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数学故事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黄金分割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黄金分割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故事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数学王子爱因斯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数学家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数学王子爱因斯坦吗?他有什么特殊的成就?二、故事分享(15分钟)1. 讲述数学王子爱因斯坦与黄金分割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意义。

三、黄金分割讲解(15分钟)1. 讲解黄金分割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设计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黄金分割的例子。

2. 每组挑选一个例子,进行展示和解释。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或者建筑物,寻找黄金分割的例子,并拍照记录。

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王子爱因斯坦与黄金分割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讲解和实践,学生了解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寻找黄金分割的例子。

然而,对于黄金分割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通过小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分数的小故事。

故事名称:《分蛋糕的难题》故事内容:有一天,小明过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美味的蛋糕。

小明想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蛋糕,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公平地分这块蛋糕。

小明妈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

然而,小明觉得这样不公平,因为他的两个朋友吃得多一点。

于是,小明妈妈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

这次,小明觉得公平了。

2. 讲解:通过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

(1)提问:小明妈妈为什么要把蛋糕切成三等份和六等份?(2)讲解:将一个整体等分后,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实践: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故事中的蛋糕分配。

(1)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用分数表示为 1/3。

(2)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用分数表示为 2/6。

4. 总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如果小明有8块巧克力,他想和4个朋友分享,每个朋友能拿到几块巧克力?用分数表示。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数学趣味小故事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小故事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小故事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2、故事:猴子捞帽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数学阅读故事教案小学

数学阅读故事教案小学

实用文档
数学阅读故事教案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数学阅读故事的基本内容;
2. 能够理解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3. 能够运用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4. 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学阅读故事的基本内容;
2. 理解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3. 运用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教师准备一个数学阅读故事,让学生跟读,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故事的基本内容;
2.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读完数学阅读故事后,让学生认真思考,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3. 活动三: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4. 活动四:教师准备一些创新思维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数学阅读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发展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
2.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学阅读故事的理解能力;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学阅读故事中数学概念的运用能力。

数学故事教案及反思

数学故事教案及反思

数学故事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基础数学概念的巩固与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索数学故事的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强调数学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如计数、排序、模式等。

3. 学习基本的数学操作符和运算法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本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告诉学生本节课将通过故事来学习数学概念,并询问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和看法。

探究与讨论(15分钟):1. 读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如计数、排序、模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示范与演练(15分钟):1. 提供一些数学操作符和运算法则的示范,并演示如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学故事并设计一个相关的问题,然后交给其他组解答。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问题,并和其他组进行互动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应用数学概念解决。

反思与评估(5分钟):1.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让他们自我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

2. 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活动,以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学故事书籍2. 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3. 已准备好的实际问题示例教学反思及改进:通过数学故事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增加故事的复杂度和问题设计的难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篇:数学故事教案(精选)《数学故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孩子们了解许多数学小知识。

2、提高孩子们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如何巧妙地数三角形个数,理解乘法原理,与切蛋糕的方法,三刀如何切成4块5块6块7块。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原理,完成每个步骤的方法数的乘积就是完成这件事总共可能的方法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引入这次的数学故事,问大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的角色。

2、课程开始(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运用到PPT)整个故事由角色扮演进行,选择几个学生来扮演喜羊羊,灰太狼,懒羊羊,沸羊羊,旁白,美羊羊。

这个故事是讲述羊村的羊们寻找隐形药水的故事。

有一天,慢羊羊村长把小羊们召集到青青草原上,村长一脸的凝重,他要给小羊们布置一个任务!羊村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故事中有这么几道题,第一道题数出图上三角形的个数,然后你们只要朝我箭头所指的地方,走你们所数三角形个数那样多的步数,就能发现新的线索了。

喜羊羊告诉同学们“我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假设我把三角形中没有别的线段的三角形称为基本三角形,那么有4个,分别记作a、b、c、d。

在数由两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3个,分别是ab、bc、cd。

再数由三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2个,分别是abc、bcd。

最后数由四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只有1个。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为1+2+3+4=10个。

”通过喜羊羊的讲述大家明白了如何数三角形个数。

诀窍:如果几个三角形的顶点在一起,底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基本三角形有n个,那么总的三角形个数为1+2+3+......+n。

第二道题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不过,这关的题目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第三条线索。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这岛上有另一条出口。

从这往东走有3条路通向第一个路口,到了第一个路口再往南走,有4条路通向第二个出口,第二个出口就是神仙岛的出口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讲故事小学数学教案

讲故事小学数学教案

讲故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故事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数学故事:《小红帽与大灰狼》
2. 数学概念:加法与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学习数学概念(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分别以小红帽和大灰狼的行动为例进行解释。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与应用(20分钟)
1.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系列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运用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求解。

2. 学生对答案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与故事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数学故事,设计并解答相关加减法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讲故事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大全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大全

初中数学智慧故事教案大全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通过数学智慧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一个数学智慧故事:《数学家与苹果树》。

2. 分析故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智慧?智慧如何体现?2. 学生分享自己对智慧的理解。

二、讲述数学智慧故事《数学家与苹果树》(15分钟)1. 讲述故事内容:一位数学家在苹果树下思考数学问题,突然灵感迸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数学家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家的智慧。

三、分析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运用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苹果树的高度?2.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数学教学小故事1今年我教初一数学,优等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两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

记得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班里的小赵呆呆地看着题目就不动手。

我走到他跟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看他害怕的模样,我觉得很奇怪。

于是我站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计算?他说出了原委:他虽然记住了加法法则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法则,还特别害怕我。

我摸摸他的头,试着让他不再怕我。

接着开始举些不同类型的例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法则。

我先帮他分类,比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分同号两数相加:5+2得正7(小学学过的),然后问他-5+(-2)呢?他就做不出来了,于是我问他在小学加得了吗?他回答加不了。

我告诉他我们学了负数之后现在加得了,得负,具体负多少呢?具体的`说你昨天欠同学5元钱,今天又欠了2元,一共欠了同学多少钱?他说一共欠7元。

他理解了并得出-5+(-2)=-7。

于是我们一起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求法:(1)正的加正的得正;(2)负的加负的得“—”然后把绝对值加起来。

接着我让他尝试做-23+(-8)时他果然求对了。

然后我又换了另种类型题:-3+2=?我问他这个运算是前面的那种类型吗?他回答说不是。

我接着问这个题是什么类型数加什么类型的数?他回答说负数加正数。

(说的非常对)那负数减去正数得什么?提示:你昨天借了同学3元钱,今天卖酒瓶赚了2元钱,结果怎样?他说:两元钱还了同学后还欠同学1元钱,结果的-1。

所以这类题要先确定结果符号,再确定具体的值。

我告诉他方法,看哪个的绝对值较大,结果就取那个数的符号,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接着我出-23+9这样一个题,我边说边问,得什么?他回答得负,我让他写,他写出了“—”,然后又问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多少?他回答23和9,接着让他算23-9多少?他回答14。

高中数学教学故事

高中数学教学故事

高中数学教学故事引言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故事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本文将讲述一些高中数学教学故事,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故事一:平方数的神奇之旅故事开始时,主人公小明身处一个神奇的国度。

国王把一个任务交给小明,要求他找到一个特殊的数字,这个数字是两个平方数的和。

小明思考了一会,意识到这个数字就是13。

他解释道,13 = 9 + 4,其中9和4都是平方数。

国王非常惊讶,认为小明是数学小天才,决定把他提升为王室的数学顾问。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介绍平方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平方数与普通数字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平方数的加法性质。

故事二:射击比赛的数学魅力故事发生在一个射击比赛中。

主人公小红是一名优秀的射手,她非常擅长计算射击的偏差。

在比赛中,她需要根据目标和风向来调整射击角度。

小红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得出最佳的射击角度,并成功地打中目标。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射击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故事三:乘法的奥秘故事中,主人公小华发现了乘法的奇妙之处。

他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的变化规律,发现了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小华将这个方法告诉了他的同学们,大家都受益匪浅,数学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规律和简便的计算方法。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并利用数学的奥秘。

结论通过故事的方式,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育故事大班数学教案大全

教育故事大班数学教案大全

教育故事大班数学教案大全一、数的认知•数的认知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和掌握数字的概念。

•故事一:小猫咪学数数–小猫咪在森林里看到了1只小鸟,它数了一下,发现有1只小鸟。

–然后,小猫咪又看到了2只小兔子,它数了一下,发现有2只小兔子。

–小猫咪继续在森林里探险,它看到了3只小蚂蚁,它数了一下,发现有3只小蚂蚁。

–小猫咪最后数了一下,它看到了1只小鸟、2只小兔子和3只小蚂蚁,一共有6个动物。

二、数的比较•学习数的比较,培养孩子的数量概念和大小顺序的能力。

•故事二:大象和小猫咪–有一天,大象和小猫咪一起去玩,它们看到了一堆水果。

–大象先数了一下,它发现有4个苹果。

–然后,小猫咪数了一下,它发现有2个苹果。

–大象笑着对小猫咪说:“我数的苹果比你多,我更厉害!”–小猫咪生气地回答:“我也很厉害,虽然我数的苹果比你少,但我数数的时候很认真!”–最后,大象和小猫咪一起分享了这堆苹果。

三、数的运算•通过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故事三:小鸟的家–小鸟有一个家,它有4个蓝色的窝和3个红色的窝。

–有一天,小鸟的朋友小松鼠来找它玩,小松鼠很想住在小鸟家里。

–小鸟问小松鼠:“我家里有蓝色窝4个,红色窝3个,一共有多少个窝?”–小松鼠想了一下,说:“你家里有7个窝。

”–小鸟高兴地说:“太棒了!你真聪明!”于是,小松鼠住进了小鸟的家。

四、图形认知•帮助孩子认识和辨认各种图形,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故事四:小熊的拼图–小熊有一个拼图,拼图上有3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2个形状相同的圆形,还有1个形状相同的方形。

–有一天,小熊的朋友小兔子来找它玩,小兔子很喜欢拼图。

–小兔子问小熊:“你的拼图上有多少个图形?”–小熊想了一下,说:“我的拼图上有6个图形。

”–小兔子仔细数了一下,说:“你数对了,真聪明!”于是,他们一起拼好了拼图。

五、数的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外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课外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课外故事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家高斯的天才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求精神。

2. 通过分析高斯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学习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斯简介:让学生了解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2. 高斯的故事:讲述高斯在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难题,最终被高斯巧妙解决的故事。

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高斯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斯,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

2. 讲故事:讲述高斯在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让同学们计算从1加到100的结果。

同学们都感到困惑,但高斯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 分析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进而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4. 讲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详细解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5.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数学智慧,培养数学兴趣和探求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斯的故事,解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规律,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高斯的故事,理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学生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探求精神。

六、教学资源:1. 高斯的故事资料。

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资料。

3. 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高斯,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

2. 讲故事(10分钟):讲述高斯在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让同学们计算从1加到100的结果。

同学们都感到困惑,但高斯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课堂教学小故事篇一课堂教学小故事——春风化雨,走进心灵牛砦小学郭稳影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心灵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从他们的失误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育因素。

有些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较旺盛,性格活泼好动,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文明,但在学习上,成绩不稳定,学习态度也是时好时坏。

这类学生的转化是很关键的,若引导的正确,他们就会很快树立信心赶上来;若引导不好,则会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掉队。

在课堂上,总是有很困惑也很苦恼的事情。

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

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小声说话的、游玩小东西的、有抠手指玩的……面对这些情况,我非常烦恼。

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对策。

是不是我设计准备的课有问题?我真正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了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

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我的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是,我上课不再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好的课件。

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

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学故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猴子的数学难题》2. 故事《聪明的猴子》3. 故事《猪八戒卖西瓜》4. 故事《狐狸和乌鸦》5. 故事《小兔子的数学难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子的数学难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教师讲述故事《聪明的猴子》,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并讲解相关数学知识。

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拓展:教师讲述故事《猪八戒卖西瓜》,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并讲解相关数学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给出课后作业,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记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数学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源。

2. 数学题目集锦。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

大班数学教案四篇数学故事

大班数学教案四篇数学故事

大班数学教案四篇数学故事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今天,我将为大班的小朋友们带来四个数学故事,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一:小红鱼的数学之旅从小,小红鱼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序的。

一天,小红鱼游到了一片神奇的海洋里。

海洋中有一只发光的螺旋贝壳,上面写着一个数学问题:“3 + 4 = ?”。

小红鱼看着贝壳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她明白了,3 + 4等于7。

小红鱼继续游动,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螺旋贝壳,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数学问题。

小红鱼努力思考,一一解答出了所有问题。

最后,她发现这些贝壳所组成的路径,正好是一个巨大的“数学”字。

故事二:小猫的加减之旅小猫名叫小乐,它非常喜欢数学,尤其是加法和减法。

一天,小乐决定出去旅行。

它沿着一条小溪走,突然看到了一只狐狸在河边偷看数学题。

小乐好奇地走过去,发现狐狸正在算一个加法题:“2 + 3 = ?”。

小乐立刻告诉狐狸答案是5。

狐狸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决定和小乐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数学题。

他们一起沿着小溪走,遇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小乐都能够准确地解答出来。

最后,小乐和狐狸成了好朋友,并一起回到了家。

故事三:小鸟的乘除之旅小鸟嘟嘟能够用嘴巴唱歌,但它最喜欢做的是数学题。

一天,小鸟看到了一上面写着“8 ÷ 2 = ?”的梨子。

它仔细思考,想要找到答案。

突然,一只聪明的兔子走了过来,告诉小鸟,8 ÷ 2等于4。

小鸟非常高兴,于是和兔子一起踏上了寻找更多数学题的旅程。

他们飞过了森林、山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题。

小鸟和兔子一起努力解答,最后他们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成为了数学之友。

故事四:小兔子的时钟之旅小兔子名叫皮皮,它对时钟非常感兴趣。

一天,皮皮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时钟。

时钟指针一动不动地停在了12点。

皮皮好奇地走近时钟,发现时钟上有很多不同的数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1. 课题名称《趣味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1到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理解数字的应用。

解决策略:通过互动提问和故事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4.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数字的奇妙冒险》数学故事书。

教具和设备:数字卡片、白板或投影仪。

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故事内容。

5.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方法与活动:阅读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进行互动游戏。

学生互动环节:提问学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白板上或数字卡片上展示他们的答案。

课堂管理: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反馈。

时间分配:阅读故事:20分钟提问与互动:15分钟数字游戏:15分钟6. 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视觉学习者:使用色彩鲜艳的数字卡片和多媒体展示。

针对听觉学习者:重复阅读故事,强调关键数学概念。

针对动觉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7. 板书设计```数字的奇妙冒险1到10的顺序大小关系```8. 学习评估方法形成性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表现。

总结性评估:通过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数字卡片游戏来评估。

9. 跨学科元素融入语文: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艺术: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数字卡片的制作。

10. 扩展资源和延伸活动建议观看与数学相关的动画片。

制作数字故事书。

11. 课后反思评估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12. 教案讨论示例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数字的奇妙冒险》,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数字1到10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数学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故事:《小猪佩奇和数学宝藏》2. 故事中的数学知识点:认识数字4、5、6,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故事中掌握数字4、5、6的认识及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内容、数学问题及解答。

2. 教学素材:小猪佩奇玩具、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字4、5、6,并说出它们的大小顺序。

2. 讲故事:讲述《小猪佩奇和数学宝藏》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点。

a. 小猪佩奇找到了几个数学宝藏?b. 请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数字4、5、6。

c. 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数学知识?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数学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环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中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数字4、5、6的认识及大小比较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学故事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在家中找出5件物品,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拍照记录。

2. 请学生尝试编写一个关于数字4、5、6的数学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数学活动,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数字4、5、6的亲子游戏。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商店,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如计算价格、比较大小等。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

三下数学讲故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故事:《小猪佩奇买面包》2. 数学知识: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形状识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形状识别等数学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2. 活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小猪佩奇买面包》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

2. 新课导入:讲解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形状识别等。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计算价格、测量长度、识别形状等。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故事和活动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故事相关的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故事讲述和数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数学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形状识别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中的倾听、表达、交流等能力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小猪佩奇买面包》的故事课件,用于展示故事情境。

2. 数学教具:如加减法计算器、长度尺、形状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 作业纸:用于布置课后作业。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精选五篇]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精选五篇]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精选五篇]第一篇: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思维非常活跃,独到的见解往往会出乎老师的意料。

比如: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老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

记得有一次我讲轴对称图形时,事先布置学生课下剪一些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各种三角形、梯形等。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当大部分学生通过折、剪已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也予以肯定。

突然有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腿!(也就是对称轴!)”话音刚落,哗——全班学生都笑的前伏后仰,有的甚至喊:“呆子你又做梦呢?”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时从教近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畅所欲言!于是,我纠正了该学生说话的错误,让该生亲自上讲台演示。

唉,不错!他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确实有两条腿!(对称轴。

)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该生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大家情趣盎然,通过仔细观察,测量,讨论得出:四条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我借机告诉大家:他剪的图形是菱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以后你们会学到的!一般地说,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我即刻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求异精神,并要求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嘲笑他,而要向他学习。

顷刻间,孩子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如果学生的求异出了错,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以后更能各抒已见;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继续发挥创新的潜能!第二篇: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数学故事----高斯的故事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後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

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

」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

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

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

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

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

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

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

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

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经典数学故事----最后的时刻1512年,一群法国兵攻入了意大利博利斯镇。

镇上的人都逃空了,只在一堵墙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于是发生了类似电影里鬼子进村的一幕:“你跟这儿藏着干吗呢?”法国军官问。

少年低着头,不说话。

“说!”“自己看去,”少年偏了一下头,眼睛里有嘲笑的光芒。

军官看过去,发现墙根有一片湿。

他勃然大怒,一脚踢过去:“真他妈的野蛮民族!”他把刀抽出来了,“镇上的大人都藏到哪儿去了?”“操你妈。

”少年说。

“你说什么?”军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说,操你们法国兵的母亲。

”少年咬文嚼字地解释。

军官一刀劈了下去。

这个顽强的少年就是数学家尼可罗·方台纳(NICCOLOFONTANA,1499-1557)。

那天他之所以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一条狗。

法国人在他的脸上砍了一刀,血流了一地。

那条狗偶然走过来,在他的脸上舔了一阵子。

狗的吐沫有杀菌的功能,因此伤口没感染。

但是伤好之后,他脸上落了个可怕的大疤,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可这没准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数学家。

他不怎么说话,老想。

命中注定,方台纳将在二十多年后受到一次严重的挑战。

1535年,刚过了年没多久,意大利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数学家费奥(AntonioFior,1506-?)挑战数学家方台纳。

那时方台纳已经成了数学教授了,在意大利很有名气。

虽然16世纪的名气也就是会开个方,会做点几何应用题什么的,可你必须知道那个时候在意大利当教授不轻松。

老有人跟你犯葛,也就是挑战。

怎么挑战呢?出难题。

谁都能出。

保不准谁哪天高兴了,就能给你出一道刁钻古怪的。

你解出来当然好,解不出来,对你的名声可就有影响了。

幸亏有一点还公平,谁要给你出题,你也可以给他出,你解不出不要紧,只要对方也解不出,丢脸就是共同的。

因为有了这么一条,平常无理取闹的也还不太多。

可这次非同小可,挑战的对方是费奥!他的老师费罗(ScipioneDelFerro,1465-1526)很厉害!虽然他死了,可他的学生必然也是很了得的。

但是方台纳这个人有进无退,他接受了挑战。

题目一共三十道,限一个月之内,找出下面式子里的X各得几:X3+5X=6X3+2X=19X3+7X=48……你从这些方程里能看出什么吗?不错,所有三十道,都是:某数乘X的三次方+另一个数乘X=第三个数。

简单点说,就是X3+MX=N,其中M,N都是已知整数。

这在数学上叫做三次方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一般形式”。

这三十道题,你能解一道是没用的,你得会解这个“一般形式”,或者能找出一个“一般解法”,也叫“算法”。

问题是,方台纳并不知道这个一般解法。

翻遍了所有的数学手册也没找到。

一气之下,他也给费奥出了三十道特别不近人情的。

然后,他便埋头推导起来。

他的桌子上很快堆起了大量画得乱七八糟的纸和只咬了几口的皮萨。

时间一天天过去,桌子简直成了个垃圾堆积,推导却毫无进展。

那么费奥的桌子又怎么样呢?他的桌子十分干净。

不是因为他爱清洁,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去做方台纳出的那三十道题。

没事他就绕到方台纳他们家附近去侦察一下,每当他看到方家灯火通明,他就忍不住想乐。

要知道他这次出题的原因,还得谈到他的老师。

七年前那一天,老师派人把他叫到病床边,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都二十二岁了。

我平常看你不怎么做作业,净到外边玩。

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费奥到了这个关头也说不出话来了。

老师叹了口气,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纸,说: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了,师徒一场,我把这个给你吧。

记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别拿出来用。

这张纸上,就写着上面那道方程的一般解法。

费奥把老师的话记了六年,到了第七年,他给忘了。

别的数学家都挺有成绩的,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出来,老这么呆着太没面子了。

于是他决定把他的秘密武器拿出来,而且,出手的进攻目标是很有名气的方台纳。

如果跟方台纳打成平手,他的行情自然会涨上去。

他毫不怀疑这个结果,所以对方台纳的题他看也不看。

二月十四号,比划的结果出台了。

完全出乎费罗的预料,方台纳解出了所有三十道题,而且公布了一般解法。

而他自己连一道题也没解出来。

对方台纳教授来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他的大疤放着光,跟垂头丧气的费奥亲切握手,然后转过身,对着鼓掌的人群大声宣布:可怜的费奥,按照比赛规则,他输给我三十顿盛宴,我不要了!观众的掌声顿时又响了起来。

今天在任何数学手册上都可以找到X^3+MX=N的解法,可只有方台纳自己才知道,他曾付出过怎样辛勤的努力。

他的解法是最后一天的深夜,比赛的最后一刻才找出来的。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对困难的回答跟对法国军官的解释一样:富于勇气,而且井井有条。

经典数学故事----没有捷径可以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生前培养过许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希腊国王多禄米。

闲着没事的多禄米,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学一点儿什么东西。

当时,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学家了。

多禄米想了一想,决定把阿基米德请来,拜他为师,学习一点几何知识。

接到国王召见,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了皇宫。

这里金碧辉煌,气势典雅。

白玉大理石铺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灯,雕龙刻虎的巨大粱柱,把整座宫殿装扮得格外豪华、漂亮。

阿基米德一边欣赏着宫殿中的装饰,心中一边想,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不知凝结了多少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别致的设计,无不反映出建造者们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方面很学的造诣。

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就当上了国王的私有数学教师。

刚开始上几何课时,国王挺认真,似乎下了决心要学好这门课。

可是,时间一长,多禄米的兴趣就逐渐往下落了,尽管阿基米德讲授的几何学内容都很浅显,但对于不爱学习的国王而言,一堂课的时间简直比一年还长,他日益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国王情绪的变化,阿基米德看到眼里,记在心中。

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认真讲课。

他细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禄米讲解着各种几何的图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

可是多禄米对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毫无兴趣,有点昏昏欲睡了。

阿基米德来到多禄米的身边,用手推推他。

这位国王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没等阿基米德说话,他反而先问:“请问,到底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方法和途径?用你这种方法实在太难学了。

”听了国王的问题,阿基米德思考着,冷静地回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乡村小道,一条是供皇家贵族走的宽阔的坦途,请问陛下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当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禄米回答得十分干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继续说:“不错,您当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为您是国王的缘故。

可现在,您是一名学生。

要知道,在几何学里,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

因为,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

”国王多禄米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思考了一下,总算理解了阿基米德这番话的含意,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听阿基米德继续讲课。

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趔: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