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
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
![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2849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2.png)
魏晋伊始,园林大量地进入中国文人的生活领域。
魏晋名士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在园林中展开了游山玩水、把酒咏文、艺术雅集、谈玄论道等诸多活动,构筑了一个以园林为载体的身心息止之乡和生活美学世界。
园林山水生命情意魏晋名士率先以园林的艺术形式组合了山水,也以园林的生活方式彰显了自身的生命情意。
《世说新语·言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其中,“濠”“濮”二字取自庄子“濠梁观鱼”与“濮水垂钓”典故,意喻一种与鱼鸟同幽游,与自然同一体的回归生命本性的畅快之境。
在魏晋名士眼中,当下会心的园林山水、林木、鸟兽禽鱼不但给人亲和、亲近之美感,而且直接让人领会生命的适性逍遥。
正因如此,魏晋名士都喜欢置身园林美景当中,既游目骋怀于山水美景,又感受着生命的悠闲自在。
嵇康宅中有一棵茂盛的柳树,嵇康则在柳树四周凿池激水。
每到夏天,他就在柳树下时而遨游嬉戏,时而锻铁自娱。
潘岳在洛阳闲居之时,在自家园林中筑室穿池,养莳花木,并扶老携幼共游园林,感受喜气融融的天伦之乐。
孙绰在会稽东山因山倚林,修筑园林,并在居斋前细心地种了一株松树,独赏其一无用处的“楚楚可怜”。
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遁、李充等人在会稽都建有园林,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放情丘壑,有终焉之志。
陶渊明归隐的园田居,则有另一番自然野趣之美。
十余亩的园宅背山临水而建,八九间草庐有东轩有西庐;堂前罗列着扶疏的桃李,后檐种植着成荫的榆柳;东西则是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诗人在躬耕之余,时而看白云出岫、倦鸟飞还,时而手抚孤松、看夕阳将下,时而采菊东篱、见悠悠南山。
魏晋名士步入园林,让自身化进了天地宇宙,从而成为一幅天人合一的写意画卷。
酒香园林诗意源地感受园林景致之美,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还离不开酒和诗文。
王恭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此话表明了能饮酒能作文当是名士的基本条件。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人物及其作品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人物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a3e383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6.png)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文化作品。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时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及其作品。
一、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诗词歌赋和文学创作方面也非常有成就。
曹操的代表作包括《短歌行》、《观沧海》等,这些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
二、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他不仅有卓越的智慧和才干,还兼备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诸葛亮的代表作包括《出师表》、《诫子书》等,这些作品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和经典之作。
三、王羲之王羲之是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风格沉雄大气,构思精严,笔力磅礴,流畅自然。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序》、《十七帖》等,这些作品不仅对后世书法家产生深远影响,也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四、陶渊明陶渊明是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朴实的人文精神。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包括《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这些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线。
五、嵇康嵇康是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被誉为“世外高人”。
嵇康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感染力。
嵇康的代表作品包括《琴赋》、《原道》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瑰宝。
六、陆机陆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誉为“文学鬼才”。
陆机的文学作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语言流畅、文字精炼,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情怀。
陆机的代表作品包括《文赋》、《吴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也被视为东方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
七、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兼备文学才华和政治头脑,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作品内容丰富,情感饱满。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cb41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4.png)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荟萃的时期。
魏晋名士是指那些在这个时期以文学才华或政治才能而著名的人物。
这些名士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才华在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名士中最著名的是陶渊明、谢灵运、嵇康、阮籍、王羲之等。
这些名士都具有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在后世被誉为“田园诗”,对唐宋以后的文人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谢灵运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辞章作家,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时代动乱的感受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谢灵运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魏晋辞章的代表。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音乐家,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改革家,提倡“王道”思想,主张以仁德治国。
此外,嵇康还是一位卓越的琴师,他的琴艺被后世传为佳话。
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政治家,他以骚体诗文批评和政治论述而闻名。
阮籍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政治思想也被后世传颂。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字体为主,独具个人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被后世誉为“王羲之法”,对后世
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魏晋名士以其独特的才华、思想和艺术创作为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https://img.taocdn.com/s3/m/6a1d53f828ea81c758f578c2.png)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枯木在“竹林七贤”里面,山涛和王戎是出仕后官职最高的两位,位至三公。
然而,王戎功名心最盛,为人贪鄙吝啬,善于清谈,明哲自保,是一个典型的政客。
而山涛则有宰相之才,为官清廉,气量宽宏,知人善任,瞩目高远,是晋朝著名的贤臣,赢得后世赞誉。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居家贫寒,幼时器量不凡,卓然不群,喜欢老庄学说,韬光养晦,直到四十岁才出仕。
开始为郡主簿,后被举为秀才,历任郎中、尚书吏部郎、行军司马,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新沓子,升任大鸿胪,进爵新沓伯,累迁冀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右仆射、司徒等职,位至三公,去世谥号”康”,后世多以“山公”尊称。
《晋书·山涛列传》内容详尽,记载了山涛在政事、见识、交友、人品、家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贵品格,对山涛赞誉有加,溢于言表,我们就择其一些典故事例回顾山涛的风采。
识量过人,卓然不群山涛年少就以识量过人著称,善于识人,器量不凡,梁代文学家任昉评价:“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
”,说的就是山涛见识深远、度量宏大,而毛玠为官忠诚正直,都堪为师表。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灵魂人物,山涛年事最长,平素与嵇康、吕安相善,后来引入阮籍、阮咸,嵇康引入向秀、刘伶,阮籍引入王戎,从而游于竹林,意会心领,成为“忘言之契”,莫逆之交,被誉为“七贤”。
从史料看,山涛为人有器量,能够发现别人优点,性格温和仁厚,年龄又最高,因此赢得其他几位的敬重,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时的冀州风俗鄙薄,相互之间不推荐,山涛便广为搜罗贤才,任命三十多人,使得这些人皆明显当时,于是冀州风俗为之一变,开始崇尚贤能良才。
(《晋书》)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举荐的人都是才尽其用,并无失才,唯只有用陆亮,因为是皇帝诏书任命,山涛不同意,争辩不得只好同意,后来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也说明山涛的识鉴之能。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https://img.taocdn.com/s3/m/209aa1b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c.png)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魏晋时期,名士文化风靡一时,形成了独特的风度与心态。
这些名士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更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
他们的风度与心态,体现了魏晋时期社会的精神面貌。
魏晋名士的风度,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
他们注重礼仪,讲究仪态,有着独特的风度。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色,也注重修养自身,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另外,魏晋名士们还注重人际交往,善于结交朋友,建立人脉关系,为自身的事业发展增添了不少助力。
魏晋名士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想与态度上。
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生活,倡导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反对权威和僵化的传统观念。
他们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
此外,他们的心态还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民生的关心。
总体来说,魏晋名士的风度与心态,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面貌。
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https://img.taocdn.com/s3/m/a6df278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2015.09魏晋———中国政治历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却催生出了令人盛赞和向往的“魏晋风流”,也就是被后世文人推崇和景仰的名士文化,在魏晋名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嵇康和阮籍。
一.刚肠嫉恶之嵇康嵇康作为当时声望最盛的大名士,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谓是一等一可爱又可敬的人物。
首先,嵇康极具才华,是当时士人阶层膜拜的对象,是文坛领袖,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极具影响力。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出身“寒门”的赵至,赵十四岁时参观太学时,遇见正在写石经古文的嵇康,便被嵇康的才华和风采所折服。
十六岁离家出走追随嵇康到山阳,求他指教。
另一例证就是司马氏集团的红人钟会,他出身贵族,是宰相钟繇的儿子,其性格乖巧,也颇具才学。
一直想结交嵇康,他的《四本论》写好以后,想让嵇康给予肯定和鼓吹,不敢送去,只敢在户外遥掷。
足以见得嵇康在当时文学界以及士人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但这也正是司马氏所忌惮之处。
同时,嵇康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精于弹奏,《广陵散》在其被杀之后失传。
其次,个人形象风姿绰约,神采出众,在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
《晋书》载:“康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世说新语容止》说其:“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之美还有一旁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一中载: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在嵇康死后多年,他的儿子嵇绍走在洛阳大街上的人群中,在别人眼中已是卓然挺拔,风采出众,犹如野鹤立于鸡群之中。
但在嵇康昔日好友王戎看来嵇康较其子风姿更胜一筹。
魏晋士人又尤其注重和崇尚风度,这也正是曹氏长乐亭公主下嫁嵇康的重要原因。
作为曹氏姻亲,嵇康自然会被司马氏集团看作是曹氏集团的人,在争取拉拢不成的情形下,“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嵇康为司马氏所杀那是迟早的事情。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268c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d.png)
魏晋名士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这个时期的文化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魏晋风度”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以自由、豁达、超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魏晋名士”的精神体现。
以下是对“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一些名词解释和拓展。
1.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的文化现象,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艺术、文学等方面。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表现出一种自由、豁达、超脱的精神状态,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这种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至今,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2. 魏晋名士魏晋名士是指那些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表现出超凡脱俗、自由豁达精神的人。
他们包括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如王羲之、王献之、陶渊明、谢灵运、谢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等。
这些名士不仅在文化领域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也有很高的见解和理论。
3. 魏晋时期的文化魏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这个时期的文化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魏晋风度”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以自由、豁达、超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魏晋名士”的精神体现。
此外,魏晋时期的文化还涉及到书法、绘画、诗歌、音乐等领域,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4.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复杂的,既有战乱和政治动荡,也有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表现出一种自由、豁达、超脱的精神状态,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这种精神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5. 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影响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精神特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自由豁达、超脱尘世的精神特质,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文化成就、艺术作品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791a65bedaef5ef7bb0d3c13.png)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1.正始时期。
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为代表。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魏晋风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贵无”思想,认为老不及圣,圣人未必无情,体用如一,本末不二。
调和儒道即明教与自然。
2.竹林时期以嵇康(223-262)和阮籍(210-263)、向秀(227-280)为代表。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与自然未必相和,故崇无崇无,反对名教。
“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
”——嵇康《声无哀乐论》“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
”——阮籍《达庄论》“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阮籍《大人先生传》3.元康时期以裴頠(263-300)、郭象(约252~312)为代表“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
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也。
”——裴《崇有》郭象的“内圣外王之道”,明教与自然不分,或说,本无所谓的明教与自然之分,天地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万物乃至人事,不过一“自然”耳。
自然即是性、命,故应“无待”、“适性”。
“命也者,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王《大宗师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王《养生主注》“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
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者,故曰性。
”——王《山木注》“圣人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终日挥形而神奇无变”——王《大宗师注》圣人可以“戴黄屋,配玉玺”、“历山川,同民事”而无改其为圣人者。
“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王《逍遥游注》魏晋玄学至郭象以至极致。
4.东晋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
张湛:“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
”——《例子注》1。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7f16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6.png)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出众,个性独特的名士。
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独立思考的态度和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魏晋名士的一些轶事,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他们的非凡人生。
一、嵇康的音乐才能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人。
他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非常深厚,常被人们称为“琴神”。
据说,当时有位官员的儿子练习琴艺时不慎把琴柱折断了,整个琴变得无法弹奏。
这位官员苦恼不已,找到了嵇康请他修好琴。
嵇康看着这断裂的琴柱,轻轻松松地将其修复好,并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
他的音乐才能以及温文尔雅的个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王羲之的勇敢和谦逊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优美、流畅,被后人称之为“行书圣手”。
据传,王羲之曾经在洛阳县当官。
有一天,洛阳发生了大火,火势愈演愈烈,军队无法控制,人们纷纷四散逃命。
唯独王羲之站在城门口,亲自大声呼喊着让人们冷静地走出城外。
最终,因为他的勇敢和谦逊,大部分人成功脱险。
王羲之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了他的胆识和大公无私的品格。
三、谢安的忠诚和才干谢安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据说有一次,当时的君主刘裕准备发动一次征战,但有人告诉他,谢安已经去世。
刘裕十分伤心,因为他对谢安的能力和忠诚深信不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谢安突然出现在刘裕的面前。
刘裕惊喜不已,问他为何不死。
谢安答道:“只因我被你的忠诚所感动。
”这段轶事表明了谢安对刘裕的忠诚,以及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出色才干。
四、宋谦的超凡才华宋谦是魏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不仅精通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还擅长文学创作。
据说,有一次,东晋皇帝召见宋谦,希望他为自己谱写一首赞美之歌。
宋谦接过笔墨,立即陷入了深思。
然而,不过片刻,他便写下了一篇悼念死去亲人的诗。
皇帝不解地问他为何写这样的诗,宋谦回答道:“悼亲之情胜于赞美之歌,我希望您能理解并接受。
魏晋诗人名人录大全集
![魏晋诗人名人录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1da085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1.png)
魏晋诗人名人录大全集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
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
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
当今的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的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曹魏魏是三国(220年-280年)时期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时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安定地方,州牧拥有地方控制权。
而后朝廷因内乱被军阀董卓控制,各地实力派州牧举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挟持朝廷迁都,地方州牧纷纷划地一方,群雄割据。
董卓最后被吕布和王允设计刺杀,长安最后被李傕占领。
汉献帝趁机东逃,于196年被曹操迎到许昌,改元建安。
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
然而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02e9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首先,我来说说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美,东晋书法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在书香氛围中长大。
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家庭环境使得他对书法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了解。
他对书法的热爱使得他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凡的天赋,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王家风骨”。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气韵独特,行草隶篆兼通,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其次,我要谈谈左思。
左思,字子昂,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他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代表作《谢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绚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当代文人的赞美和尊重,被称为“骈文之首”。
再者,我想说说阮籍。
阮籍,字士彦,又称阮宾。
他是中国西晋初期的一个耀眼的人物。
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成就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
他身世显赫,但由于家族原因,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他在写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咏怀》以其深刻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我要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典型的魏晋名士,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文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以其新奇的情节和情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他的作品在书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以其苍劲有力,草木变化,腴润有生气得到了人们的赞美。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在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们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将永远被后人所缅怀和怀念。
魏晋名士
![魏晋名士](https://img.taocdn.com/s3/m/eb26fe36376baf1ffc4fadfd.png)
社会81班 李立 2218117
基本情况
何晏(约190-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 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 之孙(《魏略》认为其有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 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 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 言。娶魏金乡公主。服饰拟于魏太子曹丕,故为 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文帝时未授官职。 明帝以其浮华,亦抑之,仅授冗官。正始年间 (240-248)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因而累 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因依附曹 爽,为司马懿所杀,夷三族。
何进 司马懿
曹操
何晏
王弼 曹丕
曹爽
曹睿
少年时期
形貌绝美,慧心大悟 形貌绝美,出游行,观者盈路,咸谓神仙之类。(《何晏 别传》) 宴小时养魏宫,七八岁便慧心大悟众无愚智,莫不异之。 (《太平御览》) 见宠于公,性格独立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世说新语》) 见宠如公子。 晏小时,武帝雅奇之,欲以为子,每携将游观,命与诸子 长幼相次。晏微觉,于是坐则专席,止则独立。或问其故, 答“礼,异族不相贯座位”。(《太平御览》)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 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 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来,何晏就把14岁的王弼视为知己,常常一 起探讨学术问题,并无长幼之分。一次,何晏 刚刚完成对《老子》的作注,就去拜访王弼, 看到小小年纪的王弼对《老子》的见解比自己 高明,当下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兴地说:“孔 子曾说后生可畏,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啊,可 以与你探讨天人关系的问题啊。”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 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 不复注,因作《道德论》。(《世说新语》)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7de4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d.png)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英文回答:In my eyes, the Wei and Jin literati were a group of highly talented and influential individuals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s of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220-420 AD) in ancient China. They were known for their intellectual pursuits, refined tastes, and unique perspectives on life.One prominent figure among the Wei and Jin literati was Wang Xizhi,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calligrapher in Chinese history. His mastery of the art form was unparalleled, and his works continue to be admired and studied by calligraphy enthusiasts today. Wang Xizhi'sstyle was characterized by its elegance, fluidity, and naturalness, and his brushstrokes were said to possess a sense of vitality and rhythm. His most famous work, the "Preface to the Poems Composed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sconsidered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calligraphy.Another notable name among the Wei and Jin literati is Tao Yuanming, a renowned poet and recluse. Tao Yuanming's poetry often depicte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simplicity of rural life, reflecting his rejection of the corrupt and materialistic society of his time. His most famous work, "Peach Blossom Spring," tells the story of a utopian village hidden in a remote valley, untouched by the chaos of the outside world. This poem is often seen as an allegory for Tao Yuanming's longing for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life.Apart from calligraphy and poetry, the Wei and Jin literati also excelled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of this period was Wang Bi, who is best known for his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Changes" (I Ching). Wang B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cient text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inciples of yin and yang,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His commentar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an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Neo-Confucianism.In addition to their individual achievements, the Wei and Jin literati also formed literary circles and engagedin intellectual debates. These gatherings provided a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pursuits. The literati wouldoften engage in discussions on various topics, such as aesthetics, philosophy, and current events, and their conversations would inspire new thoughts and creations.中文回答:在我眼中,魏晋名士是一群在中国古代魏晋时期(220-420年)在文学、哲学和艺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才华和有影响力的人物。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2b192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0.png)
记录魏晋名士轶事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有很多名士出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魏晋名士的轶事:1. 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陶渊明的父亲是一位官员,但是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选择了隐居在田园中。
他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意和乐趣,他的诗歌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2. 王羲之: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王羲之非常喜欢书法,他常常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朋友和学生。
有一次,他把一幅书法作品送给一位朋友,但是这位朋友并不欣赏他的书法,竟然将作品用来擦桌子。
王羲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但是他并没有责备这位朋友,而是写了一幅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3. 陶潜:陶潜是陶渊明的外甥,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陶潜喜欢隐居在山林中,他的诗歌充满了自然和生活的乐趣。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位老朋友,但是那个朋友已经去世了。
陶潜非常伤心,他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 阮籍:阮籍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很长时间。
阮籍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不喜欢被束缚。
有一次,他在田间劳作时,看到一只蝴蝶飞过来,他就追着蝴蝶跑,一直跑到了山顶。
在山顶上,他感受到了自由和自然的力量,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以上是一些魏晋名士的轶事,这些轶事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品格,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名士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名士故事
![魏晋名士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e633a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7.png)
魏晋名士故事《魏晋名士故事》要说这魏晋名士,那可有得聊啦!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其中一位有趣的人物——刘伶。
刘伶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爱喝酒,那简直是嗜酒如命啊!有一次,他坐着鹿车,还带着一大壶酒,一边走一边喝,尽情享受着呢。
他还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后面,并且吩咐说:“要是我哪天喝醉死了,就直接把我埋了就行。
”你看看,这是多么奇葩又有意思的行为啊!他喝酒可不仅仅是随便喝点,而是经常喝得酩酊大醉。
有一回,他在家里喝得东倒西歪,衣服也不整齐,就开始在屋里瞎转悠。
他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说:“你这样天天喝酒,对身体不好啊,别喝了吧。
”刘伶却耍赖说:“哎呀,那好啊,不过我得先祈祷一下,才能戒酒。
”他妻子还以为他真的要戒酒呢,赶紧准备好了祭祀用的东西。
结果刘伶跪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酩。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完又继续去喝酒了,把他妻子气得够呛。
刘伶这个人不仅在喝酒上有趣,他平时的行为举止也很特别。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总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经常不穿衣服就在家里走来走去,有人来拜访看到了,就责怪他怎么能这样不注意形象。
刘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子里来了?”听听这回答,多有创意啊!魏晋时期像刘伶这样的名士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追求着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不一样的一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洒脱和不羁。
每当我想起这些魏晋名士的故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潇洒自如的身影,真是让人佩服又羡慕啊!他们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生活可以有多种样子,不必被世俗的眼光和规矩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魏晋名士的典故
![魏晋名士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8812f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8.png)
魏晋名士的典故魏晋名士的典故有:1.雪夜访戴:东晋的王徽之在山阴县时,一天晚上醒来,发现外面下大雪,于是兴致大发,命令仆人斟上酒,打开窗户欣赏雪景,还在屋里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他想到了住在剡县的好朋友戴逵,于是即刻乘小船前往访友,小船行驶一夜才到戴逵家门前,但王徽之却没有进去,命船夫原路返回。
别人不理解他的行为,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2.闻鸡起舞:祖逖年轻时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不同意,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两人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还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3.中流击楫:祖逖曾带着自己亲手训练的部队过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攻进了中原。
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
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
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 司马睿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需要祖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
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
”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
以上就是魏晋名士的典故。
魏晋名士个性浅析
![魏晋名士个性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4b454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8.png)
魏晋名士个性浅析1000字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发展最为繁荣和丰富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文化名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那些魏晋名士。
那么,魏晋名士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独立思想魏晋名士独立思想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们一般都具有反叛、挑战传统的思想,不为世俗所动,意志坚定,不轻易妥协。
例如,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曾多次反叛朝廷权威,不受官方力量控制,并且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路线。
另外,王济、王导等人也是独立思想的代表。
他们不满于朝廷官员缺乏真正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志。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象征性地表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方式。
二、文艺才华魏晋名士往往都具有出众的文艺才华,不同层次的文化人物对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理解和创作,他们的作品在后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序》等都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此外,魏晋名士们对绘画技艺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嵇康的草书、顾恺之的山水画,都是当时的杰出代表,对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人格高尚魏晋名士有一种高尚的人格,他们追求自我超越的境界,提倡自由思想和艺术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例如,郭泰、郭象等人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他们尊重人性,提倡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价值观念,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和人文进步。
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拜和尊重。
综上所述,魏晋名士的个性特点包括独立思想、文艺才华和人格高尚。
这些品质不仅为当时的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有着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名士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消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正统的儒家训导成了他们的耳边风,礼教习俗成了他们的多余,功名富贵被他们看谈,毁誉生死被他们堪破,醉酒和清谈是他们的人生第一要务,只一个顺其自然,循其本性。
然而他们又并非市井无赖,愚钝顽徒,他们都有着较深的文化根底,他们谈玄论道驾轻就就熟,口灿莲花妙笔生辉,有的还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过令人敬仰的宏篇佳构或妙曲精绘,后人称他们为“魏晋名士”。
连劝告青年人莫读中国书的鲁迅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以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长文来探究名士行为的原因。
多亏一部《世说新语》,把他们的言行记录下来,才没使它们被历史的烟灰埋没,才让后人能够一睹名士风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是在世说新语中多次出现的人物,当然是名士者流。
他于雪夜忽忆起友人,便兴致勃勃乘船前往,船行了一夜到得友人家门口,却是“不前而返”,因为他已经尽兴,没有必要再登堂入室,风雅得很。
王子猷还有两个风雅故事:一个是他暂住别人家空宅,便急急忙忙在宅前宅后挖土种竹,有人讥他是多此一举,他却摇头晃脑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一是他乘船去京城办公事,见岸上有位吹笛的名士,于是当即停船把那位名士唤来船上,为他连吹三曲,他仍不厌足却不着一句评语,然后任其开路。
公务肯定耽误了,但是王子猷觉得欣赏优美的笛声比忠于职守更重要。
其实,王子猷当官也是当得莫名其妙,因为对于名士来说,官位可是不祥之物,是粪土。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
桓问:‘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又问:‘官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虽然当了“骑兵参军”的官,却对所司何职,战马多少匹之类的职权内问题一问三不知,还引用孔夫子的话来跟长官恶搞。
还有一次,顶头上司对王子猷说:“你任职这么久了,近期内我会提拔你。
”王子猷却不表示感谢也不回答,而是抬头望着对面的山吟咏道:“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可见王子猷并不想当官,当官只是他游戏人生的材料而已。
王子猷应当还玩过许多“游戏”,世说新语记不得那么多。
阮籍不但是名士,还是一个文学家,中国文学史有“竹林七贤”,阮籍便是七贤之一。
魏晋名士都嗜酒,阮籍也难免,李白有诗云:“古来贤者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魏晋名士倒确实因饮酒而留芳。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只因为有足够的酒,阮籍才去求步兵校尉一职,酒比官位更重要,嗜酒如命可见一斑。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与猪共饮可谓闻所未闻,“诸阮”中当然有阮籍在。
阮籍因酒而非礼的故事也有记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共眠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醉后竟睡在人家的美妇身边,却是“终无他意”,可谓“君子好色而不淫”,虽然是喝醉了酒。
阮籍不醉的时候也常常非礼,例如,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竟不顾当时的忌讳去送别,还和嫂子肩并肩谈笑风生走在路上,有人讥讽阮籍这一行为,阮籍的回答是“礼岂为我辈而设也!”。
再就是阮籍丧母,有位叫裴楷的去吊唁,却见阮籍披散着头发盘腿坐在床上而不哭。
裴楷倒是礼貌性的大哭了一场。
后来裴对人解释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而且守丧期间,重孝在身的阮籍不遵礼数照旧饮酒食肉而“神色自若”,把孔子倡导的以孝治天下的规则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但如此,阮籍还极端傲视权贵:“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不拘礼节,独立特行,被阮籍演释得确是淋漓尽致。
“竹林七贤”中还有个嵇康也很有名。
魏晋名士都喜好相互品赏各自的容貌和气质,并且极尽形容夸张之能事。
“嵇康身长七尺,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颂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可见嵇康是个美男子,大帅哥,并且风流倜傥。
嵇康的才学也煞是了得,说是有个叫钟会的名士写了一篇论文,非常想要嵇康指点,可是拿着稿子到了家门口,却忽然害怕嵇康对他的论文驳难,于是惊惶失措地把文稿丢进嵇家便逃之夭夭。
嵇康还极其孤傲,不怕得罪人。
有一次,还是那位钟会请了当时的贤才名流一起去见嵇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值“贤才名流”的拜访于不顾,只管自己打铁,也不与之交谈,其实是看不起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假名士。
有时嵇康也还是与名士交谈,却是讥讽挖苦,他是这样挖苦一个“名士”的:“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气量小狭!”先是假意奉承人家有大将军白起的风度,接着单刀直入:“可惜你气量太小!”。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更有名,那是他视官位为污浊之物的宣言书,原因是“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山公——山巨源虽是好意举荐嵇康当官,嵇康却是一个不领情。
孤高遭祸,嵇康后来的结局为此言作了诠释。
嵇康有次去一名山游玩,遇见一位名叫孙登的道士,周游了数天,分手时孙登对嵇康说:“你才华高超,但明哲保身的本领还不够。
”果然就出了事。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有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当然是得罪了文王(司马昭)才惹来杀身之祸的,临刑时嵇康的视死如归却是悲慷慨悲壮,而对那首叫《广陵散》的著名古琴曲的失传,表现出无尽的惋惜,则更是一个文化人的应有品质,其孤傲也由此巍峨崇高。
一介武夫的王敦王大将军,似乎算不得名士,他是个乡巴佬,讲一口土话。
有次晋武帝召集名士一起谈论技艺,他一无所知,但是他说他能打鼓,于是晋武帝便命人拿鼓来,王敦于是“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旁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王敦评价自己的性格是“高朗疏率”,还精通《春秋左氏传》,可见他并非文盲,且有较高的学问。
并且王敦还能从文化的角度识人,他评价名士杨朗是“世彥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是为国器。
”他评价名士王舒:“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
和另一有真才实学的名士在一起则是“相见欣然,谈话弥日”,然后感慨道:“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
”若无文化是说不出如此有文化内涵的话来的。
“王处仲(王敦)每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既豪爽又豪爽得有文化。
王敦曾经沉溺女色,身体有些疲惫。
朋友们劝他戒色,王敦爽朗地回答说:“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于是便打发家中的几十个婢女离开,他的当机立断戒色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乡巴佬”王敦还经常闹出笑话:“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
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王敦娶公主为妻,生活档次来了个大提升,然而却是“乡里人进城无见识”,厕所内塞鼻要避臭用的干枣,他吃得精光,洗澡时,琉璃碗里盛着洗澡用的澡豆,他倒在水里喝了下去,还以为是干饭,虽是“纰漏”,却同样表现出王敦的豪爽和疏狂。
大将军王敦后来起兵谋反,为推翻腐败的西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说新语》记载下了他戎马疆场时的一些小故事,例如,有一次他和部下坐谈时,问起跟他一道起始谋反的好友周颖,却得知周颖已经被害,于是伤感不已而泪流满面。
由此可见出王敦温柔和义道的一面,真实的王敦确是地道的名士一个。
王羲之是个大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买得天价。
不过,《世说新语》并没有提及他的书法,而是津津乐道他的名士风度:“郗太傅在京口遗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这就是有名的王羲之坦腹东床的故事,郗太傅也算得上是慧眼识珠,“逸少”王羲之虽是吊儿郎当,不像他的其它兄弟太把觅婿当回事,确是才子一个,所谓“是真名士白风流”是也。
名士们对王羲之的评价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云和龙可是飘逸矫健之物,能当此称当然不是凡人,王羲之的书法便体现了他的去和龙的风度。
王羲之却也不泛智慧和诡诈,说是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王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将他放到自己的床上睡觉,有一次有部下来与王敦商量谋反计划,睡在床上的王羲之恰恰醒来而:“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有智。
”如此小屁孩竟能如此随机应变而避免杀身之祸,其诡诈实堪与曹操匹敌。
名士都有些高傲,王羲之也不例外,王羲之成年后当了个“会稽内史”的小官,有个叫支遁的读书人慕名求见,“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
不与交谈。
须臾支退。
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