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明代优美诗词解析

中国明代优美诗词解析

中国明代优美诗词解析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明代优美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明代优美诗词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

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明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3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中国明代优美诗词21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80首优秀的明清诗词

80首优秀的明清诗词

80首优秀的明清诗词1、清· 龚自珍· 《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点评:龚自珍是个明白人,生于满清是文人的悲哀,万马齐喑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降人才也没用,满清一代,不是没有人才,是对人才打压得太厉害,尤其是汉人。

2、清·龚自珍·《夜作》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点评:龚自珍可谓满清为数不多的诗词大家,虽无唐宋一流诗人的气度和格局,但是也有很多优秀作品。

(句意隐晦、思想曲折的弊端。

)3、明·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点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不虚传也,五百年后,为吾知己。

世人皆谓其风流,然此风流非彼风流。

前半生放纵不羁,孤高自傲,不可一世,奈何生不逢时。

后经宁王叛乱,性情大变,绝意仕宦。

余生潦倒病困,诗文画盈车,却换不来一碗粥,一包药,一件棉衣,落花缤纷,斯为绝唱矣。

明诗中的清流,一代奇才!4、唐寅·《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点评:伯虎兄诸多诗词中,余绝爱此首,深得我心。

当邀友二三,春酒一缸,置于花树下,对酒当歌,慷慨痛饮,只愿复醉不复醒;或于秋江白月,澄水轻舟之上,拥炉煨酒,以诗唱和。

明朝诗歌名篇

明朝诗歌名篇

明朝诗歌名篇
1、《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伯温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2、《岳阳楼》
【明】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3、《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梅花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5、《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

《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

《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1. 秋日怀弟/谢榛《92》《23》《131》《24》《191》《381》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主题】写兄弟情深。

【注释】樵苏:打柴割草。

时序句:漂泊于路途,时光流逝让人惊心。

2. 醉太平/佚名《146》《52》《319》《333》《360》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主题】讥讽手段凶残贪得无厌。

【注释】嗉(sù):鸟类的胃。

刳(kū):中间破开在挖空。

3. 赠吴之山/王问《22》《23》《24》《350》城柝声悲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作者简介】王问(1497-1576),江苏无锡人,弃官,擅书画。

【主题】写乱世漂泊的悲凉,但语冷处见友情之深。

【注释】《24》作作是。

4. 又寄升庵/黄峨《23》《374》《381》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作者简介】黄峨(1498-1569),四川遂宁人,杨慎之妻。

【主题】暗示对升庵(杨慎)的思念。

【注释】日边:杨所贬谪到云南。

自是:应该是。

5. 题画/强锐《24》濑江昨夜一尺雨,清晓开门春水生。

雾湿小桥人不见,隔溪风送卖鱼声。

【作者简介】强锐,江苏溧水人。

【主题】写画面夜雨水涨、雾湿小桥的想象画面。

【注释】濑(lài)。

6. 辋川谒王右丞祠/敖英《23》《429》蜀栈青骡不可攀,孤臣无计出秦关。

华清风雨萧萧夜,愁杀江南庾子山。

【作者简介】敖英,福建樟树人,官至四川布政使。

【主题】为王维辩护无法出逃原因,对其既有宽容又有指责。

【注释】庾子山:南北朝梁人,出使西魏被扣,心忧故国。

写《哀江南赋》。

7. 题壁/高濂《445》鹊噪未为吉,鸦鸣岂是凶。

人间凶与吉,不在鸟音中。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与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与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 《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ﻫ66、王阳明《寻春》ﻫ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ﻫ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ﻫ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ﻫ76、何景明《雨夜》ﻫ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与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 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ﻫ83、袁凯《白燕》ﻫ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ﻫ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ﻫ94、谢榛《怨歌行》ﻫ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 【宋】范成大《蔺相如墓》ﻫ98、 吴宪章《访客舟中》 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明诗鉴赏100例(81-100)

明诗鉴赏100例(81-100)

8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别云间①夏完淳三年羁旅客②,今日又南冠③。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看。

诗人简介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注】①“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

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

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②“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③“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④“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⑤“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

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8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渡黄河谢榛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1.“风扫雁沙平”一句写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

(3分)2.“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诗三百首明诗解析

明诗三百首明诗解析

明诗三百首明诗解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明诗三百首是明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明诗三百首进行解析,以揭示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和时代特征。

一、艺术风格及演变明诗三百首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体现了明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总体而言,明诗三百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

在初期,明诗三百首的诗风以豪放洒脱、豪情万丈为主,代表作品有《浣衣女》等。

这些诗歌以真挚的感情和豪放的言辞,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现实的热爱和追求。

而到了后期,明诗三百首的诗风则呈现出华丽、细腻的特点,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这些诗歌以含蓄的语言和精致的艺术形式,描绘了深沉、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二、题材内容及主题明诗三百首的题材内容广泛,从咏史抒怀、咏物写景到抒发个人情感等,几乎包含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咏史抒怀类型的作品较为突出,如《满江红》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抒发,体现了诗人对明代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触动。

另外,明诗三百首中也有不少咏物写景的诗歌,如《菩萨蛮》等。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物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

此外,明诗三百首还包含了大量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如《江洲司马青衫湿》等。

这些作品以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

三、文学价值及意义明诗三百首作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明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特征。

它们不仅在文学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而且在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上也有着独特的表达。

首先,明诗三百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为我们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其次,明诗三百首将头脑清醒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明代文人的人格追求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也传递了明代文人对人生理想和真理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X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某》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X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X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X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X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X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某》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某》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某》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X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回答问题。

梅花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某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4分)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参考答案: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

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

(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

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某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某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1分)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

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

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谢榛①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

(3分。

每点1分)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X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

(5分。

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X”给1分)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杨基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

(3分)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

(4分)参考答案1.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

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答“联想”和“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参考答案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泛舟薛蕙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

(2分)(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春日闲适安逸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

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①对比。

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

②双关。

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一鹭图X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分)2.第四句“叹”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萋萋芳草,依依杨柳,与清清溪流交相掩映(概括描述皆可)。

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2分)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山丹①题壁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某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

(4分)3.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1分)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的秋意。

B.首联中作者看到汉朝宫墙外是黄河水环绕,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