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3.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二、教学过程:1、了解水稻对我国及世界人民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
米来自稻谷。
若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无疑是对国家和世界的重大贡献。
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是衷隆丹院士,他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了解袁隆平院士简介。
袁隆平先生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科学家的故事》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故事课型:活动性学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一“科学家的故事”贯穿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感受、调查与记录、动手制作等诸多活动。
图中黑板写有“科学家的故事”这一主题,5个同学在策划如何收集资料、召开这次故事会。
中心图旁边的5幅小图列举了爱迪生、张衡、牛顿、钟南山、华罗庚这5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他们是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从这几位科学家为人传颂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盲目相信、为科学和人民献身等科学精神和态度。
这就是为学生在获取资料的同时,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这一内容的设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采用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谈论,确定我们怎样开展收集科学家故事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主动参与收集资料,而非教师给与现成结论。
图中是3个小朋友围坐在桌前制作科学家画册的情景,他们采用了画笔、剪刀、图画纸等工具。
旁边的小图提示,资料的获得可以来源于收看电视、阅读书籍或是向学长询问、这是对于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的指导。
它启发学生运用资料,动手动脑,加以分类整理,并以学生的特有方式进行记录,可以写一写、画一画等。
再把收集的资料做成“科学家画册”。
这一活动设计充满情趣,教师便于根据本地的资源引导学生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活动内容,以丰富拓展教材。
教学理念:在实践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过程体验。
教学目标:1、运用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科学家的图片、趣闻、故事,名言等学习科学家爱提问题、爱动脑筋、苦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教材上例举的5位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和事迹和了解身边的科学家,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和记录,有合作意识,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提问题、爱动脑筋、苦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科学家的故事》(2024)
2024/1/30
12
角色扮演互动环节
分配角色
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 参与到故事中。
表演指导
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表演指导,如如何表现人物的 情感、动作等。
2024/1/30
准备道具
提供与角色相关的道具,如科学家的实验器材、 服装等,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互动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角色和情节进行互动表演,培养他 们的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03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品质和精神,幼儿们逐渐养成了好奇心、创新精神
、坚持不懈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25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2024/1/30
深入拓展科学家的故事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科学成就和 思想品质。
家校合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 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共 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2024/1/30
18
05
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
2024/1/30
19
艺术领域融合尝试
2024/1/30
创意绘画
01
引导幼儿根据科学家的故事,创作科学家工作场景的绘画作品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家的基本概念、主要成就和贡献,激发对 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能力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 表达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科学家的故事》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科学家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了解几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其所做出的贡献;3.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5.理解奉献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幼儿了解和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让幼儿了解几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其所做出的贡献。
三、教学准备1.《科学家的故事》故事书;2.几个科学家的图片;3.实物模型(如显微镜、望远镜、电子秤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将通过讲述几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在幼儿心中树立科学家神圣、伟大的形象,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首先,老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吗?”“科学家是做什么的?”等问题,帮助幼儿有初步的认知。
2.讲述(1)牛顿的故事老师播放牛顿的图片,向幼儿推介牛顿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然后,老师讲述牛顿童年时常常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发明,用优秀的头脑才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并凭借聪明才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
带着问题: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听故事。
(2)爱因斯坦的故事老师播放爱因斯坦的图片,向幼儿推介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然后,老师讲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强调他不同于其他孩子,一直对物理深深爱着,甚至比过科学老师的课程。
带着问题:爱因斯坦是怎么发现质能方程的呢?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听故事。
(3)法拉第的故事老师播放法拉第的图片,向幼儿推介这位伟大的电磁学家。
然后,老师讲述法拉第年少时就根据自己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打造出了自己的实验室,并最终开创了电磁学理论。
带着问题:法拉第是怎样发现电磁涡旋定律的?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听故事。
3.探究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老师可以用实物模型让幼儿们各自操作,比如显微镜、望远镜、电子秤等,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4.分享心得分享幼儿体验到的有趣的事,或是从故事中吸收到的知识,多一些思考和讨论。
《科学家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科学家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引言本优秀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了解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学生们可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家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 了解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认识科学的发展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堂引入: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入科学家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 科学家故事讲述:选取几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探索、居里夫人的发现放射性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科学家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科学家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和启发:通过总结科学家故事的核心思想和学生们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教学方法* 问答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 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递科学家故事的信息。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研究。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科学家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问答来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
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科学绘本、科普读物等,进一步拓宽科学知识面。
结束语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我们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经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走上科学的道路。
《叶永烈100个科学家故事》教学设计
1.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呢?
2.生回答,师相机总结并板书:(读封面——读作者简介——读序言——读目录——读正文)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读一读这本书。除了正文,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这些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从封面、作者简介、序言当中读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四)引导展示成果。
师:读书是为了更多地积累知识、积累语言,所以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有读书成果,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读书成果展示?(读书笔记、读后感、好书推荐卡、续写、改写、读书汇报会等)下面,我们就用你们小组擅长的方式推荐你们喜欢的科学家故事吧。
(1)小组确定推荐的故事,确定分工,展示形式,积极练习。师巡视,指导。
(二)精读故事,体会真情
1精读故事,品析人物:品读《轮船之父》赏形象
⑴下面我们进行精读故事,一边读一边分析文章主人公的特点,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同学们边读边划边作批注。
⑵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课文或读书的候用哪些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讨论:抓重点词语、读句子、根据故事内容等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⑶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要求读课文,展开你的想象,用上以上的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①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遍读文章,大家已经读通了文章,现在就可以大声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感知文章主人公的特点,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同学们边读边划边作批注。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课文或读书的时候用哪些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②全班交流,师补充:其实品析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从外貌、语言、动作等都可以品析出人物的特点。
从这些故事中,你可以学到科学家的种种优秀品质,鼓励着你向科学的高峰进军。这节课,在这段阅读旅程里我们还会遇到不同的科学家,不一样的发明创造.
四班科学家的故事主题班会教案
不断创新探索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不断创新,探索 未知领域,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
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在不 断验证和修正科学理论,以求更准 确地揭示自然规律。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长期艰苦的努力
面对困难的勇气
科学家们往往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才能取得 最终的成功。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0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
感,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崇 高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 服务意识。
PART 05
班级文化建设与科学家精 神融合
REPORTING
班级文化理念与科学家精神契合点
追求真理与探索未知
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不畏困难,这与科学家不断探索未 知领域的精神相契合。
创新与合作
班级文化中强调的创新与合作精神,正是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所 必需的。
严谨求实与勤奋努力
班级要求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努力,这也是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真 理过程中的重要品质。
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班级氛围
1 2
尊重知识产权
通过班会等形式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让学生 明白尊重他人的创新中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活动,比如创意写作 、发明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科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 保持冷静和乐观,勇往直前,这种勇 气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持之以恒的研究
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需要持之以恒地 进行,不断积累数据和经验,才能得 出有意义的结论。
科学家的故事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科学家的故事主题班会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科学家的故事内容。
2.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2.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科学家的故事资料、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准备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家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科学家故事分享(10分钟)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故事进行分享,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2.学生认真聆听,感受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三、科学家精神风貌探讨(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总结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如勤奋、严谨、创新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家精神风貌的理解。
四、科学家精神风貌实践(10分钟)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科学家精神风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活动的收获,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风貌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将科学家精神风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课后拓展(课后自主完成)1.学生以“我心目中的科学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进一步表达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2.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学生对科学家故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科学家精神风貌的认识。
3.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风貌。
注意事项:1.教师在分享科学家故事时,要注重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探讨科学家精神风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避免片面理解。
3.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的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袁隆平院士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苦奋斗历程。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
为此,国家重奖了他。
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故事。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小组交流。
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三、袁隆平院士获得大量奖项,但他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衣着朴素,为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人民所称颂,下面,我们就从科研、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科学家。
四、小组发言。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
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五、结合刚才大家的发言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应给学习他的那些精神,我们今后应该怎样规划我们的人生道路。
六、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拓展练习
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大班语言《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问卷调查反馈
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 于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整体评 价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
善教学计划。
06
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本次课程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向 幼儿们介绍了科学家的职业特点和精 神风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发现幼儿 们对科学家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达到了预期的 教学效果。
01
教学重点
02
教学难点
让幼儿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 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如何让幼儿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如何引导 幼儿在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方面进行深入练习。
02
科学家故事选材及背景
选材原则与标准
01
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选择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 科学家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和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观 察家长是否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 帮助,对于积极参与的家长给予感 谢和肯定。
家长反馈收集
家长会反馈
在家长会上收集家长对于孩子们 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反馈, 了解家长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
意见和建议。
个别交流反馈
针对个别孩子的情况,与家长进 行单独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 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收集家长的
小组讨论活动
01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02
活动准备: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准备好 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03
活动过程
04
引导孩子们围绕科学家的故事展开讨论,如科学家的成就 、科学家的品质、科学家的工作方法等。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典型事例生动鲜明地展现人物性格、精神的特点;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2、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3、学习袁隆平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典型事例生动鲜明地展现人物性格、精神的特点;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
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
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学生观看视频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新课1、文章的标题简明清晰,交代了本文所报道的人物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交代了他的主要成就及贡献。
2背景资料: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3、教师介绍: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
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世界著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期间有来自于同行的怀疑,有来自于实验失败的苦痛,更有来自于社会的打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更是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
但是,袁隆平仍然矢志不移地进行他的科学实验,表现出一位科学家超人的素质和崇尚科学的品质。
2024版大班语言课教案《科学家的故事》
化学家们开始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出了元素周期表、分子原子 论等基础理论。
生物学的进步
生物学家们对生物进行了分类和研究,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规律, 提出了细胞学说、遗传学等理论。
现代科技突破与创新
信息技术革命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 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05
科学家故事分享
Chapter
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家
01
02
03
爱迪生的生平简介
介绍爱迪生的出生背景、 成长经历以及主要成就。
著名的发明创造
列举爱迪生的几项重要发 明,如电灯、留声机等, 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影响。
坚持不懈的精神
阐述爱迪生在面对失败和 困难时,如何保持积极的 心态和持续的努力,最终 取得成功。
强调了科学精神的重 要性,如好奇心、探 索精神、创新思维和 严谨态度。
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攀科学高峰
激励孩子们以科学家为榜样,努 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
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 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寄语孩子们在未来科技领域中绽放光彩
希望孩子们能够关注科技前沿, 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创新成 果。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锻炼自己的科技实践能力。
期待孩子们在未来科技领域中 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为人 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THANKS
感谢观看
牛顿的生平简介
介绍牛顿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科学成就。
苹果落地的启示
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而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思考,以及这一思考过 程对他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大班语言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大班语言科学家的故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语言的奥秘,大班语言科学家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科学家的重要性和工作内容;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3.通过故事学习探索语言的奥秘。
教学准备:1.故事《语言科学家的故事》;2.图片和实物:显微镜、笔、纸、显微镜玻片、钟表等;3.课件或黑板;4.绘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跟学生简单聊一聊语言,了解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2.介绍一些著名的语言科学家,如奥斯特瓦尔德、皮雅杰、斯特瑞斯、钟振华等,激发学生对语言科学家的兴趣。
二、展示故事(15分钟)1.展示故事《语言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2.教师朗读故事,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效果,提高故事的生动性。
三、讨论与探索(15分钟)1.让学生就故事中语言科学家的工作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语言科学家是如何研究语言的?”、“他们使用了哪些工具和方法?”、“他们的研究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四、实践与体验(3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领域的语言现象(如口语、文字、声音、语义等),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尝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2.学生可以选择使用显微镜观察文字、使用钟表记录语音的时长等方法,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和工具供学生使用;3.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观察结果。
五、总结与展示(2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观察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2.教师梳理学生发现的规律和结论,加以总结;3.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绘本,加强学生对语言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六、延伸活动(10分钟)1.设计语言游戏或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语言暗示游戏、短语接龙等;2.布置语言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了解一位著名的语言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并做一份简单的报告。
《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教学设计:免疫和计划免疫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三、教法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科学家的故事(目录版)
大班语言教案科学家的故事(目录版)大班语言教案——《科学家的故事》一、教案背景《科学家的故事》是大班语言领域的一节教育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讲述科学家们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让幼儿了解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和伟大成就,从而培养幼儿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案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知道科学家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案内容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看一段科学家们的故事视频,引发幼儿对科学家的好奇心。
2.故事讲述:教师向幼儿讲述科学家们的故事,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让幼儿了解科学家们的生活和成就。
3.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科学家们的品质,如勤奋、坚持、勇敢等,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貌。
4.表达环节: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科学家们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总结科学家们的贡献,让幼儿明白科学家们为人类带来的福祉。
6.拓展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讨论、表达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幼儿的视觉体验。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科学家故事的兴趣。
2.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表达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检验幼儿在实验环节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课后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幼儿对科学家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述科学家故事时,要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环节的安全,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大班语言教案科学家的故事
THANKS
大班语言教案科学家的故事
目录
• 科学家简介 • 科学家的成长经历 •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 科学家精神品质教育 • 科学家故事分享与讨论 • 科学家主题绘画活动
01
科学家简介
科学家定义与特点
科学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 和社会科学家这两大类。
科学家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探 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通过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我心中的爱国科学家”演讲比赛等,让幼儿表达对科 学家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
创新精神
01
讲述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敢 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创 新的故事,如居里夫人发现
镭的过程等。
02
鼓励幼儿积极尝试新事物, 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 会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03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 小制作、科学实验等,让幼 儿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02
准备绘画材料
为孩子们准备好绘画所需的纸 张、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03
讲解绘画技巧
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 技巧,如如何构图、如何调色
等。
孩子们动手绘制科学家形象
03
引导孩子们想象
指导孩子们绘画
互相学习交流
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 可以是现实中的科学家,也可以是孩子们 自己创造的科学家形象。
老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绘画 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作品,交流绘画心得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品展示与交流分享
01
02
03
作品展示
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大家共同欣赏。
八年级生物上册《科学家的故事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1.内容要充实,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2.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写内容符合事实。
3.各小组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对黑猩猩行为特点的理解。
3.教学过程:
(1)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如:“珍妮古道尔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对研究黑猩猩行为有何帮助?”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程开始时,播放一段关于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亲密互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学家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视频结束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她为什么会和黑猩猩成为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2.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收集与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3.设计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动物行为的观察与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的故事,接触到动物行为研究的实际案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学生对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生平事迹充满好奇,这将成为推动他们深入学习的重要动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科学家的故事》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能清楚地讲述故事,语言完整、清晰。
2、感受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的个性品质,产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事先请学生收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的图书、碟片等,并且每人学会讲一个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三、活动过程:1、讲牛顿的故事,引出话题。
(1)老师讲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牛顿是谁吗?(2)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你知道哪些人是科学家?2、故事大擂台:我知道的科学家。
(1)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科学家故事,要求能清楚地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故事完整。
(2)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故事。
3、小结:知道要学习科学家们遇事多动脑、肯吃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尊重事实等优秀品质。
提问:刚才大家的故事中一共讲到了哪几位科学家?你佩服他们吗?为什么?附故事《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
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
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
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科学家的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教案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细胞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了解,明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生物科学的价值的理解,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胞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回忆动植物细
胞的结构:
一、人物介绍1、施莱登(M. J. Schleiden,1804-1881),德国科学、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研究了细胞的形成过程,代表论文《论显花植物胚株的发育史》、《植物发生论》、《植物及其生活》。
2、施旺(T. Schwann,1810-1882),德国生理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末梢神经系统中许旺氏细胞的发现者,胃蛋白酶的发现和研究者,酵母菌有机属性的发现者,术语"新陈代谢(metabolism)"的创造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真理的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运用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科学家的图片、趣闻、故事,名言等学习科学家爱提问题、爱动脑筋、苦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教材上例举的2位科学家的故事和事迹和了解身边的科学家,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和记录,有合作意识,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提问题、爱动脑筋、苦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和记录,有合作意识,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留心学校的名人图像、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并按照古、今、中、外分类或按研究领域分类。
3.生准备白纸、水彩笔等
(四)板书设计:
讲故事-----找、写、画-----评一评
我们爱科学
(五)教学环节:
1、师:教材32-34页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意(学生说图意)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活动:出示教材32页文字。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建立爱科学、学科学的品格。
活动(二):故事明理,体验情感
教师活动:有个小孩很会观察,有一天,他观察到水烧开时,水蒸气把茶壶冲开,他就想:水蒸气为什么能把茶盖冲开呢后来,他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活动:介绍书本中钱三强的故事。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听听我们小朋友发明的故事(课件),谈谈你们的感受。
15岁获15项中国专利
苗家女孩戴瑛瑛的发明故事
发明来自生活点滴
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旋转发光伞、带电筒文具盒、接触记数健身毯、闪光圆珠笔、吸蚊枪……戴瑛瑛的发明全都源于身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取暖凳是她的第一件专利。
10岁那年,戴瑛瑛看到妈妈正在用电熨斗熨衣服,她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相似,脑海里立刻推导出“取暖凳=自行车座板+电熨斗”的框架。
她的父亲为她买来电熨斗和自行车座板,通过安装觉得切实可行,便替女儿申请了专利。
瑛瑛和同学每天中午都在学校吃中餐,为了卫生,同学们从家里带碗去学校。
学生书包本来就重,再背一只碗,更是不堪重负。
瑛瑛放学回家,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正在补内胎,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如果发明一种“吹气塑料碗”,既便于携带又可多次使用,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说干就干,她真发明了吹气塑料碗。
2002年6月,戴瑛瑛应央视科教频道《交流》栏目邀请,做了一期节目。
在演播厅,戴瑛瑛自带了一瓶娃哈哈酸奶,由于没带吸管,食用不方便,于是就有了发明随身携带的“吸管式筷子”的念头,又一项小发明就这样诞生了。
学习发明两不误,她在学习上也如发明创造一样劲头十足,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在学校和县里举办的绘画比赛中获奖。
2001年她写的《论垃圾的防治和回收》获得城步县青少年论文比赛一等奖。
设计思路:这是一个补充环节,因前面认识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已经打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更能激发
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好奇,对科学的想象。
因为贴近了孩子,贴近生活,更具有说服力会唤起小朋友极大的兴趣。
教师活动:听了这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一学竺可桢吧。
活动(三):大家一起找一找,写一写,画一画我了解的科学家。
1、说一说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收集到资料的。
2、将这些资料我们如何分类
设计意图:对学生收集资料方法的指导。
3、制作画册(师讲解如何设计以及画册中的内容:可以画科学家的样子、写一写科学家的名言、制作“座右铭书签”等。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养成分类整理的学习习惯,由于文字书写有限,可以采用图文相间、符号记载、剪贴材料等简单的方法做资料卡、小书签、人物画等。
活动(四):大家一起评一评。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就行画册展览,关注学生之间的方法互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