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材料科学基础-6二元相图
2
Ω=0,>0,G-x曲线也有一最小值;
Ω>0, G-x曲线也有2个最小值,拐点内<0。
6.3.2 多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
6.3.3 混合物的自由能和杠杆法则
6.3.4 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6.3.5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相图中所有的相界线代表相变的温度和平衡相 成分,即平衡相成分沿着相界线随温度变化而变 化; ★两单相区之间必定有这两相的两相区-相区接 触法则; ★二元相图的三相平衡区为一水平线,其与三个 单相区的交点确定平衡相的浓度; ★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 分界线的延长线进入另一两相区。
(1)单相区:3个, L、 α 、β (2)两相区: 3个, L+α 、L+β 、α +β 相区:1个, L+α+β (3)三
5.与匀晶和共晶相图的区别
(1)相同处
PDC线以上区域; PDC线以下、DF以右区域的
分析方法以及结晶过程与匀晶相同;
BPDF以内区域,与共晶线MEN线以下区域相同,
按照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线分析。 (2)不同处 包晶线PDC及包晶反应:L+α→β
6.10 铁碳合金相图 6.11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第6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合金凝固
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晶体称为单组元晶体或纯晶体,
该体系称为单元系。两个组元的为二元系,n个组元都是独立
的体系称为n元系。对于纯晶体材料而言,随着温度和压力的 变化,材料的组成相会发生变化。
从一种相到另一种相的转变称为相变。由不同固相之间的
2.非平衡共晶组织
a
非平衡共晶组织(成分位于a点稍左)一般分布在初晶α 的相界上,或者在枝晶间。可以通过扩散退火来消除,最终得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_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晶界凸出形核机制
在晶界处A 晶粒中的某些亚晶粒能通过 晶界迁移而凸入B 晶粒中,借消耗B 中的 具有亚晶粒组织晶粒间的凸出形核机制 亚晶而生长,从而形成再结晶的核心。
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6.3 再结晶
2.长大
再结晶晶核形成之后,即借界面的移动向周围畸变区域长大。 ①再结晶晶核长大(晶界迁移)的驱动力 无畸变的新晶粒与周围畸变的旧晶粒之间的畸变能差。 ②晶界的迁移方向 晶界总是背离其曲率中心,向着畸变区域推进,直至全部形成无畸变的等 轴晶粒为止,再结晶即告完成。
将后式代入前式并积分,以x0表示开始时性能增量的残留分数,则得:
t dx Q / RT x0 x c0e 0 dt x
或
x0 ln c0 te Q/RT x
回复的速度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举例:
采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冷变形金属使之回复到同样的程度(即残留分数相 同),则所需时间不同。
轴小晶粒,并随时间的延长不断长大,直至伸长的晶粒完全转变为新的等轴 晶粒为止。
3.晶粒长大阶段
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等轴晶粒逐步相互吞并而长大,直至达到一个稳定的 尺寸。
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6.1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二、储存能及内应力的变化
1.储存能的变化
冷变形造成的偏离平衡位置 大、能量较高的原子,在加热
冷变形后保留在金属内部的畸变 能,或称储存能。 冷变形金属在不同加热温度时 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6.1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一、显微组织的变化
1.回复阶段
显微组织几乎没 有发生变化,晶粒 仍保持冷变形后的 伸长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_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纯金属结晶,液-固共存,f =0,说明结晶为恒温。 二元系金属结晶两相平衡,f =2-2+1=1,说明有一个可变因素(T),表明 它在一定(T)范围内结晶。 二元系三相平衡,f =2-3+1=0,此时温度恒定,成分不变,各因素恒定。
Page 8
相率的应用
• 相律是检验、分析和使用相图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分 析和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数,检验和研究相图。
6.1.1 相平衡条件和相律
• 相平衡的条件:通过一些数学推导和系统平衡条件dG=0可 得: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多相(P个相)体系中,每个组元(共 有C个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都彼此 相等。
•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是一种动态平衡。
Page 6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 及纯晶体的凝固
Page 1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 应掌握的内容:
– 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 – 结晶的热力学、动力学、能量、和结构条件 – 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过冷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
冷度、动态过冷度之间的区别。 –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形核率,均匀
Page 20
Page 21
6.2.2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自由能
G H TS
dG Vdp SdT
在等压时,dp=0, 所以可推导得:
dG S dT
由于熵S恒为正值,所以自由能是随温度增高而减小。
Page 22
在一定温度下,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自由能变化为
G H TS
令液相转变为固相后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 GV ,则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肥皂池的半径越 小,泡膜两侧的压差越大。
上式是针对球形表面而言的压差计算式,对于 一般的曲面,即当表面并非球形时,压差的计算式 有所不同。一般地讲,描述一个曲面需要两个曲率 半径之值;对于球形,这两个曲率半径恰好相等。一 般曲面两个曲率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我们可以得 到一般曲面的压差计算式:
1. 共价键晶体表面能
2. 离子晶体表面能
每一个晶体的自由焓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体积 自由焓和一个附加的过剩界面自由焓。为了计算 固体的表面自由焓,我们取真空中0K下一个晶体 的表面模型,并计算晶体中一个原子(离子)移到晶 体表面时自由焓的变化。在0K时,这个变化等于 一个原子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内能之差。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基本知识 固体的表面(固-气) 固-液界面 浆体胶体化学原理 固-固界面
6.1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基本知识
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 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的界面。 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 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相界面有
界面间的吻合和结合强度。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 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 这种影响尤为重要。
脆性材料的理论强度约为实际强度的几百倍,正是 因为存在于固体表面的微裂纹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 使位于裂缝尖端的实际应力远远大于所施加的应力。
葛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著名的玻璃断裂理论, 并导出了材料实际断裂强度与微裂纹长度的关系
R 2E C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考点精讲6
八、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小于 4%),而后同向加载则 σe升高,反向加载则 σe下降,此 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考点二:滑移和孪生(重要等级 ★★★★★)
[复习思路]掌握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滑移和孪生的概念 滑移和孪生的异同点
滑移
{ 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孪生 晶界滑动(高温下) 滑移带—把试样抛光,适量的塑性变形后,在宏观或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试样表面上平行或交叉 的细线。 滑移线—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滑移带是由更多的一组平行线组成,称为滑移线。
各向同性。
对于 α Fe多晶体其 E为 211400MN/m2
七、弹性模量在工程上的应用
对零(构)件进行刚度设计
σ
=
F A
=Eε→
F ε
=EA
EA(GA),代表零件的刚度,产生单位弹性应变所需载荷的大小。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的弹性模量愈高,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刚度便愈高,即在外力作用时,保
持其固有形状、尺寸的能力愈强。
2.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
(1)位错的宽度
{越窄 界面能越低
位错宽度
→平衡宽度
越窄 单位体积弹性畸变能高
刃型位错的形成 刃型位错原子模型
偏离 =b/4(柏氏矢量)时,叫位错宽度 (2)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 晶体的滑移必须有外力作用→ 位错运动要克服阻力 →位错运动的阻力首先来自的点阵阻力
弹性变形是塑性变形的先行阶段,在塑性变形中还伴生着一定的弹性变形。可以从原子间结合
力的角度了解其物理意义。
发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作用力 -原子间距曲线的斜率 S0
— 167—
S0 =ddFr=dd2ru2 σ =Sr00ε E =S0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2012-10-16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第六章-6
Materials Science
3. 合金凝固后溶质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续)
Material
3-2 凝固方程
在探讨凝固方程时,我们假设K0为常数,忽略固相中的扩散,L/S 界面平直移动,液相和固相密度相同。
2012-10-16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第六章-10
Materials Science
3. 合金凝固后溶质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续)
1)溶质部分混合
Lessons
C S K e C 0 (1
Z l
)
K e 1
式中,Ke-有效分配系数
2012-10-16
液相温度梯度对成分过冷的影响
2012-10-16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第六章-23
Materials Science
3.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貌的影响
晶体平面生长动画
2012-10-16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第六章-24
1. 成分过冷的形成
1-1 定义
成分过冷 —— L/S界面前沿L相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 布所决定的理论凝固温度(熔点)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 Definition 过冷。
如图,左上角的是一匀晶相 图,右下角是凝固过程的示 意图。
你能根据左图与 说明阐述产生成 分过冷的原因吗
?
第六章-18
2012-10-16
不平衡结晶包含如下的情况:
• • 液相内溶质完全混合(在缓慢结晶条件下); 液相中溶质部分混合(在较快的结晶条件下);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编辑课件
24
• 6.2.1.4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晶体被拉伸而 产生滑移时,由于拉力共线的影响,晶面 位向会发生改变, 结果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逐渐趋于平行于拉力轴线;而压缩时,晶 面改变的
• 结果使滑
• 移面逐渐
• 趋于与压
• 力轴线垂
• 直。
编辑课件
25
•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改变必然导致斯密特 因子m的改变。
编辑课件
27
编辑课件
28
• 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系为{111}<110>,4个{111} 面构成一个八面体。当拉力轴为[001]时,
• (1) 对所有{111}面, cosφ=02+02+12/(12+12+12·02+02+12)=1/3 φ=54.7º,
• (2) λ角对[101],[101] • [011],[011]也都为45º, • (3) 锥体底面上的两个 • <110>方向与[001]垂 • 直。
编辑课件
29
• 因此,八面体上有8个滑移系具有相同的取 向因子,当τ=τk时可以同时开动。但由于这 些滑移系有不同位向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构成,滑移时有交互作用,产生交割和反 应,使滑移变得困难,产生较强的加工硬 化。
• 当两个以上的滑移
• 面沿同一方向滑移
• 便形成交滑移。
编辑课件
30
• 发生交滑移时, • 晶体表面会出现 • 曲折或波纹状的 • 滑移带。 • 最容易发生交滑 • 移的是体心立方 • 金属,滑移面为 • {110},{112}和{123},滑移方向总是<111>。 • 因滑移面不受限制,所以交滑移必是纯螺形位错,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所以∆Ghet﹡ ﹤ ∆Ghom﹡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所需的形核功小, 且随润湿角的减小而减小。
(二)形核率 1、非均匀形核时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可获得较高的形核率 2、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值由低向高过渡较为平衡 3、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达到最大后,曲线就下降并中断 4、最大形核率小于均匀形核
∆G = V ∆GV + σ A
∆G = 4 3 π r ∆GV + 4π r 2σ 3
r<r*时,晶胚长大将导致系统自由能的 增加,这种晶胚不稳定,瞬时形成,瞬时消失。 r>r*时,随晶胚长大,系统自由能降低, 凝固过程自动进行。 r=r*时,可能长大,也可能熔化,两种 趋势都是使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将r*的晶胚称 为临界晶核,只有那些略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 才能作为稳定晶核而长大,所以金属凝固时, 晶核必须要求等于或大于临界晶核。 极值点处
凝固:物质由液态至固态的转变。 6.2.1 液态结构 一、液态结构的特征: ① 液体中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固体略大 ② 液体中原子的配位数比密排结构的配位数减小(8~11范围内) ③ 结构起伏(相起伏) 二、结构起伏 不断变换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大小不等,时而产生,时而 消失,此起彼伏,与无序原子形成动态平衡,这种结构不稳定现象称 为结构起伏。 温度越低,结构起伏尺寸越大。
ϕ r = 1 − exp( − kt n )
图6.2 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液→固,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Gv为
∆ G V = G S − G L = H S − TS S − ( H = (H S − H L ) − T (S S − S L ) = − Lm − T (S S − S L )
【材料科学基础】必考知识点第六章
2020届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固体中的扩散第一节概述1 扩散的现象与本质(1)扩散:热激活的原子通过自身的热振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过程。
(2)现象:柯肯达尔效应。
(3)本质: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
(不是原子的定向移动)。
2 扩散的分类(1)根据有无浓度变化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
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散。
(有浓度变化)(2)根据扩散方向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3)根据是否出现新相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由之导致形成一种新相的扩散。
3 固态扩散的条件(1)温度足够高;(2)时间足够长;(3)扩散原子能固溶;(4)具有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第二节扩散定律1 菲克第一定律(1)第一定律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某一单位面积截面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2)表达式:J=-D(dc/dx)。
(C-溶质原子浓度;D-扩散系数。
)(3)适用条件:稳态扩散,dc/dt=0。
浓度及浓度梯度不随时间改变。
2 菲克第二定律一般:∂C/∂t=∂(D∂C/∂x)/ ∂x二维:(1)表达式特殊:∂C/∂t=D∂2C/∂x2三维:∂C/∂t=D(∂2/∂x2+∂2/∂y2+∂2/∂z2)C稳态扩散:∂C/∂t=0,∂J/∂x=0。
(2)适用条件:非稳态扩散:∂C/∂t≠0,∂J/∂x≠0(∂C/∂t=-∂J/∂x)。
3 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1)误差函数解适用条件:无限长棒和半无限长棒。
表达式:C=C1-(C1-C2)erf(x/2√Dt) (半无限长棒)。
在渗碳条件下:C:x,t处的浓度;C1:表面含碳量;C2:钢的原始含碳量。
(2)正弦解C x=Cp-A0sin(πx/λ)Cp:平均成分;A0:振幅Cmax- Cp;λ:枝晶间距的一半。
第六章材料科学基础
§6.1.1 普弹性
图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普弹性:应力与应变间符合线性关系,即满足虎克定律;
加上或去除应力时应变都能瞬时达到平衡
弹性的实质是原子作用势 的不对称性。
可以用双原子模型来解释。
图 双原子模型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 (1)可逆性 去掉外力,变
s k s cos cos
τk称为临界分切应力,与金属 的晶体结构、纯度、加工状 态、试验温度与加载速度有 关,而与外力的大小、方向 及作用方式无关。
图 镁单晶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的关系
k取决于金属的本性,不受,的影响; 或=90时,s ;
k=scoscos s的取值 ,=45时,s最小,晶体易滑移;
形就消失。 (2)线性 应力和应变间满
足直线关系。 (3)弹性变形量小 一般说
来,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的弹性变形很小,高聚物 材料的弹性变形可以比较 大。
E G
G E
2(1 )
弹性模量是材料结合强度的标志之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结构 弹性模量与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趋势。 (2)温度的影响 T升高,热振动加剧,晶格势能发生变
螺位错的双交滑移:交滑移后的螺位错再转回到原滑移面的过程。
9. 滑移的表面痕迹 单滑移:
单一方向的滑移带; 多滑移:
相互交叉的滑移带; 交滑移:
波纹状的滑移带。
滑移的位错机制
① 位错的运动是晶体的滑移 滑移是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逐步移动形成的。
② 位错的增殖——弗兰克-瑞德位错源 ③ 位错的交割与塞积
图 工业纯铜中的滑移线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 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 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 破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相平衡(1-1)
相图上的压力轴 为示意性的,因 为SiO2的饱和蒸 汽压极小,2000K 时仅10-7Mpa,在 相图上作了放大。
27
相图上共有九条界线,分别表示系统中的二相平衡状态:LM、 MN、ND和DO四条界线代表了相应晶型与SiO2蒸气之间的二相平 衡,即相应晶型的蒸发曲线;OC是SiO2熔体的蒸发曲线;MR、 NS、DT是晶型转变线;OU是α-方石英的熔融曲线;
19
4.虚线: 表示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介稳平衡状态。
(1)面 ECGH区: 过冷熔体的介稳单相区; FBGH区: 过热晶型Ⅰ的介稳单相区; BGC和ABK区: 过冷蒸气的介稳单相区; KFB区: 过冷晶型Ⅱ的介稳单相区。
20
(2)线
BG线:过热晶型Ⅰ的升华曲线; GH线:过热晶型Ⅰ的熔融曲线;
GC线:过冷熔体的蒸发(蒸汽压)曲线;
5
(2)独立组分数——表示构成平衡系统中各相组成所 需要的最少组分数,用“c”表示。 当不存在化学平衡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 如:低温系统中CaCO3、CaO、CO2存在,组分数=独 立组分数=3; 当有独立的化学平衡存在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 独立组分数=组分数-独立的化学平衡数 如:高温系统中CaCO3、CaO、CO2存在, 有:CaCO3 CaO+CO2平衡,组分数=3; 独立组分数=3-1=2; 所以,对于单元系统,c=1;二元系统 c=2; 三元系统 c=3。
相律在凝聚系统的形式为:
f=c–p+1
注:
1——指温度因素
(1)相律是在化学位相等(平衡状态)下推导出的,所以 只能用于平衡系统。 (2)对于一元凝聚系统,为了充分反映纯物质的各种聚集 状态(超低压气相和超高压的新晶型),仍把压力取为变量。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总结与思考题
第6、7章总结、思考题与作业题一、本章总结1、凝固与结晶、相变、固态相变、组元、系、相图、单元相图、相平衡、相律(及表达式)及应用2、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3、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包括:一些更要的公式,以其应用4、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实际凝固温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冷度、动态过冷度;5、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二者有何异同点。
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的计算。
形核率及影响因素、变质处理。
非均匀形核时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
6、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长大。
晶体长大的条件和长大的机制。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有何关系?7、能用结晶理论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如:变质处理和其它细化晶粒的工艺;单晶的制取和定向凝固技术。
(1).凝固理论的主要应用;(2).控制结晶组织的措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1. 金属结晶的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2.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的关系。
三、思考题1. 简述金属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是什么?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为什么?2. 何谓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
何谓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简述纯金属枝晶的形成条件和长大过程。
)3.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度下,为什么Pb结晶出树状晶,而Si结晶平面却是平整的?4. 何谓均匀形核?何谓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叙述异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5. 指出形核过程的驱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大小和形核率的大小,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两三个晶粒的拉伸试验表明:晶界处 的变形能力差,呈竹节状
2)晶界对材料的强化作用机理
晶界对材料的强化作用是通过晶界对位错 的阻塞作用实现的。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在滑 移面上的滑移产生的,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滑 移,因此位错在晶界处形成阻塞,位错处阻塞 位错的数量越多,对位错源形成位错的反作用 力越大,当增大的某一数值,位错源停止形成 新的位错,因此滑移面停止进行,要使相邻晶 粒发生滑移须增大外应力,以启动其位错源动 作。这就是晶界的强化作用。
滑移方向 〈110〉 〈110〉
〈111〉
〈111〉 〈111〉 〈111〉 〈111〉 〈1120〉 〈1120〉 〈1123〉 〈1120〉 〈1120〉 〈1010〉 〈1120〉 〈1120〉 〈1120〉 〈1120〉
3.位错滑移时受到的点阵阻力
由于原子排列的周 期性,位错在滑移过程 中,位错中心的能量将 发生周期性变化,当位 错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 时需要越过一个势垒, 即阻力,其大小如右图 所示。
切应力
2.晶体结构引起的加工硬化曲线的差异
6.1.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通常使用的材料多为多晶材料,多晶材料变形 有以下特点: ①每个晶粒的变形行为方式与其单晶相同; ②每个晶粒的变形受其周围晶粒的影响;主要涉及 到晶粒之间的方位及取向关系; ③整个材料体的变形是通过各晶粒变形相互配合与 协调实现的。 因此多晶材料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同类材料的 单晶体;并且晶粒越细,强度越高。
0 10 20 40 60 80 276 497 566 593 607 662
抗拉强度 (Mpa)
456 518 580 656 704 792
延伸率 断面收缩率 (% ) (% )
34 20 17 16 14 7 70 65 63 60 54 26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塑性变形1
7
7
6.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晶体塑性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滑移系的多少,还与滑 移面上原子的密排程度和滑移方向的数目等因素有关。 例如体心立方金属α-Fe,与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系 同样多,都为12个。但它的滑移方向没有面心立方金
属多,同时滑移面间距离较小,原子间结合力较大, 必须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下才能开始滑移,所以它的塑 性要比铝、铜等面心立方金属差。
图6-6 拉伸时晶体发生转动的示意图
14
14
6.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5.多系滑移与交滑移 多滑移:若有多组滑移系相对于外力轴的方向相同, 分切应力同时达到临界值,滑移一开始就可以在两个 或多个滑移系同时进行。 交滑移:在晶体中,还会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滑移面 沿着同一个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进行滑移的现象。
4
4
图6-2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5
5
2.滑移系 金属中的滑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进行的, 这些晶面称为滑移面,晶向称为滑移方向。
表6-1
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6
6
6.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滑移面通常是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而滑移方 向则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这是因为密排面之间的 距离最大,面与面之间的结合力较小,滑移的阻力小, 故易滑动。而沿密排方向原子密度大,原子每次需要 移动的间距小,阻力也小。 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每个滑移系表示晶体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 取向。 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滑移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空间取 向便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故这种晶体的塑性便越 好。密排六方晶体由于滑移系数目太少,故塑性较差。
11
11
图6-4 镁单晶拉伸的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的关系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相平衡
组分:组成系统的物质。必须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能用机械方法从系统中分离出来且能长期独立存在的
化学纯物质。组分的数目叫组分数(S)。
独立组分:构成平衡物系所有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
少数目的化学纯物质。 独立组分数:以C表示
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独立组分和组分的含义才相同。
·若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则独立组分数=组分数; ·若系统中存在化学反应和浓度关系,则:
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加热该化合物到
某一温度便分解,分解为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二者
组成与化合物组成皆不相同。
特点:化合物组成点不在其液相线范围内
1.相图分析: 点: p=3
E:
f =0
低共熔点
△
LE 冷却 A Am Bn P: 转熔点
冷却
△
LP B
Am Bn
2.
熔 体 的 冷 却 析 晶 过 程
液相点: 2 L f=2 B
K
M
H E
J
K L→B P (LP +B→C) L→C E (LE →A+C) f=1 f=1
f=0 f=0
固相点: M
F B+C D
C
J C+A
H
Q
S
液相点: 3 固相点: b
L f=2 B
Q L→B P (LP +B→C) f=1
f=0
F B+C
S
⑶固相中有化合物生成和分解的二元系统相图
七种晶型分为三个系列:石英-鳞石英-方石英
(1)重建型转变(一级变体间的转变):横向,转变 速度慢,石英-鳞石英-方石英。 (2)位移型转变(二级变体间的转变):纵向,速度 快,α -β -γ ,同一系列转变。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_第6章.答案
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凝固
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与相平衡
6.2 纯晶体的凝固
6.3 气固相变与薄膜生长
重点与难点:
• • • • • 结晶的热力学、结构和能量条件; 相律的应用; 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的应用; 亚稳相出现的原因; 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的推 导; 润湿角的变化范围及其含义;
• 两条斜率不同的自由能曲线必然相交于一点
• 液、固两相的自由能相等 • 两相处于平衡而共存。 事实上, Tm—既不能完全结晶,也不能完全熔化 • 要发生结晶则体系必须降至低于Tm温度, • 而发生熔化则必须高于Tm 。
(2) 热力学条件
a △T>0, △Gv<0-过冷是结晶的
必要条件(之一)。
b △T越大, △Gv越小-过冷度越
图6.4
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Gv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 动力。
ΔT=Tm-T,是熔点Tm与实际凝固温度T之差 Lm是熔化热,
要使 ΔGv<0,必须使Δ T>0,即 T<Tm,故ΔT
称为过冷度。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实际凝固温度应低于
熔点Tm,即需要有过冷度,其中热分析实验装置示 意图见图6.5。
如果外界压力保持恒定(例如一个标准大气 压),那么单元系相图只要一个温度轴来表示,如 水的情况见图6.1(b)。根据相律,在汽、水、冰
的各单相区内(f=1),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在熔点和沸点处,两相共存,f=0,故温度不能变
动,即相变为恒温过程。
在单元系中,除了可以出现气、液、固三相之
间的转变外,某些物质还可能出现固态中的同素异
构转变,见图6.2和图6.3。
• bcc • fcc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六章--相平衡与相图
F = C-P+n
自由 度数
独立组 元数
F = C-P+2
对凝聚态体系, 压力恒定或影响 较小,其相律为:
F = C-P+1
组元数C多,自 由度F大;相数P 多,自由度小
6.1.3 相平 衡研究方法
动态法
静态法 (淬冷法)
热分 析法
差热分 析法
T/℃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热分析法
1
2
3
原理:根据系统在冷却
ab c
100 80Bi 60Bi 20Bi 100 Bi 20Cd 40Cd 80Cd Cd
T/℃
ab c d e
t/s
Bi-Cd合金冷却曲线
546.15K
596.15K
L
L+Bi(s) ●
L+Cd(s)
20 40 Bi(s)+Cd(s) 80
0 Bi
WCd/%
100 Cd
Bi-Cd系统相图
液相线:由凝固开始温度连接起来的相界线 固相线:由凝固终结温度连接起来的相界线
元系统相图
P ●:熔点
■:转变点
2
L
●
Ⅱ
3
■
1
●
Ⅰ
O T0 T2 T1 T3
T
图 6-7 具有不可逆多晶转变的
单元系统相图
晶体I T3 晶体II
晶体Ⅰ 晶体Ⅱ 液相
(1) 晶体I、Ⅱ有稳定区 (2) 转变温度T3<T1 、T2(熔点)
T1 液 相 T2
(1)晶体Ⅱ无稳定区 (2)T3>T1、T2
6.2.2 单元系统专业相图
G
E
H
A+B
A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相比的的特点 ➢ 1.相变阻力大。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也是新旧两相的自由能
差,这个差值越大,越有利于相变的进行 ➢ 2.新相与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新相与
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它有利于相变阻力的降低 ➢ 3.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24
(2)共格性长大和非共格性长大 ➢ 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通过非共格相界面的扩散性移动。
即使在形核阶段形成了界面能低的共格界面,从而促进了 形核,但是共格界面扩散性移动困难,最后演变为非共格 界面。 ➢ 非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依靠相界面按切边方式进行的, 只有在维持两相的共格关系时才能长大,在形核和长大阶 段都必须维持界面的共格性。只有当新相长大到一定程度 ,由于共格应变能扩大,引起两相中较软的一相发生塑性 变形,共格性就会遭到破坏,长大停止。
25
4) 过渡相
➢ 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 长期保留。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稳定相的成分与母相相差较远,转变 温度较低,原子扩散慢,稳定相的形核困难。钢中的渗碳 体其实也是铁碳平衡中的一过渡相。
➢ 过渡相从热力学来说不利,但从动力学来说有力,也 是减小相变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形核时两相保持一定的位相关系,是固态相变按 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3).长大特点
(1)惯习现象
➢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以特定的晶向在母相的特定晶面
上形成,这个晶面即称为惯习面,而晶向则称为惯习方向 ,这种现象叫做惯习现象。 ➢ 在许多情况下,惯习面和惯习方向就是取向关系中母相的 晶面和晶向,但也可以是别的晶面或晶向。
是温度和时间对形核都有影响,晶核可以在等温过程中形 成。 ➢ 非热激活形核:通过快速冷却在变温过程中形核,是变温 形核。马氏体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二、 屈服和应变时效 1 屈服现象 吕德斯带 吕德斯带扩展 吕德斯带危害: 吕德斯带危害:因屈服 延伸区的不均匀变形( 延伸区的不均匀变形(吕 德斯带) 德斯带)使工件表面粗糙 不同。 不同。
31
2 应变时效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
低碳钢时效图
15
4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1)位向和晶面的变化 滑移过程中, 滑移过程中,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转动必然导 致取向因子的改变。 致取向因子的改变。 2)取向因子的变化 几何硬化 几何软化
16
5 多滑移 单滑移: 1)单滑移:只有一组滑移系处于最有利的取向 最大) 分切应力最大,便进行单系滑移。 (m最大)时,分切应力最大,便进行单系滑移。 多滑移:在多个( 滑移系上同时 同时或 2)多滑移:在多个(>2)滑移系上同时或交替 进行的滑移。 进行的滑移。 发生多滑移时会出现几组交叉的滑移带。 发生多滑移时会出现几组交叉的滑移带。 交滑移: 3)交滑移 交滑移: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滑 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23
3)孪生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高,萌发于滑 孪生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高, 移受阻因其的局部应力集中区。 移受阻因其的局部应力集中区。 4)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孪 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 生改变了晶体位向 5)由于孪生变形时,局部切变可达较大数量, 由于孪生变形时,局部切变可达较大数量, 所以在变形试样的抛光表面上可以看到浮凸, 所以在变形试样的抛光表面上可以看到浮凸, 经重新抛光后,虽然表面浮凸可以去掉, 经重新抛光后,虽然表面浮凸可以去掉,但因 已变形区的晶体位向不同, 已变形区的晶体位向不同,所以在偏光下或浸 蚀后仍能看到孪晶。 蚀后仍能看到孪晶。而滑移变形后的试样经抛 光后滑移带消失。 光后滑移带消失。
12
3 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 滑移发生的力学条件: 滑移发生的力学条件:
P cos λ P τ= = cos ϕ cos λ = σ o cos ϕ cos λ A / cos ϕ A
13
当外加应力等于屈服强度时: 当外加应力等于屈服强度时: 宏观上:晶体出现塑性变形。 宏观上:晶体出现塑性变形。 微观上: 晶体开始滑移。 微观上 : 晶体开始滑移 。 此时滑移方向上的分 切应力达到临界值,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临界分切应力。 切应力达到临界值,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τk: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面开始滑移的最小分切 应力。 应力。 τ k = σ s m m = cosϕ cosλ
38
第五节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一、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1 形成纤维组织 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已不能分辨而成为 塑性变形量很大时, 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 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 晶粒拉长; 杂质呈细带状或链状分布。 1)晶粒拉长;2)杂质呈细带状或链状分布。 纤维组织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纤维组织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纵向的强度和 塑性高于横向。 塑性高于横向。
32
三 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 单相合金的强化:加入第二相形成多相合金。 单相合金的强化:加入第二相形成多相合金。 相变热处理( 第二相可通过相变热处理 沉淀强化, 第二相可通过相变热处理(沉淀强化,时效强 粉末冶金方法(弥散强化) 化)或粉末冶金方法(弥散强化)获得 多相合金根据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大小分类
26
二、晶界的影响 1多晶体变形的现象 2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晶粒越细 , 强度越高 , 塑 性韧性越好。 性韧性越好。
27
1)对强度的影响-细晶强化 对强度的影响- 霍尔-配奇公式: HALL-PETCH公式 霍尔-配奇公式: HALL-PETCH公式 ss=s0+kd-1/2 2)对塑性、韧性的影响 对塑性、
36
二 弥散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1 不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粒子、 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粒子、位错环阻碍位错 运动) 运动)
位错克服第二粒子的阻碍作 用,克服位错环对位错源的 反向应力。继续变形时必须 增大外应力,从而使流变应 力迅速提高
37
2 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当第二相偎可变形微粒时, 当第二相偎可变形微粒时,位错将切过粒子使 其与基体一起变形
35
两相呈层片状分布(珠光体) 两相呈层片状分布(珠光体) 特点:变形主要集中在基体相中, 特点:变形主要集中在基体相中,位错的移动 被限制在很短的距离内, 被限制在很短的距离内,增加了继续变形的阻 使其强度提高。 力,使其强度提高。 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 片层间距越小, 第二相呈颗粒状分布(球状渗碳体)。 第二相呈颗粒状分布(球状渗碳体)。 强度降低,塑性、 强度降低,塑性、韧性得到改善
11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塑性的好坏不只取 决于滑移系的多少, 决于滑移系的多少,还与滑移面原子密排程 度及滑移方向的数目等因素有关
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 滑移面 {111}×4 × {110}×6 × 体心立方 {121}×12 × {123}×24 × {0001}×1 × {1010} {1011} <1120> 滑移方向 <110>×3 × ×2 <111> ×1 ×1 ×3 滑移系数目 12 12 12 24 3 3 6 常见金属 Cu,Al,Ni,Au Fe,W,Mo Fe,W Fe Mg,Zn,Ti Mg,Zr,Ti Mg,Ti
2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3
4
二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是瞬时载荷P与瞬时面积F 真实应力应是瞬时载荷P与瞬时面积F之比
P S= F
真应变e应是瞬时伸长量除以瞬时长度, 真应变e应是瞬时伸长量除以瞬时长度,即
dl l e = ∫ de = ∫ = ln = ln(l + δ ) l0 l l0
17
多滑移
18
交滑移
19
交滑移和多滑移的区别: 交滑移和多滑移的区别: 发生多滑移时会出现几组交叉的滑移带; 发生多滑移时会出现几组交叉的滑移带;发生 交滑移时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的滑移带。 交滑移时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的滑移带。 交滑移必须是纯螺型位错, 交滑移必须是纯螺型位错,因其滑移面不受限 可以同时进行共向滑移。 制。可以同时进行共向滑移。 6 滑移的位错机制
l
5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称 流变曲线: 为流变曲线:
S = ke
n
n值越大,变形时的 值越大, 强化效果越明显
6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扭 折。 一 滑移 1 滑移现象 定义:在切应力作用下, 定义: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 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 滑移面) 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 ( 滑移面 ) 和晶向 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 (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
14
m称为取向因子,或称施密特因子(Schmid)。 称为取向因子,或称施密特因子(Schmid)。 与塑性变形: 越大,越有利于滑移。 m与塑性变形:m越大,越有利于滑移。 tk的特点 的特点: tk的特点: 临界分切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本性, 1)临界分切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本性 1)临界分切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本性, 与外力无关。当条件一定时, 与外力无关。当条件一定时,各种晶体的临 界分切应力各有其定值 2)是一个组织敏感参数 是一个组织敏感参数。 2)是一个组织敏感参数。 材料的组织性能——临界切应力决定屈服强度)
39
2 形成大量亚结构
40
二 变形织构 1 变形织构 择优取向: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转动, 择优取向 : 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转动 , 使绝 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外力方向趋于一致的 现象 变形织构: 变形织构:多晶体材料由塑性变形导致的各晶 粒呈择优取向的组织。 粒呈择优取向的组织。 特征: 特征:各向异性
7
特点: 特点:晶体结构类型并未改变 。 滑移的组织形态: 光镜下: 滑移带( 无重现性) 滑移的组织形态 : 光镜下 : 滑移带 ( 无重现性 ) 电境下:滑移线。 电境下:滑移线。 显微组织特点:抛光后可能看不见。 显微组织特点:抛光后可能看不见。
8
9
2 滑移系 滑移是沿着特定的晶面 滑移是沿着特定的晶面 和
28
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
提高强度的另一方法是合金化。 提高强度的另一方法是合金化。合金塑性变形 合金化 的基本方式仍是滑移和孪生,但因组织、 的基本方式仍是滑移和孪生,但因组织、结构 的变化,塑性变形各有特点。 的变化,塑性变形各有特点。 一、固溶体的塑性变形 1 固溶强化现象
29
2 强化机制 1)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 1)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 晶格畸变 2)柯氏气团强化。生现象 在切应力作用下, 在切应力作用下 ,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 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 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22
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以孪晶面为准, 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以孪晶面为准,构成镜 面对称,形成孪晶。 面对称,形成孪晶。孪晶在显微镜下呈带状或 透镜状。 透镜状。 2 孪生变形的特点 1 ) 孪生使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的切变 , 而 孪生使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的切变, 滑移是不均匀的,只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进行。 滑移是不均匀的,只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进行。 2 ) 孪生后晶体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成镜面 对称关系,位向发生变化。 对称关系,位向发生变化。
聚合型 多相合金 弥散型
第二相很细小,且弥散分 布于基体晶粒内
33
第二相的尺寸与基体晶 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
1
聚合型两相合金的变形
性能按下列方法估计 1)两相都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的变形阻力 两相都具有较好的塑性, 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 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