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词意积累--“悉”】
悉 [xī] ①[形]详尽。例:古之治天下, 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论积贮疏》) ②[动]倾尽所有,全部使出。例: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冯婉贞》) ③[动]熟悉,详细地了解。例: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 。
(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⑤[副]全,都。例: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答案】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默写句子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
(《东坡逸事》)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 (2)山下兰芽短浸溪 (3)勿谓仆谪居之后 (4)以青蒿粥啖之 (5)遂悉偿所负
【答案】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临近、靠近 (2)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 (3)勿谓仆谪居之后:贬谪,流放。 (4)以青蒿粥啖之:用;给······吃 (5)遂悉偿所负:全,都。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选择、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解释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记承天寺夜游一.字词解释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
2、解:解开。
3、衣:衣裳4、欲:想要。
5、月色:月光。
6、入:进入。
7、户:堂屋的门。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欣:高兴的,愉快的。
10、起:起身。
11、然:……的样子。
12、行:走,走动。
13、念:想,思考。
14、无:没有。
15、与:同、跟。
16、乐:游乐。
17、者:……的人。
18、遂:于是,就。
19、至:到。
20、寻:寻找。
21、亦:也。
22、未:没有。
23、寝:睡,卧。
24、相与:共同、一起。
25、于:在26、步:散步,徒步徐行。
27、中庭:庭院里。
28、如:如同29、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0、空明:清澈透明。
31、藻:水草。
32、藻荇:泛称水草。
33、荇(xìng):一种多年生水草。
34、交横:交叉错杂。
35、盖:原来是。
36、竹:竹子。
37、柏;柏树。
38、影:影子。
39、何夜:哪个夜晚。
40、何处:哪个地方。
41、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42、无:没有 43、但:只是,不过。
44、少:与“多”相对。
45、如:像。
46、吾:我们47、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48、耳:语气词,“罢了”。
二.句子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源-于-网-络-收-集。
7.记承天寺夜游学生版附答案
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窑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点一疏通文意(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③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明。
水中幕、药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激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④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知识点二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一)重点词语解释
4.念.无与为乐者()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相与
..步于中庭()
(二)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三)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2.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
今义()
答案:
(一)1.虑,想到2.于是3.共同,一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散步。
(三)1.只是;转折连词2.考虑,想到;纪念,思念。
记承天诗夜游一句一译答案
逐句翻译,并解释划线的文言词语。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2.解衣欲睡,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
解:解开,脱掉。
欲:想要,打算。
3.月色入户,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里
月色:月光。
户:(堂屋的)门。
4.欣然起行。
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走动。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念:考虑,想到。
无:没有。
与:同、跟。
为乐:游乐。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亦:也。
未:没有。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中庭:院子里。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院子里好像积水一般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织在一起,大
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如:如同,好像。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修改版]
第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相与步于庭中....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0.用原文填空。
(4分)(1)“欣然起行”的原因是:(2)张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表现在:21.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怀,联系我们学过的其他古文,说说你对古代文人这种情怀的认识。
(4分)答案: 18. (1)考虑、想到(2)于是、就(3)共同、一起19. (1)月光照进屋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如我们两个啊。
20. (1)月色入户;(2)怀民亦未寝。
21.提示:古代文人常常以物喜以己悲。
联系略。
试题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②相与步于中庭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3分)能表现友情的句子:(1)(2) 理由:答案:1.①考虑②只是③睡觉④交错纵横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因此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犹如一泓积水那样清亮透亮,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差不多上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如此的闲人罢了。
【注释】[1]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2]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能够交谈取乐的人。
念,想到,考虑。
与为者乐,共同游乐的人。
[3]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4]遂:因此。
[5]寝:入睡。
[6]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一同,共同。
[7]庭中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亮透亮。
[8]如积水空明:看起来积水清亮透亮。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9]藻、荇(xìng):泛指水草,水草总称。
荇,一种多年水生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0]盖:承接上文,说明缘故,表示确信,相当于“大致”那个地点说明为“原先是”。
[11]闲人:那个地点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镇定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因此他自称闲人。
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12]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13]耳:罢了。
【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被后人誉为“写月色的绝唱”,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低的悲凉,人一辈子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⑶轼诣武卫营▲ ⑷卒全其城▲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⑶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参考答案9、答:⑴散步,漫步⑵只,只是⑶到……去⑷最终,终于10、答: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
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行:散步。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赏析: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念】2、【相与】3、【中庭】4、【空明】5、【盖】6、【但】7、【耳】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④月色入户.:⑤念.无与为乐者:⑥盖.竹柏影也:⑦相与步于中庭..:⑧相与步于中庭:⑨怀民亦未寝:2、一词多义:与:①相与步于中庭:②念无与为乐者:遂:①遂至承天寺:②遂迷,不复得路:寻:①寻张怀民:②未果,寻病终:空: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空谷传响:③而或长烟一空:3、特殊句式:①相与步于中庭:②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③解衣欲睡:④盖竹柏影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简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简答题 2016.12.8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里散步。
月光照进院里如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问答题1、文章分三层:叙事:赏月的时间、原因;写景:写庭中景物;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2、全句无一写月,却处处写月的好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见月色之皎洁(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写出“水”(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见月色之浓。
3、“闲人”是指?为什么说是“闲人”?“闲人”有几层含义?作者及张怀明,因为贬官,无事可做,所以说是“闲人”;“闲人”指:①闲情雅致的人,为自己能欣赏如此月色而感到自豪。
②不能在政治上实现抱负,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是官场上的闲人。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中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有哪些?①赏月的欣喜②被贬的悲凉③漫步的悠闲④人生的感慨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有①赏月的欣喜②被贬的悲凉③漫步的悠闲④人生的感慨。
7、“庭下如积水空明”写出月光、竹柏什么特点?点出一个怎样的美好境界?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点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也传达出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解析】A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B古今异义,考虑,想到。
C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D一起。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B)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解析】D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解析】C苏轼被贬谪后,想到没有可以共同作乐(游乐或赏月)的人。
欧阳修是与民同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课内简答题:
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