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2-1-1平面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8.4.1 平面
分析(1)根据条件,先适当确定其中的某一个平面,再根据点、线、面的位 置关系,将其附着于固定平面上,注意图形的立体感,要将被遮挡部分用虚 线表示.(2)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应仔细观察图形有几 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 (1)①符号语言:α∩β∩γ=P,α∩β=PA,α∩γ=PB,β∩γ=PC;图形表示如图①所 示. ②符号语言:平面ABD∩平面BDC=BD,平面ABC∩平面ADC=AC;图形表示 如图②所示.
思维脉络
课前篇 自主预习
激趣诱思
在数学语言的研究中,通常按数学语言所使用的主要词汇,将数学语言分为 三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例如“点A在直线l上”是利用文字来 描述,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因而称其为该定理的文字语言;“A∈l”是用 符号的形式将定理表达出来,因而称其为符号语言;如果我们以图例或实物 来表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则称其为该定理的图形语言.通过文字语言表达 数学问题,言简意赅,寓意深刻;通过符号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简明扼要,国际 通行;通过图形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形象生动,记忆深刻.几种语言各有特点,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应充分发挥不同语言的教育功能.
依据;(2)判定 点在直线上
2.三个推论
推论 内容
图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
微思考 (1)如何理解基本事实1中的“有且只有一个”? 提示这里的“有”是说平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平面唯一,本公理强调的是 存在性和唯一性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不能仅 用“只有一个”来代替“有且只有一个”,否则就没有表达存在性.确定一个平 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一个”的同义词,也就是存在性和唯一性这两个 方面的,这个术语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1坐标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x1+x2
y1+y2
(2)x= 02 _____2____,y= 03 ______2______.
知识点三 坐标法
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代
数运算等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1.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点 A,B 的位置没有先后之分,即距离公式还可以写为|AB| = x1-x22+y1-y22. (2)坐标平面内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 广. (3)若 B 点为原点,则|AB|=|OA|= x21+y21.
x1+x2 _____|x_2_-__x_1_| ____;x= 02 ______2______.
知识点二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已知 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M(x,y)是线段 AB 的中点.
(1)|AB|=|A→B|= 01 ___x_2_-__x1__2+___y_2_-__y_1_2;
例 1 已知数轴上三点 A(-1),B(5),C(x). (1)当|AB|+|BC|=8 时,求 x; (2)若 B 是 AC 的中点,求 x. [解] (1)由 A(-1),B(5),C(x),可知|AB|=|5-(-1)|=6,|BC|=|x-5|. 当|AB|+|BC|=8 时,有 6+|x-5|=8,解得 x=3 或 x=7.
(4)若 A,B 两点在 x 轴上,或在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此时|AB|=|x2- x1|.
(5)若 A,B 两点在 y 轴上,或在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此时|AB|=|y2- y1|.
注意:(4)(5)在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去掉绝对值号,解题更容易. (6)在数轴上,点 A(x1),B(x2),用绝对值定义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 d(A, B)=|x1-x2|.若 A,B,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则 d(A,B)≤d(A,C)+d(B, C). 2.中点公式的两个应用 (1)知二求一.从公式上看,只要知道公式等号两边的任意两个量,可 求第三个量. (2)从图像上看,只要知道图像上任意的两点,可求第三个点.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2.1.3,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若a∥b,b,则a∥ ②若a∥,b∥,则
a∥b ③若a∥b,b∥,则a∥ ④若a∥,
b,则a∥b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巩固练习:
3.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n∥ 平面,∩=l,则l ( C ) (A)与m,n都相交 (B)与m,n中至少一条相交 (C)与m,n都不相交 (D)与m,n中一条相交
a
/ /
a
/
/
面//面
线//面
④ 1、下列正确的有
:
①直线 l 平行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l∥α;
②若直线 a 在平面 α 外,则 a∥α;
③若直线 a∥b,直线 b⊂α,则 a∥α;
④若直线 a∥b,b⊂α,那么直线 a 就平行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
B 2、若直线 a 不平行于平面 α 且 a α 内,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 )
复习引入: 1、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2)平行;(3)异面 2.公理4的内容是什么?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等角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 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4.等角定理的推论是什么?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X X X
例4、判断下列命题的正确
(1)若直线 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内,
则 l// 。( )
(2)若直线l与平面 平行,则l与平面 内的任
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 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
最新-2021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精讲优练课件: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精品
公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
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 公理3
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
该点的_公__共__直__线__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P∈α且P∈β⇒
_________ α∩β=l, ______ 且P∈l
【即时小测】 1.思考下列问题: (1)一个平面能把空间分成几部分? 提示: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2)若A∈a,a⊂α,是否可以推出A∈α? 提示:根据直线在平面内的定义可知,若A∈a,a⊂α,则A∈α.
(2)平面的画法.
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并且 其锐角画成_4_5_°__,且横边长等于邻边长的_2_倍.
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立体 感,被遮挡部分用_虚__线__画出来.
(3)平面的表示方法. ①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平面γ. ②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平面ABCD. ③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对的两个顶点表示,如平面AC,平面BD.
【解题探究】典例中梯形ABCD的两腰分别是什么?其延长后的交点位 于什么地方? 提示:结合题意可知梯形ABCD的两腰分别是AB,CD,它们延长后的交点 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
【证明】因为梯形ABCD中,AD∥BC, 所以AB,CD是梯形ABCD的两腰. 因为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CD=M. 又因为AB⊂α,CD⊂β,所以M∈α,M∈β. 所以M∈α∩β. 又因为α∩β=l,所以M∈l. 即AB,CD,l共点(相交于一点).
【总结提升】 1.公理1、2、3的意义和作用 (1)公理1. 意义: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 “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作用: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节第4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α⊥β,α∩β=l,a⊂α,a⊥l⇒a⊥β图形语言性质定理若去掉“一个平面内(a⊂α)”,定理是否成立?提示:不一定成立,如图a⊥α,这时也有a⊥l,但a与β不垂直.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一定垂直.( ×) 提示:不一定.只有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若α⊥β,则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 ( √)提示:若设α∩β=l,a⊂α,b⊂β,b⊥l,则a⊥b,故β内与b平行的无数条直线均垂直于α内的任意直线.(3)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提示:设α∩γ=m,β∩γ=n,在平面γ内取一点P不在m,n上,过P作直线a,b,使a ⊥m,b⊥n.因为γ⊥α,a⊥m,则a⊥α.所以a⊥l,同理有b⊥l.又a∩b=P,l⊄γ,所以l⊥γ.故正确.(4)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 ×) 提示:若α⊥β,l⊥α,在β内作a与α,β的交线垂直,则a⊥α,所以a∥l. 所以l∥β或l⊂β,即直线l与平面β平行或在平面β内.2.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平面AA1C1C⊥平面ABCD,且AB=BC,AD=CD,则BD与CC1( )A.平行B.相交C.异面且垂直D.异面且不垂直【解析】选C.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因为AB=BC,AD=CD.所以BD⊥AC. 因为平面AA1C1C⊥平面ABCD,平面AA1C1C∩平面ABCD=AC,BD⊂平面ABCD,所以BD⊥平面AA1C1C.又CC1⊂平面AA1C1C,所以BD⊥CC1.3.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底面ABC,且PA=PB=PC,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解析】设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O,因为平面PAB⊥底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O∈AB.因为PA=PB=PC,所以OA=OB=OC,所以O是△ABC的外心,且是AB的中点,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类型一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证明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 【典例】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AB.【思路导引】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证明】如图,在平面PAB内,作AD⊥PB于点D.因为平面PAB⊥平面PBC,且平面PAB∩平面PBC=PB,AD⊂平面PAB,所以AD⊥平面PBC.又BC⊂平面PBC,所以AD⊥BC.又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又因为PA∩AD=A,所以BC⊥平面PAB.又AB⊂平面PAB,所以BC⊥AB.1.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一个意识和三个注意点(1)一个意识若所给题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将其转化为线面垂直.(2)三个注意点:①两个平面垂直,是前提条件;②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③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若a∥b,a⊥α,则b⊥α(a,b为直线,α为平面);(4)若a⊥α,α∥β,则a⊥β(a为直线,α,β为平面).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求证:BF⊥平面ACFD.【证明】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平面BCFE∩平面ABC=BC,且AC⊥BC,AC⊂平面ABC,所以AC⊥平面BCK,因此BF⊥AC.又因为EF∥BC,BE=EF=FC=1,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又CK∩AC=C,CK,AC⊂平面ACFD,所以BF⊥平面ACFD.【补偿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E,F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若平面PAC⊥平面ABC,且PA=PC,∠ABC=90°.求证:平面PEF⊥平面PBC.【证明】(1)因为E,F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EF∥AB.又EF⊄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2)因为PA=PC,E为AC的中点,所以PE⊥AC.又因为平面PAC⊥平面ABC,所以PE⊥平面ABC,所以PE⊥BC.又因为F为BC的中点,所以EF∥AB.因为∠ABC=90°,所以BC⊥EF.因为EF∩PE=E,所以BC⊥平面PEF.又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EF.类型二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计算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角度1 求空间角【典例】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AD与CE的交点为M,AC⊥BC,且AC=BC.(1)求证:AM⊥平面EBC;(2)求EC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思路导引】(1)由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可得BC⊥平面ACDE,可得AM⊥平面EBC;(2)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出线面角,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切值.【解析】(1)因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BC⊥AC,所以BC⊥平面ACDE.又AM⊂平面ACDE,所以BC⊥AM.因为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所以AM⊥CE.又BC∩CE=C,所以AM⊥平面EBC.(2)取AB的中点F,连接CF,EF.因为EA⊥AC,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所以EA⊥平面ABC,因为CF⊂平面ABC,所以EA⊥CF.又AC=BC,所以CF⊥AB.因为EA∩AB=A,所以CF⊥平面AEB,所以∠CEF即为EC与平面ABE所成的角.在Rt△CFE中,CF= 2 ,FE= 6 ,tan ∠CEF=26=33.角度2 求体积【典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23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思路导引】(1)转化为证明AB⊥平面ACD.(2)过Q作AC的垂线,得三棱锥QABP底面ABP上的高.【解析】(1)由已知可得,∠BAC=90°,则BA⊥AC.又BA⊥AD,AD∩AC=A,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 .又BP=DQ=23DA,所以BP=2 2 .作QE⊥AC,垂足为E,则QE=13DC=1.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因此,三棱锥Q ABP的体积为VQABP =13×QE×S△ABP=13×1×12×3×2 2 sin 45°=1. 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1)求角、求距离等计算问题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所给条件中的面面垂直首先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转化为线线垂直.往往把计算问题归结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2)求几何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应用转换顶点法,求线段的长度或点到平面的距离时往往也应用几何体中的转换顶点(等体积)法.1.如图,α⊥β,AB⊂α,AC⊂β,∠BAD=∠CAD=45°,则∠BAC=( )A.90° B.60° C.45° D.30°【解析】选B.在AB上任意找一点F,过点F作AD的垂线EF,垂足为E,再过点E作EG⊥AD,EG交AC于点G.如图所示.因为∠BAD=∠CAD=45°,EF⊥AE,EG⊥AD,所以EF=AE=EG,所以根据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知,AF2=AE2+FE2,FG2=FE2+EG2,AG2=AE2+EG2,所以AF=AG=FG,所以△AFG是等边三角形,则∠BAC=60°.2.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O为AB的中点.(1)证明:AB⊥平面A1OC.(2)若AB=CB=2,平面ABC⊥平面A1ABB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解析】 (1)连接A1B.,因为CA=CB,OA=OB,所以OC⊥AB,因为AB=AA1,∠BAA1=60°,所以三角形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A1=A1B,又OA=OB,所以OA1⊥AB,又OC∩OA1=O,所以AB⊥平面A1OC.(2)由题可知,△ABC与△AA1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得OA1= 3 ,因为平面ABC⊥平面A 1ABB1,平面ABC∩平面A1ABB1=AB,由(1)OA1⊥AB,OA1⊂平面A1ABB1,所以OA1⊥面ABC,所以OA1是三棱柱ABCA1B1C1的高,所以VABCA1B1C1=S△ABC×OA1=3.类型三折叠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典例】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 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1)证明:AC⊥HD′;(2)若AB=5,AC=6,AE=54,OD′=2 2 ,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思路导引】(1)HD、HD′与EF的位置关系是不变的;(2)证明OD′是五棱锥D′ABCFE的高是关键.【解析】(1)由已知得AC⊥BD,AD=CD,又由AE=CF得AEAD=CFCD,故AC∥EF,由此得EF⊥HD,故EF⊥HD′,所以AC⊥HD′.(2)由EF∥AC得OHDO=AEAD=14.由AB=5,AC=6得DO=BO=AB2-AO2=4,所以OH=1,D′H=DH=3,于是OD′2+OH2=(2 2 )2+12=9=D′H2,故OD′⊥OH. 由(1)知AC⊥HD′,又AC⊥BD,BD∩HD′=H,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又由EFAC=DHDO得EF=92.五边形ABCFE的面积S=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13×69 4×2 2 =2322.解决折叠问题的策略(1)抓住折叠前后的变量与不变量,一般情况下,在折线同侧的量,折叠前后不变,“跨过”折线的量,折叠前后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2)在解题时仔细审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几何特征的变化情况,注意相应的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所示.(1)求证:A1F⊥BE;(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解析】(1)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又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接PQ,QE,PD,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 由(1)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E∩DP=D,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补偿训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 3 ,BC=3,沿对角线BD把△BCD折起,使C移到C′,且C′在平面ABD内的射影O恰好落在AB上.(1)求证:AC′⊥BC′.(2)求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C′BDA的正切值.【解析】(1)由题意,知C′O⊥平面ABD,因为C′O⊂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又因为AD⊥AB,平面ABC′∩平面ABD=AB,所以AD⊥平面ABC′. 所以AD⊥BC′.因为BC′⊥C′D,AD∩C′D=D,所以BC′⊥平面AC′D.所以BC′⊥AC′.(2)因为BC′⊥平面AC′D,BC′⊂平面BC′D,所以平面AC′D⊥平面BC′D.作AH⊥C′D于H,则AH⊥平面BC′D,连接BH,则BH为AB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所以∠ABH为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又在Rt△AC′D中,C′D=3 3 ,AD=3,所以AC′=3 2 .所以AH= 6 .所以sin ∠ABH=AHAB=23,即AB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3)过O作OG⊥BD于G,连接C′G,则C′G⊥BD,则∠C′GO为二面角C′BDA的平面角.在Rt△AC′B中,C′O=AC′·BC′AB= 6 ,在Rt△BC′D中,C′G=BC′·C′DBD=332.所以OG=C′G2-C′O2=32 .所以tan∠C′GO=C′OOG=2 2 ,即二面角C′BDA的正切值为2 2 .。
2020年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解】 (1)证明:设数轴上的任意三点 A,B,C 的坐标是 xA,xB,xC,
由于 AC=xC-xA,CB=xB-xC,AB=xB-xA, ∴AC+CB=xC-xA+xB-xC=xB-xA=AB. (2)∵CB=3,∴BC=-3, 又 AC=AB+BC=5-3=2, ∴AC=2.
(3)A,B,C 是数轴上的任意三点,讨论点 C 与点 A,B 的 位置关系:
【知识点拨】 根据数轴上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 的点自左到右对应的实数依次增大.
下列说法:①向量A→B的数量有正、负之
分,其大小为终点坐标减起点坐标;②数轴上 A,B 两点间的距
离 d(A,B)=|AB|;③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是零向量,它的方
向是任意的,它的坐标是 0;④在数轴上点 A(a)位于点 B(b)的左
当 C 在点 A,B 之间时,有|AC|+|CB|=|AB|, 所以|AC|=|AB|-|CB|=5-3=2, 当 C 在点 A,B 之外时,由于|CB|=3<|AB|=5, 点 C 只能在 AB 的延长线上, 从而有|AC|=|AB|+|CB|=5+3=8, 综上可知,|AC|=2 或|AC|=8.
2.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1)向量A→C,A→B,B→C的关系 _A→_C__=A→B+B→C. (2)向量坐标 AC,AB,BC 之间的关系 AC=_A_B_+__B__C_. (3)已知 A(x1),B(x2),则 AB=__x_2_-__x_1 _____. (4)数轴上 A(x1),B(x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d(A,B)=_|_A_B_|____=__|_x_2-__x_1_| .
典例精析 规律总结
类型 1 数轴上的点的坐标
(1)如图所示,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个点 相距 1 个单位,点 A,B,C,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 a,b,c, d,且 d-2a=10,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2)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1)棱柱:定义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C 'D 'E '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 :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C 'D 'E '几何特征 :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 3)棱台: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P A 'B 'C 'D 'E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 4)圆柱:定义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 5)圆锥: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 6)圆台: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 因为平面α和平面β都包含着直线b与l,且l∩b=B,而由公
理2的推理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所
以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直线a,b,c和l共面.
• 规律总结:(1)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据:公理1、公理2及其 推论.
• [证明] 如右图所示,
• ∵PA∩PB=P, • ∴过PA,PB确定一个平面α. • ∴A∈α,B∈α. • ∵A∈l,B∈l, • ∴l⊂α. • ∴PA,PB,l共面.
3. 证明多点共线问题
• 例题3 已知△ABC在平面α外,AB∩α=P,AC∩α=R,
BC∩α=Q,如图.求证:P、Q、R三点共线.
自主预习
1.平面
描述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抽象出 来的,是无限___延__展_____的
通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并且其锐 角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___2__倍,如图 1所示;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 立体感,被遮挡部分用__虚__线___画出来,如图2所示
练习1
(1)若点 M 在直线 a 上,a 在平面 α 内, 则 M,a,α 间的关系可记为________.
(2) 根 据 右 图 , 填 入 相 应 的 符 号 : A________平面 ABC,A________平面 BCD, BD________平面 ABC,平面 ABC∩平面 ACD =________.
• (2)公理2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要准确理解,这里的“有 ”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强调的是存在 和唯一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不 能仅用“只有一个”来代替,否则就没有表达出存在性.确定 一个平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的同义词,也是指存在 性和唯一性这两个方面,这个术语今后也会常常出现.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案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找出或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会在三角形中求简单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明确定义中“任意”两字的重要性3.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解决有关线面垂直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核心素养】1.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2.直观想象【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是什么?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什么?3.异面直线垂直的定理是什么?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什么?二、基础知识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a′∥a,b′∥b,把直线a′与b′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2)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直线a与直线b垂直,记作a⊥b.(3)范围:设θ为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则0°<θ≤90°.[名师点拨]当两条直线a ,b 相互平行时,规定它们所成的角为0°.所以空间两条直线所成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90°.注意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的区别.2.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一般地,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法l ⊥α有关概念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图示及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名师点拨(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2)注意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等同但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图形语言符号语言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名师点拨判定定理条件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三、合作探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在正方体ABCD EFGH 中,O 为侧面ADHE 的中心.求:(1)BE 与CG 所成的角;(2)FO 与BD 所成的角.【解】(1)如图,因为CG ∥BF .所以∠EBF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E 与CG 所成的角,又在△BEF 中,∠EBF =45°,所以BE 与CG 所成的角为45°.(2)连接FH ,因为HD ∥EA ,EA ∥FB ,所以HD ∥FB ,又HD =FB ,所以四边形HFB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HF ∥BD ,所以∠HFO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FO 与BD 所成的角.连接HA ,AF ,易得FH =HA =AF ,所以△AFH 为等边三角形,又知O 为AH 的中点,所以∠HFO =30°,即FO 与BD 所成的角为30°.1.[变条件]在本例正方体中,若P 是平面EFGH 的中心,其他条件不变,求OP 和CD 所成的角.解:连接EG ,HF ,则P 为HF 的中点,连接AF ,AH ,OP ∥AF ,又CD ∥AB ,所以∠BAF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P 与CD 所成的角,由于△A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F =45°,故OP 与CD 所成的角为45°.2.[变条件]在本例正方体中,若M ,N 分别是BF ,CG 的中点,且AG 和BN 所成的角为39.2°,求AM 和BN 所成的角.解:连接MG ,因为BCGF 是正方形,所以BF═∥ CG ,因为M ,N 分别是BF ,CG 的中点,所以BM ═∥ NG ,所以四边形BNG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N ∥MG ,所以∠AGM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G 和BN 所成的角,∠AMG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M和BN所成的角,因为AM=MG,所以∠AGM=∠MAG=39.2°,所以∠AMG=101.6°,所以AM和BN所成的角为78.4°.[规律方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1)找出(或作出)适合题设的角——用平移法,遇题设中有中点,常考虑中位线;若异面直线依附于某几何体,且对异面直线平移有困难时,可利用该几何体的特殊点,使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2)求——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找的角.(3)结论——设由(2)所求得的角的大小为θ.若0°<θ≤90°,则θ为所求;若90°<θ<180°,则180°-θ为所求.[提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把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通过解三角形求得,但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范围是0°<θ≤9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1)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不可能()A.平行.相交C.异面.垂直(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解析】(1)因为直线l⊥平面α,所以l与α相交.又因为m⊂α,所以l与m相交或异面.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可知l⊥m.故l与m不可能平行.(2)对于A,直线l⊥m,m并不代表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不能判定线面垂直;对于B,因为l⊥α,则l垂直于α内任意一条直线,又l∥m,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知,m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都是90°,即m⊥α,故B正确;对于C,也有可能是l,m异面;对于D,l,m还可能相交或异面.【答案】(1)A(2)B[规律方法]对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对直线的任意性要注意理解.实际上,“任何一条”与“所有”表达相同的含义.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由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2)由定义可得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即若a⊥α,b⊂α,则a⊥b.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图,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AE⊥PB于点E,AF⊥PC于点F.(1)求证:PC⊥平面AEF;(2)设平面AEF交PD于点G,求证:AG⊥PD.【证明】(1)因为PA⊥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A⊥BC.又AB⊥BC,PA∩AB=A,所以BC⊥平面PAB,AE⊂平面PAB,所以AE⊥BC.又AE⊥PB,PB∩BC=B,所以AE⊥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AE⊥PC.又因为PC⊥AF,AE∩AF=A,所以PC⊥平面AEF.(2)由(1)知PC⊥平面AEF,又AG⊂平面AEF,所以PC⊥AG,同理CD⊥平面PAD,AG⊂平面PAD,所以CD⊥AG,又PC∩CD=C,所以AG⊥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AG⊥PD.1.[变条件]在本例中,底面ABCD是菱形,H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BD⊥FH.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D⊥AC,又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BD ⊥PA ,因为PA ∩AC =A ,所以BD ⊥平面PAC ,又FH ⊂平面PAC ,所以BD ⊥FH .2.[变条件]若本例中PA =AD ,G 是PD 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PC ⊥平面AFG .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所以DC ⊥PA ,又因为ABCD 是矩形,所以DC ⊥AD ,又PA ∩AD =A ,所以DC ⊥平面PAD ,又AG ⊂平面PAD ,所以AG ⊥DC ,因为PA =AD ,G 是PD 的中点,所以AG ⊥PD ,又DC ∩PD =D ,所以AG ⊥平面PCD ,所以PC ⊥AG ,又因为PC ⊥AF ,AG ∩AF =A ,所以PC ⊥平面AFG .3.[变条件]本例中的条件“AE ⊥PB 于点E ,AF ⊥PC 于点F ”,改为“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 ”,其他条件不变,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取PD 的中点G ,连接AG ,FG .因为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所以GF ═∥ 12CD ,又AE ═∥ 12CD ,所以GF ═∥ AE ,所以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G ∥EF .因为PA =AD ,G 是PD 的中点,所以AG ⊥PD ,所以EF ⊥PD ,易知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所以CD ⊥AG ,所以EF ⊥CD .因为PD ∩CD =D ,所以EF ⊥平面PCD .(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④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提醒]要证明两条直线垂直(无论它们是异面还是共面),通常是证明其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课堂检测】1.若直线a⊥平面α,b∥α,则a与b的关系是()A.a⊥b,且a与b相交B.a⊥b,且a与b不相交C.a⊥bD.a与b不一定垂直解析:选C.过直线b作一个平面β,使得β∩α=c,则b∥c.因为直线a⊥平面α,c⊂α,所以a⊥c.因为b∥c,所以a⊥b.当b与a相交时为相交垂直,当b与a不相交时为异面垂直.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垂直的平面是()A.平面DD1C1C B.平面A1DB1C.平面A1B1C1D1D.平面A1DB解析:选B.因为AD1⊥A1D,AD1⊥A1B1,且A1D∩A1B1=A1,所以AD1⊥平面A1DB1.3.空间四边形的四边相等,那么它的对角线()A.相交且垂直B.不相交也不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相交但垂直解析:选D.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假设AC与BD相交,则它们共面α,从而四点A,B,C,D都在α内,这与ABCD为空间四边形矛盾,所以AC与BD不相交;取BD的中点O,连接OA与OC,因为AB=AD=DC=BC,所以AO⊥BD,OC⊥BD,从而可知BD⊥平面AOC,故AC⊥BD.4.已知a,b是一对异面直线,而且a平行于△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b 平行于边AC所在的直线,若∠BAC=120°,则直线a,b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由a∥AB,b∥AC,∠BAC=120°,知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BAC 的补角,所以直线a,b所成的角为60°.答案:6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含义,并知道其求法2.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能应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的垂直问题【教学重难点】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核心素养】1.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2.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是什么?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什么?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4.如何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5.如何求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基础知识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如图,一条直线PA和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α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称它们所成的角是90°;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称它们所成的角是0°.(3)范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90°.名师点拨把握定义应注意两点:①斜线上不同于斜足的点P的选取是任意的;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Error!⇒a∥b图形语言作用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②作平行线名师点拨(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另一种方法.(2)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转化的依据.3.线面距与面面距(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三、合作探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求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取AA1的中点M,连接EM,BM.因为E是DD1的中点,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所以EM∥AD.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平面ABB1A1,所以EM⊥平面ABB1A1,从而BM为直线BE在平面ABB1A1内的射影,∠EBM即为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EM=AD=2,BE=22+22+12=3.于是在Rt△BEM中,sin∠EBM=EMBE=23,即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2 3.[规律方法]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如图,已知正方体A1C.(1)求证:A1C⊥B1D1;(2)M,N分别为B1D1与C1D上的点,且MN⊥B1D1,MN ⊥C1D,求证:MN∥A1C.【证明】(1)如图,连接A1C1.因为CC 1⊥平面A 1B 1C 1D 1,B 1D 1⊂平面A 1B 1C 1D 1,所以CC 1⊥B 1D 1.因为四边形A 1B 1C 1D 1是正方形,所以A 1C 1⊥B 1D 1.又因为CC 1∩A 1C 1=C 1,所以B 1D 1⊥平面A 1C 1C .又因为A 1C ⊂平面A 1C 1C ,所以B 1D 1⊥A 1C .(2)如图,连接B 1A ,AD 1.因为B 1C 1═∥ AD ,所以四边形ADC 1B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D ∥AB 1,因为MN ⊥C 1D ,所以MN ⊥AB 1.又因为MN ⊥B 1D 1,AB 1∩B 1D 1=B 1,所以MN ⊥平面AB 1D 1.由(1)知A 1C ⊥B 1D 1.同理可得A 1C ⊥AB 1.又因为AB 1∩B 1D 1=B 1,所以A 1C ⊥平面AB 1D 1.所以A 1C ∥MN . [规律方法](1)若已知一条直线和某个平面垂直,证明这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可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另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证明时注意利用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性质.(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其他性质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垂直;②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③若l ⊥α于A ,AP ⊥l ,则AP ⊂α;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⑤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EC ;(2)设AP =1,AD =3,三棱锥P ABD 的体积V =34,求A 到平面PBC 的距离.【解】(1)证明:如图,设BD 与AC 的交点为O ,连接E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点O 为BD 的中点.又点E 为PD 的中点,所以EO ∥PB .因为EO ⊂平面AEC ,PB ⊄平面AEC ,所以PB ∥平面AEC .(2)V =16AP ·AB ·AD =36AB .由V =34,可得AB =32.作AH ⊥PB 于点H .由题设知BC ⊥平面PAB ,所以BC ⊥AH ,故AH ⊥平面PBC ,即AH 的长就是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因为PB =AP 2+AB 2=132,所以AH =AP ·AB PB =31313,所以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31313.[规律方法]从平面外一点作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就是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当该点到已知平面的垂线不易作出时,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转化为与已知平面等距离的点作垂线,然后计算,也可以利用等换法转换求解.【课堂检测】1.若斜线段AB 是它在平面α内射影长的2倍,则AB 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A .60°B .45°C .30°D .90°解析:选A .斜线段、垂线段以及射影构成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BO 即是斜线段与平面所成的角.又AB =2BO ,所以cos ∠ABO =OB AB =12,所以∠ABO =60°.2.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PB ⊥BC B .PD ⊥CD C .PD ⊥BDD .PA ⊥BD解析:选C .PA ⊥平面ABCD ⇒PA ⊥BD ,D 正确;Error!⇒BC ⊥平面PAB ⇒BC ⊥PB .故A 正确;同理B 正确;C 不正确.3.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棱DD 1的中点,则过M 且与直线AB 和B 1C 1都垂直的直线有()A .1条B .2条C .3条D .无数条解析:选A .显然DD 1是满足条件的一条,如果还有一条l 满足条件,则l ⊥B 1C 1,l ⊥AB .又AB ∥C 1D 1,则l ⊥C 1D 1.又B 1C 1∩C 1D 1=C 1,所以l ⊥平面B 1C 1D 1.同理DD 1⊥平面B 1C 1D 1,则l ∥DD 1.又l 与DD 1都过M ,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DD 1一条满足条件.4.如图,已知AD ⊥AB ,AD ⊥AC ,AE ⊥BC 交BC 于点E ,D 是FG 的中点,AF =AG ,EF =EG .求证:BC ∥FG .证明:连接DE .因为AD ⊥AB ,AD ⊥AC ,所以AD ⊥平面ABC .又BC ⊂平面ABC ,所以AD⊥BC.又AE⊥BC,所以BC⊥平面ADE.因为AF=AG,D为FG的中点,所以AD⊥FG.同理ED⊥FG.又AD∩ED=D,所以FG⊥平面ADE.所以BC∥FG.【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求简单的二面角的大小2.理解两平面垂直的定义,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理解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能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的垂直问题【学习重难点】1.二面角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核心素养】1.直观想象、数学运算2.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二面角的定义是什么?2.如何表示二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是什么?4.二面角的范围是什么?5.面面垂直是怎样定义的?6.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什么?7.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二、基础知识1.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2)图形和记法图形:记作:二面角αABβ或二面角αlβ或二面角PABQ或二面角PlQ.2.二面角的平面角(1)定义: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图形、符号及范围图形:符号:Error!⇒∠AOB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AOB≤180°.(3)规定: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名师点拨(1)二面角的大小与垂足O在l上的位置无关.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无数个,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2)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要素:“棱上”“面内”“垂直”.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必须在棱上,角的两边必须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必须都与棱垂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的唯一性和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Error!⇒α⊥β名师点拨定理的关键词是“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所以应用的关键是在平面内寻找另一个平面的垂线.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Error!⇒a ⊥β图形语言作用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②作面的垂线名师点拨对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理解(1)定理的实质是由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故可用来证明线面垂直.(2)已知面面垂直时,可以利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再转化为线线垂直.三、合作探究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大小的计算(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截面A 1BD 与底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A 1BD A 的正切值为()A .32B .22C .2D .3(2)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则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为()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不确定【解析】(1)如图所示,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A 1O ,O 为BD 的中点,因为A 1D =A 1B ,所以在△A 1BD 中,A 1O ⊥BD .又因为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所以∠A 1OA 为二面角A 1BD A 的平面角.设AA 1=1,则AO =22.所以tan ∠A 1OA =122=2.(2)反例: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CD ,C 1D 1的中点,二面角D AA 1E 与二面角B 1AB C 的两个半平面就是分别对应垂直的,但是这两个二面角既不相等,也不互补.【答案】(1)C (2)D(1)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简称为“一作二证三求”.(2)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方法一:(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所示,∠AOB 为二面角αa β的平面角.方法二:(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垂足,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所示,∠AFE为二面角ABC D 的平面角.方法三:(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所示,∠AOB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提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通常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点作平面角的顶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角度一利用定义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BD =2a ,AB =AD =CB =CD=AC =a .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证明】因为△ABD 与△BCD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取BD 的中点E ,连接AE ,CE ,则AE ⊥BD ,BD⊥CE .在△ABD 中,AB =a ,BE =12BD =22a ,所以AE = AB 2-BE 2=22a .同理CE =22a ,在△AEC 中,AE =CE =22a ,AC =a .由于AC 2=AE 2+CE 2,所以AE ⊥CE ,∠AE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又因为∠AEC =90°,所以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所以平面ABD ⊥平面BCD .角度二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证:平面PAC ⊥平面PBD .【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BD ⊥PA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D⊥AC.又PA∩AC=A,所以BD⊥平面PAC.又因为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C⊥平面PBD.[规律方法]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两种常用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其判定的方法是:①找出两相交平面的平面角;②证明这个平面角是直角;③根据定义,这两个相交平面互相垂直.(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证线面垂直.即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这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步骤是: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AC.【证明】如图,在平面PAC内作AD⊥PC于点D,因为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PC,AD⊂平面PAC,且AD⊥PC,所以AD⊥平面PBC,又BC⊂平面PBC,所以AD⊥BC.因为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PA ⊥BC ,因为AD ∩PA =A ,所以BC ⊥平面PAC ,又AC ⊂平面PAC ,所以BC ⊥AC . [反思归纳]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注意的问题若所给题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将其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注意三点:①两个平面垂直是前提条件;②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③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如图,△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 ∥CE ,且CE=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1)DE =DA ;(2)平面BDM ⊥平面ECA ;(3)平面DEA ⊥平面ECA .【证明】(1)如图,取EC 的中点F ,连接DF .因为EC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EC ⊥BC .同理可得BD ⊥AB ,易知DF ∥BC ,所以DF ⊥EC .在Rt △EFD 和Rt △DBA 中,因为EF =12EC ,EC =2BD ,所以EF =BD .又FD =BC =AB ,所以Rt △EFD ≌Rt △DBA ,故DE =DA .(2)取CA 的中点N ,连接MN ,BN ,则MN ∥EC ,且MN =12EC .因为EC ∥BD ,BD =12EC ,所以MN綊BD,所以N点在平面BDM内.因为EC⊥平面ABC,所以EC⊥BN.又CA⊥BN,EC∩CA=C,所以BN⊥平面ECA.因为BN在平面MNBD内,所以平面MNBD⊥平面ECA,即平面BDM⊥平面ECA.(3)由(2)易知DM∥BN,BN⊥平面ECA,所以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所以平面DEA⊥平面ECA.[规律方法]垂直关系的转化在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下:【课堂检测】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A.4B.3C.2 D.1解析:选B.①②④正确.①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或平行或异面;④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在下列关于直线m,l和平面α,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l⊂β,且α⊥β,则l⊥αB.若l⊥β,且α∥β,则l⊥αC.若l⊥β,且α⊥β,则l∥αD.若α∩β=m,且l∥m,则l∥α解析:选B.A项中l与α可以平行或斜交,A项错.B项中,l⊥β且α∥β,所以l⊥α正确.C项中,l可在α内,C项错.D项中,l可在α内,D项错.3.在三棱锥PABC中,PA=PB=AC=BC=2,PC=1,AB=23,则二面角PABC的大小为W.解析:取AB的中点M,连接PM,MC,则PM⊥AB,CM⊥AB,所以∠PMC就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在△PAB中,PM=22-(3)2=1,同理MC=PC=1,则△PM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C=60°.答案:60°4.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l,则下列说法:①若α⊥β,α∩β=m,l⊥m,则l⊥β;②若α∩β=m,l⊂α,l⊥m,则l⊥β;③若α⊥β,l⊂α,则l⊥β;④若α⊥β,α∩β=m,l⊂α,l⊥m,则l⊥β.其中正确的说法序号为W.解析:对于说法①缺少了条件:l⊂α;说法②缺少了条件:α⊥β;说法③缺少了条件:α∩β=m,l⊥m;说法④具备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所有条件.答案:④5.如图,四边形ABCD,BD=23,AB=2,AD=4,将△CBD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DB⊥平面ABD.求证:AB⊥DE.证明:在△ABD中,因为AB=2,AD=4,BD=23,所以AB2+BD2=AD2,所以AB⊥BD.又因为平面EBD⊥平面ABD,平面EBD∩平面ABD=BD,AB⊂平面ABD,所以AB⊥平面EBD.因为DE⊂平面EBD,所以AB⊥DE.。
必修二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A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2. 1. 1平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形成对平面的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它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教学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平面的概念,熟记平面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使学生对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突破方法:对三个公理要结合图形进行理解,清楚其用途.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讲练结合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过程意图创设什么是平面?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情境一些能看得见的平面实桌面等,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形成平导入例 .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那么面的概新课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念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1.平面含义随堂练习判定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主题① 书桌面是平面;探究② 8 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合作 6 个平面重叠起来厚;交流③ 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m,宽是 20m;④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加强对知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识的理解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培养,自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觉钻研的的 .学习习惯 . 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师:在平面几何中,怎(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画)边形,锐角画成 45°,且横边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画成邻边的 2 倍长(如图).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D CαA B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主题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探究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合作画(打出投影片).交流(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AC 、平面 ABCD等.(3)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 A 在平面α内,记作:A ∈ α ;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 Bα.β通过类比α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β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α·B·Aα2续上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3.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 Bα·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 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主题探究合作交流符号表示为A ∈ LB∈ L? L ? α.A ∈ αB∈ α公理 1: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A· Bα·L符号表示为: A 、B、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 α、 B∈ α、 C∈ α.公理 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βPα·L符号表示为: P∈ α∩β? α∩β =L,且P∈ L .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 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探索,培2.养学生知教师用正(长)方形识迁移能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力,加强面的交线的含义.知识的系注意:( 1)公理中“有统性 .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是:“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意思是说“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平面是有的,而且只有一个”,也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确定一个平面 . ”引导学生阅读P42 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拓展 4. 教材 P43 例 1教师及时评价和纠正同创新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学的表达方法,规范画图和巩固应用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符号表示 .提高.提高的正确使用 .1.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方法 .培养学2.平面的性质及其作用.生归纳3.符号表示.整合知4.注意事项.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识能小结力,以予点拨、完善并板书 .及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 .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中,(1)铺得很平的一张白纸是一个平面;( 2)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等于 6cm 2;( 3)平面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 . 0 B . 1 C. 2 D . 32.若点 A 在直线 b 上,在平面内,则 A, b,之间的关系可以记作().A . A b B. A b C. A b D . A b3.图中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4.空间中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部分.答案: 1. A 2. B 3. D 4. 3 或 4第 2 课时教学内容2.1. 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 4 和等角定理;4.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讨论过程,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求法.2.体会平移不改变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 .2.公理 4 及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图形来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掌握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及求法 .教学突破方法结合图形,利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其大小,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详见下表 .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环节意图创设通过身边实物,相互设疑激情境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交流异面直线的概念.趣点出导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师:空间两条直线有主题.新课多少种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给出长方体模多媒体5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型,引导学生得出空间的演示提一个公共点;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高上课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系.效率 .探索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教师再次强调异面直新知没有公共点 .线不共面的特点.师生互异面直线作图时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动,突平面衬托,如下图:破重点 .2. 平行公理师:在同一平面内,例 2 的思考:长方体ABCD-A'B'C'D' 中,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讲解让BB' ∥AA', DD' ∥AA',那么 BB' 与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学生掌DD' 平行吗?线互相平行 . 在空间中,是握了公否有类似的规律?理 4 的运用.生:是.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探索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新知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直线互相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设a、b、c 是三条直线如果 a//b, b//c,那么 a//c.例 2 空间四边形ABCD 中, E、 F、G、 H 分别是AB 、BC 、 CD 、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续上表3. 思考:在平面上,我们容易证明让学生观察、思考:等角定“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理为异探索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面直线新知空间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所成的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角的概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念作准6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互补 .∠ ADC与A'D'C' 、备.∠ ADC与∠ 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生:∠ ADC = A'D'C' ,∠ ADC +∠ A'B'C' = 180°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已知异面直线 a、b,经过空探索间中任一点 O 作直线 a'∥ a、b'∥ b,我新知们把 a'与 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夹角).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等角定理.师:① a'与 b'所成的角的以教师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讲授为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主,师为了简便,点 O 一般取在生共同两直线中的一条上;交流,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导出异角θ∈( 0,π);面直线2所成的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探索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念 .新知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例 3 让直,记作 a⊥ b;学生掌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握了如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何求异情形;面直线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所成的例 3(投影)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角,从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而巩固了所学知识 .续上表充分调动学拓展生动手创新教材 P49 练习 1、 2.生完成练习,教师当的积极应用堂评价 .性,教提高师适时7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给予肯定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小结知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学生归纳,然后老师补识,形小结么?充、完善.成整体思维.课堂作业1. 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如右图所示,在三棱锥 P-ABC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A. 2 对 B . 3 对 C. 4 对 D. 6 对3.正方体 ABCD-A 1B1C1D1中与棱AA1平行的棱共有().A. 1 条 B . 2 条 C. 3 条 D. 4 条4.空间两个角、,且与的两边对应平行,若=60 °,则的大小为()..答案: 1. D 2.B 3. C 4. 60 °或 120°第 3 课时教学内容8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2. 1. 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 1. 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2.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空间中图形的基本位置关系,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关键借助图形,使学生清楚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分类标准,并能依据这些标准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及判定.教学突破方法恰当地利用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关系,讲练结合,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探究讨论,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角板,直尺.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详见下表 .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过程意图创设问题1:空间中直线和直线有几生 1:平行、相交、异复习9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情境种位置关系?面;回顾,导入问题 2:一支笔所在的直线和一生 2:有三种位置关系:激发新课个作业本所在平面有几种位置关(1)直线在平面内;学习系?(2)直线与平面相交;兴趣 .(3)直线与平面平行.师肯定并板书,点出主题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师:有谁能讲出这三种(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位置有什么特点吗?个公共点 .生:直线在平面内时二(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者有无数个公共点 .仅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二(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者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三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者没有公共点(师板书).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记作师:我们把直线与平面加强a.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对知直线 a 在面内的符号语言是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识的a. 图形语言是:师:直线与平面的三种理解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符号培养,主题语言各是怎样的?谁来画自觉探究图表示一个和书写一下 .钻研合作学生上台画图表示 .的学交流直线 a 与面相交的 a∩ = A.师;好 . 应该注意:画习习图形语言是符号语言是:直线在平面内时,要把直线惯,数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结形内;画直线在平面外时,合,加应把直线或它的一部分画深理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解 .外 .直线 a 与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a∥. 图形语言是:10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续上表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 1)问题 1:拿出两本书,看下两个问题(投影).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生:平行、相交 .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师:它们有什么特点?( 2)问题 2:如图所示,围成生:两个平面平行时二者长方体 ABCD –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A′B′C′D′的六个时,二者有且仅有一条公共直通过面,两两之间的线(师板书).类比位置关系有几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形探索,种?和符号把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培养主题关系表示出来⋯⋯学生(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探究——没有公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知识平面与平面平行合作子(投影例 1).迁移共点 .交流能力 .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加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知识是∥ . 图形语言是:的系统性 .1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B ).①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 l∥ .②若直线l 与平面平行,则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④若直线 l 与平面平行,则 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A . 0B . 1 C. 2 D. 3例 2 已知平面∥,直线a,求证 a∥ .证明:假设 a 不平行,则 a在内或 a 与相交 .∴ a 与有公共点 .又 a.∴ a与有公共点,与面∥面矛盾 .∴∥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例 1 通论、共同研究,得出答案. 教师过示范利用投影仪给出示范 .传授学师:如图,我们借助长方体生一个模型,棱 AA 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通过模在平型来研面究问题ABCD的方外,但法,加棱 AA 1深对概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 相交,所念的理以命题①不正确; A1B1所在直线解. 例 2平行于平面 ABCD ,A1B1显然不目标训平行于 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练学生A1 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思维的平面 ABCD ,但直线 AB平灵活,面 ABCD ,所以命题③不正确;并加深l 与平面平行,则 l 与无公对面面共点, l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平行、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线面平应选 B .行的理师:投影例2,并读题,先解.让学生尝试证明,发现正面证明并不容易,然后教师给予引导,共同完成,并归纳反证法步骤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理解 .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培养学面的位置关系 .生整合2.“正难到反”数学思想知识能与反证法解题步骤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力,以小结拨、完善并板书 .及思维3. “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灵活性与严谨性 . 12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课堂作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A .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D .无数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析】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不相交,反之亦然;故应选C.2. “平面内有无穷条直线都和直线l 平行”是“l //”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如果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可能与平面内的无穷条直线都平行,但直线不与平面平行,应选 B.3.如图,试根据下列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 1)AB 没有被平面遮挡;( 2)AB 被平面遮挡.答案:略4.已知,,直线a,b,且∥,a,b,则直线 a 与直线 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析】平行或异面.5.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解析】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6.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已知: l ∥,点P∈,P∈ m,m∥ l,求证: m.证明:设 l 与 P 确定的平面为,且= m′,则 l ∥ m′.又知 l ∥ m, m m P ,由平行公理可知,m 与 m′重合 .所以 m.1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教案 B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2. 1. 1 平面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法及两个平面相交的画法;2.理解公理一、二、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数学图形及符号的作用,从而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注意区别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的不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公理一、二、三,实践活动感知空间图形.教学难点:公理三,由抽象图形认识空间模型.学法指导:动手实践操作,由模型到图形,由图形到模型不断感知.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无形的平面中进行,请同学谈谈到底平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举实例说明.在平面几何中,我们也知道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们是怎样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那么你认为平面是否有边界?你又认为如何去表示平面呢?二、新课以上问题经过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由各小组代表陈述你这样表示的理由?教师暂不作评判,继续往下进行 .实践活动:1.仔细观察教室,举出空间的点、线、面的实例.2.只准切三刀,请你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切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八块.3.请你准备六根游戏棒,以每根游戏棒为一边,设法搭出四个正三角形.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走出了平面的限制,是空间问题. 今后我们将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图 1问题:指出上述活动中几何体的面,并想想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至此我们应感受到画几何体与我们的视角有一定的关系.练习一:试画出下列各种位置的平面.1.水平放置的平面2.竖直放置的平面1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图 2( 1)图2(2)3.倾斜放置的平面图 34.请将以下四图中,看得见的部分用实线描出.图 4(1)图4(2)图4(3)图4(4)小结: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如图 5.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o,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 2 倍.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我们常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 6.βFA DA DααB E CB C图 5图 6图 7平面常用希腊字母, ,等表示(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平面;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平面的名称,图 5 的平面,也可表示为平面ABCD ,平面 AC 或平面BD .前面我们感受了空间中面与面的关系及画法,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点、线与一个平面会有怎样的关系?15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显然,一个点与一个平面有两种位置关系: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我们知道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可以认为平面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的点组成的点集,因此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引用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从集合的角度,点 A 在平面内,记为A;点B在平面外,记为B (如图 7).再来研究一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动手实践操作后讨论: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面上,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桌面上吗?请同学们再试着想一下,如何用图形表示直线与平面的这些空间关系?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公理,我们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A l ,B l , 且 A, B,l.A l Bα图8例1 分别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描述下列图形.AA aa图 9( 1)图 9( 2)图 9( 3)例 2 识图填空(在空格内分别填上, , ,).A____ a;A____ α,B____ a; B____ α,Aa____ α;a____ α = B,B bb____ α;B____ b.a图 10图 11问题情景:制作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多少条腿?为什么?公理 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A面 .CB实践活动:取出两张纸演示两个平面会有怎样的位置关α图 12系,并试着用图画出来 .图 12试问:如图13 是两个平面的另一种关系吗?(相对于同学们得出的关系)由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公共点16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的直线 .βP l 且P l.αP l图 13例 3如图14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l【分析】根据图形,先判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解析】在(1)中,l , a A , a B .l , a, b, a l P , B l P .在( 2)中,三、巩固练习教材 P43 练习 1— 4.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3)判断共面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P51 习题 A 组 1, 2.第 2 课时教学内容: 2. 1. 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 4.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17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异面直线的概念; 2.公理 4.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体模型、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直线、平行直线).相交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无公共点).2.实例 . 十字路口——立交桥.立交桥中,两条路线 AB , CD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非平面问题).六角螺母DCA B二、新课讲解1.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练习:在教室里找出几对异面直线的例子.注1: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一 : 两条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二 : 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合作探究一: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异面?答:不一定,它们可能异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按平面基本性质分(1)同在一个平面内:相交直线、平行直线;(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异面直线.按公共点个数分( 1)有一个公共点 : 相交直线;( 2)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的画法说明:画异面直线时,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18。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A版必修2
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精品课件
例1、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 面之间的关系。
解 :左边的图中, α∩β=l,a∩α=A,a∩β=B。 右边的图中, α∩β=l,a α,b β, a∩l=P,b∩l=P。
精品课件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求证: P 在直线 BD 上新疆 王新敞 奎屯
A
P EH
D
G
B
C
F
精品课件
证明:∵ EH FG P ,∴ PEH , P FG , ∵ E, H 分别属于直线 AB, AD , ∴ EH 平面 ABD,∴ P 平面 ABD, 同理: P 平面 CBD , 又∵平面 ABD 平面 CBD BD ,
集合中“∈”的符号只能用于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关系,“ ”和“∩”的符号只能
用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
几何语言.(平面α外的直线 a)表示 a (平面α外的直线 a)表示 a 或 a A.
精品课件
问题4: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l是否在平面α内? 直线l不一定在平面α内。
答案:(1)×(2)√(3)×(4)√
精品课件
2.①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会有几种位置关系
.
②如图所示,两个平面、,若相交于一点,则会发生什么现象.
③几位同学的一次野炊活动,带去一张折叠方桌,不小心弄坏了桌脚,
有一生提议可将几根一样长的木棍,在等高处用绳捆扎一下作桌脚(如图
所示),问至少要几根木棍,才可能使桌面稳定?
(5)
直线在平面内
aα
直线与平面相交
(2019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名师点拨 (1)异面直线的定义表明异面直线不具备确定平面的条件.异面直线 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2)不能把异面直线误认为分别在不同平面 内的两条直线,如图中,虽然有 a⊂α,b⊂β, 即 a,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但是因 为 a∩b=O,所以 a 与 b 不是异面直线.
2.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变条件]在本例中,若将条件改为平面 α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关系是什么? 解:如图,α 内都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
由图知,平面 α 与平面 β 可能平行或相交.
3.[变条件]在本例中,若将条件改为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与平面 β 平行,那么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关系是什么? 解:因为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平面 β 平行,所以只有这 两个平面平行才能做到,所以平面 α 与平面 β 平行.
平行.( × ) (10)若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 )
异面直线是指( ) 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解析:选 D.对于 A,空间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有两 种可能,一是平行(共面),另一个是异面,所以 A 应排除.对于 B,分别位于两个平面内的直线, 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如图,就是 相交的情况,所以 B 应排除.对于 C,如图中的 a,b 可看作是平 面 α 内的一条直线 a 与平面 α 外的一条直线 b,显然它们是相交直 线,所以 C 应排除.只有 D 符合定义.
位置关系
直线 a 在 平面 α 内
直线 a 在平面 α 外
直线 a 与平
直线 a 与
人教A版 必修二 第2章 2.1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 1:两条相交直线 a、b 都在平面α内且都不在平面β内, ) 且平面α与β相交,则 a 和 b( A.一定与平面β都相交 B.至少一条与平面β相交 C.至多一条与平面β相交 D.可能与平面β都不相交 思维突破:设α∩β=c,∵若 a、b 都不与β相交,则 a∥c, b∥c,∴a∥b,这与 a、b 相交矛盾,故 a、b 中至少一条与β相 交. 答案:B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解:(1)(2)是真命题,(3)(4)是假命题.
(3)会出现三点在这个平面的两侧且符合条件的情况,所以
这两个平面还可能相交. (4)会出现两个相交平面同时与另外一个平面垂直的情况, 如正方体中共顶点的三个面.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 反例;而要想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需理论上的证明.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1-1.下列命题:①若直线 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则 l∥α;②若直线 a 在平面α外,则 a∥α;③若直线 a∥b,直 线 b⊂α,则 a∥α;④若直线 a∥b,b⊂α,那么直线 a 就平行 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个 B.2 个 A )
作AB⊥平面α于点B,BC⊥a1 于点C,BD⊥b1 于点D,记∠AOB
=θ1,∠BOC=θ2,(θ2=25°或65°), 则有cosθ=cosθ1· cosθ2, 因为0°≤θ≤90°,所以0≤cosθ≤cosθ2.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当θ2=25°时,由θ≤cosθ≤cos25°,得 25°≤θ≤90°. 当θ2=65°时,由θ≤cosθ≤cos65°,得 65°≤θ≤90°. 故当θ<25°时,直线 l 不存在;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1.1.1平面)示范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高中数学必修二
(2)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证明,但可能会感到困难和复杂。
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和几何直觉,逐步证明几何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空间几何体的应用: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几何体的可视化》: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图形软件绘制和展示空间几何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知识,如空间几何体的历史发展、著名数学家的贡献等。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与空间几何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利用、物体体积的计算等。
3.信息化资源:
-数学软件和图形软件(如GeoGebra、Mathematica等)
-在线数学教育平台(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
-教育视频资源(如YouTube教育频道、Netflix教育纪录片等)
4.教学手段:
-讲授法:教师对几何体的定义、性质和证明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对于学生的作业,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共同提高。
5.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情感升华:
结合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高中人教版必修2数学课件第二章2.1.2精选ppt课件
() A.2 对
B.3 对
C.6 对
D.12 对
解析:选 C.如图所示,在长方体 AC1 中,与对角线 AC1 成异面 直线位置关系的是:A1D1、BC、BB1、DD1、A1B1、DC,所以 组成 6 对异面直线.
3.如图,点 G、H、M、N 分别是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 点,则表示直线 GH,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是________.
(1)判断两直线平行仍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 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判断方法以外,公理 4 也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 重要依据. (2)证明角相等,利用空间等角定理是常用的思考方法;另外也 可以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来证明两角相等.在应用等 角定理时,应注意说明这两个角同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扩充而成的, 由平移原理可知,当两条异面直线在空间的位置确定后,它们所 成的角的大小也就随之确定了.
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 )
A.异面
B.平行
C.相交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D
2.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与长方体的棱所组成的异面直线有
章 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会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两异面直线的 定义,会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能用公理 4 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
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1)异面直线 ①定义:把不同在_任__何__一__个__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②画法:(通常用平面衬托)
A.6 C.5 答案:B
B.4 D.8
3.若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BAE=25°.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2人教版精品课件第2章 2.1 2.1.1《平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因为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所以直线不可能在平面内 B.如果线段的中点在平面内,那么线段在平面内 C.如果线段上有一个点不在平面内,那么线段不在平面内 D.当平面经过直线时,直线上可以有不在平面内的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两个平面相交有两条交线 B.两个平面可以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C.如果一个点在两个平面内,那么这个点在两个平面的交 线上 D.两个平面一定有公共点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例 4:如图 5,在正方体 ABCD-A′B′C′D′中,E、F 分别是 AA′、AB 上一点,且 EF∥CD′,求证:平面 EFCD′、 平面 AC 与平面 AD′两两相交的交线 ED′、FC、AD 交于一点.
图5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错因剖析:遇到此类证明多线共点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 的突破口.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点看成是元素,线、面看成是点的集合, 所以点与线、面的关系用“∈、∉”表示,线与线、线与面及面 与面的关系用“⊂、⊄”表示.
1-1.试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各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 A 在平面α内,但不在平面β内; (2)直线 l 经过平面α外一点 P,且与平面α相交于点 M; (3)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 l,且 l 经过点 P.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高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画一个平面,使它的长为 14 cm,宽为 5 cm B.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是 16 m2 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一个平面把 空间分成两部分 D.10 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 2 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 第2章 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A B
AB
B
A
作用:用于判定线在面内
小结:公理2及其推论 A,B,C不共线
A,B,C确定一平面.
A∈ a
A和a确定一平面.
aIb=P
a和b确定一平面.
ab
a和b确定一平面.
作用:用于确定一个平面.
A
B C
Aa
aP
b
a
b
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则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空间中基本图形:点、线、面
一、平面的表示方法
1.特点:平面是无限延展,没有厚度的.
(但常用平面的一部分表示平面)
2.画法:水平或竖直的平面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
D
D
C
C
A
B
A
3.记法:
B
①平面α、平面β、平面γ(标记在边上)
②平面ABCD、平面AC或平面BD
巩固: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在正 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 ,否则打 .
CA
C (G)
A
G
E
H
DB
HE F
D
B(F)
空间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图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若从有没有公共点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 :
(1)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
2)
没有公共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若从有没有共面的角度来看,也可分为两类:
(1)
在同一个平面内
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异面直线
A1
B1
(2) 直线MB1与CC1异面直线关系
主要特征: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的定义:
D A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二册8.4.1《平面》教学课件
⑵直线L在平面α内,直线m不在平面α内;
⑶平面α和β相交于直线L; ⑷直线L经过平面α外一点P和平面α内一点Q .
⑸直线L是平面α和β的交线,直线m在平面 α内,L和m相交于点P 。
巩固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CD )
A、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B、空间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三角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文字语言
基本事实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β
图形语言
P ·
l
α
符号语言
p
p
l
l
作用 可用于判别两平面是否相交。
基本事实3告诉我们,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 面一定相交于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成一条直线 的事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直线 是l 否在 平面α内?如果直线 与l 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呢?
文字语言
基本事实2: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由点、线、面的关系有
直线 l 在平面α内表示为 l
直线m不在平面α内表示为 l
图形语言
m
. . A
l
·
·B
·
(3)在画图时,如果图形的一部分被另一 部分遮住,可以把遮住部分画成虚线,也 可以不画。
两相交平面的画法:
⑴先画两平面基本线 ⑵画两平面的交线 ⑶分别画三条线的平 行线
⑷把被遮部分的线段画 成虚线或不画。其它为 实线。
β α
上述三个关于平面的基本事实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 总结出来的,是几何推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立 体图形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想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师: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平面含义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画)
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D C B
A α
课本P41 图 2.1-4 说明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2.1-4
3、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教材P43 例1
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的正确使用。
5、课堂练习:课本P44 练习1、2、3、4
6、课时小结:(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7、作业布置
α β α β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