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
(2)简述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
4.导入语:通过以上活动,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迹,感受古代航海的壮丽场景。”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2.精讲课文: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向家人介绍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知识。
-讲述郑和的优秀品质,讨论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课后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拟定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采访提纲,进行角色扮演,互相采访,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合作制作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手抄报,展示郑和的生平事迹、远航路线、历史意义等。
3.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三单元1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3
郑和远航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通过上这堂实习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
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
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站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和主要成果。
2.通过背诵课文、观看视频等方式,加深对课文《郑和远航》的理解。
3.学习写作技能,通过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介绍有关郑和的情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和主要成果;掌握课文《郑和远航》的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写作,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字表述。
三、教学过程1. 部分导入通过展示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的图片、文物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分组略读课文《郑和远航》,了解故事大致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教师通过练习相关考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识字、造句、辨析、文献翻译等。
3. 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安排的情景模拟及学生选择的角色卡片,进行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不同情景,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体验历史,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写作练习1.讲述海上丝绸之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调查研究到的资料,通过组织语言的练习,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介绍有关郑和的情况: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调查研究到的资料,介绍郑和的事迹、成就和影响,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每个环节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采用自评、组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例如记录学生在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现的情况等,给出评价和建议。
3.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评和改正错误,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小学语文_《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11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学情分析: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复述故事。
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将故事大意复述出来,却无法将故事复述得既清楚又生动。
所以,我将复述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步步将故事复述得清楚、生动、精彩。
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要素、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三种方法,学会将故事复述得清楚、生动、精彩。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关键要素、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三种方法,学会将故事复述得清楚、生动、精彩。
教学准备:1、初步学习课文,给故事理清脉络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七渡重洋使亚非,长风万里鼓帆催。
远航带着文明去,满载和平友谊归。
师:本节课的开始,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谁来读一读?XXX请你来读。
生(朗读)师:嗯,字正腔圆,发音准确,请坐。
谁能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生:写了郑和远航的故事。
师:对不对?(生:对)对,就是郑和远航的故事。
板书:郑和远航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并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故事用三个小标题进行了概括。
考一考你们,还记得是哪三个小标题吗?生: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师:嗯,你掌握的非常好,请坐!短短12个字,就浓缩了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
像这样,概括小标题,就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帮助我们马上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那么怎样把书读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复述故事。
板书:复述二、学习复述1.复述“扬帆起航”,学习复述策略(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谁能用一个词概括?生答师:大家概括的都非常准确。
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是雄伟壮观的,是规模宏大的,更是热闹非凡的。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郑和远航》课文篇1今天上午我执教了《郑和远航》这一课。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
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1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
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五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1郑和远航_苏
五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郑和远航》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从理解方面来说,难度不高,条理也是很清晰的:课文详述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概述了七下西洋的意义。
其中第一次下西洋分别从“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进行了描述。
但是,文章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散乱,难以把握出重点语句,课文叙述的又是历史故事,孩子没有感受,难以理解。
蔡老师在课堂上紧抓语言文字,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教材轻松自如。
1、整堂课,蔡老师抓住文中“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句高度评价郑和的句子,先引导学生抓住“顶峰”理解这句话,再让学生找出体会较深的句子进行自学之后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既有图片,又有课件的展示,还有联系实际的具体的数字比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宝船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这节课上,看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堂上,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技术,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形象的录象等手段再现了历史。
让学生跨越时空去理解当时的情景提供了直观的帮助,也更好地渲染了气氛。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宏伟壮观的场面。
3、课堂上既有语文知识的传授,又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还有写法的指导,整个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学生受益匪浅。
蔡老师始终坚持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本堂课上,教师不仅通过“顶峰”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通过“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句式改变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一个“之”让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节奏美,还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等写法上的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这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和“战胜凶险”三个方面来介绍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郑和七次远航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属于高年级学段,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懂得合理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油然而生出对于郑和的敬佩之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记叙方法,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智能目标:运用网络查找资料、阅读了解郑和及其他世界著名航海家的事迹,初步感知航海的意义。
3、情感目标: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为课后复述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感受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体会郑和所具备的探索精神,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比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在我们中国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简单认识了这位航海家,他就是——(出示郑和人物图像,学生齐答:郑和,教师板书:郑和远航)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郑和去进行一次海上远航吧!二、课前回顾,以故入新。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苏教版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文章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篇幅稍长,较难把握。
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一至五自然段具体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第六自然段概括介绍郑和七次远航的情况,第七自然段综述远航的意义。
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把第一次远航写得很详细,分为“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叙述。
其它六次则一带而过。
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值得重视,当然文中介绍宝船时所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也不容忽视。
在教学中我采采取了如下的设计:首先以课文的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开篇,我先请学生读读这段文字,问什么叫“顶峰?“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本课研究的重点,再请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在教学“扬帆启航”一部分中让学生自读,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感受可以很多种,这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感受,但是教师需引导把课堂教学重点要放在宝船的介绍上。
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形象也很精彩,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范本,同时透过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宝船的壮观,然后辅以资料补充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以此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加以板书强化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友好往来”一部分时,让学生看“你是从哪些地方品读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的‘友好’的”,再体会“往来”的意义,辅以资料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友好”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教学“战胜凶险”一部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凶险是什么?重点品读大海的凶险和海盗的凶险。
画出海上风浪大的句子和海盗来袭的句子。
学习这种兼比喻、夸张和拟人于一处的形式,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方法,目的就在于表现出郑和和他的船队是“勇敢无畏,机智勇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郑和远航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 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后习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2.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3.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难点: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子,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 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公仪休拒收礼物” “祁黄羊两度荐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人这些事在历史长河中,如朵朵浪花激荡着后人的心。
课前我们欣赏了三分钟视频,又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像老师那样用“谁干什么”简要说一说吗?(郑和七下西洋)。
2.揭题: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除了影片,人们还用文字保存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一一《郑和远航》。
理解“远航”。
3.简介人物和事件:题目简要告诉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郑和,主要事件是“远航”。
关于“郑和”和“郑和远航”你有哪些了解呢?【交流后出示】:读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新收获?(二)初读感知1.让我们走进文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看看那伟大的壮举吧。
(1)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重点自学下列词语,尝试完成课后习题2.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2)仔细阅读课后习题三,尝试把课文分成两段,再把第一段分成三层。
2、读后组织交流。
问题一:(1)认读第一行词语,注意读音和书写。
派遣瓷器抱拳(2)认读第二行词语,先理解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语。
扶老携幼化险为夷惊叹不已严阵以待问题二:(1)读课后习题3 的要求,找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1—5)(2)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1—5 用“丨”分三层。
(3)尝试把三个小标题连起来说说1-5 主要写了什么?(4)剩余的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郑和远航前后共有七次,课文中这七次的写法一样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复习复述策略,尝试复述。
1.上次,我们学习了课文“扬帆启航” (板书)部分,了解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可以将内容复述清楚。
2.谁能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这一部分内容?3.指名交流。
生按复述方法评价(四)品味友好交往,补充复述策略1. 1405年7月11日出航,1407年10月2日回国,27个月,将近1000 个日日夜夜里,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相机板书: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 我们先来学习“友好交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第4 小节要求:1. 理清层次,想想文中介绍郑和和哪些人的交往?2. 画出关键词体会友好交往。
3. 交流问题1。
4.交流问题2。
你抓住哪些关键词体会到友好交往呢?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读句子,再找出关键词说出自己的体会。
(1)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①现在我就是某国的国君,你们就是一个个郑和,在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你们会和我怎么说呢?②指名1—2人试着边表演边复述。
③师小结:复述的时候能够想象当时的画面,复述就更具体生动了。
(2)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
出示:①你又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②这样的使者我们怎能有理由拒绝呢?(3)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
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
①“扶老携幼”中“携”是什么意思?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生想象画面、理解词语。
一个“扶老携幼”让你体会到什么?②理解:惊叹不已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纷纷涌向海边,争相观看。
情不自禁发出感慨,你就是其中一员会说起什么?赞叹了一句又一句,都不知道停息了,这就叫(惊叹不已)“已”就是什么意思?一个“惊叹不已”让你体会到什么?(4)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
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
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出示:静悄悄的海港成了繁华的集市5.练习复述(1)尝试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练习复述,表现那种友好交往的气氛。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三名同学交流。
三、激情朗读文字,体会人物艰辛1. 温馨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郑和他们的船队到底遇到了哪些凶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这张表格。
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
2. 展示台展示一位同学的表格。
3.根据学生展示表格相机完成下述内容:(1)那是怎样的风浪啊?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开火车读、齐读,师相机评价。
(2)理解“化险为夷” 船队冲出了风浪,脱离了危险,获得了安全,这就是(生接:化险为夷)。
这个“化险为夷”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3)面对风浪,郑和表现得无比的英勇,面对海盗,郑和表现出无穷的智慧。
海盗,你来吧!我们等着,定让你们有来无回!文中哪个词能够表现此时的郑和胸有成竹?(严阵以待)这个“严阵以待”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7. 这一段文字如同一幅幅画面,将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用心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齐读这一节。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小结复述方法,学生练习复述1. 师小结复述方法:(1)理清层次(2)抓关键词(3)想象画面2.请同学们试着向同桌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复述要求:1. 层次清楚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尽量做到具体生动。
3.交流1—2 人评价。
(六)发现写法1.从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郑和一生所进行的七次远航的?除了描写远航外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从文章的写法上会有什么发现?2.有详有略写法我们来看看这是郑和一生七次远航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你们仔细读一读,并注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详写的是第一次而不是其他六次?3.作者除了采用有详有略的方法写了郑和的七次远航,还写了什么?指名说。
你有什么话想对郑和或其他人说的吗?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细说大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板书设计::11.郑和远航厂(1-3)扬帆起航(1-5)第一次远航(详)(4)友好交往S 选择典型材料(5)战胜凶险(6—7)其余六次远航(略)详略得当及远航意义附表1:《郑和远航》预习单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V”一、自主学习同,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与一个: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三、课内外链接,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郑和有哪些了解?请写下来。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文本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很多,生字词、朗读课文等这属于“保底工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也是老生常谈。
如何确定孩子语言发展的增长点?仔细研读课文,我将训练复述、根据语境理解词语作为本文的教学目标。
同时,将复述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贯串起对文本人文性知识的把握。
我理解的教语文本体性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对语文文化、语文课程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的。
我们不会因为强调了语文的本体性知识而忽略了文本体现的价值观、语文文化,这两者不应该互相排斥,而是表里关系。
之所以提出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为了提升课堂的实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系统养成。
也许,这就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面向全体”。
这个“全体”是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全方面。
我努力想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一扶一放,扎实训练复述。
不足之处:1. 前面资料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精选。
所选资料应该为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凸显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等方面。
2.对于第一次远航三个小标题的处理还需要再集中些。
不能任由学生随便交流,尽管学生也能够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是这样没有系列,就略显杂乱,课堂思路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晰。
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引导到相应的小标题上进行教学。
这样一块一块进行,就显得既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又体现教师的指导。
教学建议:《郑和远航》较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对话表演中来体会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