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自得妙在点拨
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
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优秀评课稿篇一今天早上,我们听了王老师的《五彩池》一课,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态,激情洋溢的话语,恰到好处的点拨。
整堂课,王老师都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情趣。
这节课的优点很多,我们简单地来回顾几点:1、王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整堂课都回荡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学生走进文本,在老师的激励、赞赏中,通过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他们朗读中,绘出形异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第二自然段。
王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
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
“闪耀”这个词教学。
分号的强调和学习等。
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3、串读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内容,也是本课一大亮点。
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四个句子后,师生通过合作朗读,教师简洁、精美的引导语为学生的理解做了铺垫,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体感受五彩池的美。
总之,整节课,流程清晰,块面清楚,师生活动自然流畅,前后浑然一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现自我。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想让王老师呈现一堂更为完美的课,下面是我们一年级段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比如:1、王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细致、扎实,尤其是前面部分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
在指名读时,叫到的学生比较多,导致后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很匆忙。
我们在想,中间的教学节奏是否能紧凑些,舍弃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自然和谐。
2、根据年段目标,可以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王老师确实也努力在这样做,指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
但对课文语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优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
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稿精选5篇
回首从教的光阴,青春就这样慢慢流逝在飘飞的粉屑里,收获的,除了平凡,还是平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五十余年前,在白山村那排低矮的教室里,一个大学预科的地主女儿高攀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成分极好的放牛汉。
于是,她就成了我的奶奶。
四年后,她放下了手中的那根教鞭,诀别嗷嗷待哺的孩子,独自下去寻她战死沙场的国军团长哥哥了。
三十余年前,同在那排低矮的教室里,一个高考无门的学生从村支书手中接过了我奶奶的那根教鞭,一边领着薪水,一边挣着工分。
四年后,他在隔壁的教室里领回了一个女教师,于是,她就成了我的妈妈。
接着,我便呱呱坠落在那间教室里,由于奶奶的早去,我在四十天后,便只能安静的睡在教室角落处的那个萝筐里。
十年前,当那个习惯了都市的繁华心比天高的80后,无奈的回到了那个乡村,承续了父辈的事业。
当现实的阳光照进梦想的窗,我只能选择平凡。
四年后。
我照样在隔壁的那间教室里找到了我的妻。
也许,这就是轮回。
这就是宿命。
当黄金潮肆虐的掠过校园橘红色的天空时,我望着西垂的落日,在心里许下一个平凡的愿望——既然我们无法走出平凡,那我们倒不如在平凡之中寻找它之所以平凡的缘由;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现实,何不把平凡当成一种事业,让它洗去职业的尘埃,在未来的某一天熠熠闪光呢?于是,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平凡,体味平凡,也努力的践行着平凡。
八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公开课的课堂里,我依然选择平凡,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平静。
我――做了一个导演。
一个帐下巨星云集的导演。
淡淡的乡愁如淡淡的风,轻轻拂过孩子们稚嫩的面容。
我――做了一个导演。
一个踌躇满志的导演。
我要将这群巨星好好的捏合。
去打造一场史诗般的演出。
一个完美的课堂。
我自已为是的上着课。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孩子,你读这句时要有梁朝伟一样忧郁的眼神;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孩子,你读这句时要有刘德华一样深情的眼神;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作者:陈颖秀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04期【关键词】课改阅读教学点拨艺术【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0043-02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使学生智慧的火苗在悄悄一“拨”下熊熊燃烧。
一、“点”在思维困惑时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应“授之以渔”,而不应是“满堂灌”。
当学生自己想不通、说不清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使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有学生提问:“当时文中的我已二十岁了,自己可以去买橘子,为什么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还要亲自爬过月台帮我买橘子?”这个问题提得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心,凸显了主题。
但有部分学生仍在静静思考着,似乎还没有抓住要点。
于是,我启发说:“原来父亲想嘱托茶房送…我‟,但还是不放心,亲自送…我‟,帮…我‟拣了座位,铺好大衣。
这表明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一种感情?”这轻巧的一“点”,学生豁然开朗。
思考了一会儿,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学生说:“儿子虽然二十岁了,但父亲还是事事亲力亲为,想为儿子多做点事,表明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
”我因势利导:“父亲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攀上月台买橘子,这一背景作用何在?”有学生回答:“正是这样的背景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让他久久难以忘怀,更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二、“点”在一知半解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有些内容貌似已经理解,其实并未真正弄懂。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咀嚼文字,真正深入到词句中,领悟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
如赏析《济南的冬天》中的句子:“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学生认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
学贵自得
学贵自得
古人云:"授人之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可见教师必须注重学法指导,要在教给学生"怎样学"上下功夫,以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自求得之"之目的。
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备课时设计学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法。
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章、节内容,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处理上往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
例如,关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为了便于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领会其实质,我着重在光合作用反应式和过程图解上做文章,选用了如下方法:首先围绕光合作用反应式设置疑问,然后指导学生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读书,解答疑问,最后引导学生边叙述过程边绘制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
而对于呼吸作用的教学,我选用了列表方式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与光合作用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抓住各自特点与联系,牢固掌握有关呼吸作用知识。
2.上课时教给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形成,一个主要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不仅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
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作者:严国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4期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应点拨学生,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一、凭借唤醒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课堂只有唤醒学生,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1.演说名人故事,唤醒学习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凭借榜样的力量来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赞美名人勤奋学习的文本,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少年王冕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梅兰芳学艺》等,教师借助教材中这些名人成长的故事,一定会让学生涌起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2.运用幽默语言,唤醒学生情趣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执教者事先将小刀、苹果放在讲台抽屉里,待教学到文本中切苹果的环节时,便微笑着对学生们说: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谁身边有苹果呢?让我们去见证一下。
”学生们面面相觑。
执教者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小手帕,学着魔术大师刘谦的样子对学生说:看,老师学习刘谦变魔术,见证精彩时刻。
”只见小手帕往讲台抽屉里一按.小刀、苹果就拿出来了,学生们感到新奇有趣,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探究文本秘密的情趣空前高涨。
3.开展多彩活动,唤醒竞争意识南宋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提示出要想探寻事物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自主实践才能揭示其中的奥秘。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田野收花生,来到果园摘苹果、摘橘子,来到大海边观看潮起潮落,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感悟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二、凭借激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习意识。
关于课堂提问的反思
关于课堂提问的反思后港小学李红泉“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感到没有疑难,就不会有求知的欲望。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
宋代朱喜所说的“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为长进”就是这个道理。
日常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课堂提问,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对课堂提问是重视了,也体现出了一些教育观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降低了教育效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片面理解“启发式”,提问缺乏精心设计。
有的教师认为,不断地向学生抛制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回答即是启发式。
这种情形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密集得像“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有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不是启引,而是即让另一个学生代答,常常是一长串的学生才解决一个问题……此种美其名曰的“启发式”,其实是另一种形式下的注入式。
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的培养了。
也有的教师不是精心钻研教材重难点,课堂提问设计往往粗制滥造,或偏难过易,或空泛琐碎,学生思维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
2、片面理解“主体性”,提问缺乏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手中,简单地设计教学过程,粗糙地炮制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
主要有两种弊病:一是滥答。
学习中反复让学生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目的是想尽力体现以学生体会为主。
当然,学生学习中的“悟得”是无可非议的,“学贵自得”嘛,但主要是教师缺乏指导、点拨,没有将方法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堂课下来,看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比较突出,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学生学习中学到了些什么呢?二是乱问。
有这样一种课堂表现:老师先让学生提问,后进行教学,呈现一问一答式。
语文教学交流讨论中激趣存疑
语文教学交流讨论中激趣存疑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
本人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用一篇讲读课文带一篇阅读课文,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
这样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课题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重视思维(技能)的训练,突出形象思维的培养,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这样人人都会思维,人人都可创造。
作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应如何变化,才能适应需要,要体现以下要求:(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2)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3)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
(4)注意激发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5)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使小组讨论、个别学习等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6)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键出发,合理组织课程类型和形式。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重在读书、思考,培养语感、加大语言文字训练。
就是使语文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和探索,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过程。
结合课程改革,我们在温寒江先生的指导下,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用一篇讲读课文带一篇阅读课文,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
仅基础教育语文高年级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与做法: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中的疑问说出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EXA M l NATI O NS
浅 谈 小 学语 文 课 堂 教 学结 构
陈 士 光
( 辽 宁省 建 平 县 北 二 十 家 子镇 九 年 一贯 制 学校 辽 宁 建平 1 2 2 4 0 0 )
摘要 : 在教 学 中教 师 必须 拓 展 创 新 的 空 间 , 将创 造性 思 维 的培 养 自然地 融 汇 于语 言文 字 的训 练 之 中。 同 时教 师要 积 极 营 造 一种 宽松 和 谐 的 学 习氛 围 , 给 学 生创 造 各 种机 会 , 诱 发 学 生 学 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 动 性 , 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 , 敢 于发 表 自 己的 见 解 , 表 达 自己的 感 受 。 只 有这 样 自由宽 松 、 无 拘 无 柬 的 氛 围 才 能激 起 学生 的 积 极 思 维 , 引 发创 造 的 才能 。 关 键词 : 小学; 语 文; 课 堂教 学 ; 结构
用 一 定 的时 间让 学 生 质 疑 。此 后 , 教 师 可 归 纳 整 理 学 生 的 疑
2 . 1 对 比读 。教 学 时 , 教 师 可运 用 对 比 的 方 法 加 强 朗
读训练 , 要求学生把 自己的理解 、 体会通 过朗读 表达出来 , 从 中体 验 人 物 的情 感 。
2 . 2 表 情 朗读 。表 情 朗 读 , 就是在 ” 情” 上 把 作 者 的情
1 . 2 . 3 启 发 点 拨 。启 发 点拨 强调 的是 教 师 在 学 生 质 疑
后, 面对 学 生 的 疑 问 , 整 理 提炼 , 设 计精 巧 的 思 考 题 启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如 教 学 《 螳 螂捕 蝉 》 学 生 在 理 解 了古 文 的 意 思 后 , 教
思想教育原来可以这样进行
思 想教 育原 来 可 以这 样 进行
囝
教 随 学 笔语 文 来自 读 教 学 之 浅 见 ● 杨艳红
读 书 贵 在 自悟 自得 “ 好读书 , 不求甚解 , 每会 意, 欣欣 然。读书贵在 ” 自悟 自得 ,书读百遍 , 义 自见” 讲 的就是 这个道 “ 其 , 理 。然而我们教师就是 不敢 充分相信孩 子 , 为与 认 其让学生 自己读 , 不如教师多讲些 。于是 , 没有给学 生充分的阅读 时间 , 教师就对文章 的遣词造句 , 布局 谋 篇 大加 分 析 , 于 学 生 自主读 课 文 的时 间 太 少 , 由 学 生 对 课 文 的认 识 并 不 真 切 , 思考 并 不 深 刻 , 受 并 不 感 强 烈 。此 时 的学 生 只 是 一 个 听 者 而并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的读 者, 他们体会到的“ 、 情”感悟 到的“ 无非是老 理” 师 个 人 的 读 书 心 得 、 会 。 这 势 必 会 使 原 本 富 有 个 体 性 的 学 生 变成 一个 个 只 用 同 一 个 脑 袋 思 想 , 同一 用 张 嘴 巴说 话 的 “ 器 ” 机 。因 此 教 师 不应 以 自己 的分 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一定要把读 书、 思考 的时间 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 让他们多读读书 , 让学生通过 眼前所读到 的文字 自己去体会 , 去领悟 , 而 老 师 只要 退 至后 台充 当学 生 “ 习 的促 进 者 、 导 学 指
键 之 处 ,拨 ” 须 “ ” 疑难 之 处 , 疑 而“ ” 不 “ 必 拨 在 无 点 则 如 不 “ ” 点 。 三、 阅读 是 与 文 本 作 者 心 灵 的沟 通 与 对 话 “ 章读之极熟 , 与我为化 , 知是人之文 、 文 则 不 我 之文也 。真正的阅读 , 与文本作 者心灵 的沟通 与 ” 是 对话 , 由一个生命进人 另一个生命 的融合 重建过 是 程 。在教师讲解 、 分析基础 上获得 的感悟往 往缺少 深切的体验和情感 的共鸣 。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 感真正由作者“ 移情 ” 至读者 , 非得靠 有感情 地反 复 诵 读 。因此 教师 要 教 给 学 生 一 定 的 阅 读 方 法 , 给 多 学 生 提 供 朗 读 的 机会 , 过 抑扬 顿挫 、 短徐 疾 的 朗 通 长 读 , 无 声 文 字 为 有 声 语 言 , 学 生 展 开 丰 富 的 想 化 让 象 , 能 读 出其 中 的味 道 , 出 其 中 的 深 层 含 义 , 才 读 感 悟文章的真谛 , 达到“ 自心 中来 , 自口中出” 情 情 的美 妙境界。 叶 圣 陶说 :文 字 是 一 道 桥 梁 , 边 的桥 堍 站 着 “ 这 读 者 , 边 的 桥 堍 站 着 作 者 。通 过 了这 一 桥 梁 , 者 那 读 才和作者会面 , 并且了解作 者的心情 , 和作者 的心情 契合 。 ”这座桥 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 丰富的情感 , 需 要我们的“ 感 的王子 ” 情 —— 学 生 主动 投 入 、 极 参 积 与 到 阅 读 过 程 中 , 点 一 点 地挖 掘 出来 , 能 与作 者 一 才 会 面 , 成 情 感 的 契 合 。在 阅 读 教 学 中提 高 阅 读 质 达 量 的 尝 试 仅 是 开 始 , 能 否 在 阅 读 教 学 中焕 发 出更 它 大的生命 力 , 需 我们 通 过不 懈 的 探索 和实 践 去 ’ 还 实现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登封 市嵩阳办事处 嵩山路 小学)
学书贵有法,做人贵有品
学书贵有法,做人贵有品作者:黄建东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60期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看到一个字写得特别好的人,总会投过去一个羡慕的目光,免不了走过去和他攀谈几句。
在非常随意的交谈中,我们会慢慢感受到,这个人学识渊博,文质彬彬,总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他的欲望。
在后来长时间的交往中,我们又会不知不觉地体会到,这个人品行端正,做事认真,为人仗义,即使有什么说错的地方,他也不会计较,跟他在一起做事情,不但会得到很多帮助,而且心里特别踏实。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他有这些良好的印象呢?是的,就是因为他是学过书法的人。
正如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正因为书法有这样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一个继承了书法精髓的人,拥有这些优秀品质就不足为奇了。
地处东莞市东城城郊的寮步镇横坑小学,深知书法艺术是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含丰富,博大精深,更知书法能给学生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默默无闻地在书法的土壤里,辛勤耕耘了十六年。
这期间,学校不仅培养了许多小小书法家,而且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书法兴趣爱好者,他们无论去哪一所学校,都成为该所学校的抢手货。
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说:“我最喜欢吸收横坑小学毕业的学生了,因为这些学生大都成绩优良,举止文雅,有些学生还有书法一技之长,我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听到社会对横坑小学的赞誉,作为横坑小学的一线教师,我也和其他同事一样,非常欣慰。
由此看来,学校以书法教育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之路是完全正确的。
在欣慰之余,我也在冷静地思考,书法教育带来的附加值如此之大,是不是在学习书法的思想和技法中逐渐产生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就以书法教学课为例,谈谈祖国的书法艺术是怎样在学生心目中慢慢扎根,又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心智和品德的。
一、提前三分钟,万事可从容每次给学生们上书法课,我都会提前三分钟进教室,环顾整个课堂,学生们会立马安静下来,然后请大家拿出教材,摆好学习用具。
罗平县四小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鄂教版
b.指名当,评价。
(2)游客: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教学难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一心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可敬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2段。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a。古人云:学贵自得。通过读、想必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个别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
2018年语文中考模拟题(6)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品笔法率意、天然,有方笔、圆笔、粗笔、细笔,但无论运笔如何多变,无一败笔,均妥帖得宜。
B.作品横画很细,竖画很粗,多数笔画起收要回锋,而且是圆的。
C.结构上,基本采用往左倾斜之势,比《兰亭集序》字的倾侧感更强.D.章法上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表现出“不知何言”的激动与感慨。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
(3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祈祷.(dǎo)恻.隐(cè) 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B.嗔.怪(chēn)涟漪.(qǐ)遒.劲(qiú)忍俊不禁.(jīn)C.阔绰.(chuò)伶.仃(líng) 栖.息(xī)鳞次栉.比(zhì)D.真谛.(dì)炽.热(chì)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烦躁分歧眼花缭乱黄粱美梦吹毛求疵B.筹划松驰见异思迁变幻莫测妇孺皆知C.就绪肤浅惹事生非通宵达旦花团锦簇D.缔造凌驾销声匿迹锋芒必露险象迭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又要A.打造“园林随州”,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王羲之自小就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经典咏流传"中演唱《鱼戏莲叶间》的小歌手贾子叶,聪明伶俐,贻笑大方,深受观众喜爱。
....D.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读书笔记大全】读古今名人家教联
【读书笔记大全】读古今名人家教联
明朝著名书画家徐渭,为了教育子女认真读书,晚年曾写过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意为: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这副对联其意就是告诫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个知书达理的人。
清代郑板桥写过一副家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此联就是郑板桥对晚辈和后人寄予的深切希望。
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24年送来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欲除苦恼须并无我,历尽艰难不好做人。
”劝诫儿子必须大公无私,勇于吃苦耐劳,不要存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怨言。
这样,就可以在艰困中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人。
老舍先生也曾给女儿写过一副对联:“劳逸要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
念了以上家教联及,并使人体悟最深的就是,家长就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第一所学校,教子成才,必从青少年做起。
学习对联大全
学习对联大全学习对联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了解,那么关于它的对联朋友们又知道多少呢?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下联:人多非是闲非无。
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下联:才大非不远非有。
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下联:书多非是闲非有。
上联: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成大厦;下联:俭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及堪琢玉玺宝庙廊。
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
上联:玉不琢不成器下联:人不学不知道上联:学优才赡凭修练下联:海阔天空任展为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上联:书中只有黄金屋下联:书中自有颜如玉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上联: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下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上联: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下联:漫漫学海路,步步催我行上联:胸怀祖国务实文化基础攀登科学高峰下联:放眼全球锤炼思想品德服务人民大众上联:春回大地下联:福满人间横批:人勤物阜上联:村幽鸟任歌下联:春逐鸟声来横批:地暖花长发上联:东风迎新岁下联:瑞雪兆丰年横批:笛弄梅花曲上联:锦秀山河美下联:光辉大地春横批:风移兰气入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上联:艳阳照大地下联:春色满人间横批:寒尽桃花嫩上联:日影泛槐烟下联:春归柳叶新横批:春情寄柳色上联:有天皆丽日下联:无地不春风横批:黄莺鸣翠柳上联:腊梅吐幽香下联:紫燕剪春风横批:爆竹传笑语上联:水绿织克光下联:梅传喜庆年横批:桃红映人面上联:策马前途须努力下联:莫学龙钟虚叹息上联:泛舟学海独占鳌头看我八班众英雄下联:驰骋疆场问鼎逐鹿敢问何人大丈夫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蜂采百花酿甜蜜下联:人读群书明真理上联:好好学习下联:天天向上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上联:花有重开时下联:人无再少年上联: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下联:灯下学子呕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上联: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下联:知识是生活的指南上联:你之心在书林里下联:我的脑在学海中上联: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下联: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上联: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下联:树自信誓拼搏考重点报答父母上联:用宝珠打扮自己下联: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上联:穷而有志思壮举下联:学不自满求创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爱如茉莉》案例比较与分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爱如茉莉》案例比较与分析
纪明江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的,需要教师拥有课堂智慧、深厚的涵养与孜孜探求的心灵.本文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优秀青年教师郭学萍各自执教的<爱如茉莉>课堂实录为案例,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有效的课堂需要进行精妙的预设、恰到好处的点拨、干净诙谐的语言、亲切的鼓励,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真正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把语文学科的特性落到实处.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纪明江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镇第四小学,江苏,句容,212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浅谈数学问题情境的选择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
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教学之我见
4.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低段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5.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关于夸奖人爱学习的文言文句子
2020年关于夸奖人爱学习的文言文句子关于夸奖人爱学习的文言文句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 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放翁------清.袁枚<>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形容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学习的成语61个
形容学习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学习的成语61个成语解释: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例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笃学好古dǔ xué hào gǔ成语解释:笃学:专心好学。
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成语解释: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例句: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春诵夏弦chūn sòng xià xián成语解释: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后泛指读书、学习。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例句:入于门墙,如造阙里。
春诵夏弦,载飏淑声。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
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好学不倦hào xué bù juàn成语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胡服骑射hú fú qí shè成语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贵自得,妙在点拨
姚集中学周小玲
过去在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透彻,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台下,所有的学生洗耳恭听。
这样一来,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沉重的教训下,教育工作者痛定思痛,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挣脱桎梏,放飞心灵,学有所得。
于是,《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反复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但需弄明白的一点是: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并不重要,而恰恰相反,在新的教育理念里,教师犹如一位总设计师,需凭着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智慧,出色的言辞,大胆改革,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熏陶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学有所得。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课堂上将相关的知识讲透彻,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学生掌握的也仅是死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引导、点拨,学生努力探索,逐渐自求而得,以至达到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可以说是教学的最理想境界,也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其实,“学贵有得”的教学原则,自古有之,是学生成长的“点金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须教,而尤须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如何方能到达这境界呢?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巧妙点拨是很关键的一环。
我个人认为“点”,就是给学生指点要害、点明主旨;拨,就是为学生拨开疑难、剔除障碍、疏通思路的意思。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自求得之,我们教师就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给予很好的点拨:
其一、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重于点拨。
在讲授新课文过程中,要使学生“自求得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自行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到课文的内容中去,接受教育,陶冶性情;独立思考,善于分析;化为己有,吸取营养。
如何点拨呢?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找来了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
赏。
在课堂上,我印发了这两篇课文的主题、题材、人物的性格、写作顺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内容的分析总表,要求学生自学这两篇文章,独立消化课文的内容,自行填好这张表。
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评议,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教师的重点的点拨下,通过自学,顺着文章的思路,逐步深入到课文的内容中去,感知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却有着同样高尚情操的老师形象。
自然而然地,将作品中的“情”,移到学生的心上,让他们增智益志,受感染,受教育,从而达到语文教育的最佳境界。
其二,要抓住逻辑顺序、变化层次,重在点拨。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逻辑层次,逐层深入到课文中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推论,给他讲的应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
”那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呢?我在教《岳阳楼记》时,让学生朗读描写洞庭湖阴晴景色的段落。
学生总觉得写得很好,却说不出原因。
于是,我抓住词语搭配、景物层次变化的顺序、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去点拨学生,引导他们自学,细心体味。
这样,学生就开始发现问题了,从发现“霏霏”、“冥冥”、“波澜不惊”、“郁郁”这一类词的形象意义,到发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些关键语句对表现时间变化,景色变化过程的作用。
这么一来,学生从文章逻辑变化的层次中,悟出文章的精妙──从阴冷天气到晴朗天气,由湖面到沙滩,作者抓住了时空变化的特点,描写了景物明暗变化的过程。
由此,学生也享受到自我发现的乐趣。
其三,抓住重点难点,重在点拨。
理解、领会一篇课文的关键是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
抓住了它,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举一反三,层层进发,上通下达,理解全文。
这也是“自求得之”的重要环节。
例如《公输》中“公输盘见楚王”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公输盘的大段说辞,普通的中学生一时是难以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去感知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佂。
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引导学生结合对话人物的身份去感知语言的魅力。
2、体会长短句交错运用的艺术效果。
3、体会说辞中运用的对比、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议论,明白到公输盘的这段说辞采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极言楚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长短句的交错运用,语气时急时缓,充分显示出语言的无穷魅力。
其四、要抓住学习方法,重在点拨。
学而“自求得之”,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去探求摸索,自己求之自得。
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给学生“点金术”──掌握学习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这也是当今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宝贵品德。
为此,一位教育家指出:将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己学习的人。
因此,重在学习方法上的点拨,教给学生“点金术”,是“学贵自得”、“自求得之”的关键所在。
指点学生学习方法,除了一些常规性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课外阅读等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形成一个自学的序列。
此外,还要掌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序列、掌握思维发展过程的序列……为此,教师就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种练习,在训练中加以点拨、引导。
如在设计学生自读的训练时,我就设计了一整套的方法,有疏通式、提要式、提示式、质疑式、评点式、评论式等,大体形成了一个由易到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序列。
这样一来,就给学生“自求得之”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久而久之,自得之功必然弥深。
此外,点拨学生“自求得之”,教师在思想方法上,就要善于提倡学生发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创新中求取乐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经常注意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加以激发、诱导,促使他们智慧得到不断的升华,使思想变得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