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讲解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脾经。
脾 经
足少阴肾经
•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
(涌泉穴),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 向小腿内,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 ,胸部肋骨旁的(俞府穴)
• 主治:腰酸,耳鸣,失眠,面色暗黑,眼袋,黑
眼圈重肾炎,肾结石,肾上火,脱发,夫妻生活 不协调。女性----内分泌失调,痛经,经量过多或 少,夜尿多,男性----,阳痿,遗精,尿不净。
•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 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子时睡得足,黑眼 圈不露 。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 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胆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
,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 ,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计21穴, 左右共42穴。
少 泽
小 肠 经
•
• 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
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
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
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 的厉兑穴。计45穴,左右共90穴。
任 脉
任脉
•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
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
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 ,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 相交会,全经共24穴
•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鼻翼旁 目内眦 目外眦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分布在上肢外侧, 足三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 其前、中、后的排列是: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 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 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 (极泉穴:腋窝顶点),沿上 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 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 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 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 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 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 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 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 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 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 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 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 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 肌下行至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至对侧鼻翼旁 (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 经。
络
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有统帅、
系
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统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别出一支加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可加强表
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
络脉 浮络——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内属于脏腑——同十二经脉直接络属
连属部分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学经络讲稿_PPT课件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附属部
十二经别
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
第三节 经络
十二经脉
第三节 经络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 二
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
经 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
脉 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
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
手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十
二 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脉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第三节 经络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手太阴肺经
十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二 (下口幽门,上口贲门),上行通过膈 经 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 脉 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
(3)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
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
十 二
(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
经 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
脉 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
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
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
阴、足厥阴。
第三节 经络
3.表里络属关系
十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
二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
经 脉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
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
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
第三节 经络
4.流注次序
十 二
阴阳交接在手足(互为表里的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经络》课件
经络炎症
经络发生炎症常常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经络的诊断方法
中医经络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结合病人的症状和经络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望诊
观察皮肤、舌苔等表现来推断经络的状态。
闻诊
通过听声音、嗅气味等来判断体内经络的异常。
问诊
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和经络相关的症状。
切诊
通过经络切诊,触摸患者的经络来判断其异常情况。
4 刺激穴位
通过经络的供应,各个脏腑器官能够得到营养和 调节。
经络上的穴位刺激可以调整机体的功能,产生各 种正面的生理反应。
经络的病理变化
经络阻塞
经络阻塞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会引发疾病,如经络痛、 经络痹等。
气血亢盛
经络中气血过于旺盛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导致不适和 疾病。
经络虚弱
经络虚弱可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
经络分布
经络分布于全身,包括主干经络和支脉,如手太阴肺 经、手少阴心经等。
穴位作用
经络上的穴位是调节和治疗身体问题的关键点,如气 海、合谷、曲池等。
经络的分类
根据其循行路径和所属经脉,中医经络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和八奇脉。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三阳 经脉,八奇脉则包括任脉、督脉等。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
3
流注方式
经络中的气血流动有直行、往返、环行等多种方式,与身体的状况息息相关。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中医经络通过调节气血运行以及营养物质的输送,对身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调节阴阳
2 运送气血
经络的畅通可以调节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 机能。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保证气血充足供应各个 组织。
中医经络讲解培训课件
中医经络讲解
56
中医经络讲解
57
2、敲心包经防治心脏病!
中医经络讲解
43
实践证明,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 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合 谷穴止痛效果好,是实行针灸麻醉时最 常用的穴位。
中医经络讲解
44
内关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
穴位,因本穴对心血管
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统的
各种疾病,临床上治疗
冠心病时常选此穴为主
穴,所以内关又被称为
“冠心病的救星”、
中医经络讲解
33
敲头与梳头
用10根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反复敲 击两分钟,然后用10根手指肚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定不 能用指甲)梳头两分钟。
头上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胃经,穴位则有好几十个。 敲、梳以后,通常可以看到满指油污,这是头皮内的污浊 从穴位和毛孔排出。
如果想加强疗效,可用手掌将两耳堵住,用双手食指和中 指弹敲后脑,叫作"鸣天鼓",最能怡神健脑。经过这敲、 梳,经络无阻,血管畅通,何愁头发不浓密乌黑呢?
中医经络讲解
一、什么是经络
《黄帝内经》说:
“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
意思就是说: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从主干线经脉上发出的分支就是络脉
。
中医经络讲解
2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直行的主干,分布在比较深层的叫做经脉; 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比较浅表的支脉
叫做络脉。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在于:经脉是主干,络脉是主
中医学说中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指的就是 经络及其气血运行的功能失调。
中医经络讲解
27
3、经络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经络培训》ppt课件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
经脉
络脉
十二经脉
手
别络
奇经八脉
浮络
孙络
足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
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感应传导作用 调理机体平衡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脏腑同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络 脏腑同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络 脏腑之间的联络 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络
称号与分布规律
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
表里关系
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称号与分布规律
手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
上为手,下为足; 内为阴,外为阳; 脏为阴,腑为阳。
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属腑; 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属脏。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 经过物理的刺激和 负压人为呵斥毛细血管 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 细胞修复功能发经气, 调理气血,到达提高和 调理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 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 治病方法,俗称“拔罐 子〞、“吸筒〞,
经络
经络的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的生理功能
保健灸、刮痧、拔罐
概述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 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 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 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 到达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的目的的养生方法。
概述
保健灸法:在身体某些特 定穴位施灸,以到达和气 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 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
按摩, 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 一。主要运用手和手指 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 或穴位,从而到达预防 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络讲解
15
中医基础理论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 为足经。
❖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 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 阳。
❖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二)具体名称
中医经络讲解
16
手太阴肺经
主运化、主肌肉、主思,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 液为涎,在志为思,甜入 脾,色为黄,长夏养脾。
思则气结。
中医经络讲解
4
五脏、五行、五常
中医经络讲解
5
★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经络理论
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健康史;在治疗慢性 病方面,西方国家也为之震惊、赞叹称绝!
★相信自身经络系统:人体自身的御医
健康、长寿的保障 大量实践验证:经络治百病。打破了现代医学所 谓的“绝症”、“终身服药”的断言;
❖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 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 门),通过膈肌,属肺,从 肺系(与肺相连的组织)横 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 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 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 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 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 于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经络讲解
10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基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多深而不见,以纵行为主。
概 经与络的区别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行于较浅表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念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
中医经络讲解
中医基础理论
17
手阳明大肠经
❖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 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 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 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 (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 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 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至对侧鼻翼 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 胃经
12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
组成
足三阴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是经络系统的核心, 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正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经
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
脉
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功能:具有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孙络
概念:是最细小的络脉。 功能:具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内属: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相属,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络。
连
十二经筋
概念: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属
功能:具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部
外连
概念: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
特点
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
概念:是十二经脉以外的重要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
经
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络
奇经八脉
功能: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系
特点:不属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统
相互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中医经络讲解
6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 经络的基本概念 ❖ 经络学说的概念 ❖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经络讲解
7
中医经络讲解
8
中医基础理论
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中医经络讲解
9
中医基础理论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 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离决人死亡。”
中医经络讲解
3
阴与阳和,气与神和,谓之太和
肝与胆相表里,肝藏血、主疏泄,生筋、 主魂,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酸入肝,色为青, 春养肝。怒则气上。
恐 色液发开髓育肾肾
惊 为为,窍,、藏与
则 黑唾在于主生精膀
气 ,,志耳水殖,胱
下 冬咸为,、,主相
肾。
养入恐其主主生表 肾肾,华纳骨长里
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经络系统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组成。 ❖ 《黄帝内经》:“经络者,决死生,处百
病”。
❖ 经脉系统为经络系统主要部分,在内连接脏 腑,在外连属于皮肤、筋肉。
❖ 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孙络。
中医经络讲解
十二经别
概念: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
用。
概念:是络脉中较大者,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
别络
五别络”。
络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的作用。
概念: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脉
浮络
中医经络讲解
中医经络讲解
2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盛则阳病,阳盛
则阴病”。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
《素问.》“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 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阳平衡人健康,阴阳失衡人患病,
。,在在气生发,
,
水
木 火
心 与小肠相表里,心
生血、心藏脉,主神 明,开窍于舌,其华 在面,在志为喜,汗 为心之液,苦入心, 色为红,夏养心。喜
则气缓。
肺 与大肠相表里,主气,
司宣发肃降,主魄,通调 水道,肺生皮毛、开窍于 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辛辣入肺,色为白,秋养
肺。忧悲气消。
金
土
脾 与胃相表里,主统血、
分
十二皮部
所在。
分布:以十二经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把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
分属于十二经脉。
中医经络讲解
1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中医基础理论
❖ 十二经脉的名称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医经络讲解
14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十二经脉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