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一)《陈涉世家》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重点词义梳理。
辍耕之垄上之:到往苟富贵苟:如果若为佣耕若:你会天大雨会:适逢度已失期度:估计等死等:同样楚人怜之怜:爱戴诚以吾众诈自称诚:果真诈:假称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固以怪之矣固:本来又间令吴广间:暗中并杀两尉并:一起敬受命敬:愿意从民欲也欲:愿望为坛而盟盟:盟誓徇蕲以东徇:攻占比至陈比:等到皆来会计事会计:集会商量将军身被坚执锐身:亲自皆刑其长吏刑:惩罚3.通假字梳理。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首发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一词多义梳理。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数:几书乃丹书帛“陈胜王” 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动词5.古今异义梳理。
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往往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6.词类活用梳理。
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7.句子翻译梳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果真用我们这支队伍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译:即使能够免于斩刑,那么因守卫边疆而死的也必定会达十分之六七。
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呀,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贵种吗?8.课文内容梳理。
①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内容预览: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n园分fn外妖娆ro成吉思汗h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田圃pǔ 禁锢g 留滞zh 喑yīn哑斗笠l 襁褓qiǎng bǎo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雨说》的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一、重点字词朦胧mng lng 覆f盖冻僵jiāng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星星变奏曲》的是江河。
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一)《陈涉世家》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重点词义梳理。
辍耕之垄上之:到往苟富贵苟:如果若为佣耕若:你会天大雨会:适逢度已失期度:估计等死等:同样楚人怜之怜:爱戴诚以吾众诈自称诚:果真诈:假称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固以怪之矣固:本来又间令吴广间:暗中并杀两尉并:一起敬受命敬:愿意从民欲也欲:愿望为坛而盟盟:盟誓徇蕲以东徇:攻占比至陈比:等到皆来会计事会计:集会商量将军身被坚执锐身:亲自皆刑其长吏刑:惩罚3.通假字梳理。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首发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一词多义梳理。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数:几书乃丹书帛“陈胜王” 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动词5.古今异义梳理。
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往往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6.词类活用梳理。
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7.句子翻译梳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果真用我们这支队伍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译:即使能够免于斩刑,那么因守卫边疆而死的也必定会达十分之六七。
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呀,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贵种吗?8.课文内容梳理。
①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要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要内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要内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有哪些呢?这些文言文有什么主要内容呢?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学习!一、《陈涉世家》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答:《史记》;司马迁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答: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答: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4.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哪些准备?有何作用?答: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
(置书鱼腹)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作“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主要作用是“威众”。
5.陈胜吴广提出了什么策略口号?答: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6.从文中你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看出陈胜具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有准确的判断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7.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答:王候将相宁有种乎!9.第3段写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答:写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三个场面。
“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
“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
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10.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答:“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深得民心。
人教版九年级古文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古文知识点汇总陈涉世家1、重点词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若.为佣耕()忿恚.尉()燕雀....渔阳()..安知鸿.鹄.之志哉()()发闾左适戍屯.大泽乡()藉第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坛而盟.()身被坚执锐..()...()()()复立楚国之社稷2、找通假“发闾左适戍渔阳”。
“为天下唱”。
“固以怪之矣”。
“将军身被坚执锐”。
3、古今异义今亡.亦死(古义:今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今义:)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今义:)会.天大雨(古义:今义:)楚人怜.之(古义:。
今义:)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古义:今义:)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示分数的约数。
今义: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古义:今义:、比较,比方。
)4、一词多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多次)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数卒数.万人(数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等.死(副词,)书等得鱼腹中书.(名词,)公等.遇雨(代词,表示复数,用在名词或代词后)道.不通(名词,)上使外将.兵(动词,)道将项燕为楚将.(名词,。
)伐无道.(名词,)陈胜自立为将军..(双音名词,,)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介词,)当不当.立(助动词,)当.此时(介词,)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令令.辱之(动词,)号令.徒属(动词,)陈守令.皆不在(名词,)5、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忿恚.尉”中的“恚”,是“”的意思。
(动词使动用法)“袒.右”中的“袒”是“”的意思。
(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乃丹.书帛曰”中的“丹”,是“”的意思。
(名词“丹”作动词“书”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上使外.将兵”中的“外”,是“”的意思。
(方位名词“外”作动词“将”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狐鸣..呼曰”中的“狐鸣”,是“”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人教版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4、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 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2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4、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三古今异义 1、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4、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武器今义士兵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必先苦.其心志“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 5、空乏..其身“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 6、行拂乱.其所为“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7、所以动.心忍.性“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8、人恒过.“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代小城寡助之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古义:参与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例句:又何间焉2.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古义:养今义:平安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古义:虚报今义:增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例句:小大之狱7.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表允许;例句:可以一战10.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可以一战介词,凭、靠2.之:肉食者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鲁国将要迎战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公将驰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登轼而望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3.其:其乡人曰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的下视其辙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公问其故第三人称代词,代取胜的吾视其辙乱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4.于:战于长勺在5.而:登轼而望之顺接连词,表修饰再而衰顺接连词,表承接三而竭顺接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曹刿请见;省略宾语“鲁庄公”2.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3.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和“入”的宾语“朝”、“见”的宾语“鲁庄公”;4.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主语“曹刿”6.可以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7.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二状语后置句1.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三倒装句1.何以战即“以何战”四判断句1.忠之属也;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七.写作特色一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笔带过或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二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作者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文章开头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说明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然后在战争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临阵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庄公的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冷静而又大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写战后“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的主题;三运用伏笔照应的写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设伏笔: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
(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漁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誰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课文分析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全文一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部分一共三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作者先点出作记的主体“我”,从“我”的视角,描写亲身所见的“岳阳楼之大观”,渲染出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接着用“然则”轻轻一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下边作者分两段,既写景又抒情,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心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7.《公输》一、文学常识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
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5. 争:同“诤”,直言相劝。
(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
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五)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六)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
部编人教版九上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九上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一、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增其旧制.制:规模(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4)横无际涯..际涯:边际(5)朝晖.夕阴晖:日光(6)南极.潇湘极:至、到达(7)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8)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9)日星隐曜.曜:光芒(10)樯倾.楫摧.倾:倒下摧:折断(11)薄暮冥冥..冥冥:昏暗(12)去国..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13)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14)沙鸥翔集.集:停息(15)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6)岸芷汀.兰汀:小洲(17)长烟一.空一:全(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把:持、执(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观看(3)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阻碍),跳过(4)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二、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8)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9)泉香而酒洌.洌:清(10)山肴野蔌.蔌:菜蔬(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2)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3)弈.者胜弈:下棋(14)觥.筹交错觥:酒杯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作品- 以抒发情感、揭示人生哲理为主题- 运用修辞手法、意境创设等手段2. 唐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唐诗的特点:格律工整、意境深远、表达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3. 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宋词的特点:自由闲适、婉约缠绵、描写细致- 代表作品:《浪淘沙·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寄卢超然》等4. 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元曲的特点:结构独特、音乐艺术性强、涉及多种题材- 代表作品:《西华山》、《汉宫秋》、《牡丹亭》等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特点- 新诗、小说、散文等多元发展- 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2. 新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新诗的特点:自由节奏、独特形象、意境深远- 代表作品:《登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静静的顿河》等3. 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说的特点:情节丰富、人物生动、细腻描写- 代表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围城》等4. 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散文的特点:语言简洁、抒发感情、皆可自由发挥-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活着》、《大染坊》等三、写作技巧1. 论述文的写作技巧- 清晰明确的论点和论据- 逻辑严密的结构和段落衔接- 准确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精彩有趣的情节设置- 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和修辞方法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清晰准确的事物概括和解释- 具体明了的事例和实证分析- 逻辑严密的论述和引用四、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2. 拟人手法3. 夸张手法4. 排比手法5. 对偶手法6. 修辞问答7. 抓谐音8. 反复说同一样东西不同的地方9. 选择有思想性的材料来比较两个事物以上是九年级语文课堂研究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备齐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一)篇目第五单元17.公输 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楩.( ) 鹓.( ) 郢.( ) 蹴.( ) 鸱.( )醴.泉( ) 敝舆.( ) 犀兕..( ) 鲋.鱼( )..( ) 鼋鼍文梓.( ) 守圉.(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拂.士( ) 苟.得( ) —箪.食( ) 一豆羹.( ) 濠.梁( ) 鯈.鱼( )提示pián yuān yǐng cù chī lǐ yú xī sì yuán tuï fù zǐ yù quǎn yuâ gãbì gǒu dān gēng háo tiáo2.重点词义(1)起.于鲁(2)请说.之(3)胡.不已.乎(4)以牒.为械(5)吾知所以..距子矣(6)不可谓知类..(7)请.献十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天下顺.之(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故不为苟.得也(15)故患.有所不辟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蹴尔而与.之(18)妻妾之奉.(19)此之谓失其本心..(20)惠子相.梁(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2)非梧桐不止. (23)安.知鱼之乐 (24)是.鱼之乐也 (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提示(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
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九年级人教版古文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版古文知识点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古文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人教版古文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文。
一、古文的基本特点古文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其特点包括语言古老、文字简练、意境深远、修辞技巧丰富等。
古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古文的语法和词汇,才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古文的分类古文可以按照内容、体裁、形式等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史记类、诗赋类、哲学类等;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散文、诗歌、骈文等;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词、曲、帖、碑等。
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文的特点和风格。
三、古文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使用的语言技巧。
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对偶、倒装、排比、反问、夸张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古文的阅读技巧古文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整体的意义和结构;其次,要注重理解上下文,通过上下文的衔接来推测句子的含义;再次,要注重注意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用法,这些常常能够给阅读者一些重要的提示;最后,要善于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探讨古文的含义和意义。
五、古文的背诵与默写古文的背诵和默写是学习古文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背诵古文,可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默写古文,可以加深对古文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六、古文的应用与拓展古文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的研究对象,也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可以通过阅读、欣赏古文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古文的学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九年级人教版古文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 字音:郢[yǐng] 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楩[pián]楠长[pián]木B 词语:“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轩。
“争”通“挣”[zheng]:直言劝告。
古今异义: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①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
②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事】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死.国可乎】为……而死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今:增加)(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天下缟素..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
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
【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
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
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
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
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
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
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如:“否,非若是也。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
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
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
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距子矣,吾不言3、吾知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7、荆之地方..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