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彩票中奖概率,引出频率估计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引导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知识讲解,巩固提高:在学生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系统地讲解,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重点:利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构建过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1)完成课本第25.3节后的练习题1、2、3。
7.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概率事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9.课后作业,巩固拓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九年级数学《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第三小节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
2.知识背景分析本章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相对于传统的代数、几何而言,概率论形成较晚,其定义方式新颖独特,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理解概率的难点所在.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了模块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本节课就是在学习了“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情背景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频率去估计概率,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另外,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如何辩证统一的,这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4.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5.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难点: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6.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动手试验,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7.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7.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7.2学习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8.教学评价设计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本节教学中,力求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进一步运用实验和数据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概率的客观存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大量实验来提高概率估计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基础知识,对概率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大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能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估计简单事件的发生概率。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大量实验来提高概率估计的准确性,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分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数据。
3.准备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频率是否能准确地估计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
3.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如何有效地倾听、表达、沟通,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中奖概率、投篮命中率等,引出频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计算频率,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互相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于稳定,且稳定值接近于概率。
3.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计算频率。
4.方法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
1.回顾频率的定义,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梳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强调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3.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4.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特布置以下作业:
3.实践性:作业要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验,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深入理解,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
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教学巩固和拓展环节。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率是概率的估计值。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骰子掷出1、2、3、4、5、6的概率,并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每组同学掷骰子20次,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频率,并在课堂上分享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初中数学九年级《用频率估计概率》公开课教学设计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姚明在2008NBA赛季中投篮命中率问题引入新课。
2、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什么?(1、实验的所有结果是有限个(n) 2、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3、向上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全班(46人)每人向上投掷一枚硬币一次,统计全班结果,正面向上的有人,则正面向上的频率是。
2.全班分成几个组,每组中有一名同学向上投掷一枚硬币50次,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他同学观察。
最后计算出正面向上的频率。
3.全班交流江报(1)江报各组的结果,填表一。
4.根据表2中的数据,以累计试验总次数为横坐标,以“正面向上”的频率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标出对应的点,绘制折线统计图。
活动三出示历史上的硬币投掷试验则估计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__活动四 总结归纳得出新知 概率的统计学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 P 。
活动五 巩固应用理解新知练习一 1、判断:(1)连续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次,结果5次全部是正面向上,则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
( )(2)小明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0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一定在0.5附近。
( )从表中观察此乒乓球优等品的频率稳定在数值 附近,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种乒乓球优等品的概率约是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5.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c.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收集数据,然后讨论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概率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如何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频率估计概率有什么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概率;
2.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探讨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6.总结回顾:强调频率估计概率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作业布置:布置与频率估计概率相关的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布置:“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频பைடு நூலகம்来估计概率?并尝试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强调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概率,使学生掌握这一核心概念。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
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技能】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思想.【数学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思考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问题解决】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用估计得出的概率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与难点】重点:1.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学习统计概率的学生并不是难在用频率估计概率,而是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以及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然后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所以,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践中感悟。
【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生成评价单》,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那么在实际问题中,如何估计事件的概率呢?
二、自主探究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以生活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第六步: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魔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魔术内容为:教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让学生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球,然后放回袋子。重复这个过程多次,最后预测学生抽到红球的概率。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数据的整理、图表的制作和解读上遇到困难。
-教学设想:提供详细的教学步骤和示例,让学生跟随指导逐步完成图表的制作。同时,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间交换图表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将频率估计概率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章节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二)讲授新知
1.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首先,我会解释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强调频率是实验次数与事件发生次数的比值,而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具体实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内在规律。
2.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如何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通过演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1.小组内部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图表和解读图表等任务。
2.小组间交流: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3.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内容包括:
-设想实施: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软件教程,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实践。
5.注重课后反馈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章节的知识。
-设想实施: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并及时批改反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例如,我会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玩抛硬币游戏时,是否注意过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这些次数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接着,我会简要回顾已学的概率知识,如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学习频率估计概率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a.频率和概率的定义及关系;
b.概率的基本性质;
c.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和步骤;
d.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5.针对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频率估计概率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解答过程清晰、逻辑性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收集数据。
2.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频率,并用频率估计概率。
3.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概率性质进行分析。
(四)课堂练习(500字)
2.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频率估计概率的局限性。
3.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概率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5.3节后的练习题1-5,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运用概率性质进行分析。
1.学生对频率和概率的认知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明确两者的关系。
2.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上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处理能力较弱,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内向,不愿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师需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让学生亲身感受概率的内涵。
4. 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概率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估计概率的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等。
2.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生动展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1第一课时★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试验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规律的有效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2.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教学难点:对概率的理解.设计教学程序:一、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二、合作游戏: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1)明确规则.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注意:(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办法是增加试验的次数,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合作.4.全班交流.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按照书上要求填好下表.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想一想1(投影出示).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情况,意思正确予以肯定与鼓励.“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上下波动.想一想2(投影出示).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在试验次数较少时,“正面朝上”的频率起伏较大,而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一般地,频率会趋于稳定,“正面朝上”的频率越来越接近0.5.这也与我们刚开始的猜想是一致的.我们就用0.5这个常数表示“正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说明:注意帮助解决学生在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快捷的试验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的课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能直观地、便捷地观察到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其实,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让学生阅读历史上数学家做掷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如下表).通过以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电脑辅助演示,历史材料展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同时,又感受到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也无法保证事件发生的频率充分地接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自信心、是否愿意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下面我们能否研究一下“反面向上”的频率情况?学生自然可依照“正面朝上”的研究方法,很容易总结得出:“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相应稳定到0.5.教师归纳:(1)由以上试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一半).也就是说,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可以使小明与小强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2)在实际生活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用掷硬币的办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等等.说明: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在真实数据的分析中形成数学思考,在讨论交流中达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为下一环节概率意义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三、评价概括,揭示新知问题1.通过以上大量试验,你对频率有什么新的认识有没有发现频率还有其他作用学生探究交流,发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或常数)估计或去描述.通过猜想试验及探究讨论,学生不难有以上认识.对学生可能存在语言上、描述中的不准确等注意予以纠正,但要求不必过高.归纳: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那么我们给这样的常数一个名称,引入概率定义.给出概率定义(板书):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指出: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想一想(学生交流讨论):问题2.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定义可以得到二者的联系,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说明: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为下节课进一步研究概率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学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模拟试验在求一个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模拟试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集体合作意识,丰富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理解用模拟试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教学难点: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试验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一、问题情境:妈妈有一张马戏团门票,小明、小华和小红都想去看演出,怎么办呢?妈妈想用掷骰子的办法决定,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但由于一时找不到骰子,妈妈决定用一个小长方体(涂有三种颜色,对面的颜色相同)来代替,你觉得这样公平吗选哪种颜色获得门票的概率更大说说你的理由!二、合作游戏:1.试验:二人一组,一人抛掷小长方体,一人负责记录,合作完成30次试验,并完成下面表格一的填写和有关结论的得出.表格一:(1)你认为哪种情况的概率最大?(2)当试验次数较小时,比较三种情况的频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累计收集数据:二人一组,任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汇总其中前两组(60次)、前三组(90次)、前四组(120次)、前五组(150次).....的试验数据,完成表格二的填写,并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得出有关结论.表格二:问题:当试验次数较大时,比较数字色的频率与其相应的概率,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得出试验结论.例题小明参加夏令营,一天夜里熄灯了,伸手不见五指,想到明天去八达岭长城天不亮就出发,想把袜子准备好,而现在又不能开灯.袋子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只能摸黑去拿出2只.同学们能否求出摸出的2只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问:同学们能否通过试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问:在摸袜子的试验中,如果用6个红色玻璃珠,另外还找了两张扑克牌,可以混在一起做试验吗?答:不可以,用不同的替代物混在一起,大大地改变了试验条件,所以结果是不准确的.注意:试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替代物的选择必须是合理、简单的.问:假设用小球模拟问题的试验过程中,用6个黑球代替3双黑袜子,用2个白球代替1双白袜子:(1)有一次摸出了2个白球,但之后一直忘了把它们放回去,这会影响试验结果吗?答:有影响,如果不放回,就不是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的试验,而是中途变成了3双黑袜子试验,这两种试验结果是不一样的.问:(2)如果不小心把颜色弄错了,用了2个黑球和6个白球进行试验,结果会怎样?答:小球的颜色不影响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大小.三、随堂练习.书本“柑橘的损坏率”填写表25—6.四、拓展提升:解决问题2.1.柑橘的损坏率是多少?2.到达目的地后完好的柑橘还有多少千克?3.把损坏的柑橘也算在内,到达目的地后柑橘的成本约是多少元?4.设每千克定价为x元,则可以得到的方程是.。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1.2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2 教学难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合理性.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过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0.5.这是否意味着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时,就会有50次“正面向上”和50次“反面向上”呢?2.试验活动:抛掷一枚硬币 50 次,统计“正面向上”出现的频数,计算频率,填写表格,思考.组员分工:号同学抛掷硬币,约达 1 臂高度,接住落下的硬币,报告试验结果; 2 号同学用画记法记录试验结果;号同学监督,尽可能保证每次试验条件相同,确保试验的随机性,填写表格.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进行试验.全班学生3人一组,进行实验.第1组的数据填在第1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2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如果在抛掷硬币n次时,出现m次“正面向上”,则称比值为“正面向上”的频率.教师在学生填写后,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标注出对应的点.问题1:频率和概率有什么不同?问题2:如果重复实验次数增多,结果会怎样?问题3: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3个问题,理解用频率估算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探索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2.历史上的抛掷硬币的试验.历史上,有些人曾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其中一些试验结果见下表:思考: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可以发现,在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一般地,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频率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0.5附近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这时,我们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它与前面用列举法得出的“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同一个数值.当“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3总结实际上,从长期实践中,人们观察到,对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问题1:你怎样理解“固定数”?问题2:“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连续掷2次,结果一定是“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1次吗?教师让学生思考、分析,通过问题,深化理解.“固定数”就是“概率”;概率是0.5并不能保证掷2n次硬币一定恰好有n 次“正面向上”,只是当n越来越大时,正面向上的频率会越来越稳定于0.5.可见,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概率具有稳定性.4例: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 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 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为简单起见,我们能否直接把表中的500千克柑橘对应的柑橘损坏的频率看作柑橘损坏的概率?解: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 10 000 kg 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 10 000×0.9=9 000(kg).设每千克柑橘售价为 x 元,则 9 000x-2×10 000=5 000.解得x ≈ 2.8(元).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 2.8 元可获利润 5 000元. 6.5巩固练习教材第14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a、我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b、当统计次数越大时,频率越接近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 利用大量实验来估计事件的概率3.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步骤与方法4. 实例分析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阐述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 讲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4. 分析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 抛硬币实验材料:准备足够的硬币,用于课堂实验。
3. 实例分析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3《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概率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太会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实例和活动。
2.实例和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实例和活动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抛硬币的频率分布,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强调频率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而概率是理论上计算出的结果。
2.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
3.介绍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示范如何利用它们分析数据。
4.讲解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决策等。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频率和概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4.学生活动与练习:
a.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b.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c.学生尝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教学难点突破:
a.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提高理解程度;
b.对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c.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对概率与频率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生活实例,如彩票抽奖、球赛预测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a.在实验中,如何判断频率已经足够接近概率?
b.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c.请举例说明频率与概率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报告,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概率论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查,确保格式规范,表述清晰。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提问,主动探讨,提高自身能力。
5.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
6.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7.反馈评价,促进反思:
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强调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概率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4.问题解决: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提高解决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5.数学抽象: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举例:以抛硬币实验为例,引导学生记录每次实验中正面朝上的频率,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频率稳定在0.5附近,进而估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
2.教学难点
-频率的随机性:学生需要理解频率虽然在长期实验中趋于稳定,但在短期内可能存在波动,这是频率估计概率的一个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频率的稳定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频率的随机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频率估计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抛硬币或骰子,这个操作将演示频率估计概率的基本原理。
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于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在课后,我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于如何整理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学生可能感到困惑,尤其是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及如何通过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来展示这些信息。
-数学建模: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5.3.1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为依托。
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
因此,从教材的安排上看,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交叉编排的趋势。
本章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
本节侧重于从统计试验结果的角度来研究概率。
意在通过抛硬币的实验表明: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统计规律性,且其统计规律体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从统计试验结果的角度来研究概率,即通过频率研究概率,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对比前一节从理论的角度(即列举法)来计算概率,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
【教学难点】对概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试验结果、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试验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规律的有效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2、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硬币【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四)问题:
(1)从折线图我们发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
多时,“钉尖着地”的频率会稳定在
(2)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钉尖着地”的频率
“钉帽着地”的概率(填写“ ”、“=”或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数据
“<”)
3、网络上的抛掷图钉的试验
4、归纳小结: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
n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 A p
=
例1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的移植成活率。
(1)它能用列举法求出吗?为什么?
(2)它应用什么方法求出?
(3)请填完下表,并求出移植成活率。
解:(3)从上表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这种规律愈加明显,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
教师引导
投影历史上的抛掷硬币的试验
教师引导归纳
(五)分钟例2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0千克的柑橘,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
橘总随机地抽取若干柑橘,进行了“柑橘损
坏表”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帮忙完成下表。
详见后附
教师
巡视
观察
进行
个别
辅导
附课堂练习:
1、在对某次实验数据整理过程中,某个事件出现的频率随实验次数变化折线图
所示,这个图形中折线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
2、下表记录了一名球员在罚球线上投篮的结果
(1)计算表中的投篮频率(精确到0.01);
(2)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是多少(精确到0.1)?
3、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做如下规定:顾客购物80元以
上就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1)计算并完成表格;
(2)请估计,当n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多少?
(3)假如你去转动该盘一次,你获得洗衣粉的概率约是多少?
4、王强与李刚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抛骰子(均匀正方体形状)实验,
他们共抛了54次,出现向上点数的次数如下表:
(1)请计算出现向上点数为3的频率及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频率.
(2)王强说:“根据实验,一次试验中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概率最大.”李刚说:“如果抛540次,那么出现向上点数为6的次数正好是100次.”
请判断王强和李刚说法的对错.
(3)如果王强与李刚各抛一枚骰子.求出现向上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概率.
5.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1)请估计: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多少?
(2)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
6、有一个“摆地摊”的赌主,他拿出2个白球和2个黑球,放在一个袋子里,让人摸球中奖,只要交1元钱,就可以从袋里摸2个球,如果摸到的2个球都是白球,可以得到4元的回报,请计算一下中奖的机会,如果全校一共2400人,有一半学生每人摸了一回,赌主将从学生身上骗走多少钱?
设计意图:课堂上完成第1至4小题,第5、6小题可作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
一、知识回顾三、分析归纳五、课堂练习
二、合作游戏四、练一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