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影像技术的质控.pp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教案课件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教案课件

评估标准: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 规范性
评估方法:定期检 查、随机抽查、患 者反馈、同行评审
改进措施:加强人 员培训、优化工作 流程、提高设备性 能、加强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定期评 估、持续改进,确 保医学影像诊断与 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06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医学影像报告的撰写与审核
报告撰写:详细、准确、客观地 描述影像学发现
审核标准: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 如《医学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等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报告审核: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 生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审核流程:初审、复审、终审, 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诊断与报告质量的评估与改进
监测方法: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持续跟踪 评估指标: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患者满意度 评估流程:制定标准、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流程,确保质量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 准,确保影像质量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影像 诊断水平
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包括影像采集的标准化、影像处理的规范化、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报告撰 写的完整性等要求。
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包括影像采集的质量控制、影像处理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的质量控 制、报告撰写的质量控制等环节。
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包括影像采集的质量保证、影像处理的质量保证、影像诊断的质量保 证、报告撰写的质量保证等措施。
06.
医学影像管 理质量控制 的持续改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介绍评估医学影像存储质量的指标,包括存储速度、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 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评估方法
介绍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测试存储设备的性能、检查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评 估备份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等。
04
医学影像诊断质控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
诊断规范依据
根据医学影像诊断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等制定规范。
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医学影像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影像质量 稳定可靠。
意识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强调医学影像质控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质控 工作的自觉性。
加强医院管理与支持力度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流程,确保质控工作有 序进行。
提供支持资源
将影像资料以适当格式 存储,确保数据安全、 可追溯。
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影像 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其 质量达到标准。
由医生根据临床需求对 影像进行分析,得出诊 断结论。
将影像资料按照规定归 档,方便后续查阅和使 用。
医学影像质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1
不同设备产生的影像质量差异大。解决方案:建立设备之间的对比和校准机制,确保不同 设备产生的影像资料具有可比性。
为医学影像质控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设备、场地、经费等,确保质控工 作顺利开展。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医学影像质控的经验与成果
总结医学影像质控 的重要性和发展历 程
列举医学影像质控 的实践经验和成功 案例
分析医学影像质控 的常用方法和标准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探讨当前医学影像质控的不足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重复检查
原因包括医生之间沟通不畅、患者转诊未及时衔接等,解决方法包 括加强医生间沟通、建立患者档案跟踪系统等。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PPT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PPT课件

技师夜班室20平方米以上。
5分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
27
青岛市三级医院X线技术设置基本标准(试行)
四、技术操作(20分)
检查设备性能完好,资料齐全
2分
检查资料登录详细,申请单有检查者签字 3分
技术操作规范、配合默契,摄影位置、期像全而
准确、图像清晰 。
5分
能较好的应用设备最佳设计效能。
6分
三、技术项目(15分)
各系统、部位的常规数字X线摄影、造影检查及
CT检查等。
2分
轴位摄影中的颅底位,汤氏位(反汤位),跟骨、
髌骨轴位。
3分
切线位摄影中的颧弓位,鼻骨侧位等 。
2分
乳突劳、许、伦、瑞氏位等。
3分
心脏、脊椎诸斜位。
2分
常见特殊X线摄影 。
3分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
8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
26
青岛市三级医院X线技术设置基本标准(试行)
三、专业用房面积及标准(35分)
技师办公室30平方米以上。
5分
X线摄影检查室(不含控制室)36平方米以上,
有通风设施。
5分
控制室20平方米以上。
5分
工作站20平方米以上。
5分
登录室20平方米以上。
5分
激光打印室20平方米以上,有通风设施。 5分
一、基本标准
预先取得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同位素与 射线装置卫生许可证》
机房达到国家放射防护标准 相关工作人员需岗前健康查体并经专业培训取得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工作人员需接受个人剂量检测 建立相关的放射防护责任制及警示标志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在技术上的应用案例
• 案例五: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影像质控中的应用 • 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影像质控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比较不同深度学习模型在医学影像质控中的性能 • 分析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影像质控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案例六:医学影像数据增强技术在质控中的应用 • 数据增强技术在医学影像质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 比较不同数据增强技术的优劣 • 探讨数据增强技术在提高医学影像质控性能中的作用
流程
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反馈、改进等
医学影像质控评价的实践和应用
实践
多中心合作、数据共享、第三方评价等
应用
优化诊断流程、提高诊断效能、保障医疗安全等
04
医学影像质控实施方案
医学影像质控实施的基本原则
遵循医学影像质控标准
01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医学影像质控实
施方案。
统一数据格式
医学影像质控在科研中的应用案例
• 案例三:阿尔茨海默病fMRI影像分析的质控方法 • 基于fMRI技术的阿尔茨海默病分析流程 • 讨论不同预处理步骤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 分析认知功能与脑影像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相关假说 • 案例四:肿瘤基因组学多组学数据整合与质控 •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肿瘤基因组学多组学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步骤 • 比较不同数据整合方法的优劣 • 探讨多组学数据整合策略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法律与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加强相关法律和伦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伦理观念,确保医学影像 应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立医学影像质控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加强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和质 量。
05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和培训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及时了解临床医生对图像质量的 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扫描方案 。
06
CT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举例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外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脑损伤的 部位、范围和程度,如颅骨骨折 、脑挫裂伤、硬膜外/下血肿等。
脑肿瘤 CT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和密度,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 定位。
脑梗塞 CT可发现低密度梗死灶,有助于 早期诊断和治疗。
脑出血 CT可迅速明确出血部位、范围和 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炎症
CT可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如肺 炎、肺脓肿等。
肺部肿瘤
CT可显示肺部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 度,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
肺结核
CT可发现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如树芽征、 空洞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强化质量控制与管理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应不断完善和更新CT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 与管理标准和方法,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 CT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纵隔疾病
CT可清晰显示纵隔内的结构和病变,如纵隔 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等。
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CT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和密度, 有助于诊断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等
疾病。
胰腺疾病
CT可发现胰腺的肿大、密度改变等异 常表现,有助于诊断胰腺炎、胰腺癌
等疾病。
胆道疾病
CT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病变 ,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梗阻等。
1 2
滤波反投影算法(FBP)
适用于常规CT检查,重建速度快,图像质量良好 。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 ppt教案
汇报人:
2023-12-30
• 引言 • CT影像技术概述 • 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建立 • 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估 • 图像质量评价与优化 • 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 •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CT影像技术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
确保CT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异常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 的原因,如设备老化、参数设置错误 等。
解决方案制定
根据异常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如更换部件、调整参数等。
实施与验证
按照解决方案实施操作,并对处理后 的设备进行再次检测以验证处理效果 。
05
图像质量评价与优化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介绍
分辨率
噪声
图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包括空间分 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提 供更多细节信息。
效果评价
定期对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改进效果 ,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改进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T影像技术将向更高分辨率、更低剂 量、更快成像速度等方向发展。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CT影像技术的发展。
挑战应对
面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 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 水平。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制定 相应的应对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采集系统
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 换为数字数据。
计算机重建图像
通过特定的算法,计算机 将数字数据重建为横断面 的图像。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结果评价
验证CT标称层厚与实际值的偏差
层厚偏差:(s,mm,%) CT层厚测量容许误差 当S≥8, ±10%; S 在8-2,±25% S≤2, ±50%

CTP401模块

CT值线性的测量
特氟隆Teflon(高密度物 质,类似骨头,标准CT 值:990) 丙稀(Acrylic,标准CT值: 120) 低密度聚乙稀(LDPE, 标准CT值:-100) 空气(最低密度,标准CT 值:-1000)
(二)CT辐射剂量检测体模及仪器
FDA推荐的剂量测试模体

丙烯材料制成
辐射剂量检测体模
剂量检测仪(探测器)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LDs)
剂量检测仪(探测器)
辐射剂量测试(横断示意图)
(三)CT机性能检测常用体模

AAPM模(美国医学物理学会) 461A型模(美国PMI公司) CATPHAN型模(美国模体实验室) YCIM型CT检测模(北京市放射卫生 防护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AAPM 模体庞大笨重,没有防止由于热胀冷缩引 起的漏水进气的措施 AAPM 模体中虽有检测 MTF的金属丝和检测边 缘扩散函数的高对比度界面模块,但检测方法比 较复杂,无论对于CT 机还是对于检测人员的技术 要求都比较高且不直观,孔模虽可进行直观的检 测,但密封的空气孔由于经常搬动可能进水而失 效 监督监测部门携带、使用不方便,目前较多使用 Catphan 500 模体
目前国内多个厂家生产近似模体,用于日常质控检测
几种体模比较



AAPM 模体中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块配制合适 的溶液极为困难, 一次配制后又不能稳定搁置 模体中被检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随 X 射线束的线 质的变化比较大,检测不同CT 机时,实测对比度 相差较大,且只有一种对比度,当对比度远离标 称值时难以对该机的低对比度分辨力做出确切的 评价 空间分辨力检测模块中孔的分级较粗,特别一些 低档机只能分辨 0.8mm的孔,却不能分辨 0.75mm 的孔,对于CT 机的验收检测评价造成 一定困难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课件

数字化医学影像质控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医学影像质控的数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数字化 医学影像质控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误差和提高诊断准确率。
数字化医学影像质控还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数字化管理等功能,为医 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
医学影像质控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 灯片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医学影像质控简介 • 医学影像质控标准 • 医学影像质控流程 • 医学影像质控指标 •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 • 医学影像质控的未来展望
01
医学影像质控简介
医学影像质控的概念
医学影像质控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医学影像进 行质量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 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加强医学影像质控专业培训
培训计划
制定医学影像质控专业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质控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集中授课、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培训效果评估
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提高医学影像质量意识
01
宣传和教育
我国医学影像质控标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在不断 修订和完善中,以适应国内医疗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03
医学影像质控流程
医学影像采集质控
设备选择
01
根据检查部位和病情,选择适宜的影像设备,如X线、CT、
MRI等。
参数设置
02
根据诊断需求,合理设置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扫描层厚
等。
图像获取
03
确保患者体位正确,避免干扰因素,获取高质量的医学影像。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ppt教案
2023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 与管理ppt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CT影像技术基础知识 •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 • CT影像技术管理规范与流程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改进操作流程等。
噪声过大
由于扫描参数设置不当或患者移动 引起的图像噪声。解决方法包括调 整扫描参数、确保患者静止等。
对比度不佳
由于扫描参数设置不当或患者体位 不当引起的图像对比度不佳。解决 方法包括调整扫描参数、确保患者 体位正确等。
2023
PART 04
CT影像技术管理规范与 流程
REPORTING
全性和可恢复性。
患者辐射安全保护措施
01
辐射防护
在CT检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如使用铅围裙、铅眼
镜等。同时,应控制扫描参数,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02 03
辐射监测
定期对CT设备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设备在安全范围内运 行。同时,应对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估和记录,确保患者接受的 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图像质量控制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设备校准
定期对CT设备进行校准, 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 态。
参数优化
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要 求,调整扫描参数,以获 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图像后处理
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如 窗宽窗位调整、滤波、增 强等,进一步提高图像质 量。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伪影
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起的 图像异常,如金属伪影、运动伪 影等。解决方法包括设备维修、

磁共振影像图像质量控制幻灯片课件

磁共振影像图像质量控制幻灯片课件
MR圖像的品質取決於影像的解析度、對比度、信噪 比和檢查時間等。而影響上述品質的因素很多,如檢 查的部位的層面厚度、層間距離、脈衝激勵次數、相 位編碼方向、矩陣、顯示野、 TR、TE的時間選擇、 接收線圈等。這些因素又互相聯繫,互相制約。
13
TR( Repetition time) 重複時間
TR指兩個900射頻脈衝之間重複的時間。
1800 相位 重聚脈衝
1800 相位 重聚脈衝
900 脈衝 回波
900 脈衝
TE
(TE / 2)
TR
19
20
圖像 A: TE = Mn
圖像 B: TE = 40
T1像隨著TE時間對比度有改變
21
Matrix 矩陣
影像矩陣增加時數值變化的結果: 信噪比降低 掃描時間延長 分辨率提高 矩陣(Matrix) 信噪比(TE相同時) 掃描時間延長 解析度(最高) 0.5mm 128 2.0 0:30 2mm 256 1.0 1:00 1.5mm 512 0.5 2:00

化學位移偽影—脂肪和水分子內氫原子共振頻率不 同, 兩者相差約3.5 ppm,其信號被電腦記錄在不同
位置上。造成脂肪和水在圖像上沿頻率編碼方向移
位,出現化學位移偽影。 脂肪信號在圖像的位置與水比較有輕度移位; 水位於脂肪一側交界面為亮線偽影。 水位於脂肪另一側表現為黑線偽影。
51
接收頻寬權衡
RBW SNR 化學位移 TE 運動偽影
8
圖像空間解析度是體素體積的函數,公式為:
圖像的空間解析度∝1/體素體積=採集矩陣/FOV×層厚 例:
視野256mm×256mm,矩陣128×256,層厚3mm , 則其空間解析度為 1 /(1mm×2mm×3mm)。 如體素在三個互垂方向徑線都相同(正立方體), 稱為各向同性空間解析度,如2mm×2mm×2mm。 各不相同則稱為各向異性,如1mm×2mm×3mm。 體素越小,空間解析度越高,但信號越低;反之。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ppt课件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ppt课件
及QC需要全员的推动。
推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要素,就是全员集 体创造性的思维归纳。其目的是将多数意见中和、 总结,进行大量积累之后,作出新的总结性意见。
第一步:对出现的管理上的问题,制定出新 的对策或意见。
第二步:对新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良好的作 用进行评价。
(二)主次因素图
主次因素图也称为排列图。它是把产 生质量不良的数据,以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以便分清主次因素,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
第一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quality) 质量是指产品的特性及满足顾客和 其它相关方面要求应具备的性质。
对影像诊断而言,质量就是“影像本身或该项 检查固有的、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 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
2.管理(management)
图13-2 -R管理控制图
X-R管理控制图
三、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项组织行为。首先 应建立一个QC活动小组(可以是随机的),同时要取 得全员的管理共识,按一定的管理程序开展QC工 作。
建立质量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从QC小组 的编成到措施的改善、实施,以及探讨掌握QC活 动趋势和分清每个工作人员在QC程序中所处的位 置,都能有章可循,有规范可依。
4.质量管理计划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为:实施单台设备、 成套设备或整个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活动的详细指导。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应是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实施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编制明确的实施步骤, 并向全体员工传达,加以贯彻。质量管理不成功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
(二)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程序,由题目(问 题)的决定(包括建立目标及其理由)、现状 分析、要因分析、对策探讨、对策实施、 效果确认、标准化的制定、总结等八个程 序组成。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

PACS系统的集成可以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 合作,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PACS系统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医生快速找到患者的影 像资料,缩短等待时间。
远程放射学诊疗系统应用案例
远程放射学诊疗系统可以实现远程诊断、会诊和 治疗等功能,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远程放射学诊疗系统可以减少患者奔波医院的次 数和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检查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和记录,以 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MRI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估
MRI设备性能检测应 包括磁场稳定性、分 辨率和扫描速度等方 面。
磁场稳定性是衡量 MRI设备性能的重要 指标之一,需要定期 进行检测和校准。
分辨率是影响图像质 量的关键因素,应选 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以 获得最佳的分辨率。
周期安排
根据医学影像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设定适当的评价周期,如季度评价、半年评 价、年度评价等。
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
持续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 学影像的质量水平。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个 人,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医学影像的质量控制措施。
01
确认患者信息
确认患者身份、检查部位和目的等信息,确保检查流程的正确性。
02
准备设备
确保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检查电源、水源、气体等是否
正常。
03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排空膀胱等,确保患者处于适
宜的检查状态。
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
体位和曝光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曝光条件,确保图像 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幻灯片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PPT课件

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PPT课件

总结
技术发展
回顾了CT影像技术的历史发展,从最早的X线CT到如今的 低剂量、高分辨率、多排探测器CT,以及人工智能在CT影 像诊断中的应用。
管理策略
概述了CT影像技术的管理策略,包括设备采购、维护保 养、操作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确 保影像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
总结了CT影像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方面,并介绍了相关的 质量控制标准和措施。
CT设备种类和特点
单层螺旋CT
动态容积CT
只有一个X射线管和一个探测器在同 一平面内旋转。扫描速度快,图像质 量较好,但空间分辨率较低。
具有多个探测器和X射线管旋转在一 个平面内,同时探测器可以移动。可 以获得三维图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 辨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
具有多个探测器排列成一个圆周,同 时X射线管也旋转多层。扫描速度更 快,图像质量更高,空间分辨率也更 高。
某医院CT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导致影像质量不稳定。经
过调查发现,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已经磨损严重,需要更换。
03
解决方案
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更换磨损部件,并进行一系列测试确保设
备性能达标。同时,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定期进行设备质控。
案例二:操作质控案例
操作质控的意义
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CT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影像质量下降或产生误差。
阐述本PPT课件的目的,即帮助医学 影像专业人员更好地掌握CT影像技术 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 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02 CT影像技术基础知识
CT技术原理
X射线束的穿透能力与物质密度、吸收系数有关,不 同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和透过率不同,因此,在穿透 人体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课件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课件

06
医学影像质控案例分析
CT图像质量改善案例
总结词: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和优化图像处理技术,显著改善 CT图像质量。
详细描述
1. 病例选择:选择腹部CT扫描病例,图像质量差,影响诊断。
2. 问题分析:原因为CT扫描参数设置不合理,同时缺乏有 效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3. 改进措施:调整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和扫描层 厚;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如窗宽窗位调整、降噪等。
图像处理
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分割等操 作,以提高图像质量,便于诊断分析 。
图像审核
处理后的图像需经过专业医生审核, 确认图像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 存储。
医学影像存储质控流程
存储设备检查
存储格式选择
确保存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具备足够的 存储空间。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格式,确保图像 质量不受损失。
更新医学影像设备
03
及时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医学影像设备的精度和分辨率

加强医学影像处理算法研究
开发新的医学影像处理算法
针对不同的临床需求,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医学影像处理算法,以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优化现有算法
对现有的医学影像处理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其处理速度、稳定性和 精度。
推广应用成熟算法
定性评估方法
诊断准确性评估
评估医生对医学影像的诊断准确性,包括对病变的识别和判断。
诊断及时性评估
评估医生对医学影像的诊断及时性,即从拍摄到诊断的时间间隔。
诊断一致性评估
评估多个医生对同一医学影像的诊断一致性,以衡量诊断标准的可 靠性。
综合评估方法
综合指标法
将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医学影像的质量和诊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 标准进行比较,并对现的差异或异 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 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 就叫做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 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 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 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 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质量 管理两个并行工程。
Logo
质量管理与影像技术的质控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余建明
讲座内容 Logo
1
质量管理的理念
2 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概述
中国的质量控制
上世纪50年代,由中 国科学院数学所在纺织厂 进行质量控制试点,收到 良好效果。
70年代后期,由国家 经济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组织领导,在全国 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
影像质量控制的内涵
Logo
• 在医学影像技术管理工作中,质量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影
像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
• (一)影像质量

不同的设备成像方法各异,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普通X线图像的密度、对比度 、清晰度、图像斑点等;
CR、DR影像的分辨率、线性度 、灵敏度、动态范围等
CT影像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 辨率、噪声与伪影、容积效应
质量控制
Logo
质量控制7个基本步 骤
1、选择控制对象;2、选择需
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
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4、选
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
,或自制测试手段;5、进行实际测
试并做好数据记录;6、 分析实际
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7、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 ,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 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 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 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 。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 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 。
手段。
“工程质量” 则是指它们实际达到的水平,影响因素包括
影像技术人素质、影像设备性能、材料的选择、评价方法、检
测手段和环境等,其中人的因素最重要。
• (三)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 就是指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组织管理
工作和思想工作对获得高质量影像的保证程度。
影像质量管理应该运用组织行为学等科学管理手段,建
质量保证为了提供足够 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 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中实 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 全部计划和系统过程。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 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 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 并排除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中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以取得 好的质量效益。
质量控制是技术过程, 质量保证是管理过程。
立科学的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围绕影像质量这
个中心,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工作。
影像质量控制的方法
Logo
1.成立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人 员应包括:科室行政管理者、影像 诊断医师、主管质量工作的技术人 员、工程师和医学影像物理师等。
此组织负责QA程序的整体规划 ,制定目标和方向,决定政策,以 及评估QA活动的效用等。
与周围间隙现象等
MR影像的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均匀度 及畸变率、对比度与对比噪声比等
DSA影像质量取决于减影方式、 电视链特性、蒙片选择、采集
帧率、造影参数等
总之,影像质量的确定和评价 是建立在信息理论及多种学科基
础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像质量控制的内涵
Logo
• (二)工程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是指为保证获得高质量影像而必须具备的全部条件和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 学习、吸收并采用美国质量控 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 自己的国情和质量管理实践, 形成了一套日本的质量控制理 论、方法和体系。
质量控制概述
欧洲质控情况
欧洲有着长期有效的 管理方法来实施质量控制。
IEC/EN60601:设计与型 式试验标准。
ISO13485:医疗器械设 计与制造的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控制就是为了达到 质量目的要求所采取的一整 套,或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手 段及其操作过程。
质量控制可看作一系列 不同的技术程序,以保证生 产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它的目的不仅在于质量的满 意性和可用性,还在于质量 的可靠性和效益性。
质量控制
Logo
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收 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 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 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
从1978年起,把每年 的9月定为“质量月”。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颁 布了《产品质量监督试行 办法》,这是我国产品质 量监督方面的重要法规。
相关国家的质控概况
Logo
日本的质量控制
1946年日本创立了科学技 术联盟,从事产品质量控制的 研究及相应措施的宣传贯彻工 作。
为实行质量控制,制订了 质量控制标准,发行了《质量 控制》和《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刊物。1962年开展了质量控 制小组活动。
2.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信息反馈来源包括:日常评片 的分析结果、影像设备的运行质量 检测、有关影像质量管理和放射防 护的文献、文件、法规等。 3.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主要包 括质量目标、功效研究、继续教育 、质量控制、预防性维护、设备校 准和改进措施等。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 包括:①根据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分工及职 责和权限。②对各类诊断设备及其 附件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包括质量 参数的选定及参数的评价标准,测 试方法和频率,允许误差限,使用 测试工具和记录表格等。③购买新 设备的程序及验收要求。④对设备 使用期间的检测和维修计划。⑤技 术资料档案的保存和各种数据的收 集与汇总分析。⑥规定各类专业人 员的培训与考核。⑦对检测结果的 评价及采取的行动。⑧制定相关影 像质量标准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限 值。⑨对质量保证计划实施情况的 检查和效果的最终评价。
MDD(医疗器械法规): 欧洲统一的医疗设备质量控 制法规。
IEC/EN62353:医疗设备 常规测试标准。
相关国家的质控概况
Logo
美国质控情况
美国医院绝大多数都通过了JCA( 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认证
―通过认证的医院,才能得 到政府的资金支持。 认证与医疗保险支付挂钩。 医疗设备管理 ―医疗设备采购程序 ―运用预防性维护、检测和 检查程序对医院所有医疗设 备进行安全和性能测试。 ―设备故障性维修和相关事 故调查。 ―设备操作培训和使用人员 的认证。 ―所有设备的质量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