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30个最经典的世界文学典故,太涨知识了
“为什么和平鸽代表和平?”“桂冠”的出处是哪里?“潘多拉的盒子”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答不出这些问题,就快来补补课吧!30个常见外国文学典故的出处、意义,帮你加强读书写作的文学储备!01禁果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
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
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02和平鸽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降洪水于大地,大雨下了40 昼夜,遍地汪洋,只留下诺亚方舟里的人和动物。
雨停后,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测外面的消息。
直到黄昏,鸽子才飞回来,嘴里衔着一枝翠绿的橄榄叶,诺亚知道洪水已退,人们平安了。
后将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03伊甸园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在东方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伊甸园。
园子里生长着美丽的并结着甜果的树木,也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
上帝派亚当看守园子,为排除亚当的孤寂,上帝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一一夏娃来陪伴他。
他们吃着甜果,漫步林间草地,过着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
后世以此比喻乐园。
04诺亚方舟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十分忧伤,决定消灭人类。
因为诺亚是义人,所以上帝吩咐他造舟避灾。
后指灾难时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难所。
05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壬。
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
比喻骗人的甜言蜜语。
06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
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
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于谦《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姜夔《齐天乐·蟋蟀》:“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雁:许浑《示弟》:“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②思乡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鸿雁传书,思念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备战高考: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高考典故 比如蟾宫折桂
高考典故比如蟾宫折桂高考典故比如蟾宫折桂随着高考的到来,人们对于高考的期望和紧张感也同时达到顶点。
高考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场考试,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意识里,甚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命运。
而对于那些高考成功者而言,也伴随着许多有意味、有价值的典故。
蟾宫折桂就是其中一个。
蟾宫折桂,源于《庄子·列御寇》。
庄子说:“南楚有子,名曰聂政。
年十五而好学,尝游于巨野之游,见大树百围,形羸体躯,盘根错节,其高不过数仞,荫下有群草木,径抱数围,或为崩裂。
风雨所不动,暴烈者不能摧。
以为天地之笔画,万物之镜奇,未始有也。
乃援园圃之艺,择树而修之,十年之间,子长于巨野之间,身长九尺,而所修之树,亦莫不冠于百围。
州国闻之,以为巨野之富,选聂政以为相。
聂以巨野之艺,呼风唤雨,升降天地,十有余年,废黜而无人及。
”因为聂政的气概、才华和形象太过杰出,所以表示成语“蟾宫折桂”,指令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等班级荣誉称号的竞争中胜出,拔得头筹,用来形容人才只属于独孤求败一类。
蟾宫折桂意义深远,不仅体现了强烈的竞争意识,还具有对于自身才能和努力的认同,而在高中生中,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尤其是对于那些高中生而言,获得蟾宫折桂的意义更大。
首先,获得蟾宫折桂意味着自己的才华和辛勤付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极大地提高了自信心和自信水平。
其次,获得蟾宫折桂也意味着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力提升,会得到更多同伴的赞誉和尊重,赢得众人的认可,增强自己的人际圈子。
再次,获得蟾宫折桂也会加强个人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这在日后的管理、团队协作中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获得蟾宫折桂还可以为自己的个人信誉和学业生涯打下基础,更有可能接受更大的挑战和更大的荣誉。
总之,蟾宫折桂是高中生望之而得的荣誉,它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注定与高中生的辛酸与梦想密不可分。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通过拼搏和努力,最终获得蟾宫折桂,这将是自己成功的见证,也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难忘记忆。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
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水晶象征忠诚和高尚的品格。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渴望月亮——导致分离和乡愁的悲伤。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与折断的柳树告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和“柳”的谐音,古人经常折柳送别,以表达他们对离别的深情。
这种习俗始于汉朝,盛行于唐代。
汉代有一首歌《断柳》,以演奏的形式表达了离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巴陵桥是当时人们前往全国各地时唯一离开长安的地方。
巴陵桥两旁都是柳树,成为古人折柳送行的著名场所,如《柳树年色,巴陵之伤》一诗。
后人以《巴桥折柳》为辞别典故的来源。
因此,温庭筠有一首诗《青杨街多少离别》。
刘涌表达了与“今夜醒来你在哪里,柳树岸,晓风,残月”的离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在这夜曲中,听碎柳树的声音,谁能感受不起家乡的感觉?”今晚是关于听《折断柳树》这首歌的。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不耻下问态
【导语】写好作⽂的核⼼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的观念的材料。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作⽂历史典故素材》供您查阅。
⾼考作⽂历史典故素材:不耻下问态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原⽂: “敏⽽好学,不耻下问。
” 译⽂: 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
典故: 春秋时代,孔⼦被⼈们尊为“圣⼈”,他有弟⼦⼆千,⼤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向别⼈求教。
有⼀次,他到太庙去祭祖。
他⼀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问这问那。
有⼈笑道:“孔⼦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孔⼦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
”弟⼦们想:“⽼师常向别⼈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好学,肯向⼀切⼈,包括向⽐⾃⼰地位低的⼈学习,叫“不耻下问” ⽰例: 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残游记》第七回) ⼈物介绍: 孔⼦: 孔⼦(公元前551年9⽉28⽇——公元前479年4⽉11⽇),华夏族,孔⽒,名丘,字仲尼。
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县),春秋末期鲁国陬⾢(今⼭东省曲⾩市南⾟镇)⼈。
孔⼦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开创了私⼈讲学的风⽓。
孔⼦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圣、⾄圣先师、万世师表、⽂宣皇帝、⽂宣王,是“世界⼗⼤⽂化名⼈”之⾸。
相传他有弟⼦三千,贤弟⼦七⼗⼆⼈,曾带领部分弟⼦周游列国。
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孔⼦去世后,其弟⼦及其再传弟⼦把孔⼦及其弟⼦的⾔⾏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
高考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高考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高考历史典故的简短故事:
1. 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从此,失信于诸侯,诸侯纷纷离去。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了东周时期。
2.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4. 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出兵与越争霸,越王勾践大败吴师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南)射伤阖庐。
不久,阖庐死去。
其子夫差继位后于前494
年出兵复仇,勾践大败,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
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被文种劝止,并接受了文种的建议,以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擅离职守的伍子胥,然后退兵回国。
越王勾践在范蠡的帮助下,重振国政,自此与吴国争霸直至被灭。
高考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
高考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公文学堂2021-12-06 11:161.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网开一面(商汤)【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3.三缄其口(姜太公)【解释】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出处】《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4.朝三暮四(庄子)【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狙:猕猴;芧:橡子,橡果;5.完璧归赵( 蔺相如)【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6.负荆请罪(廉颇)【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一鼓作气(曹刿论战)【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常见外国文学典故80个b
19。
柏拉图式恋爱: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唯⼼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亚⾥⼠多德的⽼师。
他在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对爱情的看法:爱神是⼈与神之间的中介,他⽤神秘的激情控制着世界,使⼈以⼀种不可遏⽌的欲望去追求永恒的美。
这个追求是⼀个逐渐上升的认识过程。
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恋中的情⼈“专注于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体的结合,爱的较⾼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
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理想的看法。
后来,⼈们把男⼥之间那种与性⽆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
20.涅槃:旧译“泥洹”,意译“灭度”。
或称“般涅槃”,意译“⼊灭”、“圆寂”。
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理想。
⼀般指通过修持断灭“⽣死”轮回⽽后获得的⼀种精神境界。
佛教认为,信佛的⼈,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切烦恼和“圆满”⼀切“清净功德”。
这种境界,名为“涅槃”。
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
后来,⼈们在写⽂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
21。
沙龙:“沙龙”是法语的译⾳,它原为意⼤利语,17世纪传⼊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
后来指法国上层⼈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当时,巴黎的名⼈(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的社会交际场所。
进出这⾥的⼈,多为⼩说家、诗⼈、画家、戏剧家、哲学家、⾳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拘⽆束,各抒⾼见。
后来,⼈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
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时间要在晚上;⼈数不能太多。
现在,⼈们在写⽂章时就常借“沙龙”⼀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学沙龙”、“⾳乐沙龙”等。
22。
圆桌会议:出⾃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的传说。
圆桌⽆⾸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坐的骑⼠处于平等的地位。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
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备考:“用典”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备考:“用典”知识点梳理一、用典艺术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见《语文》课本第三册第67页)其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又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进一步渲染,最后用“误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
高考成语典故及出处
高考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一:如出一辙首先是关羽。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
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
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
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
当年他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
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
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
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
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
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轻敌也;……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高考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二:身无长物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
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恭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
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
高考作文素材天花板:名家典故+运用示例
高考作文素材天花板:名家典故+运用示例01、司马迁:史家绝唱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达30年之久。
父亲病故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做了太史令。
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
公元前 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开始了《史记》的编写。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入狱并遭受腐刑。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曾一度想自杀。
但是,想起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他便以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人在逆境中发奋有为来激励自己,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16 年的奋发努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素材运用】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
司马迁之所以能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即周文王、孔子、屈原等人。
而当我们遇到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适用话题】挫折、意志、信念、生命的价值0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幼年生活艰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深知贫穷、无依无靠的滋味。
在少年求学时,他生活得非常艰苦,为了节省,他先让粥冷却,然后划成若干块,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天的饭食。
这便是典故“划粥割齑”的来历,也是范仲淹艰苦生活的深刻写照。
范仲淹在“未贵显”之时,见族人贫富有差,贫者生活困寒,便有志设立一个组织以赈济贫困族人,只是身无多余之财。
晚年,范仲淹在其原籍地苏州购买田地1000多亩,建立了“范氏义庄”。
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生活。
范氏义庄除救济范氏族人外,外乡的亲戚若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针对范仲淹把财产捐出来设立范氏义庄,曾有人规劝他:不如到洛阳修建园林,作为养老享福之所。
对此,范仲淹淡然回答:“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儿子续增条款,范氏子孙不断捐赠田地,范氏义庄继续维持。
高考语文成语典故素材
高考语文成语典故素材要解决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成语典故类的素材我们也应该多加积累。
下面是WTT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成语典故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语文成语典故素材一枕戈待旦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
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
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
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
“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
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
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释读】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
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
高考语文成语典故素材二中流砥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
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
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
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
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学生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
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从生活和阅读两方面入手,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参与生活,思索生活,扩大阅读面,文思就会不再枯竭,文笔也不再滞涩。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典故的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一呕心沥血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经过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命名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
若不是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儿子要呕出心肝才停止啊!”语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二分道扬镳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
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
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
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
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
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28则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28则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沐:洗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高考古代诗歌常考60个典故
唐 ·李 白 《 留 夜 郎 闻 酺 不 预 》 : “ 北 阙 圣 人 歌 太 康 ,南 冠 君 子 窜 遐荒。”
杨宜作两家春。” 唐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咏 老 见 示 》 : “ 莫 道 桑 榆 晚 ,为 霞 尚 满 天 。” 唐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 “ 东 隅 已 逝,桑榆非晚。” 宋 ·苏 轼 《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 “ 会 挽 雕 弓 如 满 月 ,西 北 望 ,射 天狼。”
宋 ·文 天 祥 《 过 零 丁 洋 》 :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唐 ·王 昌 龄 《 从 军 行 》 : “ 青 海 长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 使 ,后 傅 介 子 出 使 西 域 ,计 斩 楼 兰 王 。故 “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 唐 ·李 白 《 塞 下 曲 》 : “ 愿 将 腰 下
2 4. 还 珠 2 5. 昆 山 玉 [来 源 :学 科 网 ]
2 6. 梨 园
2 7. 柳 岸 2 8. 南 浦 2 9. 南 冠 3 0. 青 眼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桔 乎 ? ’ 绩 跪 答 曰 :‘ 欲 归 遗 母。’术大奇之。” 古 时 合 浦 盛 产 珍 珠 ,可 地 方 官 员 很 贪 ,珍 珠 都 被 移 到 别 的 地 方 。东 汉 的 孟 尝 到 这 里 来 当 太 守 ,革 除 贪 污 流 弊 ,珍 珠 又 回 到 合 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 晚年。
XX高考作文素材:常见外国文学典故80个
XX高考作文素材:常见外国文学典故80个洗礼:出自《圣经》。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
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
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
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禁果:《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实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
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
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
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
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
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
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
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
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
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
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
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
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
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蒂都争相要这个金苹果,最后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
并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比喻祸端。
或指挑动是非、播弄不合。
阿基里斯之踵: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
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
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集锦元日花雪: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因事下殿,积雪满衣冠,回殿奏陈,武帝以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诗经》中“有先集维霰”之句,《韩诗》解“霰”为“英”,英即花瓣。
沈约据以解作“花雪”。
宋明帝《帝图颂》“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简文帝《谢东宫赐裘启》“地卷朔风,庭留花雪”,均用此典。
(典见《宋书·符瑞志下》)立雪程门: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
但他从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
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
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予《楞伽经》四卷。
唐方干《赠江南僧》所云“继后传衣者,还需立雪中”,即咏此事。
我国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传不广,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则为世所广传,即宋代学者杨时事。
杨时被尊为龟山先生,通经史,能诗文。
早年中进士后调官不赴,远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师。
一日往谒程颐,程颐方暝目而坐,杨时与同学游酢侍立一旁。
及至程觉醒,二人鹄立多时,门外积雪已一尺。
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有“卓彼文靖(杨时死后谥“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句,正指此。
后遂以“立雪程门”喻尊师重道之诚。
(典见《景德传灯录》、《宋史·杨时传》)一字诗: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复琢磨,一再推敲。
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
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
(典见《五代史补》笔扫千军:唐天宝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
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
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
”(典见《杜工部集》才高八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
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
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
后人因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如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又唐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典见《南史·谢灵运传》,《释常谈》)夺锦才: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
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
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
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
明高启《谢赐衣》中“惭无夺锦才”句,用典本此。
(典见《隋唐嘉话》、《新唐书·宋之问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倚马可待:东晋时桓温率部北征,参军袁虎随行。
袁虎因故失去桓温信任,被免去参军职。
时军中需发布紧急文书,一时无人拟草,桓温宣袁虎前来,令他倚在马前立刻写出。
袁虎手不辍笔,顷刻立就,共写了七张纸,洋洋洒洒,观者无不惊叹其才,连桓温也频频点头称赏。
后因以“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
如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七步成诗:三国时杰出诗人曹植,自幼富于才华,曾深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
同母兄曹丕称帝后,挟嫌猜忌,时加迫害。
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煮豆燃萁”为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
曹丕听后深为惭愧。
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诗”称人的文思敏捷。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汉语八叉成诗: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藻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唐代科举重视诗赋律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称“温八叉”。
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为“温八吟”。
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明解缙《赠虞生》诗“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
(典见《北梦琐言》、《唐摭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击钵催诗: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学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
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事,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
钵声一止,诗即吟成。
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
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句,即用此典。
(典见《南史·王僧儒传》长安居大不易: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
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
”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
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
(典见《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探骊得珠:骊珠,古代传说长于骊龙颔下,而骊龙又遨游于九重深渊之下,甚难获得,故价值连城。
唐代中叶,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
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
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
罗隐《谢郑长官启》“镂笔才清,探骊介重”,即用此典。
(典见《庄子·列御寇》、《鉴戒录》、《古今诗话》)压倒元白:唐宝历间,宰相杨嗣复在第宅大宴宾客,文士毕集,诗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
席间,宾主赋诗唱和。
众宾客诗均已成,惟杨汝士苦苦构思,完篇最迟。
其诗曰“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
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
当年疏傅虽云盛,讵有兹筵醉醁醽!”元、白览后大为叹服。
杨汝士宴罢归家,向家人大声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后人因称作品超过当时名家为“压倒元白”。
宋人笔记载:范仲淹与章岷同赋诗,章诗先成,范仲淹览后叹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有“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句,亦用此典。
(典见《唐摭言》)马迟枚速: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
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
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
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
同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
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
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金马,汉宫门名。
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锦囊贮诗: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
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
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是儿要呕出心乃耳。
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
锦囊又称奚囊。
元杨维桢《感怀》“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即用此典。
(典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唐书·李贺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擅场:后汉张衡曾作《东京赋》,赋云:“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以斗鸡场喻嬴秦以强胜弱,并吞六国,专拒一场。
“擅场”一语,后遂引申为技艺才干高超出众,压倒全场之意。
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言吴道子之绘画造诣出众超群。
唐驸马郭暧,曾邀集文士聚宴,大历十才子中之李端、钱起均在座。
李端最先成,众人称妙,推为最工。
时唯钱起不服,疑为预先有准备,要求李端以其姓“钱”字节为韵,即席再赋一首,李端援笔立成,较前所赋更工。
郭暧遂奉名马、金帛等为酬,时人皆称是李端擅场。
以后诗文评中,擅场一语,尤为习见。
(典见《文选·二京赋》,《唐国史补》)腹稿: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
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
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
(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胸有成竹:北宋大作家苏轼不仅诗词文赋与书法各臻绝境,其绘画亦卓尔成家。
苏轼之作画,师法于其表兄湖州画派开山人文同。
文同字与可,以绘墨竹名世。
苏轼既师法文同,故深悉其画竹之真谛,曾评绘竹之法,“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后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笔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须有完整概念,成为常用口头语。
清沈德潜《说诗照会语》云: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
即论此事。
(典见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A;Y2j iQ8 口吻生花: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
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
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
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
妻子责怪,张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
(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目送手挥:魏晋之际著名文学家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四中,句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指眼睛追随天空中的飞鸟;“手挥五弦”,指挥动手指弹琴。
后因以“目送手挥”比喻写作诗文书画时的从容尽意,得心应手,妙意双关。
清人王士稹评作诗云“手拨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语即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