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地理学基础全部复习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全部复习总结分解
大地测量复习总结大地水准面: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大地水准面正高: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是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正常高系统是地面点到一个与大地水准面极为接近的基准面的距离,这个基准面称为似大地水准面。
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 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 n 之间的夹角定义为该点的垂线偏差。
法截面: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就叫法截面。
法截线(法截弧):法截面与椭球面的交线。
卯酉圈:过某点法线的无数个法截面中,与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就称为卯酉圈。
将地面观测的方向值归算到椭球面基本要求:1) 以椭球面的法线为基准;2) 将地面观测元素化为椭球面上大地线的相应元素。
大地主题正解:已知一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以及该点至待求点的大地线长度和大地方位角,计算待求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待求点至已知点的大地方位角的解算。
大地主题反解:已知两点的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计算这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和正反大地方位角的解算。
高斯投影的特点:1)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 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
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 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4) 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5) 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 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 。
7) 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将椭球面三角系归算到高斯投影面的主要内容:1) 将起始点的大地坐标B ,L 归算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y ;为了检核还应进行反算,亦即根据x ,y 反算B ,L 。
2) 通过计算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及方向改正,将椭球面上起算边大地方位角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相应边的坐标方位角。
大学地理知识点大全
大学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学科。
在大学地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本文将带您回顾一些重要的大学地理知识点,旨在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由熔融金属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呈略微扁球形,其赤道半径较极半径稍长。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
3.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
大气圈的作用是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伤害。
4.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可分为极地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这些气候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纬度、海洋影响和地形因素等确定的。
5. 地理概念地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包括高原、盆地、山脉、河流、湖泊等。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对地球表层特征的理解。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迁移和变化等。
了解人口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深远影响,因此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4.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了解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
5. 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的影响。
了解政治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家边界、地缘政治等问题。
第三部分:地理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内容整理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内容整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的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人文地理学的重点内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准备和复习。
一、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形成、演化和空间结构,以及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中,城市地理学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以下是城市地理学的重点内容:1. 城市定义与分类:城市的定义是基于人口数量、行政地位、经济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划定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城市可以分为大城市、中城市和小城市等。
2. 城市发展与演化:城市的发展与演化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形成的原因、城市扩张的模式、城市结构的演化等。
3.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城市扩张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组织。
4.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自然环境也对城市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乡村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研究农村地区的空间结构、农业生产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等问题。
下面是乡村地理学的重点内容:1. 乡村空间结构:乡村地区的空间结构包括农田分布、村庄布局、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等。
2. 农村生产方式: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与研究。
3. 乡村社会经济活动: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农村工业化、乡村旅游、乡村环保等方面,它们对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变迁有一定的影响。
4. 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乡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城市对乡村的农产品需求,乡村提供城市劳动力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结构等问题,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考研复习是一个系统而高效的过程,对于地理学专业的考生来说,人文地理是必备的重点知识之一。
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人文地理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考试成绩。
本文将对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人文地理概述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活动在地表上空间分布的规律和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2.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布局、农业生产方式与地域环境等问题。
3. 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区位、空间布局、发展规律等问题。
4.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体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等问题。
5. 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的空间分布、交通网络及其对地域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二、山西省的人文地理特点1. 人口地理特点:山西省总人口规模庞大,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人口多集中在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而山西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 农业地理特点:山西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苹果、葡萄等果树种植业。
3. 工业地理特点: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
4. 城市地理特点:山西省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5. 交通地理特点:山西省的交通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三、山西省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1. 太原市: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
太原市位于山西北部,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
2. 煤炭工业: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
山西省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
3. 农业特点:山西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苹果、葡萄等果树种植业。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整理与案例分析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整理与案例分析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自然地理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山西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要点进行整理,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要点的理解和应用。
一、地球与地球行星系统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是一个略扁球状的椭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km,极半径约为6357km。
案例分析:在研究山西省的地形地貌时,我们需要考虑地球形状对地势的影响,例如山西省的地势高低、海拔等因素。
2. 地球的地壳结构地球的地壳由岩石构成,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案例分析:山西是一个富矿产资源的省份,在考研复习中需要关注地壳结构对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大气长期平均状态的表现,气象则研究大气短期变化。
案例分析:山西省位于中国的暖温带,气候多样化,但总体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气候数据来预测山西省的降水情况,进而判断其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影响。
2. 地震与地质灾害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地震活跃带之一,常年受到地震的威胁。
此外,山西省地处矿区较多,地质灾害频发。
案例分析:以震中位于山西省的唐山大地震为例,分析该地震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防灾减灾措施等,进一步了解山西省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三、陆地地理和水文地理1. 山地地理山西省地势以高山和丘陵为主,山脉交错,地势复杂。
案例分析:以太行山为例,分析其对山西省的气候、水文、植被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山西省山地地理的特点。
2. 水文地理山西省的水文地理特点主要包括水资源分布不均、河流水系发达、湖泊众多等。
案例分析:以黄河为例,分析其在山西省境内的流经情况以及相关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
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受到煤炭开采、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案例分析:以山西省的土地退化和草原退化为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整理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大气和气候、水文与水文地球化学、土壤与植被、地貌与地貌发育等内容。
作为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的一部分,自然地理学的重点内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整理,请注意浏览。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过渡层。
而地壳是地球的外部被动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地球的形状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认识,早期认为地球是平面或者圆盘状,后来通过地理勘测和航海等实践发现地球是近乎球形的。
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了地球的尺度和形状参数,如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并建立了地球几何模型。
二、大气和气候大气是地球围绕其表面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圈、平流圈和对流层。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氧气和水蒸气等。
大气的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地球自转。
气候是指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变化规律,主要由气温、降水量、湿度、风速等要素组成。
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水文与水文地球化学水文研究水的地理分布、来源、去向、贮存和运动等水文现象。
水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在地球表面,水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地球上水体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规律。
水体中溶解着各种物质,这些物质与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学成分。
水文地球化学对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地下水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土壤与植被土壤是地球表层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界等环境因素之间的重要界面,由岩石颗粒、有机物质、微生物等组成。
土壤具有贮水、供养植物和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植物生长和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
太原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全部复习资料.docx
GeoDatabase有两种实现形式
一种是基于Access数据库文件的实现形式
另一种是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在Oracle、SQL Server等RDBS中实现的可支持分布 式处理的形式
创建Shape文件的方法:
首先,应创建一个文件夹用來存储一系列相关的Shape文件。
在目录树中,右键点击个文件夹后,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v新建>-<shape文件〉
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新建shape文件”对话框,依次输入文件名、要素类型(点、线、面…)
3剪切要素(clipping):
用一个多边形图层去裁剪另一个图层:根据一个图层剪切另一图层中的要素
这个操作使用一个多边形主题(或者主题中选定的要素)去裁剪另一个点要素或线要素或多 边形要素主题,从而生成一个新的主题。派生的主题中将只包含处于用来裁剪的多边形边界 内的要素。
儿何上,位于多边形要素范I詞内的输入图层要素得到保留。
6插除:
7掩膜:分析掩模定义了输出栅格的范围掩模是根据已存在的栅格的“有效数据”区 域生成的,而不是矩形区域(分析范围中指定的是矩形区域)。
8地理配准:是为了使得影像数据可以和GIS矢量数据集成在一起,而为影像数据指定 一个参考坐标系的过程。
9地理变换:地理变换是一种在地理坐标系(基准面)间转换数据的方法,当将矢量数 据从一个坐标系统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下时,如果矢量数据的变换涉及基准面的改变时, 需要通过地理变换來实现地理变换或基准面平移。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要概念详解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要概念详解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它涉及到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多个方面。
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的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对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详解。
1. 地球构造地球是由内部的地幔、地核和外部的地壳构成的。
地幔是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主要是铁镍合金组成。
而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2.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形特征。
它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沙漠、冰川等。
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大规模隆起地形,河流则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多样化的地貌景观。
3.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
它受到地球的气候带、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山西省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炎热多雨的夏季是其典型特征。
4. 水文水文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变化及其与大气、陆地、生物等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相对紧缺,因此在水文学的研究中要注重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5. 生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过程等。
山西省以山地、丘陵和河谷地带为主,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因此生态保护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包括地球构造、地貌、气候、水文和生态等方面。
对于备考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这些重要概念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有助于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本文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概论
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概论在山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概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分为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概论两个部分,为考生提供详细的复习资料。
一、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定居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概论,以下是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总结。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增长和结构的地理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山西省考研中,中国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是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生需要掌握城市化进程、城市结构与功能、城市分布等基本知识。
3. 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关注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农业区划、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发展等内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工业区位选择、产业布局、工业市场等内容。
5. 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关注交通系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方式选择、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二、经济地理概论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地域的经济差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等问题。
以下是经济地理概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介绍。
1.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研究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等。
2. 城市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地理学关注城市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功能与竞争等内容。
3.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研究企业选择区位的决策过程以及区位选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企业选择区位的因素、区位优势与区位劣势等知识。
山西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山西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能量、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科学,它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对于准备参加山西省考研地质学的同学来说,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供同学们复习使用。
一、地质学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经历了原始地壳形成、初期火山喷发和大规模岩浆活动等阶段,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貌。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不均匀,主要由硅铝岩和硅镁岩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状圆球状结构,由含铁和镁的硅酸盐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3. 地球的地理时代和地层划分: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地层是地球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叠加堆积,按照时间和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
4. 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地壳中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如地堑、断层、地脊等。
地震是地壳中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对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5. 岩石和矿产资源:岩石是地球地壳上的一种天然物质,它根据其成因和成分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地壳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石和矿石集合体,主要有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
二、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点1. 地理学基础知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资源、植被和动物等。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和农业等。
2. 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等性质,包括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物理量和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和降水等。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其基础知识点是考生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地球、地理信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介绍一些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首要内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到外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大约为35公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下面介绍一些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信息的收集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理定位系统和地理调查等方式进行收集。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作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等。
2. 地理信息的展示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制作地图、制作数据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地图是一种常见的地理信息展示方式,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
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要素,如城市、交通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与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聚集较多、以非农业为主的居住地区。
人口和城市的发展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对于地理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各种交通方式和通讯技术有助于理解地理发展和地域联系的变化。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
(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
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
(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
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一点的磁场强度。
5、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表以下平均16公里处的界面。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
(完整版)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球的物理特征、人类的活动及其影响等。
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 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球是一个复杂的行星,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幔下面的液态金属铁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还有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等。
3.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构造主要包括岩石圈、软流圈和固流圈。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
软流圈是位于岩石圈下面的可塑性流体层,主要由上部地幔组成。
固流圈是软流圈下面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下部地幔和地核组成。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板块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并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4. 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大气层中的气体有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受到地球的经纬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5. 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降水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全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6.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7.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进程等。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在城市中集聚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8.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
大学必备:大学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大学必备:大学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地理学是一门描述和解释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的科学。
这份文档将为大学新生汇总一些地理学的必背知识点。
地球的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层组成的。
从内部到外部,它们是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和水平面。
自然灾害
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等。
地震通常是在板块边界处发生的,它们可以造成很大的破坏并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过度消耗化石燃料等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全球气
温的上升会导致冰川融化、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风险等影响。
中国地理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产。
长
江与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河流。
黄河是中国五大文明史源之一,而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景点。
希望这份地理学的必背知识点列表能够对大学新生有所帮助!。
大学地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地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本文将对大学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复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回顾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1. 地理学的定义和分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分支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2.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季节变化。
3. 地理要素与地形地貌- 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水域、大气和生物四个要素。
- 地形地貌:指地球表面的形状、特征和分布。
常见的地形地貌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河流等。
4. 气候与气象- 气候:长期平均天气状况的统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气候带等。
- 气象:短期天气现象的观测和预测。
主要研究气温、湿度、降水、风力等。
5. 人口与人口地理- 人口: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密度等。
6.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人口密集、功能复杂的人居聚集地。
- 城市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7.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
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
8.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和政策。
9.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系统。
10. 地球村与全球化- 地球村:因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的概念。
- 全球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学的基础,对于深入研究地理学和理解地球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情请查阅相关地理学教材和资料。
*。
太原理工大学地理学基础全部复习资料
太原理工大学地理学基础全部复习资料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地理学作业1、地理科学所讲的“区域”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含义有何不同?2、1949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梯度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评价三个发展战略的利弊。
答:均衡发展的生产布局是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对我国改变畸形的极不合理、极不均衡的殖民地经济方面,对我国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在主客观上存在种种缺陷。
首先,它忽视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区域优势、区域特色的发挥,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建国30多年中的经济发展缓慢与此有关。
其次,认为因素的干预在很多地方是有违于经济自身规律,其结果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沿海优势得不到发挥梯度发展是根据均衡发展的弊端提出的,其的生产布局是先集中力量引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沿海重点地区,等沿海重点地区发展起来后再通过重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从不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即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扩散发展。
按照这一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经济总量,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
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弊端。
首先是经济发展并未出现由东向西推移扩散的明显趋势,反而进一步扩大了东西部发展差距。
其次是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协调发展是针对梯度发展的不合理性提出的,其不是均衡发展,更不是平均发展。
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着眼点放在缩小区域间人均收入的差异,建立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既良性竞争、又又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关系。
从经济上讲,这有利与全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
太原理工大学地理学基础-自然地理学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二)
科学家采用了协调世界时。
•
• 协调办法:
• ①规定1958年1月1日0时的瞬间原子时的起点与世
• 界时重合;60年代采用每年修正原子秒长的办法使协调世界与世界时 的时刻保持在0.1秒之内。
• ②协调世界时采用精确稳定的原子秒长,与原子时的差值为完整的秒 数(秒以下的小数始终与原子时相同),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的差值 始终保持在±0.9秒之内。当超出这一限度时,协调世界时便自动跳 秒(闰秒),以适应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一)时间
• (1)世界时(UT)
•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零时区的区
• 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平时)称为世界时。
•
• 它是以地球自转钟所计量的地方平太阳时。
• (2)原子时(IAT)
•
•
利用原子稳定的电磁震荡周期所计量的时间
• 历法概述 历法:力求在尽可能短的协调周期内,使 历年、历月的平均日数,与日、月运动周期的 精确日数相等或尽量接近。 ①太阴历:依据月相变化周期制定的历法,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通过右手法则认记:设想 右手握着地轴,大拇指竖直指向北极星,四指 指的方向则代表地球的自转方向。 日月星辰的周日视运动是自东向西的。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 是逆时针方向的,而在 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则 是顺时针方向的。
• 地球自转的周期
(1)恒星日:以天球上的某恒星为参考点,地球
简称阴历或回历。 历月与月相对应,但历年的月序却与季节不相关。 游牧民族的穆斯林国家或地区仍然沿用
②太阳历:依据太阳回归周期制定的历法, 简称阳历或公历。
历年的月序却与季节相对应,但历月与日序与月 相不相关。 国际通用历法
③阴阳历:既依据月相周期,又协调太阳回归周期 制定的历法,又称农历、旧历或夏历。 历月与月相对应,但历年的月序也与季节相对应。
理工大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重点(1~8章)资料
地信二班地信二班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老师没有给第一章,第八章重点,所以选择性地总结了一些题,请选择性地看看吧!其余问题答案大致不会有错,对有疑问的题也请仔细地看一下吧]第一章.地球1.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3.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中,其它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4.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5.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6.地球大小:赤道周长40076604m、经线周长40008548m、平均半径6371110m(月球的质量小,相当于地球的1.23%)7.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更替。
(2)地球自转使北半球物体向右偏,南半球物体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地球自转使潮汐变为相反方向的潮汐波对地球自转其阻碍作用。
(5)地球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都有密切联系。
8.地球公转: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周期为一年。
9.太阳的视运动: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
黄道与赤道有23°27´的交角(黄赤交角)10.北半球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移至赤道时。
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移至赤道时。
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11.太阳高度角及变化: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12.赤道:通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相交成的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地理学作业1、地理科学所讲的“区域”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含义有何不同?2、1949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梯度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评价三个发展战略的利弊。
答:均衡发展的生产布局是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对我国改变畸形的极不合理、极不均衡的殖民地经济方面,对我国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在主客观上存在种种缺陷。
首先,它忽视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区域优势、区域特色的发挥,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建国30多年中的经济发展缓慢与此有关。
其次,认为因素的干预在很多地方是有违于经济自身规律,其结果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沿海优势得不到发挥梯度发展是根据均衡发展的弊端提出的,其的生产布局是先集中力量引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沿海重点地区,等沿海重点地区发展起来后再通过重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从不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即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扩散发展。
按照这一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经济总量,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
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弊端。
首先是经济发展并未出现由东向西推移扩散的明显趋势,反而进一步扩大了东西部发展差距。
其次是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协调发展是针对梯度发展的不合理性提出的,其不是均衡发展,更不是平均发展。
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着眼点放在缩小区域间人均收入的差异,建立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既良性竞争、又又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关系。
从经济上讲,这有利与全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3、你认为“全国各省都要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提法正确吗?为什么?答:不对。
理由是:根据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全国每个省都自己的区位优势与劣势,省内各县市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都适宜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各个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的区域特色,努力消除其劣势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本省经济的高效率增长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引进了过百条彩电生产线,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答:我国是在1978年底正式实行改革开放,当时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经济体制不健全,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产业,盲目跟进与模仿,区域产业结构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化现象。
产业雷同化是劳动地域分工存在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人们盲目从众或攀比心理使他们都购买彩电,从而企业家都投资彩电导致了这一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技术得不到进步。
根据区域分工理论,每个省市都应该发展自身的区位优势,而不是盲目从众的上马一些雷同项目5、地方保护主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地方保护主义是一地区为本区域一己经济利益而设置各种政策障碍,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保护落后,打击先进的经济现象。
实践表明,这一现象既不利于本区域企业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又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全国经济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6、分析加入WTO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答:加入WTO对中国最大的机遇是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加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可以更自由的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更全面的彻底开放。
很多企业将与国际接轨,不得不接受来自国内国外的经济挑战,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7、谈谈你对处理我国东西部关系的看法。
答:中央政府在处理我国东西部关系的问题上做到了协调全面兼顾,基本思路是促进区域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劳动地域分工,加强东西部的合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扶植和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经济的总体实力。
总的来说,这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中央按照以上思路所做的努力,无一不体现出了和谐的理念,这对缩小我国东西部差异,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8、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建国初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相对落后,这是为什么?怎样振兴东北?答:原因:根据区域发展的波动理论,区域的发展过程是曲折波动前进的,生产技术存在创新——扩散——被新技术替代的周期过程,加之体制、政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短期和长期的波动周期。
我国东北地区因为建国前属于殖民地经济,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建国后又由于与苏联的接壤和煤、石油等能源的发现而受到中央的重视与大力支持,称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因而建国初期一直发展较快,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到东南沿海,市场优势不再,加之东北的能源产业日渐枯竭,与苏联的关系不再,因而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相对落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吸引人才,吸引外商的投资1、//比较区位、位置、分布布局等术语的涵义。
2、有人提出在全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展大中城市,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理由是:根据中心地理论,具有中心地职能的的机构位于服务管理对象的中心。
当达到一定门槛时就形成中心地;他们以等级地六角形镶嵌结构存在,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低级中心地数量多,服务范围小。
小城镇相当于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仅限于本区域;大中城市相当于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广。
区域的不平衡性与发展的自发性不可能是在全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展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自动转化为大中城市,大中城市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与先进的强大的生产技术,更能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且在全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展大中城市有悖与城市发展规律,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因此小城镇与大中城市需要同步发展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餐饮业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试分析一下,他们在布局其企业时,将怎样考虑对我国经济环境分析、怎样确定首选城市和怎样分析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答:首先,他们考虑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看看进入中国是否有政策上的障碍与是否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用;其次,在政策障碍消除后研究中国各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及市场导向,寻找有利于货物销售和服务方便的城市并确定首选城市;最后,对首选城市的布局进行分析,研究有能吸引顾客消费的地段4、比较配置城市消防网络和城市大卖场选址有何不同?答:城市消防属于公共措施建设,属于非盈利性;城市大卖场属于私人建筑,主要以盈利为目的。
城市消防网络布置上力求最大限度的接近服务对象与实现在设施数固定的情况下设施网络覆盖的人口数量最大,覆盖和保护的财产价值最大;城市大卖场在布局上力求布置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力求最大限度的接近本区域的消费人群5、工厂的选址与商店的选址有何不同?工厂的选址主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与接近市场消费地,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从原料、运费、劳动力、集聚因子这几个方面,一般布置在郊区;商店的选址主要单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选址,只要求最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群,尽量布置在城市的繁华地段。
6、经济时代对传统区位论有哪些挑战?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特征。
答:面临的挑战如下:○1对企业来说固定的区位和地域概念不复存在○2原来影响产业布局的运输、集聚、市场、原料等区位要素的地位和重要性大大降低,而知识、技术、智力等知识型区位要素和重要性程度将大大提高○3传统区位理论基础、有效性和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4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引起重视。
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特征:○1以大学、研究所为依托,依靠科技创新获利。
大学是新技术的发源和推广地,廉价的研究成本与先进的生产力能缩短高新企业的产品研发周期与降低成本,从而为快速抢占市场做准备○2高新产业区密集,如中国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这些高新企业聚集在一块,既互相竞争有共享高新技术成果○3高新技术产业倾向于布置在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大城市周边,既能为员工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又能达到交通的最优化。
地理学课后习题1.为什么地理科学要重视地球系统研究?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3.在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以外,还有哪些行星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优越?4.“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5.有人说:按照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力发电,燃煤火力发电也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么?为什么?6.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7.举例解释“地上现象,天上原因”这句话。
8.从地表到大气层顶部气温度越来越低,这种说法对么?9.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10.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11.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12.对比地球自转与不自转,地轴垂直于黄道和倾斜于黄道,地球的地理过程有何不同。
13.许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预言,地球上的石油只能用几十年,煤也只能用几百年,大量的稀有金属只能用几年,几十年,人类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毁灭。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14.地球史家说,现在是地球第三次寒冷期;第四纪学家说,现在是气候转暖期;气候学家说,现在是本世纪温暖时期;气象学家说,这一,二年气温偏低。
他们的说法为什么看上去相互矛盾?15.有人提出地球表层是同心圆状的层圈构造,即先是岩石圈,依次是水圈,生物圈,气圈,这种看法对么?16.生物圈与智慧圈有何区别?智慧圈能最终代替生物圈么?17.为什么火山多的地方,地震、温泉、地热也多?18.有人说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地理环境退化的表现?你怎样评价?19.有人说人类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陆地,尽量增加陆地面积扩大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你如何评价这一看法?20.有人提议建立“城市自然地理学”,有人提出反对,理由是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城市环境有人类参与,不属于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1.有人设计这样一个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饲料鸡鸡粪猪猪粪作物人尿粪人类食品蚯蚓你认为可行么?为什么?22.有人说保护生物最好的办法是将生物人工养起来,变野生生物圈为人工驯养生物圈,你认为这一看法对么?为什么?23.用三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24.搜集我国各地区居民的资料,说明各地区、各民族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5.以秦岭淮河为界谈谈中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26.以太行山为界谈谈华北与西北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27.分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28.分析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