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_红楼梦_中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
2011.7下半月\·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评析·白俊奎陈景云等《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黎水生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古代婚姻会走向悲剧是因为男权。
古代带到现今的制度是重男轻女,为什么呢?从很大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宗法制,分封制,世袭制所造成的,皇上有后宫佳丽三千,但很多人想做皇上并不是因为后宫,古代男子多数注重权利,那么在这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上,就造就了很多爱情悲剧。
二、《红楼梦》中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自由恋爱的爱情是日久生情,而如果包办婚姻中也有爱情的话,就只能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跟林黛玉这个恋爱的发生并不是一见倾心,虽然第一次见面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好像见过似的,这是写的一种心里的感应,一种好感,但是并没有发生爱情,相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很长很长时间,也不断吵架,吵架又友好了,中间加上一个薛宝钗还有后来的史湘云。
贾宝玉跟这些人在一起,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定地写他喜欢那一个,这就显得《红楼梦》的恋爱方式已经不是一见倾心,已经是在长期生活当中渐渐地了解,最后在长期的了解过程中间最后形成他们的爱情。
薛宝钗给他讲到仕途经济,他翻了脸,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标准。
这个标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就是要漠视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一些选择的标准全对他无效,他必须自己选择。
所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婚姻,一个是选择不是一见倾心式的,是要长期的熟悉。
第二个是思想要一致,如果思想不一致,无法结成终生的伴侣,这在《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也反映出了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三、宝黛爱情悲剧的无可解脱性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古人由于受知识和思想的局限,在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和安排时,就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天神。
他们用天神来解释一切无法理解的际遇,认为天意在支配着命运。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中的爱情悲剧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在浓烈的爱情中感受到悲伤与无奈。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爱情悲剧常常是最让人心痛的一种。
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最令人唏嘘的。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相互倾心,但却注定无法走到一起。
黛玉身世神秘,被宝玉误解为贾府的女儿,而实际上却是袭人的主子。
命运弄人,两人的感情始终受到家族和社会的束缚,无法如愿相守。
黛玉的早逝更是给这段爱情画上了最为悲惨的句号,宝玉痛苦欲绝,终身无法忘怀。
除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与贾宝玉等几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林黛玉是一个娇弱多病、心思细腻的女子,她和贾宝玉之间有着纯洁的爱情,却因家族纷争而无法在一起。
贾宝玉心中最爱的是黛玉,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无法圆满。
而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沉的女子,她对贾宝玉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却最终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这些爱情悲剧,揭示了红楼中人物的内心矛盾与挣扎,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苦涩和无奈。
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发生常常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
贾宝玉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子,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却因家族纷争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而难以如愿。
林黛玉则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她内心的坚强和执着与外在的无奈和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她的爱情更加凄美动人。
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她对爱情的追求虽然一度成功,却最终发现自己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心理上的挣扎和无奈使得她的爱情悲剧更加令人唏嘘。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无奈。
作为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通过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们在情感纠葛中的挣扎和痛苦,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文学之美,更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红消香断有谁怜——浅谈《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红消香断有谁怜——浅谈《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余琦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摘 要:《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的爱情、婚姻、家庭研究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内含作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而宝、黛、钗、凤姐、四春等人的爱恨情仇共同构建出大观园中的爱情婚姻世界,形成一部婚姻悲剧史,作者笔下众人的婚姻展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揭示了封建婚姻的价值观念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封建社会;婚姻;爱情;悲剧;启示作者简介:余琦(1995-),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78-01作为一部人情小说,《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曹雪芹打破以往人情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模式,以封建社会制度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书写悲剧,表现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全书被提及姓名的人物近五百人,典型人物数十位,其中产生爱情婚姻故事的占比很大,大观园的爱恨情仇构筑了一部爱情婚姻悲剧史。
《红楼梦》对婚姻悲剧的揭示是复杂而深刻的。
林黛玉、贾宝玉二人,自幼“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厮磨,共同思想驱使之下产生情愫亦是必然。
二人在灵魂层面的契合共鸣以纯粹相对,坦诚真挚。
因旁人难免将不时发作“小性儿”的黛玉与表现出封建淑女品质的宝钗对比,封建家长都认为宝钗更端庄大气,是标准的儿媳人选。
加之黛玉寄人篱下,自然没有根基门第之类作支撑,而与薛家联姻的益处却不言而喻。
于是孤傲不懂奉承的黛玉在封建家长眼中,至少在择媳方面无一能与宝钗相提并论,因此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封建家长的择媳标准与叛逆子孙的择妻标准严重不一致的这一矛盾中。
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则是心灵思想无法契合造成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
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以及导致他们悲剧结局的原因。
2. 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遇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相遇发生在荣府。
两人都是家族中备受宠爱的子女,从孩提时代起就有着特殊的关系。
然而,由于家族势力纷争等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层厚重的社会阻碍。
3. 爱情的萌芽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对彼此有着特殊感情,但是在他们还年幼时就被迫分离,并且进入不同环境成长。
然而,他们的感情在长大后逐渐重燃,特别是林黛玉的美貌和贾宝玉对她的深情迷恋。
4. 爱与命运的抗衡尽管他们相爱,但是这段感情却受到了家族传统、社会地位以及宫廷政治等多重因素的束缚。
贾宝玉面临着被迫娶亲的压力,而林黛玉则由于自身身份问题不能与贾宝玉结合。
这些因素不仅削弱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连结,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困扰和痛苦。
5. 林黛玉离世在整个小说中,林黛玉一直都是一个虚弱而悲观的角色。
她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在面对无法与贾宝玉在一起生活的事实后陷入绝望,并最终因病离世。
她的死使得贾宝玉陷入深深的悲伤和悔恨之中。
6. 贾宝玉内心的纠结林黛玉离世后,贾宝玉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痛苦。
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努力争取与林黛玉在一起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软弱深感懊悔。
这种内心纠结使贾宝玉陷入了无尽的伤痛中。
7. 结局与反思《红楼梦》以大观园烟霞消散为结尾,象征着整个贾府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成为无法实现的承诺。
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在整个小说中是一条主线,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传统社会束缚下人性悲剧命运的思考。
8. 结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家族压力以及个人命运等诸多因素,他们之间注定难以圆满地在一起。
这个故事使我们思考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类内心真实愿望的压抑和伤害,也对爱情和命运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思考。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充满了悲剧色彩。
其中,爱情悲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给读者深思和感受。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意义。
首先,爱情悲剧体现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
《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爱情悲剧角色。
他们一直相爱,但却因众
多的因素无法圆满地在一起。
贾宝玉身份的变化、林黛玉的病体以
及家族的压力等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共度一生。
这种无奈
的命运使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现实中爱情的脆弱和不可
控制性。
其次,爱情悲剧表达了个人情感的折磨。
在《红楼梦》中,爱
情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拷问和痛苦。
他们深爱
着彼此,却又受到了众多的挑战和阻碍。
林黛玉的忧郁、贾宝玉的
痛苦都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折磨。
爱情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永远无
法弥补的伤痛,使人们对于爱情中的痛苦与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爱情悲剧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也具有重要意义。
《红
楼梦》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
观念。
爱情悲剧的发生常常与封建社会重重桎梏有关,社会家族的
纷争和利益的牵绊剥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幸福。
这使人们开始反思,思考社会价值观对于个人命运和幸福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个人情感的折磨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将这些悲剧元素与现实
生活相结合,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使人们思考人生、爱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红楼梦》中的悲剧情节
《红楼梦》中的悲剧情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生活轨迹,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悲剧情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悲剧情节。
首先,就是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美貌动人、心地善良的女孩子。
但是,她生活在一个虚伪、压抑的宅门之中,这种环境渐渐地使得她精神崩溃。
她不断地神思恍惚,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带着罪恶感对待自己。
同时,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也始终无法得到完美的结局。
最终,她因病而逝,成为了一道让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其次,是贾母的悲剧。
贾母作为一个宅门中的长者,虽然在家族中地位崇高,但是她最终仍然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她被自己的亲人所背叛,被权力所影响,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力量。
而对于这种悲剧,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发出过这样一句感慨:“窃叹红楼,下里巴人非呆子也。
”这个世界,不仅有劫难和机遇,还有自己的亲人会陷害自己,比起这个世界上的一般人,这些下里巴人未免太聪明了。
最后,就是宝玉的悲剧。
作为一个家族中的少爷,宝玉本来有着最好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但是,他却被虚浮、世俗的环境所迷惑,并且受到了女性的诱惑而最终陷入了人生的泥潭之中。
而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尽管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深厚,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并没有得到最终的圆满。
最终,在家族的斗争中,宝玉也不得不被送入宝钗的家族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总之,《红楼梦》中的悲剧情节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它揭示了宅门中充斥着的虚伪、世俗和权力斗争,以及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被这种环境所摧毁的残酷命运。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正确的方向,否则我们也有可能会走向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宝黛爱情是贯穿《红楼梦》的一条主线,她们的爱情是纯真的、至死不渝的,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形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许多,我读完《红楼梦》后认为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游移性(一)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默许贾母的态度是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的,王熙凤是最爱揣摩贾母心思的人,她对黛玉的一次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后来又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和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可以看作是对宝黛关系倾向的一种反应,也不能说没有贾母的影响。
王夫人、薛姨妈也是深知贾母的这种态度的,并且贾母还明确地暗示过不娶宝钗的态度。
(二)贾母对待宝黛爱情态度的犹豫不决到第二十二回,有了一点小情况。
贾母突然拿出二十两银子,要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
王熙凤也不免感到意外。
书中对此只交代一句:“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
”因此,过生日的理由不成问题。
问题是生日宴席和观戏的时候,“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结果,“贾母更加欢悦”。
贾母是太喜欢生得美貌的女孩子了。
她深知黛玉的出众美貌。
但古代优秀女子应该具备的“德、言、工、貌”的“四德”,前三“德”,黛玉明显弱于宝钗。
黛玉诚然也善于“言”,但她的“言”尖刻有余,温润不足。
不过截至第二十二回,贾母对黛钗的态度,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明显的选择性的倾向。
(三)贾母同意宝钗的婚姻宝玉挨打后之后,(第三十五回),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等一大群人,都去看宝玉。
大家说了很多轻松的话,自然为的是让宝玉开心。
可是宝钗突然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样露骨的话当着贾母的面讲,如果我说多少有一点当面奉承讨好的意思,恐怕宝钗难以辞其咎。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分析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精湛的描写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和核心主题之一。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人性困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分析:首先介绍《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及其与爱情相关的关系;然后详细描绘《红楼梦》中爱情悲剧元素;随后对这些爱情悲剧进行原因分析;接着探讨这些爱情悲剧对整个作品主题的贡献与意义;最后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元素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红楼梦》在此领域内的价值。
1.3 目的通过对《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些悲剧情节对于作品主题及读者产生的影响。
同时,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悲剧进行对比,进一步展现《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角度,也为今后研究此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
2. 爱情悲剧在《红楼梦》中的体现:2.1 主要人物及其爱情关系:《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衰败与灭亡的小说,其中充斥着许多令人动容的爱情关系。
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众多角色都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隐藏着一种被命运束缚和无法实现的爱情,而贾迎春与薛宝钗则是属于自愿牺牲自己幸福以满足别人需求的爱情。
2.2 悲剧因素的描绘: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造成爱情悲剧发生的一系列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封建礼教的束缚、世俗利益和权力游戏对真爱的破坏,以及命运和宿命对个人选择和幸福的限制等等。
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情感描写、对环境的刻画以及人物命运的安排,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因素的世界。
2.3 爱情悲剧的原因分析: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原因。
论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和林黛⽟的爱情悲剧为中⼼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世纪中叶⼴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盾⽃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揭⽰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中的爱情的独特性,⾸先是由其男⼥主⼈公的独特性⽽决定的。
其次具有同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内涵。
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贾宝⽟、林黛⽟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追求个性⾃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贾宝⽟、林黛⽟的爱情悲剧另⼀⽅⾯是让⼈警醒的众⽣浮沉之梦,宝黛的爱情悲剧也正是说明了这⼀点。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仅深刻,也极其⼴泛。
封建社会⾥所存在的很多问题,⽆论是典章制度、道德法律、⽂化教育、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风俗习惯等等,曹雪芹都做了⼴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审视。
其涉猎之⼴,堪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正如王希廉所说:“《红楼梦》可谓包罗万象,囊括⽆遗,岂别部⼩说所能望其项背!”⽽其中尤以贾宝⽟和林黛⽟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
曹雪芹在表现这⼀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的尖锐状态中,⽽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和贾宝⽟从两⼩⽆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
⼀、《红楼梦》爱情之悲剧性林黛⽟初来贾府时,贾府上上下下对于她可能成为贾府⼉媳怀着很⼤兴趣。
善于看风使舵、窥察贾母神⾊的凤姐就多次打趣林黛⽟,第⼆⼗五回,亲昵地戏称:“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第六⼗六回,兴⼉对尤⽒姊妹介绍贾府⼈物时,颇⾃信地说:“贾宝⽟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林黛⽟孤傲性格的发展和叛逆思想的外露,她逐渐失去贾府统治者们的喜爱。
她和贾府的冲突,是以⼀种表⾯平静⽽内在深刻的形式进⾏的,是真正尖锐的。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
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
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
《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
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
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
整个梦终成一场空。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
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
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
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
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
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
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
《红楼梦》书评封建社会下的爱情与悲剧
《红楼梦》书评封建社会下的爱情与悲剧《红楼梦》书评:封建社会下的爱情与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架构,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众生相。
其中,爱情与悲剧是贯穿全书的重要主题,令人感慨万千。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爱情往往成为一种奢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便是如此。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美好,却无法在那个时代得到认可和成全。
宝玉是贾府中的“混世魔王”,厌恶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真性情;黛玉则是敏感细腻、才情出众的女子,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多了一份忧愁。
他们在大观园中相识相知,心灵相通,互为知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被封建家长视为异端。
贾府需要的是能够维系家族利益、门当户对的婚姻,而不是这种纯粹基于情感的结合。
于是,在种种压力和阴谋之下,黛玉含恨而终,宝玉最终也出家为僧,这段美好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也是书中爱情悲剧的一个典型。
她端庄大方、聪明睿智,符合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要求。
她对宝玉也有感情,但这种感情更多地是基于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规范。
她知道宝玉心中只有黛玉,却依然选择嫁给宝玉。
然而,她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只能在孤独中度过余生。
除了主角们的爱情悲剧,书中其他人物的爱情也同样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比如司棋和潘又安,他们的爱情被视为不检点,最终以司棋的死亡和潘又安的逃亡告终。
尤三姐对柳湘莲一往情深,却因柳湘莲的误解而自刎身亡。
这些爱情悲剧,无一不是封建社会的礼教和制度造成的。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造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个人的意愿往往被忽视。
女子在婚姻中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
而且,婚姻往往与家族的利益、社会地位紧密相连,爱情在这种利益权衡中显得微不足道。
这种婚姻制度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爱情,导致了无数的悲剧。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也是爱情悲剧的根源。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被严格禁锢,自由表达情感被视为大逆不道。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之一,题材丰富,其中包含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然而,在这些爱情故事背后,很多都以悲剧收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聚焦于《红楼梦》中几对主要的爱情关系,分析其背后的悲剧因素。
薛宝钗与贾宝玉:命运无法抗拒的爱恋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关系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和复杂的之一。
尽管两人有着相互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但他们最终无法在一起。
这个悲剧主要源于社会阶级和家族利益的限制。
虽然薛宝钗与贾宝玉深爱对方,但他们被迫放弃了彼此。
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在婚姻自由和个人选择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命运的无情。
林黛玉与贾宝玉:美丽而短暂的爱情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和戏剧化的之一。
他们相互深爱,但命运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林黛玉身体羸弱,命运多舛,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爱情和人生的理想。
她成为了许多不幸事件的牺牲品,最终英年早逝。
这个故事揭示了爱情的脆弱性、命运的无常以及现实对理想追求者的残酷。
贾探春与薛公子:被利益摧毁的爱贾探春与薛公子是另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
两人有着真挚的感情和相似的追求,但他们最终也无法在一起。
贾探春是一个聪明善良、独立思考和富有理想追求的女性角色,而薛公子则是一个传统家族观念下生活并受制约习俗限制下长大成人,并没有勇气追求爱情的男性角色。
这个故事展示了封建礼俗和家族权力对个人命运和爱情选择的影响。
王熙凤与贾宝玉:权谋与利益的牺牲王熙凤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是《红楼梦》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一个。
他们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是被家族和社会利益所驱使的婚姻。
王熙凤深知自己在家族地位上的重要性,她通过权谋策略来取悦贾宝玉并牺牲自己的幸福,以维护家族利益。
这个故事展示了权力、金钱和社会利益对婚姻和爱情决策的影响,并呈现出无法摆脱宿命般悲剧的结局。
结论《红楼梦》中许多爱情关系都以悲剧收场,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个人选择、命运无常等因素所施加的限制。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价值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价值观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展示了丰富爱情纠葛的小说。
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多承载着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如何与传统价值观产生冲突,并深入探讨这种冲突背后的意义。
1. 家庭姻缘观念对于爱情的限制在《红楼梦》中,家庭姻缘观念对于爱情甚至命运有着重要影响。
孙维扬、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都受到了家族安排和外界期望带来的束缚。
他们的婚姻往往被迫以家族利益为目标,而不是真实的感情为基础。
这种强加于个人选择上的限制,导致了很多爱情发展出现困境和悲剧。
2. 爱情与个人追求的矛盾在传统社会中,个人的爱情往往要受到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的制约。
同样,在《红楼梦》中也有许多人物因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被逼违背传统价值观念,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例如贾宝玉因为对黛玉深深的爱意而与封建礼教背道而驰,结果最终导致了黛玉的病重和死亡。
3. 社会体制对于爱情幸福的限制《红楼梦》中描写了一个极具封建色彩的社会体制。
这种体制中存在着男权主义、妇女贞节观念塑造等方面的压抑和束缚,严重影响了爱情关系的发展和幸福。
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角色就因为无法从这种压力下解脱出来而遭受了痛苦和悲剧。
结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正是将传统价值观与个人愿望之间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作品中无声地批判了那种过于束缚人性的传统价值观念,呼唤个体自由选择爱情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
纵观整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到其中蕴含着对于人性、婚姻与爱情关系等话题的深思熟虑。
总之,《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价值观之间产生了许多冲突,这些冲突凸显了社会制度对个体幸福感和自由选择的限制。
通过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爱情关系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作者试图引发我们对于人性、社会伦理等问题思考,并希望最终能够寻求到一种更合理、更富有尊重个体需求和权益的平衡点。
论述《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论述《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内容提要:宝黛钗三个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及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造成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
透过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是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命运性格社会《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它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主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命运的悲剧《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把这悲剧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贾宝玉本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实现补天之志,偏偏又通了性灵,有了感觉,有了灵魂。
曹雪芹以石头的来历暗示顽石的幻象——贾宝玉是个不容于当世的人。
因此贾宝玉的思想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贾宝玉人生的悲剧也是冥冥中注定的。
绛珠草“还泪”之说,明白地揭示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注定要以悲剧作结的。
曹雪芹认为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不是宝黛钗等人能够把握或更改的,因而是命中注定的。
《红楼梦》的开篇,作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明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
但同时,作者也认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绝不仅是命运的捉弄,还有着性格和社会的因素。
因此,《红楼梦》描写宝黛钗三个的爱情婚姻悲剧时,也着重突出了造成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性格的悲剧关于宝黛钗三人的形象问题,历来争论颇多。
但勿庸置疑的是,他们三人都有着不同的出身背景,而正是这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
收稿 日期 :2009一l1—25 作者简介 :赵 红军 (1957~),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高级教师 ;李冬轩(1985一),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一
l1O 一
系。贾宝玉对薛宝钗是 “宝 姐姐 长、宝姐姐 短的 ”,加 之又有 一 个“金锁”的说 法 ,因 而林 黛玉 常 和他怄 气。正 是她 的这 种单 纯、执拗和 自尊 ,使 她决不 会轻 易 向当时 的社会规 范屈 就。当然她也会 不计 代价 、不虑 后 果地 表 达真 实 的 自我意 愿。她断不会像薛宝钗那样为迎合家长 的意愿 ,压抑 控制 自 己的感情 ,这也恰是林黛 玉与薛 宝钗的区别所在 。林 黛玉没 有母亲为她 的终身大 事做 主 和运 作 ,只 得顺 天应 命 抱残 守 缺。她决不会像凤姐那样 为实 现私 欲而去 挖空心 思不择 手 段 。林黛玉是红楼女儿 中最珍视 自身价值 ,并完全可 以为之 实现而不惜献 出生命的人 。“我为 的是我 的心”是她 自主意 识 的坦率告 白。在 旧时代 ,一切个人 的言行举 止都要符合 所 谓正统 的清规戒律 ,至于个体 的意愿 、个 人 的感情往 往会 被 视作异端邪念。她似乎 把“女 子无才便 是德 ”的训诫 完全抛
进行 的斗争中 ,建立起真挚的感情 ,萌生出爱 情的。可最终 , 他们 的这种美好 的爱情竟然被 毁灭 ,落得悲惨 的结 局 :黛玉 被逼而死 ,宝玉被迫出家 。总 体上说 ,这是 因为宝黛的爱情 不符合封建 家族利益 。从 礼教上看 ,黛玉是跟封建规 范“大 相悖谬 ”的叛逆 ,而作 为其情敌 的薛宝钗则 是品格端正的淑 女 。如果说 薛宝钗 的“金”是草 “木 ”之人林 黛玉 的克星,而 贾宝玉的“石”却 具 有两重 性。它既 可化为土 而生木 ,又可 经采炼而成金 ,所以有“木石前 盟”和“金 玉因缘 ”两种潜在 的可能性。在林黛玉代表的“木”字 和薛宝钗代表 的“金 ”字 上 ,可 以检索出中国文化 一连 串相关的意象及概念 :木近水, 金近火 ,阴柔与阳刚,寂寥 与活溢 ,虚无与 实有 ,悲观 精神与 乐观精神等等 。正是 中国人 自古 以来 对宇宙人生两 种不同 的本质认识 的外化体现。薛 、林二人是以两种对立 的审美规 范 、人格理 想和宇宙精神 的化身而存现的。贾宝玉这个人物 的意义便是在二者间去完 成取舍 ,从而也带来 了莫测的可能 性。面对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 冲突的择取 ,贾宝玉的禀赋虽 倾 向于林黛玉 ,但实 际上他 是别 无选择 的。在封建 的“礼 ” 教面前 ,他是渺小 的,以他个人 的能力是无 法与整个封建 社 会抗衡 ,也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抗衡 的。
试论《红楼梦》黛钗爱情悲届
她 有 着 良好 的 家 境 , 虽 父 亲 早 逝 ,但 家 道 殷 实 ,有 哥 哥 在 抗 的 无 力 也 是 面 对 封 建 压 迫 的 必 然 表 现 。 当 明 了 一 切 ,放 外 撑 场 面 , 母 亲 在 贾 府 内 为 其 周 旋 , 自然 具 备 了 门 当户 对 弃 一 切 时 , 出家 成 为 唯 一 的 路 , 尽 管 家 族 对 宝 玉 不 愿 不 的 资 本 。她 本 是 皇 宫 待 选 的 大 家 闺秀 , 八 面 玲 珑 , 处 处 合 舍 , 但 面 对 如 此 不 明 “ 理 ”的 后 代 也就 不 要 也 罢 了 。 宝 事 乎 封 建 社会 妇 德 的要 求 。 应 当说 ,她 所 做 的一 切 都 是 一 个 钗 肚 子 里 的孩 子 成 为他 们 荣 宗 耀 祖 希 望 的 替 代 , 而 宝 钗 的 封 建 的 儿 媳 妇 所 必 须 的 , 她 “ 言寡 语 , 人 谓 装 愚 ”, 绝 悲剧 也 因 他 先 前 的犹 豫 和 随 后 的放 弃 慢 慢 地 放 大 呈 现 在 读 罕 不 强 出 头 , 从 无 过 激 之 言 , 对 待 贾 母 、 王 夫 人 等 女 性 掌 权 者面 前 。 者 更 是 暗 暗 地 卖 巧装 乖 。她 不 像 王 熙 风 一 样 , 直接 奉 承 贾 其 二 ,封 建 社 会 之 手 和 个 人 性 格 缺 失 催 生 并 加 速 了 悲
有 大 家 闺秀 之 气 质 。 小说 以 “ 石 前 盟 ” 和 “ 玉 良缘 ” 木 金 两 条 主线 贯 穿 始 终 ,上 演 了 一 出悲 金 悼 玉 的 爱情 悲 剧 。
一
斥 ;湘 云 向 他 提 到 仕途 经 济 的 时 候 ,宝 玉 大 觉 逆 耳 , 并 且
说 “ 姑 娘 从 来 说 过 这 些 混 账 话 吗 ?要 是 他 也 说 过 这 些 混 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梁学号:40指导教师:陈翠萍答辩日期: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摘要:《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可以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
《红楼梦》除了反映封建社会爱情悲剧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叛逆者间爱情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悲剧,其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悲剧。
这一悲剧主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失败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
悲剧造成的原因只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等。
可贵的是宝、黛这一对封建叛逆者间的爱情虽是悲剧,但他们已向自由恋爱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具有时代进步性。
一、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各种人物出身于不同家庭,造成了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只要通过宝、黛、钗等人物分析。
贾宝玉,出身于四大家族中“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是贾政之子,也是贾氏家族唯一正宗传人。
宝玉深得贾母厚爱,从小便贪玩好动,从小到无人敢管,贾母的厚爱已到了包纵的程度。
既便是其父,宝玉虽害怕贾政,但又不当贾政是一回事。
如第二十四回,贾政叫宝玉问话,宝玉吓得“杀死不敢去”。
贾母便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
贾母的包纵也正是宝玉独特性格原因的原因之一。
宝玉喜欢读书,但他读的并不是封建科举考试所必读的《四书》、《五经》,他作打油诗但并不识八股文,这都是他厌恶世俗世界,厌恶封建仕途的一种表现。
另外,在他看来,世界上的男人都是虚伪的,如贾政、贾雨村之流。
他之所以沉聚在“大观园”的女性世界中,是他一直认为少女世界才是纯洁的,只有在那里才能体会到纯真的喜怒衰乐。
他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男人不过是一些浊沫渣宰”。
在第二回中更有这样的评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贾宝玉这种叛逆的思想与当时读书应举的封建传统思想是背道而弛的,这种另类思想也与“金玉良姻”宝钗相背。
如第三十四回写宝玉遭打后,第一个来看望他的正是宝钗,足见宝钗对他是多么关切。
然而此刻宝玉心里想的是能得到女儿们如此怜惜悲感何等快心畅意,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之东流亦无足叹惜;此时宝钗心里想的则是: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致今日吃亏,总因素日不正。
正因宝玉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性,这注定了他与宝钗的爱情婚姻是失败的。
在他的一生中唯独能寻到一位知音,那便是林黛玉,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性格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础上。
然而,爱不爱谁,宝玉一直坚持着,但娶谁为妻,宝玉却无能为力,他最终妥协于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由父母安排自己的婚姻。
这种矛盾便决定了宝、黛间爱情的悲剧性。
林黛玉,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是林如海和贾敏独生女。
黛玉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贾母怜之,便接入贾府抚养。
黛玉是个多心、灵慧的女子,“病如西子胜三分,心较比干多一窍”便是她的写照。
宝玉在《南华经》写道:“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
黛玉生活在贾府可谓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生活的压抑来自她孤苦无依、寄人篱下却又敏感、自尊、多疑的个性。
如周瑞家的分送宫花,别人都谢过收下,唯独黛玉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看上去,黛玉表现出小器、多疑,这正是她做为一个独立个性的自我。
黛玉天真率直,没有城府,爱恨分明,自己的喜怒好恶都表现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
黛玉对于贾府的统治者从不奉承讨好,加之其高傲、敏感、自尊的脾性,她不但无法融入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而且加重了别人对她的成见。
她心里越是难受,越觉悲苦,如《葬花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是个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民主的人,她不像宝钗那样刻意把自己修养成封建妇道的典范,也不像探春那样小心去维护封建宗法家庭的威仪,更不像凤姐那样为了权欲财势而机关算尽,她是那样的执着。
在《玉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
对贾府的“混世魔王”,她引为知己,从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但当她们爱情遭受阻力时,黛玉只能用泪水和死亡去抗议。
得到真爱是黛玉在冷酷人世间的唯一安慰;预感到这是一份没有结果的爱,她还是那样一往情深。
她的执着决定了她在悲剧时代以悲剧告终的爱情。
薛宝钗,宝钗生于“珍珠如土,金如铁”有百万之富的薛家。
与思想叛逆的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
宝钗有一个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成长,宝钗虽年纪轻轻,但对人对事已有一套,在贾府中更是人见人爱,如第五回宝钗初到宁国府:连仆人都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且不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宝钗自幼读书识字,受到比较完整的封建伦理教育,所以她认定“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宝钗正值多情时期的少女,在与宝玉这位公子哥的接触中自然产生了爱情。
她不仅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的道路,而且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对宝玉身边的人也特别留神。
第二十一回,宝钗来到怡红院,一见袭人就问:“宝兄弟哪里去了?”袭人颇有怨气地说:“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功夫”、“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内”。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她说话,倒有些识见”。
宝钗不止一次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宝玉却对此厌恶之极,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琼闺乡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之德”。
由于宝玉、宝钗两人心灵、性格相背,宝钗虽如愿嫁给宝玉,但她最终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孤寂生活并抱恨终身。
这便是宝钗无爱婚姻的悲剧。
二、封建迷信理念造成悲剧古代人受到当时知识和思想的限制,在遇到摆脱不了的痛苦或对某一现象无法作合理解释时,便使用丰富的想象力去神化这一现象,于是创造了神。
封建社会普遍认为是神在支配着每一个人的命运,人们不可以以之抗衡。
当时的大文豪曹雪芹,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
但他也不能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所以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神话故事,用神话来解释命运。
《红楼梦》的开头便用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
这块石头自锻炼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原是高十二丈方十二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坠儿一般,而且鲜明莹洁得宝玉模样。
一天,石头遇到茫茫大人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镂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花池、温柔宝贵乡去走了一遭。
后来,在宁国府中生下一小孩,嘴里合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这小孩便是贾宝玉。
正因贾宝玉衔玉而生被视为异事,贾母便格外开心,视宝玉为“珍宝”。
话又说回来,这块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志且被弃之荒野的石头,偏偏通了灵性,这种痛苦是无可言语的。
石头的不幸便是贾玉玉一身的写照。
再来看看“还泪”之说。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方可久延年月。
后来绛珠草修成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
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了。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难怪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并锁定了终生。
“还泪”之说已注定了在林黛玉的眼里,“爱情只是眼泪,爱情只是哭泣,爱情是薄命脉”。
《红楼梦》以梦字当头,当然少不了“幻境”的描写,然而这些“幻境”常带有宿舍命的色彩。
如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的描写。
宝玉在秦氏闺房中惚惚睡去,梦见随秦氏到一地方,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梦中欢喜,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
”这一幻境,应中了贾宝玉日后落难,出家做了和尚。
宝玉在“警幻仙子”的携带下,进入“太虚幻境”,宝玉在那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当时宝玉虽没在意,但就这“金陵十二钗”所记的正是金陵十二位女子的命运,也正是《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
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这正是《红楼梦》爱情悲剧的预言。
再如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噩梦,黛玉在噩梦中梦见宝玉手拿小刀往胸口划,把心窝掏出来让黛玉看,黛玉又颤又哭,抱住宝玉痛哭。
这虽是一场噩梦,但它又预见宝黛爱情的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宿命的,爱情本身就是悲剧,它早已规定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正册、副册的天条里。
三、封建婚姻制度造成悲剧《红楼梦》描写的是封建贵族没落的悲剧。
在那个年代,婚姻生活必然要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婚姻由家族利益和家长意志来决定。
“金玉良姻”的实现不靠两情相悦的爱情之果,而靠长辈和舆论的赏识和选择。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红楼梦》中爱情婚姻的结局。
在这个悲剧中,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出家做和尚、宝钗守寡终身,晴雯抱屈而死等等,悲剧的产生与人物悲剧性格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也就是说,造成这一悲剧的不单是人物性格,封建迷信,更重要的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起关键性作用。
在封建社会里,不管是具有叛逆思想的宝玉、黛玉,还是遵从封建伦理道德的宝钗、袭人、尤二姐,他们都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把情感与婚姻联系起来,让别人主宰自己,然而无论是叛逆者的悲剧,还是殉道者的悲剧,他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如贾府当权者恶意抹杀宝、黛的爱情,有意撮合宝玉宝钗的婚姻,为的正是家族利益,令贾薛两家强强联手、门当户对。
再如七十九回中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赦将迎春许与孙绍祖,正因孙家系大同府上,祖上系军官出身,现在京袭指挥之职,现又在兵部待升,这些因素有利贾府巩固在京势力。
《红楼梦》中的爱情充满了生活的具体内容,爱情弥漫在生活中,生活充溢在爱情里。
爱情拥抱着整个生活,面生活又主宰着规定着爱情的形式、内容、走向与最终结局。
先看看一对叛逆者间的爱情吧。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混账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