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三要素,即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创造一...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2d98ae2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c.png)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构成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光与光能)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什么叫绿色建筑
![什么叫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488b0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4.png)
什么叫绿色建筑在如今的建筑领域,“绿色建筑”这个概念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
但到底什么叫绿色建筑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简单来说,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理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过去,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建筑的功能和外观,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大量的建筑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节能方面。
这包括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散失;使用节能灯具和电器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和窗户位置,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比如,一些绿色建筑的窗户可以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光照自动调节开合程度,以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节地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考量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比如在城市中,建造高层或多层建筑,而不是一味地向周边扩张,占用更多的耕地和绿地。
节水同样不可忽视。
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非饮用用途;采用高效的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有的绿色建筑还会设置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将废水处理后再次利用。
节材则体现在选择环保、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上。
减少使用对环境影响大的材料,如木材的采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损耗。
除了资源的节约,绿色建筑还注重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是关键之一。
通过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避免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
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减少室内污染物的积聚。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考试整理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考试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a92b188b7c1cfad6185fa744.png)
一、名词解释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4、Low-e 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
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5、光辐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PV 即Photovolta-ic)。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
光伏建筑—体化(BIPV) 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 的形式。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
6、地源热泵:以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能采集系统、室内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能采集系统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地埋管、地下水和地表水三种形式。
7、病态建筑综合症:也叫建筑物综合症,是发生在建筑物中的一种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影响,是由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持期间与它的最初设计或规定的运行程序不协调所引起。
绿色建筑指什么
![绿色建筑指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a0c83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e.png)
绿色建筑指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
那么,绿色建筑到底指什么呢?简单来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阶段,都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如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理念首先体现在对资源的节约上。
在能源方面,绿色建筑会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比如,通过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建筑内部的部分用电需求;或者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从地下获取热能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绿色建筑会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还会安装节水器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绿色建筑会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绿色建筑会优先选用环保、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这些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少。
在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会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扬尘、噪声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运营阶段,绿色建筑会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等手段,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因室内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之一。
绿色建筑会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采光设计、温度湿度控制等手段,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例如,充足的自然采光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不仅节约能源,还能让人的心情更加愉悦;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abc90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4.png)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舒适性,并创造健康、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室内外环境。
本文将介绍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第一部分:节能节能是绿色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在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1. 优化建筑形态: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形态,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和太阳辐射面积,从而降低能耗。
2. 选用高效设备: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如LED灯具、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3. 采用节能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认证的节能材料,如保温材料等。
4. 进行节能改造: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如加装隔热层、更换节能玻璃等。
第二部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建筑领域,节约用水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绿色建筑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低流量设备:如低流量马桶、淋浴头等。
2. 收集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冲厕等。
3. 循环利用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源。
4. 设计绿化景观: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减少植物灌溉需求。
第三部分:环境友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
在绿色建筑中,应该优先考虑使用环境友好材料。
具体措施包括:1. 选择可再生材料:如竹木、麻绳等天然材料。
2. 选用回收材料:如废旧玻璃、钢铁等。
3. 优先选用低VOC材料: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缩写,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
在绿色建筑中,应该优先选用低VOC材料。
4.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通常经过环保部门的认证,对环境影响较小。
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应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 优化通风系统:通过优化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建筑业的绿色建筑理念
![建筑业的绿色建筑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917bbb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8.png)
建筑业的绿色建筑理念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绿色建筑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的定义、原则以及其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建筑。
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选择。
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节能、节水、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和人员的舒适度。
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墙、窗户和屋顶材料,以及使用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绿色建筑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的整体能源效率,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节水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绿色建筑中,通过使用节水设备和回收雨水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例如,在室内安装节水龙头和淋浴器,以及在室外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关键原则。
通过选择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以及合理规划建筑废物的处理方式,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使用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绿色建筑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环保性能,还关注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室内设计和通风系统,绿色建筑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例如,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地板材料,以及增加室内植物等措施,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建筑业中,绿色建筑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开发商意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理念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f1bf2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0.png)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绿色建筑的概念、原则、技术和实践。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建造和运营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环境、经济和社会。
即绿色建筑应该对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高、社会受益大。
二、绿色建筑的原则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节能、节水、低碳、环保、健康、可持续性等。
节能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和设计手段来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节水是指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和灰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低碳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选择绿色材料和技术,减少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环保是指在建筑的材料和装配方面尽可能选择环保素材,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健康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体健康和舒适性的因素,创造优美的室内环境。
可持续性是指建筑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到长远性的规划和设计。
三、绿色建筑的技术绿色建筑的技术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通风系统、节水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绿色建筑技术,它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力,供给建筑内的电力需求。
地源热泵则是利用地热进行制冷或加热的技术。
通风系统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节水系统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和灰水的方式,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四、绿色建筑的实践绿色建筑在实践中,需要将绿色建筑理念渗透到建筑的全过程中,包括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原则,并采用绿色建筑的技术。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选择环保材料并严格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节能、节水等方面的管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和健康度。
在拆除过程中,需要进行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它以环保、可持续、健康为导向,旨在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更加优美、健康、绿色的建筑环境。
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
![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f46b201759eef8c75fbfb316.png)
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摘要]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为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
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建筑;绿色;能源;环境人类的建筑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营造“百年大计”,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于是,学者们提出“绿色建筑”(或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概念。
21世纪是人类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时期,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
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在某些地区及某些方面已向“绿色建筑”这一目标迈进。
出现许多良好的势头。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
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
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一、国内绿色建筑政策概况为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发展,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审绿色建筑等多种措施推动这项事业向前迈进。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1 绿色建筑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1259a246bec0975f565e21c.png)
4《认知绿色建筑》绿色筑定义▪ 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 ▪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
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三就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
效”的使用空间。只有做到了以上三点,才可称之为绿色建筑。
《认知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
▪ “健康”、“适用”和“高效”这三个词就是绿色建筑概念的缩
影,“健康”代表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需求;“适用”则代 表节约资源,不奢侈浪费,不做豪华型建筑;“高效”则代表着 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 绿色建筑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与自然相依相存,注重人的恬静以及人
绿色建筑
《认知绿色建筑》
1.1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2
《认知绿色建筑》
何为“绿色建筑”?
3
《认知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 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 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 形式结构、色彩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 虑,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 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 素来看待,而更被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 有机组成部份。
绿色建筑:生态家园设计
![绿色建筑:生态家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76d2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8.png)
绿色建筑:生态家园设计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它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空间。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
同时,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环保材料: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人性化设计:绿色建筑要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4. 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要尊重自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1. 优化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风等自然资源,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3. 绿化屋顶和墙面:通过绿化屋顶和墙面,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改善城市气候,增加生态环境。
4.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利用,既节约水资源,又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5. 室内空气质量:通过合理的通风、采光设计,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绿色建筑的意义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 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提高生活质量:绿色建筑关注人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
绿色建筑:提倡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绿色建筑:提倡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0cade8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7.png)
绿色建筑:提倡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建筑。
它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绿色建筑的步骤。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通过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降低水消耗和垃圾产生等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担,保护生态环境。
2.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利用高效的绝缘材料、节能设备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健康与舒适:绿色建筑提倡空气质量的改善,使用低污染材料和有效通风系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内部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延长建筑寿命:绿色建筑采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维护和修复的成本,延长建筑的寿命。
5.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世代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
实施绿色建筑的步骤:1. 设定目标:确定建筑的绿色建设目标,例如节能、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
2. 建筑设计:在设计阶段,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高效的能源系统、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等要素。
同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3.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优选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可降解材料等。
4. 能源管理: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发电系统、节能照明系统、隔热与隔音建筑材料等,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5. 水资源管理:通过收集雨水、回收水、节水设备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合理规划和使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6. 建筑操作与维护:建筑物的运营与维护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改进和优化建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一致性地实现绿色目标。
7.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意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实践中来。
绿色建筑概述资料
![绿色建筑概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d35c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a.png)
绿色建筑概述资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们健康的建筑。
绿色建筑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关于绿色建筑的概述资料,详细介绍了其定义、原则、优势和国际发展情况。
一、定义绿色建筑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理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节能、节水和环境适应能力。
同时,绿色建筑还要保障建筑内部环境的优质,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二、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节约能源: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利用可再生能源。
2.节约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系统,同时收集和利用雨水。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材料选择: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5.室内环境质量:保障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无毒,并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三、优势绿色建筑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能源成本:绿色建筑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能源支出。
2.改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使用环保材料,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环境。
3.保护环境:绿色建筑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提高市场价值:绿色建筑具有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价值,对于长期投资和资产管理非常有利。
5.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材料和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国际发展情况绿色建筑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以下是几个国际发展的典型例子:1.美国: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绿色建筑与环境设计)认证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绿色建筑认证之一、美国政府还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政策和法规层面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
2.德国:德国在绿色建筑领域也有较高的研究和发展水平,该国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建筑的节能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也较高。
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
![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c43985e767f5acfa1c7cd63.png)
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0641b233186bceb18e8bb92.png)
绿色建筑一、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就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可以说,这三个词就是绿色建筑概念的缩影:“健康”代表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需求;“适用"则代表节约资源,不奢侈浪费,不做豪华型建筑;“高效”则代表着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人,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2973210b90c69ec3d5bb75d8.png)
绿色建筑●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038b2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png)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目标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包括:1、减少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2、节约水资源: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等措施,减少建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3、节约材料:选用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4、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5、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整合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项目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将建筑、结构、设备、景观等各个专业整合在一起,共同考虑建筑的性能和环境影响。
通过跨专业的协作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3、被动式设计优先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如合理的建筑朝向、遮阳措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以减少主动式设备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4、灵活性和适应性设计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建筑,能够根据未来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1、节能技术(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建筑的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措施,减少热量的传递。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哪些要素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哪些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e948d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d.png)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哪些要素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趋势。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那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哪些要素呢?首先,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形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
合理的窗户设计,既能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又能避免过多的热量进入或散失。
此外,采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冷热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源供应方面,积极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
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建筑内可以安装节水器具,如低流量的水龙头、马桶和淋浴喷头,以减少用水量。
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
同时,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大大降低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耐旱的植物品种,减少灌溉需求,也是节水的有效措施之一。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使用竹子、木材等可再生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还能为建筑增添自然的美感。
选择含有回收成分的建筑材料,如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也有助于降低对原生材料的需求。
此外,要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健康。
室内环境质量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舒适度的关键因素。
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出室内的污染物和异味,引入新鲜空气。
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使其符合人体的舒适需求。
什么是绿色建筑如何设计绿色建筑
![什么是绿色建筑如何设计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7849a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d.png)
什么是绿色建筑如何设计绿色建筑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又该如何设计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不仅仅是在建筑过程中采用一些环保材料或者节能设备,而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都贯彻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绿色建筑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源效率。
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布局和保温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其次是水资源管理。
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技术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需求,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是材料的选择。
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回收和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室内环境质量,通过控制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噪音等因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那么,如何设计绿色建筑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场地的生态环境。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避免破坏生态敏感区,同时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植被和风向等,为建筑的节能和环境优化提供基础。
比如,如果场地周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的布局就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减少空调的使用。
建筑设计方面,要注重建筑的体型系数和朝向。
合理的体型系数能够减少建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合适的朝向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冬季的室内得热和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
窗户的设计也至关重要,窗户的大小、位置和遮阳措施都会影响室内的采光和热环境。
在能源系统设计上,应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技术都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的能源。
什么是绿色建筑
![什么是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dc34b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49.png)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什么是绿色建筑/project_demo.htm?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业内有关专家谈到,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日益体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
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
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向结构师提出了建筑结构体系选择的新问题。众所周知,要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体系绝非易事,在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结构工程师要做出新的决择。
在此对混凝土用料作些分析。从2003年我国水泥8.2亿吨的实际消费来看,扣除水泥制品、砌筑砂浆所用的水泥量,60%的水泥是用于混凝土的拌制。全国混凝土总的用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房屋建筑为9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达到25亿立方米。
?
建筑结构体系
?
建筑结构体系是建筑的骨架。当建筑师们勾划出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造型、平面布置后,其骨架、基础、围护的设计均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的,这涉及到选型的问题。
我国的结构体系是非常丰富的。从较原始的土结构、石结构、木结构到以后的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膜结构、组合结构,无所不有。它的取用决定于资源、价格成本、结构型式、气候条件、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
绿色建筑的专业领域甚广,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从市政、园林、物业到经济,从建工建材、化工到轻工、从建筑、结构、机电到给排水,都与绿色建筑休戚相关。这是一个偌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民运动为其添砖加瓦,反过来,她又造福于全球民众。
特别是对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这场绿色建筑革命中能做出什么贡献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怎么显示“绿色”的特征呢?这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砌块建筑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时兴时落。这种体系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利用废渣废料(粉煤灰)及地方资源,制作方便,便于在砌体结构中竖向配筋,不仅用来盖多层,还可盖高层,价格不高,施工简单。由于在生产、设计、施工几个环节中管理不严,出了点裂缝之类小问题,但也不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不毁田,又利废,还节能,且耐久,与其他建材相比,系归类于绿色建筑。
由于我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还在沿用现浇施工法,伴随而生的是建材浪费,现场的噪声及空气污染,大量的废弃物,模板周转率低下,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一系列与绿色建筑背道而驰的现象。
国外学者已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非绿色建筑,我国却视作主导结构,这是剖析我国绿色建筑中的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也是重新审视我国建筑结构体系的大好机遇。
国外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耗能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其耗能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4倍,可见钢筋混凝土建筑对地球环保有很大的杀伤力。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断面大,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和水,导致国土流失。最后当其寿终正寝,拆除解体时,其废弃的渣块屑又难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环境的大负荷,拆解中的扬尘再次冲击环保。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对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几乎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视土质地层情况,打入地下不同深度,用支承和摩擦两种方式把上部结构托起来。一般来讲基础工程占土建造价的1/3左右,它的最大弊端是在地下空间建立混凝土森林,给我们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破坏了地下空间环境。如上海市约有6000幢高层,桩大致有四十几米和六十几米两种规格,在修建上海地铁时,规划线路遇到很大的麻烦,暴露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数据惊人。在我国局部地方开采砂石也出现了困难,沿海一些城市甚至采用对混凝土具有腐蚀作用的海砂,处理不当还影响工程质量。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水泥的消费。自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这隐含着我们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与国土流失,更突出的是向大气中排放CO2,污染环境。不考虑CO2减量与废弃物减量就称不上绿色建筑的研究,国际有关组织在研究10年间碳的预算量时,清清楚楚地写上“水泥生产”的地位和数量,所以谈及绿色建筑时,水泥用量是值得警惕的一个数据,切莫以我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而沾沾自喜。先进发达国家均依赖于周边贫穷或发展中国家提供水泥的,为了保护自己家园的环境,他们少生产或不生产水泥。
发达国家的轻钢结构(壁厚于小4mm)发展甚快,尤其近年来已从低层结构发展到多层结构,甚至于中高层结构(7-9层)。这类结构除了重量轻省料,所用的材料均属再生材料外,大量的构件系工厂化生产能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周期短,是典型的绿色建筑。
木结构理所当然的属绿色建筑。一方面我国的林业科学发展迅速,他们希望我们终止“以钢伐木”的方针,表示能提供“速成林”的木材给建筑使用;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我国WTO后,出于他们的生态平衡,急需伐树出口到中国,价格合理的话,也可视作能接受的一种结构体系。
?
建筑结构耐久性
?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于结构构件性能随时间的劣化,但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能力。
要注意结构耐久性与可靠性的区别。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可靠性主要表征结构的能力问题,而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反映时间问题。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亦相应作出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 建筑业用钢占到53%,钢种包括螺纹钢、热轧H型钢、彩涂板及钢门窗用钢、耐火耐候钢、抗层状撕裂性能钢板(Z向钢)、冷弯型钢、钢模板和脚手架。我国房屋建筑的结构型式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螺纹钢筋(包括带肋、光圆、预应力钢筋)的消费量最大。
我国建国以来到1996年主要采用的钢筋是Ⅰ、Ⅱ、Ⅲ级钢筋,其强度等级分别为:fyk=235N/mm2、fyk=335N/mm2、fyk=370N/mm2。1996年以后,国家规范推行新Ⅲ级钢筋(HRB400),fyk=400N/mm2。目前,热轧带肋钢筋Ⅱ级螺纹钢是我国生产和消费最多的主导产品,而欧、美等国家主要采用强度高、综合性能好的HRB400、HRB500钢筋。我国建筑实际采用钢筋的强度等级一般比发达国家低1~2个等级。实践证明,热轧钢筋HRB400与HRB335相比,除具有性能优良、适于抗震等优点外,并可节约钢材10%~14%。
?
建筑轻量化
?
高强、轻质是结构工程师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高强、轻质无疑可以节约材料,增大使用面积,减小基础荷载还给施工带来方便。减少建材用量,当然会促成节能、省资源、减少废弃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
1996年我国钢材生产超过1亿吨而成为世界第一钢材生产大国,而到了2003年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钢材用量就超过了2亿吨。根据“十五规划”预测,2010年钢材产量将突破3.1亿吨。
日本规定建筑物的支撑体(梁、板、柱)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新西兰学者甚至按500年的使用周期设计“自维持住宅”,他们认为有1000年历史的建筑——一个诺曼底式的教堂,至今仍在正常使用,500年的周期并非不可能,应该说这都是绿色思想的体现。
我国的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历史不长,近年来成为工程学科的热点。虽然我们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却有明显的进展。在2002年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专门增加了耐久性规定。《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把耐久性列为住宅的五大性能之一,从结构工程、装修工程、防水工程与防潮措施、管线工程、设备、门窗六个方面设置了评定指标。
毋容置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混凝土工程结构因化学腐蚀、冰冻循环、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等因素引起的耐久性降低,缩短工程的使用年限,造成巨额投资的浪费,资源的浪费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基础性课题。结构工程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耐久性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让我们的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尽可能多的为人类服务。
由于HRB400正式列入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若能得到全面实施,按照2002年消费建筑用热轧钢筋量计算,大约每年可节约钢材500万吨左右。
在此不妨对混凝土和水泥再做些分析。
我国建筑所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尽管甚多,但量大面广的是C30~C40。2003年度,曾对商品混凝土强度分布作过统计,C30~C40占65%;C25占24%;C45~C55占8.5%。2000年以后,国家规范推行采用C70、C80的混凝土,现在的用量约1500万立方米左右,只占整个混凝土用量的1%。
根据2003年混凝土产量,估算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水基本原材料年用量如表1所示。
INCLUDEPICTURE "/upload/WebHtmlEditor/wangyw/74-1.gif" \* MERGEFORMATINET
在发达国家,由于模板、砂石、人工昂贵,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造价偏高,加上他们的土地资源不像中国那么紧张,房屋以多层,低层为主。如美国的住宅建筑,根据住宅建造商协会(NAHB)提供的统计资料,美国新建住宅结构类型钢结构类仅占1%,木结构占到89%,混凝土(如砖石和混凝土)占10%。
彻底改变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我国主导结构的局面尚需有个过程。这是因为:1、这类结构取材方便,施工习惯,成本尚可接受,耐久性好;2、施工方法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可以设想,一旦我们的建筑改成工厂化生产,会涉及到数千万建筑工人下岗,这是有关社会安宁的大问题。因此,既要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又要根据国情循序前进。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采用两种结构形式,即砌体结构(普通实心砖、空心砖、砌块)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框支、框剪、框筒、筒中筒)。改革开放前,以多层的砌体结构为主,约占80%~90%左右。改革开放后,土地供需紧张,建筑需求量大幅上升,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地发展,特别是国家的墙改政策强制出台,为了避免毁田烧砖,在170个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要占到60%以上,即这种结构已成为我国新建工程中的主导结构。
水泥一般有275号(砌筑水泥)32.5级和42.5级(新标准)。砌筑水泥一般用于砂浆,32.5级、42.5级用于结构和制品。2002年我国32.5级水泥占总产量的75.8%;2003年32.5级水泥占总产量的74.5%,所以我国建材市场上,32.5级水泥是主导产品。
目前,各国规范中规定采用的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分别是:欧洲规范Euro Code 2为C105,德国规范DIN1045是C115,美国规范AC/318没有规定,设计手册已用到C100,试验研究已超过C160。发达国家C70、C80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