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_比较与分析

合集下载

东北调查报告

东北调查报告

东北调查报告东北调查报告一、引言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现状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东北地区的传统重工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给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此外,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不足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资源优势与转型尽管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压力,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

首先,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和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接壤,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这为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合作提供了机会。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东北地区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以提升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此外,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东北地区的产业链水平。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社会保障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的一大挑战。

根据我们的调查,东北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而劳动力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

这给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建议东北地区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和发展。

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其次,加强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首先,历史因素是东北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北地区是重工业的发源地和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特别是20世纪末的开放和特权格局的崩塌,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受到了重创。

同时,由于长期依赖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体制,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这些历史因素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步相对晚、结构相对单一,导致了东北经济的相对落后。

最后,结构性因素是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而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一方面,重工业所需的资源投入较大,供给压力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缺口的逐渐减小以及环保压力的增大,东北地区的重工业面临着发展困境和结构调整的挑战。

另一方面,重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东北地区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上所述,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历史、体制和结构性因素。

只有通过深化,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东北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如下:一、资源禀赋不足。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资源禀赋不足,如能源资源的丰富性并不突出,钢铁、煤炭等传统资源的需求量持续下滑,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先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重工业,导致主要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规模化经济程度相对低等问题,限制了地区发展的速度。

三、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东北地区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地方发展的动力却相对较弱,政府施政效应有限,缺乏市场化经济发展的主体,技术创新等足够的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升级相对较慢,都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难点。

四、人口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东北地区产业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劳动力的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导致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制造业严重处于劳动力勒索、历史遗留问题过重等负面态势。

五、各种制度性缺陷。

东北地区的制度性缺陷,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制过于单一、政府过于干预市场化经济、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行政管理改革滞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等制度化的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解决:一、加强科技创新。

东北地区可以在加强基础研究、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自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促进区域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要优化传统产业,同时,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初创企业,推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不断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为脱贫攻坚、资源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提供充足的支撑。

三、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东北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和引导,以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东北地区全方位协调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摇篮,也是经济转型的困境地带。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的衰落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的衰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首先,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严重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东北地区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无法有效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低效益也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

其次,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

这限制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和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和价值链的延伸。

再次,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供给短缺,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经济衰退导致大量年轻人外流,年轻一代缺乏对东北地区的发展信心,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的衰落。

最后,东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过度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为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应采取以下几种思路。

首先,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育本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和人才。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

加大对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东北地区的物流和信息流通畅度。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内地其他省份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

同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地人才,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和保护力度。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引进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东北地区的绿色转型。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产能过剩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或迁往其他地区谋生,导致了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吸引人才和促进人口流动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薄弱。

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等。

同时,东北地区也积极寻求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合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东北人目前现状分析报告

东北人目前现状分析报告

东北人目前现状分析报告现如今,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东北人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经济困境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面临着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传统重工业逐渐萎缩,许多企业面临倒闭、搬迁或转型的压力,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缺少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同时,地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也是影响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一些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就业机会有限,人口流出现象频繁。

二、人口老龄化与人才流失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年轻人选择外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导致地区的年轻劳动力严重流失。

加之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东北地区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少,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教育体系不完善东北地区的教育体系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水平较低。

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更为恶劣。

这不仅限制了年轻人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机会,也制约了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问题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四、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东北地区曾经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但由于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忽视了环保和生态建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对人民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此外,东北地区也缺乏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将进一步限制地区的发展。

五、建议与展望面对以上问题与困境,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东北地区应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地方政府和企业要联合努力,提高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同时,东北地区应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恢复与保护,建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此外,东北地区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投资和外来人才,促进区域间的共同繁荣。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北经济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因为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包括煤、铁、油、天然气等,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落后,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区域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东北是中国的重要产煤区,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以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东北地区相继被日本、沙俄和中国境内的战乱占领,使得该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1945年中国解放战争爆发后,红军占领东北地区,建立了东北民主联盟政府,统一组织了东北地区的军队和政权,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发展。

1950年,东北地区被划归为东北行政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工业、农业和能源产业成为其经济支柱。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政策上也没有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导致了东北地区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让东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而东北地区则逐渐被边缘化。

这一时期,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大规模援助逐渐减少,政府的投资力度减弱,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二、政策原因由于国家政策不利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特有资源和潜力无法得到完全的发挥,甚至出现了有许多资源闲置占地的现象。

国家对东北地区的特殊性、困难性没有给予太多支持,这导致东北地区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经济结构一直依赖于传统重工业。

东北地区的发展难度也比其他地区要高,因为它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可归为边远地区,缺乏便捷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既增加了投资建设的成本,也制约了区域内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并且东北地区的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非常依赖原始积累,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竞争形势严峻,市场空间十分有限。

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减少、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首先,东北地区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是人口减少。

由于资源禀赋不足和经济转型困难,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存在人口减少的问题。

这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加重社会保障负担,限制地区经济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提出以下措施:1.加大对人口减少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流入。

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3.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业创新,吸引年轻人回流或留下来创业。

其次,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资源型经济结构和产业单一,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提出以下措施:1.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重工业的依赖。

2.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三,东北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不容忽视。

由于曾经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东北地区面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提出以下措施:1.促进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实施循环经济模式。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东北地区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制度整合,缩小城乡差距。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分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分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放缓,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将分析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东北地区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是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然而,过度依赖资源经济导致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由于资源价格的波动以及环保政策的限制,东北地区的传统重工业面临较大压力,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其次,东北地区的产业转型缓慢也是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依赖重工业,东北地区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相对滞后。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较弱,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也对经济发展缓慢产生了影响。

由于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大量的劳动力外流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

同时,东北地区还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给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针对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在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

东北地区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对重工业的依赖。

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

东北地区应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吸引高端人才到东北地区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能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最后,加强人口保障和社会发展。

东北地区应注重人口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增长现状分析和转型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增长现状分析和转型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增长现状分析和转型对策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其中东北经济下行明显,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实现东北经济的转型,要真正认识“新东北现象”,分析经济增长可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发挥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解决好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转型对策,才能有效地实现东北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关键词:东北经济;转型;现状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发展建设,到60年代末形成了完整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群。

到90年代,由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晚、计划体制深入深等原因,东北三?[贸鱿盅现厮ネ恕?004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后,东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呈现出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增长速度在10%以上,高于全国水平。

但2014年以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国水平,其中2015年东北三省出现“断崖式”萧条。

20世纪90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水平比较同步,2011年开始增长速度开始持续下降。

Dennis(2007)认为,各国老工业基地先后出现发展迟滞,是由老工业基地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强。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面临着这种情况。

要想找到东北经济失速的原因,一定要分析东北经济优势和劣势条件。

1 东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优势1.1 国家政策的支持近代以来东北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政策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了钢铁、煤炭、机械制造、汽车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投资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其中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个建在东北。

2003年开始,国家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投放支持大型项目建设,使东北三省2003-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为改变当前经济失速的“新东北现象”,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东北三省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支持和保障,实施新一轮的振兴。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东北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第一部分:东北发展现状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早期,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的经济发动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重工业闻名世界。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东北地区的地位相对下降。

现在,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难度大、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等。

由于过度依赖重工业,东北地区的发展发展模式与时代不符,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资源减少,这也给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然而,东北地区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推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逐渐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模式。

例如,辽宁省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吉林省加大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产业和农业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为东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部分: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东北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北地区位于我国通往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桥头堡位置,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俄罗斯远东和东北亚各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将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仍然存在,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是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尤其是在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和冰雪运动等领域。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为东北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东北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展较为缓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1.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资源丰富度下降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失,农村人口留存率低,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2.基础设施薄弱:相对城市地区,东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收入占比较高,与现代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1.城市化指标单一:以城市人口比例作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忽略了农村土地使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2.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3.产业转型困难: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困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3.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4.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曾几何时,东北经济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经济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是东北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长期以来,东北经济过度依赖重工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

这些产业在过去为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如今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其弊端逐渐显现。

重工业往往具有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人才流失严重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发展空间有限,许多高素质的人才选择离开东北,前往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谋求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导致了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地区的发展活力。

再者,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也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存在着僵化的问题,市场意识不够强,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

行政审批流程较为繁琐,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市场的活力。

另外,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

民营经济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东北,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发展规模和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东北地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虽然拥有一定的边境优势,但对外贸易和外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与沿海地区相比,对外开放的步伐较慢,未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

要突破这些瓶颈,东北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留住和吸引人才是关键。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张凌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问题严重,行业经营效益低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新常态这一全新的发展观,作为引领东北地区实现新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将带领东北地区走上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关键词:东北地区;新常态;成果;短板一、振兴东北经济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我国工业的摇篮,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东北受计划经济影响颇深,工业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大型企业中国有比例较高,资源型企业较多且其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较为完善,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与全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东北经济焕发出的活力将带动全国经济。

所以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项区域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意义深远、关乎全国战略的重大布局。

二、东北地区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

从2003年开始,12年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GDP 年均增长高达11%,人均GDP 由2000美元翻了两番。

2.稳步推进结构性调整,重大装备研发等行业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一些高端装备现已基本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优势,粮食的产量今年来也大幅提高。

3.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农业税的减免和增值税改征营业税,不断简政放权,深化国企改革推行混合所有制。

4.民生持续改善。

近十年来,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已累计超过3亿m 2,并且约有超过370万的农村人口实现了脱贫。

5.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

重点水域的治理得到改善,天然林砍伐速度放缓,基本实现了由以商业采伐为效果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又因为国家的积极引导以及宏观调控,房地产经济也在帮助我国人民有效的改善生活;同时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将会日趋稳定前几年因为我国房价的快速增加,不但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东北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问题。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以煤炭、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导,但这种经济结构使得东北地区对煤炭和钢铁等原材料的依赖过高,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导致经济发展逐渐滞缓。

其次,东北衰落的原因还包括政策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地区,但是这些政策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持续、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扶持存在着重“照顾”的倾向,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政府官员普遍存在精神懈怠和腐败问题,导致政府行政效能低下,无法有效地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

再次,东北衰落的原因还与人口流失问题有关。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经济发展的机会和相对较低的生活质量。

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东北地区去沿海地区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得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应不足,从而进一步造成了经济滞缓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东北衰落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东北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土地资源的破坏等问题,使得东北地区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进一步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吸引力。

最后,东北衰落的原因还与地理位置的劣势有关。

东北地区与中国其他发达地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使得东北地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进一步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东北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结构、政策、人口流失、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位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要扭转东北衰落的趋势,需要经济结构,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治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吸引力,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东北地区才能重新焕发出活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1、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
也是东北经济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

2、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众所
周知,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
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

而国有企业由
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

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
陈旧和思维落后。

4、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
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
象十分严重。

5、恶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理念,是东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及对策

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及对策

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北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一直在全国具有很高水平的地位。

然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么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及对策是什么呢?一、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原因1. 结构落后,产业单一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围绕资源开发,特别是石油、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这一产业结构单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重工业领域的市场需求逐渐收缩,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受到很大限制。

2. 体制问题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在国有经济的影响下,体制僵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资源被浪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3. 人口流出与低生育率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的问题很严重,各行各业都在出现严重的人才缺口。

同时,政策上还存在老龄化问题和萎缩的生育率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东北地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而影响了经济总体的增长。

4. 气候和资源环境东北地区气候恶劣,四季分明,特别是在冬季,寒冷难耐,对于农业种植和生产活动都有一定的限制,资源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地质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等。

这些不利因素都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对策1.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以形成更加多元化和先进的产业体系。

2. 推进改革开放应该深化改革,加强在重大改革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国企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缩小权力干预和市场的距离,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形成市场化营商环境。

3. 人才引进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企业、高校和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工业重镇,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

本文将对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一、产业结构陈旧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一直以重工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上。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这些传统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煤炭行业受到环保政策和能源革命的影响,产业链更加脆弱;钢铁行业面临着过剩产能和市场需求不足的挑战;机械制造行业则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影响。

与此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二、人口外流加剧受制造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

大量的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人口外流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老龄化,而老龄化问题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东北地区的体制机制相对落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依然较为突出。

虽然政府投资有着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由于政府的审批和行政管理,使得市场的活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干预也使得东北地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四、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枯竭东北地区长期依赖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枯竭。

这种依赖性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对市场变化和经济周期的适应能力弱,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逐步淘汰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鼓励人才回流鼓励人才回流,加大对高校研究所、技术人才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相比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较慢,发展势头不甚乐观。

这个曾经是我国工业重镇的区域,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探析,同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并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过去,东北地区以丰富的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而著称,这些资源曾经撑起了当地的经济。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这些传统资源正逐渐淡出市场,替代品也在逐步取代传统资源的地位。

而东北地区未能及时察觉和调整,依然沿袭着过去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萎靡不振。

东北地区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体系庞大而臃肿,负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例如失业人员安置、基层医疗等。

而这些国有企业又面临着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由于改革力度不够,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也偏低,经济活力不足。

这种体制机制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亟待进行深刻的改革。

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以前,东北地区由于拥有多所优秀的高校,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优秀人才纷纷选择离开东北地区,去到了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发展。

这种人才流失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受到了挫折,进而大大拖慢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也在阻碍其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内陆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资源相对滞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成为了制约发展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东北地区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经济活力。

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减轻其社会责任负担,提高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力。

东北地区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高待遇和优惠政策,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7-03作者简介:万晓琼(1968-),女,江西瑞昌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总第121期)理 论 探 讨THEORET ICAL IN VEST IGAT ION N o.6,2004General.No.121东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比较与分析万 晓 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086)摘 要:对于东北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东北地区在改革之初即有与东部沿海地区大体相同甚至更好的工业基础,因此,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的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可比性,以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为参照系,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有助于找出东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缓慢;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4)06-0067-04一、几组数据显示出的差异1.关于三次产业的构成我们从有关统计年鉴中摘录了东北三省与东部五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见下表)。

部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地 区1978年1985年1995年2001年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全 国28 448 623 029 745 224 820 648 431 014 447 038 6辽 宁14 572 513 015 363 721 015 048 736 310 848 540 7吉 林30 549 719 829 649 421 028 140 631 320 143 336 5黑龙江23 763 912 422 957 919 219 453 327 311 556 132 4江 苏27 652 619 830 051 318 716 151 232 711 451 637 0浙 江38 443 714 930 048 321 714 753 132 210 351 338 4广 东29 946 423 731 140 828 114 450 235 49 450 240 4福 建36 142 521 435 738 026 821 541 836 715 344 839 9山 东32 850 017 237 444 817 820 147 232 714 449 336 3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w w w stats gov cn 。

经作者计算整理。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列8省在1978!2001年间,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但东北三省与其他五省相比,下降幅度均要小一些。

第二产业,辽、吉、黑三省的比重均呈较大幅度下降,以辽宁为最,而其他五省则保持稳定或有增长。

第三产业则8省均有较大增长。

上述情况表明,第一,从总体上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三产业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是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一极。

第二,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否保持第二产业比重的稳定或适度增加,仍然是衡量各省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各省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

例如辽宁,其第二产业在1995年即由1978年的72 5%下降到48 7%,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至36 3%,其在全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的地位由长期以来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而这一年苏、浙、粤、鲁第三产业的比重均比辽宁要小。

如果把人口增长因素忽略不计的话,那么这说明辽宁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幅上升并未导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一定的速度,从而使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其第一的地位;从反面说,这正说明辽宁的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导致了第二产业比重的相应下降;进一步说,如果工业增长是负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即便没有实际的增长而只是保持其原产值,也能导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这一∀发展#假象。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发展不够是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直接表征。

2.关于工业内部的构成我们对东北地区与东部五省工业的内部构成情况也作了一个简要的统计。

从统计中可以看到,与东南沿海相比,东北三省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一个特点是,重工业的比重高达70%左右,以2001年为例,辽宁高达77%左右,吉林为75%,黑龙江为66%;而东南沿海则相对较低,其最高者江苏为57%,山东次之为49%,再次福建为48%,广东为47%,浙江最低为42%。

上述比例关系表明,东北三省工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轻工业贡献于工业总产值的潜能远未发挥出来。

怎样看待这一结构?如果把东北三省作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区域来看,这种结构是绝对不合理的,这种结构会使重工业的发展没有市场前景,就业空间受到压缩,人民的生活也无法改善(没有工业消费品)。

但是,如果把全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甚或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的话,那么情况就不一样,∀重重轻轻#的结构对于其工业增长的制约至少会小许多,它可以从别的地区获得工业原料,可以把产品销往别的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制约重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全在于某一个区域的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而在于这个区域的重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在于它的产品是否适合市场的需求并具有相应的竞争力。

比如,过去20多年间,我国每年花费约700亿美元从海外进口成套设备,这个数字远远超出每年引进的外资的数量。

如果东北地区原先在计划体制保护下占有一定优势的装备制造业,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生产能替代这700亿美元成套设备中的一部分产品,比如说1/20的话,那情况会怎么样呢?第一,它大大超过2000年东北三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26 82亿美元;第二,相应地,这将大大缓解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地区工业乃至经济的发展不一定非要降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改变∀重重轻轻#结构,相反它可以继续保持其重工业发展的较高速度。

实际上东部沿海的江苏、福建、广东近几年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就远远高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

但是,这里绝对不是说东北地区轻工业不要较高速度的发展,如果在保持其重工业较高速度的同时它的轻工业能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无疑会促进其工业产值的增加、保持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稳定而不急剧下降。

3.关于不同经济成分的构成统计数据表明,在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各自所占的比重方面,东北三省与东部诸省有莫大的差别。

以2001年为例,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东部诸省的江苏为73%,浙江为88%,福建为74%,山东为66%,广东为78%,而东北三省中最高者辽宁为42%,黑龙江为28%,吉林则仅为21%。

这样一种差别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如果考虑到1978年以前非国有企业工业产值普遍较低,其中的私营和外资企业基本上没有的情况,则上述差别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东部诸省的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其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较高水平。

第二,由于东部诸省轻重工业产值中轻工业比重较大,可以认为,其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与轻工业的发展有很高的相关性,说明非国有的资本更多地投向了轻工业方面。

由于单个轻工业企业的建设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周期较短,见效较快,非国有资本较多地流向这个方面,是很自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优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轻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使得东部诸省在这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第三,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加大力度吸收非国有资本,提高其比重,是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国际产业及我国东部沿海产业的转移,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需要东北地区作出适当的回应以吸收非国有资本。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资本短缺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投资环境。

二、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本与市场因素前面的几组数据可以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原因,但从根本上说,上述几组数据显示的仍然是某种∀结果#。

追寻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时,本文最关注的是技术、资本与市场等因素。

1.技术落后造成产品竞争力显著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市场前景由其技术水平所决定,技术继续落后的产品,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计划性的保护环境中是没有出路的。

从工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看,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固定资产新度仍低于全国水平。

1998!2001年东北地区制造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分别占到全国的10 68%、11 41%、11 63%、11 68%,都超过当年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然而,1998!2002年,东北地区工业的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仍逐年呈下降趋势,虽然下降幅度要低于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下降程度,但到2002年,除吉林省大于全国水平外,辽宁、黑龙江都低于全国水平,而且黑龙江比全国低4 5,东北三省整体上也比全国低1 43。

一些典型调查也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设备陈旧,缺乏核心技术,依附于国外组装业的比重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和转化的主体,但目前东北是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能力与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相比仍很脆弱。

显然这种科研成果情况与东北经济区内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校云集、科研人员众多的现状是不相匹配的。

这也说明,从总体上看,整个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不够的;更确切地说,东北地区的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未能协调一致,在引进、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并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产业技术落后的另一个表现是,某些有品牌的高技术产业处于单打独斗的格局,未能形成相关技术产业的集聚。

据统计,2001年吉林的汽车、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 9%,汽车工业产值达708亿元。

按国际经验,汽车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大体上为1∃1,对下游产业即汽车服务业的带动力为1∃2。

但2001年吉林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总产值只有1681 9亿元,显而易见,作为吉林支柱产业的汽车产品未能形成相关的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

另外,东北三省还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资源性产业和农业比重较大,问题较多。

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含量过低是一重要因素。

2.资本的净流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说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骨架#的话,那么资本则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在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战略之下,东北地区经历了一个资本净流出的过程,这是影响东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从最直观的经验看,东部地区在20多年间获得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优先发展东部的区域发展战略。

与这个战略的实施相对应的是东西部固定资产投资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改革初期的1980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只相当于东部的45%,但其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该地区G DP的比例)是22%,高于中、东部的18%,说明当时投资是向西部倾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