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_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
清朝皇帝顺序及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及简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68年。
自顺治皇帝建立清朝以来,一共有十位皇帝执掌朝政。
本文将按照历史顺序,为您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及其简要背景。
1. 顺治皇帝(1636-1661)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本名是福临,是明神宗的嫡长子。
后金国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后,福临继位,建立了清朝。
他在位期间,积极巩固统治,平定了苏俄入侵和辽东抵抗。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推行许多重要政策,为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康熙皇帝(1661-1722)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出生于顺治皇帝福临与慈圣太后的嫡长子。
他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政策,包括实行学府制度,加强封建君主制度的威权,对内进行吏治改革等。
此外,清朝还向西北进行了多次战争,逐渐巩固了边疆。
3. 雍正皇帝(1722-1735)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对内开展政治清查,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此外,他还着手整顿地方行政管理,加强军队管理,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乾隆皇帝(1735-1796)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子嗣,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在位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开疆拓土、增设学政、统一文字等,奠定了清朝的政治稳定。
乾隆皇帝还积极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国家经济繁荣,被称为“乾隆盛世”。
5. 嘉庆皇帝(1796-1820)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儿子,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加强了对各类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力度,积极推行节约政策,致力于减轻民众负担和减少腐败现象。
嘉庆皇帝对西藏进行了统治,开展了多次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6. 道光皇帝(1820-1850)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时,面临了许多国内外问题。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官员选拔和考试制度,加强边疆防御等,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道光皇帝也进行了一些文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建工程。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本文导读:千古一帝明君康熙不可能事先没有权衡利弊;其次,康熙遗诏早在康熙五十四年就已撰写好,所差的只是没有将继位人名写上去,且其也曾多次说与诸臣工知:“定择一坚固可托之人”,所以很难相信康熙临终前没有选定继位人、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康熙生前迟迟没有宣布继位人,相信一方面是从做父亲的角度出发,不希望在生前见到“停尸不顾、束甲相争”的人伦悲剧;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从皇帝的角度出发,生前平衡多股政治势力,希望可以稳定政局,不会因此而导致天下大乱。
有关雍正继位真相现今学术界关于雍正继位的研究观点大体为三种:篡位说、合法继位说以及自立说,哪一种都有自己的论点论据,而哪一方又都缺少足以定案的历史铁证,到底历史的真相如何,还须各位朋友细细体会,而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不将此博文起名叫[雍正继位真相]的原因所在。
写作与研究争论纷呈的历史疑案应秉承端正严肃的科学态度,不能‘想当然耳’,尤其忌讳先入为主和对历史人物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将历史客观地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关雍正继位的真相到目前为止一直都还是谜,而在目前所能见到的证据条件下,任何‘真相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科学的,真相还有待世人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一、康熙与雍正其人康熙传位、雍正嗣统,对于这两位君主和两朝政治都是重大的事情,对其后的清史发展更是产生了深邃的影响,在这里我想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位君主生平。
康熙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第三子,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初露锋芒一举铲除螯拜奸党,巩固了皇权,而后励精图治,毕其一生共对清朝发展做出了八大贡献: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前一个朝代是明朝,其主要统治时间是从1644年到1911年,共267年。
清朝统治时期有很多皇帝,其中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雍正皇帝。
本文将会介绍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承续康熙、开启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雍正帝出生于1678年,原名胤禧,是康熙皇帝的四儿子。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享年51岁,执政13年。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雍正时期,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有很多的政治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
承续康熙-雍正时期雍正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雍正即位之后,对清朝的朝政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力求使政治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通过削弱大臣权力、增加官员工资、削减冗员官员、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吏治、禁止私人铸币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雍正时期对五峰山矿山出产的铜资源进行专营,用铜钱代替布币流通,大大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雍正也对文化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号召文人墨客大力创作文字,这也是雍正时期进行的一大文化活动。
开启乾隆时代雍正帝去世后,由其第四子胤禛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乾隆的时期。
乾隆即位后,继承了父亲和曾祖父的治理中国的智慧。
在乾隆时期,对经济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尤为重要,封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贡献了中国振兴经济的巨大力量。
此外,乾隆时期的文化大为繁荣,正是因为乾隆帝一直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并重视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诸多贡献雍正在位期间,先后制定了许多的法规,加强了皇权统治,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和控制力,为清朝后期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雍正还大力提倡学术研究,推崇科学思想,鼓励人们创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军事方面,雍正皇帝也有过非常重要的作为,他组建了新军队,采用了西化制度,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清朝12个皇帝顺序

清朝12个皇帝顺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至1912年,共历经12位皇帝。
这些皇帝是清朝政权的统治者,他们的统治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顺序的方式介绍清朝的12位皇帝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位皇帝是清朝的创始人,顺治皇帝。
他是明朝抵抗满洲入侵的抗清英雄郑成功的儿子,也是满洲人皇太极的八字胎儿。
顺治皇帝在年幼时就登基,他的统治稳定了清朝的基础,为后来的统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随其后的是康熙皇帝,他是清朝最有统治力和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康熙皇帝在位时,成功稳定了国内局势,加强了对外交往,扩大了清朝的领土。
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清朝达到了顶峰时期。
康熙皇帝去世后,位于功继位的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智慧和统治才能。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了社会管理和监督,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清朝的统治效率。
然后是乾隆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
乾隆皇帝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他的统治时间超过了六十年。
乾隆皇帝致力于加强清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注重人才选拔和教育。
嘉庆皇帝是第五位清朝皇帝,他是乾隆皇帝的四子。
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面临着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的威胁。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道光皇帝接替了嘉庆皇帝,他是乾隆皇帝的第六子。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内政治和外交形势都很复杂。
他努力改革,但面对的问题过于庞大,改革的成效有限。
咸丰皇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道光皇帝的次子。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清朝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威胁。
他领导军队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但这场战争对清朝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的次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继续面临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
他试图进行一些改革,并加强了对外交往的管理。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同治皇帝的长子。
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变革和改革的需求。
历史趣谈:雍正死后谁继位 大清朝清世宗雍正传位给了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死后谁继位大清朝清世宗雍正传位给了谁导语:雍正死后谁继位:雍正帝,他是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对于而后的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那么他又是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呢雍正死后谁继位:雍正帝,他是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对于而后的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那么他又是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呢?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
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据说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
弘历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雍正元年,雍正手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驾崩,内侍取出谕旨,宣布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期间共产生了422位帝王!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2,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杀,3年3,子缨,斩杀赵高,1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2,汉惠帝(刘盈),7年3,少帝(吕后专政),8年4,汉文帝(刘恒),23年5,汉景帝(刘启),16年6,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建元,54年7,汉昭帝(刘弗陵)——中兴之主,始元,13年8,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本始,25年9,汉元帝(刘奭),初元,16年10,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11,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12,汉平帝(刘衎),元始,5年13,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年——25年,共17年)1,新始祖(王莽),始建国,15年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3,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7,汉婴帝(刘懿),即位二百余天后因病去世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11,汉桓帝(刘志),建和,21年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学家是以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魏(公元220年——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注: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是皇帝,但名义上还是汉臣,后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2,后主(刘禅),建兴,41年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1,大帝(孙权),黄武,31年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3,景帝(孙休),永安,7年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西晋(265——316,共51年,历四帝)1,晋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2,晋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4,晋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1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11,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十六国(304——439,十六国建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为何传位给弘历?弘历的老师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为何传位给弘历?弘历的老师是谁导语: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和钮祜禄氏的儿子,雍正在位时,立下弘历为皇储,雍正去世后,弘历登基,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和钮祜禄氏的儿子,雍正在位时,立下弘历为皇储,雍正去世后,弘历登基,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共在皇位六十三年,被人称为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弘历十岁之时,被雍正带上拜见康熙帝,康熙帝看见弘历十分聪明伶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便把弘历接入到宫中,亲自辅导弘历的课业,并称赞弘历是位大福之人。
康熙去世后,雍正登基为皇帝。
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政绩很重要,但是立储之事更为慎重,经多方考虑,雍正立乾隆为皇储,继承皇位。
弘历登基后,改年号为乾隆,至此迎来了康乾盛世。
在康熙和雍正年间,两位皇帝在稳定清朝统治的基础上,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作为,弘历登基后,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治理措施,使清朝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状态。
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文化建设,乾隆皇帝即位后,积极推行汉家文化的发展,因此汉学地位提高的很快。
除此之外,弘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将西藏扩充到中国的版图中。
弘历重视边疆安定,屡次平反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方面,重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弘历多次减免税收,既巩固了民心,又促进了国民收入,在乾隆年间,国库丰盈,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除去政事上的成就,弘历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他喜欢诗歌,据不完全统计,一生中写了四万多首诗歌,成为历史上写诗最多者。
雍正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乾隆,主要因为乾隆确实是当时最合适做皇帝的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十二帝顺序(清朝十二帝顺序列表简介)

清朝十二帝顺序(清朝十二帝顺序列表简介)清朝(1636年—1912年),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若加上后金享国时长为296年,1636—1912享国为276年。
前后历12位帝王。
皇帝姓爱新觉罗氏,民族为女真族,皇太极改为满洲族。
1、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女真族人,1583年起兵反明,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
1618年在萨尔浒之战中打败明军,1625年迁都沈阳,1626年进攻宁远,遭遇明朝守将袁崇焕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又身中大炮受伤,不久病逝,终年68岁。
追尊太祖高皇帝,葬福陵。
2、太宗皇太极(1592—1643)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继承后金汗位,年号天聪。
1636年,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改沈阳为盛京。
1643年驾崩,终年51岁,追尊太宗文皇帝,葬昭陵。
3、世祖福临(1638—1661)年号顺治,太宗第九子,母为孝庄,1643年继承皇位,迁都北京,标志满清王朝正式入主中原。
在位18年,终年仅24岁,追尊世祖章皇帝,葬孝陵。
4、圣祖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顺治第三子,1661年继承皇位,1722年驾崩于畅春园,在位61年,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封建帝王。
追尊圣祖仁皇帝,葬景陵。
开创“康乾盛世”。
5、世宗胤禛(1678—1735)年号雍正,康熙第四子,1722年继位,1735年驾崩于圆明园,在位13年,终年58岁,追尊世宗宪皇帝,葬泰陵。
6、高宗弘历(1711—1799)年号乾隆,雍正第四子,1735年即帝位,1796年退位,在位60年,1799年驾崩,享寿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封建皇帝,追尊高宗纯皇帝,葬裕陵。
7、仁宗颙琰(1760年—1820)年号嘉庆,乾隆第十五子,1796年受乾隆禅位为帝,1820年驾崩,在位25年,终年60岁,追尊仁宗睿皇帝,葬昌陵。
8、宣宗旻宁(1782—1850)年号道光,嘉庆第二子,1820年即帝位,在位30年,1850年驾崩,追尊宣宗成皇帝,葬慕陵。
【历史】雍正到底是不是继承人?康熙遗诏真迹现身,终于真相大白!

【历史】雍正到底是不是继承人?康熙遗诏真迹现身,终于真
相大白!
说雍正篡改了康熙的诏书,因此才能登基,可是康熙皇帝诏书的现身,完全打破了这一说法。
在清朝的时候,确定皇位继承人已经不是所谓的长子为先了,而作为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雍正也是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康熙的眼光一点儿也不差,作为清朝的第五任皇帝,雍正皇帝可以说是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
那么关于雍正皇帝篡改遗诏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事情只是在民间进行传说,根据传说,康熙的遗诏上写着“传位十四子”,但是被雍正篡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了。
再加上现代影视作品的渲染,这个传说被说的有声有色,可是最近康熙遗诏真迹的现身,将这个传说的争论就此断绝了。
这个遗诏在台北博物院中,并且经过鉴定,这个遗诏确实是真的。
而根据遗诏的说明,当时康熙皇帝确实是将皇位传给雍正的。
那么这个传说是怎么来的呢?在雍正继位之前,雍正和八爷党之
间为了争夺皇位,双方展开了明争暗斗,不过最后八爷党以失败告终。
于是八爷党的党羽就到处散播谣言,将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在民间进行传播。
但是也有人说,台北博物院中的遗诏是不是也是假的,是不是雍正在登基之后自己伪造的。
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遗诏是十分珍贵的物品这种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想伪造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这个证据的出现,终于还给雍正皇帝一个清白。
雍正
作为一个皇帝,确实够辛苦的了,根据历史记录,雍正在位期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而死。
对于民间的那些野史,我们都不能太过于相信。
来源:快资讯。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继位之谜雍正,清世宗,全名爱新觉罗胤禛。
是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
公元1678年德妃乌雅氏在宫中产下皇四子,后被皇贵妃佟佳氏抚养长大。
公元1722年,康熙帝崩,胤禛继位,年号雍正。
公元1735年去世,在位13年,作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之人,为其儿子乾隆的治世打下坚实基础。
他在位期间,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
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对于清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清初有三大疑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
因为康熙后期,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严峻,而民间流传的关于此事各类传说又很多,因此雍正真的是康熙亲自指定的继承人吗?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各种清宫剧,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的泛滥,让这个问题成为今人议论的焦点。
又因为对于当时情况描写的杂谈有很多,给今天的创作者们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所以各种情况都被一一拿出来创作了一番。
如此做,虽然能稍微普及人们的历史知识,但更多的还是在经过几次创作后的影视文学作品,对于今人的误导也很大。
在这些作品里,有的雍正成了陷害兄弟,夺取弟弟继承人资格的人。
有的又成了毒害自己父亲,篡改遗诏的人,有的则是名正言顺由康熙制定继承大统的人。
那么哪一个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雍正呢?雍正继位之谜的谜底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带领大家,本着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雍正继位之谜。
对于康熙传位给雍正的诏书上是这样写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内明明白白写着,传位给皇四子胤禛,但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这样简单的理由不能说服今人。
因为还有一些史籍给出了不同的情况,《大义觉迷录》中关于继位者是这样记载的:康熙病重后留下遗嘱:传位十四子。
遗嘱交给国舅隆科多收着,而隆科多恰是允的死党,二人勾结,将十字改为于字,因此,遗诏成了传位于四子。
我看雍正继位之谜

我看雍正继位之谜师范学院语教112 章恩素201132050550233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在清朝的历史上,雍正是一个极具争议、极具传奇色彩、极具才华与胆识的帝王。
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雍正的继位,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不少学者始终认为雍正是篡位,说他在康熙病逝前后,精心策划了夺位阴谋,非法夺得了皇位;亦有不少专家说是康熙钦定雍正,雍正合法继承了皇位,这些让雍正即位这一历史事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学者们对雍正继位问题的学术研究不曾停止,不断地研究和发现新的结果。
学者们的结论现在分成了两种,其中一种认为雍正不是正常继位的,证据有以下是几点:(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
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
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
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
这些都是史学家考证的结果,一定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九子夺嫡,康熙生有36个儿子,除了夭折及过继出去的,还有26个。
这么多儿子,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也很激烈。
皇子们都为争夺太子之位,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出现了皇太子党、皇八子党和皇四子党。
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
胤禩因争夺意图过于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
康熙本人对皇子之间的争夺储位的斗争是深恶痛绝的,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韬晦自己,不露声色,把自己想谋取储位的内心的想法掩盖起来,这样就不会惹来康熙帝的厌恶。
档案解密雍正继位之谜解析

档案解密雍正继位之谜解析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题。
很多人都对雍正是如何纪委的而感到疑惑。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雍正继位之谜,欢迎阅读!雍正继位之谜解析雍正几位的问题纠缠了雍正一辈子,几乎整个雍正王朝都处在它的阴影之下。
专家对此争论激烈,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梳理一下事件基本脉络,不做最后评判。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八皇子胤禩。
他势力最大,口碑最好,大臣几乎一面倒地拥护他。
但是胤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有点蠢的地步。
胤禩好像唯恐康熙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有好人缘,还曾犯贱似的给康熙上书说:“我现在该何以自处呢?我不如装病吧,不然大臣们会推选我当太子哩。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触怒了康熙敏感的神经,痛骂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彻底剥夺了他继位的可能性。
胤禩倒掉后,比较有希望接班的有三位:三皇子胤祉、十四皇子胤禵,还有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
而在当时人眼里看来,胤禛似乎可能性最小。
但是等 1722年旧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之时,大位还是传给了胤禛。
这在当时就引起很多猜疑,后来更是聚讼不休,大家都在争论一件事: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康熙皇帝病在畅春园,胤禵远在西北,胤禛三天前就去了天坛,准备代替病父祭天。
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禩,还有其他数位皇子在康熙身边。
整理一下此时官方的说法,大致情形如下:当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下令招胤禛回畅春园。
寅时(凌晨3-5点),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祹、胤祥等皇子,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满汉大臣都不在场。
康熙对着他们宣布死后将皇位传给胤禛。
巳时(上午9-11点),胤禛回到畅春园后,先后三次探望康熙,还和父亲谈了一阵病情,但是康熙始终没有提他将继承皇位的事。
而且别人也没跟他说。
戌时(晚上7-9点),康熙驾崩。
隆科多向胤禛宣布了康熙遗命,胤禛这才知道自己成了新皇帝,当即悲痛得昏倒在地。
清朝十二帝排名顺序及顺口溜

清朝十二帝排名顺序及顺口溜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统最悲伤。
1、努尔哈赤(1559—1626年)努尔哈赤在位11年时间,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清朝可以说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皇太极(1592—1643年)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满族人,前后在位17年的时间,在位期间主要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主要针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1643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主要击败了各种抗清的势力,完成清朝统一。
在位时间18年。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为了加强国家的稳定,康熙皇帝在经济上和文化建设上做出了重大的成绩。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在位13年,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登基 (在位60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7、嘉庆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 (在位25年))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25年时间,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登记的时候才29岁,在位30年时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
清朝十三帝的顺口溜

清朝十三帝的顺口溜清朝历时近300年,共传位十三位帝王。
他们的名字和历史事件常常让人们感到迷惑。
为了更好地记忆清朝十三位帝王,下面是一个简洁有趣的顺口溜:顺治康熙雍正,雍正乾隆是父子。
乾隆嘉庆的时代,嘉庆道光接班。
道光咸丰太平盛,咸丰同治光绪传。
光绪宣统到末年,共和革命吹响前。
这个顺口溜帮助人们记住了清朝十三位帝王的顺序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对每位帝王的简要介绍:1. 顺治帝: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为顺治。
他的治世是清朝从建立到稳定的关键时期。
2. 康熙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为康熙。
他的统治是清朝最长的一个皇帝,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3. 雍正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年号为雍正。
他继承了康熙的统治,致力于改革和治理国家。
4. 乾隆帝: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为乾隆。
他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5. 嘉庆帝: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年号为嘉庆。
他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起点。
6. 道光帝: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年号为道光。
他继嘉庆后继位,面临着国家内外的重大挑战。
7. 咸丰帝: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年号为咸丰。
他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一个动荡时期,包括太平天国起义。
8. 同治帝: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年号为同治。
他继咸丰后继位,面对着清朝的衰落和外国侵略。
9. 光绪帝: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号为光绪。
他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最后阶段,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 宣统帝: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为宣统。
他继光绪后继位,但是他的统治时期很短暂,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宣告结束。
这个顺口溜是一个简单有趣的方式来记忆清朝十三帝的顺序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希望它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清朝历史。
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

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雍正帝于雍正13年,即1734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圆明园,他在雍正元年就手书乾隆帝的名字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雍正帝驾崩后,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密封,宣诏皇子弘历即皇帝位,即乾隆帝。
乾隆是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后的第一位正常继位的皇帝。
雍正简介名称:雍正拼音:yōng zhèng开始时间:1723年结束时间:1735年所属王朝:清朝所属君主: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前一年号:康熙后一年号:乾隆重要事件: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始设军机处改土归流,火耗归公,整饬吏治摊丁入亩,官绅纳粮,废除贱籍别称:hūwaliyasun tob年号历时:13年信仰:佛教、道教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庙号:世宗陵墓:清泰陵民族:满族职业:皇帝、政治家出生日期:1678年12月13日(戊午年)逝世日期:1735年10月08日(乙卯年)代表作品:《雍邸集》轶事典故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皇帝,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
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欢玩赏钟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装更多的是满足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
为政举措政治强化密折制度雍正帝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
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
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
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设军机处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
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大清十三帝的顺序是怎样的?

大清十三帝的顺序是怎样的?严格意义上将,努尔哈赤虽然被称为清太祖,但其并未建立大清王朝,只是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严格来讲,努尔哈赤并不能算是大清的第一位皇帝。
大清皇帝的顺序应该从皇太极算起。
1、努尔哈赤崩逝以后,第八子皇太极在“四大贝勒”的拥护下,登上汗位,而后建立了大清王朝,可就在清军挥师入关的前夕,皇太极含恨而终,猝然崩逝。
2、皇太极驾崩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之间展开了争夺皇位的争斗。
为了保证满洲八旗的内部团结,为了大清王朝挥师入关、定鼎中原的大业考虑,多尔衮做出让步,拥立具有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皇九子福临,继位为帝,是为顺治皇帝。
3、顺治皇帝6岁登基,24岁身染天花重疾,不治身亡。
而后,在孝庄太后的建议下,顺治皇帝传位于的过天花而未亡的皇三子玄烨,是为康熙皇帝。
4、康熙皇帝晚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九王夺嫡”事件,深谋远虑、韬光养晦的皇四子胤禛成功从夺嫡之争中杀出,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
5、经过“九王夺嫡”事件残酷洗礼的雍正皇帝,为了杜绝皇室兄弟之间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创立“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将深得康熙皇帝喜爱的皇四子弘历立为皇储。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病逝于圆明园,皇四子弘历继位为帝,是为乾隆皇帝。
5、乾隆皇帝在即位之初也严格按照雍正皇帝的立储规定,乾隆元年便将嫡长子永琏立为皇储,但永琏早夭,而后第二位嫡子永琮也早早夭亡。
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的皇五子永琪也死在了乾隆皇帝前面。
无奈之下,乾隆皇帝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了还说得过去的皇十五子颙琰,并在乾隆六十年为了是自己在位年限不超过圣祖康熙爷,禅位于颙琰,是为嘉庆皇帝。
6、资质平平的嘉庆皇帝一生除了除和珅、平白莲,毫无作为,但其完成了历代先皇的终极梦想,那就是传位于嫡子。
嘉庆二十五年,61岁的嘉庆皇帝驾崩,传位给了嫡长子旻宁,是为道光皇帝。
7、从皇帝老子手中接过破烂江山的道光皇帝,执政期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让晚清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依次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上面是谁当皇帝?

乾隆上面是谁当皇帝?
乾隆上面是谁当皇帝?
那上一代又是谁叫什么名字?
乾隆上面为其父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帝即大清世宗宪皇帝(康熙十七年-雍正十三年,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氏,名胤禛(满语:ᡳᠨᠵᡝᠨ,穆麟德转写:In Jen),康熙帝第四子,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
雍正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民间传言雍正弑父篡位,更改康熙帝遗诏而继承皇位。
雍正在位时期,置军机处加强皇权、火耗归公与打击王公官吏腐败等一系列政策,对康干盛世的延续起了重大作用。
雍正是老四,老大和太子的结局是什么?

雍正是老四,老大和太子的结局是什么?回答收藏问题 | 查看更多问答我有靠谱回答2个回答以礼观书文史学者书评人 12-28 09:49 32赞踩向敬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六十九岁的康熙帝在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
临终前,康熙帝召集胤祉、胤禩、胤祥等部分皇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发布他指定接班人的康熙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是一道关系康熙诸子夺嫡之争的决定性的判决书,老四胤禛成为了雍正帝,老八胤禩被雍正封为廉亲王,而在康熙朝夺嫡之战中争得最凶的皇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却仍处在拘禁之中。
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康熙削爵囚禁,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幽死禁中,终年六十三岁。
曾被传教士白晋称为才华横溢的美男子胤褆,陷身宫廷争斗,被无情地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年之久。
乾隆继位后,封胤褆第十三子弘晌为奉恩将军,世袭。
这也算是对已死多年的胤褆乃至康熙一个告慰。
《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与皇四子胤禛胤礽前后两度当了三十六的储君,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
至雍正二年十二月幽死,享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雍正哭奠后给了一个和硕理亲王的追封,并先后封其子弘皙为郡王、亲王,视若皇子。
乾隆四年十月,所谓谋逆的弘皙案发,乾隆帝削去弘皙的理亲王爵,胤礽世系被改为了郡王。
康熙遗诏胤禛要善待废太子和皇长子,而雍正以是先帝所定铁案,始终将他们拘禁于高墙之内,将他们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剥夺终身。
当然,从已改名允褆、允礽的生育情况来看,他们被拘禁时,还是有多个儿女出生(允褆十一子九女,允礽六子七女),可见他们的性生活和生育权利还是做了有效的保留。
3评论轮回的历史 12-27 12:571赞踩老大因为蛊惑太子事件败露,被康熙软禁,最后惨死狱中。
太子由于先后经历两次废立,却不知悔改,很令康熙失望,而且太子势力跟康熙势力互不相让,最后康熙还是把太子给软禁起来了,最终也是死在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雍正后面的皇帝是谁?揭秘雍正死后谁继位篇一:解读雍正正常继位说: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爷?解读雍正正常继位说: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爷?圣祖康熙,在位61年,文治武功,在我的排位中他名列“千古五帝”之列,在康熙年间,众多皇子争夺皇位,竞争异常激烈,其中最出色的有九个皇子都参与了接班人资格评选,史称“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的结局是四阿哥胤禛继承大统,年号雍正。
为什么康熙会传位给四阿哥呢,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爷。
首先我们要清楚最有实力的9位皇子中,谁对四爷的威胁最大?我个人认为是太子和八阿哥。
太子主要是被八阿哥拉下去的,八阿哥应该算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吧,但是他没有赢得这场精选赛的冠军。
四爷能获得最终的总冠军,我觉得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接下来,我简单的分析一下四爷最终成功的原因,以及剖析关于雍正篡改诏书继承大统的荒谬性。
成功法则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康熙是一个伟大的皇帝,毋庸置疑,但绝非一个好父亲,家庭教育搞得不太好,对于这样的大人物来说,处理家务事还不如让他去收复台湾来的容易。
众多儿子为了皇位争的很厉害,什么兄友弟恭,什么手足之情都被扔到一边去了,康熙一直很反感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利,但是又没办法制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不怎么入康熙法眼的四阿哥胤禛就经常闭门不出,整日拜佛念经,装的一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超然物外之态,当然是装的。
但是装的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康熙看到了,康熙看到他们的儿子们每天争来争去,很反感,看到四阿哥看淡一切,就渐渐的对他的印象变好了,开始关注他了。
四阿哥就是靠这个办法在众多出色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
康熙开始关注四阿哥后,对于一些国事政事,会时不时的考察一下他的这个四儿子,雍正对于康熙提出的问题,都能很好的解答,让康熙逐渐看到了他的四阿哥的政治才能。
倘若四阿哥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即便做人再地调,如果做事高调不起来,照样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都要向雍正,我们的四爷学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成功法则二、一个好汉三个帮四爷在竞争皇位期间,他的十三弟是他的坚实后盾,没有他的十三弟,他估计也很难最终拔得头筹,夺取皇位。
成功法则三、左臂右膀:年羹尧、隆科多四爷能多的皇位,康熙除了欣赏他的品行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他的接班人能不能坐稳皇位,能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爷当时有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一文一武,当时在朝堂就属四爷和八爷的政治根基最牢固。
这也是康熙会考虑四爷接位的重要原因。
关于雍正篡改诏书继承大统传言,主要是野史说雍正把“传位十四阿哥”的“十”改成了“于”,于是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看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很荒谬,为什么,我讲三点理由:1、古代用的是繁体字,我们不能用简体字的思维来妄断。
“于”的繁体字是“於”,十的繁体字是“拾”,怎么改也不能把“於”改成“拾”。
所以改诏书是不可能的。
2、诏书原文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除非重写一份,否则是在原诏书上涂改是绝没有可能的。
3、康熙的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大匾的上面,驾崩后当众取下宣读诏书,没有篡改的时间。
相关阅读推荐:清朝立储方式的退化:雍正传位真相与圆明园密旨康熙传位于雍正是否与他特别喜欢乾隆有关?揭秘:大清朝雍正帝篡位传位两说为何大相径庭?真相:“雍正”年号是否意味着雍亲王得位之正?“雍正”年号是否意味着雍亲王得位之正?相关专题:雍正篇二:蓄谋已久?揭雍正登基内幕蓄谋已久?揭雍正登基内幕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
那么,雍正到底是继位还是篡位一起来看看吧。
据野史记载,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竟有五种之多。
其一、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
雍正继位后,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其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
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
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
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
其三、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其四、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其五、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按照学术界的研究,传位诏书修改其中的某些字来改变诏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
因为清代的传位诏书同时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戏说者说的增加汉字比划来改变意思是做不到的。
同时诏书中会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会只写其是第几子。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
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而针对雍正进参汤下毒说: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
隆科多偷改诏书说:同样不符合历史,将秘密谕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
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雍正比年羹尧还大呢!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
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
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历史已经久到我们只能看着书本去幻想当时的情景,所以想在这错综复杂的书籍史料中找到雍正继位的确切证据,就好比大海捞针,是十分困难的。
篇三:雍正和他的甄嬛们:甄嬛们死后出殡内幕雍正和他的甄嬛们:甄嬛们死后出殡内幕甄嬛们的棺材在大葬之前,要经过几个过程,小出殡和大出殡。
小出殡是从宫中移到殡宫,大出殡是由殡宫到陵寝。
出殡的日期由钦天监测算,选择黄道吉日。
因为棺具不可能总停留在宫中。
在宫中停棺时间最少为3天。
在这里,我讲几个问题。
一是小出殡,由宫殿到殡宫。
在这里,我先讲讲清朝皇帝的小出殡。
清朝皇帝的棺椁一般都要在乾清宫停灵。
大行皇帝停灵于乾清宫的时间长短不一,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世祖25天、圣祖20天、世宗18天、高宗20天、仁宗18天、宣宗18天、文宗11天、穆宗17天、德宗11天。
皇帝的殡宫在康熙前后,略有变化。
入关后,世祖和圣祖的殡宫设在景山寿皇殿,世宗登极后,将寿皇殿变成供奉圣祖圣容之所,不便再存放后世帝王之棺,因而自高宗迄德宗,除宣宗外,均将梓宫供奉于景山观德殿。
世宗因其为皇子时居住在雍和宫,因而,死后将梓宫供于雍和宫之永佑殿,宣宗的殡宫则在圆明园之正大光明殿。
当大行皇帝梓宫由乾清宫移往殡宫时,皇帝要恭送,但各朝情况不一。
圣祖送世祖时,由于孝庄文皇后的关照,圣祖只出东华门,便由另道乘轿前往寿皇殿等候。
世宗送圣祖时,世宗步送到景山寿皇殿,这一步送制度,为以后历代帝王所效法。
高宗送世宗时,扶棺步行至雍和宫,为清帝送灵最远者。
仁宗送高宗、宣宗送仁宗,均步行到观德殿。
文宗送宣宗时,殡宫设在圆明园,路途较远,文宗素有腿疾,文宗便步送到地安门外,乘舆由另道前往圆明园大宫门外跪迎。
穆宗送文宗时,小皇帝只有6岁,自然效法康熙,扶棺步送出东华门,由另道乘舆预往殡宫等候。
梓宫抵达殡宫后,要停放于正殿。
世祖之前,遵从满族火化习俗,将巨大的梓宫举火烧掉。
太祖时,由于典制未备,加之太祖留有遗嘱,要求丧事从简,梓宫很快就火化掉了。
太宗在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于昭陵火化,这一时间距其崩逝正满一年,符合天子奇年而化的规定。
世祖的梓宫是在百日后大祭礼这天火化的,世祖火化后,其宝宫照旧供奉于观德殿中。
梓宫在殡宫期间,嗣帝要按规定及时而准确地前往行礼。
陈设纷繁,仪式复杂,前后计有:初祭礼、绎祭礼、初满月礼、大祭礼、清明礼、殷奠礼、百日礼、岁暮礼……最重要的是上册谥、册宝礼,这一礼节先在皇宫中举行,皇帝亲自阅视,行礼,然后,将其奉安于黄亭内,抬往殡宫,按左册右宝的位置供奉于观德殿内,届时,其绢册、绢宝要焚化掉。
列后和皇帝一样,她们在宫内停留几天后,就要小出殡到殡宫。
她们的殡宫地点并不一样,所以,抬棺人数会多少不等。
孝庄、孝惠、孝懿在朝阳门外殡宫;孝康在坝上殡宫;孝诚则初在西华门外殡宫,后又移至都城北沙河巩华城;孝昭初在武英殿,后也移到都城北沙河巩华城;孝恭在寿皇殿;孝敬在田村殡宫;孝圣在圆明园的九经三事殿;孝贤、孝和、孝德则均在景山观德殿;孝静在绮春园迎晖殿;孝哲在永思殿殡宫。
梓宫在移送的过程中颇费人力。
有卤簿前导,卤簿可以说是梓宫出殡时的庞大仪仗队,由于内容众多,在此不必赘述。
卤簿之后为丹旐,舁旐、举幡的人分为6班,每班32人,由部院官、内务府官各4人,共8人管辖。
旐、幡之后为梓宫,梓宫的抬运是关键,首先要讲究排场,但又受条件的限制。
如果用人太多,出门过桥则摆布不开,因而要预设大舆和小舆,在京城之内,大舆80人,小舆32人。
由宫内到殡宫一般为6班,每班80人,这些抬棺之人,首班末班用銮仪卫校尉,以示庄重齐整;其他班次之人,要由五城之内选用的健壮青年民夫组成,发给衣服鞋帽,令其洗澡,身穿红绣团花衣服,头戴插黄翎毡帽,称为逊衣或驾衣。
梓宫所过门或桥,都要祭酒,焚香钱。
在殡宫大门外,还要预设鹰和狗,这可能与满族早期习俗有关,带有满族特色。
二是大出殡,由殡宫到陵寝。
我还是先讲讲皇帝的大出殡。
清帝的棺椁停留在殡宫,时间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