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比例》说课稿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实际操作指南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实际操作指南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实际操作指南,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将分别从“教案导入部分”、“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辅助措施”、“作业布置及评价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案导入部分1.活动导入让学生观察下面的两张图,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共同点。

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正比例之间的规律。

2.知识导入展示一张关于正比例的图片,提出一个问题:“正比例是什么?”讲解正比例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为学生打好知识铺垫。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1.知识讲授让学生学习正比例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并进一步讲解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案例等,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2.实践操作本次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主要分为数学沙龙、小组讨论、练习、实验、解决问题等环节。

(1)数学沙龙:让学生在数学沙龙中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5)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正比例的图像特征、正比例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正比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辅助措施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教学手段、实地考察和教学视频。

1.数字化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包括数字化教学软件、数字化教学课件、电脑应用、网络资源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方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正比例》的课程时,思路非常清晰——以孩子们喜爱的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他们感知正比例的概念,并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还将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概念,知道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孩子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正比例的概念,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比例故事课件、正比例图片、实物道具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正比例卡片、一份练习册。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了解到正比例的概念。

故事中,小猴子和孩子们一起种树,他们发现,树的数量和树苗的根数是成正比的。

这个故事情节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动手操作:我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份正比例卡片,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卡片中的正比例关系。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正比例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思维训练:我提出了几个与正比例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并解答。

这个问题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正比例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正比例的概念,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2.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正比例。

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有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水平,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设计活动一:感受正比例关系。

1、出示情境二和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提问:(1)题中描述了哪两个变量?(2)哪个量随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3)根据你的发现把表格填写完整。

(4)我们一起来求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

无不体现了数学知识使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灵活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分散思维。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存有着两种量,它们在变化时是相互相关系的,并且它们的关系比较简单,那就是:时间是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倍;时间是原来的几分之一,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分之一。

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求出这两个变量的比值我们就发现:其中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5)有谁知道这个保持不变的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速度)活动二:再次体会正比例。

1、出示情境三: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发现规律后按照规律填写表格。

3、提问:质量变化时,应付的钱数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出现多种描述,只要准确都给予鼓励。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举出实例说明;2.掌握正比例的性质,能够自己推导出其他比例;3.能够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概念;2.正比例的性质;3.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推导比例;2.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1.讲授;2.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课件;2.教学案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正比例的概念1.教师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2.学生借助课件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第二步:掌握正比例的性质1.教师通过“当x成比例时,y也成比例”引出正比例的性质;2.通过课件上的图示,让学生理解成比例条件的意义和运用;3.引导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推导出其他比例关系(反比例、倍数关系等)。

第三步: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通过例题引出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3.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小型问题。

第四步: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小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边巡视,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解答。

教学评估1.教师出示一份试卷,让学生进行书面考核;2.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口头考核。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以及能够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难点,需要多次强调、讲解和实践。

同时要注意,不同的学生对于理解和应用正比例需要的时间和方式都不同,教师要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正文:《正比例》说课稿《正比例》说课稿《正比例》说课稿1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善于观察、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的难点;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适应新课程标准,我安排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例1,自学例2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

尤其是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填写表格。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揭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及性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相对应的路程(总价)是怎样随着时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总价)和时间(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来组织、归纳、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3、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共同获取知识。

在例2的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

小组中各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都有所不同,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大部分的学生在同伴面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听取同伴的意见。

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从你帮我,我帮你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从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同伴身上闪光点的影响,从而会更加激励自己。

有的学生也会在整个过程中找回属于他们的自信。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合作。

(二)、注重学生体会到了什么1、从自学中体会到靠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在教学例2时,我安排了自学,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知识。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

我们仔细分析教材,并与其他教材作了比较,发现北师大版教材对正比例内容的安排有以下一些特点:1、教材对正比例这部分内容作了早期孕伏。

2、淡化抽象的概念教学,引入了更丰富的情境,有生活情境,也有图像情境。

3、注重比较。

4、引入图像,形数结合。

5、设计了容量较大的问题(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五)、说教学流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师:同学们,《数青蛙》这首儿歌你会唱吗?老师范唱两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你会往下唱吗?三只青蛙,四只青蛙,n只青蛙呢?你在唱得时候有什么规律吗?2、自主建构正比例的量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教学例2出示例2和想一想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

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做练习八第1题。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

第四單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2課時正比例教學內容: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P41~42內容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正比例。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教法:引導法學法:自主探究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體會相關聯的兩個量的變化情況。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變化的量,知道了生活中有許多相關聯的量,誰來說說什麼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你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樣的兩個量是相關聯的量嗎?2、兩種相關聯的量還有什麼特殊的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變化關係(教師引導)出示教材表(1),根據右邊的圖像把表格填完整,並根據問題觀察表中填好的資料,思考應該怎樣解答?(1)填表,觀察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變化關係,並用語言表達。

(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2)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嗎?(板書:周長÷邊長=4(一定))也就是說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是不變的。

2、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關係(1)填表,說說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變化規律。

(2)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嗎?3、比較這兩組變數的有什麼區別?三、正比例的意義。

1、教材練習出示第2題:(按要求解答)(1)你能把表格寫完整嗎?(獨立完成)(2)說一說你是根據什麼來填的?(小組交流)(3)觀察路程與時間這兩種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組討論、交流)(路程÷時間=90(一定),即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2、教材。

(1)請把表格填寫完整。

(獨立完成)(2)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小組交流)(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組討論、交流)(應付的價錢÷品質=3(一定),即應付的錢數與品質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教学设计]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杨邑中心小学徐建强课题日期变化的量知识目标: 学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习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目情感与价值观:标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教材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具课件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诱导定向板书课题:变化的量二、探究交流,一,探究活动一1、看一看、想一想:表格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2、说一说:小明在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3、算一算:小明在10周岁前每年的体重与年龄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探究活动二1、算一算: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你能够结合插图了解骆驼在一天之中的体温变化详情吗,2、议一议:,一天中~骆驼的最高体温是40?~最低体温是35?,一天中~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从0时到4时、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相同。

,,三,探究活动三1、想一想: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近似关系~你能够通过教科书上的介绍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2、议一议。

教师板书:蟋蟀叫的次数?7+3=当时的气温h=t?7+3三、合作交流通过以上三个实例~你发现了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赖的变量,其中的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四、拓展延伸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相互依赖的变量, 六、阅读教材加深理解学生复读教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七、回顾与反思1、总结自己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及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

九、作业1、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三组相互依赖的变量实例。

2、预习《正比例》。

正比例说课课件

正比例说课课件

2017年9月26日Leabharlann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正比例》说课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 学习了比和比例的 有关知识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正比例 在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对小学生 来说正比例意义的 理解还是有一定难 度。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 比例、解比例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富 的实例,了解正比例 。
说教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 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 较、归纳概括能力,初 步体会函数思想。
说教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 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说教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变化的量 正比例 反比例
说教材
学情分析 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简单的函数知
识,学习正反比例后,还会帮助学生 初步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以前学 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初步形成函数思 想,为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奠定 基础。
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路程, 时间和速度”等情景,经历正 比例的构建过程,能从变化中 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丰
说板书
我这样设计板书的 意图是遵循教材的 逻辑顺序,把握了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 难点,体现了主辅 相随的理念,重点 突出了本节课的主 要内容,能较好的 呈现问题串所产生 的联想,从而归纳 出本节课的核心点 。
说反思
正比例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 能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观察 、思考、讨论、交流中理解正比例意义,所 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 学生理解的程度存在个性差异,作业、课堂 回答问题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需 要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采取具体的解决 方案。

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难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结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师小结:(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乐乐的年龄/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龄/岁32 33(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

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

教材分析:“正比例”是北师大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常量走向变量的学习,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是进一步学习反比例的基础,属于函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中学学习函数奠定基础。

教材设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通过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学生熟悉的数学世界里的几何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一一这两个变量关系的例子,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第二个问题是在发现两组量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两组量变化的不同点,从变化中发现“不变”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保持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值在变化,从“一正例”、“一反例”两个例子对比中加深印象,为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三个问题,借助学生熟悉的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速度不变,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规律,揭示正比例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变化的量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头脑中已经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初步具备了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但是正比例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结合情景,以问题“两种变化的量怎么变?有没有相同点?变化规律相同吗?”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变化规律,感受正比例的特征,使他们在比较、辨析、归纳中建构正比例的模型,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提问:什么是相关联的量?2.听儿歌,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教学课本第19页第1题。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时间和所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因为路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0。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三)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比例》说课稿
教学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正比例》,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期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三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一)说教材
教材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

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通过具体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景。

(二)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二、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一)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在生活中存在这许许多多变化的量,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身高体重会变化,时间会变化,年
龄会变化。

但是有时候两个量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比如年龄的变化和汽车速度的变化。

但也有这样的两个量,一个量会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买同一件东西,买的数量增加,应付的总价也要增加。

问: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两个量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内在的规律。

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学习材料学生较感兴趣,能顺利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规律。

我利用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在学生回答完后评价:你真聪明,会发现生活中一些变化。

这样一来,第二位学生就会继续往生活中学过的知识思考。

(二)自主建构正比例的量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二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
(1)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引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材料如下:
下面是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把表填写完整。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四人小组讨论,思考:哪一张表格的变化情况和前面的变化规律一样?
设计意图:
像这样同时出现正面与反面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正比例量的本质特征。

这样的比较,与教材安排相比,比较的时间推后了。

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时,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课后反思,发现把比较的时间推后,学生理解较深刻,因为在前面探究正比例时,学生对正比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比较时学生心中也就有了一个标准,容易找出成正比例的一组量了。

在此基础上,引入正比例量的图像,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思考:这四张图如果让你来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并进一步思考:其中三张怎么都呈直线状态,朝一个方向生长?(比值一定)
其中一张图为什么呈曲线状态?(比值不一定)
设计意图:
引入图像进行比较,是为了让学生对正比例的特征有更形象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更丰富的表象,达到数形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