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儒林外史_杜少卿的人物形象_彭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a804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7.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在《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而杜少卿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独特魅力的人物。
杜少卿出身于世家大族,祖上曾有过高官厚禄。
然而,他却没有被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所束缚,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他蔑视科举制度,对那些一心追求功名富贵的儒生们嗤之以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举几乎是读书人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但杜少卿却对此毫无兴趣。
他认为科举考试只是一种僵化的、束缚人才的制度,不能真正选拔出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品德的人。
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充分显示了他的叛逆精神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杜少卿为人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他对待朋友真诚热情,只要朋友有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甚至不惜散尽家财。
他不看重钱财,认为钱财只是身外之物,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是最宝贵的。
这种品质在那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但他的慷慨也并非毫无原则,他所帮助的多是那些真正有困难、有才华的人,而非那些好吃懒做、贪图便宜的无赖之徒。
杜少卿尊重女性,具有平等的思想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种种束缚和歧视。
但杜少卿却能够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平等地对待女性。
他支持妻子自主选择生活方式,不强迫她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
他还尊重那些有才华、有见识的女性,与她们交流思想,探讨学问。
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体现了他的进步思想。
杜少卿追求自由,不愿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他不拘小节,常常做出一些违背传统礼仪的行为。
比如,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携着妻子的手同行,这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
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自己表达情感的自然方式。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也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然而,杜少卿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弱点。
他的过于慷慨和不拘小节,使得他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少困境。
他散尽家财帮助别人,最终自己却陷入了经济困境。
他的不拘礼法也让一些保守的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和攻击,认为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狂人。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aa53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d.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在《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而杜少卿无疑是其中一个颇为独特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杜少卿出生于富贵之家,却没有沾染世俗的虚荣与功利。
他生性豪爽,仗义疏财。
对于那些贫困之人,他从不吝啬,总是慷慨相助。
他不在乎钱财的得失,只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这种行为在当时那个唯利是图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他蔑视科举制度,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的目标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
然而,杜少卿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认为科举制度不过是束缚人的枷锁,是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之一。
他不愿意为了迎合科举的要求而束缚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展现出了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勇敢挑战和突破。
杜少卿尊重女性,具有进步的女性观。
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诸多限制和歧视。
但杜少卿却能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和才华。
他支持妻子自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将其束缚于传统的妇道规范之中。
他还敢于反对纳妾制度,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杜少卿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他不愿意受到封建礼教和世俗规范的束缚,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他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饮酒作诗,畅谈人生理想。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个性的坚守,使他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然而,杜少卿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缺。
他的过于豪爽和不计后果的仗义疏财,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他不善经营家业,导致家境逐渐没落。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心地善良,不懂得算计和防备他人。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杜少卿有时过于轻信,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真诚待人的本质。
他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相信人性的美好。
总的来说,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2fed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f.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它独特的文风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其中杜少卿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角色之一,他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年轻人,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我将对杜少卿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杜少卿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
他有过人的才智和观察力,能够凭一眼看穿别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面目。
在小说的开篇,杜少卿就通过对人物的细致观察,揭示了吴敬梓笔下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本质。
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取得了儒士的身份,成为儒林中一员。
他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积极参与到社会的行动中去。
其次,杜少卿是一个有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物。
他对于社会的现象和人际关系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他提出“物之本性,人之患也,而思之能之以觉乎?”的理论观点。
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存在烦恼和困扰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对人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思维不够敏锐。
他主张人应该通过思考和反思,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的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到了吴敬梓的推崇,也给了读者深刻的启示。
再次,杜少卿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物。
他以儒士的身份生活在封建社会,面临的是种种国家和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但他并没有袖手旁观,反而积极投身到社会的行动中去。
他坚信自己的才智和学问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写文章和与朋友们的交流,他不断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体现了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追求。
总的来说,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才智过人、有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物。
他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中去,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善良正直的品质,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浅析_儒林外史_杜少卿的人物形象_彭成
![浅析_儒林外史_杜少卿的人物形象_彭成](https://img.taocdn.com/s3/m/f72cd0cc2cc58bd63186bd4a.png)
参考文献:
【 1】 《 【 M】 , . 上海: 简·爱》 夏洛蒂. 勃朗特【 著】 祝庆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 2】 《 圣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出版 . 1981. 【 3】 J] . 曾雪梅. 寻求平衡. 四川 论《 简·爱》 中的女权主义[ 2002 外语学院学报,
文学界 ·71·
。 天, 同你去看花吃酒, 好不快活! 为甚么要到京里去? ”
是个高潮, 少卿是祭泰伯的发起者之一, 他捐了三百两银两, 卖掉 后靠卖文度日。 李汉秋在《 儒林外史研究 》 中把 最后一点房产, “是全书最大的事件和高潮, 泰伯祠大祭总结成 是掌握全书艺术 — —原始儒家的思 构思的枢纽, 也是在这里, 把全书的主导思想— ” 想表现的最显豁。 由此可见少卿对儒学礼学文化的信念 。 杜少卿形象其实就是吴敬梓本人的一个折射, 作者的经历与 杜少卿的经历颇多相似。通过杜少卿的经历、 世界观的描述就是 其理想的一个映衬和反照, 其把个人的切肤之痛置放在理性的体 写出了复杂而多厄的生命文化现象。《 儒林 认和历史的嘲讽之下, 外史》 中以杜慎卿为侧面映衬, 表现出杜少卿议论评价中的人物个 性, 言行举止超凡脱俗, 鄙弃八股举业, 追求个体人格的觉醒, 以及 对儒家文化、 礼仪的尊崇, 将其人物形象展现得尽善尽美。
3 鄙弃八股举业, 追求个体人格的觉醒
“呆 ” , “傻 ” , “狂 ” , 杜少卿对待举业功名的态度有着一种 一 受征辟当作最高荣誉, 他却谢绝李大人的荐举和 般名士把荐举、 “小侄麋鹿之性, 征辟, 用 草野惯了, 近又多病, 还求大人另访 ” 的 话寻找理由推脱。 在装病辞掉了知县之职后, 心里还 庆 幸 到, “好了! 我做秀才, 有了这一场结局, 将来乡试也不应, 科、 岁也 。 他要求发展个性、 不考, 逍遥自在, 做自己的事罢! ” 他也喜欢 发展个性, 摆脱钱财的羁绊, 又冲破举业的枷锁, 他热衷于自在的 : “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不去? ” 人生境界。娘子问他 杜少 : “你好呆! 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 留着我在家, 春天秋 卿道
儒林外史杜少卿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少卿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fad51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e.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中的主角杜少卿,是作者韩少功根据苏轼的真实人物而创作出来的形象。
他表现出了一位诚实、勇敢、忠诚而又充满正义感的精神形象。
首先,杜少卿是一个诚实的人。
他幼时就积累了一股勤劳的精神,认定自己要勤能补拙,反对虚伪和假装。
尽管面对群体的迫害和压迫,他从不对自己的立场作任何让步,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真诚与诚实。
因此,他最终得到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杜少卿也是一位勇敢的人。
他风马不拔的精神让众人赞叹,他不惧怕权势,就算遭受天下笑话,他也毫不迟疑地奋力抵抗一切罪恶和暴行。
在他手里,箭如雨,斩如風,他傲不可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令官吏和恶人都无可奈何。
此外,杜少卿也具有忠诚的性格特点。
他既忠心于父辈中传下来的血脉宗族和他社会中的朋友,又谨守与朋友之间的盟誓,发誓效忠于帝王,认真尽职。
比如,他在受到大臣的威胁和陷害时也毅然不顾一切的叛逃,他的勇气和忠诚让他的实力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官员和武将。
最后,杜少卿充满正义感。
他深深体会到权力和诚信的重要性,他绝不容忍恶人的罪行,也不容许武装的暴徒破坏法律的尊严,他一直追求正义和公平,让恶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使他在世人心中成为一位正义的象征。
总之,杜少卿具有孜孜不倦的诚实,勇敢,忠诚和正义感,他是一个朴素而又自由的精神象征,同时也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40829e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e.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他的人物形象可以用聪明、勇敢、坚毅、有责任感来形容。
杜少卿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士兵,但是他死后,杜少卿的母亲只能把他送去做学徒。
杜少卿从小就显示出聪明和勇敢的特质,在学徒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赢得了老师的赞赏。
杜少卿被选为了贵族的家庭的孩子,他受到了他们的照顾,但他也不忘自己的责任,他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乐趣,因此他很快就超越了其他孩子,他赢得了老师的赞赏。
杜少卿的故事情节也非常有趣,他在贵族家庭的照顾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敢,最终成为了一名官员,他不仅获得了荣誉,还为贵族家庭做出了贡献。
他还参与了一场反抗军队的战斗,他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功地帮助了军队,最终赢得了胜利。
总之,杜少卿是一个充满聪明、勇敢、坚毅、有责任感的人物,他的故事情节也非常有趣,他的事迹可以作为一个榜样,激励人们勇于担当,努力奋斗。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dbc2d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b.png)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儒林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一群儒林学子以及他们对名利的追逐。
其中,杜少卿是该小说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展现了社会风气的丑陋和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艰辛。
本文将就杜少卿的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杜少卿初登场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聪明才智过人的学生。
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出众的才华和刻苦的学习态度,获得了不少的名誉和称赞。
然而,杜少卿对于名利的渴望却使他迷失了自我。
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他变得越发狡诈阴险,失去了原本的真诚和善良。
这样的变化使得读者对他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深深的反感。
在小说中,杜少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攀附权贵。
他与一些势力有关联,不择手段地获得他们的支持。
他甚至将自己的亲情和友情都牺牲在了名利之下。
杜少卿的这种无原则的行为,揭示了当时儒林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也让读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愤慨。
另一方面,杜少卿在小说中也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形象。
他不是生来心狠手辣,而是在现实的压力下逐渐迷失了自己。
他不得不适应社会的规则来生存,以及应付各种利益关系。
这种困境和挣扎让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他的内心斗争,使得读者对他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复杂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杜少卿的形象给人负面的印象,但他也展示了人性的某些光辉。
他并不是一个全然堕落的人,而是在名利的纷争中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向往。
即使在最悲惨的境地,他都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正是这份坚持和执着,使得杜少卿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矛盾不一的形象,而是一个饱含复杂情感的形象。
总的来说,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揭示了权力斗争的丑恶和个体在其中的沉沦,但也展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杜少卿的塑造,吴敬梓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约584字)。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形象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形象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913e579d5bbfd0a7856738a.png)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形象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摘要:《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是作者极其称赞的人物。
他是文中少有的真儒士,淡泊名利,重视民生,不畏强权,超脱自然,洒脱不俗。
作者运用正话反说,把对他的赞扬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封建礼教的禁锢与统治阶级的腐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分析杜少卿的形象对于了解研究正本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一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他才华横溢,却不愿参加科举中个状元光耀门楣,而是守着祖宗家财,逍遥自在。
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
极少数人一跃而上,一旦成名就变身为鱼肉百姓、贪得无厌的假名士,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
皇上征辟,对他人来说求之不得,而他则避之不及,装病拒绝出仕。
汪盐商生日宴请王知县,三番五次请杜少卿作陪。
杜少卿坚拒绝道:“他果然仰慕我,他为什么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况且倒运做秀才,见了本处知县,就要称他老师!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可见他的正直清高,无视权贵,不与宵小之辈同流合污。
虽然在众多古今圣贤面前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可在当时世风日下之下这样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极其可贵。
二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在封建社会的毒害下,世人皆以“三从四德”约束女子。
《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
”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509a8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6.png)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位宽厚老判官,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慈祥,总是为大家着想。
杜少卿有着儒雅谦恭的风度,他乐于帮助别人,洞察问题,有责任感,勇于担当,勤于帮
助他人,他是一名孝顺子孙的典范。
他遇到问题时,既了解处理的规矩,又能掌握自己的
情绪。
他有权力和责任,但他也足够尊重别人的独立性。
他有着强烈的气质,有时候异常
温文尔雅,有时候非常苛刻,他生活有向的行为受到所有人的尊崇。
杜少卿引导梁庭平宅法合,以恢复和谐。
他总是一派洒脱,坦然处之,但他终究不会丢掉
任何一拍子义务,不乏细心认真、真诚谦逊,与国家朝廷、亲友和冤家的秩序相处,他可
以把一切烦恼漠视而安静地安度日夜。
杜少卿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聪明智慧、仁慈爱心、宽厚大度和谦卑恭顺,散
发出香甜的气息。
他作为一个守法的官员,为人民做了巨大的贡献,受到推崇,被尊为"
名为义若杜"之赞叹,深受历史学家们的钦佩和尊敬。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什么是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什么是儒林外史](https://img.taocdn.com/s3/m/c889ff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5.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什么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1.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杜少卿对功名富贵的藐视与不屑。
2.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
他敢于在封建社会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不惧别人异样的眼光。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
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叛道的勇士。
4.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尚义任侠。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与慷慨无私的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即使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贫困,捉襟见肘的现象不断出现,也不改其乐于助人的性情。
5.杜少卿敢于对某些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提出大胆的挑战,表现了离经叛道的可贵勇气。
什么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eaa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5.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在《儒林外史》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中,杜少卿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
他的存在仿佛是儒林世界中的一股清流,与周围那些追名逐利、虚伪做作的儒林人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少卿出身于世家大族,本应循着传统的科举之路,追求功名利禄。
然而,他却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条道路。
他认为科举制度不过是束缚人才、摧残人性的枷锁,不屑于为了功名利禄而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才华。
这种对科举制度的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杜少卿是一个极具个性、自由奔放的人。
他不拘泥于世俗的礼法和规矩,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我行我素。
他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携着妻子的手,一同游山玩水,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惊世骇俗。
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这种进步的婚姻观念在那个时代是极为罕见的。
杜少卿还是一个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人。
他毫不吝啬自己的钱财,经常周济那些贫困的文人雅士。
只要有人向他求助,他总是慷慨解囊,从不计较回报。
他的家里常常门庭若市,挤满了前来求助的人。
然而,他的慷慨也并非毫无原则,他对于那些虚伪贪婪的人则是毫不留情地拒绝。
他的这种善良和正直,使得他在儒林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敬仰。
在对待朋友方面,杜少卿更是真诚无比。
他把朋友的情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他与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饮酒作诗,畅谈人生理想。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他的朋友中有许多是不得志的文人,他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们,还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杜少卿虽然出身富贵,但他却没有丝毫的骄奢之气。
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的享受。
他对于那些富贵荣华的东西看得很淡,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那些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书籍。
他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
然而,杜少卿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他过于轻信他人,有时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儒林外史第33回杜少卿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第33回杜少卿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51549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f.png)
儒林外史第33回杜少卿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官场为背景,描绘了官场丑恶现象和人性的善恶之较。
在小说中,杜少卿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角色,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少卿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人,他早年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后来又在会试中一举成为了进士。
他以其博学多才和精通纵横之术,很快成为了朝廷高官。
然而,虽然杜少卿有着出色的才能和聪明的头脑,但他却是一个深思熟虑、慎重行事的人。
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贪图权力和财富,而是以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为重。
他始终坚守正义和道德,不为名利所动,不受权势的腐蚀。
在官场上,杜少卿经常面临各种考验和困难。
他不畏强权,勇于维护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在一次贪官污吏的贿赂事件中,杜少卿毅然拒绝了对方的贿赂,坚持依法办事,不被金钱所动摇。
他的坚定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钦佩。
除了在官场上的表现,杜少卿在平常生活中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扶助穷苦人、捐资修学堂、资助贫困学子等善举,展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大公无私的品质。
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和亲友,还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众谋福利。
杜少卿的人物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对象。
他的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并不是互相独立的。
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一个有才能的人应该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应该将自己的才能用于造福他人,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杜少卿的形象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
他的坚持正义和拒绝贪腐的品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官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他的善良和仁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应有的人性和情感。
他的精明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有的智慧和眼光。
总之,杜少卿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他的品格和才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他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有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杜少卿的品质和精神,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efc08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a.png)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
这部作品刻画了各类社会名流、官僚、知识分子等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其中,吴敬梓刻画的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且各具特色,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1. 杜少卿: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一个醉心于科举的学子,又是一个逍遥自在的隐士。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与学问之间游走,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杜少卿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性格上,还体现在他对世俗价值的看法上。
他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却不屑于此,转而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
2. 严监生:吝啬鬼的典型与杜少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严监生。
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对金钱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苛刻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严监生的形象并非简单的讽刺对象。
他的行为和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
通过严监生的形象,吴敬梓批判了那种只看重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
3. 王玉辉:传统礼教的牺牲品王玉辉是《儒林外史》中另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始终在追求所谓的“完美”人生。
王玉辉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愿违背传统道德。
然而,他的坚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王玉辉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的束缚和摧残,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 马二先生:封建思想的卫道士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封建思想卫道士形象。
他坚信儒家学说,对封建伦理道德有着极深的信仰。
马二先生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封建色彩,他对女性的看法、对学问的态度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
然而,正是这种普遍观念导致了他的思想僵化和行为偏执。
马二先生的形象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暗示了思想解放和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630adcfb9f3f90f76c61b4f.png)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摘要:《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是作者极其称赞的人物。
他是文中少有的真儒士,淡泊名利,重视民生,不畏强权,超脱自然,洒脱不俗。
作者运用正话反说,把对他的赞扬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封建礼教的禁锢与统治阶级的腐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分析杜少卿的形象对于了解研究正本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编写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假托明代,对堕落的文士、腐败的朝政和吃人的科举给予揭露。
书中人物交相呼应,有痴迷八股文的马二,有讲究“文行出处”的杜少卿,也有在功名利禄下丧失人性的严贡生等。
在黑暗的科举制度下,作者极力歌颂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的真儒名贤杜少卿。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第一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中有正派也有反派,作者本意力挺的则是正派中的庄虞杜迟诸贤人,而这几位之中,杜少卿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况,因之也成为书中花费笔墨最多、个性最丰满、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
在杜少卿身上,作者以自己的原型,把个人的切肤之痛置放在理性的体认和历史的嘲讽之下,写出了复杂而多厄的文化生命现象。
一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他才华横溢,却不愿参加科举中个状元光耀门楣,而是守着祖宗家财,逍遥自在。
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
极少数人一跃而上,一旦成名就变身为鱼肉百姓、贪得无厌的假名士,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
皇上征辟,对他人来说求之不得,而他则避之不及,装病拒绝出仕。
汪盐商生日宴请王知县,三番五次请杜少卿作陪。
杜少卿坚拒绝道:“他果然仰慕我,他为什么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况且倒运做秀才,见了本处知县,就要称他老师!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可见他的正直清高,无视权贵,不与宵小之辈同流合污。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点评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b3e3523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点评杜少卿在《儒林外史》里,真的是个挺有意思的人物,怎么看都像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那种。
说实话,他的身上有种“书生”的气质,但又不那么死板。
杜少卿从小就爱读书,拼命考科举,梦想当个高官。
你看,这种追求虽然很正经,但在他的身上,却总是带着点儿幽默感,真让人忍不住想笑。
1. 杜少卿的人生观1.1 对理想的执着杜少卿可是个有理想的人,咱们说这理想嘛,就是个目标。
他整天琢磨着怎么能考上个状元,心里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
虽然说这条路很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其实,谁不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可惜他有时候就像那一颗开不出花的种子,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1.2 对生活的态度可是,杜少卿的生活态度真的是活得开朗。
他对身边的人总是乐呵呵的,像个阳光少年。
他知道,生活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难免会有起伏。
即使碰到挫折,他也能自嘲,调侃自己“这条路上真是荆棘满布”。
这种幽默感,真是让人觉得他比那些严肃的书生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
2. 杜少卿的性格特点2.1 坚持与幽默杜少卿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永远都不怕失败。
他每天都在书桌前拼命复习,身边的朋友常常调侃他,“杜哥,别把书都吃了啊!”而他总是一笑而过,心里想着“读书不成,岂能甘心?”这种坚持让他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学霸”,虽然他有时候也有点搞笑的傻气。
2.2 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的乐观真的是让人佩服。
即使科举失败,他也能把这当作一次人生的“调味剂”。
他会跟朋友说:“没事,再考就是了,这次没能进京,咱们下次再拼!”这份乐观劲儿,真的很感染人,大家都觉得跟他在一起,生活就多了很多乐趣。
3. 杜少卿的社会关系3.1 与朋友的互动杜少卿在朋友中间人缘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你想啊,他总能把枯燥的书卷变得有趣,讲些小故事,大家一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总是愿意倾听朋友的烦恼,给他们打气,像个大哥哥,真让人觉得温暖。
3.2 对家庭的重视虽然杜少卿拼命读书,但他对家人的感情也很深厚。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8577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2.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在这部作品中,杜少卿是一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人物形象。
杜少卿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极高的门第和财富。
然而,他却与一般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
他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
在那个“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时代,读书人的目标往往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而飞黄腾达。
但杜少卿却视科举如粪土,他公然宣称:“这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种对科举制度的否定态度,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
杜少卿的豪爽大方也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挥金如土,毫不吝啬。
当他听到有人说他的朋友娄焕文没钱治病时,立刻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人送去。
他对那些贫穷的文人也极为慷慨,经常资助他们。
有人向他借钱,他也从不拒绝,甚至有人骗他的钱,他也毫不在意。
他的这种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金钱的淡薄态度。
他认为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用来帮助他人才能体现其价值。
杜少卿还是一个尊重女性、追求平等的人。
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诸多礼教的束缚和歧视。
但杜少卿却敢于冲破这种传统观念。
他反对纳妾,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他的妻子病重,他亲自侍奉汤药,毫无怨言。
当他看到沈琼枝不甘为妾,逃出家门,他不仅没有指责她的“越礼”行为,反而对她的勇气和才华表示赞赏,并给予帮助。
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观念,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杜少卿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他不遵守封建的礼法,不拘小节。
在祭祀祖先时,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遵循那些繁琐的规矩。
他穿着随意,与朋友在街头喝酒聊天,丝毫不顾及他人的眼光。
他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和冲击。
然而,杜少卿也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7d79182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9.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为中国近代小说史上的颠峰之作。
故事以东汉时期为背景,主人公是取经返乡的杜少卿,也是一位当时见解独到的政治家。
杜少卿是一个充满活力且有强烈进取心的人,他凭借着才华和勇气,消除了官宦之间的矛盾,多次经历着重重考验,从而革除了割据势力,维护了汉室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杜少卿的性格和行为特点是多样的,知识广博,虽然勇敢,但又有智慧,他有很强的思想自由作用,他在政治上不计报酬,他的志向是为天下多立一个英雄,为此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
此外,他还具有聪明、快乐、思想开放等特质,以示坚定的人格。
故事主要描述了杜少卿被召见汉室廷,参谋顾问汉室多次,并负责运筹帷幄,多次改变事态的各种故事情节。
他参加政治谋划,多次危急时刻的英勇谋略,在反抗分裂势力的斗争中,他展示了勇敢、聪明、进取和智慧的特质,在各种变故中多次英勇表现,他勇敢面对各种挑战,不怕牺牲。
他完成了他的使命,消除了割据势力,维护了汉室统治,完成了国家繁荣兴旺的任务。
从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杜少卿是一个非常伟大、独特而又有魅力的人物。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追求自由意志的力量。
在重大的国家政治谋划中,他敢于直面挑战,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理智,在推进汉室统治时,为汉室赢得了许多功勋,他是一个有勇气的政治家。
从故事情节来看,杜少卿是一个有着梦想的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追求的是和平、繁荣,他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深信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政治斗争,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天下,改善汉室的境况,为天下多立一个英雄,把眼光定向未来。
总之,杜少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鲁迅创作小说《儒林外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充满活力有强烈进取心,才华过人,勇敢智慧,他敢于直面挑战,勇敢面对各种挑战,没有怕惧,把他的精神投射到天下,改善汉室的境况,为天下多立一个英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政治斗争,把眼光定向未来,从而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21011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c.png)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讲述了杜少卿的悲喜交加的一生,许多读者为之着迷。
杜少卿是一位充满正义感,敢于追求出真理的人。
他不拘一格,深沉睿智,当他在古颜清秀的外表下,爆发出极其高超的智慧,无所不能,与宫廷进行激烈的斗争时候,他常常把权力压制的可怕统治者拖沓的活活逼入绝境,让平常百姓群众都看到希望。
杜少卿具有自由豪放的性格,不屑于受治宫廷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理,无视自己的家族所遭受政治上的报应,积极开拓自己的胸怀,轶于世间的沧桑,把自己心中的真理,分享给更多的平民百姓,说明他是一位热心 provide 的个体,具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坚信有每一个贫弱无知的平民成员,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机会,而不只是有贵族荣耀才能存活下来。
此外,杜少卿他敢于推翻自己的家族,他不计后果的恢复大将军的称号,这体现出他的贴心和温柔,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把自己看作家庭的一员,时刻协助其他成员,为家庭尊严拼搏一仗。
他温柔体贴,慷慨善良,细腻诚恳,这也是他一路以来一直勇敢地说出真言的原因,帮助贫穷的农村孩子以及受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彰显出杜少卿的积极精神。
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既有英雄的豪迈,又有温柔的包容,他可以在激烈的斗争中,坚守信念;又可以在喧嚣的宫廷里,捍卫家庭的尊严。
无论他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他始终保持着极大的乐观,不断地努力,为贫苦而战,为正义追求,将自己的追求,表现出他未知的智慧,也表现出他未尽的慷慨。
他尽管被政客欺压侮辱,却为所有受害者斗争,把真理传播给百姓,令人敬佩而又留恋。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38d5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9.png)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
1、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
杜少卿对功名富贵的藐视与不屑。
2、认同妇女,讲究地位公平:杜少卿却罔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公平身份看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
他勇于在封建社会窒息而死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扎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不怨别人异样的'眼光。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
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叛道的勇士。
4、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尚义任侠。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无私无私的协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即使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贫穷,捉襟见肘的现象不断发生,也不改其乐于助人的性情。
5、杜少卿敢于对某些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提出大胆的挑战,表现了离经叛道的可贵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束语
《 在西方文学里, 圣经 》 记载, 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助骨 : “你必须恋慕 你 的 丈 夫, 造了夏娃, 并对女人说 丈夫心须管辖 ” : “唯女 你。 是干百年来男尊女卑的理论根源 。在东方, 孔子曾说 ” 子与小人难养也。 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女性要得到社会认同, 就得遵守 “ , 三纲五常” 按所设定的规则来生活 。 由此可见, 尽管东西文化 — —男 存在着差异, 它们在对待女性地位上, 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女人是男人的从属。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尊女卑,
参考文献:
【 1】 《 【 M】 , . 上海: 简·爱》 夏洛蒂. 勃朗特【 著】 祝庆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 2】 《 圣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出版 . 1981. 【 3】 J] . 曾雪梅. 寻求平衡. 四川 论《 简·爱》 中的女权天, 同你去看花吃酒, 好不快活! 为甚么要到京里去? ”
是个高潮, 少卿是祭泰伯的发起者之一, 他捐了三百两银两, 卖掉 后靠卖文度日。 李汉秋在《 儒林外史研究 》 中把 最后一点房产, “是全书最大的事件和高潮, 泰伯祠大祭总结成 是掌握全书艺术 — —原始儒家的思 构思的枢纽, 也是在这里, 把全书的主导思想— ” 想表现的最显豁。 由此可见少卿对儒学礼学文化的信念 。 杜少卿形象其实就是吴敬梓本人的一个折射, 作者的经历与 杜少卿的经历颇多相似。通过杜少卿的经历、 世界观的描述就是 其理想的一个映衬和反照, 其把个人的切肤之痛置放在理性的体 写出了复杂而多厄的生命文化现象。《 儒林 认和历史的嘲讽之下, 外史》 中以杜慎卿为侧面映衬, 表现出杜少卿议论评价中的人物个 性, 言行举止超凡脱俗, 鄙弃八股举业, 追求个体人格的觉醒, 以及 对儒家文化、 礼仪的尊崇, 将其人物形象展现得尽善尽美。
浅析《 儒林外史 》 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彭成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
摘要: 《 儒林外史 》 中众多人物形象是作品元素中的精髓之 一, 其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有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文中的主人公大都饱受封建八股取士的蹂躏, 从 微妙的士族关系中折射出那个社会的病态, 在此以杜少卿作为论 述对象, 用今日视角分析文中的人物, 探析那个时代特有的官节 、 民俗等。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杜少卿; 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111 ( 2010 ) 06 - 0070 - 02 《 儒林外史 》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小 说, 文中的儒林人物多以中下层社会人士为描写对象, 描绘了盐 屠户闲帮、 梨园乐工、 大脚媒婆、 妓女、 尼姑和尚、 家仆家 商贩贾、 奴等, 三教九流尽收其内, 被当做成反映世态人情的一面镜子 。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 每一个人 物从出场到隐没, 或淡淡几笔, 或多则几回, 但是每个人物的出场 必然会引出后面一连串 、 一系列的人物出场, 这些组成了一个庞 复杂、 逼真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 。 大、 《 儒林外史 》 是中国旧小说中最完善意义上的讽刺小说, 其 “ 一鞭一条痕, 一掴一掌血” 的尖锐语言, 猛烈地攻击了科举制度, “机锋所向, 。在杜少卿身上, 其矛头 尤在士林” 作者以自己为原 型, 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 1 ]李 汉 秋 著. 《儒 林 外 史 》 研 究.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1 ( 9 ) . [ 2 ]鲁迅著.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24 ( 6 ) . 中国小说史略》
( 上接第 69 页) 踏上去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尊严, 违反了传统的 并且很有可能会失去罗切斯特的爱 。 美德, 简·爱追求幸福, 向往幸福, 希望获得爱情, 但是所得到的这 一切。决不是靠依附和从属, 而是要做精神的主宰者, 坚守女性 细腻、 感性化的内心世界。女性觉醒后对爱情、 对人生体 那丰富、 验的自省意识, 以一种震撼灵魂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 用话语和行 动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与独立, 勇敢打破当时所面对的各种禁锢, 追求自由真爱与独立平等 。 亡, 无论是西方的孤苦无依 、 地位卑微、 身无分文的简 · 爱, 还是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受过中等教育地位和财产比得上贵族阶级的 她们都作为反抗男权社会的杰出女性, 影响了一代又 伊丽莎白, 一代的人。 , 简·爱的抗争之路步步维艰, 她对女权、 平等自由、 独立自 主的追求获得了男性世界的认可 。 她大胆无畏地反抗压迫女性 的旧习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要求男女人格平等, 提倡女性要 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被人尊重的人格, 成为当时男性社会女权主 义的象征。
4 对儒家文化、 礼仪的尊崇
《 儒林外史》 在对待儒家文化、 礼的态度进行了深刻描绘, 杜 少卿在小说第三十七回的泰伯祠大祭中的出现也是对少卿极高 , “三月二十九日, 的赞誉, 小说描述到 迟衡山约齐杜仪、 马静、 金 东涯、 卢华士、 辛东之 …… 连同舞乐者共计七十六人 ……” 进行 了盛大的泰伯祠大祭。文中对祭祀的场面及其步骤进行了细致 其中杜仪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引主赞的位置 。泰伯祠 入微的描写, “仁 ” “礼 ” 大祭是原始儒家 和 的集中体现, 也投射出杜少卿对文 化, 礼的崇尚。他敢于对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提出大胆的挑战, 表现了他可贵的勇气和胆识, 杜少卿也并非被人议论的败家 、 呆 子、 淫乱, 对于这些, 他用自己的行动去反驳, 捍卫自己的权利, 表 、 “和尚、 达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服侍下人娄老爹 道 、 士、 工匠、 花子都拉着相遇” 接济下人不要回报、 反对纳妾、 待人 对待知识学问认真、 对儒对礼的尊崇都表现处他是一个超 陈恳、 迈凡俗的真名士。 杜少卿在对待文化礼仪上虔诚, 务实, 小说中的泰伯祠大祭
1 议论评价中的人物个性
文中在杜少卿尚未出场前, 就被长他两岁的堂兄杜慎卿说成 “ , 呆子” 小说第三十一回这样描述到, 杜慎卿向鲍廷玺这样略带 , “他名叫仪, 讽刺的介绍到 号叫做少卿, 只小得我两岁, 也是一 家里还是祖宗丢下的些田地 。伯父 个秀才。我那伯父是个清官, 去世之后, 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 他是个呆子, 自己就像十几万 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 又最好做大老官, 听见人向他说点苦, ” 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 。 之后韦四爷给鲍廷玺描述杜少卿, 同样是出现在小说第三十 : “他家兄弟虽有六七十个, 韦四爷道 只有这两个接待四 一回里, 方宾客, 其余的都闭了门在家, 守着田园做举业。 我所以一见就 问这两个人, 两个人都是大江南北有名的, 慎卿虽是雅人, 我还嫌 ” 他带着些姑娘气, 少卿是个豪杰。 在杜少卿出场之前就有这样 , “呆子 ” “豪杰 ” 和 的评论让我们感觉他是个矛盾 的议论和评价 议论也越来越多, 的人。随着杜少卿的出场, : “我家这位少爷也出奇! 一个娄 管家王胡子也对鲍廷玺道 老爹, 不过是太老爷的门客罢了, 他既害了病, 不过送他几两银 子, 打发他回去。为甚么养在家里当做祖宗看待, 还要一早一晚 ·70· 文学界
” 这是略带有非议的口气在里面 。 自己服侍。 后面第三十四回高老先生谈及杜少卿时还似乎含有嘲讽谩 : “诸公莫怪雪深说, 骂的语调, 高老先生道 这杜少卿是他杜家第 一个败类……”
2 回归现实生活, 言行举止超凡脱俗
《 儒林外史》 中杜少卿移居南京后, 杜少卿夫妇游山游览姚 , “这日杜少卿大醉了, 竟携着娘子的手, 出了园 园时这样写到 门, 一手拿着金杯, 大笑着, 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 背后 ” 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 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 不敢仰视。 在 三纲五常、 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 如此的做事方 那个伦理道德、 “呆 ” “傻 ” “狂” 。需要做到这一切, 法确实 又是需要何等的勇气, 文章看似在贬杜少卿, 实则在赞扬他, 赞扬他有如此的勇气, 敢和 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庸俗的众 那些庸俗的伦理封建等级相抗衡, 人。少卿和《 红楼梦》 的贾宝玉有几分相似之处, 贾宝玉在《 红楼 , “富贵不知 梦》 里一出场就被引用词《 江西月 》 中的词语描述到 ” , “有时似傻如狂 ” , “行为偏僻性乖张” 等等之类的形象, 这 乐业 两个人从骨子里就带有叛逆的气息 。 “钱财散尽 ” 生活中对待金钱的态度, 前面所议的杜少卿 是 他为人豪爽的举动之一, 在那个视粪土如金钱的时代, 他却一反 常态, 视金钱如粪土, 对于钱财, 他持着一种洒脱的态度, 黄大修 臧三爷买秀才败露需银打理 、 张俊民儿子应考需银打理 、 房需钱、 还有娄老爹的儿子孙子 ……他尽给银子, 对于钱财, 他的态度是: 谁要谁拿去就是, 何须考查是贤是否。 家产变卖之后, 他带家奴 , “家奴王胡子见不是事, 前往南京, 路上 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 ” 杜少卿付之一笑, 只带加爵过江。 面对此事, 他又是何等的坦 然? 这又需何等的胸襟? 对于钱财对于情, 他体现的是慷慨超脱 不为物累的名士风度 。他不倾心于富贵, 也不戚戚去贫贱, 家财 散尽之后, 他协同家眷居淮青河房, 布衣蔬食, 心里淡然, 安于山 这是一种超脱, 是一种道德境界、 人生境界的超拔。 川朋友之乐,
3 鄙弃八股举业, 追求个体人格的觉醒
“呆 ” , “傻 ” , “狂 ” , 杜少卿对待举业功名的态度有着一种 一 受征辟当作最高荣誉, 他却谢绝李大人的荐举和 般名士把荐举、 “小侄麋鹿之性, 征辟, 用 草野惯了, 近又多病, 还求大人另访 ” 的 话寻找理由推脱。 在装病辞掉了知县之职后, 心里还 庆 幸 到, “好了! 我做秀才, 有了这一场结局, 将来乡试也不应, 科、 岁也 。 他要求发展个性、 不考, 逍遥自在, 做自己的事罢! ” 他也喜欢 发展个性, 摆脱钱财的羁绊, 又冲破举业的枷锁, 他热衷于自在的 : “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不去? ” 人生境界。娘子问他 杜少 : “你好呆! 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 留着我在家, 春天秋 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