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第五节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目标】●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并能比较两极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异同。

说明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教学准备】课本、地图册、地理填充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一期的极限挑战将有我和大家一起完成录制,希望我们能在极地地区真正进行挑战极限!!展现极限挑战的图片,介绍本次特邀向导——北极燕鸥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并能比较两极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异同。

说明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三、探索新知自学感知:请大家预习课本第一栏目——独特的自然环境,读46~49页,完成下面的题目:1.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_和周边海洋。

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及其周围的陆地、岛屿。

其中,北极圈穿过的_________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2.___________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_____________“之称。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达__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年平均降水量小于_______毫米,被称为“_____________”。

这里还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

4.两极地区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南北两极地区代表性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点拨结合课本内容,大致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等特点:1.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心绕。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本节课主要介绍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内容,重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同时地理学科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本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抓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模块:情景导入第二模块:打开探究之门第三模块:学以致用第四模块:关注极地第五模块:收获平台第六模块:探究作业学情分析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各具特色地区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初中地理_第五节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五节极地地区【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数据、图片、文字资料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企鹅、北极熊图片。

(提问)大家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板书)极地地区(回答)A是企鹅,B是北极熊。

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提问)通过前面4节的学习,大家概况一下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是什么?(板书)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

认识区域一般先从认识区域的位置入手,然后读图认识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说出在一定环境影响下的人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区域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特征。

自主探究(布置探究任务)读课本P46-47图7-5-1和图7-5-21. 观察极地地区跨的经纬度范围,说说其半球位置特征。

2. 在图上描绘南北极圈,说说其纬度位置特征。

3. 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陆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

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任务。

再通过师生交流,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特征。

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培养学生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巩固训练(布置任务)完成助学P48“学习过程”第1、2题。

初中地理_极地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企鹅舞”视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企鹅、北极熊1、“我”的名字。

2、“我”的体形及特征。

3、“我”的家在哪里?老师:企鹅生活的南极地区和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合称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重点)2.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点)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4.通过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默读,了解学习要求。

老师:根据课时安排,“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部分将在下一节学习。

【自主学习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阅读观察】读课文、看地图,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将主要地理事物标记在图上。

学生:阅读齐声课文、观察“南极地区”地图及动画,在地图上标记南极圈、南极大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学生:阅读齐声课文、观察“北极地区”地图及动画,在地图上标记北极圈、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等。

学生:【填空】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圈以南,包括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圈以北,包括洋大部分及沿岸的、、三洲部分地区。

老师:【小结】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中心:陆地——南极大陆四周:海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学生:归纳、总结老师:通俗讲,南极地区是“洋包陆”。

老师:【小结】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中心:海洋——北冰洋四周:陆地——亚洲、欧洲、北美洲学生:归纳、总结老师:通俗讲,北极地区是“陆包洋”。

老师: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不同,所以自然环境也差异明显。

【阅读课文】说出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南极大陆素有“”、“”、“”之称。

学生:齐声朗读,填空。

老师:简单解释三幅图片的含义。

【读图观察】“冰雪高原”的“高”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观察、回答。

初中地理_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第五节极地地区【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标】1、通过阅读地图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数据、图⽚、⽂字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然环境的特殊性。

3、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的⽣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组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引⼊新课(多媒体)展⽰企鹅、北极熊图⽚。

(提问)⼤家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活在哪⾥吗?(板书)极地地区(回答)A是企鹅,B是北极熊。

企鹅⽣活在南极地区,北极熊⽣活在北极地区。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新课展⽰⽬标(提问)通过前⾯4节的学习,⼤家概况⼀下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是什么?(板书)在⽼师的引导下,明确区域地理学习的⽅法。

认识区域⼀般先从认识区域的位置⼊⼿,然后读图认识区域的地形、⽓候等⾃然环境,说出在⼀定环境影响下的⼈⽂让学⽣明确学习任务。

区域位置⾃然环境⼈⽂环境环境特征。

⾃主探究(布置探究任务)读课本P46-47图7-5-1和图7-5-21. 观察极地地区跨的经纬度范围,说说其半球位置特征。

2. 在图上描绘南北极圈,说说其纬度位置特征。

3. 找出环绕北冰洋的⼤陆和环绕南极⼤陆的⼤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

先独⽴阅读教材,完成⽼师布置的探究任务。

再通过师⽣交流,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特征。

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陆及其周边海洋;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周围被⼤陆和岛屿环绕。

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的岛屿。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1、运⽤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相关图⽚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然环境特点,并加以⽐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过程与⽅法⽬标培养学⽣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

通过⾃学、⼩组合作学习,培养⼩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学⽣掌握了学习区域的⼀般⽅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然环境、⼈⽂环境等⽅⾯认识⼀个区域。

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然环境特殊、⼈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平时讲授的较少,学⽣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般学习⽅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学⽣,这个年龄的学⽣好奇⼼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年的时间,对于地形、⽓候等⾃然地理已经有了⼀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个“相对独⽴”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章。

本册书的前⼏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通过前⾯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法,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部分内容学习⽅法的总结,同时为学⽣以后的地理⾃主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对⽐学习,结合图⽰、图⽚、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从地理位置、⾃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展开学习,启发学⽣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

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的认知规律。

初中地理_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极地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南极之恋》片段剪辑。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生活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学生:北极熊、企鹅。

分别生活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陌生的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我们把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统称为极地地区。

2012年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凯旋。

2014年4月15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凯旋。

教师:今天我们就继承前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探险精神,一起随着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是南极考察队和北极考察队。

教师:在去考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要了解考察地的自然环境、需要准备的物品、确定考察的时间、去考察的目的以及考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教师:大家说的非常好。

物质和知识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考察地的位置和范围。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学生已经学过世界地理的知识,在知识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具备林一定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因录像课比较紧张,影响正常发挥。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

2、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极地地区景观图片、收集的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南极企鹅和北极熊”的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两种动物吗?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区?他们生活的地区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学生观看,欣赏,思考,回答。

二、学导达标三、归纳总结(约1分钟)四、巩固训练(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读极地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说出大洲、大洋名称:A为洲,B为洋。

(2)根据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区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3)我国科考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

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4)两个极地地区相比较,哪个地区更寒冷?。

口头交流答案,师生评价。

《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世界其他地理区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学生对学习极地地区有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搜集极地地区的资料,分析这些资料,从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_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老师展示地球仪,在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它们的位置特殊,自然环境和我们学过的东南亚、欧洲、美国都不一样,这里既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也不能依托吩咐的资源发展工矿业。

这是为什么呢?自主学习:“请同学们一分钟略读课文92页-99页,画出本课的三个重点问题”(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老师:两极地区冰天雪地,自然环境独特,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心意了很多科学家前期考察,同时人类的进入也带来了严重环境保护问题。

阅读课本92—93页,回答问题:1.找出北极圈、南极圈,说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2.找出两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或大洋;指定小组结合大屏幕地图口答,教师适当点拨: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考眼力:看大屏幕地图,并填充图。

(考查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及辨别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1.阅读课本图10.5,说出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并作比较。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资源等基础知识;理解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创设南北两极考察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特征、资源状况难点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极地自然风光视频,引出极地地区,独特的冰原环境和特有的动物,每年都吸引大量人们到极地旅游或探险,今天让我们重新领略极地地区的魅力(二)新课独特的自然环境1、师:展示复习目标,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打开课本92页,图文,描出南北极圈,(1)描述南北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确定周围的大洲大洋名称,说说你的依据生:描述师:补充小结2、师:回忆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原因,师生互动读课文资料思考为什么南极地区没有人居住?(阅读P93、94页)生:读课文,回答师:展示幻灯片资料,讲解补充:观察我国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底部镂空,形状为圆形,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生:答师:相对于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终年冰封,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得多,风速远不及南极。

北极地区有居住在冰屋的黄色人种因纽特人,交通工具为...... 科学考察的宝地1、转: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P96)简单一句话总结概括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环境,为科学家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2、师:北极呢?有哪些自然资源?展示极地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图3、师:为了进行科学考察,中国在南北两极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图填出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位置,观察是不是所有的考察站都在极圈以内?(1)你能确定出长城站、中山站是东经还是西经?东西哪个半球?(2)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师:总结极地方向判断法3、展示科学考察站资料,思考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生:答极地地区的保护转:极地地区少有人居住,但环境也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全球变暖极地地区环境的变化,冰川融化,威胁北极生物生存。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极地地区(复习课)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记住两极地区周边的大洲与大洋。

2、比较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知道两极地区对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重要性。

学习重点:两极地区周边的大洋与大洲。

学习难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教学模式:365高效生态课堂教学准备:课件、地理助学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教材明确学习要点。

(一)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南极大陆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包围。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教师:通过课件的地图与学生共同回顾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重点解决学生读图难的的问题)(二)极地地区自然区域特征寒冷的自然景观地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

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

南极地区自然景观地形—冰雪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三)两极地区独特的气候南极地区:酷寒、干燥和烈风的气候——属典型的冰原气候。

每年的11月~3份,南极洲进入它温暖的季节,这时候,沿海有些地方冰雪消融,岩石露出的地方生长着地衣植被。

可见到成群的企鹅聚集在这里觅食、嬉戏、晒阳北极地区:气温与南极相比要高很多,降水比南极要多。

思考题: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1)南极洲的纬度高,气候寒冷;2)地势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3)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但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长期积累,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四)科研宝地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

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科学研究的领域: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几乎涉及每一个科学领域,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

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一般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

本册书的前几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方法,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一部分内容学习方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

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点难点】冰雪覆盖的地区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地形图”探究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微视频、地图等资源【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赵又廷的照片,提问:同学们,你认识他吗?学生回答他最近在拍一部电影,过程中有很多困惑,我们看一下。

(播放《赵又廷南极日记:南极装备知多少》)他问,为什么要带这么多装备,有的还挺奇怪的?如果去北极地区拍电影也需要这样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极地地区。

相信通过学习,咱们同学可以给他一个明确的解释,有没有信心?【评注】:初一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赵又廷又是很多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明星,学生看了这组资料一定会想“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到底需要带哪些东西?”本节课以“赵又廷南极日记:南极装备知多少”导入,能够很自然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一、地理位置(一)观察地球仪,阅读地图,描述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找出南极圈,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分别找出南极洲周围0°、180°和90°E经线穿过的三个大洋。

3、与其他六大洲比较,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二)观察地球仪,阅读地图,描述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4、找出北极圈,说出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5、北冰洋周围的三个大洲。

6、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极地地区的纬度非常高,所以气温低,除此之外,极地气候还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0-103页,并根据学案的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评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极地地区纬度位置的特殊性和海陆位置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让学生利用观察和演示地球仪,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地区,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环境1.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图4北冰洋沿岸卡扎奇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5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材料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50℃,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

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描述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2)南极地区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出现在几月?此时淄博是什么季节?(3)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哪几个月份?为什么?(4)读材料3,说明南极地区的称呼有哪些?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气候特点?学生自学,然后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5分钟后指图分析。

2、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对比南极,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材料6 北极地区没有南极地区那么严寒,年平均气温-18℃,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

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1)读图4,描述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2)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哪几个月份?为什么?有了南极地区的学习,这一部分学起来简单了。

教师总结:通过分析,我们看出极地地区非常寒冷,相比之下南极地区更冷。

请同学们根据■■■■ 学过的知识,利用学案的资料,从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冰雪反射等方面分析一下:为什么南极地区如此寒冷?学生思考,回答。

大部分同学能想到地形和海陆因素的影响,老师再提示南极地区厚厚的冰盖对太阳光热的反射作用,进而完善答案。

过渡:可以看出南北两极的自然环境是有差异的,请同学们用列表法对比两个地理区域。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和范围海陆分布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平均风速代表动物最佳考察时间这个表格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

过渡:接下来,我们可以为赵又廷解答一下去南极需要带哪些装备及原因了。

学生讨论3分钟(请几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服务生活,非常棒。

这些物品我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保暖类,防风、保湿类,防晒、防反射类,这些都是适应极地地区恶劣环境的必须物品。

【评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剖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及文字材料等,让学生能够掌握通过读图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因此为了将抽象的气候特点形象化,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将南北两极和人体气温做比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极地地区恶劣的气候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过渡:有了这些合理的解释,赵又廷心里踏实了。

剧组一行人第一站来到了长城站。

播放视频《赵又廷南极日记:南极初体验》可爱的动物、未知的环境、神奇的地理现象,吸引着各国的科考人员。

三、极地考察目前,我国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考察站,第五个正在筹建中1、 请将我国四个科考站对应的字母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对号入座:A. 长城站(62°S ,58°W ),B. 中山站(69°S ,76°E ),C. 昆仑站(80°S ,77°E ),D. 泰山站(73°S ,76°E )。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所以,老师设计了一个微课,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观看、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2、辨方向:泰山站在中山站的 方向,长城站在中山站的方向教师点拨:泰山站和中山站在同一条经线上,只需要判断南北方向。

图中可以看出泰山站离南极点更近,更靠南,所以,泰山站在中山站的正南方向。

长城站和中山站既不在同一条经线,在不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西南北都要判断。

根据极点判断南北(长城站距离南极点更远,更靠北),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在两点之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南极地区为顺时针,箭头由长城站指向中山站,故长城站偏西)。

由此可知,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评注】“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是初一上册学过的内容。

老师预料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会有遗忘,所以制作了一个微课,作为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资料。

展示我国的主要科考站以及建站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南极地区考察站建站时间多在2月份。

这一点与前面同学们的分析和判断不谋而合。

选择在2月建站的原因有二:其一,2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其二,此时有极昼现象。

3、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讨论科学考察的目的。

过渡:在南极地区拍戏期间,赵又廷还和企鹅来了个亲密接触。

播放视频《赵又廷南极日记:与企鹅近距离接触》可爱的小动物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但是人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展示石油泄漏污染海洋,人们的乱捕滥杀的相关图片,引出极地保护刻不容缓。

【评注】本节课第一个特点是用学生喜欢的明星赵又廷导入,通过赵又廷去南极地区拍戏的视频“南极装备知多少”——“南极初体验”——“与企鹅的近距离接触”,贯穿始终。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又能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挺高涨。

四、极地保护阅读课本106-107页文字材料,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谈谈自己的感想。

这一部分,教材从两个层面作出了阐述。

一是国际上的合作,如《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签订与制定,使学生了解到,国际社会对极地环境做出的努力,以及我国的积极行动。

二是个人行为,不仅极地考察的工作人员要保护那里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为保护极地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因为极地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改变。

播放视频《北极又发烧了》,让学生了解极地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并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极地环境,可以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例如,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等。

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

【评注】对于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学生很难置身其中,往往会觉得与我们无关。

通过播放视频《北极又发烧了》,让学生了解极地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保护极地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们中学生可以为极地保护做哪些事情?”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环保行为,从每天的绿色出行、健康饮食做起,都可以为极地保护作出贡献。

结束语:极地环境关乎每一个人,我们要齐心协力,马上行动起来。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极地考察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学情分析通过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