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上册《圆周运动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特点。
(2)新知识学习:讲解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定义、计算方法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播放生活中圆周运动的视频,如旋转木马、摩天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2.提问引导: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2)圆周运动中,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2.难点:圆周运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向心力的来源及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圆周运动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圆周运动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圆周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研究课题1:探讨圆周运动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风力发电、汽车悬挂系统等。
-研究课题2:分析圆周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如田径、体操等项目中的动作技巧。
-研究课题3:研究圆周运动与环保、能源节约等方面的关系,提出创新性建议。
4.作业要求:
-请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请学生完成课本第十章圆周运动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教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教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公式;
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离心力的理解;
2. 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引入(5分钟)
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
二、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
1. 圆周运动的定义;
2. 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计算方法;
3. 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概念及作用。
三、示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应用相
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与同学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掌握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圆周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基本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及其关系,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
3. 规律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例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包括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周期与角速度的关系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运动的规律公式。
4.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包括行星运动的分析、离心现象的解释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周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和例题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和应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2. 多媒体辅助法: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更加形象生动。
3.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圆周运动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依旧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版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权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
(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
速度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完整word)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一、教材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教材《物理》。
3. 实验器材:小球、细线。
4.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回顾并复习相关内容。
2.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小球在细线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哪些物理量与问题需要研究?二、概念讲解与实验演示(10分钟)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利用小球和细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三、问题分析与计算方法(15分钟)1. 分析小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问题: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功等相关计算。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利用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力与功的计算等。
四、解题示范与训练(15分钟)1. 解题示范: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2. 学生训练: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题,并互相交流提问。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拓展讲解:引入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与公式,如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
2. 应用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回顾所学的计算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反思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重点知识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半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2. 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加速度的计算- 力与功的计算拓展内容:- 圆周位移、圆周速度、圆周加速度等注意事项:1. 熟悉相关公式与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圆周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计算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学计算,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运动的物理规律,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旋转平台、小球、量角器等。
2. 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应具备实验条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周运动的实验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度,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
3. 概念讲解: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熟练。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类型,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3. 让学生学会运用圆周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圆周运动的类型及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圆周运动的类型。
3.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公式。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圆周运动的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章节一:圆周运动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轮子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特点。
【新课导入】1. 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运动。
2. 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角速度和周期: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转过的角度,周期表示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课堂练习】1. 根据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运动是否为圆周运动: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变速圆周运动章节二:匀速圆周运动【导入】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如匀速转动的轮子,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新课导入】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角速度和周期: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转过的角度,周期表示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课堂练习】1. 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判断下列运动是否为匀速圆周运动: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变速圆周运动六、变速圆周运动【导入】通过展示变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汽车在圆形赛道上行驶,引导学生关注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高中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圆周运动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发生的原因。
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验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理解角速度、线速度和转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4. 学会运用圆周运动的概念解释和分析相应的现象。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角速度、线速度和转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
2. 角速度与动量、能量的关系。
第四部分:教学内容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圆周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固定圆周轨道上的运动。
通常用圆周轨迹上相对于固定点的角度度量圆周运动的位置。
圆周运动又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所描述物体在一个圆周上做匀速运动。
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如下:速度公式:v = rω力学公式:F = ma = mv²/r能量公式:E = 1/2mv² = 1/2mr²ω²动量公式:p = mvv表示线速度,ω表示角速度,r表示运动半径,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F 表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E表示物体的动能,p表示物体的动量。
变速圆周运动:所描述物体在一个圆周上做变速运动。
圆周运动的运动方程如下:角位移公式:θ = ωt角速度公式:ω = dθ/dt线速度公式:v = rω加速度公式:a = rαθ表示角位移,t表示时间,α表示角加速度。
2. 实验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ProScope实验箱可以用来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
通过测量小球在固定圆周轨道上的运动时间,可以测得小球在圆周轨道上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从而研究角速度、线速度和转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 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车轮的旋转、航天器的围绕行星飞行、打转的摩托车等等。
通过运用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可以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物理圆周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6.5 圆周运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
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线速度教师活动: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2)线速度的定义(3)线速度的定义式(4)线速度的瞬时性(5)线速度的方向(6)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学生活动:(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总结(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圆周运动中的基本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圆周运动中的基本量及其相互关系。
3. 圆周运动中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 圆周运动中的基本量(15分钟)
教师介绍圆周运动中的基本量:半径、角度、角速度、线速度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3. 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20分钟)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及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4. 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相关练习题,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基本量和力学问题,加深学生对圆周运动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题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总结,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促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产生期待。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4节圆周运
动
课型
复习
课标要求
Ⅰ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3)自学内容
1、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线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定义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是标量还是矢量?
3、角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定义式是怎样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转速?什么是周期?
5、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有怎样的关系?
6、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教学过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C.角速度大小不断变化D.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保持不变
3.电脑中用的光盘驱动器,采用恒定角速度驱动光盘,光盘上凸凹不平的小坑是存贮的数据,请问激光头在何处时,电脑读取数据速率比较大()
A.内圈B.外圈C.中间位置D.与位置无关
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动速度的方向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而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在运动过程中时刻在变,是一种变速运动。所以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运动。
2、 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拨拓展”
传动装置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1.传动的几种情况:
1皮带、链条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
教学过程及方法
( 备注: 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 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高中物理名师教案-《圆周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名师教案-《圆周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3.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现象,如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运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周运动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1.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
2.分析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明白圆周运动轨迹是圆。
3.讲解圆周运动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
三、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1.介绍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极坐标、直角坐标、自然坐标。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极坐标描述圆周运动。
四、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利用圆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圆周运动轨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圆周运动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圆周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是什么?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1.讲解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是使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力。
2.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向心力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提供的。
3.探讨向心力与半径、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
三、圆周运动的角速度1.讲解角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分析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角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圆周运动的线速度1.讲解线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上某一点的速度。
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物理教案: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各项物理量。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圆周运动中力的作用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直观理解。
2. 圆周运动中力的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 提问:什么是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2. 复习:复习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
Step 2:讲解与示例1. 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a) 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为物体沿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b) 加速度: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
2. 讲解:圆周运动中力的作用和计算。
a) 作用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b) 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_c,其中 a_c = v^2 / R。
Step 3:练习与讨论1. 例题:已知一个质点以半径为 2m 的圆周运动,速度为 3m/s,求质点的加速度和向心力。
2. 讨论:为什么快速转动的物体容易飞离轨道?如何增加向心力以保持物体在轨道上?Step 4:总结与拓展1. 总结: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2. 拓展:应用圆周运动的概念,讨论其他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运用。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例如飞车运动、旋转物体等。
六、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针对课堂小结中提到的物理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整和细化教学内容。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3.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4. 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应用5.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基本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利用公式推导法,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圆周运动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钟表、Ferris 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运动现象。
2. 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阐述圆周运动的定义,分析其特点和基本性质。
3. 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讲解向心力的来源,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4.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及计算: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5. 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应用:总结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举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基本公式。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高中教案物理圆周运动

高中教案物理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掌握圆周运动中的几个常用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等相关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实验仪器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和公式: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式,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圆周运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
2. 讲解圆周运动中的相关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等。
三、示范与实验(20分钟)
1. 通过示意图展示圆周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带领学生进行圆周运动实验,测量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量,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圆周运动的应用场景,如摩天轮、风车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对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延伸:
在本课程结束后,建议学生在家中对圆周运动进行更多的练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圆周运动的应用场景。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学生要通过观察、实验,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理解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知道什么是向心加速度,什么是向心力,以及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深化对加速度和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节涉及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以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等概念。
圆周运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连,学好圆周运动的知识,不仅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章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在研究圆周运动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通过运动的分解解决了平抛运动的速度与位移,那么圆周运动是否也可以用运动的分解来解决呢?其实,用分解的方法也是可以研究的,得到的是用三角函数表述速度和位移。
书本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质上是用极坐标来描述,只是在半径方向上没有变化。
各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的得出都是基于圆周运动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构建积极有意义的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认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传动问题,根据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小视频【教学过程】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转动的快慢。
任务1:探讨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问题情景:下面这些圆周运动,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学建议:(1)课题引入建议:播放一段小视频,展现生活中不同的圆周运动:挥拍打球,苍蝇拍打苍蝇,钟表指针转动,钟摆摆动,摩天轮,荡秋千,海盗船,自行车前进,汽车转弯……利用小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本节课题的引入创设情境。
(2)思维引导建议: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这类运动的特点,得出圆周运动的定义。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设计优秀3篇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质点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设计优秀3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关心,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篇一: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同学学习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
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同学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争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肯定的了解和熟悉。
在此基础上了,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同学分析争论,使同学对圆周运动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
在生活中同学已经接触到许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生疏,但同学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同学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精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熟悉存在怀疑等。
老师在教学中要擅长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同学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熟悉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结合我校同学的实际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索,始终把同学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同学在思索、争论沟通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熟悉,让同学的思索和老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同学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熟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
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一、教材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1.瞬时速度的概念2.初步的极限思想3.思考、讨论的习惯4.数学课中对角度大小的表示方法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讨论、讲授、推理、概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
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观看花样滑冰视频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答: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观看动画,思考问题:这两个球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答:快慢不同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比较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说说你比较的理由。
讨论后,展示自行车传动装置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提问:如何比较物体圆周运动快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可能的比较方法:方案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方案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方案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方案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非常好!”、“你(们)真棒!”、“说得对!”等。
(二)新课教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2.线速度的方向怎样?请说出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3.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说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什么不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线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砂轮切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
如下:线速度: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大小:v=Δl/Δt (分析:当Δt很小时,v即圆周各点的瞬时速度。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看砂轮工作视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看动画,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请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讨论:1.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此处的“匀速”是指速度不变吗?2.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很好!”“你(们)真了不起!”等。
讨论后,小结如下: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匀速”指速率不变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角速度看图片,回答问题:(转向角速度学习)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分析P点和N点,M点和N点哪点运动得更快些?哪点转动得更快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质点运动得快与转动得快不是一回事!有必要引入一个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转入角速度学习)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分析得好!”“不错!”等。
下面我们研究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P14-15,思考以下问题:角速度是怎么定义的?1.角度的单位是什么?它和通常意义上的单位有何不同?2.角度的大小是怎么表示的?°,45°,60°,90°,180°,360°,用弧度作单位该怎么表示?4.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计算带单位时为什么应写为s-1?5.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什么特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角速度的概念1.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大小:ω=Δθ/Δt单位:rad/s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2.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问题: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看动画,讨论,得出方案:即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或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看动画,学习周期和转速的概念。
周期与转速1.周期: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大小:T=2πr/v=2π/ω单位:秒(s)2.转速:n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叫转速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看动画,思考与讨论:观察电风扇转动,定性比较扇叶上A,B,C,D,E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推导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有定量什么关系?v = rω设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Δt内通过的弧长为Δl ,半径转过的角度为Δθ由数学知识得Δl = rΔθv=Δl/Δt=rΔθ/Δt= rω关于V=ωr的讨论: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小结: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点击幻灯片)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Δl/Δt=2πr/T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Δθ/Δt=2π/T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ω观看动画,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两个重要的结论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本课小结及板书设计:§5.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2.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v=Δl/Δt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角速度:ω=Δθ/Δt单位:rad/s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3)周期:T=2πr/v=2π/ω单位:秒(s)(4)转速:n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3.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v=Δl /Δt=2πr/Tω=Δθ/Δt=2π/Tv = rω4.两个重要关系:(1)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2)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思考:A、B、C三点那些点角速度相等,哪些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若A、B、C所在轮的半径之比为2:1:4,求A、B、C三点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比。
1:1:41:2:22:1:11:2:2研究性学习:如何估算你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1)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写出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与测量量之间的关系(3)估算正常行驶的速度作业:课本问题与练习课题圆周运动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1.教材明确引入了平均和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也不和以往那样仅限于匀速圆周运动。
2.“转速”也是归类于研究一般的圆周运动的概念,只有“周期”这一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
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原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圆周运动》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知识的前提,在这一节中,更能突出速度的矢量性。
5.教材通过实例,先介绍了什么是圆周运动,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这是本节的重点。
6.角速度的概念学生初次接触,应使学生有确切理解。
公式中的φ就应当用弧度做单位来表示,这一点要提示学生注意,这对得出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7.教材介绍了转速的概念,应该要求学生能独立地由转速(单位符号r/min)得到周期(单位符号为s)或角速度(单位符号为rad/s)。
8.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虽然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9.这一节概念较多,要通过实验和列举实例(包括播放有关视频),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认识现象,建立概念。
学情分析圆周运动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实验,并结合实际经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重点理解和掌握线速度v、角速度ω、同期T和转速n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明确线速度和角速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线速度描述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1.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