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笔记时间轴线
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
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发展史中国⽂化的延续性:主体⽂化没有被外来⽂化打断。
四⼤⽂明古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中国没有发⽣本质的变化地理的阻隔帕⽶尔⾼原,塔⾥⽊盆地长城营四周围⼟建造住所,封闭性的很好诠释,四合院,宫城匠:古代没有表⽰建筑师职业的词,只有匠,既要建城市,⼜要建住房,既要修⽔利,⼜要装饰建筑。
说明中国古代对建筑的不重视Architect archi=master tect是技术⼈员,⽽匠只有后半部分,没有master的意思空间观念:中⼼:⽅位:从星像来的,以北⽃星为中⼼,周围的星宿分为四组,分别⽤四个神兽来代表,青龙朱雀⽩虎⽞武,然后把天象投射到地⾯,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随后都出现的五⾏,⼜与⽅位相对应,⾦⽊⽔⽕⼟,把天⽂地理⼈事全部整合成⼀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有了看天象知⼈事的说法,理论⽀撑,在天象中,北⽃星是指向北极星,所以以北为尊也找到⼀个根据。
另外⽇照理论体系,所以中国建筑⼀般以南北为中轴线,西周凤雏村遗址就能看出严格按南北中轴线布局。
⽽且在中国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上和下的尊卑观念,因此中国建筑没有往⾼发展,其实在汉就有楼阁,但以后这个趋势就慢慢抹杀掉了等级秩序: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分三六九等,不可逾越,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
所以建筑有严格的等级秩序,⽆论⽅位规模,还是颜⾊造型。
⽊构架形式:穿⽃式:⽤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向,再⽤⽃枋把柱⼦串联起来。
从⽽形成了⼀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矮柱⽀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拱上。
穿⽃式⽊构架⽤料⼩,整体性强,但柱⼦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抬梁式⽊构架可采⽤跨度较⼤的梁,以减少柱⼦的数量,取得室内较⼤的空间,所以适⽤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井⼲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承重结构墙。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构建筑结构体系:穿⽃式,抬梁式,井⼲式。
穿⽃式:沿着房屋进深⽅向⽴柱,间距较密,⽤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特点是⽤较⼩的柱与“穿”,做成⼤的构架(整体性强,柱密,开间⼩)。
流传到现在,为中国南⽅诸省建筑所普遍采⽤。
抬梁式:沿着房屋进深⽅向在⽯础上⽴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短梁,最上层梁上⽴脊⽠柱,构成⼀组⽊构架。
在平⾏的两组⽊构架之间,⽤横向的枋连接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柱上安置若⼲与构架成直⾓的檩。
檩上排列椽⼦承载屋⾯。
2,⽃栱的作⽤:在柱⼦上,⽤以承托梁头、枋头,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的构件。
○唐宋:结构作⽤明显,布置疏朗,⽤料硕⼤;○明清:装饰作⽤加强,排列从密,⽤料变⼩,但结构作⽤仍在。
⽃栱在宋称为“铺作”,清称为“⽃栱”或“⽃科”。
(江南称“牌枓”)○柱头上的⽃栱——柱头科(宋:柱头铺作),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两柱之间置于枋⼦上的⽃栱——平⾝科(宋:补间铺作),起辅助⽀撑作⽤。
○⾓柱上的⽃栱——⾓科(宋:转⾓铺作),其承托⾓梁及屋⾓的作⽤。
室内⽃栱通常只⽀撑天花板重量,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件。
⽃栱:⽃-栱与昂的⽀座垫块;栱-短悬臂梁;昂-⽃的悬臂梁,与栱的作⽤相同;◆当建筑物⾮常之⼤⽽屋檐出挑相应加⼤时,⽃栱挑出距离也增加。
⽅法是:栱与昂的叠加层数(即出跳数),每增加⼀层栱/昂,⽃栱多出⼀跳,最多可加⾄出5跳。
重檐建筑:⼀般上檐⽃栱⽐下檐⽃栱多⼀跳,以增加出檐深度。
◆叉⼿:脊桁两侧的斜撑,⽤于固定⽀撑脊桁,其形状犹如侍者叉⼿⽽⽴,多见于唐宋元明建筑上。
3,台基作⽤:防⽔,防潮,保持室内⼲燥洁净。
(⼀般3到5个踏步)柱础:保护柱⼦不受地下⽔上升侵蚀⽽致腐烂的构件,多为⽯制。
◆收分:柱⾝由下向上逐渐收⼩;梭柱:上下两端均有收分的柱⼦形式,体如梭形;卷杀:将某些构件末端切削使之具柔美⽽有弹性的外形的⼀种做法,其轮廓线由折线或曲线组成;4,庭院围合⽅式:1)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墙围合;2)廊院:主房与院门之间⽤廊围合;3)三合院:住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座,之前再建院墙与院门;四合院:将三合院的院墙改为房屋,即主房东西两侧,相对之处均为房屋所围合;5,⼯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官是城市建设、建筑营造⼯官的职务:主持建筑⼯程的设计,管理估计⼯料及组织施⼯隋·宇⽂恺:隋代东西两⼤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兴城规划;1:100的⽐例制作“明堂”图像及⽊模型宋·李诫:《营造法式》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1)⼯官掌管下建造的官式建筑;2)各地⾃主建造的民间建筑第⼀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1原始社会建筑(6、7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新⽯器时期的建筑遗存(⼲阑式——由产⽣于长江流域多⽔地区的巢居发展⽽来。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2017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纲整理)
(一号宫殿) 殷墟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秦都城雍城 宗庙遗址三、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历史特点 建筑特点建筑技术 备 注 南北5km 、东西万户;西南角为宫殿,夯土台高达16m ; 1.周礼限制已失控,城市规模扩大;各国都城都很大;2.木工已有很高水平,棺椁有多样的榫卯;仍多为木棺椁;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以夯土台()为中心,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绕、上下叠两层的台榭式建筑;具有采暖、冷藏、排水、洗浴等设施;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最早的建筑总平面按比例制作,有名称、尺寸、地形位置,雅安高颐墓阙神通寺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大慈恩寺大雁塔兴教寺玄奘墓塔荐福寺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崇圣寺千寻塔明惠大师塔登封净藏禅师塔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八角形,双层塔壁的砖塔,原9现7层;由唐方形单层塔壁转为宋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的首例;1.《韩熙载夜宴图》:由席地危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家具大变革)喻郜《木经》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塔成都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精美;前中后室结构相同;顶使用肋拱;地面标高接近室外宋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原为州治之所,狭隘)城市的里坊制被突破,临街设市肆,沿巷建住宅,形成开放性城市;虎丘云岩寺塔栖霞山舍利塔开元寺料敌塔佑国寺塔开元寺双石塔太原晋祠圣母殿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辽916年~1125年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现存最大木构楼阁观音阁外观2层,内3层(中间一夹层);夹层柱间有斜撑;1.辽积极吸取汉族文化,其建筑可直视为唐代建筑的延续;2.两个均为“金厢斗底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年代最早、唯一的楼阁式木塔前塔后殿;外观5层,4夹层,实9层;夹层柱梁有斜撑;八角形,底径30米,高67.31米;斗拱金1115年~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减柱造的极端之例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道教永乐宫北京妙应寺白塔河南登封观星台1 2 居庸关云台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备注明1368年~1644年明南京城第六大城新辟新区,不规则布局明于南京、临濠(凤阳)、北京先后三次建造都城宫殿;北京城为明成祖在元大都基址上建设;北京城第三大城宫殿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南京灵谷寺的无量殿山西大同九龙壁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飞虹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清1644年~1911年皇家苑囿的建设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三海;清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影响甚至远及18世纪欧洲;成为世界园林渊源之一翁山(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1.定都北京,没有沿用过去每改朝换代均要焚毁前宫室以煞王气的传统,继续使用明代的紫禁城,在使用中加以完善。
中国建筑史笔记时间轴线
2)陕西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
分为三个区域:
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早期: 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 居住面上升到地面,
围护结构是木骨泥墙; 晚期: 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3)郑州大河村F1-4—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 地上的关键。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 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 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 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周王城平面 想象图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周代王城布局 《周礼·考工记》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
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 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多方面的级别差异; 还有对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规划,这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严格对称、居中为尊的设计观念 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廊—后室
(3)严格区分主与次、内与外、前与后 (4)木构架柱网初步形成 (5)瓦的使用 (6)完善的排水设施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一、社会背景:政治上--多国政治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经济上--铁器的使用 文化思想上--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城市的基本职能: 防御、交换、政治实体、精神寓意
3、现代城市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含义:人口数量 产业结构 行政管辖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城市组成的基本要素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 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住区 2、四个阶段 ·城市初生期(初期形态) 特点 代表例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圣才出品】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圣才出品】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原始社会的住房建筑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居住方式包括穴居和巢居。
在氏族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氏族社会时期的住房建筑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建筑遗址为代表。
①历史地位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②遗址特点a.已发掘的部分是长约23m、进深约8m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
b.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石器加工的榫卯,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2)原始社会晚期的住房建筑以黄河流域的建筑遗址为代表。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其建筑遗址的类型及特点包括:①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②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
b.特点其平面多作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也有作圆角方形平面的。
③“地坑式”窑洞遗址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
(3)仰韶时期的住房建筑此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作为基址,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
以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村落遗址为代表,仰韶时期住房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建筑布局上的特点a.村落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窑场三个区域,并以一道壕沟隔开。
b.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②营造技术上的特点a.仰韶人后期的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
第八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导言一、中国古代建筑溯源(一)形成时期:原始社会~秦汉1.原始社会:穴居、巢居---干栏式、木构架的雏形2.先秦(夏、商、周)建筑风格模式:城——方形,分城、郭两重,呈回字形宫殿——采用高台式建筑布局特点:夏——中轴对称商——散点式周——符合严格的礼制,见P162建筑主要成就:(1)瓦当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进步,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
(2)木构架结构日臻完善。
3.秦汉军事工程——长城宫殿建筑——秦:咸阳宫(设计集各国宫殿之长)、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桂宫石建筑——东汉出现,如石祠、石阙与石墓陵墓建筑——秦始皇陵、汉茂陵(刘彻)(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佛塔、寺院建筑——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园林建筑——士人学子逃避战乱,初步出现写意山水园林(小巧、雅静及意境)(三)成熟时期:隋唐水利工程——大运河最早的敞肩石桥——安济桥(赵州桥)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城著名宫殿——大明宫(“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含元殿最著名)、洛阳宫(四)大转变时期:宋1、唐、宋建筑风格不同:唐——雄浑质朴、宏伟大气宋——柔丽纤巧、清雅飘逸2、民居布局制度转变:唐朝——里坊制、宋朝——街巷制3、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五)最后一个高峰期(集大成者):明清1、建筑著作:清代(1723年)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与用料标准。
2、代表性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以木材、砖瓦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1.外形特色:“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2.最显著的特点:梁柱之间采用榫(sǔn)卯连接榫—凸出部分卯—凹进部分3.木构架的主要方式:(1)抬梁式①定义: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层叠而上,所以称“抬梁式”。
②常用建筑: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③优缺点:优点:能获得较大的无柱空间,空间更具连续性缺点:木材消耗较大(2)穿斗式①定义: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并且在枋上、两落地柱之间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同直接承檩,故称作穿斗式。
中国建筑史1(考研资料)
●时间轴:国●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的文化特征●文字,中医药,中国功夫,政治制度,宗法伦理,宗教观●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组合见长●传统木构建筑的单体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杰出的结构体系成就了杰出的建筑形象●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一,土筑二,砖石结构三,木结构(p3)井干式:墙承重(eg:商代木椁)构架式:柱承重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立贴式)混合结构(山面置穿斗,中跨施抬梁)井干式的缺点:大量木楼、开间进梁、开设门窗受限宋式殿堂(地盘划分=柱网)●平面类型:1.金箱斗底槽“两层柱网”2.双槽3.分心斗底槽4.单槽●开间和进梁:●间的含义:1.两竖列之间(柱网)2.四根柱围成的空间●开间:当心间——附阶(宋)副阶明间——周围廊(清)一般以奇数为开始(汉唐之后形成)开间距离依次递减●进深:明清又称“架”斗拱:是一组木构件组成的托架1.斗拱的出现:①是由井干式的转角连椽形式演变而来②是由穿斗式演变而来2.组成:①斗,升:是斗形木垫块②坐斗(栌斗):最下端,与柱式枋相连③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衡:建筑尺度的标准,以斗口为模型②栱:是方形的短木③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放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花架。
●斗拱的种类:1)柱头科(清)又柱头铺作(宋)放在柱头上,前后出挑,用料大2)平身科(清)又补间铺作(宋)放在枋上,前后出挑,用料小3)转角科(清)又转角铺作(宋)放在角柱上,斜向出挑●斗拱的作用:1.向内支撑天花藻井,向左向右减少枋的跨度2.装饰作用:层顶与层身的过渡3.建筑标准的尺度:材栔(qi)制,斗口制4.等基制度的象征:使用在高等级的官式建筑中第二节: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下为下分——喻皓《木经》●从视觉和技术上来分●一。
台基的构成1.台明和月台1)型制和等级:①平台式砖砌台明/座(p248)清式/宋式2)台明和月台一步高差:月台是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可祭祀2.栏杆1)组成:望柱、柱板、地栿(梁)、抱鼓石寻杖栏杆2)抱鼓石石栏杆的竖向构图转为横向的过渡。
近现代建筑史完整版笔记
近现代建筑史完整版笔记第一课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界定:1840~1953年。
近代建筑史的开端:1840年以后建筑学开始做为一门学科。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3、张锳銊—《建筑新法》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科书,中国近代最早一部记录西方建筑史的书籍。
4、1923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立建筑科,三位留日学生柳士英、刘士能、朱士圭创办。
5、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成立后,教育体系由日系转为混合到欧美体系。
6、黄作燊创办圣约翰建筑系—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体系,强调形式与功能同一,引入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推崇现代主义思想。
黄作燊,美哈弗毕业,上海圣约瀚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后并入同济大学1.现代主义思想,引入包豪斯基础课程2.理解不同学科质感形式的关系3.强调使用功能自由创作4.不借用已有的形象一问题展开为线索5.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时代精神科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鲍扎体系并开始本土化。
6、1930年以前由外国学者编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的书籍:法(伯希和《敦煌图录》谢阁兰《考古图谱》、德(鲍希曼《中国德建筑与景观》《中国建筑》、瑞典(喜仁龙《中国早期艺术史·建筑圈》、日本(伊东忠太和关野贞《东洋建筑》关野贞和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伊东忠太和关野贞和琢本清《支那建筑》。
7、乐佳藻、朱启钤的研究代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过度和转型。
两位观点:a.从传统君史转向民史b.从传统复古史观和循环史观转向现代史观。
乐佳藻:A、受传统经学的影响,名物学B、基本方法是考察文献加实地C、1933年出版《中国建筑史》是20世纪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步本国建筑史D、礼制制度:都城之制、宫室之制、门制、明堂之制朱启钤:A、1919年发现了《营造法式》,中国组早的建筑技术专书B、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第一个建筑研究的专门组织。
8、西方学术的引进以及新材料的发现,到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写作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A、从传统的君史转向民史,即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待过去的一切B、从传统的复古史观和循环史观转向进化史观,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一切。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古代的建筑特征:建筑本身的特征建筑历史的特征建筑认识的特征公官制度:样式雷又名样子雷,样房雷。
是清代宫廷建筑师雷氏家族的俗称。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及脉络流变史前——夏商周(大迁徙促成文化互动)——春秋战国(佛教文化入境)——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境外文化交流)——北宋辽金南宋(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元(多民族文化交融)——明(基督教文化入侵)——清——民国——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中国文化起源非单一性,而是满天星斗中国原始神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期建筑遗存:文化现象与神话传说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猎鱼之始《河图洛书》轩辕帝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存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母系氏族社会(河北渑池)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父系氏族社会(山东历城)——东夷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干栏建筑细石器文化(东北,内蒙)——神庙多元文化的发展巢居(干栏)——长江流域穴居(木骨泥墙)——黄河流域土木相结合构筑方式,以土为主向以木为主过度奴隶社会建筑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阶级产生1 青铜工艺相当成熟(生产工具生产力提高财产丰富产生私有制2 夯土台(技术上)区别高低,上下的方式3 郑州商城周渭水按照礼制分封土地,产生宗法分封制度建筑技术斗拱的概念瓦的发明及使用三合土抹面小结:这一时期神的地位降低,人的地位上升,但仍未完全脱离神,木构技术突出被使用封建社会前期先秦(春秋,战国,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铁器开始出现并使用,经济飞速发展。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是城市建设的高潮(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魏——大梁)宫高台建筑:在有小室围合的高台上宗庙围合在墙中水利方面出现齐国官书《考工记》鲁班著意识形态方面1商周学在官府——学在四夷2孔子将人还给社会3庄子将人还给自然2,3都是人文主义,崇尚天人合一由于意识形态过早发达,抹杀了宗教,摆脱了宗教对人的束缚秦阿房宫是政治象征——上扼天功下压黎庶秦始皇陵(气势宏大)平而伸展的空间意识出现轴线建筑是意识的象征汉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技术出现两种木构架1抬梁梁柱交接是榫卯,垂直的2 穿斗梁柱交接是水平的,梁起串的作用斗拱的出现及应用屋顶(无硬山)材料砖石——板梁结构拱劵技术东汉末年山东济南石墓,板梁结构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阙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魏蜀吴——两晋——东晋(迁都南京)——东汉末年少数民族进入汉区频繁的战争,分裂,迁徙——思想(困惑)士大夫阶层(享有特权的人物)出现新的价值观——魏晋玄学,反天人合一,这表明人的觉醒,人的自觉。
中国建筑史笔记(DOC)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春秋三国南宋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隋-唐-五代-辽――元-明-清战国朝金原始奴隶社会封建(前)封建(中)封建(晚)一、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21世纪)隧人氏:“用火的开始”天然洞穴(周口店)==>最早的居住遗址有巢氏:“住屋开始”“上者营窟,下者为巢”“构木为巢,冬窟夏庐”伏羲氏:“渔猎之始”618“结绳记事”735建立“数字“概念296三阶幻方“均衡为美”神农氏:“农业之始”(稳定)中国文化纷争时期轩辕氏:“华夏之始”龙凤图腾1、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2、建筑结构:①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巢居“构木为巢”②木骨泥墙建筑:(黄河流域)<――半穴居<――人工穴居<――天然洞穴◆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往往也是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3、建筑材料:◆木、泥◆泥土经火烧陶化以防潮◆仰韶时期出现白灰面,仰韶晚期已有使用(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白灰抹面(室内墙面和地面)普遍使用龙山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土坯砖4、建筑实例:①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六、七千年前◆干阑式建筑◆我国最早采用榫卯结构技术的实例②陕西临潼姜寨村遗址◆仰韶时期◆居住区的住房共5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
③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时期◆分三个区域:南――居住区北――墓葬区东――制陶窑区④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分隔成几个房间⑤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时期◆白灰抹面、大空间、大跨度⑥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吕”字形平面◆一夫一妻制,面积缩小,面积分工,私密性加强◆材料:出现石灰面的广泛使用(防潮)⑦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⑧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原始社会祭坛遗址◆莎木佳祭坛◆阿善祭坛二、奴隶社会:(BC21世纪~前476年)1、夏:(BC21世纪~BC16世纪)◆夏之前,尧舜之“禅让”制大禹传子不传贤,制国制家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地脱离神性(神境削弱)◆祖先崇拜:代替了图腾,神的崇拜◆九鼎:在观念上有神权下降,人的地位提高的倾向2、商:(BC16世纪~BC11世纪)开始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①城市、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商代宫殿遗址)•“华夏第一殿”•夯土台8cm高,区别高低上下层的方式•封闭庭院、廊院,“庭院格局”突出“门”和“堂”;土木结合“茅茨土阶”形态•永定柱造•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走向定型◆郑州商城:最早的城市遗址◆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西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一、历史的格局现代中国建筑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二十世纪末这50年里的中国建筑。
在这期间,中国城镇、乡村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充满着域内文化和域外文化以及中国内部各种因素的冲撞和磨合,丰富了建筑活动的内容。
二、历史分期及各期建筑状况1.历史分期(1)自律时期(1949~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完成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任务。
(2)开放时期(1979~1999年)这一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进入新的转型期。
2.自律时期的建筑发展(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初兴(1949~1952年)①建筑工程的管理1951年3月通过颁发立法性文件开始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贯彻中央用3年恢复经济、10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②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国营公司1952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反后必须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建立国营公司的决定”,5月,成立了中央设计公司,各地各部门的设计单位也陆续建立。
建筑设计方针于1952年8月在成立建筑工程部的会议上提出,这些原则影响了整个自律时期。
它包括:适用;坚固、安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1953~1958年)①概述这一阶段开始以国家计划、国家筹资、国家组织实施的类似于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将投资与建设转向第二产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农业混合经济转变。
建筑工程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建筑设计上。
提出“国防第一,工业第二,普通建设第三,一般修缮第四”的国家建设基本方针。
②经验与教训a.学习苏联经验的得与失学习苏联为中国建筑事业确立全面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但也滋养了僵化的教条主义,滋生了以政治尺度度量创作问题的简单化做法,对建筑创作尤具伤害的是,思想的窒息禁锢了建筑创作的原动力。
b.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纠葛政治上的统一与强大激发了知识分子和各级领导的爱国主义热情,脱离经济制约,学习苏联对民族的形式的推崇都推动了新一轮的历史主义思潮。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重礼。
中国建筑史时间表PPT文档共71页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严格对称、居中为尊的设计观念 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廊—后室
(3)严格区分主与次、内与外、前与后 (4)木构架柱网初步形成 (5)瓦的使用 (6)完善的排水设施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一、社会背景:政治上--多国政治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经济上--铁器的使用 文化思想上--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
绪论
一、学习建筑史的目的 ·了解、掌握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学会分析建筑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观今鉴古,古为今用
二、讲课方法与要求 三、世界建筑体系
■ 古典建筑—西方古典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印度古代建筑 —伊斯兰建筑(回教建筑)
■ 现代建筑
四、中国传统建筑概况
1、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 (2)创立时期 (3)成熟时期 (4)融汇时期 (5)全盛时期 (6)延续时期 (7)停滞时期
? 2)陕西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
?
? 分为三个区域:
?
南:居住区
?
北:墓葬区
?
东:制陶窑场
早期: 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 居住面上升到地面,
? 围护结构是木骨泥墙; 晚期: 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 3)郑州大河村F1-4—木骨泥墙
?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 地上的关键。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一、原始人群时期的建筑——原始住所 1、天然洞穴 2、巢居 关于“穴居”与“巢居”的文献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 ——《易·系辞》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韩非子·五蠹》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 平面
长屋
? 围护与结构 干栏式,木构架
? 节点
构件垂直相交用榫卯,复杂交接仍用
?
扎结
? 工具
伐木用石斧;成才用石斧,石锛,石
?
楔,以楔具为主
三、早期的纪念性建筑
1、 祭坛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
2、 神庙
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
◆室内墙面装饰
四、小结 ? 1、建筑类型: ?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
1、早商—郑州商城 —河南偃师尸沟乡
2、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城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西周(前11纪—前771年)
一、社会背景:政治上--分土封侯 技艺--青铜器时代 文化上--《周礼》(考工记)、《周易》
二、建筑成就 1、建筑制度的建立 严格等级划分 2、建筑形象及技术 ——以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为例 (1)最早的形制完备的四合院
?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
前堂后室
?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前21纪—前16纪)
一、社会背景: 阶级划分;奴隶社会形成 二、建筑活动
1、筑城 2、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平面布局: ·回廊式院落 ·建筑居中、面南布置
? 2、建筑结构: ? 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
展而来。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
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
? 3、建筑材料: ? 土木为主 ?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 ? 土坯砖,夯土墙
? 4、平面布局:
?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 室
建筑的基本形象。
2、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 住房:“吕”字形平面
?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 ◆繁荣的母系氏族 ? ◆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 ◆木构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
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
? 河姆渡文化房屋特点:
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建筑成就
1、瓦的普遍使用 2、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社会背景:封建制度建立 二、建筑成就
1、城市建设 齐故都临淄城
2、盛行高台建筑 秦陕西咸阳宫殿遗址
秦(前221年—前206年)
一、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封建大国 二、建筑成就
(2)建筑特点 ·夯土台基 ·柱网整齐,偶数开间
(3)建筑技术 ·夯土版筑技术 ·木构架技术 (4)地位作用 ·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 ·最早的大规模木构架夯土建筑实例 ·最早的庭院建筑实例
商(前16纪—前11纪)
一、社会背景:甲骨文;青铜器(先进的生产工具) 二、文字与建筑
从有关建筑的象形文字推测当时的建筑形式 三、建筑活动
三个发展高潮:汉、唐、明
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2)保持构架原则 (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4)使用斗栱 (5)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6)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7)重视建筑组群布局
3、中国传统建筑的成就
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 《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著 《华夏意匠》,李允鉌著
——《礼记·礼运》
二、不同文化时期的建筑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 文化面貌: ? 母系氏族 ? 原始农业 ? 烧制陶器 ? 定遗址—大房子
?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 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
? 5、重要实例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 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
中心的布局方式
?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
的典型
?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 抹面
1、都城、宫殿、陵墓 秦都咸阳(建造离宫) 阿房宫 秦始皇陵(骊山陵)
2、修筑长城
汉(前206年—220年)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发展 二、建筑成就
1、木架建筑成熟时期 (1)迭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多层木架建筑 (2)斗拱普遍使用 (3)屋顶形式多样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的发展 (1) 地下: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