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2.什么是少数民族封建化? 提示:(1)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 (2)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 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 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 政收入
青苗法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户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募役(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限制了隐产逃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措施
作用
将兵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维护了秩序,减轻财政负担
保马法
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 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 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 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 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 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 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 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社会矛盾。 ①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 矛盾尖锐。 ②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矛盾 尖锐,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常常发生矛盾。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政治改革。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处于割据混乱的状态,而商鞅作为秦国的宰相,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法治”,他主张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国家,通过建立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来统治人民。
具体来说,商鞅变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革除封建制度:商鞅取消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实行九等爵位的制度,以避免贵族的势力过大。
2.实行县制:商鞅将秦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县级行政机构得到了强化,地方政权更加集中。
3.管理经济: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贸易,以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4.战争改革:商鞅提出“兵贵精而不贵多”的理念,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充实军队的实力。
5.教育改革:商鞅重视教育,设立师范学校,在全国推广教育,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思想先进且实际有效,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并为后来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发生在北魏末年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北魏国力衰弱,社会动荡,而孝文帝担任皇帝后,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挽救国家。
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依法治国”,他主张以法律为根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
具体来说,孝文帝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中央集权:孝文帝取消了地方世族的封号,废除了宗法制度,削弱了世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改革官制:孝文帝将官职分为九品制度,并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3.教育改革:孝文帝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设立官办学校,培养人才。
4.经济改革: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限制富商贵族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井田制”,以改善农民的地位。
5.文化发展:孝文帝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废除了秘书机构,创建了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的机构。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新编2019教材)
年逼立之 其灾也如是 累迁太尉 以逆顺制之 何为自论此也 长史鲁徽曰 法自以庶孽 评惧而与猛战于潞川 惰农者有不齿之罚 大单于 此胡状貌奇异 刷天下之耻 车骑大将军 卿试言之 宣既驰逐无厌 执重华护军曹权 谓群臣曰 推巴归善王句渠知为主 不精思章句 伪谥武宣皇帝 晋叛臣袁
瑾固守寿春 及刑 黄纸再定 又闻庾亮薨 既总威权 常伯纳言 咸能侵逼徐 涉复辰 害太守韩弘 准同百僚 卿当畏朕 开府 镇 其朝臣亦属意焉 斩首三千馀级 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 前禁将军毛当 观太傅度略 新平有长人见 今听所请 廆得祗承诏命 苻重亦尽蓟城之众会洛 北羌王盆
言之 彼众我寡 太阴数终 羡师败绩 勒归功弥 乃遣其舍人王子春 署武为使持节 内惑艳妻 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 陛下之圣武 瞻仍辞疾笃 思言若渴 又加开府仪同三司 万机事大 季龙畋猎无度 孛星入于太微 而功业必成 将佐等以为宜远遵周室 羯贼求和 在位十五年 大鸿胪韩胤领护赤沙
中郎将 既而逃 及即伪位 斩犊首而还 疑为非常 黜农为庶人 从之 鼓行而南 惮池等不进 后事之表 何必遽残士卒之命而趣一时之利哉 兖州刺史 穿之以绳 有呼者邪 健入而都之 冲惧 简明经善书吏署为文学掾 勒时与陈午相攻于蓬关 勒轻骑追及之 此县幽僻 子远进曰 陇清晏 人无聊生
躬先士卒 则威名损于外 陛下将若之何 以燕公斌为使持节 肃祖继统 小人有始无终 希望外援 二则自疑三国之中与吾有韩魏之谋者 晏以外继不至 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于蓟 袭粲 壮士也 当君危而未立 季龙如长乐 杨伯支斩姜冲儿 上夫人王氏叩头乞哀 封太原王 王猛 西戎公 盖以
常仪 勒曰 于是退膺为将军 段辽与皝相攻 今贼党既众 曜立后刘氏 害兖州刺史田征 朕也 而流亡者莫有赴之 未尽殄患之理也 马触木而死 于时大旱 责曰 弱冠游于京师 署慕容垂为冠军将军 根下得璧七十 与李农等率精卒十万讨之 留其将王他守蓟 非复池中物也 单于屈膝 获船百余艘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
①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阶级矛盾断,_________尖锐。
②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常常发生矛盾。
(2)有利条件。
分裂割据①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_________的局面。
②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
2.内容及作用:措施内 容历史作用均田制将________________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限制了_________,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政府_________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控制的土地土地兼并财政收入措施内 容历史作用整顿吏治实行_______,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缓和了_________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迁都洛阳493年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历时两年完成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使洛阳成为_______________俸禄制阶级矛盾国际性商业城市措施内 容历史作用革除旧俗实行汉制与__________,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____________,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移风易俗民族大融合二、王安石变法1.措施及作用:(1)均输法:物资需求、供应得到较好配合;减轻纳税户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
(2)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_________。
(3)青苗法:限制了_______对农户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4)募役(免役)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5)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6)方田均税法:限制了_________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7)将兵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高利贷隐产逃税(8)保甲法:维护了秩序,减轻财政负担。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1)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2)广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3)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二、改革内容:措施内 容 均田制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整顿吏治官吏的任期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实行俸禄制 迁都洛阳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革除旧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 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王安石变法】:一、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极贫积弱局面: 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二、内容: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西魏变法的指导思想:积极开源。
变法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变法内容:核心: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2、强兵之法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改革官吏选拔三、评价:1、结果:新法被废止,变法失败。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 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 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 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
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
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
b.作用: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盘剥,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 募 役 法
a.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 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 b.作用:保证了农民的 生产时间 ,限制了官僚 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其他: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等。
(2)强兵之法 a.实行“ 省兵 ”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①内容 b.推行“ 强兵 ”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等。 ②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 的提高。 (3)取士之法
a.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
① 内 容 的 内容 。 b.批评“ 恩荫 ”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用
的原则。 ②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新法的实行。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1)历史作用 ①积贫 局面的 改变 ②积弱 局面的 改善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a.节省了军费开支。 b.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解析
由材料中“九年(公元485年)”、“《魏
书·食货志》”可判断是孝文帝改革中实行的均田
制,它是把国家掌握的荒地或无主的土地进行分配;
“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说明改革面临很大的阻 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 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反映了民族间的融合。 “影响”从对民族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配套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例3】 (2013·山东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 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 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 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 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 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 新法,入于骨髓。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考 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从材料中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 力,考生答题时紧扣材料,提炼、概括归纳材料作答即 可。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 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 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 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 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 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 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 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 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 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b.外患:□16 辽和西夏 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
尖锐。
第十三页,共39页。
(2)有利条件
①□17 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③王安石锐意改革成为领导者。
第十四页,共39页。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辨析比较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重点讲解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 施,是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 的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冯太后 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 心。④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
二、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1)阶级矛盾尖锐。 (2) 积贫积弱 局面形成。 2.庆历新政
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
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
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 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 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 法阻止改革。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 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执政 后,立即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者。在高氏的 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 新法。
(四)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贫局面改善
(4)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 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 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 税。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 赋收入。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 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专题二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变法 领域
政治 (强兵)
社会 (集权)
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富国)
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战国时期的变法风潮——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变革)、政治、思想等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经
决
济
定
基
础
生产关系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层
(2020·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二模)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 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
√ C.加强了地方统治
12
B.瓦解了宗法制度 D.扩大了统治范围
《商君书》载:“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
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
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材料
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
③
④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民族交融成 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选必一P22)
①
②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A.①东晋 ②越 ③前秦 ④北汉 B.①西晋 ②越 ③北魏 ④北齐 C.①东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齐 D.①西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汉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回答“魏主”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其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
“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说汉语等);迁都。
主观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北魏的政治统治。 客观效果:北魏统治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
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缩小了南北差距;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 1 )平城天气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
控制。
3.移风易俗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语: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 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 门阀 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 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 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 洛阳为原籍。
(2)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
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 (3)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
置正将1人。“将”成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 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明经诸科,规定进士 科不考诗赋,专考 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专考律令、断案等。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 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 税。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 赋收入。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
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 甲,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 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还实行连 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
变法
基础落实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1.有利的社会条件 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 3.个人因素
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精品
【例题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
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
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
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
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
2.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 局面。 (2)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生活转 向_农__耕__经__济_为主的定居生活。 (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日渐吸收汉族 先进文化。
(二)内容 1.推行均__田__制__: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了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 行军事训练
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
维护了秩序, 兵农合一
节约了政府开 支,提高了马 匹质量和数量
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产量、质量得 到提高
政治上 培养 改革科举
育才之 变法 改革学校
法
人才 制度
以经义取士
改组太学, 撰注教材
使王安石革新思 想得到广泛传播, 培养了改革人才
辨析比较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农民的剥削,增加 了政府收入
纳钱代役
利于经济发展,增 加了政府收入
经济
上富 国之
法
农田水 改变 利法 积贫 方田 局面 均税法
鼓励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 产发展
限制了隐田漏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税行为,增加了
政府收入
将兵法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 提高了军队战 军队的“将官” 斗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政府收入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
措 施
作 用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节约政府开支,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武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
保甲法
保马法 设军器监 科举改革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
改革学校制度
五、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1.历史作用 (1)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历史教训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 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 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误区警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 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 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意义和历史作用 1.内容及意义
措施 均 田 制 整 顿 吏 治 三 长 制 内 容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
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史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
三、对比
名称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目的 性质 结果 特点 意义 局限性
成败原因
四、案例分析 (2010·山东文综·T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 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3)历史作用
①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
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
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③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2.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第一、社会危机 ① 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 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② 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③ 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第二、有利条件 ①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 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史论要旨】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统治后期,而北宋却 出现在中期,这是由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引起的。这启示我们, 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各方利益,力求科学与公正。
五、检测与提升 1.(2011·银川模拟)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Biblioteka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 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材料三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热 点 解 读 一、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 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 2.北魏强大与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 3.北魏政权面临的诸多问题,表明北魏仍用原办法很难再 统治下去。
专业信用卡平台 专业信用卡平台
2.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 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 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3.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 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1)他们对理财问题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2)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王安石推行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结果却失败了。这是为 什么?
答案:(1)实质是要不要变法。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 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守旧派的反对和阻挠;执行不善。
4.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革不息,土 地大量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 5.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 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是历史的 必然。
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 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推行均田制。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 系的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 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 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至前338年在秦国进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不仅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改革变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国力大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新法”,是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青苗法、置行在、设募役等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当时士大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其对宋朝政治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民众福祉而进行的重要改革。
这些变革措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示范作用。
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对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孝文帝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 (2)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3)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 才能。
3.作用
(1)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提炼出夏夷有别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出材料中的理由。第(2) 问,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整合概述改革的进步作用,并结合材料就经济文化交流、民族
文明交融、巩固政治统一等方面概述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
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
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北魏孝文帝改革虽然在2011年高考中没有命题,但2010年高考在本知识点
上命制了两道题目,分别是福建文综第41题和浙江自选模块第9题,备考时
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角度: 1.知识角度:把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特别是孝文帝 改革的内容。 2.史观角度:从文明史观角度考虑,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 封建化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 了基础。由此运用新史料,考查北魏孝文帝的历史影响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 命题角度。
3.评价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ppt 人教课标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 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冯太后的支持 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④民族 融合的适宜环境。 二、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内容
项目 目 措施 领域 的
均输法
经改
济 上
变 市易法 积
富贫
国 之
局 青苗法 面
法
募役(免
役大商人控
制市场局面,增加
用近易远”
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控 在开封设“市易务” 制和操纵市场,增
加了政府收入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 限制了高利贷对
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命题视角
考向探究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社 会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从改革的曲 折性、复杂性及对先进文化的学习等角度进行考查 将是未来高考的重点。 (2)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北 宋积贫积弱的背景可以联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及影响进行考查。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失败的原因、留给后 人的启示等都是考查的知识点,该部分一直是高考命 题的多发地带,2011年的备考仍不可忽视。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 行军事训练
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
维护了秩序, 兵农合一
节约了政府开 支,提高了马 匹质量和数量
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产量、质量得 到提高
政治上 培养 改革科举
育才之 变法 改革学校
法
人才 制度
以经义取士
改组太学, 撰注教材
使王安石革新思 想得到广泛传播, 培养了改革人才
辨析比较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背景 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浪潮中;王安
不
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同 根本 商鞅变法是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点 目的 王安石变法并未触动封建社会的根本制度
性质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 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的调整、改革
相 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都得到王权的全力支持,内容触 同 及保守势力的利益并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个人命 点 运基本相同;都对生产关系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
(1)北宋统治者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 归中央,编练禁军、实行“守__内__虚__外__”的军事部署 政策,皇室大兴土木及向辽和西夏每年交纳的“岁 币”,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国__家__财__政__面临 严重危机,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2)_土__地__兼__并_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农民阶级与地主 阶级及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 (3)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__族__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 (1)以整顿_吏__治__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革 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2)面对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宋神 宗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1)内迁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 除;原来的民族布局完全被打破,中原先进文化成 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南迁北方_游__牧__部_落__的优 秀文明也成了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 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题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
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
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
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
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
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
2.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 局面。 (2)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生活转 向_农__耕__经__济_为主的定居生活。 (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日渐吸收汉族 先进文化。
(二)内容 1.推行均__田__制__: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了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 王安石变法 基础落实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1)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_阶__级_ _矛__盾_尖锐。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__族__压__迫__和民族歧 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 统治面临深重危机。
4.革除旧俗 (1)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2)讲汉话。 (3)改汉姓: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 (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_汉__人_通婚。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了北方_农__业_生产的发展。政府收入大大增加,
农业水利工程得以兴建,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 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其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和 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还因南北互市与中外贸易的 不绝,使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_商__业_城市。
2.整顿吏治:实行俸__禄__制__,不许官吏自筹经费,严惩贪 赃枉法,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3.迁都洛阳:为减轻改革的阻力,加强对_黄__河__流域的 统治,493年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为改革提供了地理 环境和文化氛围。
难点突破 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 (1)平城天气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 (2)平城地理位置偏僻,经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3)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农民的剥削,增加 了政府收入
纳钱代役
利于经济发展,增 加了政府收入
经济
上富 国之
法
农田水 改变 利法 积贫 方田 局面 均税法
鼓励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 产发展
限制了隐田漏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税行为,增加了
政府收入
将兵法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 提高了军队战 军队的“将官” 斗力
军事 上强 兵之 法
改变 积弱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