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

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
背诵古诗
自主交流:孩子们见到我都说不认识,都把我当成客人,笑着问我从什么地方来。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意,感悟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完整表达。
板 书
4-1《回乡偶书》
乡音:家乡的口音。
何处:什么地方
4、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读诗句二,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 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课题
4-1《回乡偶书》
课型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的浓浓乡情。
2.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3.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
教学重点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的浓浓乡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的浓浓乡情。
教法
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引导学生自学
2、检测自主学习效果
3、精讲点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以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的浓浓乡情。
2.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3.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
读学习提示,根据提示讨论词语意思,合作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次备课
一、引情激趣
二、集体设疑
三、师生合作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请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此诗,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悟此首诗。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以《回乡偶书》为文本,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从课前导入、课文阅读、课文分析和主题探讨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并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第一节课前导入1.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回乡偶书》的作者、主题等相关内容。

2.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状态。

第二节课文阅读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回乡偶书》,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注重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意思和结构。

第三节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探讨作者通过哪些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第四节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回乡偶书》的主题,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分组讨论,探讨回乡对人们的意义和价值,展示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回忆。

3.通过个人或小组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和情感变化。

第五节总结与拓展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复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寻找和《回乡偶书》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3.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力。

这是一份架构完整的《回乡偶书》教案,没有了重复的标题文字。

教案设计从导入、阅读、分析、探讨等方面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并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借助“扩、拆、换”方法,理解全诗大意。

3、借助“画节奏、标扬抑”方法,初步了解古诗朗读方法,体会诗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4、通过情境创设,能描述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产生自主探究古诗背后的故事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读诗四步法”学习古诗,使用“扩、换、补”方法,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传达的真情实感。

难点:从诗句中,体验诗人久别家乡三十年,重返故里的欣喜、激动;遭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落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你们会背哪些古诗呢?2、学生回答。

3、教师引言: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a、学生圈画出本课的5个生字。

b、教师范读生字。

c、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

d、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三、理解诗句意思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2、教师提问:根据图画内容,你们觉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a、教师提问:“偶书”是什么意思?“回乡偶书”呢?b、教师提问:“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离开家乡和回到家乡的?c、教师提问:“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回到家乡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d、教师提问:“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感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什么心情?为什么?5、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发言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和6、教师小结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理解诗句意思。

a、通过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回乡偶书 教案

回乡偶书 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回乡偶书》的故事情节,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3.能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4.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和描述《回乡偶书》中的场景和情节;5.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的特点;3.掌握文学欣赏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作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回乡偶书》中的深层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罗兰。

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与讨论(40分钟)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

3.文本赏析(30分钟)指导学生逐段赏析《回乡偶书》中的经典语句和描写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4.写作练习(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或对故事的重新诠释。

5.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回乡偶书》,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回乡偶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回乡偶书》是清代文学家贾谊所著的一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亲的关怀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篇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贾谊的文学创作和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2.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以及故乡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为学习《回乡偶书》做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与学生交流故乡的情感与回忆;
2.导读: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3.核心阅读:逐段解读作品,学生可以朗读或分段短暂讲解;
4.情感体验:通过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5.表达理解:让学生借鉴贾谊的表达方式,写一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的文章;
6.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故乡与人的关系,以及家乡对个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写一篇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文章,并选择一个角度展示自己的故乡与个人关系的相关图片。

五、教学反思:
教案以贾谊的《回乡偶书》为主题,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故乡和家乡情感的思考与表达。

同时,通过学习贾谊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及其背景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

二年级上《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2)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部分生字词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记忆难度较大,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结合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效果。
(3)理解作Biblioteka 情感:二年级学生理解情感较为表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提问、讨论、情景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良好。但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还需加强。在课后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可能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4)课后练习的完成:课后练习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需要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回乡偶书》这一课。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长大后回到家乡,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起探索作者贺知章回乡的故事。
在本次《回乡偶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通过引导他们正确朗读,关注词语的停顿和重音,学生们逐渐体会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同时,对生字词的学习也较为扎实,这为后续的课文理解打下了基础。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回乡偶书》的内容和背景;2.分析并鉴赏《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分析《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鉴赏《回乡偶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对于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的乡愁情感,引入《回乡偶书》的主题;2.讲解:通过讲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该诗歌;3.分析:分析《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意象、修辞手法等艺术特点;4.鉴赏:引导学生深入鉴赏《回乡偶书》,感受其中的乡愁和乡土情感;5.写作:通过对《回乡偶书》的鉴赏和理解,启发学生写一篇以乡土情感为主题的短文或诗歌;6.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巩固学生对于《回乡偶书》的理解。

教学手段和学具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回乡偶书》的朗读或演唱;2.教师和学生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查找资料和写作。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乡愁情感,可以通过观看一段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视频或播放一首乡村歌曲引起学生共鸣。

讲解(10分钟)1.老师简要讲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写作意图,介绍该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回乡偶书》中表达的乡愁情感和对乡土生活的思考。

分析(15分钟)1.老师向学生解释《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例如七绝、平水韵等;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用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等。

鉴赏(20分钟)1.老师播放《回乡偶书》的朗读或演唱,引导学生在听诗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乡愁和情感;2.学生或教师选择几个片段,进行逐句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回乡偶书》的意义和价值。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家乡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 (3)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讲授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语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 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 ② 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了什么? ③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4)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诗人的家乡、诗人的心情和写作方法。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课文,并默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

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1.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3.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2.难点:2.1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回乡偶书》,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

4.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5.实践环节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5.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以“回乡”为主题的现代诗。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背诵《回乡偶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附:古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诗歌注释及背景资料3.诗歌接龙游戏素材二、教学时长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贺知章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意义分析《回乡偶书》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回乡偶书》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回乡偶书》的原文和翻译相关的作者介绍和文学批评资料文学鉴赏和写作的指导和准备教学步骤步骤一:作者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讲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乡偶书》的创作意图。

步骤二:主题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

步骤三: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教师分析《回乡偶书》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和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讲解作品的叙述方式、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

步骤四:文学鉴赏和写作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创作来深入理解《回乡偶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朗读、演讲和写作,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和创作能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研究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加文学比赛和活动,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初中回乡偶书教案

初中回乡偶书教案

初中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回乡偶书》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少小离家”、“乡音无改”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回乡偶书》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 理解《回乡偶书》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回乡偶书》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回乡偶书》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回乡偶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家乡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讲解重点词语(1)讲解“少小离家”、“乡音无改”等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通过例句和语境,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运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会产生“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热爱。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回乡偶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强调《回乡偶书》所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回乡偶书》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2)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微妙情感,理解“笑问客从何处来”中蕴含的沧桑。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诗句含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回乡的场景中,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游子思乡的视频或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离开家乡很久,然后再回去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3、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2)提问学生: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引导学生思考:“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体会情感(1)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2)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3)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重点会认“客、何”。

能力目标:在谈话交流、看图(PPT图片)解读诗意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贺知章在早年离开家乡,晚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后,发现人事的变化,面对孩童的不识与陌生,心中荡起无限感慨之情。

本课学习中一共有5个生字,字形结构都不太难,学生易于识记。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的万分感慨之情。

古诗不同于语体文的阅读课文,它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字词和句型与语体文都有区别。

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在这首诗中重点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有“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笑问”等词语,只有对这些词语理解(借助PPT图片、反复诵读等手段)了,才能把握全诗的感情。

学习古诗,理解后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理解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想象体会、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情引读使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不被认出的万分感慨之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是岱山本地人,而且你们从未长时间离开过家乡岱山吧?可据方老师了解,我们同学中有几位同学的爸爸或妈妈不是我们岱山本地人。

他们离开自己的老家来我们岱山,肯定非常想念家乡了!”看(出示幻灯片:回家),“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乡。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

点击出示课题“回乡偶书”。

2、教学“偶”字,师板书偶,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

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偶”偶然的意思,“偶书”,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

诗人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


1、介绍诗人。

(“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的情况。

”)
2、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课件显示朗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2、借助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带拼音读:认读“鬓”,强调发音,认读“衰”
(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偶然、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衰老、相识、笑问、
客人、何处来。

学生认读。

(4)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

(估计学情:少小、老大;回、相见、相识、客、何处、笑问)
(5)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
用“虽然……但是……”接“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个句子。

4、齐读古诗。

理解了诗的意思,我们应该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三、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1、指名读,师生评议。

(读准确,读连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

(大家读得这么好,我也想来读一读,同学们给我这个机会吗?)“谢谢同学们的夸奖,老师能读得这么好可是有诀窍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拿到诗后,大家认真读,用心读,多读几遍就能把它读好。

大家有信心读出诗的韵味吗?
现在我们就来一句一句地读。


(一)指导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2、出示年老而归的画面。

显示年少与年老的对比图,出示两行诗。

3、指名读。

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说说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读这句诗呢?——难过:离开的时候还是小孩子,而回来的时候已经头发都白了,很伤感。

(“听了你的朗读,我知道诗人他终于回来了!”“听了你的朗读,我知道了诗人真的很老了!”)
4、体会情感齐读第一句。

“这时候的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家乡的变化,听着家乡话真是悲喜交加啊!他不由地发出感叹——“少小……”
过渡:诗人已经激动得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心中无比激动高兴的诗人回到家后受到怎样的对待呢?
(二)读第二句
1、出示儿童与诗人相见的画面。

2、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贺知章爷爷说些什么话呢?
3、教师扮演诗人,学生们扮演孩子们,师生互动理解诗句。

“离家五十年,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结果孩子们却把我当作了外来的客人!唉!可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你们能明白我的感受吗?”
“是啊,离开家乡的日子实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们都把我当作远来的客人啦。

这是贺知章老爷爷深深的叹息啊!你们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
4、指读,教师评一评。

(听到你的朗读,我知道诗人的心情是多么难受啊!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贺知章老爷爷的声声叹息……)
过渡:《回乡偶书》把诗人急切重回离别了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又喜又悲的感情,表现得亲切自然。

让我们再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作者的又喜又悲的情感读出来。

5、齐读。

6、以情引读,读中悟情。

是啊!贺知章爷爷很思念家乡,今天,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可是家乡已经不是以前的模样,同学们想象一下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朋友?亲人?诗人自己……”
7、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创设情境,以情引读。

“是啊!50年后,朋友大多离去,昔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再也不见身影。

诗人不由感叹起来——(引读全诗)”
“50年后,亲人大多离去,往日一家人团圆欢乐的景象再也无处找寻。

诗人不禁叹息起来——”
“50年前风华正茂,年青力壮,50年后却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真是人生易老,物是人非啊!诗人不由伤感起来——”
四、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是啊!岁月在少年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日子给乌黑的头发染上了白霜。

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家乡的人与事每天也在变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颗回家的心,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爱。


1、学生学习吟诵。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再次朗诵全诗。


2、指名吟诵,师生评价。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终于能回到故乡的兴奋与高兴。

还听出来诗人不能被家乡人认出的悲伤。


3、配乐朗诵全诗。

(教师一边创设情境,旁白配乐,学生投入朗诵。


五、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你们已经能像诗人一样把思乡之情表达出来了,就像诗人的知音一样。

诗人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他思乡之情的诗,也叫《回乡偶书》,是第二首。

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把它读一读吧!)
1、出示《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学生自由朗读。

六、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通过吟诵诗句,体会了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

第二首《回乡偶书》就请大家回家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