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等差数列》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思路】1.教法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说课稿这篇文章共2106字。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等差数列》说课稿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等差数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说课稿1第一方面: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的学习既能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数列有关知识提供研究的方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而且等差数列求和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还蕴涵着倒序相加、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等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方面: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小学和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
能力基础: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方面:学习目标依据课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和本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ⅰ)初步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ⅱ)当以下5个量(a1,d,n,an,Sn)中已知三个量时,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其余两个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重、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方程(组)思想,所以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但由于高二学生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上。
第四方面:教法学法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幺,而是我们怎幺知道什幺。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学生的学法以发现式学习法为主。
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
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
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说教材《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章节,它位于数列学习的第一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到数列的递推关系,这不仅是后续学习等比数列、数列求和等复杂知识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作用与地位:等差数列作为基本的数列形式,不仅是数列理论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一些线性增长或减少的问题。
在数学学科体系中,等差数列是连接算术与代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桥梁。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展开。
内容包括等差数列的识别、如何从第一项和公差推导出任意项的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识别等差数列。
(2)能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差在等差数列中的作用。
(3)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等差数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差数列模型,理解并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需要反复强调,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进行巩固;对于难点内容,则需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采用直观演示和逐步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节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1. 启发法:我将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例如,我会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按照一定规律递增或递减的数列吗?”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一、说课稿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等差数列的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中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本课程设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1.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如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性质。
3. 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和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部分: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释,并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性质介绍: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性质,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概念。
4. 解题示范:选择几个典型例题进行解题示范,并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答案解析进行自我评价。
6. 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等差数列”在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它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学生接触数列概念的入门章节。
等差数列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列形式,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工资增长、物价调整等方面。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公差)相等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2*(a1+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4.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性质的推导过程。
(2)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一般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和反复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部分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例如存款利息的计算、阶梯电价的计算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是常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问答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频繁使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等差数列的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等差数列”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它不仅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接触数学序列概念的第一个重要序列类型。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数列的极限等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方面,等差数列涉及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其性质。
本文通过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展开对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数学论证,最后引入等差数列的应用问题。
(1)作用与地位等差数列在数学课程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承继了学生对数的基本认知,同时为后续学习高级数学序列提供模型和方法。
在生活实际中,等差数列的概念广泛应用于金融、科学计数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等差数列的定义:介绍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构成,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出第n项的表达式,即 \(a_n = a_1 + (n-1)d\)。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给出求和公式,即 \(S_n = \frac{n}{2} (a_1 + a_n)\) 或 \(S_n = \frac{n}{2} [2a_1 + (n-1)d]\)。
-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周期性等性质,并探讨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和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序列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 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 等差数列性质的逻辑推导和运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一、说教材《等差数列的概念》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列部分的基础内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概念、性质和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极限等高级知识的基础。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列知识的承前启后:等差数列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基本概念之后,对数列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的第一步,它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小节1:数列基本概念的回顾在此,我们将回顾数列的定义,强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有序性和数性,为等差数列的引入作好铺垫。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差数列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数列实例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小节2:从实例到概念通过分析一系列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各项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概括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3. 数学应用的初步体验: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小节3:等差数列的应用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将结合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等差数列在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主要内容是:-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小节4:目标阐述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复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识别和应用等差数列。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节5: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等差数列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分割部分、小点阐述等方面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引言概述: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数学本身的推导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金融领域的利息计算、工程领域的等差数列模型等。
因此,深入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内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那么它的一般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
1.2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1)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的和等于这两项的平均数乘以项数。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求和公式Sn = (a₁ + an) * n / 2来表示。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公差d成正比,首项a₁成正比。
二、等差数列的应用2.1 利息计算在金融领域中,等差数列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我们存款到银行时,银行会根据一定的利率给我们计算利息。
如果我们每年存入的金额是等差数列,那么我们可以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存款的总额。
2.2 工程建模在工程领域中,等差数列也经常被用来建模。
比如,我们在修建公路时,可以将公路上的每个路灯的位置看作等差数列,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计算出每个路灯的位置,从而合理安排路灯的间距。
2.3 数学推导等差数列在数学推导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在证明某个数学定理时,可以将待证的问题转化成等差数列的性质,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证明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三、等差数列的求解方法3.1 求首项和公差对于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项数n和末项an,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一般项公式来求解首项a₁和公差d。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列,在数列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等差中项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通项公式,最后介绍了等差中项的概念。
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初步知识,对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但在抽象思维和归纳推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习态度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p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根底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比照的根据。
2、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程度,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归纳、推理的才能;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才能;通过阶梯性练习,进步学生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化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p 、擅长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教法分析^p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历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和演绎推理才能,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理论活动,以独立考虑和互相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p 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详细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三、学法分析^p :在引导分析^p 时,留出学生的考虑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究,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说课稿1
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说课稿1一、说教材(1)作用与地位本文为数学课程中“数列”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展开。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中的基础类型,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等差数列的定义: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2.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通过分析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引导学生掌握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等差数列的应用:介绍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本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下:1. 前置知识: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公式等。
2. 后续知识: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判定、等差数列的线性方程组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2. 学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3.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等差数列的特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难点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本质,突破推导过程这一难点,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4《等差数列》说课稿范文
2024《等差数列》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等差数列》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②能力目标:在等差数列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
难点是: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示范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示范,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入新知识:“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每天都要做同样的事情,比如早晨起床刷牙洗脸,每天都要重复一遍。
”学生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会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这种每天都重复的操作,有没有办法总结出规律?这个规律和数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意义。
环节二、示范引导,概念解释。
在引入概念之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示范的方式,展示一段每天重复的操作场景,比如每天上学时同学们排队进门。
然后向学生解释这种每天重复的操作有一个数学名词叫做等差数列,并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第1课时)说课稿
说课稿等差数列(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便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是: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法: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学法: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已见,进而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数列的意义是什么?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如何?通过两个问题复习上节内容目的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课1、通过投影让学生观察以下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 ①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m )分别是:21, 2121, 22, 2221, 23, 2321, 24, 2421,25②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40,42,44,46,48,50,52,54,56③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 )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2、形成概念(1)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以上三个数列的共同特点,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尊重的列位引诱列位先生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本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授教养进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解释.一、教材剖析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现实生涯中有普遍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进修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本上,对数列的常识进一步深刻进修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进修也为往后持续进修等比数列供给了进修比较的根据.所以,本节课在常识构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感化.2.教授教养目标根据教授教养大纲与学生的现实情形我制订如下教授教养目标:【常识目标】a.懂得等差数列的概念,控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b. 慢慢灵巧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才能目标】经由过程教授教养,造就学生的不雅察.剖析.归纳.推理的才能;进步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情绪目标】a.让学生体验从特别到一般的认知纪律,造就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力.b. 让学生育成仔细不雅察.卖力剖析问题的优越的思维习惯.【教授教养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授教养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进程及灵巧应用.二.学情剖析中职学生数学基本比较单薄,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必定的不雅察,思虑,剖析才能.前面已对数列的常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熟悉,对数学公式应用已具备必定的技巧,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形我在教授教养中从学生的生涯经验和已有的常识布景动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施展他们的主不雅能动性及其在教授教养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剖析】本节课我采取启示式.小组商量法以及讲练联合的教授教养办法.通干预干与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示引诱下,使学生自动介入数学实践运动,让学生去剖析.摸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常识又成长智能.经由过程讲练结正当可以实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冲破难点.【学法剖析】在引诱剖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虑空间,让学生去不雅察剖析,摸索新知.同时勉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商量,把思绪办法和须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四.教授教养进程设计本节课教授教养进程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商量(三)应用举例(四)反馈演习(五)课后小结(六)安插功课六个环节构成.(一)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情境: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明门上有四个从0-9的刻度的转盘,请求把四个转盘分离转到指定命字,门才干打开.门上还有四组数字,如下:1)1,3,5,(7 ),9 2)15,12,( 9),6,3 3)48,53,58,(6)3,68 4)8,(8 ),8,8,8剖析情境提问:问题1:你能帮忙小探险家准确找出暗码进入宝藏的大门吗?对于第一问学生很轻易答复.问题2:你能发明这些数字的合营纪律吗?教师分组,让学生不雅察商量得出结论.上述数列的特色教师总结: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统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爱好的探险内容为引题,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实例中让学生本身发明纪律,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造就学生由特别到一般的认知才能.(二)新课商量1.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板书界说)让学生找出界说中的症结字.① “从第二项起”知足前提;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统一个常数;③公役d必定是由相邻两项中的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同时为了合营概念的懂得,我让学生做一组演习,采取小组抢答的方法答复.目标是更好懂得等差数列的界说.演习一.由学生断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假如是,找出公役.①1,2,4,6,8,10,12,…; ②0,1,2,3,4,5,6,…;③3,3,3,3,3,3,3,…; ④2,4,7,11,16,…;⑤-8,-6,-4,0,2,4,…; ⑥ 3,0,-3,-6,-9,….教师强调:①公役可所以正数.负数,也可所以0.②上述第三个数列叫常数列,它是等差数列,且公役为0.问题3: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此后每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克不及举办,届数照算.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那么你能说出第40届奥运会在哪一年举办吗?设计意图:设置这个问题为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做铺垫.在学生完成反馈演习后,再让学生应用学过的公式后解决此问题.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1,公役是d,则根据界说可得:a2 - a1 =d即: a2 =a1 +da3– a2 =d即: a3 =a2+d = a1 +2da4– a3 =d即: a4 =a3 +d = a1 +3d猜测: a40 = a1+39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取小组评论辩论式的教授教养办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役d,由学生研讨分组评论辩论填空,然后猜测a5. a40等于什么.进而归纳a n的通项公式.全部进程由学生完成,经由过程互相评论辩论的方法造就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三)应用举例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及第20项.例2 等差数列-5,-9,-13,… 的第若干项是-401?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经由过程师生互动,合营完成例题解答.使学生经由过程例题,加强对通项公式寄义的懂得以及对通项公式的应用.经由过程例1例2向学生标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 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个中的三个变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变量.(四)反馈演习演习二(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演习三在等差数列{a n}中:(1)1)d=-1 ,a7=8,求a1 ;(2)a1= 12,a6= 27,求d.(要肄业生在规准时光内完成).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开展小组竞答,鼓励评价,不但达到检测目标,更使教室氛围活泼.经由过程演习,使学生对通项公式能加倍闇练地应用,冲破重难点.(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成)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1+(n-1) d会知三求一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诱下,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造就学生的归纳综合才能.表达才能.(六)安插功课必做题:1.教材P17,演习B 组第1,2,3题.选做题:一种车床变速箱的8个齿轮齿数成等差数列,个中首末两个齿轮的齿数分离是24与45,求其余各齿轮的齿数.(设计意图:经由过程火层功课,知足不合层次学生请求,经由过程选做题可使学生明确数学起源于生涯,也用于解决生涯现实问题.)设计猜测评价:整节课教授教养环节紧扣,能表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换互动.在教师的引诱下,学生经由过程小组合作交换商量,得出新知,使学生介入到教室中.从实例动身,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在常识的应用中,我采取讲练联合的办法冲破了重难点,根本上达到教授教养目标.我还有很多缺少之处还需批驳斧正.。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引言概述: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性质、求和公式、应用以及拓展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1.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1.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1.3 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递推公式为aₙ = aₙ₋₁ + d。
二、性质:2.1 等差数列的性质一: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的性质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2.3 等差数列的性质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
三、求和公式:3.1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为Sₙ,则求和公式为Sₙ = n/2 * (2a₁ + (n-1)d)。
3.2 等差数列的特殊求和公式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即Sₙ= n * a₁。
3.3 等差数列的特殊求和公式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的平方成正比,即Sₙ = n² * a₁。
四、应用:4.1 等差数列在数学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中广泛应用于代数、数论、几何等各个领域,例如数列求和、证明等。
4.2 等差数列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物理中常用于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等。
4.3 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常用于描述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的规律。
五、拓展:5.1 等差数列的拓展一: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和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5.2 等差数列的拓展二: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5.3 等差数列的拓展三: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首项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讲解: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3. 举例:给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公差。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些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它们的首项和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2.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推导出前$n$ 项和的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求前$n$ 项和。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2.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有:①首项和末项的平均值等于中项;②相邻两项的差等于公差;③前$n$ 项和的公式为$S_n = \frac{n(a_1 + a_n)}{2}$。
3. 举例: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性质进行判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中项、判断两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①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③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资增长、人口增长等。
3. 举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总额、预测人口增长等。
五、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和应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课题是《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6.2.1,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例1,例2。
在这节课前面的章节是《数列的概念》,后面的章节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需要联系已学章节中的内容,比如通项公式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章节《求和公式》准备知识基础。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等差数列的定义(强调公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1)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观教育。
(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注重程序,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
(三)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区别),求通项公式。
2.难点: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项。
二、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习惯,尽量从直观入手,利用图像,让学生体会“数”在“图”上的直观体现。
分层教学,对A组,B组在课堂任务分配与课后作业中体现差别。
设计问题引导上课进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眼看,动嘴读,到动脑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玩具梯子。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在上一节课《数列的通项》时布置预习作业:1.百度百科“等差数列”(其中内容为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基本性质、小故事等等)2.阅读本节课并用红色标记概念,公式。
(二)课堂环节1.引入(时间在5分钟左右)(1)设问:梯子一共有九级,最高一级宽是33cm,往下第二级宽是40cm,第三级宽是47cm,那么接下来各级的宽各是多少?(2)数列33,40,47,54,61,75,82,89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而且为下节课例5的讲解做好铺垫。
等差数列教案(5篇)
等差数列教案(5篇)第一篇:等差数列教案等差数列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于等差数列的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差数列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3)教法建议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②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③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函数,这与⑤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等差数列的项数未必是,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等差数列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的兴趣.⑦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研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二.主体设计通项公式反映了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求,求).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1.方程思想的运用(1)已知等差数列的第______项.中,首项,公差,则-397是该数列(2)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则公差(3)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首项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1)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的,由和和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和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和,和称作基条件(等式)化为关于本量.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这是一个和和的二元方程,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已知等差数列中,…由条件可得即,可知,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类似的还有(4)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考察随项数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的符号,由学生叙的情况.此时是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4.研究项的符号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1)已知数列始小于0?的通项公式为,问数列从第几项开(2)等差数列三.小结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1.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第二篇:等差数列教案(精选)等差数列教案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差数列是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数列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等比数列及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准备.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对其在性质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依据课标“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3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重在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性质的形成、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
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
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现情境:
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现门上有四个从0-9的刻度的转盘,要求把四个转盘分别转到指定数字,门才能打开。
门上还有四组数字,如下:
1)1,3,5,(7 ),9 2)15,12,(9),6,3
3)48,53,58,(6)3,68 4)8,(8 ),8,8,8
分析情境提问:
问题1:你能帮助小探险家正确找出密码进入宝藏的大门吗?
对于第一问学生很容易回答。
问题2:你能发现这些数字的共同规律吗?
教师分组,让学生观察探讨得出结论。
上述数列的特点教师总结: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喜欢的探险内容为引题,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
1、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板书定义)
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
③公差d一定是由相邻两项中的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让学生做一组练习,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回答。
目的是更好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练习一、由学生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找出公差。
①1,2,4,6,8,10,12,…;②0,1,2,3,4,5,6,…;
③3,3,3,3,3,3,3,…;④2,4,7,11,16,…;
⑤-8,-6,-4,0,2,4,…;⑥3,0,-3,-6,-9,….教师强调:①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②上述第三个数列叫常数列,它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0.
问题3: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
那么你能说出第40届奥运会在哪一年举行吗?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问题为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做铺垫。
在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后,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后解决此问题。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根据定义可得:
a2 - a1 =d即:a2 =a1 +d
a3–a2 =d即:a3 =a2+d = a1 +2d
a4–a3 =d即:a4 =a3 +d = a1 +3d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填空,然后猜想a5、a40等于什么。
进而归纳a 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应用举例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及第20项。
例2 等差数列-5,-9,-13,…的第多少项是-40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例题解答。
使学生通过例题,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
通过例1例2向学生表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 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
当其中的三个变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变量。
(四)反馈练习
练习二(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三在等差数列{a n}中:(1)1)d=-1,a7=8,求a1;(2)a1= 12,a6= 27,求d.(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开展小组竞答,激励评价,不仅达到检测目的,更使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通项公式能更加熟练地应用,突破重难点。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1+(n-1) d会知三求一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1、教材P17,练习B 组第1,2,3题.
选做题:一种车床变速箱的8个齿轮齿数成等差数列,其中首末两个齿轮的齿数分别是24与45,求其余各齿轮的齿数。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通过选做题可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设计
预测评价:整节课教学环节紧扣,能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新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从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知识的应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基本上达到教学目的。
我还有许多
不足之处还需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