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及其发展的规律性。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
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
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2、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
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逐渐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进行强大的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第—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搜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5.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中国国情,构建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新体系结构;
拓宽了研究范围,更紧密地联系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状况和影响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
特别是把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科学认识和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
在方法上除了坚持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的科学抽象法,还适当引进了现代数量分析工具与方法。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1)商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劳动者勤苦劳动的产物,是成品有价值的物件。3.商品是经过销售来实现的。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
才能形成价值。
(6)商品拜物教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
4.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第二,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四,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而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1)货币: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东西,包括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
流通中的纸币
(2)纸币: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棉)造成的货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发明,即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国则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3)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4)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於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通货紧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它是当市场上的货币减少,购买能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所造成的;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与经济衰退。
2.简述货币起源和本质
3.简述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只能用现实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作为储藏手段的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
支付手段:可以是现实货币,也可以是转帐手段。
国际货币: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贵金属金银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种纸币,如美元也用世界货币职能。
4.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格规律
1.名词解释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是存在于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