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危急值(Critical Value)在临床医学中是指一些的检查指标达到一个临界值,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发生。
由于危急值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危急值的准确、及时、专业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部设立针对危急值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危急值识别、报告、通知、处理、记录、反馈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1. 危急值的定义:详细列明每个检查项目所对应的危急值参考值,便于临床医师确定危急值所对应的标准。
2. 危急值的识别:针对各类检查项目设置危急值的参考范围,并及时针对各项检查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质量控制,发现异常、错误、疏漏及时处理。
3. 报告方式和条件:通过设定危急值报告的统一渠道,确定各类检验报告的报告对象和报告时限。
健全危急值报告的信息系统流程,确保信息周转的及时、准确和安全性。
4. 危急值的通知:建立危急值通知渠道和流程,推行主动通知机制。
医疗机构内各部门人员要能够应急处理危急值的通知,并正确判断患者的情况,进而做出适当的治疗。
5. 危急值处理流程:各部门根据工作流程要求进行危急值的处理,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同病例讨论,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
同时对病例进行跟踪、纠错和反馈,从中反思管理流程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管理流程。
6. 安全措施和惩戒制度:建立安全意识培训和管理教育机制,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
二、工作流程介绍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1. 检查项目:以各类化验、检查项目为例,设置相应的危急值。
2. 检查结果计算:各项检查项目的数据应由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严格的检验系统中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机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机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机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用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机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用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危机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机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机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机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机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危机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机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机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机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及登记本
规范医疗行为:登记本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生在处理危急值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漏报、误报等情况的发生。
方便患者管理:登记本可以方便医院对患者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和需要特殊关注的患者,可以通过登记本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登记本的格式和内容
登记本格式:统一纸张、统一格式、统一封面
医院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中的责任和义务
01
遵守法律法规:医院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
02
完善制度流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确保危急值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处理。
03
规范登记本使用:医院应规范临床危急值登记本的使用,确保记录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登记本的维护:确保登记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补充和完善登记内容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准确 性的影响因素
提高危急值报告 准确性的措施
危急值报告及时率
危急值处理合格率
危急值报告完整率
危急值处理效率提升 情况
提高医疗人员的责任心和 使命感
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 质量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跨学科报告系统: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实现危急值报告的自动识别、自 动提醒和自动处理,提高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针对不同层级人员进行分类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定义、报告流程等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等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更新:根据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不断更新危急值管理 制度,确保其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危急值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对危急值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01 危 急 值 报 告 制 度 02 危 急 值 处 理 流 程 03 危 急 值 管 理 制 度 的 保 障 04 临 床 危 急 值 管 理 效 果 评 价 05 临 床 危 急 值 管 理 展 望
危急值是指患者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样本检测结果异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病情或生命 危险
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的措施、治疗效果等。
06 持 续 观 察 与 治 疗 : 在 处 理 完 危 急 值 后 , 医 生 需 持 续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 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评估: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综合因素,判断是否出现危急情况。
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判断: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综合因素,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急处 理措施。
科室主任:监督科室危急值 报告与处理情况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一、定义二、目的三、实施流程1.发现临床“危急值”2.报告临床“危急值”3.接收临床“危急值”医疗机构内的各临床科室应设立专门的“危急值”接收和处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在接收“危急值”后,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进行正确的记录。
4.处理临床“危急值”接收到临床“危急值”的临床科室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责任医师等相关人员。
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紧急应对机制,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处理和干预。
5.随访和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工作。
通过回顾和分析临床“危急值”的处理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四、相关问题在实施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如:1.临床“危急值”识别标准不统一:不同医疗机构对“危急值”的定义和识别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步骤和流程的执行不一致。
2.报告和传递的延误:由于工作繁忙、沟通不畅等原因,存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和传递的延误,影响医疗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处理方案不明确或不足:在面对临床“危急值”时,医务人员可能缺乏明确的处理方案,导致干预不及时或不合理。
4.责任和权限不明确:在临床“危急值”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可能存在模糊的情况,影响对患者的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
通过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建立有效的报告和处理流程,以及解决相关问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组织机构: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质控科室,负责制定和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制度标准:医疗机构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如《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 危急值范围:根据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指标或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g/L、血糖浓度低于2.0 mmol/L等。
4.危急值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登记系统,记录所有报告的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发现时间和报告时间、报告人等。
5.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发现、报告、确认、通知以及处理和追踪等。
6.报告人员:医疗机构应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危急值的报告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8.报告响应: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响应,确认和处理危急值,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9.跟踪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跟踪追踪机制,对患者的危急值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危急值的处理和处置的效果。
10.报告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发现:由医学检验和临床诊疗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或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责任人:医生或医学检验师等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危急值情况报告给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报告确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4.通知处理: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告知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5.处理结果报告:相关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后,应向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报告处理结果,包括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杜绝患者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内窥镜、病理科等)和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1、确认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在控,确认标本合格,确认操作正确,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正确。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同一标本,同一机器、同一试剂)并审核。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10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5、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科室或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10分钟内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
2、如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检查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或进一步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三)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患者基本信息,10分钟内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积极与临床沟通,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四)病理科危急值报告1、病理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标本传输是否有误、标本检查及切片制作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检验师)或科主任报告。
2. 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病历中。
(二)危急值登记制度1. 医技科室应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危急值项目、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时间、报告人员、接收人员等信息。
2. 临床科室应设立危急值接收登记本,详细记录危急值项目、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时间、接收人员、处理措施等信息。
三、危急值报告范围1. 实验室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实验室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2. 影像学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影像学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3. 其他检查危急值范围:根据其他检查项目,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四、危急值报告责任1. 医技科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接收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一、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旳发生。
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状况,并提出解决意见,特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状况时,检查(验)者一方面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与否正常,操作与否对旳;核查检查标本与否有错,检查项目质控、定标、试剂与否正常,仪器传播与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旳状况下,需立即电话告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成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步及时告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觉得该成果与患者旳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觉得检查成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状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成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状况采用相应解决措施,同步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受到旳“危急值”报告成果和所采用旳有关诊断措施。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断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渐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检查科危急值报告流程:检查科将过程中浮现旳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对于初次浮现危急值旳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查成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旳姓名。
3、检查科按危急值登记规定具体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查成果(涉及记录反复检测成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受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查科应保存标本备查。
五、如病人检查成果进入危急值提示范畴,计算机系统将提示。
1、医生工作站,病人列表界面旳病人床号前、以及化验报告旳条目、以及报告单内旳异常指标前都显示一种红色旳“危”字。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导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设置及汇报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 概念临床危急值是指测试结果超出预定标准范围并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或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值,如低血糖、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监测、评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2. 设置目的(1)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减少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2)提高医疗质量:全程监测和追踪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3)科学决策:及时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危急情况,为医生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 设置范围危急值报告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各类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影像学等。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汇报流程危急值报告的汇报流程是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核心环节,决定了危急值的传递和处理速度。
1. 报告发现(1)检验科室发现:检验科室在对患者进行检验时发现危急值,应当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2)临床医生发现:临床医生在接触患者时发现危急值,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
2. 报告确认(1)报告确认人员:危急值报告需要由专业人员确认,比如检验科主任、主治医生等。
(2)报告确认流程:确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危急值的真实性,并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3. 报告传递(1)应急组建立: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设立应急组,组内包括医师、护士、检验师等人员。
(2)报告传递人员:应急组中的医生负责将危急值报告传递给相应的医生。
(3)报告方式:危急值报告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传递。
为了避免传递中的信息泄露和失真,应尽量采用安全、有效的传递方式。
4. 报告处理(1)主治医生处理:主治医生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立即处理。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附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要求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及时发现并 报告危急值,有助于及时纠正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及时报告危急值,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医疗风险,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强与其他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发展与完善
加强与其他医院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动临床危急值报 告制度的发展与完 善
建立完善的危急 值报告制度,提 高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加强医技科室与临 床科室之间的沟通 与协作,确保危急 值报告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 培训和教育,提高 其对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及流程附医技科室危 急值报告范围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03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04 临床危急值处理流程 05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与价值
06 未来改进方向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二章
定义与概念
成人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病变 成人脊柱、四肢CT检查发现骨折伴或不伴移位,骨关节病变伴骨皮质断裂 成人胸部CT检查发现肺内大出血、肺动脉栓塞、大块肺实变、严重纵隔病变 成人腹部CT检查发现腹腔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大血管性病变、重症胰腺炎等
超声科危急值项目
● 急性大量心包积液 ● 大量心包积液伴急性心脏压塞 ● 室间隔穿孔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急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 急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 急性重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 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急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三尖瓣狭窄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伴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临床危急值指的是在患者体检或治疗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严重生命危险性或影响病情稳定的值或结果。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该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旨在确保临床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以及及时处理,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目标确保医务人员对临床危急值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水平。
2.责任方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3.管理程序(1)识别临床危急值:制定明确的临床危急值范围,对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和评估,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临床危急值:医务人员在识别到临床危急值后,应及时向相关的负责人报告。
(3)负责人的职责:负责人负责接收临床危急值报告,并将其及时传达给医生或护士,确保及时处理。
(4)医生或护士的职责:负责处理临床危急值,包括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向患者进行说明,并记录相关信息。
(5)反馈和总结:制定反馈与总结机制,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估与改进。
三、工作流程1.识别临床危急值(1)医学检验师应具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并能辨认出可能的临床危急值。
(2)医学检验师在发现可能的临床危急值后,应进行二次确认,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3)根据预定的危急值范围和标准,识别出临床危急值。
2.报告临床危急值(1)医学检验师应立即将识别的临床危急值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2)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接收和处理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并迅速传达给相应的医生或护士。
3.处理临床危急值(1)医生或护士在接到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在处理临床危急值的过程中,医生或护士应与病患或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说明,以便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进程。
4.反馈和总结(1)医疗机构应建立反馈和总结机制,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制定相关政策: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该制度应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分类、报告流程、报告责任方和质量管理要求等内容。
2.明确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为了避免歧义和混乱,应明确危急值的定义,例如:危急值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的生化指标异常,临床意义重大,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3.分类危急值:根据临床实践和医学知识,将危急值划分为一般危急值和特殊危急值。
一般危急值是指在一定的临床范围内异常,特殊危急值是指在个体化诊疗中的异常。
4.建立报告流程:明确危急值报告的路径、方式和时间要求。
报告流程应优化和简化,减少报告链条的长度和延迟时间,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规定报告责任方:明确各角色在临床危急值报告中的责任与职能。
例如,医生在发现危急值时负责及时报告,护士在接收到报告后负责通知相应的医师或科室。
6.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标准化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定期进行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回顾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流程,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异常值:医生或医学技术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异常值时,应及时确认异常结果,并验证是否为危急值。
2.认识到危急程度:医生应根据临床意义和相关指南,判断这个危急值的临床危害程度。
3.立即采取行动:医生应根据危急值的临床意义和危险性,立即采取行动,如调整治疗方案、通知患者停药或进行紧急手术等。
4.报告临床危急值:医生应按照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危急值信息及时、准确地报告给相关的医疗团队成员。
5.接受报告并核实: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生或护士应及时核实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记录和跟进:报告后应及时记录危急值相关信息,包括报告时间、处理措施和结果等,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7.质量管理和回顾: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临床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管理和回顾工作,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一、制度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4、具体操作程序:(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流程、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临床危急值是指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治疗的情况。
临床危急值报告是指在发现患者出现临床危急值后,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汇报该情况。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临床危急值:在医院内,医务人员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式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2. 确认是否为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鉴别诊断,确认是否为临床危急值。
3. 报告:如果确认为临床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流程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报告。
4. 处理:接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后,相关部门或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化管理为了保证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医院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2.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程序。
3.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需要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危急值判断和处理方法,并熟练掌握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需要定期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 提高医疗质量: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下,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情况,避免延误诊治,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保障患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干预,降低患者风险。
3. 增强医院信誉:建立完善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增强医院的信誉和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二、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标准,对各项检查指标的危急值进行统一规定,以确保在达到或超越危急值时能够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2.危急值报告负责人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通常为检验科或影像科的临床危急值报告专员。
该人员负责接收、报告危急值,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危急值的报告标准医疗机构应设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清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并能准确操作。
4.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三、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发现危急值危急值首先需要医疗机构设定相关的临床危急值参考标准,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在实时返回给相关部门。
一旦检验结果或影像结果超出危急值,就应立即报告。
2.接收报告3.确认危急值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专员应立即核实患者的身份以及临床情况,并再次确认危急值是否属实。
如果确认属实,应进一步处理。
4.报告医生报告专员应及时将危急值报告转交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为确保报告准确无误,应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示警值及相关临床症状。
5.医生处理相关医生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告专员。
6.记录和追踪报告专员应在内部系统中记录危急值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归档。
医疗机构还应设立相应的质控机制,对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以确保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处理患者危急状况而建立,旨在减少患者因危急状况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和工作流程,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
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
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检验师)或科主任报告。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相关情况,及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必要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
(二)登记制度
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应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与门急诊均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时间及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X线、CT、MRI)、超声科、心电图室、病理科等科室。
三、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实施情况的督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2、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图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本院暂定)
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中文名代码单位低值危险性高值危险性
高血糖性昏迷、渗透性缺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多尿伴严重的脱水和血糖 Glu
mmol/L <2.8
>22.2酮中毒性昏迷严重高钾血症,可有心血清钾 K mmol/L <2.8 低钾血症、呼吸肌麻痹>6.2
律失常、呼吸麻痹
血清钠 Na mmol/L <120 低钠血症>160高钠血症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丢消化道液体大量见于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呼吸性碱中12090 失、呕吐、胃肠造瘘、急>血清氯 Cl mmol/L <毒、氯化物摄入过多、性肾功能不全等。
高渗性脱水等。
血钙 Ca mmol/L <1.75 低血钙性手足抽搐>3.5甲状旁腺危象
急性肾衰尿素氮 BUN 28mmol/L >急性肾功能衰竭>umol/L 肌酐 Cr 530
可能有较严重的急性大于参考值三倍以或坏死性胰腺炎的情 AMY
U/L
淀粉酶上况.
胆碱酯CHEU/L4000重度有机磷农药中
22.417.96mmol/
17.913.47mmol/急性呼吸衰竭,CO急剧潴碱储备的10.040.CO2-CPmmol/L合<13.47mmol/<6.74mmol/L
307.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T-Bil总胆红umol/L血急性白血病可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WBC白细1/L32.5
60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真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Hbg/L20
15血球压HCT6%
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可能有严重的出血倾向血小PLT
601/L
50
多症可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阈
危险危险高低单代中文名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时凝血酶原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30(抗凝治疗时)≦9秒PT
重肝病等;使用肝素,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间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
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凝分化部活APTT
秒≦15≧80严重出血倾向血活酶时间会出现静脉血栓等(1)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异常。
(2)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增凝血酶时间 TT 秒>25纤维蛋白降解3)多。
()增多及弥产物(FDP 散性血管内凝血。
机体的一种特异性反映,常见于毒血症、肺7.0 ≧FIB g/L ≦1.0 机体可能出现出血征象纤维蛋白原炎、轻型肝炎、肾病综合征等
人类免疫缺HIV 阳性陷病毒极限值 pH<7.25 极限值 pH>7.55
血酸碱度
阴性(—)血型RH
二、病理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1、病理科危急值包括术中快速冰冻和术中胸腹水;
2、值班人员接到送检急查胸腹水时,由技术人员立即登记、编号、离心、涂片、染色、封片,诊断医师认证阅片作出诊断,30分钟内通知相关科室;
3、如有术中快速冰冻,由技术人员负责制片,诊断医师认真阅片作出诊断,并电脑通知手术室医师肿瘤的良恶型,然后发出正式报告,自接到手术标本到发出报告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三、超声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1、急性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的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
、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
4、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FHR:180次/分大于5分钟以上);
6、中晚期妊娠出现胎盘早剥征象;
7、心脏扩大合并急性心衰(重度);
8、大量心包积液疑并心包填塞征象;
9、心腔内发现游离血栓;
10、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11、下肢静脉游离血栓形成;
12、腹腔实体肿瘤破裂合并腹腔大量积血;
13、子宫破裂;
14、胎儿脐动脉舒张期反向血流;
15、睾丸扭转;
16、肠套叠。
四、影像科(X线、CT、MRI)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1)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3)脑疝、急性脑积水;
(4)颅脑CT、MRI扫描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MRI,出血或梗塞加重。
2、脊柱、脊髓疾病
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
3、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1)心包填塞、纵膈摆动;
(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消化系统5.
(1)食道异物;
(2)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3)急性胆道梗阻;
(4)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5)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1)眼内异物;
(2)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
(3)颌面部、颅底骨折。
五、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1、急性心肌梗死;
2、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3、快速性房颤并预激综合症;
4、室扑;
5、室颤;
6、肺栓塞:SQT(结合症状体征);ⅢIⅢ
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9、动态心电图发现大于3秒的R-R长间歇;
10、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图附2:
医技科室发现并确认危急值
↓
电话通知相关科室
↓
值班人员接收电话并记录
↓
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
报告上级医师、科主任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
决定方案,采取措施
↙记录处置细节.。