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ppt公开课课件(26页)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f15ac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8.png)
合作探究
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是依次抓住溪身岸 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 不齐等特点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 形容它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岸势则像 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以此来描写小溪,准 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3、文言句式 (1)如鸣珮环(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 序为“如珮环鸣”) (2)卷石底以出(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 语序为“石底卷以出”)
文言积累
4、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 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表示 方向,向下) (3)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 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疏通文意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隶:附属,随从 从:随从,动词 小生:年轻人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 弟宗玄。跟着来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 义:能愿动词,可以) (2)影布石上(布,古义:映照;今义:用 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3)不可久居(居,古义:待,停留;今义: 住,居住) (4)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 往,与“来”相对)
背景链接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因拥 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 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 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 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 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 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第四 篇。
小石潭记(完整版).ppt
![小石潭记(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a1ef0dd0d233d4b14e69bf.png)
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随从我的人,有 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作为)
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可以)
清 水尤清冽 (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全石以为底 (用)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 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 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过隔,、用闻了、哪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 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 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 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 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 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 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 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朗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 浓郁的 、清雅
的 ,石潭边上与 柳宗元邂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 色,他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结合写作背景你想对他说些什 么?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副词,大约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随从我的人,有 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作为)
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可以)
清 水尤清冽 (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全石以为底 (用)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 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 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过隔,、用闻了、哪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 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 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 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 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 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 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 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朗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 浓郁的 、清雅
的 ,石潭边上与 柳宗元邂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 色,他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结合写作背景你想对他说些什 么?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副词,大约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62ce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游览的顺 序,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为线索展 开描述。
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 二段描绘了潭中景物,第三段介绍了 小潭的源流,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 石潭周围气氛的感受。
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精炼、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小石潭的美景之中。
CHAPTER 04
《小石潭记》的实践应用
《小石潭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教学
通过《小石潭记》的学习,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
汇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
通过对《小石潭记》的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文化背景教学
结合《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介 绍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 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CHAPTER
03
《小石潭记》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认为《小石潭记》是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其艺 术成就和文学价值极高。
批判与争议
部分评论家认为柳宗元的写作风 格过于雕琢,过于追求形式美, 有时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 《小石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 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 宝。
02
柳宗元一生坎坷,曾参与永贞革 新,后被贬至永州、柳州等地, 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 苦,风格朴素自然,思想深邃。
《小石潭记》的文学地位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被誉为其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2085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c.png)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 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他的诗风格“幽峭”“清峻简洁”,散文 风格沉郁、行文冷峻,用笔奇诡。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掌握字音
篁(huánɡ)竹 为坻(chí) 为嵁(kān)
翠蔓(màn) 摇缀(zhuì)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 寂静寥落,没有旁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 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 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 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而,连词,表修饰。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 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 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 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以,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 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 不齐,随风飘拂。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 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他的诗风格“幽峭”“清峻简洁”,散文 风格沉郁、行文冷峻,用笔奇诡。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掌握字音
篁(huánɡ)竹 为坻(chí) 为嵁(kān)
翠蔓(màn) 摇缀(zhuì)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 寂静寥落,没有旁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 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 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 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而,连词,表修饰。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 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 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 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以,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 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 不齐,随风飘拂。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eb1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2.png)
6.第②段写出了小石潭中水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_潭__水__的__特__点__是__清__澈__,__作__者__运__用__侧__面__描__写__的__方__法__,__从__游__鱼__、__阳__光__、__影__子__等 _角__度__写__潭__水__。__通__过__具__体__景__物__,__用__静__止__和__活__动__的__画__面__来__写__,__不__做__一__点__抽__象 _的__说__明__,__整__段__无__一__笔__涉__及__水__,__只__说__鱼__“__空__游__无__所__依__”__“__影__布__石__上__”__,__水 _的__澄__澈__透__明__尽__现__于__字__里__行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自主知识导学
合作探究学习
提升拓展训练
1.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了解作者 及写作背景;能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小石潭记》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 柳宗元 ,字 子厚 , 唐 代 文学 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阳__光__照__到__水__底__,__鱼__的__影__子__映__在__水__底__的__石__头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溪__岸__的__形__状__像__狗__的__牙__齿__那__样__交__错__不__齐__,__不__知__道__它__(溪__水__)_的__源__泉__在__哪__里__。_
26.小石潭记PPT课件
![26.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505046f61fb7360a4c654f.png)
1
2020年10月2日
10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 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 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 久留,就题字离去。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写法:
作者善于用细致入微的描绘、比喻、拟人等 手法融情于景,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1
2020年10月2日
15
根据图片提示背诵课文
柳宗元
1
2020年10月2日
16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 17
小
游鱼:动静结合
石
潭 记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特写镜头 形象比喻
气氛:幽深冷寂 潭中气氛:
感受:凄苦孤寂 记录同游者
2020年10月2日
寓情于景
1 13
小石潭究竟是一个美丽宜人 的地方,还是一个令人感到凄凉 忧伤的地方?
1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 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 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 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f490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4.png)
例如:我设计一个听水轩 ,依据是“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感觉在这里静静地听听水声,也是很美的。。
说读:看景悟情
说读三: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细读《小石潭记》,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迹象的词句。
第一层: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引起内心之“乐”, 于是,兴致勃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是一种愉悦的心情!
1.篁竹 (huánɡ)
2.清冽 (liè)
3.坻
(chí)
4.嵁
(kān)
5.佁然 (yǐ)
6.俶尔远逝 (chù)
7.翕 (xī) 8.差互 (cī) 9.悄怆 (qiǎo chuànɡ) 10.邃 (suì)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 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 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大约 表示约数
第二层:乐——潭中鱼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时而动,时而静, “似与游者相乐”, “我”完全沉浸其中,得到自然的慰藉,“乐” 在其中!
小石潭记 唐-柳宗
元
江雪 柳宗
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知人论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 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 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 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 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大家把江雪的 每句诗第一个字连起来:千。万。孤。独。这就是柳宗 元在永州期间的真实心境。但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 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 趣,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在永州的十年,他不但创作 了像《江雪》这样千古绝唱的诗歌,更写下了大量的山 水散文,《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所以《小石潭记》 的“记”是游记。
《小石潭记》公开课(26页)ppt课件
![《小石潭记》公开课(26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959eeb90d6c85ed3ac632.png)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
全石以为底 精选ppt课件2021
把饰
17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精选ppt课件2021
13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以其境过清,不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精选ppt课件2021
14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精选ppt课件2021
16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精选ppt课件2021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8886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4.png)
抒 发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 动静结合
在 寂 寞 环
境
中
溪身: 曲折蜿蜒
的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悲
岸势: 参差不齐
凉 凄
苦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的 情
感
记录同游者
问题研究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 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 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 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 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 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 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 苦心情。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凭借 状语, 直透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向下
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
影布 石上,佁然 不俶动尔;
远翕逝,忽往
来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鱼的影子 呆呆地一动 映在石头上,不动;
似 与游者相乐 。
又忽然向远处 游去,往来很快.
好像 动词,逗乐,娱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 , 水鸣
声,如
竹林 听到
从小土丘向西走
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
佩环,心乐之 伐。取 竹 下 道, 见尤小清潭洌,
水
砍。伐 开辟 名词作状
代词,指水声
语,在下面
特别, 格外
清凉
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俶__尔_远__逝_________。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01f0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png)
❖ ①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 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惊喜,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 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 ②第三四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 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 准确、流畅、简洁;
●翻译方法: (1). 借助课文注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
——余秋雨
柳宗元
孤独
舟钓
——
蓑寒
笠江《
翁
雪
江 雪
》
柳
宗
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人,世称柳河东,又称 “柳柳州”。唐代著名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
柳宗元,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 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 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 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 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 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 水中。
记录同游者
感
总结训练
走近小石潭,这里有_清_澈_的潭水, _奇_特_的潭石, _可_爱_的游鱼, _曲_折_ 的溪流,这些都带给作者_快_乐 _的心情; 小石潭周围的环境_幽深_冷_寂_,这又触发了 作者的_孤_凄悲_凉_之感。作者在写景时注意 到_远_景_近景_的结合,动_景_静_景_的结合,
_正侧_面_描_写的结合;在抒情上,主要运用了 _借_景抒_情_的手法—柳宗元是当之无愧的写 景高手,抒情行家。
• 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赏潭中游鱼时 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坐潭上又觉“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际上乐是忧的 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 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 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5287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e.png)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白描,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形象鲜明如画。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 情感。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具有一种清 新恬静的田园气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 助动词,能够
明灭可见
可以
水尤清洌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西南而望 表修饰 记之而去 表承接
理解全文
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 观潭中景物 寻小潭源流 感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线索一: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
悲?乐?
线索二:作者心情的变化
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总特点:悄怆幽邃(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具体为:石奇(全石以为底)、水清、鱼活、 树荣、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活动二 悦读,清幽石潭与“乐”
“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 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为 后文“悄怆幽邃”埋下伏笔。
Image No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恰当映衬,正侧结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等语正面写了游鱼,从游鱼、 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映衬了潭水的 清澈透明,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活 泼的游鱼戏水图。虚实相生,字面只 写鱼,写阳光,无一字写水,却处处 是水。
悲 壹。
为什么明明五个人,作者却说“寂寥无人”?
补叙
1.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也体现对同游者的尊重。 2.给予随同游却无人能懂我之意,更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 3.也有与友人结伴同游的欣慰。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 助动词,能够
明灭可见
可以
水尤清洌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西南而望 表修饰 记之而去 表承接
理解全文
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 观潭中景物 寻小潭源流 感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线索一: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
悲?乐?
线索二:作者心情的变化
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总特点:悄怆幽邃(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具体为:石奇(全石以为底)、水清、鱼活、 树荣、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活动二 悦读,清幽石潭与“乐”
“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 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为 后文“悄怆幽邃”埋下伏笔。
Image No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恰当映衬,正侧结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等语正面写了游鱼,从游鱼、 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映衬了潭水的 清澈透明,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活 泼的游鱼戏水图。虚实相生,字面只 写鱼,写阳光,无一字写水,却处处 是水。
悲 壹。
为什么明明五个人,作者却说“寂寥无人”?
补叙
1.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也体现对同游者的尊重。 2.给予随同游却无人能懂我之意,更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 3.也有与友人结伴同游的欣慰。
《小石潭记》PPT课件(第1课时)
![《小石潭记》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d5597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f.png)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篁uá竹ng 清冽 坻 珮环liè 嵁 寂c寥hí
pèi
俶尔 佁然 翕忽 悄 怆
chù
yǐ
xī
kān
liáo
qiǎo chuàng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开头的“隔篁竹”,进一步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环 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 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情 。
精读细研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蒙盖 。
参差不齐 。
不平的岩石 。
藤蔓 。
摇曳 。
随风飘拂 。
整体感知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 玉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 见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 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 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潭上景物
精读细研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伐竹” 体现的作者内在的情感是怎样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作者浓厚的游览兴致,也暗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清幽僻 静之地。
《小石潭记》PPT课件【精美版】
![《小石潭记》PPT课件【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8284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e.png)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文 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其作品丰富,尤以 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
(2)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为 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 潭石的特点——“奇”。
再读课文
(3)小石潭的树“美”:“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其颜色,“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其形貌动态,生动地刻画了 小石潭的树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古树翠蔓 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离 人间的仙境。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 特的地位,他也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风景如 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石潭那如画的 世界,一起去欣赏小石潭的美景。
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写小石潭的水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水尤清冽。③全
石以为底。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总结
山水游记的写法 (1)合理安排写景方法。如移步换景、定
点观察等。(2)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 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3)巧妙地运 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 富于变化。(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课后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
篇目。
板书设计
心情变化:先乐后悲。 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美景,本来是很快乐的, 但“坐潭上”作者忽又觉“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寒意袭人,悲从中来,这是为 什么?作者的心境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d81d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f.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小石潭记ppt课件
目 录
• 简介与背景 • 文本分析 • 主题思想 • 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反思
01 简介与背景
柳宗元简介
01
02
03
04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出生于河东(今山西运城), 祖籍河东郡。
官场生涯不顺,曾被贬谪永州 、柳州等地。
小石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还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小石潭的美景。例如,“闻水声,如鸣珮环”,用“鸣珮环”来比喻水 声的美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小石潭的水声。
03 主题思想
柳宗元的情感世界
01
02
03
内心孤寂
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地区 ,内心深感孤寂和无助。
《小石潭记》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不足之处
《小石潭记》虽然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文章中 有些描述过于简略,让人难以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此外,文章的结构较 为松散,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首先,可以增加一些详细的描述和 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变化。其次,可以尝试调整文章 的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和连贯,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描 述了他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02 文本分析
原文欣赏
总结词
清新秀美,幽深静谧
详细描述
小石潭的景色被描绘得细腻入微,从清澈的潭水到碧绿的石头,再到周围的树 木和花草,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作者还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将小石潭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神秘和优美。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e84e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6.png)
•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 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
因景而乐
物我为一
情景交融
乐于游赏、景色 在自然界得到慰藉 被贬的孤独、凄凉、哀怨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作者为什么在前文说“寂寥无人”?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八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 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其 中第四篇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初读文本·正字音
• 请根据文下注释和以往所学,在课本上标注标红字的注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名作状,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潭西南 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连词,表修饰 像蛇那样
不可知其源。
代词,指溪水
从小石潭向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的两岸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 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于)潭上 省略句
围绕 使…感到凄凉 使动用法
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 ),蒙络摇缀( zhuì),参差(cēn cī)披拂(fú)。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7张PPT)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f44b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心里为之高兴。
向下
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把……当作
相当于“而”, 表修饰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
为岩。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
小石潭记课第一时
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
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 (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 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 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 并称“韩柳”。
自读课文—字词学习
huáng
篁竹
quán
卷石底
chí
为坻
kān
为嵁
cēn cī
参差披拂
yĭ
佁然
chù
俶尔
xī
往来翕忽
qiăo chuàng suì
悄 怆幽邃
向西
竹林。
玉饰。
以……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
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突出的特点:幽静,作者还感受到一种幽 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气氛。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
写作者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大约 用在数词后表 在空中 依托 约数,“来”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映在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互相 嬉戏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 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 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
品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运用静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
2、运用动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俶尔似远与逝游,者往相来乐翕;忽,
3、本段通过写水中的清晰可见的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清澈。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更 好的衬托水清澈的特点。
小石潭记
柳 宗 元
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世称柳 河东,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永 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 州八记》之一的第四 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 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人 的思想感情。
莺啼本无所谓“乱”,是作者自己因仕途迷茫而 心乱,所以,作者借“莺乱啼”表现自己此时凄 迷烦乱的心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从小向丘西西行百二十步竹,林隔篁竹,闻水声,如
往西
竹林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发鸣出 珮以环…,…心为乐乐之砍。伐伐开竹辟取道向,下 下见小格外潭,水尤清
声响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格外
清冽凉。把(全用石)…以…为作为底靠,近近岸弯曲,卷而石底成以为出水,中为高坻地为屿 屿清,凉为嵁一,整为块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成披为拂。 不,平为的堪岩为石岩。翠青绿树的藤翠蔓蔓,遮摇蒙掩动络缠下摇绕垂缀,,参齐参差,差不随披拂。
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向西南
像北斗星 像蛇 一样 一样
时而看见, 时而看不见
见。其岸势 犬牙 参互,不可知其
它的 形状 像狗牙 参差 那样 不齐
它的
源。
源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 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游鱼:动静结合
小
石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岸势:参差不齐
记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特写镜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者
1
课文总结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 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 后的凄苦之情.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
全石以为底
把饰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4、犬牙: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
5、乐: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拓展(借景抒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是作者产生“春半如秋” 的感觉?
一、1、仲春时节,柳州百花盛开,春意满园,可是一场 春雨洗劫百花,落红满地,使人产生落叶满地错觉。 2、自己仕途失意,远离故土,心中本以惆怅凄迷,又逢 此凄凉之景,刹那间产生春半已秋的错觉。
《石渠记》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读准字音
h篁uáng l冽iè
kān wàn
嵁
蔓
佁yǐ
c俶hù
qiǎo chuàng
悄
怆
c坻hí cēn 参 x翕ī gōng 龚
屿yǔ cī 差 liá寥o xuán 玄
听读课文,感知文中生 动、形象的景物描写, 品味文情之美。
朗读课文
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风飘差拂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 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 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 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 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 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 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
写作者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大约 用在数词后表 在空中 依托 约数,“来”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映在 呆呆的样子 忽然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互相 嬉戏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 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 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
品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运用静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
2、运用动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俶尔似远与逝游,者往相来乐翕;忽,
3、本段通过写水中的清晰可见的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清澈。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更 好的衬托水清澈的特点。
小石潭记
柳 宗 元
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世称柳 河东,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永 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 州八记》之一的第四 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 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人 的思想感情。
莺啼本无所谓“乱”,是作者自己因仕途迷茫而 心乱,所以,作者借“莺乱啼”表现自己此时凄 迷烦乱的心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从小向丘西西行百二十步竹,林隔篁竹,闻水声,如
往西
竹林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发鸣出 珮以环…,…心为乐乐之砍。伐伐开竹辟取道向,下 下见小格外潭,水尤清
声响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格外
清冽凉。把(全用石)…以…为作为底靠,近近岸弯曲,卷而石底成以为出水,中为高坻地为屿 屿清,凉为嵁一,整为块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成披为拂。 不,平为的堪岩为石岩。翠青绿树的藤翠蔓蔓,遮摇蒙掩动络缠下摇绕垂缀,,参齐参差,差不随披拂。
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向西南
像北斗星 像蛇 一样 一样
时而看见, 时而看不见
见。其岸势 犬牙 参互,不可知其
它的 形状 像狗牙 参差 那样 不齐
它的
源。
源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 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游鱼:动静结合
小
石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岸势:参差不齐
记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特写镜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者
1
课文总结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 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 后的凄苦之情.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隶而从者
跟从
3、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修
全石以为底
把饰
二、词类活用
1、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3、斗、蛇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4、犬牙: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
5、乐: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拓展(借景抒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是作者产生“春半如秋” 的感觉?
一、1、仲春时节,柳州百花盛开,春意满园,可是一场 春雨洗劫百花,落红满地,使人产生落叶满地错觉。 2、自己仕途失意,远离故土,心中本以惆怅凄迷,又逢 此凄凉之景,刹那间产生春半已秋的错觉。
《石渠记》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读准字音
h篁uáng l冽iè
kān wàn
嵁
蔓
佁yǐ
c俶hù
qiǎo chuàng
悄
怆
c坻hí cēn 参 x翕ī gōng 龚
屿yǔ cī 差 liá寥o xuán 玄
听读课文,感知文中生 动、形象的景物描写, 品味文情之美。
朗读课文
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围绕 寂静幽深 使……凄凉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使…… 忧伤的 幽静 寒冷 样子 深远
因为
凄清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停留 于是, 代这景致 表顺承 离开
就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 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题字 后离去了。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风飘差拂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 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 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 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 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 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 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 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