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情感共鸣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情感共鸣](https://img.taocdn.com/s3/m/8c27d88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4.png)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情感共鸣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无语言障碍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够跨越文化差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国际关系中,音乐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音乐在国际关系中的交流与情感共鸣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音乐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一、音乐交流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超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能够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音乐交流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加深相互理解和尊重。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它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
在紧张的国际关系中,音乐交流可以为各国领导人、政府机构、民间组织等提供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此外,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促进民间外交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际关系的建设中来。
二、音乐在国际关系中的情感共鸣音乐在国际关系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传播能力。
首先,音乐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听到某些旋律、节奏和歌词时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其次,音乐具有跨越文化差异的特性。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但无论是哪种音乐,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是因为音乐不受地域、语言、宗教等因素的限制,它可以跨越文化差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音乐中找到共同点,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此外,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表达出一种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在战争和灾难之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团结精神,从而为重建国际关系提供积极的推动力。
三、如何利用音乐增进国际关系1.举办音乐节和音乐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节和音乐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增强爱国情感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增强爱国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bce6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5.png)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增强爱国情感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增强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国际关系来增强爱国情感。
一、增强国家意识学习国际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国家意识,使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大学生可以了解国际社会的运作规则、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大国的发展战略。
这样的学习可以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利益和发展的关注,增强他们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培养国际化思维学习国际关系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思维,使他们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增加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今后的国际事务从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国际事务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大学生可以对国际事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重大事件。
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国际事务的研究和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这样的研究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为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和制定外交政策提供有益建议。
四、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关系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
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换项目、国际组织等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经历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国际交往能力,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五、传递中国声音学习国际关系的大学生应当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
他们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媒体交流,发表有关中国的观点和看法,为国际社会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
同时,他们还应当在国际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国家文化和国家形象,向外国友人讲解中国发展的真实情况,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4294938762caaedd33d4da.png)
年欧洲危机 ( t h e 1 9 1 4 C r i s i s ) ” 参与者 的语 究 , 就指 出阿 富汗 战争 的走 向与当政者 的
—
t U i t i e s ) 态 度研 究
西 言表达 中包含的 “ 敌意” 强度 , 认为 当时参 心理认知有关 。 二、 建构主 义框架 : 民族主 义及 相关
人仇隙 。 0 有 的学者 从宣 传 Q分类法 中将数 据按 5 、 7 或9 个 等级强制 呈现 “ 准
帝王们是如何 驯服臣民 , 向他们 推销战争 正态分 布 ” 的缺 陷 , 可 以在 不牺牲 信度 的 观念 的 。 其中, 以传播学 四大奠 基人 之一 前 提下 , 对 Q分类法不适 用的内容进行分 的哈罗 德 ・ 拉 斯维 尔 ( H a r o l d D . L a s s w e l 1 ) 析。 0
( P a i r e d C o m p a r i s o n Me t h o d ) 测量政治文 献
能忽视 强烈情绪发挥 的重要作用 。 郝拓德 族世仇 , 欧洲 的帝王们—— 其中有很 多人 ( T 0 d d Ha l 1 ) 和安德鲁 ・ 罗斯 ( A n d r e wA. G . 都是血 亲— —终于有 了机会 , 在他们 的忠 R o s s ) 认为研究 “ 情感 ” 有 助于解读现有分 顺 臣民的尸体之上 , 清算他 们的宿怨和私 析框架 回避 的“ 社会过程 ” 问题 。 在现有的 两种 主流的分析框架 中, “ 理性 主义 ” 框架 致 力 于寻 找 因果解 释 , “ 建 构主 义 ” 强 调 “ 身份 、 意识 形态与文化模式研究” 。 0 情感 研究框架作 为新 兴的 国际关系研究框架 , 强调从大众情感 的研究立场 出发 , 关注大
国际关系中的民族主义情绪
![国际关系中的民族主义情绪](https://img.taocdn.com/s3/m/06b8e0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4.png)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解决途径边境冲突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和边界争端。
这些争端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因此,解决边境冲突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边境冲突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国际社会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边境冲突的原因边境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遗留问题:一些边境地区的历史上曾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存在领土争端和边界争议。
2.资源争夺:边境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等,这可能导致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争夺。
3.政治、宗教或民族矛盾:边境地区可能存在政治、宗教或民族矛盾,这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
4.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机制: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导致争端升级为冲突。
二、解决边境冲突的途径解决边境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
1.政治解决:政治解决边境冲突是最理想的方式,通过外交谈判和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双方都愿意放下偏见和利益,寻求共同利益,并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外交斡旋:国际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外交斡旋,促进双方对话和协商。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等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双方之间的谈判和调解。
3.经济合作:经济合作可以为边境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增强双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通过开展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缓解紧张局势,增进双方之间的互信。
4.建立缓冲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缓解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可以建立缓冲区,使争端双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缓冲区可以是非军事化的,也可以是军事化的,具体取决于争端双方的意愿和实际情况。
5.加强情报交流和边境管控:加强情报交流和边境管控可以减少误解和误判,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通过加强情报交流和合作,双方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音乐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
![音乐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787c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5.png)
音乐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音乐,作为人类情感和文化的载体,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沟通桥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音乐交流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音乐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音乐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一、情感共鸣:音乐的无国界语言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跨越国界,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悲伤的曲调,音乐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感受到相似的情感体验。
在紧张的国际关系中,音乐交流能够为各国人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表达情感的平台。
通过音乐的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二、文化理解:音乐是文化的使者音乐不仅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通过音乐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音乐可以传递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通过音乐的交流,人们可以增进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三、如何加强音乐交流1.举办音乐节和音乐活动:各国可以联合举办音乐节和音乐活动,邀请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参加演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和文化。
2.建立音乐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音乐交流平台,如音乐论坛、社交媒体等,为各国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3.推广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推广多元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和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加强音乐合作:各国之间可以加强音乐合作,共同创作和演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四、音乐交流的积极影响音乐交流在增进国际友谊和理解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音乐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增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和和谐性。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c27f3b3968011ca30091f9.png)
十年 。在这 直到 2 ” 0世纪 7 O年代 , 情 感研 究才成为一 门新兴 的学科 ,之前 “ 感主 题被完 情 全 忽视 ” 卜’ 。【 】 情感研究在 国际关系 学的境况更 为糟 ( 糕 ,直到冷 战结束后 ,尤其是 2 0 00年 以来 , 有为数 才
不 多的学者探讨情感在 国际政治 中的作用 ,例 如克劳
测他们将如何行动发挥着 重要 的符号作用 。因此 ,理 性甚至是 自我利益都要关注情感方面 。【 3 】
第三 ,情感对合作与冲突均具有重要 的影 响。情
感导致合作集 中体现在情 感促成 内群体认 同和联盟 的 研究上 。【 2 】 与之相对 ,情感也往往 导致冲突。著名 的
就实际上国际关系中每天都在进行情感的交换像弗鲁姆和布瑞恩donaldfrommeandclaytono伊斯兰世界和以查韦斯为首的大部分拉美国家对美国brien把放弃作为一种人类基本情感一样普拉和资本主义的憎恨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的排外情绪切克robertplutchik把接受同样作为人类基本情北欧诸国的和平主义传统以及相伴的同情和博爱最感之一112?14对他国的接受是一个连续谱从最基不发达国家内心的无助与绝望西方世界的不安与恐本的自己活也让他人活到尊奉他人为合法权威legal惧都表明当今处于一个情感冲突的世界
感和作为互动结果的情感 。三种情感之 间具有紧密 的联系 。
关键 词:国际关系;情感 ;交换资源;情感动机 ;互动结果
中图分类号:D 0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142 1 )5 0 6 - 8 6 23 0(0 20- 15 0
析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具有正当性 。[ 2 】
且 受 困于羞愧——愤 怒的循环之 中,这两者结合产生
( n ta re) 。 近几年 中国学者也在情感研究 J a nMecr o h 等 方面 有所建树[,归纳起 来, 已有 的研 究成 果集 中在 2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国际关系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7156d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国际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球化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政界、学界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国际关系,希望大家喜欢!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国际关系篇一《国际关系中的道德》摘要:关于国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观点迥异,同一理论流派内部也存在分歧。
通过语义学对道德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并非牵涉“有”、“无”的“道德存在”问题,而是如何看待与应用的“道德选择”问题。
各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反映出国际关系中道德的实在性与道德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国际关系道德国际伦理气候变化关于国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无”与“有”是学界争论通常的焦点。
一种颇为流行的分析方式是把“非道德”(amoral,或译无涉道德或超道德)标签贴在现实主义身上,将其与“道德主义”作为对峙的两端加以比较,哈里斯(Own Harries)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1],国内学者石斌也认为,以“非道德”著称的现实主义与法理-道德主义双峰对峙,是影响最大的两大国际伦理传统[2]。
在注重科学方法和价值中立的美国,也有很多学者把理性主义同道德主义对立起来,作为不可调和的矛盾[3]。
更多的中国学者则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复杂性与伦理传统的多样性,并认为应对此采取更加灵活和宽容的态度[4]。
本文首先列举有关国际关系中道德问题的流行观点,然后从语义学角度即道德概念的内涵与作为这一概念外延的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入手,对上述争论进行分析,认为国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并非牵涉“有”、“无”的“道德存在”问题,而是如何看待与应用的“道德选择”问题。
第三部分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案例,简要说明这一观点。
文章的结论是:道德选择,从根本上讲只有观点分歧而不存在绝对的是非对错,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或者“优中取优”而非绝对的善恶比较。
1.争论的观点在谈到国际关系中道德时,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观点迥异,同一理论流派内部也存在分歧,但大概有六种观点,可以被学界普遍接受。
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4ea9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d.png)
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和复杂化,心理学研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交往的科学。
在国际关系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政治行为和决策的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不仅可以为国际关系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在理论上为国际关系学提供有关心理因素的新发现。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分别是群体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和交往心理学。
一、群体心理学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群体包括国家、政治团体、政府和政治领导层等都是大规模群体,研究其群体心理学特征不仅可以揭示其决策影响和政治行为的内在机制,还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
群体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的想法和决策常常是受到成员想法的影响,因此在国际关系领域,研究不同国家和政治团体的集体思维特征,探究群体态度的变化和演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决策和行为的根源。
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群体心理学也正在成为低质量信息产生的影响和传播的关键因素,群体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的信息传播对群体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这些信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基础上研究国际关系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群体心理学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另一个热点。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考、决策和知觉的科学,与国际关系中的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
认知心理学对学科决策的影响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国际关系领域,研究国家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相关因素,探究国际危机和冲突在政治领袖和公众心理中的解释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政治决策和行为的动力和根源。
认知心理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失败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国际决策过程中的反思和调整过程,识别决策选择的入手点,并提供理论依据,以帮助更高效的决策。
三、情感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科学。
情感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国际关系中的书信文学与心灵沟通
![国际关系中的书信文学与心灵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7f6fc2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f.png)
国际关系中的书信文学与心灵沟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书信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不仅传递着信息,更传递着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书信文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心灵沟通来促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一、书信文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书信文学是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它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
在国际关系中,书信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通过书信,国家之间可以交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增进彼此的了解。
其次,书信文学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书信,人们可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愿。
最后,书信文学可以成为国家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手段。
通过书信交流,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尊重、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二、心灵沟通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心灵沟通是指通过情感、思想和心理层面的交流来促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在国际关系中,心灵沟通具有以下作用:1.增强国家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心灵沟通可以帮助国家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心灵的交流,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善意,从而促进合作意愿的增强。
2.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心灵沟通可以帮助国家之间找到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通过心灵的交流,人们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合作空间,从而推动国际合作的进程。
3.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心灵沟通可以帮助国家之间化解误解和矛盾,缓解国际紧张局势。
通过心灵的交流,人们可以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从而达成共识和妥协,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支持。
三、如何实现心灵沟通心灵沟通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实现心灵沟通的建议: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实现心灵沟通的基础。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和非官方渠道来建立联系,如外交部门、文化交流机构、民间组织等。
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行业与国际交流
![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行业与国际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3c98e70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c.png)
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行业与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使得国际关系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咨询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咨询促进国际交流。
一、心理咨询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是一种以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的专业服务。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其次,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各国政府和组织更好地应对国际交流中的心理挑战,例如文化冲击、语言障碍、陌生环境等。
最后,心理咨询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为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关系提供支持。
二、如何利用心理咨询促进国际交流1.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是利用心理咨询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个平台,各国人民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误解和偏见。
例如,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友人访问本国、建立国际友谊学校等。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国家交往中,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常常会面临心理压力和困扰。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可以为国际交流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心理挑战。
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尊重,为国际交流创造更好的氛围。
3.培养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咨询人才是利用心理咨询促进国际交流的关键因素。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心理评估、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培训、实习、进修等方式获得这些技能和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案例分析以某国家为例,该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积极利用心理咨询行业促进国际交流。
首先,该国家建立了跨文化交流平台,邀请外国友人访问本国,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其次,该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积极推广心理咨询理念和方法,为参与国际交流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24727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72.png)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
聂文娟
【期刊名称】《国际论坛》
【年(卷),期】2011(013)001
【摘要】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建立和连结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国际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未给予情感问题充分的关注,三大主流理论的理论体系尽管都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情感因素.但并未对此做一系统化的深入分析.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国际关系中的情感问题,情感与理性、情感与身份以及情感与规范都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议题.这不仅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体系进程因素的认识,如战争的爆发、合作的达成、身份的形成以及规范的维持等.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聂文娟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
【相关文献】
1.国际关系中的情感 [J], 黄真
2.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J], 唐晓芬;
3.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J], 李世安
4.国际关系理论中情感研究的必要性 [J], 田甲方
5.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与“亚理论”——读杨曼苏教授主编的新著《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 [J], 顾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国际关系的心理分析方法
![关于国际关系的心理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9c3986f5335a8103d22096.png)
关于国际关系的心理分析方法" 论文关键词: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融合论文摘要: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之路一直是融各学科之所长,避本学科之所短的历程,众多学科在该领域内都找到了一席之地。
在当今时代,当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日益走向体系层次的建构时,微观国际心理分析的解释力有多大,国际关系学与心理学是如何结合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进行初步分析,并寻求出两个学科的结合点和可供进一步探讨的线索,进而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丰富和延展。
一、国际关系理论学科的发展及融合国际关系理论这门学科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其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理论创新和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其他社会科学的借鉴。
国际关系学者需要研究和面对的是一个基于人的全部特性之上,多层次和复杂易变的世界,人类政治关系的历史绝非是先验式地决定的,更无法简单地从机械力学的角度进行论述。
然而,人性(或者广义地说心理),既包括领导人的个性也包括大众的想法对外交以及国际政治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际政治是人的事物,在关于国际关系本体论的争论中,卡尔多伊奇就曾说过:“国际关系理论是门关于人类生存的艺术和科学”,国际关系大师昆西赖特更是把该学科的具体研究内容确立为16个方面,并把心理学置于两大核心位置之一。
但纵观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其分析与实践的核心往往集中在单位和体系层次,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异军突起,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向体系理论纵深发展。
与此对应,个体分析作为单位的附庸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边缘,“个人在国际政治分析中从未成为一个常见的范畴”。
事实上,国际冲突理论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分析路径,分别代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视角。
尽管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并未占据主流地位,但它对国际政治现实和现象的解释力是不容质疑的,而这恐怕要归因于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情感转向:情感的类型及其国际关系影响
![情感转向:情感的类型及其国际关系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796ce052d380eb63946d00.png)
作者: 郝拓德[1];安德鲁·罗斯[2];柳思思[3]
作者机构: [1]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美国俄亥俄大学;[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出版物刊名: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页码: 40-5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情感;情绪;情感类型;情感转向;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摘要:从核武器、国际贸易到人道主义危机,这些各国领导人不得不处理的复杂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公众的强烈情绪。
目前,国际关系学者们仍然缺乏合理的情绪、情感研究工具。
基于当前英美国际关系理论,借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以分析与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相关的情绪、情感现象。
该研究框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区分通常称之为'情绪'的一系列'状态情感'与在研究中通常被忽视的、包括'社会氛围'等背景因素在内的'基调情感';其次,提出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层次研究不同的情感形式;再次,基于情感的多种形式,提出了六项议题,不仅考察情感对国际政治的直接影响,而且分析不同情感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援引包括亚洲在内的国际关系案例,说明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社会中,解读国际政治行为体行为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0faa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5.png)
标题: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心理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国家之间的外交决策、军事行动,还是公众舆论的塑造,心理因素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些心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国家领导人的心理状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情绪、态度和动机都会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感到威胁或恐惧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甚至发动军事冲突。
另一方面,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感到自信和安全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加温和和合作的政策,推动国际合作和稳定。
此外,公众舆论在国际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众对其他国家的看法和情感,以及他们对国家政策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公众对另一个国家持有负面看法,那么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
反之,如果公众对另一个国家持有正面看法,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友好。
此外,人类的共性心理在国际关系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类都有对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渴望,这种心理促使各国寻求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人类也有对权力和威望的追求,这种心理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因此,理解和利用人类的共性心理可以帮助各国在国际关系中寻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再者,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心理作用也不容忽视。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然而,文化也可以成为建立国际关系的桥梁,通过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最后,个体心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每个国家都是由个体构成的,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也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对国际合作的认同和支持,可以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反之,个体的敌对和冲突可能会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这些心理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理解国际关系的动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心灵沟通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心灵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27e5d0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5.png)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交流与心灵沟通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跨越文化、种族和国界的障碍,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国际关系中,音乐交流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更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音乐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音乐交流如何促进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一、音乐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传递能力,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
在紧张的国际关系中,音乐交流可以作为一种缓和剂,促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此外,音乐还具有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作用,它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音乐交流的形式1.音乐会与演出音乐会和演出是音乐交流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通过邀请外国音乐家来华演出,或者邀请中国音乐家到国外演出,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此外,音乐会和演出还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2.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音乐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举办音乐教育交流项目,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
例如,中外合作办学、音乐教育交流互访等项目,可以为两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音乐文化节与音乐节音乐文化节和音乐节是促进国家之间音乐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节和音乐节,可以展示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此外,音乐文化节和音乐节还可以为各国音乐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国际音乐界的合作与发展。
三、音乐交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促进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通过音乐交流,可以增进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跨越文化、种族和国界的障碍,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音乐交流,各国人民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从而促进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感音乐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的方式,通过音乐交流,可以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感。
国际关系中的宠物文学情感
![国际关系中的宠物文学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6463a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6.png)
国际关系中的宠物文学情感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而宠物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也逐渐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宠物文学的情感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宠物文化现象及其影响。
一、宠物文学的情感表达宠物文学是一种以宠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述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传达出人类对宠物的关爱、呵护和依赖。
在宠物文学中,人们往往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之一,与人类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国际关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宠物文化的影响下,国际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更多地关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人们通过分享养宠心得、宠物故事等方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这种情感交流不仅有助于缓解国际紧张局势,还有助于推动全球和谐发展。
二、宠物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促进文化交流宠物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宠物的喜好和认知也存在差异,这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宠物文化的交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2.增强国家间的友谊宠物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友谊的使者角色。
通过赠送礼物、举办宠物文化活动等方式,人们可以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
这种友谊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间的友好关系,还有助于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3.缓解紧张局势宠物在国际关系中还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
在战争和冲突地区,宠物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通过关爱动物、救助流浪动物等方式,人们可以传递出和平与友善的信息,从而缓解紧张局势,促进和平与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宠物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加强宠物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了更好地发挥宠物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宠物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宠物文化节、出版宠物文学书籍、拍摄宠物电影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宠物文化,从而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作者:————————————————————————————————日期: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新闻学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唐晓芬【摘要】本文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性主义框架、建构主义框架和情感研究框架出发,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则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国际关系情感研究理性主义建构主义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任何领导人都不能忽视强烈情绪发挥的重要作用。
郝拓德(Todd Hall)和安德鲁·罗斯(Andrew A. G.Ross)认为研究“情感”有助于解读现有分析框架回避的“社会过程”问题。
在现有的两种主流的分析框架中,“理性主义”框架致力于寻找因果解释,“建构主义”强调“身份、意识形态与文化模式研究”。
①情感研究框架作为新兴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强调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
本文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hostilities)态度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对欧洲人的集体意识影响深远。
欧洲公众开始意识到,剥去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巧言令色的辞藻,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一场大型的家族世仇,欧洲的帝王们——其中有很多人都是血亲——终于有了机会,在他们的忠顺臣民的尸体之上,清算他们的宿怨和私人仇隙。
②有的学者从宣传的角度研究欧洲的帝王们是如何驯服臣民,向他们推销战争观念的。
其中,以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维尔(Harold D. Lasswell)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拉斯维尔在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意识到了“敌意”的力量,提出宣传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对敌人的仇恨”,即“宣传要毫不含糊地告诉公众应该恨谁”③。
也有的学者基于对战争历史的认知,认为“过低或过高估计敌意都曾经导致战争”(罗伯特·杰维斯)④ 。
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国际关系中的“敌意”态度,成为部分学者的研究目标。
罗伯特·C·诺斯(RobertC. North)和他的合作者们通过测量“1914年欧洲危机(the 1914 Crisis)”参与者的语言表达中包含的“敌意”强度,认为当时参战各国决策者对欧洲形势的误判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误解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⑤此后,罗伯特·诺斯的合作者之一迪纳·A·津尼斯(Dina AZinnes)修正了此前采用Q 分类法(Q-sor t方法,从心理学中引入),采用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测量政治文献中的“敌意”强度。
该方法弥补了Q 分类法中将数据按5、7 或9 个等级强制呈现“准正态分布”的缺陷,可以在不牺牲信度的前提下,对Q 分类法不适用的内容进行分析。
⑥罗伯特·诺斯等人的“敌意”态度测量研究,是基于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层面展开的。
这类研究的关注焦点在于“从个体层面分析情感,比如重要领导人的情感、情绪与国际冲突爆发之间的关系”。
⑦此类研究基本上不脱离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性主义”框架,其研究目的在于为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甚至冲突状态寻找因果解释。
这一研究框架在今天依然是国际冲突研究的主流框架之一,如斯坦顿·皮尔(Stanton Peele)对阿富汗战争的研究,就指出阿富汗战争的走向与当政者的心理认知有关。
⑧二、建构主义框架:民族主义及相关情感民族主义被认为是支配现代历史的主导力量。
⑨民族主义学者经常提及与民族身份相联系的强烈情感⑩,情感成为构建个人与群体关系的重要因素。
⑾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不是自上而下发生的,不是由那些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世界的人创造出来的。
民族主义的发生其实是一个依恋的问题,不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而是情感的东西。
⑿也正因为此,民族认同并不是或不等同政治认同。
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历史、语言、宗教、文化和血缘都是非常强大的感情联系纽带。
而这些纽带恰恰是超越政治的。
⒀民族主义情感可以归类到赫尔德所谓的归属感的层面。
作为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源头之一,赫尔德认为归属感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人既需要吃喝、需要安全感与行动自由,同样也需要归属某个群体。
⒁以爱国主义为例,爱国主义者认为自己与祖国之间存在情感上的密切联系。
因此,对国家或民族的“忠诚”成为爱国主义者的重要情感体现。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荣誉”和“民族自豪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
⒂这种“荣誉”和“自豪感”的战争动员作用在战争爆发前夕尤为明显。
在当时的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群众为战争欣喜若狂,踊跃报名。
由于对战争抱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各国士兵都认为自己的国家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胜出,因而很多预备役士兵为自己能否赶在战争结束之前上前线打仗而忧心不已。
当然,与民族主义相连结的情感也可能瞬间从正面情感转化为负面情感。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安德森的这位同事是阿根廷裔,在智利长大,参加了“海外阿根廷”网络小组的讨论,该小组是由居住在阿根廷境外(如欧洲、美国和亚洲等地区)的阿根廷裔族群聚集而成的网络社区。
在这个网络社区的讨论中,大家普遍在诉说他们的思念——阿根廷的肉、阿根廷的探戈、阿根廷的足球,全都是世界上最棒的,也是他们如果身处阿根廷会拥有的东西。
安德森的这位同事在加入小组两周后,故意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用智利西班牙语,而不是阿根廷常用的西班牙语发言。
此举在“海外阿根廷”网络社区引起了暴动,其他小组成员写道:有奸细、有人用了智利西班牙语、智利人渗透了我们小组、找出他、惩罚他。
⒃上述实验表明,从乡愁的脉脉温情到“人肉”奸细的网络暴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导火索。
在这个实验中,导火索是一个被故意写错的动词词语。
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是其他可大可小的事件。
但是背后支撑的,却是同样的民族主义根基。
民族主义的研究大多可以被纳入建构主义框架。
建构主义从根本上挑战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基础,并将规范认同视为其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⒄,强调“身份、意识形态与文化模式研究”。
⒅三、情感研究框架: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国际关系理论通常假设:政策制定者根据政治目标,对公众情感进行引导与操纵。
⒆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大众情感”也能够约束、影响或者复杂化领导人的外交政策选择。
⒇大众情感经常以公共舆论或民意的形式出现,并成为影响各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高层领导人在外交政策上强调“舆论基础”和“民意支持”,日本内阁政府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有关外交政策的民众舆论调查”(21) 。
郝拓德和安德鲁·罗斯将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类型分类为“基调情感现象(backgroundaffective phenomena)”和“状态情感现象(acute affective phenomena)”两种。
基调情感现象是长期的情感性情,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容易被察觉;状态情感现象是暂时集中的、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应急反应,包括恐惧、愤怒、焦虑和恐慌等,往往更容易被察觉到。
(22)状态情感现象有时会对国际关系政策造成影响。
有学者专门分析了“9·11”事件在美国本土民众中引发的“道德愤慨”、“同情”与“心灵创伤”等情感现象。
而正是在上述情感的驱动下,80%的美国民众支持布什政府将国家安全战略重点转向反对恐怖主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也就成为美国公众舆论顺水推舟的产物。
情感研究框架作为新兴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强调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本文系2013 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微博中的负面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ETP0618】参考文献①⑩⑾⒅⒇(22)郝拓德、安德鲁·罗斯,《情感转向:情感的类型及其国际关系影响》[J]《. 外交评论》,2011(4):40-56②斯科特·安德森著,陆大鹏译:《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9③ Lasswell, H. D. (1927). Propaganda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 Cambridge,Mass, MIT Press.④Jervis, R. (1988). “War and misperception.”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675-700⑤ North, R. C., et al. (1963). Contentanalysis: A handbook with applicationsfo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Evanston,I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North, R. C. (1967). “Perception and Actionin 1914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21(1): 103-122.⑥ North, R. C. (1967). “Perceptionand Action in 1914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21(1):103-122⑦McDermott, R. (2004). “The Feelingof Rationality.”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2(4):691-706.⑧ Peele, S. (2010). “Afghanistan: TheP sychology of Failure as Justification forContinuing Futility.” Retrieved 11/17/2011 9:02 am EST from/stanton-peele/afghanistan-the-psychol og_b_613283.html.⑨⒀徐迅:《民族主义》[M].东方出版社,2015:36-37、104⑿⒃ 李纯一、祁涛,《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风靡世界的民族主义研究本是我写给懵懂英国人看的》,Retrieved 2014-04-10 09:00:01,from /Benedict-Anderson/2014_04_10_220911.shtml ⒁以赛亚·伯林著,马寅卯、郑想译:《启蒙的三个批评者》[M].译林出版社,2014⒂ Ross, A. A. G. and T. Hall (2010).Grasping the Elphant: Emotions, the GreatWa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Stud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New Orleans.⒄ 柳思思,《公众情感引导机制研究——塔利班与美国对阿富汗的公众情感引导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2):58-76、157⒆Ballentine, K. and J. Snyder (1996).”Nationalism and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 International Security21(2):5-40(21)林晓光,《日本对华舆情变动的深层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0):51-58(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