权12、《德意志帝国宪法》有何特点?专制主义、军国主义13、举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扩展到亚洲?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明治维新14、英美德三国国家元首分别是什么?产生方式和地位有何不同?英国国王-世袭-统而不治。
美国总统-间接选举-总揽行政权、军权。
德意志帝国皇帝-世袭-掌握最高实权。
15、英美德三国政府首脑分别对谁负责?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16、英国、美国、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分别是什么?英国议会、美国总统、德意志帝国皇帝17、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区别?英国议会是实、德国议会是虚18、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9、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的标志是什么?巴黎公社的成立20、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的标志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1、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巴黎公社2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巴黎公社、苏俄2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20b0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c.png)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 先秦时期。
-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元谋人、北京人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类。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出现磨制石器,开始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等是典型代表。
这一时期出现了定居村落,人们开始制作陶器、玉器等。
- 夏商周时期。
-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的都城遗址。
- 商朝:甲骨文和青铜铸造技术是商朝文化的重要标志。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如司母戊鼎等。
- 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产生。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政治制度:实行皇帝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汉朝。
- 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专卖等;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 东汉:刘秀建立东汉,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最终导致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期末备考复习提纲【提纲10】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期末备考复习提纲【提纲10】](https://img.taocdn.com/s3/m/180cc6964028915f804dc28e.png)
一、中国古代史:(一)时代背景:1、春秋战国(结合: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背景)?2、明清:(P85反)?+(正)?(二)政治:1、中央行政制度/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史实+说明)?2、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演变?(1)分封制:影响(P6)?【此时没有中央集权!!】(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15总)?影响(P15总)?——郡县制:影响?(P15)(3)汉初:①汉高祖:地方行政制度?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P20)?②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P20)?③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3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21)?(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49-50)?影响(P50)?——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P49第2段+第3段后半部分)?【区分:加强皇权的措施:P49第3段前半部分】【结合P50上面两图】(5)元朝:行省制:内容(P57)?影响(P57)?3、选官制度:演变及标准?——科举制:发展过程(隋炀帝、武则天)?意义(P38)?4、变法与改革:(1)商鞅变法:背景(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影响(P11总+分)?(2)孝文帝改革(P30):内容?影响?(3)王安石变法(P52):基本原则?目的?内容?评价?5、盛世:(1)文景之治:措施(P20)?(2)光武中兴:措施?(P22)(3)贞观之治:措施(P33)?(4)开元盛世:措施(P33)?(5)大定之治(P56了解)(6)康乾盛世(P77+加强皇权措施)6、民族措施(可按民族或方位):(1)秦朝:(P15上面)(2)西汉:(P21下面)(3)唐:(P33下面-P35上面)(4)明朝:(P74)(5)清朝:(P78-79)7、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注意:只有秦、汉、隋、唐、元、明、清】(1)秦、汉、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民族措施(2)元:(P57图上面一段-P58上面)(3)唐:盛世措施+民族措施(三)思想:1、先秦:(1)春秋:孔子、老子:所属学派及各自主张(P12)?(2)战国-百家争鸣:背景(补充的)?各自主张?影响(P13)?(3)治国思想: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法家?2、儒学演变历程:先秦——明清?(1)先秦:地位及原因?孔子(春秋):主张?教育贡献?+孟子、荀子(战国):主张?(2)秦朝?(3)西汉:措施(2个)+影响?(4)魏晋南北朝?(5)宋朝:理学(背景、代表人物3个、观点3条、地位及影响)?(6)明朝:阳明心学(背景、代表人物、王阳明观点3条、地位和影响)(7)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家: (背景、人物4个、各自观点、地位和评价)(四)经济:1、经济发展的表现:(1)宋元:商业与城市繁荣的表现(5点:P61-62)?(2)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三大角度:P83-84)?局限(P85上面)?2、赋税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P40)(五)社会:宋朝:新变化及原因?【结合P63学习聚焦+P63-64三点】二、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一)总览:1、起止时间及两种分期方法?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2、时代主题?两条线索及过程?学习西方的层次及规律?3、时代背景(分角度)?(二)列强侵略战争:A、晚清(1840-1912)时期:1、鸦战:起止时间?影响(P92-93)?1条约地位及内容(P92)?2、二鸦:起止时间?影响(P93)?2条约内容(P93)?3、甲午:起止时间?影响(P99)?1条约内容及影响(P99总+分)?战后瓜分狂潮的表现?(P99学习聚焦)4、八国:起止时间? 1条约内容及影响(P105总+分)?B、民国时期(1912-1949年):1、日本侵华战争:起止时间及分期?局部侵华事件(4个:P133-134)?全面侵华开始标志(P135)?南京大屠杀时间(P136)?(三)各阶级救亡图存:A、晚清(1840-1912)时期:1、开眼看世界:时间?阶级?代表人物?评价(P94积极+局限)?2、太平天国运动:起止时间?阶级?性质(反封建反侵略-主要是前者)。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8b88b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8.png)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
- 特征: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 新石器时代。
- 特征: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2. 夏商西周。
- 夏朝。
-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政治制度:出现了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商朝。
- 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 经济: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等;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
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了“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秩序。
- 经济:井田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由贵族占有。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
- 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等,使秦国逐渐强大。
- 经济。
- 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修建促进了农业发展。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间手工业兴起。
- 商业: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 思想文化。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儒家: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等。
必修二中外历史知识点梳理
![必修二中外历史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77b7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8.png)
必修二中外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种族问题和人权问题1.种族和种族问题的概念:种族是指具有一定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
2.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是一种以种族差异为基础的不公平对待,种族主义则是一种将人类划分为不同种族并认为自己所属种族优越的观念。
3.种族隔离与种族融合:种族隔离是指根据种族对社会进行分离,而种族融合则是指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4.种族平等与人权:种族平等是指不论种族差异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人权则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第二章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1.启蒙运动的起源和特点:启蒙运动起源于18世纪欧洲,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
它呼吁人们摆脱迷信,追求知识和科学。
2.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代表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理念。
3.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起因是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贫穷、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君主制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4.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法国大革命颠覆了封建专制,在思想上、政治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人权和民主的发展,并影响了欧洲以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三章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兴起1.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人类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的一场巨大变革,原因是科技和机械的发展。
它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城市化和全球化。
2.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它对工业革命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
它主张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应该最小化。
4.民主主义的核心理念: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主权和参与,主张人民通过选举来行使政治权力。
它要求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第四章19世纪民族主义与近代战争1.民族国家的形成初期:19世纪是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民族主义运动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迅速兴起。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58602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5.png)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一、中外历史纲要(上)1.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2.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大量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4.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
6.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7.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8.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9.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0.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告终。
11.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12.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13.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1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15.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
16.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17.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18.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19.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
21.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问答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e435709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b.png)
中外历史纲要(上)基础知识问答一、古代中国历史纲要1. 中国历史的起源是指中国文明的起源,约始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2. 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三大时期: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3. 古代中国历史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周。
4.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启蒙时期,但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
5.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有较为完整的考古证据,包括殷墟和甲骨文。
6.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诸子百家的学说。
8.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公元前221年,嬴政成为秦始皇。
9.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10.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以汉武帝时期的疆土扩张和文化繁荣而闻名。
11.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东汉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12.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13.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统一了北方和南方。
1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有盛唐时期的文化辉煌。
15.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发展。
二、古代外国历史纲要1. 古埃及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而闻名。
2. 古希腊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以城邦制度和哲学思想而闻名。
3. 古罗马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以城市建设和法律制度而闻名。
4. 古印度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以佛教和吠陀文献而闻名。
5. 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文明,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亚述、巴比伦、波斯等。
6. 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文明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7. 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高一中外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中外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5d5d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5.png)
高一中外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中外历史知识,这些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对高一中外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学过的内容。
一、古代中国历史知识古代中国历史是我们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了解了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夏代的大禹治水和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商代的商鞅变法和尧舜禹的传说。
周代的西周和东周的王朝更迭。
我们还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二、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知识古希腊罗马历史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城邦的兴衰和民主制度。
雅典的直接民主和斯巴达的军事政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也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罗马法的制定以及城市规划等都为人类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近代历史知识近代历史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我们学习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包括理性主义和倡导人权等观念。
工业革命的爆发对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发达国家的崛起让我们对科技和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以及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四、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我们学习了两次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列强的霸权地位被动摇,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我们学习了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对立和竞争,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冲突。
五、历史观与历史意识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
历史观不仅包括事实的记忆,更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解读。
了解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使我们对当代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8557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7.png)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打制方法●170万年~元谋人●70万-20万年~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磨制方法●黄河●7000-5000年~仰韶文化(中游)●彩绘陶器●粟●大致同一时期~大汶口文化(下游)●5000年~龙山文化替代仰、汶文化●黑陶(蛋陶壳)●长江●5000-3300年~河姆渡文化(下游)●水稻●养蚕缫丝技术●●5300-4500年~良诸文化(下游)●北方辽河●6000年~红山文化(上游)●良红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中国原始社会~~200万年2课●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脕期●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时器晚期●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出现●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大汶口and良渚文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五帝 #五帝→黄帝(首)、炎帝[炎黄→华夏始祖],尧,舜●龙山文化●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夏部族●神让制●夏朝,禹●最早的奴隶国家,世袋制代替禅让制●仍是聚族而居●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直接和间接统治●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600年,商朝(殷朝),汤灭夏●国家机构更加完善→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内直接控制王畿地区,外间接控制方国和部落●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镐京),周武王代纣→牧野之战●分封制与宗法制→金字塔(天孑~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共和行政(召公and周公)●商、西周●生产部门→农业●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土地经营基本方式→井田制●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青铜铸造●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东周→春秋(争霸)and战国(兼并)●"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冶铁技术→铁农具and牛耕●井田制瓦解,出现私田●新兴地主阶级(卿大夫)夺权●地主~佃农、自耕农●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水利灌溉工程●手工业分工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变法运动●(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强兵富国纷纷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商殃变法(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大家拆成小家●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民●什伍连坐●郡县制●商殃变法:①顺应历史潮流②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百家争鸣●(背景)社会大变革,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影响/意义)①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③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儒家】●孔子(春秋)~ 核心观念:"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1、孟子 2、荀子(战国):1~"仁政" ;2~陪礼重法●【道家】●老子(春秋)~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庄子(战国)~崇尚逍遥自在●【阴阳家】邹衍~相生相生→ 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墨子~节俭,兼爱,非攻,政治主张:尚贤●【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韩非~主张:依法治国;体现中央集权政治思想●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and(主要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广纳贤才,商殃变法●远交近攻策略,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最早确立皇帝制度,至高无上权力●修长城,设三公九卿,废除封封制,设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意义影响):①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焚书坑儒(李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失败●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刘邦项羽→楚汉战争●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公元前202年,汉朝,西汉(长安),刘邦●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减轻赋税摇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汉文帝和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承秦制;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西汉的强盛●政治:①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③设中朝●选官制度:察举制●地方:设刺史,用酷吏●经济: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思想:罢着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东汉的兴衰●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摇役沉重●公元九年,外戚王猛夺权,西汉灭亡●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刘秀,东汉(洛阳)→(光武中心)●增强尚书台●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官吏,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垦田,户口数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固之祸"●两汉文化●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国数学史仍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传播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流域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
3.三皇五帝: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zhuan xu)、帝喾(ku)、尧、舜
4.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5.淝水之战:东晋时期击败前秦苻坚的重大战役。
6元朝四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韩国、伊利汗国
7.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
8.厂卫:明朝内廷的侦查机构;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
9.阉党:明代由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
10.东林党: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
以东林书院为中心。
11.清文字狱:因文字犯禁获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12.三藩及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
13平定准噶尔:康熙、雍正、乾隆为统一西北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
14.改土归流:清朝雍正年间扎起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
15.萧何与曹参:西汉初年的两位丞相;赵充国:西汉名将;姚崇与宋璟:唐代名相
16均田制:北魏中期推行的封建土地制度,唐中期废止。
17.常平仓:古代政府借以调节粮价、储备粮食的一种制度和措施。
18盐法、茶法:古代国家对食盐、茶叶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各种制度。
19漕运:古代政府为保障京师、边防、战争等的粮食运输和其他物资供给而建立的以水运为主的运输体系。
20驿站: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为过往官员提供交通、食宿服务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设施。
21户籍: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等级制度。
22.耦耕:战国之前普遍实行的以两人协作为特征的耕作方法。
23.市和市籍:古代分别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以及允许在固定场所交易的商人户籍。
24.占田课田制: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
课田,一是课税,二是课耕。
25.户调:魏晋时期按户征收棉帛的赋税项目。
26.租庸调:始于北魏、经历隋、唐前期的一种赋税制度。
租指田租,庸指服劳役,调指征
收布帛和丝麻。
27.两税法:唐代后期代替租庸调的赋税制度。
28.榷场:宋与辽、西夏、金在边界设置的交易市场。
29交子、钱引、会子、关子:两宋时期纸币的不同名称。
30.鱼鳞图册:明代为征派赋役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如鱼鳞得名。
31.黄册制度:明朝用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制度,因所编册籍以黄纸为封面得名。
32.粮长制:明朝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
33、一条鞭法:明代中叶以后逐渐推广、实行的赋役制度。
初有“条编”“类编”“明编”
等,后统称一条鞭法。
34.旗地: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徒弟,相对于汉族官、民拥有之田地的专称。
35.摊丁入地:清政府奖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36.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7.御史台:封建王朝的中央监察机构。
38.翰林院:开始于唐代的吸纳专业人才的机构。
39太学、国子监: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40府州县学: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办学校。
41书院:宋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教育组织。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42.古代选举制度:察举制、征辟制(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
43.云梦秦律: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条文。
44.《大明律》:明代综合性法典。
《明律篇》冠于篇首。
45.《大清律例》: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部法典。
46.八旗制度:清代按满族“牛录制”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正黄、正白、正红、正蓝、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47.军机处:清代办理所有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
48.理藩院:清代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49.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50.市舶司:古代管理海路对外贸易的机构。
51.张骞与班超:两汉经营西域的历史名臣。
52.稷下学宫:战国时齐国建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的讲学、研究中心。
53.乾嘉学派:从研究古音学入手,深讨、阐释以儒学为主的古代典籍。
54.清今文经学:利用《春秋》公羊学来阐发政治主张,又称公羊学派。
55.《九章算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6祖冲之与圆周率:推算出圆周率不足近似值;创制了《大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