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问答归纳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2
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连接村庄,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韶赣高速穿越的山区面积最广大,需要 开凿较长的隧道。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323国道经过处,村庄 密集,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连 接村庄,方便出行。 答案:1.C 2.C
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 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 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 )
A.梅岭古道
B.323国道
C.韶赣高速
D.都需要
2.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 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 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 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的一般思路 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般要从自然条件、社 会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 (1)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工程量大小、投资成本、建 设周期。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增加→交通方式增多、交 通线路增加、交通站点增多→交通网稠密→交通运输发达。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雄厚→技术、装备、施工水 平提升→新的交通方式、交通线网及站点出现。
2.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全长 480千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 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 式。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 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 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 布广泛,土质疏松,湿季土壤遇水 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 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 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 等东非6国。右图为东非局部地区 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 题。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知识汇总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本章要点】补充: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合理选择⑴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其特点,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方面。
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②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应遵循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⑴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①如何组织交通线网、站点。
②如何分配、引导客流、货流。
⑵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②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水平、技术、装备。
(决定性因素)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等。
(1)变化: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专用线建设。
(2)影响: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完善、优化。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的规模;需求量交通线标准场站规模较小较低较小较大较高较大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⑴资金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发展阶段资金来源交通布局工业化初期借助外力建设急需交通线、站点发展至一定水平足够资金全面提升交通布局质量⑵资金间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天为减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根底;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打算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需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打算性的,A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 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展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展调整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建梯田;浇灌——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A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四周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给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饰世界很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给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阿根廷的潘帕美、澳、西兰、密集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放牧业斯草原阿根廷、南非商品农业优良的自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宽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心大平原美、加、阿根廷、商品农业澳、俄、乌克兰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水沃源、充分气、候温顺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兴旺的工业:为农业生产供给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欧洲、北美、南商品农业累-达令盆地非、澳、西兰密集农业〔背风坡;浇灌成为农牧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敏捷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宽阔交通便利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2)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3)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典型工业部门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相关特点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制鞋力地区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周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5、工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进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区位因素进展变化如下:(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一些兴旺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养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渐渐增加例:本地劳动力素养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类型:(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进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月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 工业联系:A 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 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根底设施如:天津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 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 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 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 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准时反响信息形成兴工业区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进展特点(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进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简单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进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代表工业区主要区位因素主要部门传统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原料、廉价劳力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兴工业区 美硅谷;中关村人才、环境、交通电子、航天、生物进展特点:自然地理因素:械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进展集 聚而成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大 小 科技人员比例 低 高 生产增长速度 慢 快 产品更换代周期 长 短 研发费用 低高 进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 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 指向型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1)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别〕(2)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消灭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根底其次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别〕——促进了城市消灭(3) 世界上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兴旺;但古代城市进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缘由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1)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抱负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 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集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集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集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1)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 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集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集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水道城市:扬州、济宁(3) 政治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我国 100 万人口大城市中 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进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4) 军事(5) 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消灭: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 城市化标志(1) 城市人口增加(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兴旺国家 进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 经济进展的必定结城市化和经济进展 展之间的关系 果水平不相适应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消灭逆城市 初期、中期化现象5、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峻〕: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解决途径1、建立卫星城,开发区 如上海浦东区,北京周边 14 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 治理污染 (2) 加强绿化建设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
最新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人口基数;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注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变为零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多。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的。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增长很快①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②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①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②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
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趋缓发达国家增长缓慢①劳动力不足;②国防兵员不足;③青壮年负担重。
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甚至负增长人口增长特点影响原因措施变化趋势4.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现阶段,判断“三率”高低的参考数值,如下:(4)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主要特点金字塔形状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模式迅速增长传统型缓慢增长呈负增长, 人口缩减现代型△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多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较多。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
(2)发达国家: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已经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单元地理基础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单元地理基础知识梳理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它们是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联系纽带。
2、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在交通运输中,即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只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
交通运输主要由各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构成。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交通运输的五种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优缺点见《学习与评价》)4、选择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其经济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要素资源和能源资源。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开采利用、保护利用和替代利用。
2.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介绍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北美地区和俄罗斯地区,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领域。
3. 核能资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介绍了核能资源的利用和环境问题。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资源,通过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航天等领域。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核辐射、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等环境问题。
4.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全球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其中河流水资源最为重要。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
5. 农业地理与耕地资源:介绍了农业地理和耕地资源。
农业地理研究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耕地资源。
6. 数字地球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数字地球和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为决策提供支持。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3、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产品除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燃料、原料、科技,政策5、工业区位分析类问题的叙述方式:地形平坦,适合建工厂;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运输便利,能源充足,原料丰富,科技发达,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6、各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典型工业部门和布局原则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啤酒,家具制造、炼油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解铝有色金属类等,布局时需要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加工,电子装配工业,鞋帽加工工业等,布局时应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需求较高,飞机、精密仪表等服装设计等也应属于此类,布局时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8、鞍钢和区位选择因素是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宝钢的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
9、宝钢的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和山西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10、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化:在早期,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钢铁工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期,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向大铁矿靠近,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如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1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12、影响工业区位的其他因素有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如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如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建厂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区位选择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水源 (2)土地 (3)原料 (4)能源2、经济社会因素 (1)市场 (2)交通 (3)科技 (4)政策 (5)劳动力 (6)资金 (7)农业基础 (8)个人偏好3、环境因素(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活动 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阅读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效益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②形成了跨国企业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现代化的交通(2)现代化的通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5)市场广阔(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3、衰落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2)产业结构单一(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4、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2)调整工业布局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②向荷兰沿海转移(3)优化环境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植树种草5、整治效益(1)产业结构多样化(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活动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6、交通便捷(铁路)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地原
形山
自 然 因
地 水文水
系
素 地质
气候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主要影响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应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 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修 建“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
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 “四看”交通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看区域自然资源分布及开发状况
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大规模开发→运输 需求量大→交通运输线路密集、站点多。
二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客、货 运输繁忙→交通运输线路密集、站点较多。
三看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
区域人口、城市密集→运输需求量大→ 交通线路密集、站点较多。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五.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 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二、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
区位因素
平
注意避开断层、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 要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降水量等条件进 行设计 国道干线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 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为主,尽量通 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维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 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使交通 线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高中地理必修二是研究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对第1-4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
第1章区域自然环境1.1 区域自然环境的概念和属性区域自然环境由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过程组成。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过程包括阳光辐射、大气环流、水文循环和生物地理过程等。
1.2 区域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区域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有地质构造、气候变迁、水文过程等。
地质构造导致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气候变迁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水文过程包括河流水系的形成和水体的运动等。
1.3 区域自然环境的分类与特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湿润气候和发达的河流水系,而西北高原地区则是干旱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1.4 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资源的分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地方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
第2章资源与环境2.1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2.2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水文过程等影响。
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有关,水资源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和水文循环有关,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2.3 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提倡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 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自然增 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 等,出现的人口问题 是 “高龄少子化” 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 此必须大力推广 鼓励生育 的政策并 适当接纳移民 。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三种类型,其中: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 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 我 国: 基本现代型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人口自然增减 和 机械增减(人口迁移) 。
7.国际人口迁移8.我国的人口迁移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 南部和西部有新 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特点①人口移动规模小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流量增大,频率加快 自发流动为主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原因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意义① 调 节 人 口 空 间 分布和人才余缺; ② 加 强 民 族 融 合 和文化交流; ③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和 缩 小 地 区 差 异 等 时间古代新 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 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以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例 15~16 世纪, 欧洲人、非洲黑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
①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②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 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燃料);社会经济因素有:动力(电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
提示:我们在解答某地发展某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之类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从这些因素去分析的。
所以我们应该熟记这些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2、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原料导向型工业有: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原料产地。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这类工业部门的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3、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市场导向型工业有:啤酒厂、瓶装饮料、家具厂、印刷厂、炼油业、棉布厂。
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市场。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4、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如电解铝)、电镀厂、化学等重工业。
这类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提示:由于这类工业要消耗大量电力,所以对电价特别敏感。
我国一般对这类工业实行差别电价。
5、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
答: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包带、皮革。
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之所以这么选择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提示: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比较敏感。
趋向于具有大量劳动力的地方。
这类工业经历了几次产业转移的过程: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泰国—我国。
现在有从我国沿海转移到内陆的趋势。
6、哪些工业部门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技术导向型工业有: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飞机、卫星、精密仪表。
这类工业应接近高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技术要求高。
提示:以上提到的工业部门,属于哪种导向型,我们应该熟练掌握。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以
7、鞍钢曾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其区位优势有哪些?影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答:1、区位优势有①铁矿当地供应,鞍山铁矿为我国最大铁矿。
②接近煤炭产地,早期来自抚顺、本溪,现在来自黑龙江和山西。
③市场广阔,主要销往辽中南工业区,该区重工业发达,同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建筑业发达,钢材的需求量大。
④铁路交通便利⑤用水(辽河)好⑥用地条件好。
2、影响布局主导因素是原料和燃料
8、宝钢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大型生产基地,其布局区位优势有哪些?主导因素是?
答:区位优势有①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及周边地区钢铁需求量大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科技力量强④劳动力素质高。
主导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提示:宝钢铁矿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煤矿来自安徽淮南、山西。
鞍钢职工50万,宝钢只有2万,可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影响下降,素质增强。
9、钢铁工业区位的选择经历了哪三次变化?典型例子有哪些?
答: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经历了的三次变化是:近煤型—近铁型—临海型。
近煤型:德国鲁尔区、伯明翰。
近铁型:包钢、武钢、鞍钢、攀钢。
临海型: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意大利塔兰托
10、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什么因素起了作用?为什么?
答:科学技术。
冶金技术进步,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使得原料运输费用占成本的比例降低,可以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1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哪些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
答:原料、燃料和劳动力的数量
1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哪些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答:劳动力的素质、市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
1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何?
答: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非常完善。
可以这么说工业布局在任何地方,运输需求都可以满足。
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但总的来说,便捷的交通运输对工业仍均有很大吸引力。
14、哪些工业部门对环境的要求高,该如何布局?
答:①电子元件厂、感光器材厂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
②自来水厂、饮料厂对水质要求高,应分布在水质好的河流上游。
15、工业的污染程度不同,区位选择的要求也不同,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①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如服装厂、玩具厂)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②规模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如机械厂)可布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区。
③污染严重的工业(如钢铁厂、水泥厂)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16、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该如何布局?
答: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有: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炼油厂。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要根据当地的风向情况,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①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区;②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当地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③已知最小风频风向的,则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区。
17、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该如何布局?
答: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有化工厂、炼油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这些工业部门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应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18、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布局有什么要求?
答: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部门有火电厂、钢铁厂。
布局时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19、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有哪些实例?
答:①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②20世纪末国家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大了在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
③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
(国防需要)④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西部一些非纺织原料产区或消费密集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纺织工业中心。
(平衡职工性别构成)
20、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哪些实例。
答:①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厂。
(乡土情感)
②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滩处。
(个人偏好)
21、什么叫工业惯性?
答: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