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9913be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4.png)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表达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音乐,他们能够学会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对他们的心智和情感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通过丰富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他们学习唱歌时,不仅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当教师引导他们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孩子们不仅会跟着节奏唱出音符,还会从中感受到快乐与活力,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歌曲中的一部分。
其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们建立情感的连接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课上,他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团体的一部分。
通过集体合唱或音乐游戏,他们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情感表达,学会了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他们日后生活中交往与表达情感的重要基础。
此外,音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风格和情感的歌曲,有的悲伤动人,有的欢快活泼。
通过理解和演绎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并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智慧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他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学会用心去表达和理解情感,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所裨益,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推广和深化,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278b4d190c69ec3d4bb759c.png)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发表时间:2018-12-03T09:52:36.96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作者:朱先英[导读] 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朱先英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情感层面上。
音乐课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科,还是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文精神。
即通过实施人文关怀,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审美情感、道德情感、思想情感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多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情感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游戏、品德教育、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如在教授《共产儿童团歌》时,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情境,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共产儿童团当时的工作任务,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
我给孩子们讲了共产儿童团团长王朴的故事,讲了鸡毛信的故事;又以模仿号角声,模仿共产儿童团员们拿着红缨枪巡视站岗,电报游戏等情境展开了歌曲教学。
孩子们能用歌声表现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fbe6f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e.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表达情感,提高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一、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来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情感表达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二、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室布置、音乐作品选择和表演形式设计等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三、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比如,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情感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并提升他们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情感表达的技巧训练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唱、弹、吹、打等多种乐器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表演,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五、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既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66c7f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f.png)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下面就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包括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教具的准备、教学材料的选取等。
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享受。
音乐教学环境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言行举止,教师的和蔼可亲、富有爱心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音乐教育,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
二、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包括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接触不同的音乐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培养宽容和包容的情感情绪。
三、注重音乐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对情感进行表达和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知和理解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增强对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情绪。
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即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品质,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获得音乐知识、技能,还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锻炼和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包括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注重音乐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等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情感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情感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292577ef46527d3240ce08f.png)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摘要】“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音乐课对于启迪学生心灵至关重要。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利用情感资源来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让学生在教学中达到情感的体验,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
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建情感和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认同、主动的参与、自由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而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
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的核心目标。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争辩、敢求异,激发他们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
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aa3b08802d276a200292e9f.png)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启发他们的爱国情操,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进而去净化学生的灵魂。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呢?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情感培养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57-01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绘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现情感,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情感,音乐则是用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呢?一、了解创作背景,初步理解曲目由于小学生对社会历史知识的了解不够,在学习每一首歌曲时,提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等有所了解,教学时教师再进行补充。
如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首先要求孩子们了解这首歌的词作者闻一多先生,词的写作背景,以及澳门的历史,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演唱就会神形皆具,就不会出现喊唱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育陶冶情操
![小学音乐教育陶冶情操](https://img.taocdn.com/s3/m/6605c4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f.png)
小学音乐教育陶冶情操音乐是一门能够陶冶情操的艺术,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培养音乐素养,更能促进其心理和情感的发展。
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对情操的影响以及音乐教育在小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音乐教育如何陶冶情操。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可以了解乐器的种类、音符的写作方法以及乐曲的演奏技巧。
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知识,也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情感表达是培养孩子情操的重要途径。
音乐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等方式表达人类的情感。
当孩子们在音乐中沉浸时,他们会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且,音乐还可以帮助他们识别情绪,并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如通过优美的音乐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这些都对他们的情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充分重视音乐教育,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
音乐教育不仅限于简单的传授乐理知识,更应注重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合唱团、乐队等音乐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与表演活动,通过编曲、编舞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音乐比赛、音乐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也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情操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听音乐、唱歌或学习乐器等方式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热爱。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音乐会、音乐剧等文艺演出,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与孩子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家庭将成为孩子情感发展的温暖港湾。
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aa6b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d.png)
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方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情感培养方法。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听音乐,并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介绍一首快乐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动身体或者自由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情感。
二、情感联想情感联想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与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一首悲伤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者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参与来感受音乐情感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音乐中跳舞、拍手、敲打乐器等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明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跳舞,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快乐情感。
四、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唱歌、朗诵等,让他们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首感人的歌曲,让他们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情感创作情感创作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乐器或者声音合成器等工具来创作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让他们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欣赏、情感联想、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创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情感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浅谈小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23d1bb2b160b4e777fcf76.png)
140学习版摘 要: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的自我体验等。
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掌握音乐演唱技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情感 培养研究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挖掘学生音乐情感音乐,既包含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吟唱,还包含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期望。
可以说,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里有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人们的悲欢离合。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进行,通过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理解来促使学生对音乐情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有效把握音乐的情感,掌握音乐的节奏。
例如,在学习“歌声与微笑”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特点,能够将歌曲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使学生拥有活泼的音乐情绪,促进学生学习歌曲中团结友爱的思想,帮助学生挖掘音乐的美妙情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使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
学生通过讨论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对团结友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歌曲之间形成了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了演唱,对音乐情绪的表达进行了调控,唱出了优美、和谐的声音,掌握了音乐的内涵。
这样,教师通过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的情感,能够依据音乐的情感进行演唱,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二、立足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音乐情感音乐,吟唱的是一种意境,是人们对不同场景的描述。
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从中联想到不同的场景,感受音乐的美妙意境。
由此可知,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离不开为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应与课堂教学情境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世界里获得新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熊过桥”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使学生学习歌曲的拟人手法,了解歌曲活泼、跳跃的旋律,感受小熊过桥时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学习小熊做一个勇敢的人,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准备了小熊在不同情况下的表情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判断小熊的情绪。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a04ca7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b.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够深入人心,唤醒人们的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践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实践策略引言:音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深入人心,唤醒人们的情感。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情感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音乐活动和音乐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践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1. 运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1be54e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4.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培养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1. 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让人享受美妙旋律,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培养与表达是他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与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创设情感氛围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可以通过放映音乐视频、观赏音乐演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3.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例如,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绘制音乐情感图谱,让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
4. 配合课堂内容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情感培养与表达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音乐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音乐时期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节奏感和活力。
5. 学生作品展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音乐作品展示。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并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感受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合唱时,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合作、团队精神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堂动感十足的音乐课教案
![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堂动感十足的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6dd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8.png)
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堂动感十足的音乐课教案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堂动感十足的音乐课教案【教案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而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堂动感十足的音乐课,帮助小学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精心挑选涵盖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如激昂、快乐、伤感等。
b)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和合适的音乐媒介材料。
c) 查找相关的音乐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d) 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a) 学生需要准备听音乐时的纸和铅笔,以便记录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例如《欢乐颂》,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或跳舞。
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引导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动感欢快的音乐,如《蜂鸟奔奔舞》。
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随音乐飞翔,感受自由和快乐的情感。
2. 教师播放一首富有情感的音乐,如《月光下的凤尾竹》。
学生再次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所感受到的情感。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讨论,提醒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与创作(2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播放一首旋律简单、动感明快的音乐,如《小星星变奏曲》。
学生自由舞动身体,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bfda01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8.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形式,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的人格发展。
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聆听和演奏过程都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
比如,通过演唱民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词中所描绘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歌曲中的情绪色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敏感性。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编排合唱、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合作演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
比如,可以编排带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主题的合唱曲目,让学生集体合唱,共同传递和分享情感。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倾听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寄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积极主题和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例如,可以选择带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理解爱国、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的讲述,向学生传递正面的道德信息。
通过讲述音乐家、作曲家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和品格,从而受到启发和感召。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欣赏,理解音乐作品中的道德寓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个性教育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孩子展现个性的机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dea9a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音乐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够对他们的情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提高情绪表达能力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来理解和表达各种情绪,无论是悲伤、欢乐还是愤怒,音乐都能够成为他们情绪的外在表达。
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
二、音乐教育培养情感共鸣能力音乐作为一种情感共鸣的媒介,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音乐,他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能力。
三、音乐教育培养情感表达的创造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鼓励创造力的发挥。
通过音乐教育,小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创作和表达自己的音乐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创作音乐,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音乐语言,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音乐教育促进情感调节能力的发展情感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调控和管理的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情感调节的平台。
在音乐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增强他们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提高了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培养了情感共鸣能力,促进了情感表达的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发展了情感调节能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增加音乐教育的时间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我们才能为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小学音乐课教案:重视情感教育,传递正能量《原谅我》
![小学音乐课教案:重视情感教育,传递正能量《原谅我》](https://img.taocdn.com/s3/m/5f158b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4.png)
小学音乐课教案:重视情感教育,传递正能量《原谅我》》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感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理解音乐中的动感语言,感受音乐的热情与力量。
3.通过参与唱、敲、打、拉、吹五类各种简单乐器合奏,练习协作与合作精神。
4.了解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并学会演唱《原谅我》这一歌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
2.感受音乐中的动感语言,感受音乐的热情与力量。
三、教学难点1.通过参与唱、敲、打、拉、吹五类各种简单乐器合奏,练习协作与合作精神。
2.了解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并学会演唱《原谅我》这一歌曲。
①教师引导:可以通过简短的音乐视频或歌词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带他们去了解《原谅我》的背景,让他们看到那些无辜的生命被抛弃、自杀的故事,以及这首歌曲所传递的勇气、信心和希望。
②动感语言练习:让学生通过观赏音乐视频,表达出音乐中的动感语言,如抒情、轻快、欢快、慢板等等,并进行模仿,加深理解,这样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热情和力量了。
③五类乐器合奏:请学生拿起手中的小鼓、小钹、铃鼓、木鱼、口琴等简单乐器进行合奏,并练习和谐的协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人文情感、协作精神、合作精神的相互关系。
④歌曲演唱: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演唱《原谅我》,并理解其中的节奏、里面的旋律和音程,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出这首歌曲。
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观看音乐视频、合唱、合奏)、情感强化。
六、教学手段黑板、悬挂着的大屏幕、乐器、音乐视频、歌词。
1.预备知识:在教学前,老师要先向学生介绍《原谅我》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让他们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歌曲分析方式,解释《原谅我》表达的一种人文情感和艺术语言。
2.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传达出的勇气、信心和希望。
第二步:练习动感语言及演唱技巧,让学生通过模仿、反复演唱,加深理解他们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b709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5.png)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情感价值观”教育要求,音乐课教学更是如此。
音乐教学除了学知识、学审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教育。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一、明确爱国情感教育内容(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如张也演唱的《吉祥颂》、《祖国你好》、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陈莉莉演唱的的《红旗颂》、郭颂的《乌苏里船歌》、李娜的《青藏高原》等,这些作品无不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丽的画面。
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学生可以认识祖国山河雄伟奇丽的景象,从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引导学生歌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人情美,人性美。
人是有感情的,情感是人的灵魂。
在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中,其中有不少是反映人类社会各种强烈情感的,其集中表现为军民鱼水情、父母之情、革命同志情等。
如王立平词曲的《驼铃》体现了革命同志情,《军民团结一家亲》体现了军民鱼水情,陈克正词的《再见吧!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这些歌曲,体现了美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忽略的内容。
二、在教学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教育。
既然属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必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没有情感的作用,空洞的概念是不可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的。
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1.从感受形象出发。
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有:(1)在读中还原景物形象,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诵读歌词。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景物、人物的形象,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感受社会美和艺术美,再从美的感受中引发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小学生音乐课中情感的培养
![小学生音乐课中情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bb9fc245fbfc77da369b13f.png)
小学生音乐课中情感的培养作者:黄小乐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21期江苏常州●黄小乐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表现音乐音乐不同于语言、绘画、舞蹈,音乐的音响没有语义,又不具有直观性。
但在音乐欣赏的作品中,较多的作品可以用故事来表现,引入故事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掌握知识、把握情感。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故事的基础上欣赏音乐。
如歌曲《龟兔赛跑》的欣赏,在欣赏音乐前设置情境讲述故事的大概,然后再播放歌曲,让学生思考兔子和乌龟的特点,分辨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两个小动物的特征搭配出恰当的乐器。
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表演歌曲中的场景,戴上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小兔子和小乌龟行走的样子。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把故事带到歌曲中,再加上耳朵聆听和动作表演,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情感。
二、图片和录音再现创设情境音乐是一门主观感觉的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它没有美术中那明显的色彩与明暗,没有舞蹈艺术中那明显的塑形与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也没有建筑艺术中那明显的结构与造型;音乐艺术有的是转瞬即逝的音响、迷糊不清的感觉,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足,在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上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播放图片、录音、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音乐。
如苏教版三年第五单元的歌曲,这个单元的歌曲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歌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歌曲,感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歌曲有傣族的《金孔雀轻轻跳》、苗族的《铃铛舞》,还有侗族的《侗家娃娃幸福多》……这三首歌曲是三个不同民族的歌曲,学生在学习时会不容易区分,因此,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可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一些资料让学生对所学歌曲以及那个民族先进行一些了解,比如对傣族民族服装的了解、节日的了解、歌曲舞蹈风格的了解等,带学生走进傣族,看他们美丽的风景,观赏他们优美的舞蹈,参加他们欢乐的节日,最后一起来学唱傣族的歌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e3aa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f.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作为一门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学科,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情感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表达。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以下重要性:1.1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学会用音乐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培养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
音乐教学是一种合作性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在合奏、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加深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合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1.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音乐中的优秀作品和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2.1 创设情境与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时,可以讲述茉莉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感,进行情感倾诉。
2.2 引导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饱满的情感倾注于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音乐课堂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构建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提供探究发展契机;改革音乐教学策略,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培养;小学
一、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审美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
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很重要的。
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了人在生活中的情感。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所以,教学中就要突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学生心灵。
教师要为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以及美好情感的未来一代履行职责。
二、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陶冶可以促发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这些情感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对音乐教育工作着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
比如,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性光辉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
为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审美中逐渐丰富和发展。
但是,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体味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即使作品的固有形式已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表达情感的背景,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由于小学生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体味出来的。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作品的情感之光,辅之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作用
情感培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培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用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活跃的运动状态。
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调动起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
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情感氛围
音乐教师是艺术美的传播者,是情感美的培育者。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挖掘素材的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唱歌。
为了唤起小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特定的情感,打开情感的闸门。
例如,教师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声音的大小有无,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充分刺激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
这时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跺脚等,就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进入了儿歌的欢快世界之中。
又例如,在新歌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学
生看着生动的电视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十分自然地跟着课件中的音乐和画面学唱起来,情感随之荡漾。
这样既培育了学生情感,又陶冶了学生情操,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音乐教师在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更应看清音乐教育本质——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情感应是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切合点,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是当下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