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原发性纵隔肿瘤

合集下载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理病因,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原发性纵隔肿瘤病因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

上自胸腔入口,下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

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上纵隔。

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

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

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

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淡,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

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

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

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

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

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隔肌麻痹,声音嘶哑等。

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

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

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 -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心肌炎。

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

胸腺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2.胸内甲状腺肿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

前者少见。

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

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

医学影像-纵隔解剖及原发性纵隔肿瘤

医学影像-纵隔解剖及原发性纵隔肿瘤

146
8057373
“胸腺肿物切除标本”示:AB型胸腺瘤。
“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标本”示:胸腺囊肿。
ID:14511257
病理
¡ “左肺上叶+纵隔肿物切除标本”示:B3型胸 腺瘤,侵袭性生长。
2、畸胎瘤
¡ 畸胎类肿瘤是纵隔生殖细胞瘤中最常见的一 类,前纵隔中部,偶可发生于后纵隔。
5、支气管囊肿
¡ 支气管囊肿是胚胎时支气管胚芽迷走至纵隔 伴发育异常所致,多发生于中纵隔的中上部。
¡ CT表现:病变一般紧邻气道,壁薄而光滑整 齐,密度均匀而低。其密度与其内容物的性 质密切相关;
¡ 浆液性囊肿CT值0-20HU;粘液性囊肿CT值 30-40HU;合并感染或出血CT值常在30HU 以上,新鲜出血可达80HU;囊肿与支气管相 通时则可见含气影或气液平面;增强检查无 强化。
4、淋巴瘤
¡ 淋巴瘤是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 巴组织。
¡ 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较大时病灶由中纵隔 累及前纵隔。CT 扫描可见纵隔各区淋巴结,淋巴瘤 可侵犯胸膜、心包及肺组织,可表现为胸腔积液、 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侵润病灶。
病理
¡ “纵隔穿刺标本”:免疫组化支持霍奇金淋巴 瘤(结节硬化型)。
¡ 中纵隔相当于心、主动脉弓、气管及肺门所占据的 区域。
¡ 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以后和胸椎 旁区为后纵隔。
¡ 自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 胸椎下缘连一水平线,其 上为上纵隔,其下至肺门下缘的水平线为中纵隔,肺 门下缘以下至膈为下纵隔。
原发性纵隔肿瘤
¡ 原发性纵隔肿瘤:指起源于纵隔内各种组织 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但排除外气管、食管 和心脏大血管产生的良恶性肿瘤,种类繁多。
¡ 通常分为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和实质性畸胎瘤 (畸胎瘤),前者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后者 来自内、中、外三个胚层组织,肿瘤内可含脂肪、 骨骼、牙齿、毛发等。肿瘤破裂与支气管相通时, 病人痰中可发现毛发或豆渣状皮脂物质。

原发性纵隔肿瘤100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原发性纵隔肿瘤100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年龄 4 ~ 8岁 , 均(75  ̄ 59 ) 。 有患 者均 经 手术 证实 97 平 6 . 1 .6岁 所 3 为原 发性 纵 隔 肿 瘤 , 中 , 其 良性肿 瘤 9 0例 , 恶性 肿 瘤 1 0例 。
治愈 9 6例 . 亡 4例 。 死
12 方 法 .
C T扫 描 的应用 极 大 地提 高 了纵 隔肿 瘤 和囊 肿 的诊 断准 确率 。C T空 间分辨 率 较 高 , 显示 病 变边 缘征 象 、 对 问质 性病 变 与小 结 病 变较 MRI , T能清 楚 地显 示 各 种病 变 的 钙化 好 C 灶. 是诊 断 畸胎 瘤 的最佳 影像 方 法 。本研 究 进一 步证 实 x线
『 考 文献】 参
f] 王 东 .6例 原 发 性 纵 隔 肿 瘤 的 c 1 3 T诊 断 分 析 【I 外 医 疗 ,0 92 (4: J. 中 2 0 ,82 )
1 9 6 .
X线诊 断为原 发性 纵 隔肿瘤 9 5例 , 误诊 5例 , T诊断 为 C
原 发 性 纵 隔肿 瘤 9 8例 , 诊 2例 ; 性 肿 瘤 (0例 ) 术 切 误 良 9 手 除 率 为 10 , 性 肿 瘤 (0例 ) 术 切 除 率 为 5 % 。 0% 恶 1 手 0
疗 病 灶 广 泛 者 , 进 行 化 疗 。 他 纵 隔 肿 瘤 的 治 疗 主 要 为 手 可 其 术 切 除 。 有 些 纵 隔 如 畸 胎 瘤 、 经 纤 维 瘤 、 腺 瘤 有 恶 变 可 神 胸
本研 究 中 电视胸 腔镜 手术 患 者共 1 6例 , 效果 良好 。 中 其
3例 是 带蒂 状 的畸 胎瘤 ( 良性 ) 其余 的均 为囊 肿 。但 是 应该 ,
3讨论
[] 王 志 刚 , 晓 膺 , 冬 梅 , 原 发 性 纵 隔 肿 瘤 的 诊 断 和 外 科 治 疗 f. 2 张 狄 等. J南 J

什么是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原因

什么是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原因

什么是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原因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其对人们的生命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往往就很快的失掉生命,而纵膈肿瘤是一种神经系统性的肿瘤,往往对人们的危害更大,那么有哪些表现呢?一、纵隔增宽和移位纵隔炎症、血肿、脓肿、气管旁淋巴结核、纵隔内肿瘤和囊肿、上腔静脉及奇静脉扩张、动脉瘤、纵隔胸腔积液等均可使纵隔影增宽,结合临床和病史,必要时做断层摄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以资确定其增宽原因。

而一侧胸腔内压力增高时,如大量胸腔积液或张力性气胸,一侧肺气肿或巨大占位性病变可推挤纵隔向健侧移位。

反之,当一侧胸腔内压力减低或纤维性变收缩时,如肺不张、胸膜增厚、肺内大量纤维性变,则牵拉纵隔向患侧移位。

当支气管发生部分性阻塞时,由于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可在呼吸时发生纵隔左右摆动(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吸气时移向患侧)。

二、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

转移性肿瘤较为常见,并多数为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血行性转移非常少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种类很多,通常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

它们常以肿块性病变为其共同表现,不少肿瘤缺少特征性表现,鉴别较困难。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一般有其好发部位,根据肿块所在部位、形状进行分析,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常可推测肿瘤的类别。

根据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可大致区分良、恶性表现。

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常为恶性表现。

边缘锐利、光滑、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多为良性。

畸胎类肿瘤的密度可不均匀,内含骨骼或牙。

沿肿块边缘的弧形或环形钙化说明肿块为囊肿性病变或实质性肿瘤已有瘤性退行性变。

注意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对研究肿瘤的位置和来源有重要意义。

起源于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气管旁的肿瘤常压迫气管使其变窄移位。

肿瘤邻近骨骼处,可出现边界整齐的压迫性骨质缺损,这是良性肿瘤的表现,侵蚀性骨质破坏是恶性肿瘤的征象。

外科学第八版纵隔肿瘤

外科学第八版纵隔肿瘤
• 全身性恶性肿瘤 • 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 • 双侧,不规则,融合成块,侵犯肺、胸膜及心脏 • 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病 •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不宜手术,放疗或化疗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见得纵隔肿瘤——其她肿瘤 • 间叶组织肿瘤(少见):
纵隔分区——四分区 • 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下缘
得连线——上、下纵隔
• 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 前、中、后三部分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胸腺瘤
胸腺瘤
心包囊肿 神经原肿瘤
异位甲状腺肿 畸胎瘤
支气管囊肿 肠原性囊肿
淋巴源性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甲状旁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见得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 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 ➢ 多为单个,良性多于恶性 ➢ 压迫、恶性侵犯——疼痛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见得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 自主神经系统肿瘤(植物神经) 良性:1、 神经节细胞瘤(交感神经) 2、 神经纤维瘤(迷走神经,少见) 恶性:1、 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 2、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见得纵隔肿瘤——纵隔囊肿 ➢ 胚胎发育中胚细胞异位 ➢ 圆形或椭圆形、薄壁 ➢ 边界清楚
• 气管支气管囊肿 • 食管囊肿(前肠囊肿、肠源性囊肿) • 心包囊肿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见得纵隔肿瘤——纵隔囊肿 气管、支气管囊肿
中纵隔,隆突、支气管附近 内膜为假复层纤毛上皮、囊壁有平滑肌、软骨 囊液为糊状黏液

纵膈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膈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九分区法常见肿瘤的好发位置
2.形态、边缘及密度
形态与边缘
• 良性肿瘤边缘常光滑锐利清晰,与邻近 结构界限清楚,脂肪间隙存在 • 恶性肿瘤常为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边 界不清,较大时与邻近结构的脂肪层常 消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性破坏
密度
囊性病变(

含液性肿块)
病变呈水样密度,CT值常为0HU~20HU,见于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 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
40-60岁
胸腺组织几乎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故CT
值为脂肪密度
内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影,为残留
的胸腺组织
直径一般不超过7mm
正常胸腺CT表现
60岁以上 胸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CT值 为脂肪密度 体积缩小
胸腺瘤
•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 胸腺组织 • 【临床与病理】
实性病变

( 软组织密度肿块)
病变呈软组织密度,CT值常为30HU~50HU或以上,见于甲状腺肿、胸 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
脂肪类病变

(含脂肪性肿块)
病变CT值一般为负值,其范围常为-80HU~ -50HU,常见于皮样 囊肿、畸胎瘤、脂肪瘤
3、活动性: 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运动而与气管活动 一致。
男 61岁 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
平 扫。 右 值上 约睑 下 垂
月 。
M 52Y

CT
5 38Hu
前 纵 化 隔 , 内 增 见 强 一 后 占 约 位 , 明 显 。均 匀 强 93Hu
•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 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 以肿瘤多见。 • 纵隔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转移瘤较 常见。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通常包括纵隔内各 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 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起源的良、恶性肿瘤。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与手术治疗选择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与手术治疗选择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与手术治疗选择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部位的肿瘤,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病理分类。

纵隔肿瘤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方法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患者的临床情况。

本篇文档将介绍纵隔肿瘤常见的病理分类以及手术治疗的选择。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1. 胸腺肿瘤(Thymoma)胸腺肿瘤是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生在胸腺上皮细胞中。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行为,胸腺肿瘤可以分为A、AB、B1、B2、B3、C六个不同的病理类型。

其中,A、AB、B1型为良性肿瘤,B2、B3、C型为恶性肿瘤。

对于良性胸腺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恶性胸腺肿瘤的治疗则需要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 胸壁肿瘤(Chest wall tumor)胸壁肿瘤是发生在胸壁组织中的肿瘤。

根据肿瘤的来源和病理特点,胸壁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胸壁肿瘤通常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如骨源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瘤等)和非骨源性肿瘤(如纤维肉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继发性胸壁肿瘤则是指来自胸腔内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至胸壁。

对于胸壁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3. 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源自纵隔内的神经组织,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神经源性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但也有恶性变化的可能性。

对于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常常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神经组织和血管,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4. 淋巴瘤(Lymphoma)纵隔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纵隔肿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手术切除在治疗纵隔淋巴瘤中并不是首选方法,而是通常选择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

手术切除主要用于病理类型明确、肿瘤单发、且无系统转移的患者,以及对纵隔淋巴瘤伴有血管、心脏或气管食管受压症状的患者。

手术治疗选择对于纵隔肿瘤而言,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疾病概述】原发性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良恶性均有,种类来源复杂,病理类型与发生位置有关。

纵膈的范围与分区纵膈的范围,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入口与颈部相连,下止于膈肌。

在此基础上划分为若干部分:1、以胸骨角到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将分成上、下两部;2、下纵膈以气管、心包为界,分前、中、后纵膈;3、上纵膈以气管为界,分前、后纵膈。

纵膈肿瘤多属良性,也有恶性。

各种类型的纵膈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

1.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ur)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良性为多,恶性占10%,良性者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2.畸胎瘤(teratoma)与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多为实质性,内含囊肿。

囊内有表皮、真皮、毛发。

实体部分有骨、软骨、肌等。

10%畸胎瘤类为恶性。

畸胎瘤破入肺内时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

3.胸腺瘤( thymoma) 位于前上纵隔,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多为良性,约1/3恶性,可合并重症肌无力。

根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外侵可分为非侵袭性及侵袭性胸腺瘤。

4.纵隔囊肿(cyst of mediastinum) 常见有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多见于中纵膈。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淋巴源性肿瘤多系恶性,对放疗、化疗敏感。

6.其他肿瘤。

临床表现上不少患者无症状,体检或偶然X线检查时发现。

症状可有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上腔静脉时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治疗程序】纵膈肿瘤开胸及脊柱手术【治疗方案】一、对于一些有特殊症状的患者对明确诊断有特殊的意义:1、如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前纵膈肿瘤应考虑胸腺瘤。

2、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的患者考虑畸胎瘤破入肺内。

3、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的患者考虑胸骨后胸骨后甲状腺肿。

外科课件原发性纵隔肿瘤

外科课件原发性纵隔肿瘤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病人大多无阳性体征,系因 其它疾病或健康查体时X线检查而发现。 ♣症状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和 速度、质地、性质、是否合并感染,有 无特殊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相关的并发症
状等有关。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胸痛、胸闷,刺激或压迫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大血管、食管的 症状。 ♣与肿瘤性质有关的特异性症状。
♣2.CT扫描 :
CT扫描几乎成为常规,它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 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其次,在脂肪性、血管 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CT扫描有其 优越性。此外,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 邻近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e)
♣3.磁共振检查(MRI) :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 方面,MRI优于CT。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 别时不需要造影剂;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 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图像。
原发性纵隔肿瘤
(primary mediasFra bibliotekinal tumor)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占杰
纵隔的解剖
♣纵隔的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
♣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
解除器官受压和“减轻瘤负荷”,为放、
化疗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原则
♣切口的选择:
选择暴露好,创伤小,便于采取应急措施的切口。
♣麻醉:
一般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手术治疗原则
♣ 手术操作一定要过细:
纵隔肿瘤所在部位复杂,常与大血管、心包、气 管、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等器官关系密切。

原发性纵隔肿瘤58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纵隔肿瘤58例诊治体会

对 本 病 进 行 临 床 分 析 , 就 其 诊 断 和 治 疗 问 题 进 行 讨 论 , 提 并 以
高诊治效果 。 临 床 资 料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5 8例 原 发 性 纵 隔 肿 瘤 病 例 中 , 4 男 O 例, l 女 8例 , 龄 7 6 岁 , 均 4 . 年 ~ 9 平 7 4岁 。病 种 分 类 : 腺 瘤 2 胸 1 例 (6 2 ) 畸 胎 瘤 1 3. , 5例 ( 5 9 ) 神 经 源 性 肿 瘤 6例 ( 0 2. , i.
痛 、 闷 、 促 、 热 、 症 肌 无 力 、 管 或 神 经 受 压 、 腔 静 脉 胸 气 发 重 血 上
病 例主要是 根据胸部 x 线检查 , 合病 史、 状 、 征而 诊断 , 结 症 体
另 外选 磁 共 振 等 特 殊 T 超 纤 核
4 结 果 本 组 病 例 均 行 手 术 治 疗 , 中单 纯 肿 瘤 切 除 其 4 例 (24 , 大 切 除 1 2 7 . %) 扩 3例 ( 2 4 ) 单 纯 探 查 3例 ( . 2. % , 5
断 准 确 性 , 汰 了计 波 摄 影 、 隔 充 气 造 影 等 过 去 常 用 的 检 查 淘 纵 办 法 。 T 以其 优 良 的 密度 分 辨 率及 先 进 的 成 像技 术 , C 已经 成 为 纵 隔 疾 病 的 主要 影 像 学 检 查 手 段 , 别 是 螺 旋 C 能 根 据不 同 特 T
( 出纵隔 范围) 发 生继发性改变 时常不易区别。本组 5 超 或 8例
3 )胸 内 甲状 腺 肿 瘤 4 ( , 例 良性 3 , 性 l ) 6 9 ) 间 叶 例 恶 例 (. , 组 织 肿 瘤 4例 ( 良性 3例 , 性 1例 ) 6 9 )支 气 管 源 性 囊 肿 恶 (. , 3 (. )恶 性 淋 巴瘤 3例 ( . )淋 巴结 结 核 和 混 合 性 生 例 52 , 52 , 殖 细 胞 瘤 各 l (. ) 例 34 。 2 临 床 表 现 本 组 2 3例 (9 7 ) l 症 状 , 系 体 检 3. 无 临床 均 时偶 然发 现 , 他 3 其 5例 ( 0 3 )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咳 嗽 、 6 . 的 胸

外科学纵膈肿瘤简答题

外科学纵膈肿瘤简答题
囊性肿瘤/中纵隔或后纵隔 囊肿部位受压症状/可见圆形光滑阴影。心包囊肿多发生在心隔角处,与心影相连;支气管囊肿多发生近支气管隆突以下部位;食管囊肿多位于后纵隔或中纵隔/手术是最佳选择
淋巴源性肿瘤/上纵隔和中纵隔/肿瘤邻近器官受压症状/上纵隔或肺门两旁有分叶状边缘不清的阴影。/化疗和放疗一直是纵隔淋巴源性肿瘤的基本治疗
3.特异性症状:①胸内甲状腺肿的病人可在颈部触及肿大的甲状腺,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②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畸胎瘤。③伴有重症肌无力为胸腺瘤。
3 简单的划区法是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为界,把纵隔分成上、下两部。近年来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的纵隔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隔”(以往称中纵隔);在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在气管、心包后方的(包括食管和脊柱旁纵隔)称后纵隔。
畸胎类肿瘤/前纵隔/偶有胸闷、胸痛/于心影前方可见边缘清晰圆形阴影,其中有钙化斑或不规则的骨质阴影。/所有纵隔畸胎类肿瘤均应手术治疗
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后纵隔有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哑铃状阴影,有时可伴有椎间孔扩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胸腺瘤/前纵隔/重症肌无力症状/前纵隔有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阴影。/良、恶性胸腺瘤应尽早切除。不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疗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3.胸腺瘤(thymoma)多位于前上纵隔。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缘界限清楚。多为良胜,包膜完整。但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官。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反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有些退化的残余胸腺内含有活跃的生发中心,常迷走异位于气管前、甲状腺下极、肺门、心包、月扁肌等处的脂肪组织内。胸腺因涉及人体免疫功能,有些病症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改变有关。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

总结
• 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虽然临床少见, 但因其多见于年轻男性、有治愈可能,近 年经过综合治疗,患者预后明显好转,提 升对其诊治认识有主要男性患者中,胸部CT显示左前 纵隔有一巨大占位,与毗邻构造分界不清, 这时需要考虑恶性胸腺瘤或是原发性纵隔 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或非精原细胞瘤) 旳可能。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术前确诊相对困难, 应注意鉴别。
• 1、畸胎瘤:CT检验如显示厚壁囊肿伴脂肪 或钙化对于良性畸胎瘤旳诊疗有特异性, 若显示侵犯周围组织等恶性征象,警惕恶 性畸胎瘤。因为该类肿瘤也以发生在前纵 隔为主,且较大,密度不均,具有低密度 区,但有无钙化是两者鉴别旳主要特征。
• 2、胸腺瘤:好发于前上纵隔,前纵隔与大 血管交界处为其好发部位,位置略高,临 床上可伴有重症肌无力,影像学特征无特 殊。
• 确诊需采用合适方式进行病理检验,如CT 定位下穿刺或胸部小切口、胸腔镜等胸部 微创手术进行活检,也可开胸手术探查并 治疗。
• 总之,青壮年男性纵隔肿瘤患者鉴别诊疗 时需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可能。部分患者因 多种原因未取得病理旳话,血清肿瘤标志 物检测也可帮助诊疗生殖细胞肿瘤。
• 此类肿瘤生长隐匿且缓慢,肿块发觉时较 大。
• 以胸腔内(如肺内)转移常见,胸腔外转 移较少。
• 胸部CT特点:在前纵隔处见一边沿不规则、 无钙化实质性肿块,肿块内有较低密度区 (50%),增强见不均匀或均匀较明显强 化,与邻近构造间脂肪层多消失。
• 另外,此类病人大部分伴有LDH升高, 10%单纯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有βHCG旳轻度升高。CA125也有一定旳意义。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 瘤
CT值为38HU
CT值为64HU
CT值为38HU
CT值为93H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 位、生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 说:三分之二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 X线发现。
1.胸痛、胸闷:
最常见,一般不重,只感胸骨后隐痛。 是恶性肿瘤侵入临近神经和骨骼时,则 疼痛剧烈。
2.压迫神经系统
畸胎瘤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 目不等的囊肿.囊壁常有钙化片,内有 来自内、中、外胚层的组织,囊肿内含 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织;还 有肌肉、腺体;及支气管、肠壁等组织。
10%畸胎类瘤为恶性.
3.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 缘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包膜完整.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 性肿瘤(恶性)等 。
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肿块常 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6.其他肿瘤
一般有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 织性,来自肌组织等间叶组织肿瘤。
较为少见
2.畸胎瘤、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 前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为: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 牙齿、神经组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 皮脂、牙齿、神经组织等外,还有肌肉、 腺体。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 引起,属良性,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 边缘界限清楚.
三、好发部位
common sites
前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 前下纵隔:畸胎瘤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前纵隔 纵隔
胸腺瘤 包囊肿
畸胎瘤 气管囊肿
淋巴管瘤 血管瘤 脂肪瘤
上纵隔 后纵隔

胸腺瘤 神经原肿瘤 心
淋巴瘤 肠原性囊肿 支
如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综合 症
压迫喉反神经出现神经嘶哑, 压迫臂丛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疼
痛及向上肢放射性疼痛。 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
起截瘫。
3.呼吸道症状:
(1)咳嗽(肿瘤压迫肺支气管)。 (2)呼吸困难(甲状腺 压迫呼吸道)
(3)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4)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两大类:
(1)植物神经系统肿瘤:大多起源于交感神 经.恶性的有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 胞瘤,良性的有神经节细胞瘤.尚有少数发生 于迷走神经的神经纤维瘤.
(2) 起源于外围神经的肿瘤:良性的有神经鞘 瘤和神经纤维瘤.临床上这两类肿瘤表现相似, 故有人统称为神经纤维瘤.多发生于脊柱神经 根或其近侧段,亦有少数来自肋间神经.恶性 者有恶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肉瘤.
咳血。
4.压迫大血管: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 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 胀发绀,颈浅静脉怒张,前胸静脉迂曲 等征象的上腔静脉综合症。
5.食道症状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6.特异性症状:
对确诊意义较大
如随吞咽运动上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 畸胎瘤;
纵隔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 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管等组织。
上纵隔Superior
mediastinum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的部分) 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的部分)
下纵隔inferior
mediastinum
前纵隔(心包前)
中纵隔(心包、心脏、气管分叉所在部 位)
后纵隔(心包后)
甲状腺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纵隔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较少。
四、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1.神经源性的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 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 区内.以单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 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 痛.
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
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官.
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反之,重症肌无力 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 常.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胚胎期有造血功能) 功能:1.产生T淋巴细胞。
2.分泌胸腺素。 重量: 出生:10~12g
青春期:20~50g 成年:5~25g 部位:前上纵隔 外形:“H”状
伴重症肌无力为胸腺瘤等。
六、诊断
Diagnosis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 义外,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
1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透视检查可观察 肿块是否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 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X线正侧位胸片可 显示肿瘤的部位,密度,外形,边缘清晰光滑 度,有无钙化或骨影等。断层摄片,CT或核 磁共振更能进一步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 关系。必要时做心血管造影或支气管造影,能 进一步鉴别肿瘤的相通部位以及与心大血管或 支气管,肺等的关系,提高确诊率。
较常见的有: 支气管囊肿:中纵隔,多位于隆突、气管附近,
特点:内膜为柱状纤毛上皮,囊壁有平滑肌、软骨,囊 液为糊状黏液。
食管囊肿:后纵隔,特点:内膜为鳞状上皮,囊壁
较厚,有结组织和平滑肌,囊液为颜色较深的糊状液。
心包囊肿:中纵隔,多位于右心膈角处,特点:内
膜为单层扁平上皮,囊壁薄,透明,囊液为清亮液体。
原发性纵隔肿瘤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一、定义:
Definition
纵隔(mediastina):
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的部分,前为胸骨, 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 肌。
二、纵隔分区:
Mediastinal subregion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REGION椎下缘 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