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曾经被誉为“千古绝唱”。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李清照词作品的一些评述:
一、柔情细腻。
李清照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她的词语清丽婉转,音韵
悦耳。
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如花似玉、柔美细腻的形容词和词语,
比如“玉容寂历”,“细金翠羽”,“梦魂不到关山难越”,都表现了李
清照那种细腻柔情的特点。
二、婉约清新。
李清照的词作品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反映了她对自然风光、生命
和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她的词语常常描绘出一些清新婉约的场景,比如
“秋风清,秋月明”,“桃花扇底春将老”,“小窗幽梦,昨夜雨疏风骤”,这些描述都充满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气息。
三、思想深刻。
李清照的词作品不仅仅是一些以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她的词作品中也
有很多思想深刻的内容。
她的词作品中经常涉及到人生、自然、爱情等方
面的问题,表达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比如在《如梦令》这首
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她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和思索。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品兼具柔情细腻、婉约清新和思想深刻等多
种特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44 学号:44指导教师:44摘要:身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其女性的情感和笔触给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以女性为主动叙事者的地位表达着女性情怀。
同时,她在强调词的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词作语言风格独树一帜。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情怀女性形象一、李清照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李清照现存48首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内容和格调有很大的不同。
(一)前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和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
1、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及其词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
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识,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
其父母对待儿女的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了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蓬勃的青春气息。
如写于她十七八岁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
在她身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其作品中洋溢的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形象。
2、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满意。
然而婚后不久,随着赵明诚的两次出仕,夫妻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别离,这在李清照宁静的心湖上吹起了阵阵涟漪。
她借助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的感情,敏感地感知到了大自然的“风吹草动”、细微变化,且脱去了少女时的羞涩和稚气,大胆地把千种情怀、百般思念都付诸笔端,写下了许多充满离愁别绪、相思之苦的词作。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她的诗词多写爱情、家国情怀、生活琐事,风格清丽,含蓄婉约。
她的诗词以抒情为主,语言流畅婉转,意境幽静深邃,情感真挚动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新脱俗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俗套,她的诗词包含了大自然、人物、情境等,节奏感强,节奏宁静,押韵婉转,情感含蓄,善于运用比方和修辞,使诗句更加优美和生动,体现出李清照谨慎,深入人心的特点。
二、婉约含蓄
李清照的诗词富含婉约含蓄的情绪,她的诗句华丽流畅,但情感却深藏不露,暗含着深切的感受,涵盖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她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感。
她的诗词不像一些男性诗人的诗词那样直截了当、热情洋溢,而是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丝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三、朴实自然
李清照的诗词朴实自然,强调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她讽刺性地抨击那些虚伪、浮夸和虚荣的行为,鞭挞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倡导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视自己的本性和人性,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1。
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
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女子的才能经常是受到压制的、被埋没的。
这种情形同样也反映在文学上。
中国的古典文学丰富多彩,杰出的女作家却并不多见,李清照就是为数极少的、能够以其卓越成就而与名流作家并放光辉的女性。
李清照的创作以渡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除部分诗歌涉及时政之外,词作多为闺中生活的记录,主要表现的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之情,由于构思新巧、用语精妙,博得各家赏识。
南渡以后,山河破碎的现实,个人生活的不幸,给其创作带来深刻变化。
词作一改当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凄凉悲苦之音,主要抒发了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其中侧映着国家灾难和社会动乱的影子,成为时代苦难和个人不幸的艺术概括。
女性形象的描写,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男性词人闺情词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家男尊女卑的观念,多以欣赏甚至玩弄女性的角度入手,加上对女性没有深入了解等原因,给人以表面化和雷同之感。
与此相反,在女性作者的作品中,女子的情绪、心志显然具有另一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作者自身形象、自身情感的直接外化。
但由于思想认识和艺术功力的限制,加之古代女作者的文章很少,因此她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常显得不够鲜明,较少能给人以立体感。
李清照却在攀上艺术高峰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塑造。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章近五十首,这些优美的抒情词篇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剪影,留下了作者不同生活时期的不同艺术形象。
深于情,专于情,是她的显著特点,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领略其动人的风采。
其一,一位聪明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
早期的词人,生活平静舒适,由于家庭的熏陶,她的才华很早就开始展露。
在她的诗歌中,有对时政的高度关切,也有钟情于自然山水的志趣。
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在这首词中,一位活泼天真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修饰。
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思考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与一般词人“男子作闺音”的不同视角。
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词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词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是词人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映。
因此,要研究她词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要知道词人自己的品行性格特征。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宋史·李格非传》说他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著作留传至今的有《洛阳名园记》,博学多才并且对于文章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成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的李清照,自然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与品格两方面的熏陶。
开明的家庭教育风气使李清照在性格上有着不逊于男子的大气,关心国事,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性格影响到她的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气,《古今词统》卷十二这样评价清照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她的词中既有女子特有的细腻,也不缺乏士大夫色彩的刚烈豪放。
她早年以诗闻名,在她的诗里,她大胆批评时政,主持正义。
在《咏史》中她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这首诗是借咏史之名,讽刺向金国屈膝投降的宋高宗赵构的,其中的刚强大气其实寻常女子能有的风度。
在《夏日绝旬》中,李清照也表现出了不同凡俗的个性见解,不以成败论英雄,充分肯定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高贵品格,展露了深厚的沉痛心情。
《打马赋》所云“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无恋豆,志在着鞭”,是她一贯心高志远的表白。
正是这样独特性格的李清照,她词中的女性形象既不同于男子作闺音,也不同于其他女性词人的幽怨。
男子作闺音中的女性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歌妓舞女,另外一种则是封建家族深闺中的思妇怨妇,他们在描写女性时,往往浮于表面的面容美丽,形态纤巧,服饰华丽,温顺委婉,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一些有着华丽外表的木偶,只是依附于词人而存在,与其他的意象无甚差别,因此从男性的视角写女性,不能够准确细腻的把握属于女性的情感,如同隔雾看花一般,少了一个“真”。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命之,称为“易安体”。
其词作继承了婉约派词风而能更进一步,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艺术造诣:首先,她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明白流畅,富韵律之美。
正是由于李清照丰富的情感和杰出的文采,使她的词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齐鲁著名学者,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官至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
生于名宦之家的李清照,自幼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长于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正所谓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其中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异彩。
她的词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字字句句体现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而能够流芳百世。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93c8bc42af90242a995e519.png)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宋代是我国词坛一个百花盛开的时代,李清照及其“易安体”独擅词坛,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所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感情真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誉满词坛。
诗词历来是一位作者的心灵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
读李清照词如读其人,作为一个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与恨,人生理想与追求。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逐渐形成的时代,儒家思想不断深化,更加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个性。
女性丧失了自我,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出生在这个时代,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识理,也很有文学修养。
他们没有以理学教条规范女儿的言行,扼杀女儿的灵性。
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洋溢着蓬勃、昂扬的生气。
她用她的笔,融进自己的所有,借助词这一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深深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
她词中的女性,无论是活泼、豪放而又娇羞的少女,还是温柔、满怀相思的少妇,亦或是孤寂悲凄的嫠妇,其实都是她自己人生经历,她以词的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和追求,描写自己在风云变幻时代的艰难步履。
李清照以自己的词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以己之笔、写己之事,抒己之情。
她的词几乎是自传词,可以说它是“写人生的文学”。
她的词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她的追求: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渴望着人性的回归。
本文即结合李清照词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论述她的人生追求。
一、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很多是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表现出当时社会变革和文艺风尚的特点,同时也突显了她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和词风前后的变化两方面为读者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词作具有很强的女性气质和表现力,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描写,用声情并茂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体验。
同时,她的词作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上也比较独特,具有很强的自我风格。
1. 语言风格在读李清照的词时,你会发现她的词作语言韵律优美,凤鸣虽美不如无声,提笔难入万重山,这些美妙的句子容易让人陶醉其中。
李清照善于用寓言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音乐性,她的词作展现出一种红尘中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感情的追求。
2. 结构特点李清照的词结构特点比较明显,首先她的词作多是由四句组成,其次,她在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换景手法,善于将词的不同部分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美感。
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和“入时、相帖皆错、荒烟依旧平楚”,这两句词语虽然看似离散,但是却能够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感。
二、李清照词风前后的变化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宋代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
1. 早期词风李清照诞生在男权社会中,她的早期词风也受到了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
在此阶段,她的词多半表现出对人生苦难和荒唐的感叹,饱含着对世态炎凉的绝望和无奈,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这种对人生的悲凉的描写,反映了她个人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中期词风随着宋朝时期史蒂芬氏人物的崛起和市井文化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
她的词作呈现出更浓烈的个性和女性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千万恨,恨极在、成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出了李清照个人的感情体验和审美情趣,并在宋代女词人的词作中独领风骚。
李清照词作中少女像之论析

粉 白娇 红 、 荷 叶 清 香 潜 滋 暗 长 、 只 只 鸥 鹭 上 下 参 差 其 羽 翩 边佯装轻 嗅 丁中青梅 ,这样 的做法显然 不同于 “ 男女授受
怅 叹 。 少 女 急 切 地 摆 动 双 桨 归 家 ,许 是 心 中 的醉 意 和 不 舍 太 过 浓 烈 , 居 然 无 意 识 地 又 把 小 舟 荡 入 了 藕 花 深 处 ,这 一
错 误 又 耽 误 了少 女 若 许 归 家 的 时 间 。 为 了 不 让 父 母 忧 虑 , 加速 、加 速 、再 加 速 … …眺 望 前 方 ,儿 只 小船 正 临近 渡 口, 少 女娇 憨 调 皮 地 驾 着 船 儿 从这 些 小 船 中箭 一般 地 穿行 而 过 , 身后 留下 一 串宛 若 山问清 泉 中 晶莹 冰 块 相碰 的清 甜 笑 声 … …
跹 飞 舞 … … 少 女酣 醉 流 连 于 美 丽 缤 纷 、 自 由愉 悦 的 水 上 世
界 。猛 然 间 抬 头 , 西 天 已 坠着 一 颗 红 彤 彤 的硕 大 落 日 ,这 么 快 就 已从 出 门 时 的 初 升 旭 日变 为 午 间 的 似 火 骄 阳 再 变 为
物 以各 自之 姿 汇 成 了宋 词 的 人 物 ,但 其 中 却有 一 个 形 象 群 夕 阳 如 丹 了 ,酣 醉 中 的时 间 总 是 快 得 让 人 莫 明所 以 、 心 生
蹴 罢秋千,起 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
轻 衣透 。 见有 人 来 ,袜 划金 钗 溜 。 和羞 走 ,倚 门回 首 。却 把 青梅 嗅 。
如 梦令
青 梅 的 枝 条 。猛 … 转 念 忽 然 想 到 今 天将 有 … 位 翩 翩 公 子 来 访 ,想 到 此 内心 深 处 竟 有 几缕 难 言 的悸 动 ,生 命 原 欲 已然 在 这 个 少 女 心 中悄 悄 苏 醒 。 少 女 边 摆 弄 着 梅 枝 边 轻 快 地 迈
知识点——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

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
【变式训练】
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 词中描写了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 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 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 境。
总结点评: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 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赏析《永遇乐》中的情感。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 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 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
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
【知识点解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
【知识点解析】
二、李清照词作的风格变化 1.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 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 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为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知识点解析四李清照的影响1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赢得后人的好评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清新婉约,表达了女性的柔情和对爱情的追求。
在她的词作中,体现了以下几个艺术特征: 1. 婉约风格: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的风格为主,她善于运用词藻、修辞手法和音韵美来表达情感,使作品充满了柔情和美感。
2. 情感真实:李清照的词作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细腻情感,她以自己的真实感受来表达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3. 以事代词:李清照的词作很少明确地表达情感,而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情感,表达思想,使作品更具有含蓄性和深度。
4. 以音律为重:李清照的词作讲究音律,多用押韵、对仗、变调、律呼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5. 人文关怀:李清照的词作中不仅表达了情感,还关注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表现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爱护,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实、以事代词、以音律为重和人文关怀等艺术特征为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浅析李清照词作的婉约气质

浅析李清照词作的婉约气质李清照是南宋时期女词人代表,号易安居士。
她擅长写词,流传下来了多首杰出的宋词佳作。
早期的词多写的是闺中和相思,后期的词更多的是抒发对故国的忧思以及凄苦身世的感叹。
李清照是标准的婉约词人,她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借助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得婉转柔美,蕴藉含蓄,这也就成了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1]。
温婉含蓄是李清照词作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她的经历中,生活环境都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很多词句都让人联想起了她的遭遇。
比如在《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一个“住”字,暗中透露着风雪已经接连着好几天了,好不容易才停下来的意思,她的心中也感觉到了轻松。
尘土中散发出香气,花也都凋谢了,是作者自然情感的流露,又有其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景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是人,美好的事物转眼变成云烟。
在《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直都被人们广为称道。
不要说秋风不让人感觉到伤神,西风卷起珠帘,这帘子里的人比黄花都要消瘦呀。
没有花容月貌,尽显面色憔悴、弱不禁风。
虽未将思念放置于字里行间,但人物内心的多愁善感都表露无疑[2]。
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世人留下了她的独特风格。
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她的语言独具特色,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便别开生面。
她还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词声韵和谐,音韵流转[3]。
与她同时的王灼,在贬斥她时,也不得不承认她“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女。
当推文采第一。
”如此评价也是很高。
李清照才华卓绝,品德高尚,然而一生道路曲折,遭遇不幸,晚景更加凄凉,的确是一个悲剧。
她的一生感情经历都概括在了词作之中,并著以婉约的气质独树一帜,她的才华和成就一直以来都得到世人的公认。
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富有巧思的笔下,情感表现的真挚、文字温婉而又写实,才有了和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的才女李清照的称赞之名。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格。而李清照则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女子,她凭借自己的 文学创作才华,跻身于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领域中,在 《点绛唇》 (蹴罢 词的创作中, 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如: 秋千) ,词所描写的少女完全没有那种“足不扬尘,笑不 露齿” 的封建礼教约束, 她活泼、 调皮、 聪颖, 虽略带羞涩 “和羞走, 却向往与异性接触。 倚门回首, 犹把青梅嗅 ” 这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一细节描写, 充满了个性魅力。又如 (香冷金猊) ,词写李清照在和丈夫分别之前对别后进行 设想,一方面李清照对丈夫充满了柔情蜜意,一听说又 要和丈夫分别便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深夜难眠,起床后 “休休!这回 也懒得梳妆; 另一方面, 她又有女性的矜持, 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虽是无可奈何的语气, 亦 可见她刚毅任性、 富有自尊的个性。 “饮酒 ” “东 在李清照词中, 还描写了大量的 作品, 如 ( 《如梦令 》 ) “浓睡不消残酒 ” ( 《 如梦 篱把酒黄昏后 ” ; ) “谢他酒朋诗侣 ” ( 《永遇乐》 ) “酒意诗情谁与共” 令》 ; ; ( 《蝶恋花 》 ) “三杯两盏淡酒” ( 《声声慢》 ) ; 等等, 这些饮 酒醉酒的作品正是李清照潇洒不拘的富有文士之豪的 个性反映。 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在男性文化中,却具有与男 性决一高低的个性, 作为大家闺媛, 她能突破传统观念, 在词中尽情抒写自己的个性心理,表现出了她的一种超 凡脱俗的人格美。 李清照凭借女性特有的创作才能,在词中尽情地抒 写自己追求爱情、 自爱自怜、 张扬个性的心理, 大胆地坦 露了自己真挚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以至于王灼在《碧 “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 鸡漫志 》贬其词为: 语, 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 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 藉也。” 这恰恰说明了李清照敢于突破传统观念, 大胆地 坦露自己的心理,突出自己的主体精神的富有个性化的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李清照词是宋代妇女文学的代表作,具有极为独特的文风、优雅的美感及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被誉为“宋词祖师”。
其诗歌中的女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李清照词体现出女性强烈的感情,把极其柔弱、脆弱的女性情感凝缩成沉郁的气氛,幻化为一片汪洋大海,倾泻柔情。
其次,词中总是充满诗人浅薄而又故事穿插的慨叹,是诗人彼此间的情感博弈,让读者体会到女性情思在深夜岁月里唤醒萌燃的浪漫。
最后,李清照的词中皆有一些炎夏、寂寞的情节,栩栩如生,读来有女性的爱怜与情思,总是令人
折服、感动。
总之,李清照的词中洋溢着女性情思,让人感受到她的辛酸与柔情,这也是李清照词闻名流传的原因之一。
结合封建文化中女性受制的原因,隐约暗示了她所受到的压迫与抗争,
正是这份深沉的情思不断激励着她创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藏般的词作。
酒泪相伴愁随一生——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

《菩萨蛮》开头就点明早春时节,看 上去似乎是“乐”景,但并不是乐而无忧 的,李清照“梅花鬓上残”,也是她沉醉后 的形象。“常插梅花醉”是她早春的嗜好。 “残”在翻转中揉损梅花而致残,说明酒 饮的多,浓睡时间长,为什么她会在早春 自日睡觉,是因为沉醉,才浓睡。这又是 为了什么才浓睡,原因“故乡何处是?忘 了除非醉”,这句包含这她对故国家乡深 深怀念,也包含这对南宋统治集团无限 悲愤,无数浓愁便因此而起。
【关键词】群体青年劳动创业
本文论及的赣州市特殊青年群体是 指赣州市各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 为此本文从特殊青年的群体产生的原因 进行分析,探讨我市如何开展特殊青年 群体创业劳动的工作内容以及如何打造 赣州市的创业品牌,分析了大力开展创 业劳动工作对促进赣州市经济发展的重 要意义。实践证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 影响下,在我市特殊青年群体中开展创 业劳动工作适应了我市的经济发展状 况,对促进我市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
三、深重的悲愁——家思国忧 幸福快乐对于李清照来说是短暂 的,明诚逝后,李清照在尝尽了国破家亡 与颠沛流离的苦痛后,写了不少的孀妇 心声和游子怀乡之作,有对国事的忧思、 生活流离的痛苦,还有深沉的爱国之情。 这时的她把国家的灾难与个人的不幸结 合起来,心境的凄凉孤寂,使词中也是浓 愁重裹,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就有了阴 柔之美。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一句最 能概括她这一时期的无限悲怅的心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首词中,作者 塑造了一个在国破家亡、丈夫新丧等灾 难奔集而至时,失魂落魄,“寻寻觅觅“守 着窗儿”“凄凄惨惨戚戚”的女主人翁形 象。女主人在“冷冷清清“晚来风急”雁 过”“梧桐更兼细雨”的不断变换的环境 里活动,她“寻寻觅觅”,饮“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守着窗 儿”“愁”表现了女主人那种刻骨的不可 终日的哀愁。“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 长安,认取长安道”(李清照《蝶恋花》),她 梦寐寻觅的是金人统治者侵占的故国京 都;“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菩萨蛮》)她寻觅的是被金兵践踏蹂躏的 故乡;“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无个人堪寄” (李清照《孤雁儿》),她寻觅温暖、依托、慰
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寻常语,讲求韵律美,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一、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把一些寻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
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深远,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她把那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其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突显了“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豪迈之气。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第30卷第3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9月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S INSTITUTE Vol.30No.3Sep.2020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赵振江(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19)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从女性的角度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悟凝结在诗词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饱满有生命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以往男性视角下对女性单一刻板的外在描摹,李清照更加注重对女性的心理情感的揣摩,表现出的女性性格更为完整、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灵动。
李清照笔下的女性形象刻画的是不同人生阶段的自我写照,主要有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真挚坦诚的少妇形象,困苦坚强的老妇形象,同时还有具有壮志豪情的女杰形象。
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李清照词中描绘出的女性形象立体饱满,具有鲜明、独立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李清照;宋词;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890(2020)03-0094-03从晚唐的花间词开始,一直到宋朝,女性作为词的主人公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但是词作为一种代言体,大多是男子从男性视角出发表现女性的心思和情绪,借此表达女性的情感,他们往往多注重女性的形态和举止等外表特征,从外在于女性的角度记录当下的情绪状态,形象片面和破碎,难以表达出女性真实的内心情感。
词的内容多是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和相思的忧虑愁苦,缺少对女性其他方面内在品质的探讨,容易将女性形象固化成为一种符号,女性作为男性的依附者而存在,割裂了女性的完整性。
而李清照的词则赋予女性形象的灵魂,通过女性细腻的感受揣摩女性真切的情感,不同于男性词人笔下的苍白无力、庸俗的女性形象,而是饱满真实、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真情实感的表达也是其人生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展现出不同的人生状态和感悟,既有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真挚坦诚的少妇形象,困苦坚强的老妇形象,同时还有具有壮志豪情的女杰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课程名称课程号及课序号学号 *********姓名李潜班级 2009412班提交时间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外交学院国际法系200914033 李潜【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词人,她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世尊称为“婉约正宗”。
然而,在男权社会,不少男性词人,甚至文学造诣同样极高的男性文人不乏“代言闺音”之作,那么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少有的女性作家,她的词究竟与“代言体”有何不同,她的词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女性特有的性格特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与“代言体”不同的女性特征。
【关键词】代言体,女性特征,感情表达【正文】在浩浩荡荡、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中,李清照是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明星。
她虽为女性,但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在词作方面造诣甚高,受到了自宋以后历代文人和诗词研究家的高度评价,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婉约正宗”。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诗人刘体仁更是将李清照誉为“此道当行本色第一人”。
①虽然李清照词中所写的内容也大多难逃时代的限制,反映女子闺怨或是离情别绪,但是李清照却运用的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及自己洋溢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在这片传统的土壤上开辟出了一块闪烁独特光彩的绿洲。
前代词人多为男性,而且北宋时期一些爱情词和闺怨词只是反映士大夫与歌妓舞女之间的艳情,又多有一些轻佻浮华的描写,如柳永的“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评价其“词语尘下”,格调不高。
更重要的是,北宋时期一些流连于歌儿舞女的男性词人为了写词供歌女吟唱,有时便会代女性言情,反映女性的闺怨或是离情,这便是“代言体”亦称“男作闺音”。
如“从今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
这类词作虽不乏名篇,但有致命之硬伤,那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性不可能完全深入女性的内心,所以这类诗词多关注女性闺房陈设、容态服饰及一般生活情态的描绘上,缺乏真情的涌动与表达,正所谓“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刘勰《文心雕龙》)。
②然而李清照是女性,在填词的时候她既没有男性玩狎女性的心态,又不会有歌舞宴前的应歌之需,她只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不可遏止。
有人说“历代词人当中,再没有谁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③,这话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苏轼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是毫不逊于易安的,但是如果说,没有人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女性情感了,这便是无可置疑的。
一、天性洋溢,感情率真,无需男性理解而自然流露我前面已经说到,男性写女性,必然要去理解女性,然而在男权社会,这种理解往往肤浅甚至有偏差,难以为我们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然而对于易安而言却全无此顾虑。
再加之她成长的环境与天性使然,使得李清照可以率性的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于天下,深受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李①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6页。
②白军芳:《李清照词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表达》③徐应佩:《古典诗歌鉴赏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67页格非并非穷经据理之人,家风开放,使得李清照自小便饱读诗书,更能师从晁补之等当世名家。
天性聪慧,又加熟读经典,家风开放,便使李清照拥有敢于将自我感情表露无遗的勇气与渴望,即使是南渡之后,深感国破家亡,李清照也敢于将自己内心的孤寂、凄凉之苦大胆地通过词作抒发出来。
《声声慢》充分印证了李清照得这一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许李清照太喜欢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了,故而一开篇就用了七个叠词,用来形容她的生活是多么的悲苦,心境是多么的凄凉。
这天气虽然含保留着一丝温暖,但是一天中她总能感受到阵阵凉意侵袭,然而冷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是她的内心。
南渡之后,还不适应天气的她觉得似乎连天气都跟她过不去。
怎么办,就只能用“三杯两盏淡酒”,暖暖身子。
然而,真的可以暖么?当“晚来风急”之时,易安的凄凉又有几人知?身边早已物是人非,想要寻找“旧时相识”就只能从雁阵中寻觅,这孤独又可见一斑。
可是不看南飞雁,又能看什么?院子么?秋意正浓,院子里早已是菊花开遍,可是自己却因忧愁而憔悴,又哪里有心思赏玩?窗外,梧桐夹杂着细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这雨不仅滴到了院子里,更滴到了易安的心里。
最后词人惊呼:描述这种心境一个“愁”竟远远不够用!词人言愁,却在最后说一个“愁”字都无法概括,真算得上是直抒胸臆了。
难怪有人认为这首词应当归于豪放一路,无法归于婉约体。
“这也是李清照极为奇特的一点,虽说写的是闺怨离情,但是与一般的婉约不同,她在表达方式上直率坦荡,大气十足”④。
我认为也正是这种大气使得李清照摆脱了闺怨的束缚,赢得后人如“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这样高度的评价!当然这样的词作在《漱玉词》中可谓随处可见。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便将少女时期李清照那种娇憨天真,调皮开朗表现的淋漓尽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想到丈夫已去,她自己一人在世上忍受寂寞孤独,这种哀思读来令人哽咽;“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更将自己历经多年漂泊的苍凉愁苦写的感人至深。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丰富,前后期生活状态迥异,然而她能随时将自己感情变化融入作品,所以我们说,由于李清照敢于在词中言情,她的词便是她一生心路历程最真实的写照。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男性诗人词家写过闺阁之怨,但是又有几人能像李清照那样将女性的感情刻画得如此细腻感人,又有几人能像李清照那样将女性心底最深的呼唤展现给世人,又有几人能将一个女性一生的感情变化融入词作,流传后世,令后人读来还能与之共鸣?我认为词作要想打动人,要想流传百世,不在于辞藻之华丽,而在于感情是否真挚细腻,然而李清照两者得兼,故而能超越“代言体”的词作,成为当之无愧的“婉约正宗”。
二、清高孤傲,打破传统,在作品中追求男女平等④徐磊《宋词的美丽读法·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第99页易安词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她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更在于她内心对于与男性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上文提到,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家风开放,她自己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自然使得李清照性格中除了追求自由之外,也有着清高孤傲的一面。
在男权时代,一个自认为那些男性词人都无法与自己比肩的人,自然会有些冷傲,自然不会敢于做男性的附庸,自然会渴望与男性平等。
在李清照之前,话语权都掌握在男性文人之手,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个性情感,但是这种境况,到李清照的出现就被打破了,“李清照学习了男性语言,继承了一些男性常规的写作技巧,但却从内部潜移默化地来了一场文学话语权置换,将女性语言、女性行为、女性心理写入词,细致刻画女性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性了女性话语——虽然它是那么微弱,但其重大意义不可扼杀”⑤。
这绝不是“代言体”所能企及的高度。
“李清照具有高超的驾驶语言的能力,她在遣词造句、锤炼语言上不仅有一般作家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光彩,女词人善于捕捉心中特有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语意统一、声情并茂、音韵和谐、明白如话、平易通俗的文学语言”⑥这种独特的语言正是李清照所正式开创的“女性语言”。
同是写菊花,李易安与陶渊明便迥然不同。
“人比黄花瘦”便刻画了女性因为愁苦而身形消瘦的状态,不仅语义高妙,而且极为符合词人真实的状态,这便是李清照“女性语言”最大的特点。
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陆德夫为何能在赵明诚写的众多代言词中一眼便看出哪首是易安所作。
当然还有“水光山色与人亲”的“亲”字便是彻彻底底的女性语言。
一个“亲”字写出了词人见到水光山色时的那种兴奋,兴奋的将女子的那种娇嗔、柔姿和狎昵完全展现。
而这种娇羞与喜悦是男性从来不道的。
另外还有“宠柳娇花”一句,《唐宋清贤绝妙阅选卷十》评“前辈常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引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⑦是的,“宠柳娇花”不仅符合柳、花的自然属性,有被赋予了女性的感受,也只有女性才能写出这般拟人,这完全是加入了女性的心理所使然。
李清照写词不同于其他女性,她不是男人的附庸,有着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她认为自己才是创作的主体,所以大胆地将女性的语言加入词中,独成一家,可以说“在易安词里一切物象,器皿、景色、无不充溢着雅的氛围,都极贴切于这位知识女性的身份,情操和情感境界”⑧,这是“代言体”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另外,李清照的《词论》也是反映了李清照的这一性格特点。
前代词人均为男性,然而李清照却全然不顾这些,将自唐代“花间”以来的诸多词家一一评点,甚至给予批评,其中不乏李煜、柳永、苏轼那样的大家,“当文学批评被男人主宰了上千年后,一个弱女子敢于站出来,大胆地对之前的——当然是男性的文学偶像进行批评”⑨,这不仅仅反映了李清照渴望追求文坛话语权,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愿望,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关心国事,心忧天下,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紧紧相连⑤白军芳:《李清照词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表达》⑥同上⑦同上⑧木斋:《唐宋词流变》京华出版社第224页⑨张福庆:《李清照的词论》虽然李清照情思婉约,但骨子里萦绕着英雄情结,心中也时刻忧思着动荡的国家,尤其是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所拥有的东西统统失去,深爱的丈夫、安定的家庭还有所依托的国家,所以她的个人感情便开始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时有豪放之语,这种诗词虽说不多,但也是李清照天性洋溢,敢于直言内心感情的表现。
她写下的《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多少男儿读了之后也是热血沸腾。
在她词中,也有这方面的作品,《渔家傲》便足以为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想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建炎三年,金兵占领南京。
宋高宗赵构带领群臣仓惶南逃,为了躲避金兵的洗掠,李清照也沿着高宗逃亡的路线南下,后来又乘着一艘大船渡海。
这些天的逃亡生活,让李清照看清了世态是如何的炎凉。
朝廷只是顾着自己避险逃逸,不管黎民百姓的祸福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