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李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24
【摘要】目的:探讨MRI、CT以及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128例,全面总结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检查符合度.结果:B超、CT以及MRI对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率分别为84.38%、95.31%以及92.19%.结论:对于肾上腺肿瘤,使用医学影像检查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其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对患者开展相关检查时,可将B超视为筛选及普查方式,将CT以及MRI视为深度检查手段,进而形成关于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综合体系.
【总页数】2页(P110,113)
【作者】李巍
【作者单位】611300 四川省大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分析 [J], 薛宗哲;朱金奇;郭伟
2.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进展 [J], 胡春兰
3.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钟开祥
4.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 [J], 康英杰; 詹松华; 黄炎文; 谭文莉; 梁宗辉
5.精准解剖性后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王苏贵;李强;吴自余;姜福金;张先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上腺良性肿瘤影像诊断
• 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
平扫CT值约10-50HU 大小约55mmX46mmX41mm
平扫
平扫
动脉期 CT值约65HU
静脉期 CT值约70HU
延迟期 CT值约60HU
鉴别诊断
• 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区肿块,直径常超过6cm,呈类圆形、 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密度不均,中心常有坏死或 陈旧性出血,常含有少许脂质成分,可见包膜,多不完整, 增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 实性成份动脉期呈明显迅速强化, 静脉期及延迟期廓清不 明显,强化时间长
• 良性嗜铬细胞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 恶性嗜铬细胞瘤形态不规则,实性成分多,肿瘤内坏死区 更加不规则,边界模糊,常侵犯周围器官
病例
• 患者女性,58岁,ID: 315009
• 现病史: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无高血压病 史。
✴10%肿瘤
– 家族史(10%) – 恶性 (10%) – 双侧 (10%) – 肾上腺外 (10%) – 儿童发病 (10%) – 术后复发 (10%) – 血压正常(10%)
嗜铬细胞瘤
• 密度或信号明显不均,出血、坏死及囊变常见
• T2WI上嗜铬细胞瘤呈现明显高信号,其对诊断嗜铬细胞瘤 较具特征性,认为其与该肿瘤富血供及细胞类型有关
平扫CT值约33HU
大小约74mmX56mm
动脉期
静脉期
静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CT值约40HU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 系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一般无分泌异常 • 罕见,由成熟的脂肪成分和骨髓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 一般无症状,当出现继发改变出血、坏死腹痛而就
诊 • T1 T2均为高信号(含有大量成熟脂肪),抑脂明显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64例分析
L 尉n zi Z A I g— h , H NGXe一 e , u ,
【 bt c】 O j te om r e h acr y f ins n etetf d nlu o . t d 6 s A s at r be i T p v te cu c o d goiadta n oar atmr Me os 4c eo cv i o a a s r m e s h as f
致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可表现为强 回声 团块 , 类似 肾上腺血 管平 滑肌瘤 。恶性肿 瘤
一
般表现为 圆形或 椭 圆形 分 叶状肿 块 , 边缘 不 规则 , 凹凸不
平, 内部 回声不均 , 液化坏死时可 见无 回声 暗 区, 常侵犯 周 围
组 织 呈 多 发 细 小 低 回声 区 。
s e tv l . r n c tc la e o p e ie y Ad o o ia d n ma, h o h e p e c mmo yo n d e o o tc la e o a c n ma h d t e ro p c f ma i g f a c t ma a d a r n c r a d n c r i o a h i wn s e i c i g n e — i i
瘤、 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 型间 ,T和 MR 具有相对 特异 的表现。结论 c I 供 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 , 在诊断和治疗中具 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
【 关键 词】 肾上腺肿瘤 ; 影像学特征 ; 诊断价值
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腺瘤 CT
• Conn腺瘤及无功能腺瘤大多数为水样低密度,<10-18Hu(特异性 95-100%),无一例>43Hu
• Cushing腺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少数为水样密度 • 无功能腺瘤直径常小于3cm,大于5cm者占5% • Cushing腺瘤2-3mm,对侧肾上腺可萎缩 • Conn腺瘤<2mm,平均1.6mm,对侧肾上腺无萎缩 • 30%CT值大于10Hu •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为快进快出型:注射对比剂3分钟后相对廓清率
4%
4%
2%
35%
2%
2%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转移瘤和皮质癌 其它
14%
51%
肾上腺腺瘤
• 最常见的肾上腺肿瘤 • 发病率:2-3%,尸检9% • 脂质丰富的腺瘤:含细胞内脂质,70% • 乏脂性腺瘤:不含有细胞内脂质,30% • 糖尿病、高血压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高 • 发病机率随年龄增加,60岁以上达5% • 病理:有包膜,表面光滑,切面黄色或褐色,质软。较大
无功能腺瘤
Conn腺瘤
Conn腺瘤
Cushing腺瘤
T2WI T2WI+FS
无功能腺瘤
T1WI T1WI+FS 同相位 反相位
肾上腺转移瘤
• 较常见,仅次于肺、肝脏和骨转移 • 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和肾癌最常见 • 临床极少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破坏90%出
现) • 双侧者占30-50% • 肺癌患者:肾上腺结节及肿块,约1/3为良性肿瘤
正常肾上腺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肾上腺病变的分类
腺瘤:功能性、非功能性 转移瘤 皮质癌 嗜铬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囊肿 血肿 肉芽肿性病变 髓脂瘤、血管瘤、神经节瘤、脂肪瘤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医大附一
肾上腺肿瘤附一医院李银官肾上腺•而当遇到意外的紧急情况时即当人的躯体可精神突然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打击时,如遇到某种巨大的困难必须立即克服、身陷重围勇猛突破,顽强竞技想击倒对立,难产、大手术、大出血须绝处逢生等,事后连自己也往往莫明其妙:怎么能在那关键时刻急中生智,怎么能有那超常的毅力,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命不死。
其实,这也是得益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还具有应激性定一特点。
•实验表明,当大手术、大出血时,皮质醇水平可上升数倍乃至十余倍,同时通过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促进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超常能力•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为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手术处理在传统上有泌尿外科负责。
肾上腺肿瘤主要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前者系指瘤体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均可发生肿瘤,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变异者称为功能性肿瘤,不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者称为非功能性肿瘤。
•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侧则与两侧肾的上内侧紧密贴近。
肾上腺与肾均被包裹在两侧肾周围筋膜内。
肾上腺的形状大小乍看起来酷似成年人微屈的末指,其头、体、尾三部也如末指从批根到指指尖般模样,但若仔细解部分辨,则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左肾上腺为半月形,前者跨骑在右肾上极内侧,后者则悬垂在左肾上极内侧,其长、宽、厚分别为4.0厘米~6.0厘米,2.0厘米~3.0厘米和0.3厘米~0.6厘米。
正常肾上腺重量约4.0~5.0克。
流行情况•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
发作性高血压增高,伴心悸、气促、头痛、出汗、精神紧张、四肢发凉震颤。
• 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主要从皮质或髓质的间质细胞发生,主要有非功能性皮质腺瘤和腺癌、神经母细胞瘤、节•在肾上腺肿瘤中,以神经母细胞瘤最为多见,其他肿瘤均属少见。
• 神经母细胞瘤多发于婴幼儿儿,其仅次于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居第三位。
其中多数于就诊时已有转移、贫血、恶病质等表现,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而在门诊治疗,故其住院统计数较肾母细胞瘤低。
肾上腺肿瘤(医学PPT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阵发性高血压:为本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为阵发 性发作,可因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挤压或 按摩腹部、灌肠、排尿等诱发。血压突然升高,同时伴 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恐惧感、心律失常等,甚至 诱发左心衰竭和脑卒中。 代谢紊乱症侯群:基础代谢率升高、低热、多汗,血糖 升高,糖耐量降低,四肢乏力,体重下降。 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90%以上)
增强后腺瘤多呈轻~中度强化,少数肿瘤如Conn 腺瘤可 强化明显。 由于腺瘤细胞内含较多的类脂颗粒或空泡变性,MR化学 位移成像对于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化学位移成像 (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
原理
即使在同一均匀的磁场中,不同化合物中同一原子核 (1H)由于周围电子云的结构、分布和运动状态的不 同,其共振频率会因此有差别;
病理特点
含脂肪成分的良性肿瘤,Conn腺瘤的脂肪含量通常 高于Cushing腺瘤。
影像学特点
平片:价值不大 CT: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边缘光整的结节、肿块,直径多在5cm以下 密度较低,平扫CT值一般在-10~20HU,多小于
10HU; Conn腺瘤的平扫密度通常低于均,薄层
比较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 扫
增 强
正常肾上腺MRI表现
易误为肾上腺病变的解剖变异
膈脚肥大 特点:双侧、连续
左膈下静脉增粗
胰尾囊肿
特点:正常肾上腺 受压改变
肾上腺的测量
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不宜作为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
厚度≤10mm和面积≤150mm2
测量方法
目测:无局限结节, 厚度小于同侧膈脚 测量:垂直径和面积
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
.
27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
• 垂体型阿狄森氏病
• 肾上腺型阿狄森氏病 特发性肾上腺萎缩 肾上腺结核
.
28
典型病例
• 1215749 皮质癌 MR • 1211002 嗜铬细胞瘤 CT • 1196406 嗜铬细胞瘤 CT,MR • 1204936 腺瘤 CT,MR • 1150314 腺瘤 MR • 1104699 腺瘤
病例1平扫
.
Hale Waihona Puke 18病例1多期增强扫描
.
19
病例2
病例2肾上腺皮质腺癌伴下腔静脉瘤栓
依据肾上腺功能
•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 •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
.
22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 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 皮质醇增多症) •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 • 肾上腺性性综合征 • 嗜铬细胞瘤
移来判断 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和皮肤苍
白,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嗜铬细胞瘤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常伴瘤内出血、坏死及囊变, 血供丰富
CT:较小的密度均匀,较大时密度不均,少数可见点状、 弧线状钙化
MR: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若有出血则为高信号; T2WI为明显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更高信号
死 常侵犯周围器官:下腔静脉、肾、肝、胰腺转
移:肺、肝、腹膜后淋巴结
肾上腺皮质癌
CT: 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可见坏死及 钙化,部分边界不清,部分尚可
MR:T1WI不均匀坏死低信号,出血信号,T2WI不均匀 中 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迅速不均匀明显强化 ,延迟期明显廓清
.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问答题-8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问答题)1、简述医用X线特性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生物效应。
其穿透性与物质密度,厚度和X线波长有关,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涉及人体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2、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
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骨、关节系统1、试叙述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少年,长骨干骺端好发。
早期(2周内)可有如下软组织改变:一、肌间隙模糊。
二、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模糊,骨质可无明显变化。
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
开始在干骺部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
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形态骨质破坏区。
破坏边缘模糊。
以后骨质破坏区可能融合而成为大的破坏区。
并逐渐向骨干延伸。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皮质破坏可形成骨膜下脓肿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增生。
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
以后随着病程延长。
新生骨增生明显,可形成包壳。
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使骨皮质供血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
X线表现为沿骨轴形成的死骨,密度甚高。
如病变部位靠近关节,脓肿可破坏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滑膜卡内。
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甚至脱位。
晚期变窄。
骨性关节骨质破坏。
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治疗。
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增生,骨膜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或花边状,骨皮质增厚,髓腔硬化变窄。
骨干增粗。
外形不规则,如未痊愈,则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
2、试叙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以腰椎多发。
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课程地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大体形态学的影像变化,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组织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联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教学应以新医学模式、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学员为本”,实现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本课程形象化教学特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
在实施教学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根据前沿发展技术进行内容修订。
二是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形象化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观察影像资料,从基本病理改变到疾病诊断,逐步提高学员影像诊断能力。
三是增加学员报告书写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影像基础内容上对于影像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员影像诊断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有理论课、见习课、专题研讨和自学等形式。
理论课按照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头颈、乳腺内容共八个板块70学时进行讲授,另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拿出4个课时安排学员自修。
医学影像-肾细胞癌分期和分型的影像学表现
任何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1
引自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初诊时肿瘤限于肾内的患者,术后五 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但侵及肾静脉或扩散至肾周围脂肪组织的患者,五 年生存率仅5~20%。
治疗
局限性肾癌的治疗:T1-T2N0M0期,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根治性肾切除术:不推荐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行区域或扩
大淋巴结清扫术。但术中可触及到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或 CT扫描发现增大淋巴结时,为了目前病理分期可行肿大 淋巴结切除术。
术主要为肾癌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 科手术而获得较长期生存。
肾脏恶性肿瘤
肾细胞癌 80~90% 肾盂癌 淋巴瘤 肾母细胞瘤 转移瘤 原发性肉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透明细胞肉瘤、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尤
文肉瘤、白血病等
肾细胞癌分型(2004)
1.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70%
肾细胞癌(RCC) 分期和分型的影像学表现
黄
伟
南京总医院
肾癌TMN分期
分期
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 ≤ 7cm
T1a
肿瘤最大径 ≤ 4cm
T1b T2
4cm<肿瘤最大径 ≤ 7cm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 >7cm
15%,钙化10~15%。 多位于肾皮质,膨胀性生长。 CT和MR增强扫描呈高血供改变,不均
匀强化。 MR: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或高信
号。正、反相位序列可识别瘤内脂肪。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CC 1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 与以往比较
– 6个月内体积增大提示恶性肿瘤 – 随诊6个月内体积无变化,当无恶性征象时可诊为良性 • 正常肾上腺是否可见,肿块与肾上腺的关系
左侧非功能性肾上腺腺瘤 双侧肾上腺转移瘤
肿瘤的大小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其 他征象同样重要
左肾上腺巨大非功能性皮质腺瘤
✓ 2)密度或信号:肿块密度 类似肾脏、T1WI上为低信 号而T2WI上呈非常高的信 号;较大肿瘤易发生出血、 坏死和囊变,可明显钙化
✓ 3)强化:强化明显,较大肿瘤多不均匀。
腹膜后富血供、有明显缺血坏死的肿瘤,即使无高 血压、低血钾表现,嗜铬细胞瘤也应列为诊断中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内容提要
➢ 一、概述 ➢ 二、影像检查技术 ➢ 三、肾上腺CT、MRI正常表现 ➢ 四、肾上腺基本影像学概念 ➢ 五、肾上腺疾病诊断步骤 ➢ 六、肾上腺肿块推荐诊断流程 ➢ 七、常见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一、概述
✓ 肾上腺疾病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前者又分为功能性和 非功能性
✓ 肾上腺肿瘤是较常见的肿瘤,尸检肾上腺肿瘤发生率 为1.4%-8.7%。腹部CT检查中肾上腺偶发瘤约占4-6%
80kvP时CT值差别,大于6HU提示含脂病变 • 4)能谱CT成像:准确的脂质定量评价
4、肾上腺静脉CTV:肾上腺静脉解剖成像,肾上腺静脉取血 生化检查的影像导向。
(三)MRI检查
✓ 1)普通检查:轴位 T2WI(f/s)、in/out phase GRE T1WI;冠状位T1WI或 T2WI;层厚3mm
肾上腺皮质醇腺瘤:
✓ 富含脂质腺瘤:平扫CT值小于10HU ✓ 乏脂腺瘤
3、无功能腺瘤 ✓ 肾上腺偶发腺瘤,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 较大腺瘤可出现坏死、出血及囊变,CT密度和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浅析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浅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病变对应位置、形状、密度、边缘,并测出病灶发生前后对应ct值。
结果醛固酮腺瘤10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的形态并不规则,边缘有些模糊,密度也不是很均匀,容易发生较大区域坏死与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
结论 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5-021 前言在内分泌器官中肾上腺是比较重要的器官,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ct等检查设备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及相应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针对在实践中手术及病理中的33例病例,根据其影像的不同征象,较深入地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鉴别重点。
2 基础资料及鉴别方法通过对2004——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确定的肾上腺肿瘤病例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
发病年龄10-64岁,患者平均年龄39岁。
在临床表现上各不相同,上述病例中的三分之二都表现出阵发性头晕、头痛、心悸、体热、多汗及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或出现高血压、肢体麻木等一些症状。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表现为conn’综合征。
皮质醇腺瘤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但无功能性腺瘤就没有任何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表现更多的是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同时伴有周期性麻痹,皮质腺瘤的症状是大多同时出现cusing’综合征,肾上腺转移瘤大多同时显现原发灶的症状,髓性脂肪瘤、节神经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有时出现腹胀、腹痛或腹部包块等一些症状。
医学影像学(7.9.1)--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 Imag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renal Diseases )
1
肾上腺
( Adrenal )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周筋膜内,长 约 3CM ,前后径约 1-2CM ,右侧为三角 形,左侧为半月形;正常肾上腺在 X 线平 片上不显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其轮 廓。
•右侧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肝内侧、下腔 静脉后和膈脚外,常呈斜线、倒“ V” 或倒“ Y” 状。
•左侧肾上腺:居脾血管后方、膈脚外,呈“八”字形 、倒“ Y” 形或三角形。
•增强扫描:正常肾上腺均一强化,仍不能分辨皮、 髓质。
•正常肾上腺侧支厚度小于 10mm, 面积小于 150mm2 。
23
• 肾上腺增生及小的肿 物则无能为力。
11
肾上腺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血管造影检查对肾上 腺多血性病变,尤其 是嗜铬细胞瘤、皮质 腺癌及多血性转移瘤 等,大多可经肾上腺 血管造影明确。
• 但对肾上腺皮质增生 、小的腺瘤等价值不 大。
12
正常肾上腺血管
• 动脉造影 上 : 膈下动脉 腺体上内部
• CT 平扫( A-D ) 示双侧肾上腺均呈 “人”字型,形态正 常,粗细均匀,边 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Pheochromocytoma )
4
肾上腺的解剖及毗邻
•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之上部,右侧为三角形,左 侧半月状,如帽状扣在肾脏上极。
•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
两部分组成。髓质占
1/10 ,大部位于肾上
腺头部,小部分位于
医学影像学:肾上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肾上腺结核
[临床与病理] 肾上腺的皮质髓质均遭破坏,表 现为结核结节、肉芽组织和干酪样坏死。血中 ACTH水平通常高于正常。 [影像学表现] CT :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其 密度不均匀,内有多发低密度区。病变中心可 有小的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周边部及内隔 发生强化。钙化期:弥漫性钙化. MRI: MR双侧肾上腺肿块呈混杂信号,
㈡Cushing腺瘤(皮质腺瘤)
[影像学表现]
CT :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 清,大小多为2-3cm;密度低于肾实质。动态增 强肿块快速强化,同侧肾上腺残部及对侧肾上腺 缩小;
MRI: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高于肝实质.
腺瘤内富含脂质,于反相位信号明显降低.
㈢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
(二)腹膜后良性肿瘤
CT 呈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
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低密度影, 畸胎瘤:呈多种成分囊实性肿块,(脂肪,水样密度, 软组织,钙化)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 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实体部分 强化.
(二)腹膜后淋巴瘤肿瘤
[临床与病理] 原发于淋巴结/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霍奇金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易发生在中年男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发热,贫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局部压迫症状;
第四节 肾上腺
(一)正常CT表现
CT检查: 正常肾上腺呈软组织密度影,类似肾 脏密度, 右侧常为斜线状、倒“V”或倒“Y”形 左侧为倒“V”或倒“Y”形或三角形 正常侧支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 增强肾上腺均一强化,边缘光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淋巴管瘤
肾上腺包虫囊肿
4%
其它
肾上腺囊肿
4%
嗜铬细胞瘤
4%
肾上腺增生
2%
脂肪瘤
2%
髓样脂肪瘤
2%
肾上腺腺瘤
• 最常见的肾上腺肿瘤 • 发病率:2-3%,尸检9% • 脂质丰富的腺瘤:含细胞内脂质,70% • 乏脂性腺瘤:不含有细胞内脂质,30% • 糖尿病、高血压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高 • 发病机率随年龄增加,60岁以上达5% • 病理:有包膜,表面光滑,切面黄色或褐色,质软。较大
疗无效,应采用内科药物治疗
肾上腺增生 影像
• 肾上腺内侧支和外侧支>10mm或面积>150mm2,可以确 立诊断
• 分为弥漫性增生和结节样增生(12-15%) • 弥漫性通常看不到确切的肿物或结节,表现为肾上腺弥漫
性增大,仍保持肾上腺正常形态 • 结节性较少见,在(增大)肾上腺边缘可有一些小结节影,
肾上腺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分为HD和NHL两种,在我国以NHL发病率高 • NHL在初诊时约20%-40%及表现为结外器官的受累 • 肾上腺本身并无淋巴组织,因此NHL侵犯肾上腺多为继发,
属血形转移的晚期病变。作为孤立性病变的肾上腺淋巴瘤 更为少见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包块,亦可有发热、浅表淋巴 结肿大等,偶有肾上腺功能低下 • 肾上腺淋巴瘤的检出率约占4%
肾上腺转移瘤 CT MR
• 单侧或双侧肾上腺肿块 • 圆形、分叶状或显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 较小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大者中心常发生出
血、坏死,肿块密度不均,较大的肿瘤边界可不 清,累及周围结构 • 平扫90%CT值大于20HU,无一例小于10HU
肾上腺转移瘤 CT MR
• MRI在T1WI呈低信号,少数可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上 呈不均匀高信号,常见更高信号的坏死囊变区
双侧嗜铬细胞瘤
女,16岁,阵发高血压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
l 临床上较少见 l 发病年龄:第一个高峰<5岁,第二个高峰31-50岁 l 肿瘤体积多数较大,内部容易发生坏死,出血,肿瘤极易
穿破包膜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l 无功能性肾上腺癌(约占54%)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出
现压迫和转移症状 l 功能性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以Cushing综合征(65%)
现为中心囊变区 • 位于肾上腺外者和较小者多密度均匀,呈实性 • 少数可钙化
嗜铬细胞瘤 CT、MRI
• 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分中等至显著持续性强化, 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 MRI 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 具特征性
• 出现转移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征象 • CT增强扫描可诱发高血压危象,慎用
为35%;5分钟后,相对廓清率为40%
小贴士
• 绝对廓清率=(峰值-延时强化值)/(峰值-平扫值)×100%
• 相对廓清率= (峰值-延时强化值)/峰值×100%
• 诊断阈值:
– 3分钟 相对廓清率 35% – 5分钟 相对廓清率 40%
绝对廓清率 36% CT值 58HU 绝对廓清率 48% CT值 57HU
最常见 l 易出现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0%
肾上腺皮质癌 CT
• 肿物一般较大,5cm以下少见,平均9-10cm • 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 边缘清晰或不清,可累及周围结构 • 密度常不均匀,大者更为显著,中心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 40%可见钙化 • 增强扫描:实体部分可见强化,坏死区无强化。延迟扫描
神经母细胞瘤CT MR
l 肾上腺区大肿块,分叶状或不规则,常跨越中线 l CT密度多不均匀,内有坏死、囊变或陈旧性出血所致的低
密度区,80%可见不规则钙化 l 增强检查肿块不均匀强化,病变显示更清楚,常包埋、侵
及血管 l MRI:T1WI呈不均一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出血、坏死
可使肿块信号不均 l 相应部位检查可显示骨转移和肝转移灶
无功能腺瘤
Conn腺瘤
Conn腺瘤
Cushing腺瘤
无功能腺瘤
T2WI T2WI+FS
无功能腺瘤
T1WI T1WI+FS 同相位 反相位
肾上腺转移瘤
• 较常见,仅次于肺、肝脏和骨转移 • 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和肾癌最常见 • 临床极少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破坏90%出
现) • 双侧者占30-50% • 肺癌患者:肾上腺结节及肿块,约1/3为良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 影像诊断
山东肿瘤医院影像科
2007-5-7
解剖
肾上腺位于肾筋膜囊内,周围有低密度脂肪 组织。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上方,在右膈 肌脚与肝右叶之间,前方毗邻下腔静脉。左肾上 腺位于左肾上极前内方,前外侧毗邻胰体尾部, 内侧为左膈肌脚。
右肾上腺呈三角形,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
右侧肾上腺
强化程度下降缓慢-廓清延迟 • 可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形成瘤栓
皮质癌肝转移
肾上腺囊肿(adrenal cyst)
l 少见,常为单侧性 l 内皮性囊肿 (淋巴管囊肿),占40% l 出血后假性囊肿,40% l 寄生虫囊肿,7% l 上皮性囊肿,9% l 临床上无症状
肾上腺囊肿 CT MRI
• 增强扫描:平扫均匀者呈均匀性强化,不均者呈环形强化 • 延迟扫描可见持续性强化 • 病灶的强化程度有时可反映原发肿瘤的特点 • CT正常不能除外转移,PET准确性高于CT
肺癌双侧肾上腺转移
转移瘤与腺瘤的CT鉴别
• 首先排除囊肿、嗜铬细胞瘤及髓脂瘤 • 平扫CT值小于10HU,肯定为腺瘤 • 平扫CT值大于43HU,肯定为转移 • CT值在10-43HU之间,则计算10分钟绝对廓清
肿瘤可有出血、坏死及囊变
肾上腺腺瘤
• 临床症状:
– 大多数为无功能性 – Conn综合征:水钠潴留所致的高血压、低血钾所致的
肌无力等。(80%由腺瘤引起,20%由增生引起) – 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肥胖,女性:皮肤紫纹、月经
紊乱、闭经、多毛、痤疮,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 (80%由增生引起,20%由腺瘤引起) – 性变态综合征
正常肾上腺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肾上腺病变的分类
l 腺瘤:功能性、非功能性 l 转移瘤 l 皮质癌 l 嗜铬细胞瘤 l 神经母细胞瘤 l 囊肿 l 血肿 l 肉芽肿性病变 l 髓脂瘤、血管瘤、神经节瘤、脂肪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51%
非功能性皮质腺瘤
功能性皮质腺瘤
肾上腺转移瘤
31%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淋巴瘤 CT
• 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的肿块,有时仅为弥漫性肿 大,仍维持肾上腺原有的形状
• 大多数肿瘤境界清楚,巨大者可侵犯邻近结构, 边界可不光整
• 肿瘤密度稍低,密度尚均匀,增强后肿瘤稍有强 化
• 可有邻近器官或组织肿瘤征象及腹膜后淋巴结的 肿大
肾上腺增生
• 双侧肾上腺增大称为肾上腺增生,少数为单侧性 • 大多数无症状,由CT检查时发现 • 有症状的多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少数为Conn综合征, • 80%的Cushing综合征由肾上腺增生引起 • 30%的Conn综合征由肾上腺增生引起 • 肾上腺大小正常不能除外增生 • 由腺瘤所致的症状,手术治疗;增生所致的症状,手术治
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l 增强检查,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显著强化 l 如果缺乏脂肪成分,CT及MR诊断困难
神经母细胞瘤
• 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80%在3岁以下 • 50%发生在肾上腺,其余发生于任何神经嵴来源的结构,
以腹膜后较常见 • 肿瘤常较大,瘤内常有出血、囊变和坏死,钙化常见 • Symptom:无痛性肿块,转移时则出现肝大、骨痛 • 80%~90%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出现高血压 • 60-70%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 预后差,治愈率30%,2岁以内预后好
率,52%为界,转移瘤均<52%,腺瘤均大于52%
嗜铬细胞瘤
l 也称为副神经节瘤 l 嗜铬细胞瘤大多数(75~90%)起源于肾上腺髓质;10~
15%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组织(如交感神经节等) l 20~40岁年龄组多发 l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1cm~10cm) ,呈圆形、椭圆形或分
叶状,有完整包膜,肿瘤较大时内部可有出血和坏死囊变 l 90%患者因释放儿茶酚胺而继发性出现高血压,阵发性或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l 罕见的良性肿瘤 l 一般为单侧性,10%双侧 l 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组成 l 无功能,不分泌激素 l 临床上多无症状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CT MRI
l 类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0cm以下 l CT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和软组织
密度构成 l 局灶性钙化常见(20-30%) l MRI肿块内脂肪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在脂
肾上腺MRI检查
• 具流空效应,便于分析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 对比剂为Gd-DTPA,副作用少,可用于碘过敏、肾功能不
全者及嗜铬细胞瘤的增强 • 空间分辨率不如CT • 常用序列
–SE序列的T1WI、T2WI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T2WI –化学位移的同相位和反相位技术 • 增强扫描期相同CT
• 相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6%,特异性为100% • 绝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8%,特异1WI和T2WI上,信号接近与肝实质信号(T2WI上, 转移瘤为高信号)
• 最佳方法: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在反相位上信 号较同相位显著降低(敏感性80%,特异性100%)
• 增强检查:较少使用,轻度强化 • 空间分辨率低,小于1.0cm的病变显示不如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