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55113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民间交流与合作
民间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之间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开展广泛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重大疫情频发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重 大疫情,如埃博拉病毒、登革热 、寨卡病毒等,对人类社会造成 严重影响。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机遇
1 2 3
挑战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高致死率和高传 染性等特点,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
机遇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也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促 进了抗病毒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传染病的治疗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治疗并发症”的 原则,根据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选择
针对细菌性传染病,应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和患者 生理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药物选择
针对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 和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可试用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
心理干预
传染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 良情绪,应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疏 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05
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
全球传染病概况
传染病种类繁多
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 传染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 虫等引起的疾病。
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存在 显著差异,与社会经济、自然环 境、人口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0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 监测和报告系统
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传染 病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并控制传 染源。

传染病学总论讲解

传染病学总论讲解

热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时间 • 分布 • 形态
皮疹
皮疹形态
• 斑丘疹 • 出血疹 • 疱疹或脓疱疹 • 荨麻疹 • 粘膜疹
毒血症toxemia
• 多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 产生旳外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 裂解时释放旳内毒素等不断进入血流, 引起一系列旳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中 毒性休克
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传染源
• 病人 • 病原携带者 • 受感染旳动物
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 • 水旳传播 • 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虫媒传播 • 土壤传播 • 血液制品
人群易感性
•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轻易感染
影响流行过程旳原因
• 自然原因 • 社会原因
传染病旳特征
• 病原体 • 传染性 • 流行病学特征
• 甲类 • 乙类 • 丙类 • 共35种
传染病分类
• 鼠疫 • 霍乱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 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 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 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 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 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化 • 不显性感染,但也不清除,长久潜伏 • 免疫功能下降时,显性感染
病原体旳作用
•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毒力 virulence • 数量 • 变异性
免疫应答旳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 天然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 盘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病人血液中 ,但不繁殖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总论

共生状态
15
➢ 机会性感染 ➢ 重复感染 ➢ 混合感染 重叠感染 ➢ 继发性感染
16
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感染谱 infection spectrum) ➢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大多数传染病:
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少见
17
㈠ 病原体被清除 (elimination of pathogen)
➢入侵的病原体,受到人体非特异性防御 能力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清除。 ➢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18
㈡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 sub-clinical infection) 入侵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
应,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 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
22
➢ 并非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如甲 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慢性病原携带 状态极为罕见。
➢ 携带病原体>3个月,称为慢性携带者。
23
㈤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由于 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 显性感染,被局限,长期潜伏,等待时机 (免疫功能↓)而致显性感染。
伏期较短,病情较重。
30
变异性(variability)
➢ 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而发生 变异。(致病力的变化;抗原性变化;耐药 性变化…)
➢ 利用人工条件,以各种因素激发病原体变异: 定向变异,为人类利益服务。
31
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Emerging: AIDS, SARS…

传染病学 总论

传染病学    总论

隐性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期间, 对防止流行的扩散有积极意义, 因为隐性感染者的增多,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就降 低,该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就下 降。但另一方面,隐性感染者 也可能处于病原携带状态,在 传染病流行期间成为重要的传 染源。
(三)、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 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 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 改变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传染 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 者的小部分。但在少数传染病中, 如麻疹、水痘等大多数感染者表 现为显性感染。
但是,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当某些 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如 患艾滋病、放射治疗或应用大剂量 皮质激素及抗肿瘤药物等)或机械 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 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如大肠杆 菌进入泌尿道或呼吸道时,平衡就 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 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这些共生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 成为致病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在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斗争过 程中,宿主逐步形成了特异的 免疫防御机制。
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 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 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 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 然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 而且,国内有可能发现新的传染病, 国外新发现的传染病也可能传入我 国,因此,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仍 需加强。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防治有丰 富的经验,深入发掘和发展祖 国医学研究将对中西结合防治 传染病发挥重要作用。
在同一种传染病,由于病原体 致病力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差异, 显性过程又可呈现轻、重型, 急、慢性等各种类型。有些传 染病在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 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可获 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如麻疹、 甲肝和伤寒等,不易再受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监测与预警
对传染病进行监测和预 警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 重要手段,需要不断提 高监测技术、加强信息 共享和预警机制建设。
国际合作
传染病的传播不受国界 限制,国际合作对于有 效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需要加强国际卫生合作 与交流。
国际卫生合作与交流
疫情信息共享
各国之间应加强疫情信息共享,及时通报疫情动态,以便采取 联合应对措施。
现状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部分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新发和再现传 染病不断出现,如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02
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病原体的致病机制
病原体突破防线
01
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生物媒介等途径进入人体,并突破人
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防线,从而感染人体。
病原体增殖与毒素作用
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特异性免疫应答得以启动,通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特异性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以达到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
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应答在清除病原体时,也可能导致宿主自身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尘埃等空气传播介质, 病原体可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流 感、结核病等。
和治疗提供依据。
02
预警机制
根据监测数据和疫情发展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加强防
护措施。
03
动态评估
对疫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
预防和控制效果的最大化。
04
常见传染病类型
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 等。
艾滋病

传染病学总论(第一、二部分)

传染病学总论(第一、二部分)
追踪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 观察或检测。
社区防控
加强社区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如消毒、 通风、测温等。
公共卫生干预
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公共卫生宣传
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传播情况和危 险因素。
报告制度和流程
报告制度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应按 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至所在地疾控机构。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报告卡进行审核 、登记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04
接触传播
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获得感染, 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易感人群
1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 感性。
2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 免疫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和暴露史等。
3
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数量和比例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和持续时间。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 威胁。
04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技术
临床表现与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 时间、特点、伴随症状等,结合 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病原学检查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核酸 检测等方法,直接检测病原体或 其遗传物质,是确诊传染病的金 标准。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原 体类型、感染程度及机体免疫状 况。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带病毒者 带菌者 带虫者 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 急性与慢性携带者 不显临床症状 排出病原体 重要传染源
巩固免疫 非巩固免疫 小部分转变 为病原携带 状态(恢复期 携带者)
免疫功能不足 可转变为显性感染 病原体不排出体外

三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菌毛 定植因子 黏附作用
发疹性传染病



水痘、风疹 第一天 水痘分布于躯干 猩红热 第二天 麻疹 第三天 耳后面部,躯干四肢 斑疹伤寒 第五天 伤寒 第六天
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

一、临床资料: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二、流行病学资料:
1.传染病的地区分布
2.传染病的时间分布 3.传染病的人群分布

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毒 力 :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外毒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起作用) 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数量:再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卡介苗 、肺鼠疫)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
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 感染的概念: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
共生状态 致病
清 除
感染谱
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称为传染,传染 主要指病原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个体到另 一个宿主个体的感染 (传染三因素)
共生状态 (commensalism) 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感染谱 (infection spectrum)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2024年度传染病学总论

2024年度传染病学总论

2024/2/2
5
传染病分类方法
01
02
03
04
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如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等。
按传播途径分类
如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 病等。
按病程长短分类
如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等 。
按病情轻重分类
如一般传染病、重大传染病等 。
2024/2/2
6
流行病学原理及应用
流行病学原理
研究疾病分布特征、流行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科学。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024/2/2
03
实施疫苗接种计划
按照疫苗接种政策,有计划地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确保接种效果和安全性。
12
03 传染病诊断方法 与标准
2024/2/2
13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沟通渠道
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多种方式建立快速、高效的沟通渠道,确 保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
保密要求
在信息共享和沟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患者隐私和 信息安全。
2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制定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 治、物资保障等工作要求。
报告内容
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已采取的措施等信息。
报告要求
确保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 漏报。
2024/2/2
25
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
2024/2/2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1.细胞免疫
抗原致敏 T 细胞,再次相遇同一
抗原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 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 胞。 细胞免疫主要作用于在细胞内寄 生的细菌、病毒、真菌和立克次 体等。
1.细胞免疫
T 细胞按其表面抗原可分为 CD4+ 和 CD8+ 两个主要亚群,激活后介导 3 大 功能: ( 1 )辅助和促进其它细胞的免疫功能 (CD4+) (2)抑制其它细胞的免疫功能(CD8+) (3)杀伤靶细胞( CD8+ )
2.体液免疫
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即
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 体,即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IgE IgD)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共同特点: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1、入侵门户:霍乱经口 破伤风经伤口
2、机体内定位:肝炎病毒对肝脏 HIV对 CD4+ 疱疹病毒对神经组织、粘膜 3、排出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 :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
异性免疫力的人 易感性 :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 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 感性。 流行的周期性: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季节,气温,雨量,洪水,河 湖,生活环境等。 (二)社会因素 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 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
又未能将其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
下降时,才引起临床表现。
水痘-带状疱疹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可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变。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在不 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但通常以下 列顺序按比重呈正金字塔形排列: 潜伏性感染
显性 感染
病原 体被清除
隐 性 感 染
携 带 状 态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编辑版ppt
(2)体液免疫
当被某种病原体抗原致敏的白细胞再次 受到该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 生相对应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如IgG、 IgM、IgA、IgD、IgE等。
23
编辑版ppt
在感染过程中最早出现IgM,是近期感染的 标志,有早期诊断意义。
IgG在感染后临近恢复期时出现,持续时间 较长。IgG在体内含量最高,占免疫球蛋白的80%, 能通过胎盘,是用于防治某些传染病的丙种球蛋白 及抗毒血清的主要成分。
少数显性感染者转为病原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15
编辑版ppt
(四)病原携带状态
➢ 按病原体种类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 带虫者。
➢ 病原携带一般分为健康携带者、潜伏期 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
➢ 各种携带者都可因排出病原体而成为传
染源。
16
编辑版ppt
(五)潜伏性感染
➢ 在传染过程中,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时, 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 防御功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 繁殖,引起发病。
19
编辑版ppt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天然屏障:皮肤粘膜、血脑屏障和胎盘 屏障等;
2、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游 走性的大单核细胞、肝、脾、骨髓、淋巴结中 固定的巨噬细胞和各种粒细胞;
3、体液因子: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 酶和干扰素等。
20
编辑版ppt
(二)特异性免疫
➢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感染和疫苗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细胞免疫(T细胞)和 体液免疫(B细胞)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
传染病护理学
总论
1
编辑版ppt

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法定传染病调整前后对比:艾滋病 1989年 乙类 黑热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35种 肺结核 新生儿破伤风 血吸虫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乙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炭疽中的肺炭疽 2004年 增加 24小时内报疫 37种 2种 24小时内报疫 丙类 10 种
空气\飞沫\尘埃 吸血节肢动物 人群易感性:
水\食物\苍蝇 血液\体液\血制品
手\用具\玩具 土壤

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地理 气象 生态
社会制度 经济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
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

一 基本特征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有病原体
季节分布 地区分布 不同人群

外来性 地方性
终生免疫 暂时免疫 无保护性免疫

散发性流行 流行 大流行 爆发流行

二 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复发与再燃
后遗症

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发疹
毒血症状
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反应
3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临床类型 轻型 中型 重刑 暴发型 典型 非典型
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
毒 力 :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外毒素
内毒素
数 比
量:再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
变 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
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乙类传染病(22种)严格管理( 12 小时以内)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布鲁氏菌病、
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狂犬病、麻疹、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登革热 疟疾 黑热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 寄生虫病(parasitosis):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 • 上述两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 人体 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
并研究其诊断、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及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是以个体为研究 对象。 • 流行病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三)常见症状及体征
共同的症状、体征:
发热、发疹、毒血症状、意识障碍、呼 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最常见,最突出
1、发热(Fever)
(1)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 ②极期 ③体温下降期
(2)热型:稽留热 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 (3)程度和持续时间
2、发疹
皮疹的形态 出疹时间 皮疹分布 出疹次序 退疹情况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结合
吞噬 细胞
病(抗原) 原 体
刺激 +
淋巴细胞
抗体
产生
(二)变态反应 • 许多病原体通过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产生各种临床表现。
四、传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3、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最常见 4、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ction) 5、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最少
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
一、传染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也叫传染或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