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童趣、山市)和古诗鉴赏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童趣、山市)和古诗鉴赏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童趣、山市)和古诗鉴赏第一部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复习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外文言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

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鞭.数十()(3)案头瓶花不绝.()(4)觅螳螂蝉蝶之属.()(5)如其法行.之()(6)不亦善.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3)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3、以上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3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学习文言文字词需要注意的方法:1、对照比较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俄而雪骤.急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C.为.魏郡太守担任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3-
三、主旨比较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7 课内外文言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 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 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 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7-
二、写作手法比较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
既: 已经
(5)曾不少.却
少: 稍微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6-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 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 忙地回去呢?
-8-
题弟侄书堂①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 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9-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热水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庶竭.驽钝 (4)至于斟酌损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醉翁亭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醉翁亭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醉翁亭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此:指滁州。

①刻:清晰地。

①宣:宣扬;上:皇上。

①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树林阴翳.(2)醉翁之意.不在酒(3)掇.幽芳而荫乔木(4)遂书以名.其亭焉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之谓失其本心.B.而.不知人之乐/掇幽芳而.荫乔木C.林壑尤.美/水尤.清冽D.遂.书以名其亭焉/遂.迷,不复得路8.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9.两文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乙】文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

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时时而间进..孜..⑵故夙夜2.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 )..()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乙】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摘选自魏学洢《核舟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怪】令怪.之(2)【逮】逮.举轴(3)【衡】左手倚一衡.木(4)【容】其人视端容.寂2.文中甲文一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B.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C.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D.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若听茶声然。

4.甲文写善画,乙段写善雕。

在表现高超技艺上,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田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

B 便要还家C 子之哭也 子:儿女。

D 苛政猛于虎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苛政猛于.虎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 .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 更令人不堪忍受。

C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或描写;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 方。

19:鱼我所欲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解析版)

19:鱼我所欲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解析版)

19:鱼我所欲也一、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公将鼓之.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宁以.吾身代友人命皆以.美于徐公D.贼既至,谓.巨伯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甲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2)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文中找出一整句原文.....,加以证明。

【答案】1.B 2.(1)生命也是我所想要(喜爱)的,我所想要(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厉害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

(2)于是撤军回去,整个郡县都因此得到保全。

3.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4.(1)准则:舍生取义理解: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送东阳马生①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

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注】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表示已经成年。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⑰[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的意思。

⑳[俟]等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定日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冰非常坚硬,虽然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课内《论语》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迷茫无所适从。

C.饭.疏食饭,动词,吃。

D.人不堪.其忧,堪,值得(2)从上面前两则中,你能读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哪些见解或者观点?请写出两个。

(3)上面文段中,“乐”字出现了三次,请你谈谈三个“乐”字分别有怎样的内涵?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①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①一狼洞.其中洞:( )①屠自后断其股.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___——御狼——___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6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内容比较[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XXX?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XXX《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XXX正懦默不任事,谏官XXX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XXX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2)或异两者之为.委婉的语气(3)先世界之忧而忧先:在……之前.(4)仲淹为将.(5)固辞不拜.为:担任辞:推脱或:或许、也许,表示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XXX?XXX,那末什么时分才快乐呢?(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文中,XXX面对XXX的举荐,其态度是“固辞不拜,愿与XXX出行边”。

(用原文语句填空)4.XXX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请选取两个事件加以概括。

①XXX做将领时,爱惜士卒。

②真诚看待归降的少数民族。

③去官不做,志愿到边疆巡视。

(随便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乙】XXX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XXX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XXX等人便进言说XXX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XXX正任用XXX,于是让XXX改任参知政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8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走.送之( )(2)礼愈至.( )(3)穷.冬烈风( )(4)媵人持汤.沃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益慕圣贤之.道马之.千里者B.或遇其.叱咄安陵君其.许寡人C.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D.足肤皲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分)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九年级语文学案课题:文言文阅读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重点】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

【难点】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高祖①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 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志虑忠纯。

译文:(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C.【乙】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

D.【甲】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和,此外,诸葛亮还。

(3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9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乙】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寤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④而死。

----------------(选自《诚意伯文集》)注:①狙(jū):猕猴。

②部分:此处指分派。

③寤:同悟④馁:饥饿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广故数言欲亡.亡:(2)狙公卒.馁而死卒: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天下苦秦久矣翻译:(2)山之果,公所树与?翻译: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甲】文中的陈胜、吴广和【乙】文中的众狙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他们反抗原因却有所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众狙反抗的根本原因是。

面对命运的不公,陈胜、吴广发出了的质疑,而小狙的的质疑使众狙终于醒悟。

(用原文回答)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⑥之亚匹⑦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化。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

⑤物: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类人。

⑦管、萧:管仲、萧何。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释: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翻译:10.【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现在哪里。

(3分)答: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11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①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②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③夕矣!传曰:“不备不虞④,不可以师。

”又曰:“豫⑤备无虞⑥,古之善政。

”又曰:“蜂虿⑦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故曰,有备无患。

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选自《将苑》)注:①[逾]超过。

②[旰]念ɡàn,晩;迟。

③[俟]念sì,等待。

④[虞]准备,防范。

⑤[豫]预先;事先。

⑥[虞]忧虑,忧患。

⑦[虿]念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2)不可以师.师:12.下列各句中“于”和“躬耕于南阳”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此谓燕巢于幕 D.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1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条语录。

请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敬事而信”的具体表现。

(3分)答:15.【乙】文中提到“居安而不思危”,结合你读过的《出师表》全文和《三国演义》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主刘禅“居安而不思危”。

(3分)答: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5-8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管夷吾举于士.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18.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

第②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第③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过主观努力,才可能带来“”“”“”的结果。

(其中①用自己的话概括,②③④用原文回答)。

(4分)19.下面链接材料写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史实。

请根据材料内容推测吴越争霸的结果,并简要说明这个结果使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3分)答:【链接材料】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①厚币②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③。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④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⑤。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注:①种:即文种,越国的重要谋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